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教学设计

一、导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

师:从诗题来看,你觉得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目

1. 分析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两种方法。

2. 反复诵读,深入文本,体悟本词独特的韵味。

3.背诵全词。

三、浅味——诵读

(一)初读,读准字音。

叶圣陶曾说过:“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善于读则其功至伟。”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地朗读一遍全词,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生评,多媒体出示易读错字音。把自己不会的标注到课本上。生齐读全词。(二)结合注释,把全词读两遍,理解诗意。

两个要求:

1.把注释中出现的人名、朝代、事件勾画出来。

2.把词作中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看完后,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同学们一起讨

论解决。生质疑,生解疑。

多媒体展示难以理解的字词。引导学生注意“阑干”一字的书写,并回忆有关“阑干”

的诗句。

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带着对诗意的理解齐读这首诗。

(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节奏和语气。

通过刚才读这首词,你的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

你从哪些地方读到的?

那作者为什么这么悲伤呢?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节奏要缓慢、低沉、哀伤。

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互读,看他能不能读出悲的感情。

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生展示,生评,再读。最后齐读。

四、品味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觉得同学们已渐入佳境了。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倾听作者的心声,贴近作者的心灵,还要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赏析。

刚才我们分析到这首词的主要感情是“报国无门”,那么“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句你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词句,进行鉴赏,注意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感情。前后四人一组站立讨论交流,选举发言人展示成果。

可采取这样的句式:

我找的是,这句写了,用了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生展示,生补充,引导学生读出他所体味到的情感。

总结:通过我们分析,这首词主要是运用借景抒情、炼字、比喻、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共同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之情。

(二)拿出笔在导学案上分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诗歌的意境(景、境、情)。

生展示

五、深味:比较阅读,体味辛词的独特味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和苏轼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正如梁衡所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时隔千年,让我们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

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当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时,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倩何人,换取……

六、生齐背。

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

学生对辛弃疾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介绍。

针对诗词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诗词的能力,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的借景抒情、双关、拟人、比喻等表达技巧有一定的积累,这些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词义、渗透解读诗词方面还存在问题。

2.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词的下片涉及到三个典故,晦涩难懂,学生不甚了解,老师要做简要介绍。诗词中体现的愤懑与无奈之情,需要教师点拨引领。

效果分析

这节课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老师读和学生读,体现了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式——诵读。通过“三味读诗法”(浅味→品味→深味),层层深入,使整节课贯穿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诵读教学”“鉴赏教学”“对比教学”“情感教学”“拓展教学”等古典诗歌教学理念,注重对诗歌鉴赏方法和规律的总结,重点教给了学生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感情),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炼字和用典的作用等,同时又通过鉴赏,提炼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

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个体思考、质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材分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中的一首词,是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婉约派柳永和豪放派苏轼的词,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可以结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可以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做比较阅读,深味辛弃疾情感的深沉。

文中传情达意的手法非常多,借景抒情、用典、直抒胸臆、比喻、炼字等多种手法,让学生分析领悟,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评测练习

一、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运用拟人来修辞的一句是:。

2.借用典故的句子:. 。

3.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的句子:。

二、根据诗词内容回答问题。

1.概括这首词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

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三、比较阅读。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相同。

B.这首词借杨花自开自罗的寂寞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C.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耐受的别绪离愁。

D.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暮春之际杨花“抛家傍路”,花无人惜即喻人无人惜,暗示有情人天各一方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