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里讲述了三个人的命运,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作家王尔德本人人格的三个方面: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戏剧性地展示了王尔德的一生及其内心的挣扎。

关键词王尔德本我自我超我

文章编号1671-0703(2009)09-228-02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唯美主义倡导者,毕业于

牛津大学。他先后出版了童话《快乐王子》﹑《石榴之家》,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喜剧《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

丈夫》等。他的童话堪称可与安徒生的童话相媲美。他是19

世纪英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王尔德最隐晦和最富挑战性的作品之一,是对灵魂腐败的极

其微妙的叙说。这部小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故事,却在

华丽的词藻中隐藏着寓意。”(孙建昌,2006)书里讲述了一个

叫道林・格雷的漂亮男子的故事。道林・格雷是画家霍华德

的模特,一天,霍华德正在给道林画画像的时候,无意中认识

了霍华德的朋友亨利,亨利被道林的美丽惊呆了。随即对他

说了一些赞美的话,原本很天真的道林这才意识到自己出众

的美貌。他怕自己有一天会老去,所以他诅咒了那幅画。亨

利生活堕落,他认为生活就是用来享受的。而霍华德是一个

被道德与高尚包围的人,他容不得生活中有半点瑕疵。道林

一直在他们两个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之间徘徊,最后他倒向

了亨利。此后,道林就一步一步走向堕落。在他害死了他的

女情人西比尔・苇恩后,听信了亨利的话,仅存的一点内疚感

也很快烟消云散,认为西比尔・苇恩为情而死是一件很浪漫

的事。后来,他杀死了替苇恩报仇的哥哥,最后他残忍无情地

把一直以来都很关心他的朋友霍华德杀害了。18年后的道

林和以前一样年轻,但他的种种罪恶都体现在那幅画中狰狞﹑

邪恶的脸上,这应验了他的那句诅咒。最后,他用刀子戳向了

画中丑陋的灵魂,却杀死了自己。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三个主人公亨利、道林以及霍

华德分别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完美演绎了王尔德的一

生。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对于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时

所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本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所有本

能的大本营,它与生俱来,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自

我是理性的,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与外界之间,根据

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则是道德化

了的自我,是内在的道德检察官,为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部分,

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

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

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

境,采取适当措施。”(林尘张唤民陈伟奇)

一、本我的体现:王尔德与亨利

亨利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对道林人生的发展起

着戏剧性的作用。亨利一心追求享乐,他的言行超出了自己

的社会属性,只在乎自己的感官,生活堕落,极力抨击上层贵

族社会,说话尖酸刻薄,好耍嘴皮子,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认为在亨利眼中,事情不分对与错,只要自己心里舒服,无

论做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当道林的情人西比尔・苇

恩因他而死的时候,亨利极力开脱道林,这不是他的错,“是

的,她已不可能复活,她已经演了她最后的角色。可是你必须

把那俗气的化妆室里的寂寞的死亡看做是詹姆士时代的一个

离奇阴森的悲剧情节。是韦伯斯托、福德、或是西里尔・妥诺

作品里一个精彩场面。那姑娘从来没有真正活过,也没有真

正死去。至少她永远是个梦,是个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飘荡,

是它们更加可爱的幻影。是一支使莎士比亚的音乐更丰富,

更充满欢乐地芦笛。她一接触现实生活,就破坏了它,也被它

破坏。因此,她消失了。”(孙法理,p116)从这段言论中可以

看出亨利所缺少的社会责任感,他活着好像只是为了满足自

己的欲望。这些都表明亨利的本我意识在控制着他。王尔德

出生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那个时代最讲究的就是虚伪的

道德准则,每一个人都穿着高尚的外衣,极力掩饰着自己的罪

恶,无论外衣里面的那层皮有多邪恶,这种现象在上层社会中

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王尔德却穿着奇

装异服.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王尔德穿着招摇,行为怪异。追

求物质上,感官上的快乐,不管是否违背当时的道德观。由此

可见,王尔德的本我意识告诉他不用去理会他人的看法,只做

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是当时人们极其反对的同性恋行为。

他和亨利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都一样非常玩世不恭,这些都

是他们的本我意识所控制的。

二、自我的体现:.王尔德与道林・格雷

自我是理性的部分,是用来协调本我与超我的一种内在检察官。一方面,它要与本我作斗争,要控制本我自私的一面,让之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他也要与超我进行抗衡,使本我与超我能够平衡的共存,一旦本我与超我不能协调共存,那么问题就产生了。如果说亨利是本我,霍华德是超我,那么道林・格雷就是处在这两者之间的自我。原本的道林偏向霍华德,在遇到亨利之前,道林的确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受霍华德影响颇深,这时的道林还处在超我的支配当中。当道林结识了亨利,他看到亨利身上具有他所不曾看到过的东西—一种对自由、对情欲的追求。这种欲望被道林羡慕,他开始寻找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这时的道林就表现出他的本我意识。霍华德察觉到了道林的变化,他不能允许这样一个纯洁的人遭到世俗的污染。出于对道林的爱,霍华德极力保护他不受亨利的坏影响,“他天性淳厚美好……不要带坏了他,也别想去影响他。你的影响总是坏的。”(孙法理,p50)

但是亨利也不甘示弱,处在霍华德与亨利之间的道林,也就是处在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自我努力地平衡着二者的关系,使自己能够健康的成长。当道林听到他的情人西比尔・苇恩死讯的时候,他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因为西比尔・苇恩是因他而死,这时是超我控制着自我把出自本我的欲望给压制下去。但当他受到亨利的诱导后,道林迷失了自我,放任了自己,变得不明是非任人宰割。这时本我处于统治地位。道林一直处在本我与超我的挣扎当中,他没有调节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至于他走向了自我灭亡。道林的命运可以说是悲惨的,正式因为他遇到了玩世不恭的亨利和简单善良的霍华德,两种对立的力量不断困扰着他,使他不能够折中接受这两股力量,最终只能是很极端的倒向了亨利,因为他没有办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只能受他人摆布。作家王尔德服装惹眼,行为特立独行,他比较崇尚自由。十九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新旧观念冲突激烈的时期。王尔德与生俱来的自由、放荡不羁不被世人所认同。人们更不能接受他崇尚同性之间的精神恋爱。王尔德与当时昆斯贝理侯爵的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相恋,也正因为此,王尔德被迫入狱两年,在这两年当中,他反思了很多,但此时的作品已经找不到唯美主义的影子。王尔德虽然有着其随心所欲的一面,比如夸张穿着与独特的恋爱观,但也因为他处在特定的社会中,他也没有撇开一切于不顾,放任自己,社会的价值观影响了他的价值标准,所以他和康斯坦斯・劳埃德结婚。而在他出狱时也曾想过要同康斯坦斯・劳埃德复合,这是王尔德的自我意识在起作用,根据外界的环境来调节控制本我的私欲。然而,最终王尔德没有胜过本我的诱惑,他没有和康斯坦斯・劳埃德复合,而是因着本我的性子继续同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交往。他的生活作风给他的作品以及社会地位带来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他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欣赏他的作品,而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他的作品和王尔德本人一样颓废。三、超我的体现:王尔德与霍华德霍华德是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里塑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单纯﹑诚实的人。热爱艺术,热爱美。霍华德一心用道德要求自己,监视自己,省察自己。他不能接受人格上的缺陷和污点,更不能容忍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教导别人做一个道德上坚贞的人。从小说中可以看到,霍华德的一生几乎没有人道德上的错误,他认为人一旦人格上有了缺陷,那么这个人再做什么好事,也不能得到别人的原谅,更不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是他的诚实善良杀害了他。王尔德认为自己一生坦坦荡荡,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东西都是高尚纯洁的,甚至连同性恋也被认为是同性之间纯洁的精神恋爱,而男女之间的爱情才是不干净,不单纯的,因为里面掺杂着肉体等许多因素。他认为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所崇尚的道德都是虚伪的,都是一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罪恶戴上一张虚假的面具,王尔德不能认同这种所谓的“道德”,他无法用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反而是那些标准不对。但是他的这些天真的想法并不被世人所认同,最终死于自己异想天开的崇尚道德中。霍华德和王尔德的超我意识控制着他们的道德意识,所以说,霍华德是王尔德超我的表现。《道林・格雷的画像》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人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德王尔德。一个是通过自我体现出来的王尔德,特立独行,行为放荡不羁,言行举止不受约束,有着自己的一套玩世不恭的理论,正如小说中的亨利。一个是通过本我表现出来的王尔德,他和道林之所以都拥有悲惨的命运,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没有好好控制本我意识,使他们出于不平衡的状态当中。这种不协调导致了道林和王尔德悲惨的结局。道林・格雷是王尔德自我的体现。一个是王尔德的超我,他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充满着虚伪道德的社会之下真正纯洁善良的人。这种真实自我的表现无需用虚假的道德标准来掩饰,应是真实自我的表达。这种纯洁善良真实的内心世界和霍华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林・格雷的画像》里面的三个主要人物把王尔德的一生诠释得淋漓尽致,由此人们也看到了外表之下的王尔德,一个真实的王尔德。参考文献:[1]奥斯卡・王尔德.孙法理译.道林・格雷的画像.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10月.[2]秦起秀,刘长江.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读与写杂志,2007(6).[3]李瑞雪,桑龙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九江学院学报,2007(4).[4]孙建昌.《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艺术魅力.理论学刊,2006(10).[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