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教材
劳动法名著
劳动法名著
1. 《劳动法》(第五版),王全兴著,法律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基准法、劳动保障法等内容,结合大量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是劳动法领域的经典教材。
2. 《劳动合同法释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法律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劳动合同法》的条文进行了详细解读,对于理解和适用劳动合同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劳动争议处理教程》(第三版),关怀、林艳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面介绍了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法律适用及实际操作等方面的知识,是学习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读物。
4. 《美国劳动法》(第三版),沈建峰著,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美国劳动法的历史发展、基本制度及最新动态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对于了解美国劳动法具有重要意义。
5. 《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郑尚元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劳动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涵盖劳动关系、劳动基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
这些名著在劳动法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劳动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常用法规劳动法英文及培训教材
常用法规劳动法英文及培训教材Introduction:1. Minimum Wage: The lowest wage rate that employers are legally required to pay their employees.3. Employment Contract: A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 signed between an employer and an employee, stipulating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employment.4. Harassment: Unwanted and offensive behavior that undermines and violates an employee's dignity or creates ahostile working environment.5. Discrimination: Unfair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ace, gender, age, or disability.6. Health and Safety Regulations: Rules and guidelines implemented to protect employees from workplace hazards and ensure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8. Termination: The act of ending an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which can be initiated by either the employer (dismissal) or the employee (resignation).9.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Safeguards for employees who report illegal or unethical activities in their workplace.10. Immigration Law: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entry, stay, and employment of foreign workers in a country.II. Training Materials:3. Preventing Harassment and Discrimination: Training employees on identifying, reporting, and preventing harassment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emphasizing the zero-tolerance policy.4.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Training: Educating employees on potential workplace hazards, emergency procedures, and proper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6. Effective Employee Termination: Assisting employers in understanding legal requirement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terminating employees while minimizing legal risks and maintaining a positive employer brand.7. Encouraging Whistleblowing: Promoting a culture of accountability and integrity by training employees on their rights as whistleblowers and the process of reporting potential wrongdoing.Conclusion:。
劳动法培训教材(31张)PPT
–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 – 竞业限制条款
• 违反规章制度的罚金条款无效
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 以下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
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
解除方式
适用情形
提前三十日向 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工会或者全体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职工说明情况 并听取意见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 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
+
仍需裁减人员
向劳动行政部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
门报告裁减人 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
员方案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面通知/1个 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
月工资
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
经济补偿金 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
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
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单位解除(续二)
经济补偿金 单位方存在过错且情势危急: 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 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2.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 者人身安全
劳动者解除(续)
解除方式 适用情形
事先通知 +
经济补偿金
单位方存在过错:
1.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 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4.规章制度违法且损害劳动者权益 5.使用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最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第三版)(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教学课件 郭捷 上编 第十二章教
律责任。 3.未为劳动者依法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
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法律责任。 4.未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
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5.用人单位违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
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6.用人单位以合同条款形式免除或减轻其对劳
其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一、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念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是指用人单位和劳
动者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所应 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其法律责任要素主要包括: (1)法律责任主体是违反劳动法的单位和个人。 (2)法律责任根据是法律责任主体存在违反劳动 法律、法规的具体行为。 (3)法律责任的性质具有法律价值的否定性和事 实内容的不利性。 (4)法律责任形式在劳动法上表现为法律责任综 合性特征 。
5.童工患病或者受伤的,用人单位应当负责送到 医疗机构治疗,并负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 活费用。
6.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 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的,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法律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 分或者纪律处分;用人单位还应当一次性地对伤 残的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赔偿,赔偿 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计算。
及处理。 3.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行为及处理。 4.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身份证等证件的行为及处
理。 5.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
行为及处理。 6.用人单位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行为及处理。 7.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培训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劳动争议处理途径和程序 介绍
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
协商
调解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争议发生后,首先应 当进行பைடு நூலகம்商,以达成和解协议。
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调解组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解,并 制作调解协议书。
仲裁
诉讼
调解不成的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计算方式
社会保险费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计算。缴费基数根据当地政策规定 执行,一般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
福利待遇政策介绍
01 养老保险待遇
02 医疗保险待遇
03 工伤保险待遇
04 失业保险待遇
05 生育保险待遇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 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 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 金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缴 费水平、当地平均工资等 因素确定。
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 置原则。
权益保障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 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02
劳动合同制度解析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
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签订、变更、解除与终止规定
• 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 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 式。
《劳动法教案》PPT课件
.
7
工资一般按月支付,而劳务费一般一次性支付, 即使按时计费的劳务,其劳务费极少以月为单位 支付。
☺上述理论上的区别在实践中对判别劳动关系与劳 务关系的意义有时不够显著,往往需要结合劳动 合同书、工作证、职工名单、工资条、工资存折 等证据来认定。
.
8
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 以下几点:
.
12
第二节 劳动法渊源及其体系架构
一、劳动法的渊源P16 (一)宪法 (二)法律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三)行政法规 (四)部委规章 (五)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六)国际劳工公约 (七)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
.
13
二、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关系协调法
劳动法总则 ◆劳动基准法 ◆劳动保障法
《劳动法》调整;
3、农业劳动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不适用《劳 动法》调整,但农业劳动者作为乡镇企业职工,或进城务 工与其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应受《劳动法》调整;
4、现役军人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不适用《劳动法》调整; 5、家庭保姆与其雇主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
11
(二)劳动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P15 1.劳动力管理方面的关系(劳动行政部门) 2.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机构) 3.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卫生部门等) 4.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 5.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劳动行政部门、人民法院)
法律部门
.
15
二、劳动法的作用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
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
体系 (四)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劳动法》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劳动法》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经济法。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框架,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劳动法的基本的劳动标准和劳动制度,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法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46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讲清劳动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标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研究融入对劳动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讲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点、启发研究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研究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人力资本管理类各专业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具体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凄迷成绩占70%。
三、教材选用:《劳动法》关怀,XXX出书社,2010年4月。
四、教学内容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的维护。
本教材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正确的阐述了我国的劳动政策和法律,坚持党中央所确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准绳,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我国的劳动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吸收一些本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经验。
本教学包孕三编,第一编劳动法总论,第二编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第三编劳动争议的处理与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劳动法的教案
劳动法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增强法律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难点: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和维权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介绍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的权益受损情况,引发学生对劳动法的关注。
2. 教材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法的相关章节,详细讲解劳动者权益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内容。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劳动法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劳动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以及如何运用劳动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劳动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维权经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深入了解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寻找身边的维权实例,并结合实际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身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劳动法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劳动法维权。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劳动法的重要性,提高维权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中,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
《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是一本涵盖了劳动法方方面面知识的教材,旨在为技工院校的学生提供全面的劳动法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劳动法。
作为一本公共课教材,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展开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来看一下《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的内容和主题。
这本教材主要包括劳动法基本理论、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从深度上来说,它涵盖了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劳动法知识体系。
而在广度上,它涵盖了劳动法领域的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在对这本教材进行全面评估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到其深度和广度,以确保撰写的文章能够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其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
我们会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入手,介绍劳动法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
随后,我们会逐步展开对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讨论,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了解劳动法的各个方面。
我们会多次提及《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以确保文章能够与指定的主题紧密关联。
在文章的总结与回顾部分,我们会对全文进行回顾性的内容梳理,对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并指出《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会在总结中共享我们对劳动法的个人观点和深刻理解,以引导读者对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我们会使用序号标注的形式对文章进行组织,以确保内容条理清晰,易于阅读。
《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具有很高教育价值的教材。
通过全面评估和撰写有价值的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法知识,并为读者提供深刻、灵活的理解和思考。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3)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志 当事人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到是 否适用劳动法调整的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 具有重要意义。 ▲实质标志: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 者建立劳动关系。 注意:《劳动合同法》第7条、《关于确定劳动 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形式标志 认定劳动关系,有形式标志一般依形式标志; 无形式标志或者形式标志与实质标志不一致,依 实质标志。
3.特征:
(1)该类关系当事人一般有一方是劳动者或用人单
位,另一方是劳动关系相关人,或者双方均为劳动关系
相关人或用人单位。
(2)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关系。 4.类型 (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 (3)劳动团体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劳”视角和“雇-雇”
(2)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约定在一定期限内雇员向雇 主提供劳务并由雇主给付报酬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这类雇佣形式有:家庭雇佣保姆,车 主雇人开车,雇请钟点工等等。 联系: ①二者规范的对象均为劳务的给付和劳务的受领, ②二者的特征也有重合之处,如均强调用工主体对工 作人员的支配权,工作人员都是为雇主或用人单位的利
益而工作。
区别:
①二者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②发生纠纷时适用法律不同; ③二者所涉及的主体不同(但实践中存在认定方 面的困难与争议):按照《劳动法》及其解释规定,用人
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的,则属于劳 动关系的范畴,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而《工伤保险条例》 第63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外延,将无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 备案的单位及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也 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
5.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关系、运输关系、保管 关系、建设工程承包关系、委托关系等,属于民事关 系,由民法调整。 联系: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方使用,他方支付劳 动报酬。 区别: ①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②劳动过程关注点与要求不同; ③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④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法全册课件
裁决与执行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 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 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 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 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 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 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 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流程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 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5 劳动安全卫生与女职工特 殊保护
劳动安全卫生基本要求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 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 故,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和使用。
劳动合同变更程序
在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内容。变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并注明变更日期。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条件
劳动合同解除条件
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 除等情形。解除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并办理相关手续。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包括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 动者死亡等情形。终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支付经济 补偿金等相关费用。
如果调解无果或双方不接受调解 结果,任何一方均可向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结果
具有法律效力。
违反劳动法规定相关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 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人民大2024劳动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第八章 劳动工资
劳动法(第二版)
作者:冯彦君
总则
第八章 劳动工资
第一节 工资与工资制度 第二节 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 第三节 工资形式 第四节 工资水平 第五节 工资支付 第六节 工资管控
第一节 工资与工资制度
一、工称薪金、薪水,是指劳动者因付出职业劳动所获得的,由用人单位按照一定 的标准和形式所支付的劳动报酬。 2.工资的性质 工资的性质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察: (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体现,即劳动力的价格。 (2)工资是社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形式。 (二)工资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发挥着以下作用: (1)保障生活。 (2)分配财富。 (3)配置资源。 (4)刺激经济。
(一)最低工资标准的概念和构成 保障最低工资主要是通过确定和强制推行最低工资标准来实现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指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时,用人单位依法 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二)最低工资标准的作用 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种劳动工资法律制度,对保障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2)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三)最低工资法的诞生与发展 (四)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国家确定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供各地区、各行 业统一适用;另一种是立法授权各地区确定区域内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最低工资标准的效力 最低工资标准是强制推行的标准,具有法律效力,不允许变通和规避。
第五节 工资支付
一、工资支付的概念及意义
(一)工资支付的概念 工资支付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有效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按照法律规定或劳 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行为。工资支付的实质是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 同的行为,是一种债务清偿行为。 工资支付的特点如下: (1)在后支付。(2)间隔支付。(3)亲自支付。 (二)工资支付的意义 工资支付具有如下意义: (1)清偿工资给付债务。(2)实现生活保障功能。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推荐书目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推荐书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推荐书目协议书关键信息项:协议方信息协议背景推荐书目书目使用条款版权与许可保密条款修改与终止争议解决协议的生效条款协议方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议背景推荐书目的目的是帮助了解和应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推荐书目《劳动法》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出版年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合同法》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出版年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法实务操作指南》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出版年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合同法案例解析》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 出版年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更多推荐书目,请依此类推)书目使用条款各方应遵循版权规定,尊重书目的原创性和作者权利。
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
《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是一本覆盖了劳动法基本知识的教材,旨在帮助全国技工院校的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劳动法的相关内容。
本教材由劳动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主编,精心设计并编写,内容涵盖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与休息、劳动安全与卫生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内容的详细介绍:一、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首先介绍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了平等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等内容。
通过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解释,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劳动法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教材详细介绍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相关法律规定。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了解到如何正确地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一直是劳动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在教材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劳动报酬的计算方法、支付时间和支付形式等方面的规定。
学生们将从中了解到自己的劳动报酬权益并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劳动时间与休息《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对劳动时间和休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了工作时间的安排、加班与休息的安排等内容。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了解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权益。
五、劳动安全与卫生劳动安全与卫生一直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详细介绍了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法律规定和相关要求。
学生们将学会如何做好自我保护,防范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
通过学习《劳动法常识第3版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学生们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劳动法的相关知识,更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劳动法参考书目
劳动法参考书目国内部分:1、曹燕著:《和谐劳动关系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对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功能的反思》,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2、姜颖主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题讲座--原理·制度·案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3、黎建飞著:《劳动合同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全解》,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4、林嘉著:《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讲座》,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董保华,杨杰著:《劳动合同法的软着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应对》,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6、孙德强著:《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7、王全兴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8、董保华著:《十大热点时间透视劳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9、姜颖:《劳动合同法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主编10、颜运秋、周晓明著:《劳动合同争议处理程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法律出版社,200711、董保华、董润青著:《最新劳动合同法案例解读[中英文对照]》,法律出版社,200712、关怀:《劳动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7 主编13、姜颖著:《劳动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14、周伟著:《中国的劳动就业歧视:法律与现实》,法律出版社,200615、蒋月著:《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16、郑尚元著:《劳动法与社会法理论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17、郑尚元著:《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18、王全兴、黄昆著:《中国劳动法(全国司法院校法学教材)(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19、胡彩霄著:《劳动法精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0、李环:《和谐社会与中国劳动关系》,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1、郭捷著:《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2、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3、徐智华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4、周长征著:《社会正义的十年探索:中国与国外劳动法制改革比较研究[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黎建飞:《劳动法案例分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著26、关怀林嘉:《劳动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著27、王益英著:《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29、任扶善:《世界劳动立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30、王益英主编:《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贾俊玲主编:《21世纪亚太地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发展趋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32、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3、杨燕绥:《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国际比较研究》,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34、程延圆主编:《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5、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36、周长征:《全球化与中国劳动法制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董保华:《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8、关怀主编:《劳动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9、常凯:《劳权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0、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前瞻》,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41、姜颖:《劳动争议处理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42、孙德强:〈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3、郑桥:《劳资谈判》,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44、程延圆:《集体谈判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446、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7、常凯、张德荣著:《工会法通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48、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49、常凯、乔健主编:《WTO:劳工权益保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50、陈东琪著:《新政府干预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51、陈恕祥、杨培雷著:《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2、陈云生著:《权利相对论—-权利和义务价值模式的结构》,人民出版社,199453、崔义、崔生祥主编:《民主管理通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54、董保华著:《劳动法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55、范战江主编:《劳动争议处理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56、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57、高书生著:《中国就业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58、顾海良主编:《世界劳动市场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59、顾肖荣、杨鹏飞著:《劳动法比较研究》,澳门基金会,199760、关怀主编:《劳动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1、郭军等著:《中国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研究》,红旗出版社,199662、胡鞍钢等著:《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1949-200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63、黄剑青著:《劳动基准法详解》,台湾三民书局,199364、黄越钦著:《劳动法论》,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199465、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6、姜颖、吴亚平主编:《劳动争议处理教程》,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6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编《中国劳动标准体系研究》,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6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2003—2004年:中国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69、李德齐著:《政府企业工会:劳动关系国际比较》,华文出版社,199870、李景森、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1、厉以宁、吴世泰著:《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华夏出版社,198872、梁书文、回沪明主编:《劳动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73、林燕玲著:《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74、刘开明著:《身体的价格—-中国工伤索赔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75、刘元文著:《相容与相悖—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76、陆雄文著:《民主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77、钱伯海著:《社会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78、邱小平主编:《劳动关系》(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79、任扶善著:《世界劳动立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80、石美遐著:《市场中的劳资关系:德、美的集体谈判》,人民出版社,199381、石美遐著:《集体合同集体谈判》,法律出版社,199682、史尚宽著:《劳动法原论》,1934年上海初版,1978年台湾正大印书馆重刊版83、宋晓梧著:《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84、宋晓梧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5、孙仲范、冯同庆、常凯主编:《新编工会学》,人民出版社,200186、覃有土、樊启荣编著:《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199787、王家宠著:《国际劳动公约概要》,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88、王家宠、钱大东主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89、王建新主编:《经济学家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问题》,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90、卫民、许继峰编著:《劳资关系与争议问题》,空中大学,199991、吴敬琏著:《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92、夏积智主编:《中国劳动法若干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93、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94、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95、徐显明主编:《公民权利义务通论》,群众出版社,199196、徐小洪著:《冲突与协调——当代中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97、许建宇著:《劳动法新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98、余晖鸿主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99、曾虹文主编《劳动监察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00、张其恒著:《世界劳动关系总览》,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1998101、张天开著:《各国劳资关系制度》,文化学院,1988102、章谦凡著:《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03、郑功成、郑宇硕主编:《全球化下的劳工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国际劳工研究所编:《世界劳动》(第一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105、周弘著:《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106、周天勇著:《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7、朱柔若著:《社会变迁中的劳工问题》,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108、左祥琦著:《点击劳动关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国外部分:1、[法] 卡特琳·米尔著,郑秉文译:《社会保障经济学》,法律出版社,20012、[德]W.杜茨著,张国文译:《劳动法[德国法学教科书译丛]》,法律出版社,20033、林晓云著:《美国劳动雇佣法》,法律出版社,20074、[日]马渡纯一郎著田思路译:《劳动市场法的改革[法律与社会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田思路贾秀芬著:《契约劳动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6、[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马静等译:《劳动法基本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7、[美]约翰Boo威廉姆森、弗雷德C·帕姆佩尔著,赵陵、马胜杰等译:《养老保险比较分析》,法律出版社,20018、[英]凯瑟琳.巴纳德著:《欧盟劳动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9、罗结珍译:《法国劳动法典》,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10、[英]查尔斯。
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
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
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是一种针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实用教材,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劳动法律法规。
这种教材一般由劳动法专业的学者和律师编写,包括各种具体的案例分析,涉及到工资支付、加班、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等多个方面,其实用性极高,十分适合劳动关系管理者和劳动者使用。
首先,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有利于加深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
教材以生动的案例为基础,对劳动法律法规中所包含的规定进行详细解释,有助于学生和读者更好地掌握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外延。
例子通常涵盖了实际的劳动争议事件,在实际的情境中,劳动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规定和制度的细节,有利于理解和应用法律规定。
其次,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有助于提高劳动关系管理者和劳动者对劳动法的适用能力。
通过对于案例的深度了解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劳动者和管理者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权益和责任,同时获得解决争议的相关基础知识,这对于避免和解决劳动争议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还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
很多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时,常常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对自己的权益不敢采取行动。
而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理解自己权益的机会,进而帮助他们
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因为案例都是真实的事件,使劳动者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只有积极维护个人权益和法律规定,才能真正在法律保护下享受到公正待遇。
总之,劳动法案例分析教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材,能够有效提高劳动者和劳动关系管理者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劳动关系管理和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一、狭义上的劳动法名解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这样的法律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
单选1994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这部法律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这种法律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狭义上的劳动法。
简答为什么这样的法律是狭义上的劳动法第一、是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第二、该法统一适用于全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除外);第三、该法内容包括涉及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律。
这部法律为制定单行劳动法规和地方性劳动立法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二、劳动法的概念——广义上的劳动法名解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简答如何理解广义上的劳动法第一、劳动法调整的是两部分社会关系,除了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第二、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法律规范的总称。
也就是说,它不只是指一部法典式的法律,而是包括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行政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等等,因此称为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法学上的劳动法研究范围是广义上的劳动法。
三、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简答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如劳动就业法律保障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四、劳动法的渊源名解劳动法的渊源:也称为劳动法的形式,即劳动法律规范以什么样的立法形式体现出来。
论述我国劳动法的形式有哪些第一、宪法中的有关规定第二、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第三、行政法规(指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第四、部门规章(指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就其名称一般有“办法”“通知”“意见”等等)第五、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如经济法中的企业法、公司法、税法等也包括)第六、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规。
)第七、地方规章第八、国际法律文件(联合国的国际公约、国际劳工公约、国际间的双边协定)第九、国际惯例第十、法律解释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名解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一、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名解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简答如何理解劳动关系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不仅与自然发生关系,同时也发生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非常广泛,并不是所有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均由劳动法调整,有些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由其他法律调整,如民法中的承揽关系等等。
由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和劳动有着直接关系的,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基础和实质。
因此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简答劳动关系的特征第一、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第二、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第三、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持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多选以上劳动关系的特点,可以将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与其他法律调整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相区别,如承揽关系中的制作人和定作人的关系;著作人和出版社的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虽然与劳动有关,但这些关系不是直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双方没有过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双方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三)劳动关系的种类多选劳动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第一、按不同所有制关系,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等。
第二、按职业分类,可以分为企业的劳动关系、国有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等等。
第三、按资本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等等的劳动关系。
第四、从工人运动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第五、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简答哪些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一)列举式方法第一、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第二、社会保险中的某些关系第三、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第四、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第五、其他有关管理机构在监督劳动法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二)区别式方法第一、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如劳动就业中的某些关系第二、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第三、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如职业培训中劳动者和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
符合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社会关系均可确定其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劳动关系单选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劳动关系二、劳动法的产生——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多选劳动立法的产生——19世纪初的“工厂立法”单选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单选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四、初期劳动法的特点简答初期劳动法的特点第一、初期的劳动立法,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
第二、初期的劳动立法,适用范围很小。
第三、初期的劳动立法,虽然法律规定了对某些劳动条件的改善,但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
第二节各国劳动法的发展一、当代各国劳动立法概述多选1883年至1889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老年和残疾保险法》,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社会保险立法。
简答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工时立法第二、带薪年休假立法第三、职业安全与卫生立法第四、最低工资立法第五、社会保险法第六、劳动合同立法第七、关于调整劳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的立法第八、前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变化单选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通过了第一部《苏俄劳动法》,1922年重新制定了《苏饿劳动法典》。
二、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简答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进程第一、世界各国均已颁布适合本国特点的劳动法律、法规第二、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第三、劳动法已成为完整而系统的法律体系第四、当代各国劳动法加强责任条款及处理劳动纠纷的机构第五、为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各国劳动法一般均规定了各项主要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第六、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各国劳动法的影响第三节中国劳动立法概述一、旧中国时期的劳动立法(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单选1922年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多选1922年发出《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拟定了《劳动立法原则》、《劳动立法大纲》、《劳动立法大纲》。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单选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劳动法颁布的开始。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法多选1928年公布了《工会组织条例》,同年还公布了《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和仲裁程序。
1930年公布了《团体协约法》,该法所称的团体协约是指“谓雇主或有法人资格之雇主团体与有法人资格之工人团体,以规定劳动关系为目的所结缔之书面契约”。
1929年公布了《工厂法》、1932年公布了《修正工厂法》,1932年公布了《工厂检查法》,1949年,南京政府又公布了限制工人运动的法令,如《非常时期工会管制暂行办法》、《战乱时期紧急治罪法》。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实施劳动法的决议案》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立法《劳动法》共13章107条简答《劳动法》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基本适合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第二、该法内容体系结构完整,囊括了涉及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所有内容,并规范了解决争议的程序、法律责任、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三、该法原则上规范了最低工资、工时休假、职业安全与卫生、女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工奖惩等重要劳动标准。
第四、该法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的总体形势特点,在劳动合同。
法律责任等项规定了,突出了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多选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词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修正案,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过职业疾病防治法》,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等。
(二)现阶段劳动法制建设的新发展简答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基本上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第一、基本形成了完善而系统的劳动法律体系。
第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初步建立了最低劳动标准。
第四、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建立了法定的多层次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五、逐步普遍实行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
第六、不断完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法。
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第一节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及初期国际劳动立法一、国际劳动立法范围简答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广义上主要包括第一、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第二、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第三、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单选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也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二、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单选1880年瑞士政府曾经首次提出召开国际会议,制定国际劳工公约。
1890年在柏林召开了包括了15个国家参加的会议。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
1900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劳动法协会。
1906年在瑞士召开了有15个国家参加的会议,通过了另个公约《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适用白(黄)磷公约》(又称伯尔尼公约)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动立法机构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1919年巴黎会议,成立了15人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国际劳工问题,拟定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和一个包括9项基本原则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