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溪山行旅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山行旅图》画面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气势逼人,远远看去,让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妙处在于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 画却能给人以一种时间艺术的享受。画中央一座巍峨的峰峦挺然耸立,几乎 占据了大半个画面,山头杂树丛生,右侧有深谷、瀑布从山腰间直倾而下, 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小路上商旅队伍 缓缓走进视野,马队铃声渐进画面,山涧还有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充满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 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这也点出了画作的主题。中景 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间若隐若现宏伟的寺庙 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从整个画 面看气势磅礴,生意盎然。与董源、荆浩、关仝、巨然、李成的画派不同, 范宽善用苍老着的笔墨,落笔雄健凝炼,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 山。范宽运用浓厚深黑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 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 层次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结组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 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树木的画法亦然,树干粗壮,盘根错节,枝桠参差,生动的表现出生长在坚 硬的岩石表层、饱经风霜的老树的自然生态。范宽作品着重骨法、用墨比较 深重的作画风格,从这件作品中可见一斑。 作者:李鹤松,《溪山行旅图》,出自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编辑部邮箱 , 2010年03期 【分类号】 J222

王超: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系 教师 (品赏范宽《溪山行旅图》美术大观 ), Art Panoram编 辑部邮箱 , 2007年02期
在山间的潞上, 缓缓地行来了几个路人, 不远处传来泪旧的溪流声, 山涧里 飞泻的瀑布溅起的水珠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为远处雄壮的山峦增添了几分 神秘的色彩, 不时从山谷中传出的鸟鸣和着潺潺的流水声, 形成了一首大自然 的乐曲。山峦耸立在那里, 沉静的、庄严的。行人渐渐远去, 淡淡的云雾依然 环抱着巍峨的大山⋯ ⋯ 这就是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所创作出的意境。《溪山行旅图》 是范宽的名作, 也是中国艺术作品中的精品, 它对中国的山水绘画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今天, 我们再来赏析这幅名作,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徐悲鸿先生是这样评论《溪山行旅图》的 “ 中国所有之宝, 故宫有二。吾所 最倾倒者, 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 沉雄高古, 诚辟易万人之 作。此幅既系巨帧, 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二。章法突兀, 使人咋舌Χ 全 幅整写, 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 真令人倾倒。” “全幅整写, 无一败 笔” , 确实不能不令我们叹服。《溪山行旅图》用笔的精妙与功力的深厚之 处, 只有当观者站在近前细细品玩时才能体会出。全幅以“雨点效” 为主要 效法写出, 笔与笔之间气脉通贯, 形神不离, 墨色幻化万千, 但又不飘忽迷离, 正如荆浩在《笔法记》中所提倡的 “似者得其行, 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溪山行旅图》就完美地结合了“质” 与“ 气” , 画面灵动, 富有生机。范 宽在体察自然的基础上, 感悟自然的韵致,品味自然的道媚, 在表现自然形貌的 同时也凸显了它的神采, 这种神采的显现, 正是气韵的形成。
我的感悟
我认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 是一幅经典之作,无论在图式、造型、意境等各方 面都堪称完美。而在诸种表现元素中最重要的技 法方面,范宽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匠心和创造力, 笔法灵活,皴法多样,形态多变,在技法复合运用上 缜密复杂,深厚单纯,从而创造了一个包蕴丰富而充 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山水画技法体系,并趋向完善,对 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溪山行旅图》的突出特色

wenku.baidu.com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突出特色是雄强浑厚, 峻重老苍, 深沉健壮。总之, 他的画具有显著的重量感, 线如铁条, 皴 如铁凿, 山如铁铸, 树如铁浇。从《溪山行旅图》更可以看 出: 其铁一般的线条, 均直方硬, 其皴法集点皴如铁凿,雷雨 密集, 把山的质感及气势表现得极为突出。这正是他将传 统, 造化融于精神之中, 作画的则不再临时到客观自然中去 捕捉物象, 计算笔墨, 任其丰富精神内涵自然流露。所以, 他的画也和历来伟大画家一样, 皆是自己的精神气质的外 化。然而如果范宽没有对传统和自然长期地熔炼以及其它 修养的积累, 我想也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范宽《溪山行旅图》
..
..
范宽的简介

范宽,名中正,字仲文,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 传之.为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浩,后又 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 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 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雨点、豆瓣、钉头 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颇为 雄壮.他传世名作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关键词】 师造化; 置陈布势; 气韵生动; 山水画家; 经营位置; 艺术效果; 北宋; 师范学校; 哗哗声; 大 自然;
谢锦华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山水, 2007, 硕士 《范 宽的笔墨与意境》2007年 03期

纵观中国画的历史我们就会知道。自有山水画以来,它 就处在中国画的中心地位,有关画家作品,理论以及笔墨 意境,创作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宋代是我国山水画 史上的黄金时代,山水画繁荣兴旺,名家名画数量多,质 量之高,堪称古今一流,其形式,技巧为中国山水画的传 承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主要以中国画的主要表现 形式的笔墨与造境特点的角度。去研究北宋范宽的笔墨与 意境,主要围绕《溪山行旅图》为中心的分析研究,来了 解宋代丰碑式的山水画家范宽的笔墨意境特征,研究方法 首先以《溪山行旅图》笔墨与意境的分析与其他山水画中 的笔墨与进行比较研究。如与李成、荆浩、郭熙、董源、 巨然和二米等用笔用墨和造境特征的异同关系。从中体悟 范宽《溪山行旅图》独特的、开宗立派的笔墨意境。范宽 在师前人到师造化,再师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笔墨意境 风格,让我们后学者去寻找范宽绘画,学习,创作的途径 和精神境界,是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所在
《溪山行旅图》的影响

《溪山行旅图》是五代末宋初山水画家范宽的一件代表 作品,也是山水画后学者的一件重要的临本。范宽姓名的 争议、《溪山行旅图》的归属、范宽绘画风格的形成原因、 《溪山行旅图》的现代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是每一个山水 画后学者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史料、 解析作品,证明宽并非范宽的绰号,而是他的本名;断定 《溪山行旅图》的作者应是范宽;归纳出范宽画风形成的 四个主要原因:性情宽厚、崇尚道家、师承北派和隐居关 陕;总结出范宽及其《溪山行旅图》的四点启示:优良传 统是中国画发展的基础;传统绘画是训练基本功的途径; 传统文化是充实学养的手段;文化精神是修正品格的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