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蒙古族和汉族杂居并交流密切,所以内蒙地区大多数民族院校都会设立蒙汉双语班,为社会

提供多种语言交际的人才。开设的课程都是按照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用蒙古语教学还是汉语教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蒙汉双语班来说是专业基础课,能否学好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丰富和文学修养的提高。有的民族院校在给蒙汉双语班教学的时候只用汉语讲,有的只用蒙语讲。下面本人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情况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在双语班用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教学的原因和措施。

一、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史》用双语教学的原因分析(一)双语班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薄弱

民族院校的双语班学生都是高中时期蒙语授课,一般不接触古代汉语及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高中汉语课程中《静夜思》《悯农》等最简单的古代诗歌只作为课外读文靠学生自主来完成,这种情况下给双语班学生只用汉语教学的话学生收获的较少,因为基础能力及理解能力的阻碍他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受折扣。本人在给05级双语班和07级双语,08级双语三班娜荷芽等

近九十名学生进行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教学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4%的学生因为汉语基础低,无法完全理解教学内容而对中国古代文学失去了兴趣。28%的学生认为对课文中讲授的个别的难点难以理解,需要用蒙语或其他方式解释加以巩固和理解。19%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繁琐,不够简明。9%的学生认为用汉语授课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由此可见81%的学生只用汉语是不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个别的较难理解的名词和内容可用蒙语解释或翻译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双语班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另一目的是使学生的汉文阅读,理解,鉴赏水平和素养得到提高,用古典精华文学陶冶情操

选择用母语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学生来说易于接

受和掌握。但是汉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发展,不适合培养蒙汉兼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初衷。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蒙语教材比较欠缺,作品直译的更是少见,单单用蒙语教学的话很多的原文作品是触及不到的,不利于原文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双语班学生古代文学原文鉴赏水平的提高。

(三)双语班学生蒙语和汉语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语言水平层次不齐

纯牧区来的双语学生因语言环境缘故普遍汉语水平较低,蒙语掌握程度相当的熟练,所以对像《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样完全没有基础,难度较高的课程采用纯汉语教学时,汉语水平不高的牧区学生普遍感觉较吃力。学生用不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个别内容和名词等运用蒙语解释则符合了这些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来自外省的交换生大多数是一直用汉语授课的蒙古族学生或是汉族学生,还有一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汉语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所以用纯蒙古语的话有一小部分学生还会出现难理解现象。所以教学过程中汉语主讲的基础上中掺杂蒙语解释既照顾了汉语水平低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照顾了蒙语水平低的外省,城镇学生,利于层次不齐的学生学习汉语和蒙古语的需求,使之培养出既有驾驭蒙古语言文学的能力,也有运用汉语言的能力的高层人才的目标。

二、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史》用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一)正确处理好蒙古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汉语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汉语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过于书面的汉语讲解学科内容,平时课程外的辅导和实践课程中注意扩大学生汉语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内时间全部用汉语进行教学在我院双语班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对双语班学生来说宋词和元曲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教师只采用“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来解释的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合乐”两个关键词产生困惑,从而掌握和理解不好词这个体载。在用汉语讲解后再用蒙语简短的描述“

”的话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而且还能加深印象。元曲可以分为杂剧和散曲,对双语班学生来说用一两节课来完全掌握杂剧和散曲的体制和特点是有难度的,教师在汉语讲解过程中可以用蒙语直译名词,如散曲小令叫“”套数叫“”如此一来学生对散曲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乌日罕

(赤峰学院

蒙古文史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门内容久远,作品语言古奥难懂,对蒙汉双语班学生来说是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掌握有关知识,以此提高鉴赏古代文学的素养,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史用蒙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教学两方面进行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199-02

199--

的体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的讲解过程中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在讲解元散曲体制中对汉语诗歌押韵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上加难,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适当的用蒙语解释或和蒙语诗歌押韵进行比较讲的话效果是比较客观的。但教师尽量将蒙语的运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学生对母语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汉语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原文的阅读上尽量让学生用汉语进行阅读,在讲解的时候不懂的部分可以用蒙语解释。

(二)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式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蒙汉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应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汉语表达能力。本人在5年的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实际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戏曲,小说演绎、朗诵诗词、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的两个班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汉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从最初的抵触,厌烦,局促不安羞于张口开始积极参与,到后来喜欢上了这种方式。具体的方法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篇幅比较长,课堂全文阅读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可以节选其中一部分如“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让学生在仔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挑选几名学生表演窦娥,婆婆和侩子手,这样一来学生在欢声笑语加深了对窦娥的三桩誓愿理解和印象。情景教学也可对诗歌或戏曲小说的创作背景进行情景演绎。如:李白《赠汪伦》是李白独自乘船悄悄离开的时候听见好友王伦急速的追赶声后有感而发的即兴诗,我们可对李白和王伦的当时情景进行演绎,也可对诗歌本身进行情景演绎,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安史之乱平息后作者的惊喜欲狂的状态,“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文字情真意切,毫无半点掩饰,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演绎切身感受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的感动和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又惊又喜的神态。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更浓郁的兴趣。

(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

对双语班学生用蒙古语和汉语教学过程中适合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材料较少,双语班学生采用的都是中文系学生专用的教材,这样一来无论是理解能方面还是在课时量方面都造成很大的压力,中文系学生一般都会用上200以上课时量来完成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共三本的学习内容。可双语班学生在理解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只用108学时来完成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本的学习内容,远远超出了双语班学生的能力范围,所以急需一些列的适合双语班学生授课和老师教学的教材(具有蒙语注文式)和原文读物(蒙汉合璧式)。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蒙译本有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达木林巴扎尔主编的《蒙汉合璧中国古典文学》额尔顿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释》,蒙译中国古代文学有胡格吉乐图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阿拉坦朝鲁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蒙汉合璧中国古典文学》中直译了近140篇作品,给蒙汉双语班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很好的原始材料,学生在用汉语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有疑难处可以直接查看译文,理解和掌握。但是收录的作品有限,在面对中国五千年保存下来的庞大的作品群体的时候还是觉得蒙译文还是显得过于欠缺和不足。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或名词译成蒙语,再进行双语教学,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蒙译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士来补充和填充蒙译原文的空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广大的参考资料。

(四)学习内容要选择上应先易后难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积极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内容所处时代久远,作品语言古奥难懂,加上双语班学生第二语言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实用性又不太强,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给学员带来了厌学和畏难情绪,消除这些障碍须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鉴于民族院校蒙汉双语学生的现状以及蒙汉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在目前阶段,民族院校开展《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内容作为切人点,积极带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如:如给学生介绍元散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选用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字数简短,只有28个字,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悲感突生的凄凉。但读起来意蕴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先选用字数简单,内容感伤,音韵优美的曲子比起先选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付老》更容易让双语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从而对散曲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五)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能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能力单一能力较差,现在蒙汉双语教师存在两极现象。纯汉语教师,不会运用蒙语。会熟练运用蒙语,但汉语能力较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从长远着眼,必须尽早建立蒙汉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或让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其他院校优秀教师的课程。

通过教师课堂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蒙汉双语班学生古代文学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全面提高,给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双语人才。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要提高蒙汉双语班《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水平,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教学语言要以汉语为主导辅助以蒙语解释,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选择的改革以培养具有实用性、挑战性的人才来加强自我观念的更新和应对形势的能力,力争使《中国古代文学史》蒙汉双语教学的办学形式多层次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特色明显化。

——

——

——

——

——

——

——

——

——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出版社出版,1999.

〔2〕大木林巴扎尔.蒙汉合璧中国古典文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

〔3〕胡格吉乐图.中国古代文学(蒙)[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4〕熊绍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导学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责任编辑孙国军)

2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