梅毒_血清固定_及其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对策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对策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对策发表时间:2008-01-15 发表者:李振鲁梅毒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系统,造成多器官的损害。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有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阴转。

这种现象谓之血清固定(sero-fixation)或者血清抵抗(sero-resistance)。

(河南省人民医院李振鲁发表)1 定义早期梅毒(感染后2年以内)治疗后,按规定时间(6个月)随访如血清仍不转阴,或超过2年血清不转阴,晚期梅毒(感染后2年以上)治疗后,按规定时间(12个月)随访如血清仍不转阴称为血清固定。

1.1早期梅毒出现血清固定的具体时间判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有以2年为限,也有定为半年的。

有学者认为还要看血清反应素抗体是否还在逐渐下降,早期梅毒的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6个月,部分患者的血清反应素试验虽然尚未阴转,但抗体滴度仍有下降趋势,此时不宜过早判定为血清固定,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至某个水平不再降低持续超过3个月,可视为血清固定。

2出现血清固定原因2.1早期梅毒治疗量不足、治疗不规则抗梅药物的使用对治疗梅毒至关重要。

用抗梅药物计量要充足,疗程要规则。

目前理想的药物首选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并肌肉注射给药。

四环素、红霉素类也属于治疗标准推荐,但一般只在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并对其进行脱敏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而且该类药物治疗梅毒的疗效不如青霉素。

2.2梅毒开始治疗时间不及时梅毒的病期、类型、开始治疗的时间早晚梅毒的病期和类型对治疗梅毒十分重要,梅毒的病期及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及疗程都不尽相同,疗效也不同。

梅毒一经诊断,要及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如到晚期时才作治疗,则尽管足量、足疗程进行抗梅治疗后,一部分患者血清反应长期甚至终身阳性。

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诊断梅毒的病期及类型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就有可能导致此类血清反应的发生。

中药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干预研究

中药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5 . 7 9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 0 8 0 0 1 8 7 2 0 )4—0 3 —0 63 2
梅毒 系 由梅毒 螺旋 体 ( eoe apl u 引 起 的一 种慢 t pnm ai m) r l d 性性传播 疾病 , 可侵犯全 身各组织 器 官 , 成多 器 官的损 害 , 造 可 通过胎盘传 播引起 流产 、 产 、 产 、 传梅 毒。 为我 国 目前 主 早 死 胎 要性传播 疾病之一 , 近年来 , 梅毒 发病 率呈 逐年上 升 , 尤其 梅毒 患者血 清固定 (eo eia c) sr -rs tne 发生率显著增 高… , s 临床治疗 相 当困难 , 快速血浆 反 应 素环 卡 片试 验 ( P 滴 度持 续 阳性 , R R) 血 清及 临床症状 反 复 , 在心 理方 面 对患 者也 造 成 较大 的影 响 , 梅 毒 出现血清固定 的确 切原因 目前 尚不 清楚 , 有学 者 J 为与机 2认 体细胞 免疫 功能 受 抑制 或神 经 系统 受 累有 关。本 研究 采 用 中
验。 2 结 果 2 1 各组 治疗前后 IN一丫水平 比较 . F
中药 组 、 西药组 治疗 后
IN一 水平均有 明显 提高 ( <00 或 0 0 )与对照 组 比较 F 7 P .1 .5 , 差异有显著性 ( <00 或 00 )见表 l P .l .5 , 。 表 l 各组 治疗 前后 IN一 F 7水平 比较 ( 单位 : , ±S 培 )
药组 、 药组 的治疗 总有效 率差异无 显著 性, 与对照组 比较 差异有 显著 性( 均<00 ) 西 但 P .5 。结论 中药复方 能提 高梅 毒血清 固定 患者 的免 疫功能 , 对血清 R R的干预作用有待进 一步研究。 P 关键 词 :梅 毒 / 治疗 ; 清固定 ; 医免疫学 ; 血 中 干扰素 丫 重组 ,

梅毒及其治疗用药

梅毒及其治疗用药

梅毒的治疗用药梅毒(syphilis)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

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包括晚期良性梅毒、心血管和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等。

胎传梅毒又分为早期(出生后2年内发病)和晚期(出生2年后发病)。

梅毒的主要诊断方法是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的处理原则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早期梅毒经充分足量治疗,90%以上可以根治,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的追踪观察。

对所有性伴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治疗梅毒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类:青霉素是所有类型梅毒的首选和最有效治疗药物,梅毒螺旋体极少对青霉素耐药。

只有在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其他抗生素。

各期梅毒的治疗需选择合适的青霉素剂型,早期梅毒和晚期树胶肿梅毒选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神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选用水剂青霉素G。

梅毒治疗后可发生吉海(jarisch-herxheimer)反应,又称疗后剧增反应,常发生于首剂抗梅毒药物治疗后数小时,并在24小时内消退。

全身反应似流感样,包括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骨骼痛、恶心、心悸等。

此反应常见于早期梅毒,反应时硬下疳可肿胀,二期梅毒疹可加重。

在晚期梅毒中发生率虽不高,但反应较严重,特别是在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患者中可危及生命。

为减轻此反应,可于治疗前口服泼尼松,一日30~40mg,分次给药,抗梅治疗后2~4 d逐渐停用。

此反应还可致妊娠期妇女早产或胎儿宫内窒息,应给予必要的医疗监护和处理,但不应就此不治疗或推迟治疗。

常用的为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及苄星青霉素。

四环素类()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制动能力比青霉素小1000倍,其疗效不如青霉素。

因需要多次用药,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梅毒的治疗方案

梅毒的治疗方案

梅毒的治疗方案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

其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婴儿通过感染的母亲胎盘传播以及血液传播。

梅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疹、疼痛和肿胀的淋巴结,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出现皮肤损害、神经病变和器官受损等。

梅毒的治疗方案通常基于抗生素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疾病期及临床表现而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治疗方案:
1. 常规治疗方案:
- 普鲁卡因青霉素G: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程选择不同的剂量
和给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等。

治疗周期一般为2-3周。

- 同时治疗合并感染:对于患者合并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如艾
滋病,应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 药物不耐受时的替代治疗方案:
- 头孢菌素:对于青霉素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使用头孢
菌素作为替代治疗。

-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里奈霉素等,可用于替代治
疗或合并治疗。

3. 治疗监测和后续随访:
- 治疗期间:血清梅毒滴度监测,通常在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
监测一次,直到滴度消失或稳定在低滴度水平。

- 治疗后随访:治疗结束后3、6、9、12个月进行临床和实验
室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同时,梅毒的治疗应结合生活方式改变和性伴侣的治疗,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复发。

患者应避免性接触,直到滴度降至非转阳性水平,并应告知所有的性伴侣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治疗。

总的来说,梅毒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基于抗生素疗法,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并坚持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疾病的彻底治愈。

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

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

31 T . P膜 多 肽抗 原 、 蛋 白及 基 因 的改 变 脂
T P外
近 年来 梅 毒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 世 界 每 年 新 增 约 全 120 0 万新 病例 , 而在 我 国其 发 病 率 在 性 传播 疾 病 中
仅 次于生 殖 道 沙 眼 衣 原 体 感 染 , 第 二 位 。梅 毒 患 居 者 治疗后 出现 的 一 种 血 清 学 现 象 日益 受 到 关 注 , 即 梅 毒经 正 规 驱梅 治 疗 后 , 有少 数 患 者血 清 R R下 降 P 到某个滴 度 时不 再 降 低 ( P R R持续 阳性 ) 这 种 现象 ,
贴 切合理 2 发病 情况
道部 分患 者 口服 红 霉 素治 疗 , P R R滴 度 下 降 到 1: 2
国内学 者杨 文林等 回顾 1 间 4 3例梅 毒患者 0年 2
资 料发 现患 者 中 2年 内有 7 4例 ( 1 . % ) 占 75 出现 血
后 , 续观察 2年 , P 连 R R仍 未 转 阴 : 分 患 者 未 予 以 部
s t c ) 是 我们 在治疗 梅毒 患 者过 程 中所 面 临 的重 ia e , sn
大 难题 。
1 基本 概 念
血 清 固定 的 定 义 目前 仍 未 统 一 。一 般 认 为 , 梅 毒 患者 经正 规驱 梅 治疗 后 , 床症 状 消失 , 非 梅 使 T 致 P持续 慢性 感染 。
梅毒 ( 感染 后 2年 以内 ) 按 规定 时 问 ( 6个 月 ) , > 随访
如 R R仍不 转 阴 , P 晚期 梅 毒 ( 染 后 2年 以上 ) 按 感 ,
梅药 物 的使 用 对 治 疗 梅 毒 至 关 重 要 , 梅 药 物 剂量 驱 要 充 足 , 程 要 规 范 。胡 蔚 毅 等 对 6种 抗 生 素 治 疗 疗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策略的进展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策略的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2〇21年3月第27卷第3期Chin J AIDS STD Vol.27 No.3 Mar 2021323DOI: 10.13419/ki.aids.2021.03.30•综述•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策略的进展刘经纬,徐文绮,尹跃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南京210042)摘要:梅毒螺旋体作为梅毒的病原体,可侵犯人体形成一种慢性的性传播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人体全身器官,既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又可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针对不同人群以及疾病的不同进展,应合理选用一种或多种检测方法,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梅毒;实验室检测;检测策略中图分类号:K 75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1)03-0323-04Progress of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laboratory syphilis detection LIU Jingwei, XU Wenqi, YIN Yueping.(Institute o f Dermatology, Chinese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National Center for STD Control, China CDC, Nanjing 21004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INYueping,Email:*****************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2018ZX10101001-004-003); the Initiative for Innovative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16-I2M-3-021); Nanjing Incubation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2019060001)Abstract: Treponema pallidum, as the pathogen of syphilis, can invade the human body and form a chroni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omplex and can invade almost all organs of a body. It can not only produce various symptoms and signs, but also be latent without symptoms for many years. The laboratory detection methods mainly include pathogenic methods and serological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ups or different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one or more methods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select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yphilis detection.Keywords: syphilis; laboratory detection; strategy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7V e/K>n e m« p a//i W u m,T p)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途径感染。

医院梅毒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梅毒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梅毒控制实施方案
首先,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梅毒监测体系。

通过定期进行梅毒筛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患者的梅毒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阻断梅毒的传播链条。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梅毒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梅毒的认识和诊断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其次,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梅毒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梅毒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登记制度,对患者进行隔离和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消毒,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梅毒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梅毒的预防知识和传播途径,增强患者和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患者之间和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梅毒的传播风险。

最后,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梅毒感染监测和评估机制。

定期对医院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梅毒防控工作,提高医院梅毒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医院梅毒控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降低梅毒的传播风险,保障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加强对梅毒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断提高医院梅毒防控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为维护医院的良好医疗秩序和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梅毒血清固定

梅毒血清固定

实验室技术误差
同一实验室, 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连续观察。
如果一次血清固定,重复试验以进一步明确。
驱梅有效
RPR/VDRL血清反应素试验是否进行性下降,如果血
清抗体滴度下降 4个以上滴度均应视为治疗有效。
原因
病程 滴度 严重程度 免疫低下:合并HIV
疾病未活动
药物耐药: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
发生机制
耐药
驱梅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
奇霉素。青霉素类阴转率最高, 仍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
物, 而阿奇霉素阴转率较低。青霉素过敏,国外大多采 用脱敏治疗,而国内多用四环素、红霉素类替代治疗。
合并HIV感染---免疫力低下
文献报道43%合并HIV的梅毒患者出现血清固定。
发生机制
TP膜多肽抗原和脂蛋白改变: TP通过降低外膜蛋白数量
及其免疫原性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不能完全清除体内
TP , 产生不全免疫, TP进而潜伏于体内,形成长期感染。
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CD8 T淋巴细胞增高,CD4 T细胞明显减少,TP逃逸机体 细胞免疫监视而残存, TP清除下降,引起血清固定。
合并HIV的梅毒患者经正规驱酶治疗后血清非梅毒抗
体下降速度较无HIV的慢。
流行病学特点----好发人群
潜伏梅毒(早期和晚期)
三期梅毒(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 先天梅毒 合并HIV感染 病程长、滴度高、病情重
预防血清固定
早期诊断:梅毒一经诊断,要及早规范治疗,治疗越
早疗效越好,如到晚期时才治疗,则尽管足量足疗程, 一部分患者血清反应仍可长期甚至终身阳性。

浅谈梅毒防控策略

浅谈梅毒防控策略

第 3位 ;2 0 1 2年全 国报 告 4 4 8 6 2 0例 ,居 第 3位 ,其 中 河 南省及 博爱 县 的情 况见 表 l 。河南 省性病 病例 以梅 毒为 主 ,占全 部 S TD 的 8 0 % 以上 ,其 中隐性梅 毒 占全部梅 毒 病例的 6 0 % 以上 ,梅 毒 以每年 3 0 % 以上的 速度 递增 ,男
康检 查 以及相似疾 病鉴别 诊断 中 ,积极进 行临床 和血清学 检查l 3 】 。对饮食服务 人员 、公共场所 服务员 、性工作者及 吸
毒 人 员 等 高 危 人 群 进 行 梅 毒 血 清 学 检 查 ,以 便 及 时 发 现 早
期梅毒和潜 伏期梅毒患者 ,预防晚期梅毒 和胎 传梅 毒发生 。
2 防 控 策 略 对 发 现 的 患 者 要 及 时 登 记 、填 卡 、上 报 。其 次 是 治 疗 患 者 , 按 照 性 病 治 疗 推 荐 方 案 ( 2 0 0 0年 ) 》进 行 正 规 治 疗 ,保 护 患 者 隐 私 ,同 时要 求其 性 伴 侣 接 受 治 疗 。患者 的衣 物 、用
年底 全 国报告 4 4 8 6 2 0例 ,2 0 0 4 2 0 1 2年 每年 平均 增 长
2 0 . 0 9 %,已引 起 国 家 相 关 部 门 的高 度 重 视 。笔 者 结 合 工 作
志等媒体及平 台开设宣传 S TD防治知识专栏 , 鼓励制作融知 识性、 趣味性及艺术 眭于一体的文艺节 目、科教电影、专题片、
旅馆 、浴池 、按摩店 等 高危 场所定期 进行 监管 。建议 高危 人群性 行为 时要使 用安全套 。基 于梅毒 传播途 径极 易实现 的特点 , 对容 易传播 梅毒螺旋 体的公共服 务场所 和物 品 , 要 充分 落实卫 生 制度 、消毒措施 ,尽量 使用一 次性 用 品 ,切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梅毒 ; 清固定 ; 血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79 1 R 4 . 19 R 5 . : 4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d i1 .9 9ji n 10 — 30 2 1.2 02 o:0 36 /.s . 02 1 1.0 2 0 .2 s
梅毒 是 由梅毒 螺旋 体感 染 所 致 的一 种性 传 播 疾 病, 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 还可通过胎盘传播引 起 流产 、 产 或 先 天 梅 毒 , 重 危 害 患 者 的生 命 健 死 严 康 。近年 来 我 国梅 毒 的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临 床 上 发现 大 多数 梅毒 患 者经 过 正规 的青 霉 素驱 梅治 疗后 , 毒血 清反 应 素抗 体 可 在 ( 梅 1~2 年 内转 为 阴 ) 性 ,但仍 有 少 数患 者 的血清 反 应素 抗 体滴 度 下 降至
表 1 各 组梅 毒 患 者 的 血 清 固 定情 况
卫 生部 推荐 的梅毒 治 疗方 案进 行 规范 驱梅 治疗 即苄 星 青霉 素 20万 u , 两侧 臀 部 肌 肉 注射 ,每周 1 4 分
次 , 续 3周 。治 疗 后 定 期 随访 复查 血 清 快 速 血 浆 连
反 应素试 验 ( P 滴 度 。 R R)
1 6・ 0 性病 、 滋病 防治 ・ 艾 皮肤病 与性病
2 1 4月第 3 0 2年 4卷第 2期
JD ml o  ̄ adV nro  ̄, p 0 2 V 13 . O 2 e al t o n eeel A t 1 ,o.4 N . o 2
梅 毒 患 者 血清 固定 临床 分 析
应作霖 . 王 丰
1 2 方法 . 血 清 固定 以梅 毒 患 者 经 正 规 驱 梅 治 疗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梅毒预防与控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我部制定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

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

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艾滋病和梅毒传播,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1999年报告病例80406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报告病例327433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

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万活产数,2009年报告病例数为10757例,报告发病率为64.41/10万活产数,发病率年均增长49.2%。

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

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2009年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果表明,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0.6%,平均为2.4%;男男性行为人群最高达31.2%,平均为9.1%;吸毒人群最高达27.9%,平均为3.4%;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为0.5%。

梅毒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传播途径与艾滋病基本一致,感染梅毒后只要及早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我国梅毒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部分人群存在卖淫嫖娼、婚前和婚外性接触、男男性接触等多性伴高危行为;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重点人群梅毒防治知识和防范意识不高,预防干预措施覆盖面不足;部分医疗机构梅毒诊疗服务不规范、服务机制不健全、可及性不够,防治队伍能力不足。

梅毒血清固定的评价与处理

梅毒血清固定的评价与处理

The e a ua i n a na e e fs p ltc S r r ssan e L O —i, v l to nd ma g m nto y hiii e o- e it c U nx HN h ocu (nt a Z a — n I s. h i
tt o r tl ya dV n rooyo i u nP oic l e l’ ue fDemaoo n e eel g g fSc a r v i o e Ho i l h n d 10 2 C ia h na P p s t ,C eg u6 0 7 , hn ) pa
定 的发 病率 也 明显上 升 。
l 血 清 固定 定 义
模 型试验 中证 实 ,P各 亚 群 T r 基 因存 在 高 度 变 异 T pK
性, 而这种高度变异性可能使 T P逃避机体对它的免疫
性, 致使 T P持 续慢 性感 染 。 目 前对于血清固定 的定义尚存在争议 , 大多数学者 22 梅毒 的病 程 、 别及 血 清滴 度 血 清 固定 的形 成 . 型 认 为 , 毒患 者经 规范 驱梅 治疗 后血 清反 应素抗 体 滴度 梅 与梅 毒病 程 长 短 、 期 及 类 型 有 一定 的 关 系 。 杨 文 林 病 下 降至某 个水 平后 不再 降低 , 持低滴 度 水平 持续 3个 保 等 对 43例 正 规治 疗 后 的梅 毒 患 者 进 行 了 2年 的追 2 月 者为血 清 固定 ; 有 学 者认 为 , 毒 患者 经 规 范 驱 梅 也 梅 踪 观 察 ,4例 发 生血 清 固定 , 生 率 为 1. % , 中潜 7 发 75 其 治 疗后早 期 梅毒 6个 月 、 期 梅 毒 l 月血 清 反 应 素 晚 2个 伏 梅 毒发 生率 最高 (05 ) 二 期梅 毒 次 之 (7 5 ) 4.% , 1. % , 试 验不 阴转 者 即为血 清 固定 。 期 梅毒 发生 血清 固定 的最 少 (. % ) 38 。因此 , 于梅 对 2 血清 固定 的影 响 因素 毒 患 者应做 到早 期诊 断治 疗 , 免 病 期 拖 延 至 晚期 , 避 导

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综述

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综述

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梅毒为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转阴。

这种现象谓之血清固定或抵抗。

本文就梅毒血清固定的概念、发生的可能原因、治疗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治疗;研究;综述1前言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性传播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非淋病性尿道炎,居第二位。

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系统,造成多器官的损害。

目前,青霉素作为梅毒首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经驱梅治疗后,有少数患者血清RPR下降到某个滴度时不再降低(RPR持续阳性),这种现象称为血清固定。

血清固定发生率近年也逐年增高。

由于梅毒血清固定原因不明,治疗困难,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成为梅毒治疗的难点。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而对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研究不多。

为提高对梅毒血清固定的认识,下面就其概念、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2血清固定基本概念一般认为,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早期梅毒(感染后2年以内),按规定时间(大于6个月)随访如RPR仍不转阴,晚期梅毒(感染后2年以上),按规定时间(大于1年)随访如RPR仍不转阴者称为血清固定。

国内在早期梅毒出现血清固定的具体时间上,尚无统一标准,有的以2年为限,有的定为1年。

有关研究认为:经规范驱梅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早期梅毒大于半年,晚期梅毒大于1年,其RPR仍不转阴者,称为血清固定。

国内有学者认为,若时间定在2年,病程已肯定进入晚期,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此时才开始复治,不符合梅毒治疗的早期足量规范的原则,早期梅毒半年、晚期梅毒1年与实际工作较为贴切合理。

综上所述,观察时间只是判定血清固定的一个条件,临床仍需结合血清反应素抗体维持某个低滴度的持续时间。

3发生血清固定的可能原因3.1治疗不规范有些梅毒患者未予以重视,视为脏病而未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自服某些广告药,或虽经正规驱梅治疗,症状好转后未继续完成疗程及复查,而致RPR长期保持阳性。

梅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梅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梅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梅毒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梅毒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梅毒管理实施方案

梅毒管理实施方案

梅毒管理实施方案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梅毒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的梅毒管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梅毒管理实施方案,以期为梅毒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梅毒防治意识。

1. 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梅毒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开展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早期症状,引导人们主动进行健康检查。

二、建立健全的梅毒防治体系。

1. 建立梅毒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梅毒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 健全梅毒防治监测体系,加强对梅毒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梅毒传播的风险。

三、加强梅毒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1. 提高医务人员对梅毒的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诊断梅毒病例。

2. 加强对梅毒病例的随访管理,确保患者接受规范的治疗和康复。

四、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

1. 针对性地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梅毒的预防工作。

2.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和梅毒筛查工作,及时发现梅毒感染者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五、加强对梅毒传播途径的管理。

1. 加强对性行为健康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2. 加强对性服务场所的监管,规范性服务行为,减少梅毒的传播风险。

六、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1. 建立健全的梅毒防治工作监督体系,加强对各项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2. 定期对梅毒防治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梅毒防治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梅毒挑战。

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合作,共同开展梅毒防治工作,共享梅毒防治经验和技术。

2. 加强国际梅毒疫情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及时了解国际梅毒疫情动态,做好国际梅毒防治工作的应对准备。

总之,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梅毒防治体系,加强梅毒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加强对梅毒传播途径的管理,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梅毒挑战。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定义共识综合了国内外专家的观点,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定义为: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一期梅毒随访1 年,二期梅毒随访2 年,晚期梅毒随访3 年),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维持在一定滴度(一般在1 : 8 或以下,但超过1 : 8 也不鲜见)超过3 个月,排除再感染、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学假阳性等,即为梅毒血清固定。

流行病学共识指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一期梅毒3.80% ~ 15.20%,二期梅毒11.64% ~ 35.80%,三期梅毒45.02% ~ 45.90%,潜伏梅毒27.41% ~ 40.50%。

由此可见,梅毒血清固定已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发病机制共识归纳的目前认为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机制,包括:梅毒螺旋体膜多肽抗原、脂蛋白及基因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机体免疫清除,机体免疫异常,包括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T 细胞亚群、NK 细胞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等。

预后共识认为,梅毒血清学反应持续阳性对患者主要是心理及精神的影响。

但是,对于其是否会造成生理损害,目前尚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来评估梅毒血清固定的危害性,也尚不确定梅毒血清固定是否增加复发或有迁延至晚期梅毒的风险,对于追加青霉素治疗是否有益也没有定论。

处理路径共识形成了关于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规范,包括:在梅毒初治时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性接触史(感染时间、性伴的梅毒感染状态、近期危险性行为等)、既往治疗史(开始治疗的时间,所用药物种类、疗程、用量,随访情况等),以便对患者的疗后血清反应进行预估。

随访中,对于确定为梅毒血清固定者建议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必要时需多次反复检查。

同时应进行HIV 检查以排除HIV 感染。

心血管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也需通过相应检查予以排除。

梅毒血清学假阳性也应该除外。

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要做好病情解析和心理辅导。

已经接受过规范足量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如无临床症状复发,并经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系统性损害,且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长时间内维持在1 : 8 以下低滴度,可不必治疗,但需定期(一般每6 个月)随访。

梅毒:疾病认识与防控策略

梅毒:疾病认识与防控策略
梅毒:疾病认 识与防控策略
目录 梅毒的概述 梅毒的防控策略
梅毒的概述
梅毒的概述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梅毒螺旋 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梅毒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 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梅毒的概述
梅毒的主防控策 略
梅毒的防控策略
教育宣传:加强梅毒知识的宣 传,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定期检测:性活跃人群应定期 进行梅毒的筛查,及早发现并 治疗梅毒感染。
梅毒的防控策略
安全性行为:采取正确的安全性行为, 如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梅毒的传播 风险。 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共用注射器,以 防止通过血液传播梅毒。
梅毒的防控策略
孕妇筛查:孕妇应进行梅毒的 筛查,以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 。
及时治疗:患有梅毒的个体应 及时接受合适的治疗,以避免 病情恶化和传播给他人。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专家论坛㊃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8月第34卷第4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 2012,Vol.34,NO.4【收稿日期】2012-06-30梅毒 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段逸群,张伟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湖北 武汉 430022)中图分类号:R759.1;R446.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2.04.005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新增约1200万新病例,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在性传播疾病中仅次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居第二位㊂梅毒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正规驱梅治疗后,有少数患者血清RPR 下降到某个滴度时不再降低(RPR 持续阳性),这种现象称为血清固定(sero -fixation)或血清抵抗(sero -re⁃sistance),是我们在治疗梅毒患者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㊂1 基本概念血清固定的定义目前仍未统一㊂一般认为,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下降至一定程度(一般≤1∶8)即不再下降,而长期维持在低滴度(甚至终生),或是早期梅毒(感染后2年以内),按规定时间(>6个月)随访如RPR 仍不转阴,晚期梅毒(感染后2年以上),按规定时间(>12个月)随访如RPR 仍不转阴者称为血清固定㊂国内在早期梅毒出现血清固定的具体时间上亦无统一标准,有的以2年为限,有的定为1年㊂国内有学者认为若时间定在2年,病程已肯定进入晚期,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此时才开始复治,不符合梅毒治疗的早期足量规范的原则,而定在早期梅毒6个月㊁晚期梅毒12个月则与实际工作较为贴切合理㊂2 发病情况国内学者杨文林等回顾10年间423例梅毒患者资料发现患者中2年内有74例(占17.5%)出现血清固定,其中一期梅毒发生率为3.8%,二期梅毒为17.5%,潜伏梅毒(包括早期和晚期潜伏梅毒)为40.5%,其中后5年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增长㊂隐性梅毒发生血清固定率较高,占23.00%,且隐性梅毒中女性的发生率约为男性的2倍,这与近几年来RPR 普及筛查㊁跟踪观察隐性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关㊂3 可能原因发生血清固定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㊂3.1 TP 膜多肽抗原㊁脂蛋白及基因的改变 TP 外膜上含有少量脂蛋白,外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在兔免疫模型中能激发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能抵抗感染后期的TP 再感染㊂TP 通过降低外膜蛋白数量及其免疫原性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致使感染TP 后不能完全清除体内TP,产生不全免疫,TP 进而潜伏于体内,形成长期感染,引发血清固定㊂此外,TP 本身抗原结构改变㊁基因型别的不同及机体的遗传背景差异与血清固定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㊂LaFond RE 等在兔模型试验中证实,TP 各亚群TprK 基因存在高度变异性,而这种高度变异性可能使TP 逃避机体对它的免疫性,致使TP 持续慢性感染㊂3.2 早期治疗不规范㊁不同药物的类型㊁剂型㊁剂量和给药途径也对血清固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规驱梅药物的使用对治疗梅毒至关重要,驱梅药物剂量要充足,疗程要规范㊂胡蔚毅等对6种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1年后血清的阴转率进行了比较:普鲁卡因青霉素93.35%,苄星青霉素88.3%,头孢曲松钠90.13%,米诺环素87.38%,多西环素87.88%,阿奇霉素68.54%,普鲁卡因青霉素阴转率最高,而阿奇霉素阴转率最低㊂目前已有不少因治疗不规范而失败的报告㊂国外学者Lukehart 报告阿奇霉素治疗梅毒失败㊂GoomeyB 等报道了l 例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失败的病例㊂国内杨立刚等报告用阿奇霉素进行驱梅治疗后RPR 长期不转阴的病例㊂还有学者报道部分患者口服红霉素治疗,RPR 滴度下降到1∶2后,连续观察2年,RPR 仍未转阴;部分患者未予以重视,视为 脏病”而未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自服某些广告药,或虽经驱梅治疗,症状好转后未继续完成疗程及复查,而致RPR 长期保持阳性㊂虽然四环素㊁红霉素类也属于治疗标准推荐,但一般只在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并对其进行脱敏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而且该类药物治疗梅毒的疗效均不如青霉素,远期疗效不确切㊂治疗的不规范可能容易导致深部病原体的残留,从而引起梅毒血清固定㊂Hook EW 等对不同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也进行了对照研究,将早期梅毒随机分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2g,单691万方数据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8月第34卷第4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2012,Vol.34,NO.4 ㊃专家论坛㊃ 剂口服;阿奇霉素2g,2剂口服㊂结果:阿奇霉素2g2剂组总有效率为94%,阿奇霉素2g单剂组总有效率为83%㊂说明梅毒治疗除了应正确选择药物外,还要确定药物剂量㊁用药方法及规范疗程,只有在正确选用药物的基础上,用药足量和疗程规则才能取得最佳疗效㊂此外,药物在人体内吸收情况的不同也可导致疗效的差别㊂3.3 梅毒的病期㊁类型㊁开始治疗时间的早晚及RPR初始滴度对血清固定的影响 梅毒的病期和类型对治疗梅毒十分重要,梅毒的病期及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及疗程都不尽相同,疗效也不同㊂Fium ara按规定用苄星青霉素对128例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行驱梅治疗,结果有72例(56%)患者血清反应持续阳性㊂而按常规对588例一期梅毒患者和623例二期梅毒患者治疗后,所有梅毒患者血清学反应均在(1 ~2)年内转阴㊂这说明梅毒一经诊断,要及早规范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如到晚期时才作治疗,尽管足量㊁足疗程进行抗梅治疗,一部分患者血清反应仍可长期甚至终身阳性㊂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诊断梅毒的病期及类型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就有可能导致此类血清固定的发生㊂有关梅毒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梅毒血清固定主要与梅毒分期有关,而与性别㊁年龄和RPR初始滴度无显著关系,随着病期的延长,不利于病原体的清除,病期越长,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越高㊂另外有关梅毒的细胞免疫研究表明,随着病期的延长,细胞免疫出现不平衡,从Th1占优势漂移到Th2占优势,使杀灭梅毒螺旋体的主要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受到抑制,不利于病原体的清除㊂但也有学者报道RPR初始滴度较低的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较高,其中滴度为1∶8的血清固定发生率最高为61%,与治疗不及时有关㊂3.4 合并有其他疾病而致生物学假阳性 由梅毒螺旋体以外的其他生物性致病因子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称为生物学假阳性(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BFP)㊂因此,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可能不是梅毒㊂假阳性反应有两大类:即生物性和技术性假阳性反应,技术性假阳性反应皆可避免,经重复试验或在另一实验室做对照试验可以证实;生物性假阳性在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该类试验是非特异性反应,这些试验所采用的抗原,系从牛心肌中提取,为非特异性抗原,此种抗原可与其他病原菌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相结合也可成阳性反应,而生物学假阳性又可分为急性(或暂时性)及慢性两类㊂急性生物学假阳性维持时间短,一般在6个月都转为阴性,多见于非梅毒的感染性疾病㊂慢性生物学假阳性维持时间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身,主要见于梅毒患者合并某些结缔组织病及伴有自身抗体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㊁类风湿性关节炎㊁风湿性心脏病㊁自身免疫性贫血㊁干燥综合征㊁桥本甲状腺炎㊁结节性多动脉炎㊁慢性肾炎㊁系统性硬化症㊁麻风病㊁布氏杆菌病㊁非典型性肺炎㊁慢性肝脏疾病㊁肝硬化㊁皮肌炎㊁硬皮病㊁活动性肺结核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以及静脉吸毒等㊂国内学者尹建奇等对2592份血清作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结果38例出现了BFP,其中麻风发生率最高,为31.8%,其他依次为风湿性关节炎20.0%,系统性红斑狼疮12.2%,乙肝7.0%,皮肌炎及硬皮病3.1%,活动性肺结核2.0%㊂有研究表明, HIV的流行在梅毒患者中较高,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相似之处,HIV可以影响梅毒的传播,改变它的血清学诊断,加快它的临床过程并改变它对治疗的反应㊂Smith等对31例合并有HIV感染的梅毒患者进行治疗,有5例发生了血清固定㊂另外,少数孕妇及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假阳性反应,一般人群中假阳性率为1%~2%㊂3.5 复发㊁再感染或体内仍有潜在的病灶(如存在神经系统受累) 国内学者侯青报道2例复发和再感染导致RPR长期未转阴㊂因此梅毒患者本人及其性伴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否则可能会造成再感染或复发㊂关于潜在的梅毒病灶,国外有骨梅毒致血清固定的病例报道,有晚期潜伏梅毒和神经梅毒致血清固定的报道㊂国内有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报道㊂杨日东等对69例经过多疗程常规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1年以上)且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梅毒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有16例梅毒患者脑脊液存在梅毒抗体㊂吴昌辉等在60例隐性梅毒(潜伏梅毒)脑脊液中检测出29例(48.33%)有梅毒抗体㊂Ser⁃ragui等认为梅毒螺旋体从初疮向全身扩散之际,已穿透血脑屏障或由威尔啸-罗宾间隙(Virchow-Robin space)进入中枢神经系统㊂由于部分梅毒患者存在神经梅毒或无症状神经梅毒,常规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而苄星青霉素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差,不能在脑脊液中获得稳定杀灭梅毒螺旋体的浓度,并研究显示这类患者1年后治疗失败率达44%,RPR持续阳性㊂因此,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㊂3.6 机体内细胞免疫异常 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在梅毒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明显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791万方数据㊃专家论坛㊃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8月第34卷第4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 2012,Vol.34,NO.4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㊂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仅可增加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机会,而且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㊂前苏联学者Shetsiruli 等研究血清固定型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时,发现T 淋巴细胞总水平是降低的,而B 淋巴细胞和抗原反应细胞的总水平却是升高的㊂乌兹别克斯坦学者Yulda⁃shev 等发现34例血清固定型患者的T 淋巴细胞平均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了28%,B 淋巴细胞比对照组高了23%;包图雅等检测了3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及NK 细胞,结果主导细胞免疫功能的CD 4+㊁Th 1㊁Tc㊁NK 细胞低于对照组,CD 3+㊁CD 8+㊁Th 2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s 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杨日东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0例未治梅毒患者和3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结果未治梅毒患者CD 3+㊁CD 4+及NK 细胞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CD 8+细胞高于对照组,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CD 3+㊁CD 4+及细胞CD 8+均低于未治组的检测结果,但NK 细胞高于未治组;这些研究表明梅毒血清固定与体内细胞免疫受抑制有关㊂刘藕根等研究了20例血清固定患者,检测其IFN-r㊁L -10等细胞因子,结果显示Th 2应答过强,Th 1反应受抑制㊂其他研究也表明,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和Th 细胞亚群分化失调Th 1向Th 2方向漂移有关,亦提示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㊂4 血清固定的转归及危害4.1 复发 部分血清固定患者隐匿部位残存少量TP,当其再次释放入血或者机体免疫降低时,可引起体内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再度升高,超过2个滴度,同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临床症状,引起血清固定患者的梅毒临床症状复发㊂有文献报道,血清固定患者有35%存在临床症状复发㊂由于血清固定有复发性,因此认为其仍具有传染性,但其传染性随着病程的进展而不断降低㊂4.2 梅毒血清固定与妊娠及对胎儿的影响 梅毒筛查是诊断妊娠梅毒的必要手段,妊娠过程对梅毒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进程没有影响㊂早期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要比晚期梅毒的影响严重而常见㊂此外,对妊娠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诊断梅毒及开始有效驱梅治疗的时间,妊娠各期胎儿都可发生梅毒感染,随妊娠期的进展,胎儿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大,妊娠结局受到的影响也增大㊂国外资料显示妊娠梅毒孕妇有害风险较正常孕妇高2.5倍㊂TP 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引起胎儿宫内感染㊂据报道,妊娠6周开始,TP 就可以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妊娠(16~20)周以后,TP 可播散到胎儿各器官引起严重的内脏损害,导致早产㊁死产或娩出先天性梅毒儿㊂因梅毒血清固定可复发,故可推定部分血清固定孕妇仍会导致胎传梅毒的发生㊂黄维真报道当孕妇RPR 效价大于或等于4,先天性梅毒的可能性为87.5%,说明RPR 滴度也是导致胎传梅毒的一个指标,而大多数血清固定患者的抗体滴度均值在1∶4左右㊂4.3 导致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梅毒与其它性病具有相同的流行危险因素,感染者具有相似的高危行为,由于交互作用,常表现出较高的联合感染率㊂为探讨梅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流行情况,朱邦勇等对确诊梅毒的患者进行生殖器疱疹㊁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㊁淋病㊁生殖器念珠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及HIV 感染实验室检测,结果在470例人选病例中,合并感染256例(占54.5%),HIV 感染8例(1.7%),生殖器疱疹77例(16.4%),沙眼衣原体4l 例(18.7%),解脲支原体86例(18.3%),人型支原体19例(4.0%),淋球菌34例(7.2%)及念珠菌52例(11.1%);其中合并一种病原体201例(42.8%),合并两种病原体47例(10%),合并三种及三种以上病原体8例(1.7%)㊂近年来研究表明,梅毒伴发HIV 的病例不断增加,故梅毒可增加HIV 的易感性㊂梅毒导致HIV 高发性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梅毒破坏了生殖器黏膜的完整性;②一些TP 抗原可以增强人单核细胞对HIV-I 的易感性,TpN47提供了有利于亲巨噬细胞HIV-I 株传播的环境,BuchaczK 等的研究也证明47kd 和37kd 脂蛋白可诱导HIV -I 的基因表达;③TP 可使HIV 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增加㊂此外,梅毒与生殖器恶性肿瘤可能也有密切关系㊂据报道,患过梅毒的妇女较未患过者患宫颈癌的危险高(5~10)倍㊂对于血清固定而言,部分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的TP,因而认为也可导致其他性病的易感性增加以及宫颈癌发病率的升高㊂4.4 对心理及精神的影响 梅毒系由TP 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㊂梅毒血清固定血清反应素抗体持续阳性,阴转难度大,患者看不到彻底治愈的希望,加上社会歧视,患者对其认识有限,同时又害怕家人知晓病情或将疾病传染给胎儿及家人,使得患者精神㊁心理上备受折磨,从而出现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轻生念头㊂陈玲玲等对已确诊的4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医患双方确信患者能准确理解调查内容后,由患者独自回答自评抑郁量表㊁抑郁状态问卷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所包含问题的内容㊂结果显示59.52%患者会产生抑郁情绪,891万方数据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8月第34卷第4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2012,Vol.34,NO.4 ㊃专家论坛㊃ 28.57%可以产生重度抑郁情绪㊂血清固定对梅毒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显著的是人际关系,其次为工作和学习及休闲娱乐㊂5 梅毒血清固定的应对及治疗方案由于血清固定现象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非常棘手的难题㊂对血清固定患者是否需要再做驱梅治疗,目前意见仍未统一㊂Podw inska等认为只有当患者机体存在有效的免疫系统,再与驱梅药联合应用时,才能治愈梅毒患者㊂在对血清固定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应进行全面体检,以排除无症状梅毒㊁心血管梅毒㊁HIV感染,同时应详细了解病史(感染时间㊁性伴等),还应详细了解治疗史(包括品种㊁疗程㊁用量㊁随访情况等),并应尽量掌握患者性接触史(近期危险性行为)㊂早期梅毒的血清固定患者,如无临床症状复发,是否再治疗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应做神经系统检查及脑脊液检查,以及时发现无症状神经梅毒并予以治疗㊂由于早期梅毒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的患者约有35%出现临床症状复发,因此,有人认为此类血清固定患者均应再次治疗㊂晚期梅毒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患者体内残存梅毒螺旋体的可能性大,复发率较高,也应再进行驱梅治疗,对于晚期梅毒出现此类血清反应的患者,如已经给予足够剂量复治后,血清仍固定,即使再无限制治疗也不能使血清转阴,则需详细检查以排除神经㊁心血管及其他内脏梅毒,并对血清固定患者定期复查血清滴度,随访3年以上,如血清反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则表示有复发或再感染,需再次进行治疗㊂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可以怀孕,但在妊娠期间应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规范治疗㊂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表明按照规范化抗梅治疗方案治疗可预防98.2%~100%的病例发生先天性梅毒㊂国内外虽然对血清固定的原因有不少的报道,但对其治疗方面却很少提及,具体治疗方法上亦无一致意见,对治疗不规则㊁剂量不足者应补治一疗程㊂在定期随访中,如有滴度明显上升,应复治㊂给予水剂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1次/4h连用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连用3周,或普鲁卡因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d,连用15天,或头孢曲松针(1~2)g,肌注或静滴,1次/d,连用15天㊂国外有报道用大剂量青霉素钾治疗晚期血清固定患者取得良好效果㊂近几年国内有使用能使肉芽肿溶解吸收的碘化钾和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头孢曲松治疗血清固定患者的报道,陈岚等对早期血清固定患者采用大剂量的水剂青霉素治疗,效果也很好㊂另外,程喜平报道强的松㊁雷公藤能加快青霉素治疗后梅毒患者的RPR㊁梅毒螺旋体乳胶凝素实验(TPPA)滴度的下降速度,这也给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㊂有学者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与机体细胞免疫抑制有关,故建议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驱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进行辅佐治疗㊂黄捷等曾对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然后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D3+㊁CD4+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D8+则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因此认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过调节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的CD4+/CD8+失衡,起到辅助性治疗作用㊂中药治疗对血清固定有一定的疗效:杨文林等对早期梅毒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治疗组用苄星青霉素加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RPR抗体滴度变化情况㊂结果示1年内治疗组患者RPR阴转率为65.2%,高于对照组的52%㊂陈红君等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中药(驱梅方)治疗后检测其血清中IFN-γ,发现较治疗前有所升高㊂陆原等运用补脾益肾,利湿解毒的驱梅饮(生北芪㊁土茯苓㊁公英㊁灵脂㊁生地㊁山萸肉㊁淮山㊁白花蛇舌草㊁甘草),每天1剂, 60天为1疗程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证明驱梅饮可以有效地提高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外周血CD3㊁CD4㊁T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比,可以作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辅助治疗,并能改善患者临床口苦㊁尿黄㊁腰膝酸软㊁焦虑㊁烦躁㊁易怒等症候,弥补了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 只见梅毒螺旋体,不见患者本人”的弊端㊂6 结语近来年随着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出现血清固定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这已成为世界性亟需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难题,给梅毒的防治工作和优生优育带来了重大考验㊂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关于判定血清固定的具体时间,尚无统一标准;患者发生血清固定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或神经系统受累有关㊂如无临床复发征象,应考虑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可能,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鉴于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危害,一旦发现梅毒感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与治疗;在治疗方面,由于血清固定患者大都已反复多次采用苄星青霉素正规疗法,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必然的㊂因此,有关梅毒血清固定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尚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㊂参考文献从略991万方数据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作者:段逸群, 张伟明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湖北,武汉,430022刊名:皮肤病与性病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年,卷(期):2012,34(4)本文链接:/Periodical_pfbyxb20120400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