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节肿瘤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
细胞死亡不足
肿瘤细胞中细胞死亡机制受损,导致 异常细胞无法被及时清除,进一步加 剧了肿瘤的恶性程度。
血管新生与转移
血管新生
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血管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 气,并促进肿瘤的转移。
转移能力
肿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 形成转移性肿瘤。
恶病质
晚期肿瘤患者可出现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皮包骨头、贫血、无力、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恶病质是 肿瘤患者临终前的常见表现。
04 肿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通过X线透视或摄影,观察肿瘤部位、大小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检查
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肿瘤的三维结构 信息,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定位。
预后较差
恶性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即 使手术切除后也易复发和转移

交界性肿瘤
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恶性之间
交界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扩散能力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 。
具有潜在恶性
交界性肿瘤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具有潜在恶性。
需要密切监测
交界性肿瘤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2 肿瘤的生物学特 性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表达 异常,设计特异性药物进行精准打击。如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06 肿瘤的预防与筛 查
一级预防:避免致癌因素
戒烟限酒
01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多种肿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是
预防肿瘤的首要措施。
合理饮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利用特异性抗体对肿瘤组 织进行染色,鉴别肿瘤的 类型和来源。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

03
研究肿瘤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抗肿瘤 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点。
肿瘤与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DNA序列,而通过改 变DNA的修饰状态影响基因表达和功能的一 门科学。
肿瘤细胞往往存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 化的异常,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研究肿瘤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 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 的思路。
生长速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快,但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肿瘤生长速 度会有所不同。有些肿瘤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至全 身。
扩散方式
肿瘤可以通过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等方式扩散至 其他部位。其中,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 转移方式。
03
肿瘤的遗传学特征
肿瘤与基因突变
1
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起始因素之一,多数肿 瘤都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
肿瘤的基本特征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肿瘤的概述 • 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 肿瘤的遗传学特征 • 肿瘤的免疫学特征 • 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01
肿瘤的概述
肿瘤的定义
•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 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并可对 邻近器官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或破坏。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靶向治疗是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 物疗法,可更精准地治疗肿瘤。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肿瘤治疗的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手段和效果得到了显著 提高。
肿瘤治疗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进步,但肿瘤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如耐药性、复发 、转移等问题。

肿瘤 PPT

肿瘤 PPT
▪ 恶性肿瘤分化成熟程度的高低又可反 映其恶性度的高低。
据此,可分为3(或4)级:
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正常粘膜上皮
粘膜良性增生
高分化恶性增生
低分化恶性增生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肿瘤的生长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膨胀性生长:
此为大多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发现(如原位
*生长在密闭 癌)。 的狭小腔道(如
颅腔、椎管)内
的肿瘤则一般
较小。
肿瘤的数目:
肿瘤通常为一个;少数可为多个。如: 多发性脂肪瘤
------全身皮下组织内多个发生;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肿块沿某一神经干排列成串; 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内多个发生(黏膜下、肌壁间、 浆膜下);
较大、不规则、边缘隆起、低部凹凸
不平、质较硬的 癌性溃疡☆。
肿瘤的生长速度:
取决于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及间质内 血管的多少。
----良性肿瘤 生长较缓慢,常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病史。 -----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形成明显的肿块, 并且由于血液供应相对不足易发生出血、 坏死等继发改变。
(若一长期存在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短期内生 长速度突然加快,要考虑发生恶性转变的可能)。
随肿瘤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犹如充气而逐渐膨胀的皮球,将周 围组织推开或挤压。
此生长方式的肿瘤,常有完整的包 膜,与周围分界清楚;位于皮下时推之 易活动。手术治疗时也较易干净切除, 切除后不易复发。
乳腺纤维腺瘤
局限, 包膜完 整,可 移动
➢ 浸润性生长:
此为大多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随肿瘤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且瘤细 胞可连续不断地沿组织间隙、血管、淋巴 管等广泛侵入周围或邻近组织脏器内生长 -----犹如树根扎入泥土中一样。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2)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染色不一致
a、细胞核体积增大 b、核大小、形态、数目不一 c、核染色质凝集成块,分布不均 d、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e、核分裂像多,病理性核分裂像, (3)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染色偏兰。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生长速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如下三种: (1)膨胀性生长(expansile growth) (2)浸润性生长(invasive growth) (3)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
1、结缔组织染色法
区分肌纤维和胶原纤维 Van Gieson、Masso
网织纤维 银染色
弹力纤维 Schmorl染色
2、组织细胞中特殊成分染色
显示糖原和粘液
PAS
显示脂肪 油红O、苏丹III
骨髓增生性疾病
Giemsa
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
浸银染色
(二)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 由肿瘤细胞产生、与肿瘤的性质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或体液中,
肿瘤
tumor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一、定义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表现为局部肿块。
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 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 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tumor 拉丁语 neoplasm 希腊语
二、特点: 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 成体干细胞/祖细胞
分期:描述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根据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T),范围
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脏器转移 情况(M),TNM分期,要结合临床综 合考虑。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 对机体的影响小,局部压迫和阻塞 内分泌腺的良性肿瘤

肿瘤课件ppt课件

肿瘤课件ppt课件

.
5
【病理】 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包括癌前期、原位癌、及浸 润癌三个阶段。致癌因素作用约30—40年,经过 约10年癌前期阶段恶变为原位癌。原位癌历经3— 5年,在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浸润癌。浸润癌的 病程约一年,长者可达10年左右。癌前期为上皮不 典型增生,如萎缩性胃炎、乳腺增生等。
肿瘤细胞的分化分为高、中、低(或未分化) 三类,或称三级。
.
9
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生发展 生长缓慢
生长快、且不断
生长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包膜完整
边界清楚、活动性好 界限不清、活动性差
转移


组织形态 分化程度高
分化程度底
机体危害 小
大、可出现全身衰竭
治疗结果 易治愈、不复发
不易治疗、易复发
.
10
【诊断】 病史:家族史、居住与工作环境、症状、年龄、月经生育
.
8
【临床表现】 肿物:肿瘤的主要表现,浅表易发现常是第一症
状。内脏出现相应症状才引起注意。 肿痛:早期少疼痛,晚期侵犯神经而发生疼痛。 溃疡:癌肿致组织坏死而形成溃疡,表现为出
血;胃癌—黑便 直肠癌—粘液血便 肺 癌—咯血。 受损器官症状:肝癌—肝功损坏、肝昏迷;肺 癌—呼吸困难;骨肉瘤—病理性骨折。 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症状: 癌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肿大;肺癌—血性胸水。 全身症状:晚期消瘦、贫血、发热呈恶病质。
治疗:手术切除。
.
16
四、血管瘤 1毛细血管瘤
由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血管瘤与淋巴管瘤或脂肪瘤并存而 发生淋巴血管瘤或脂肪血管瘤。也可与先天动静脉瘘同时并存。 ⑴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面颈部,表面高低不平,似草莓状,界限清楚,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肿瘤是一种异常的细胞增殖过程,它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基本特征,以帮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肿瘤是由异常细胞组成的。

正常情况下,细胞会依照一定的规律增殖、分化和死亡。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被打破,导致细胞变得异常。

这些异常细胞继续分裂并无法自行死亡,最终形成了肿瘤。

其次,肿瘤具有不受限制的细胞增殖能力。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潜力。

它们不需要外部信号就能够不断分裂和生长,形成越来越大的肿块。

这种不受限制的细胞增殖是肿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其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再次,肿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恶性肿瘤通常有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趋势。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向周围组织扩散。

此外,恶性肿瘤还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的转移灶。

这种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使得恶性肿瘤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和生命威胁。

此外,肿瘤细胞还具有细胞形态和功能异常的特征。

在肿瘤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常常与正常细胞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来识别。

例如,在肿瘤中,细胞核的形态可能呈现不规则、增大和异形,胞质的比例可能显著增加,细胞器的数量和状态也可能改变。

此外,肿瘤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正常细胞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如失去功能、失去细胞间联系以及产生异常的代谢产物等。

最后,肿瘤的生长方式也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局限于原发部位,不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常突破组织结构的限制,具有侵袭和转移的倾向。

这种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使其对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肿瘤具有一系列基本特征,包括异常细胞增殖、不受限制的细胞增殖能力、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以及不同生长方式。

深入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肿瘤,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肿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它涵盖了各种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无法控制的细胞增长,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基本特征,以提高我们对肿瘤的防治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肿瘤的基本特征:恶性、篡改正常细胞过程、不断增长以及它对身体的影响。

首先,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们的恶性。

恶性病变是指肿瘤能够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而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至体内其他部位。

相反,良性肿瘤通常被包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不会侵犯邻近的组织或蔓延至其他部位。

其次,肿瘤的特征之二是它们能够篡改正常的细胞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会依据机体的需求进行增长和分化,维持机体的稳态。

然而,肿瘤细胞能够规避这些控制机制,无视身体的需求进行无限制的增殖和分化,导致组织功能的紊乱和失调。

再次,肿瘤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们的不断增长。

正常细胞在分裂增殖一段时间后,会进入休止状态。

然而,肿瘤细胞却可不断的增长并扩大,由初始的几个细胞发展为数以百万计的肿瘤细胞群。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能够制造出可以刺激自身生长的信号,从而脱离正常的生命活动的控制。

最后,肿瘤的基本特征之四,是它对身体的影响。

肿瘤的发展会导致正常组织功能丧失,也会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从而使患者体重下降,出现贫血、疲乏以及免疫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的体征和症状。

此外,一些肿瘤还能够分泌激素,对机体的内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总的来说,肿瘤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恶性、篡改正常细胞过程、不断增长以及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理解这些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为肿瘤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尽管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深化了解其基本特点将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这一医学难题。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肿瘤,这个让人们闻之色变的词汇,其实有着一系列独特的基本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肿瘤、预防肿瘤以及应对肿瘤的治疗都至关重要。

首先,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生长和分裂能力。

正常的细胞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生长、分裂和死亡,以维持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然而,肿瘤细胞却打破了这种平衡。

它们不受控制地快速增殖,仿佛失去了“刹车机制”。

这种过度的生长和分裂不仅导致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还会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也与正常细胞有明显的差异。

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核的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细胞核可能会变得异常增大、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也不均匀。

此外,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细胞器和包含物。

肿瘤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侵袭性。

肿瘤细胞具有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能力,它们可以突破基底膜和细胞间连接,进入周围的间质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会分泌一些酶类物质,如蛋白酶,来降解周围的细胞外基质,为其侵袭开辟道路。

这种侵袭性使得肿瘤能够逐渐蔓延和扩散,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转移是肿瘤的一个恶性特征。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或直接蔓延等途径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在那里继续生长和繁殖,就形成了转移瘤。

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脏、骨骼和大脑等。

转移不仅意味着肿瘤病情的恶化,也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肿瘤细胞的基因也发生了改变。

这些基因的突变、缺失或扩增等变化,导致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失控。

例如,某些原癌基因被激活成为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失去了功能,都可能促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对肿瘤细胞基因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肿瘤的生长速度也是其特征之一。

不同类型的肿瘤生长速度各异,有些肿瘤生长缓慢,可能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有些肿瘤则生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肿瘤的生长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细胞的特性、肿瘤所处的环境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

病理学肿瘤总论PPT课件

病理学肿瘤总论PPT课件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
病因
环境或内在致瘤 因素
增生类型 单克隆性
炎症、组织损伤 多克隆性
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不成熟 细胞分化成熟
增生形式 呈失控性增生, 增生受机体调控, 与机体不协调 与机体是相互协调
5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肿瘤的形态和结构 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
状、息肉状、蕈状、菜花状肿物。

长 方
•良、恶性肿瘤均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

瘤常同时有向基底部呈浸润性生长,其外生
性生长部分,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常发生坏
死、脱落而形成边缘隆起的溃疡。
24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外生性生长 (肠乳头状腺瘤)
肠黏膜表面有 多个呈乳头状生长 的肿物。每个肿物 基底部有蒂相连。
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 如果肿瘤的形态和功能接近正常组织,说明其分化程度高或 分化好; •如果相似性小,则说明其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差。 •如果肿瘤缺乏与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称为未分化肿瘤。
14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 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30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乳腺癌转移至 肺淋巴结
淋巴结增大, 淋巴结内见成团的 乳腺癌细胞
淋巴道的转移
输入淋巴管
原发瘤
输出淋巴管
淋巴结
主页
淋巴道的转移
下页
输入淋巴管
原发瘤
输出淋巴管
淋巴结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血道转移癌
肝切面有多个灰 白色的瘤结节,肿瘤 呈圆形或椭圆形,边 界清楚。

肿瘤的基本特征

肿瘤的基本特征

03
04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酒等 ,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疫苗接种
接种相关疫苗,如HPV疫苗 、乙肝疫苗等,可预防某些肿
瘤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遗传咨询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进 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有助于
早期发现肿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放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通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无法进行手 术的病例。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特定肿瘤的基因突变进行 精准治疗,通常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
化疗
化学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可用于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后的辅 助治疗以及无法手术的病例。
肿瘤的预防措施
01
02
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与相应的正常 细胞不同,这些差异影响了肿瘤细胞 的分化程度和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细胞在形 态、结构和功能上与相应的正常细胞 不同,这种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的恶性 程度。
肿瘤细胞的死亡方式
凋亡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凋亡途径进行程序性死亡,这种凋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放疗、化疗和基因调控等。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 瘤细胞的抗原表达和抗体分布情 况,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分子生物学诊断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 表达异常等情况,为诊断和预测
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04
肿瘤的遗传学特征
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肿瘤细胞具有基因突变积累现象
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通常需要多个基因突变的积累。这些突变主要 发生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上,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和恶性增殖。

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二、肿瘤细胞的异型

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二、肿瘤细胞的异型

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此指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小者,说明它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组织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瘤组织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

间变(anaplasia)一词的原意是指“退性发育”,即去分化,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状态。

现已知,绝大部分的未分化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组织中的干细胞丧失了分化能力,而并非是已经分化的特异细胞去分化所致。

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的缺乏分化。

间变性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的变异)。

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

间变性肿瘤几乎都是高度恶性的肿瘤,但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显示某种程度的分化。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都与其发源组织相似。

因此,这种肿瘤的诊断有赖于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例如纤维瘤的细胞和正常纤维细胞很相似,只是其排列与正常纤维组织不同,呈编织状。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

例如,从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纤维肉瘤,瘤细胞很多,胶原纤维很少,排列很紊乱,与正常纤维组织的结构相差较远;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其腺体的大小和形状十分不规则,排列也较乱,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重叠或呈多层,并可有乳头状增生。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表现为以下特点:1.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瘤细胞形态及大小不一致。

2第二节间叶组织肿瘤

2第二节间叶组织肿瘤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软组织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形态学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最常见的一型,主要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好发于眼眶、鼻腔及泌尿生殖道,镜下主要由未分化的小圆或椭圆形细胞组成;②葡萄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鼻咽腔、膀胱和阴道处,肿瘤以葡萄状息肉样肿物突出于粘膜表面为其特点,镜下见大量粘液样水肿间质中有散在的原始间叶细胞和横纹肌母细胞;③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常见于10~25岁青少年,好发部位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相同,镜下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巢状,瘤细胞巢中有腺腔样结构形成; ④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多见于成人,好发于四肢的大肌肉,特别是大腿更为多见,镜下见瘤细胞呈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型性。各型横纹肌肉瘤恶性度均高,易早期皿道转移,预后极差。
(二)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由脂肪组织发生,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人,好发于颈部、肩部、背部皮下组织及腹膜后组织,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瘤多呈分叶状,质软,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淡黄色,与正常脂肪组织相似,瘤细胞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间质为少量纤维组织与血管,脂肪瘤生长缓慢,切除后不易复发。
(四)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淋巴组织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多于女。颈、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浅表淋巴结往往是最初发病的部位,在开始发病时,通常只局限于一个区的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不同部位的淋巴结也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实际上,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肿瘤都是恶性的,故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瘤这两个名称通用。根据瘤细胞特点和瘤组织结构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何杰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两大类。

第七章:肿瘤

第七章:肿瘤

第七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在体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细胞异常分裂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第二节:肿瘤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一、肿瘤的形态:外形、大小和数目、颜色、硬度。

1.外形:结节状、乳头状、息肉状、分叶状、溃疡状、囊状。

2.肿瘤的数目和大小:大小不一,一个或多个小的肿瘤:显微镜下才发现。

大的肿瘤:重达数十千克。

3.肿瘤的硬度:间质成分多:质较硬;实质成分多:较软。

4.肿瘤的颜色:含血量的多少,有无色素,肿瘤性质。

脂肪瘤:黄色或白色;黑色素瘤:黑色;血管瘤:红色。

二、肿瘤的结构和异型性(一)肿瘤的结构实质:(瘤细胞);间质:(结缔组织)1.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决定肿瘤的性质,判定肿瘤组织来源。

2.肿瘤的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

(二)肿瘤的异型性1.定义: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称为异型性。

2.意义:是区别良恶性或恶性程度的组织学依据。

良性肿瘤:异型性小,分化程度高,与起源组织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异型性大,分化程度低。

原始细胞(多向潜能,无特殊功能)→(分化)→成熟细胞(具有特殊形态及功能)(三)肿瘤组织细胞的异型性:(1)瘤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核膜厚,染色深,核浆比增大,核仁大,数目增多。

(核浆比增大,正常1:4-6;恶性1:1)(3)病理性和分裂现象:分裂相多见,不对称,多级性。

(4)细胞浆:多呈碱性。

(5)超微结构:细胞器减少,发育不良,形态异常。

(6)组织结构:瘤细胞和胶原纤维等组织排列紊乱。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一)糖代谢: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以糖酵解获取能量。

(二)蛋白质代谢:合成和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出现恶病质状态。

(三)核酸代谢:合成DNA、RNA的能力均增强。

(四)脂肪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类脂尤其是胆固醇)含量高。

(五)水、盐代谢:水、K+较多,肿瘤生长越快,K+含量高(六)酶系统:氧化酶减少,蛋白分解酶增加,酶谱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表现为瘤细胞的排列紊乱和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如腺癌的癌细胞常形成各种形态离奇的腺样结构,癌细胞的方位紊乱,甚至无腺腔形成而呈实性细胞巢。
(2)细胞形态的异型性。表现为瘤细胞和细胞核的多形性。瘤细胞大小木一,形状不规则,甚至出现奇异瘤巨细胞。细胞核增大(核浆比例增大)及大小和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多核或奇异核,核染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且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不对称或多极等病理性核分裂像。胞浆多偏嗜碱性。恶性肿瘤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这些特征性表现,一般通过常规的病理检查方法即可获得病理诊断,但一些间变性肿瘤(高度恶性瘤人由于瘤(癌)细胞缺少分化,这时瘤细胞的形态,即可表现为显著的多形性,也可表现为幼稚性(瘤细胞形态单一且体积较小),常规方法常难以辨认它的组织起源,因而需要对瘤细胞进行电镜和其它特殊方法的观察与研究。
5、肿瘤的质地不同肿瘤的质地差异较大,有的质软如脂肪瘤,有的质硬如骨瘤。有的较坚实如纤维瘤和肌瘤,以上是由于组织起源不同所致。同种肿瘤的质地不同,则由于肿瘤的实质和间质之比不同所致。肿瘤富于细胞成分者则软,富于纤维组织成分者则较硬,如乳腺髓样癌质软,硬癌则硬,此外,肿瘤发生出血、坏死、钙化和囊性变等继发改变,也会影响肿瘤的质地。
2、肿瘤的间质、肿瘤间质是指瘤细胞间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成分。各种肿瘤的间质均基本相同,故无特异性。它与实质互为依存,是肿瘤不可缺少的成分,仅有极少数肿间(如原位癌和白血病)无有间质。间质对瘤细胞起着支架和营养作用,它随着瘤细胞生长而生长。瘤细胞可产生血管形成因子、刺激间质毛细血管的增生,促进肿瘤的生长。而当瘤细胞生长过快,间质血管增生不能适应其生长时,瘤组织则将发生坏死,间质是机体对瘤细胞的反应,有一定免疫防御作用。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临床观察证明,癌瘤间质内凡有大量上述细胞浸润的病例,其预后一般较好。
1 、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良性肿瘤分化成熟,与起源组织的形态结构基本相似,如腺癌的瘤细胞与腺上皮非常相似。值良性肿瘤也有轻度组织结构上的异常,如平滑肌瘤的瘤细胞纵横交错排列呈编织状。腺瘤的腺体数量多,腺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
2、恶性肿瘤的异型性,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与起源组织的形态结构有显著差异,甚至不能确认它是由何种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
肿瘤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导致肿瘤复发,促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转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对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有很大意义。
肿瘤转移发生的机理,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瘤细胞具有浸润性生长能力,它能侵入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是转移的必备条件,一般说浸润性越强,转遗率越高。有认为浸润和传遗与组织压力有关,临床观察也支持这种看法,故对恶性肿瘤进行检查时,要避免过重和过多的触扪和挤压,以免促发肿瘤的转遗。
1、 直接蔓延,直接蔓延为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血管和淋巴管侵入和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并继续生长和扩大,如晚期乳腺癌可穿过胸壁而进入胸腔,晚期宫颈癌可侵入直肠和膀胱。
2、转移(metastasis)恶性肿瘤的瘤细胞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被带至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此过程称方转移。新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转移瘤的发生,是恶性肿瘤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转移途径有:
(三)肿瘤的异型性
任何肿瘤,它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都与其起源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形态结构上的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恶性肿瘤一般都有明显的异型性,但仍显示某种程度(高。中、低)的分化。对于那些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形态上具有高度异型性者,常用间变(anaPlasia)一词来表示。间变性肿瘤都是指高度恶性的肿瘤、它已不能从瘤细胞的形态上来确定其组织起源,以致在光镜下只能用软组织肉瘤或未分化癌, 甚或恶性肿瘤这样的病理诊断来描述它,如未分化癌、由于癌细胞缺乏分化,不能从一般形态李本识别它是来自鳞状上皮或腺上皮。
(3)外生性生长:良性和恶性肿瘤均可有这种生长方式、发生在体表和空蹿器官内腔的肿瘤常向外突出性生长,呈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祁草状。良性肿瘤主要向外突出性生长,而不向内浸润。恶性肿瘤则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基部也向内呈浸润性生长,而形成基部浸润性肿块。
(五)肿瘤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散 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恶性肿瘤由于其晕浸润性生长,还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肿瘤扩散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二)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
肿瘤一般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1、肿瘤的实质肿瘤都由特定的瘤细胞组成,瘤细胞即肿瘤的实质,它是肿瘤的主体,是决定肿瘤特性的成分,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都是由瘤细胞的特性来决定的。
人体任何组织几乎都可发生肿瘤,因而肿瘤实质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它一般由一种瘤细胞组成,也可由二种以上瘤细胞组成。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与其起源组织形态相似,它多属良性肿瘤。反之,分化程度低的,则偏离起源组织形态很远,此多属恶性肿瘤。一般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则越高。细致观察和识别瘤细胞的形态,对于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3)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肺癌或肺的转移瘤),经左心进入主动脉系统,形成全身各器官的转移
4)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瘤细胞(来自相应部位器官的恶性肿瘤)。可通过吻合支进入椎静脉丛(Batson系统),形成椎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如前列腺癌可以没有肺转移而发生脊柱的转移。此外,当静脉回流受阻时(如胸腹腔压力增高),可发生逆行性转移。如子宫,绒毛膜上皮癌发生阴道和外阴的转移。血源性转移瘤、常为多发性散在分布的圆球形结节。肿瘤血道转移的后果是严重的,导致治疗上的困难、(如使患者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和加速病程的进展。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80%~90%均发现有血道转移灶。
(2)血道转移:血道转移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的晚期也可发生血道转移。由于肉瘤间质含丰富的血管,瘤细胞又弥散分布,故易侵入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少数可经淋巴管入血)。进入血流的瘤细胞,以瘤栓的形式随着血流方向运行而栓塞在被阻留的部位,瘤细胞于此处生长繁殖,然后穿出血管壁形成转移瘤。
血道转移瘤发生的部位和循环途径有关,其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
1)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如骨肉瘤),经右心而入肺动脉,最后停留在肺动脉分支处形成肺的转移瘤)肺是最常发生转移瘤的器官。
2)侵入门静脉的瘤细胞(胃肠恶性肿瘤),经过门静脉及其分支、栓塞于肝内分支形成传遗瘤。肝的转移瘤不仅来自胃肠、而且可来自肺静脉内的瘤栓(来自肺原发瘤或所以肝也是最常发生转移瘤的器官。
有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并非癌的转移,而是淋巴组织对癌的反应性增生,如窦性组织细胞增生、淋巴滤泡及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具有免疫防御作用。淋巴道转移,一般都沿着淋巴汇流的方向发展,先到达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如胃癌的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而后再侵犯较远的第二站或第三站淋巴结(如胃癌转移至腹主动脉傍淋巴结,甚至肝门淋巴结),最后 可经胸导管进入血行而发生血道的转移。当受累淋巴结和淋巴管发生阻塞时,癌细胞可通过侧枝循环或逆流方向发生跳跃式或逆行性转移。胃癌一般多引起胃周围淋巴结的转遗,如发生左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则提示它的转移范围已很广泛和预后不良。
3、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肿瘤的性质(良恶性)发生部位,以及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等因素有关。
(1)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像逐渐膨胀的气球,向周围均衡地扩展,它排挤周围组织,而不侵入其内.因而分界清楚,可有纤维包膜形成,肿瘤常皇球形结节,可活动,故易手术切除,术后很少复发,此为良性肿瘤典型的生长方式。某些恶性肿瘤早期,如软组织肉瘤,也可有不完整包膜形成。
(四)肿瘤的生长发育方式
肿瘤的发生从正常细胞演变为肿瘤的意味着肿瘤的发生。它可能发源手某处单独一小簇细胞(单灶性),或多处几簇细胞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多灶性起源)
2、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生长是瘤细胞不断分裂繁殖的结果。其生长速度则取决于肿瘤细胞群体内处于分裂增殖周期细胞和处于休止期细胞的比例,以及瘤细胞分裂间期时简的长短等因素。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分化程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恶性程度也越高。恶性肿瘤的早期,一般生长较慢。晚期则明显加快。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如皮肤痣),如近期突然迅速增大,则预示有恶变的可能。
(2)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增生沿着组织间隙侵入和破坏周围组织,像
蟹足样向外伸展,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无包膜形成。此为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虽可呈不规则的结节或块状,但活动度差。对此种肿瘤的手术切除,其范围应比肉眼所见肿瘤范围更大,以免浸润的瘤细胞残留,导致日后肿瘤复发。虽然如此,恶性肿瘤的术后复发仍为,常见,成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难题。
3、肿瘤的数目肿瘤多数是单发性,(单灶性起源),少数可呈多发性(多灶性起源),如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皮肤神经纤维瘤病,结肠腺瘤病等,有的数目多至不可计数。 一般良性肿瘤多发性的常见,恶性肿瘤多发的也时有发生。
4、肿瘤的颜色肿瘤一般和它的起源组织颜色相同,多数呈灰白或灰红色,但可因组织起源、血液含量。有无色素、继发性改变(出血、坏死),不同而有显著差别,如脂肿瘤呈淡黄色,黑色素瘤呈棕褐色或黑色。肿瘤有继发性出血者,呈暗红色,坏死压则呈淡灰黄色,注意观察肿瘤的颜色,有时对肿瘤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
(3)种植性转移:主要发生于体腔内器官的肿瘤,当瘤细胞穿破器官被膜蔓延至表面时,瘤细胞即可脱落下来,并像播种样种植在体腔浆膜的表面,形成许多转移性肿瘤结节。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均可发生这种转移。浆膜腔的种植性转移)由于浆膜下淋巴管或毛细血管被癌栓阻塞,或浆膜因癌细胞的刺激和损害,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渗出浆液和出血,这种胸腹腔的血性积液成为胸腹腔有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可行抽液作细胞学检查以查找庙细胞,此为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种植性转移亦可以是医源性的,由于肿瘤手术切除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癌细胞污染了手术野,如结肠癌切除术后,腹壁切口处发生的种植性转移癌。为此,在施行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以及各种活检和穿刺检查时。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止种植性转移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