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二年级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解决问题(一)》同步教案
解决问题(一)(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究使两组不同数量的物体变得同样多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Et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激发学好数学的动力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把两个不同数量的物体变得同样多的方法。
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变成同样多的方法问题导入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教材6页例3)过程讲解1.描述画面内容手工课上,小军和芳芳正在桌子上穿彩珠,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
2.理解题意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小军比芳芳穿得少,想办法让这两串彩珠的数量同样多。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代表彩珠,把小军和芳芳穿的彩珠一一对应起来比较,可以清楚地看清谁穿得多,多多少。
方法一小军芳芳小军芳芳通过摆○,发现芳芳比小军多4个○。
如果给小军再摆4个O,小军和芳芳穿的彩珠个数就同样多了,都是12个,所以小军再穿4个,两串彩珠同样多。
方法二重点提示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通过摆○,发现芳芳比小军多4个○。
如果把芳芳比小军多的4个○拿走,小军和芳芳穿的彩珠个数就同样多了,都是8个。
即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两串彩珠同样多。
方法三通过摆○,发现芳芳比小军多4个○。
把4个○分成相等的2份,每份2个○,从芳芳穿的彩珠中拿出2个给小军,小军和芳芳的彩珠个数同样多,都是10个。
4.解决问题有三种方法可以让两串彩珠同样多:(1)小军再穿4个彩珠;(2)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3)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
归纳总结要使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变得同样多,可以采用把多的部分去掉、少的部分补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使两组数量变得同样多。
误区警示【误区】填空。
从第二个盘子中拿出(2)个放到第一个盘子中,两个盘子中的个数相等。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1~4题。
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的导入,由比较多少的游戏开始,在游戏中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旧知过度到新知的教学。
例题教学通过呈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启发生学在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列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接受。
想想做做中的习题,巩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对这类应用题的理解,练习中多让学生对问题的结果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课堂延伸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拓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关键的字句。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运算意义的理解,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初步体验反思答案的合理性,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与把握描述“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重点词句,从而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两个一样的放花片的纸盒,带磁铁的花片33个,学生自备花片33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出示纸盒)师: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的纸盒,里面都有一些花片,猜一猜哪个盒子里的花片多一些。
(请男女生各一名同学分别选一个盒子)你们猜哪个盒子里的花片多呢?(学生任意说猜的结果)2、师:到底谁多,多多少个呢?将花片排一排就知道了。
师:先将男生的花片排一排。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案苏教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总第五课时)一、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例4,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画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4、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集体交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PPt课件四、学习过程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流程: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1000=()1、交流算法()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1000=()()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活动三: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0+50=13050+80=130130-80=50130-50=80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3、完成“做一做”,第2题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8~10页的内容)1.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圆片。
师:同学们,你们会做小红花吗?看,这有三个小朋友正做小红花呢!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师:观察得很细心,说得很棒!【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手工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说:·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师:谁愿意告诉大家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小华做的花最多,小平做的花最少。
因为他们都是在跟小英作比较,小华比小英做的花多,小平比小英做的花少,这样就说明小华做的花最多,小平做的花最少。
师:说得很有条理,特别棒。
可是小华到底做了多少朵?我们先用圆片摆一摆,想想该怎么解答呢?学生自己摆圆片,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单独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结果告诉大家?生:我在第一行摆了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的11朵花,在第二行又多摆了3个圆片表示小华比小英多做的3朵花,这样小华做的花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跟小英同样多的11朵,一部分是多出来的3朵,所以计算小华做了多少朵,要用加法11+3=14(朵)。
师:说得真棒!根据解答的结果再算一算,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呢?生:小华做了14朵,小英做了11朵,14-11=3(朵),小华就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
师:检查后发现与之前的题中条件说法一致,就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赏析。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
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摆棋子
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少枚棋子?
最多:只摆在边上 4×4=16(枚)
最少:先在 4 个角上各摆 1 枚棋子,再在每 摆 2 枚棋子。 ①去掉顶点处多数的 4 枚:4×4-4=12(枚) ②每条边数 3 枚:4×3=12(枚) ③每条边只数中间的 2 枚,再加上顶点处的 2 枚:4 ×2+4=12(枚)
条边中间各
份数 × 每份数 = 总数
数量 × 单价 = 总价
3 × 4 = 12
4 × 5 = 20
3、1~6 的乘 规律: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并且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法口诀
4、乘加、乘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减
乘加:2×3+2=8
乘减:3×3-1=8
5、改写算式 4+4+4=(3×4)=(4×3)
5+5+5+5+5+5=(6×5)=(5×6)
6+6+4+2+6=(4×6)=(6×4)
4+4+4+4+4-2-6=(4×3)=(3×4)
5×3+3=(6×3)=(3×6)
6×2-2=(5×2)=(2×5)
3+3+3+3+3+1=(5×3+1)=(6×3-2)
5、在图形上 问题:正方形的 4 条边上都有 4 枚棋子,
1、认识乘法 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2
=8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2. 乘法算式的读、写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写。
4×2 读作:4 乘 2; 4 乘 2 写作:4×2。 2、数量关系 ①小兔有3份,每份有4只,一共有12只。②钢笔有4支,每支5元,共20元。
苏教版二年级下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下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侧重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清楚。
在教学中我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结合例题教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和表达。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着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两个量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较,比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数量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法。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仍有个别学生凭多和少的直观判断选择计算方法,这对以后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我也安排了专门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不能简单的凭多和少进行判断,一定要对数量关系进行比较,经过这样的强调之后,学生练习的情况好了很多,但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还需进一步加强。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座桥梁旁,有一块限重的交通标志牌,如图,被空中的飞鸟遮挡的字母应该是()。
A.km B.kg C.t D.L2.长方形有()对称轴.A、一条B、两条C、四条D、无数条3.下面各式中,()是方程.A.5×6=30 B.4x−8 C.9x−15=43 D.5x+6<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24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与总字数的最简整数比是()A.9:24 B.3:8 C.9:15 D.3:55.甲、乙两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天可以完成.A.9 B.8 C.7 D.66.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3个小正方形涂上颜色(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颜色,使得整个涂色部分的图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个。
A.5 B.4 C.3 D.27.有5个同学,每两人都握一次手,最少要握()次手A.5 B.9 C.10 D.208.a,b,c是互不相同的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的因数至少有( )个。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优质课教案_13
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数量的思考过程,在活动中不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会数学地思考和有序地表达。
2. 经历“借助操作思考—借助直观思考—借助想象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理解并掌握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领悟两个量相差关系的本质。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 12 枚白棋子和 12 枚黑棋子,同桌两人准备 14 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谈话:猴妈妈带着两只小猴去山上摘桃,不一会儿,它们就各摘了一大堆桃。
(出示图 1)猴妈妈问:“你们俩谁摘的桃多?”两个小猴互相看了看,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出谁摘的桃多吗?怎么能一眼看出他们摘的桃是不是同样多呢?引导:把猴弟弟的桃摆一行,猴哥哥的桃一个对着一个排整齐再比较。
(相机演示图2。
)猴弟弟:猴哥哥:图2交流:一一对应排整齐,现在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猴哥哥摘的桃多,猴弟弟摘的桃少;猴弟弟摘了8 个桃,猴哥哥摘了 12 个桃;猴哥哥比猴弟弟多摘 4 个桃,猴弟弟比猴哥哥少摘 4 个桃。
小结:看来猴哥哥和猴弟弟摘的桃不同样多。
(板书:不同样多。
)提问:那能让他们的桃子个数变得同样多吗?(板书:同样多。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体会策略(一)明确要求启发:用白棋子代替猴弟弟的桃,用黑棋子代替猴哥哥的桃,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看看怎么使猴哥哥和猴弟弟的个数变得同样多,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看看谁想的办法多。
领会编写意图 选准教学策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量关系教学建议
一、 在操作活动中理解
摆 学 具 或 画 图等 方 式 是 理 解 数 量 关 系 的 重 要 方
领会 教材 编写 意 图 , 寻数 量 关 系教 学 策略 。 探
一
式。 本册 有关 数 量 关 系教 学 的 内容 大 多是 让 学 生在 学
、
在现实情境中切人
习解 决 简 单 实 际 问题 的 过 程 中 进 一 步 学 会 借 助 摆 学 具 或 画 图等 方 式 理 解 数 量 关 系 。 学 时 , 师 要 努 力 教 教 做 好 这 方 面 的 工 作 , 导 学 生 在 操 作 活 动 中理 解 ” 启 发 学 生 进 一 步 理 解 数 量 关 , 排 是
系 的 重 要 手 段 。 师 要 设 计 并 组 织 好 操 作 活 动 , 正 教 真 让 学 生 通 过 用学 具 排 一 排 的 操 作 活 动 ,联 系 操 作 过
程 , 解 “ 比一 个 数 多 ( ) 理 求 少 的数 是 多少 ” 简 单 实 际 的
数量关系 。 , 3 如 第 3页 例 题 中 两 点 提 示 都 提 到 “ 一 排
新 课 改 下 教 材 中的 数 量 关 系 教 学 与课 改 前 对 比 ,
最 明显 的 一点 是 高度 关 注 情境 性 。 本册 教 材 与 其他 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经学过基本方法,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样多、多些、少些等知识,初步会比较一些实物的多少等简单的比较两数大小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学习根据加减法含义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学习“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是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可以分为以下6课时:连加连减……………………………………………………1课时加减混合……………………………………………………1课时练习一………………………………………………………1课时同样多………………………………………………………1课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5篇一份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案,教师可以系统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合集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1 认识余数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剩余,这个过程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其中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1 ÷ 4 = 5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读作∶21除以4等于5余1。
知识点2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即余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识点3 列除法竖式1.除法竖式的写法:列除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写竖式除号,再把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计算时,商写在被除数对应数位的上面。
2.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
3.用竖式计算后,不要忘记在横式的后面写计算结果。
知识点4 解决问题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如果计算的结果有余数,那么最后的结果应是商加1。
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知识点1 认识时、分、秒一、认识钟面1.钟面上有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1)时针∶又短又粗,时针走的是大格,每走1大格就是1时。
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1时比一节课的时间还要长。
(2)分针∶又细又长,分针走的是小格,每走1小格就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 1时,这时时针走了一大格。
1小时=60分。
1分我可以穿上鞋子和衣服。
(3)秒针∶最细最长。
走得最快秒针走的是小格,每走1小格就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 1分,这时分针走了一小格。
1分=60秒。
跳一下,眨一下眼,1秒就过去了。
二、认识整时、半时和其他时间(一)整时。
2023年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及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1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课题练习二(2)授课时间
内容练习题、补充习题第6页第2题和第3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能掌握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
回顾整理形成网络
1.谈话: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课题)
2.回顾一下,计算时有什么要求需要注意的。
二、内化理解初步应用一、计算: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67-24-17= 25+19-16=
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核对检查正确率,错题分析。
二、辨析练习
1.
16个 24个
(1)苹果拿走()个就和梨同样多。
梨添上()个就和苹果同样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
停车场有面包车30辆,( 有多少辆?
),小汽车
课堂小结
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 题,你会怎样选择方 法进行解决?
你又有了什么新的 收获?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学以致用
下面是三种玩具的价格:
小汽车26元 大客车32元 自行车15元
(2)玩具自行车比玩具大客车便宜多少元? 32-15=17(元)
答:玩具自行车比玩具大客车便宜17元。
学以致用
下面是三种玩具的价格:
小汽车26元 大客车32元 自行车15元
(3)三辆玩具小汽车一共多少元?
26+26 +26 =78(元) 答:三辆玩具小汽车一共78元。
学以致用
我 比 你 多走6格。
刘芳 李宁 32
比32多6
学以致用
小军最多拍多少下,小强最少拍多少下?
20-1=19(元) 答:小军最多拍19下。
20+1=21(元) 答:小强最少拍21下。
学以致用
选条件,列算式。
①小汽车比面包车多8辆。 ②小汽车比面包车少8辆。 ③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50辆。 ④大卡车比面包车少18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优秀
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二年级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3课时《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经历“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这四个步骤,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感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优化按时间发展顺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按规范的步骤解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和解决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星期天,小华选择了坐公交车去游泳馆游泳,瞧!乘车的时他遇到问题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一)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答,教师贴出条件),要求什么问题3、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请你试着在自备本是列出算式,再和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交流:谁来汇报你是怎么列算式的(学生说,教师板书三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呢,请你选择一种说说你的想法(用原来的人数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离站时的人数)第一步先算的什么(15人下车后车上剩下的人数)你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算的(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两个条件连一连,并说: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真棒!)再看第二(重点讲第三种方法)问:这种方法比较特别,这3人表示什么为什么第二步要用加法(让生说)师(配合动画讲解):因为上车的人数更多了,所以实际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所以用加法。
假如下车人数更多,那实际的人数比原来——,所以用减法。
【预设】倒过来推算解决了这个问题,怎么知道做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介绍)师(配合动画)讲解:下车的让他们回到车上去,上车的让他们下来,所以可以用倒过来推算的方法进行检验(出示:检验),减去上车的,加上下车的,看是不是车上原有人数(动画演示),并结合算式计算一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关系 班级 姓名
【要点】部总关系: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份总关系: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相差关系: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1.二(2)班有男生20人,女生16人,一共有( )人,女生比男生少( )人。
算式: 算式:
2.
3.(1)7组小朋友做游戏,每组5人,一共有( )人。
算式:
(2)35个小朋友做游戏,5人组,可以分成( )组。
算式:
(3)35个小朋友做游戏,平均分成7组,每组有( )人。
算式:
4. 21盆花,送给幼儿园3个班,平均每班有( )盆。
算式: 21盆花,送给幼儿园一些后还剩7盆,原来一共有( )盆。
算式:
5.
6.
(1)8元钱能买几包方便面? 18元买了3包奶片,每包奶片多少钱?
(2)买4块蛋糕要多少元?这些钱可以买几包饼干?
(3)22元钱买4包糖够吗?
(4)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