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DP的文件传输
TFTP协议分析
TFTP协议分析一、介绍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它是基于UDP协议的,通常用于在局域网中进行小文件的快速传输。
TFTP协议具有简单、轻量级的特点,适用于资源有限的设备和网络环境。
二、协议内容1. 数据包格式TFTP协议使用5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包进行通信,分别是读请求(RRQ)、写请求(WRQ)、数据(DATA)、确认(ACK)和错误(ERROR)。
- 读请求(RRQ)和写请求(WRQ)数据包格式如下:- 2字节:操作码(RRQ为1,WRQ为2)- 字符串:文件名- 字符串:传输模式(如"octet"表示二进制传输)- 数据(DATA)数据包格式如下:- 2字节:操作码(3)- 2字节:块编号- n字节:数据块- 确认(ACK)数据包格式如下:- 2字节:操作码(4)- 2字节:块编号- 错误(ERROR)数据包格式如下:- 2字节:操作码(5)- 2字节:错误编号- 字符串:错误消息2. 连接建立过程TFTP协议使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因此不需要进行连接建立过程。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读请求(RRQ)或写请求(WRQ)数据包,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文件名和传输模式进行相应的操作。
3. 数据传输过程TFTP协议使用数据(DATA)和确认(ACK)数据包进行文件的传输。
服务器将文件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包含一个块编号和实际数据。
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后发送确认(ACK)数据包告知服务器已成功接收,服务器收到确认后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块。
4. 错误处理TFTP协议使用错误(ERROR)数据包来处理错误情况。
当服务器或客户端遇到错误时,会发送一个错误数据包给对方,其中包含错误编号和错误消息。
接收方收到错误数据包后会终止传输并根据错误消息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应用场景TFTP协议主要应用于需要快速传输小文件的场景,例如固件升级、配置文件的备份和恢复等。
croc文件传输底层原理
croc文件传输底层原理CROC文件传输底层原理及未来发展一、引言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安全、可靠的文件传输技术显得日益重要。
CROC(Chunked Reliable Data Transfer)文件传输协议作为一种新兴的底层传输协议,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众多传输方式中脱颖而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CROC文件传输的底层原理、特点与优势,分析其典型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以应对面临的挑战。
二、CROC文件传输技术原理CROC文件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的可靠文件传输协议。
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涉及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等多个层次。
1. 网络层:CROC利用IP协议进行数据包的封装和传输。
在IP层上,CROC实现了数据包的分割和重组,以确保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大小适应于各种不同网络环境。
2. 传输层:CROC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包的传输。
相较于TCP协议,UDP协议在传输速度和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CROC通过UDP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包括丢包重传、乱序重组等功能。
3.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CROC采用多种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例如,通过校验和确保数据完整性,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实现流量控制等。
三、特点与优势相较于其他同类技术方案,如HTTP、FTP等,CROC文件传输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1. 高效性:CROC采用UDP协议,避免了TCP协议的某些限制,提高了传输效率。
2. 速度:由于CROC使用UDP协议,避免了TCP的三次握手和拥塞控制机制,使得文件传输速度得到提升。
3. 安全性:CROC通过数据完整性校验、滑动窗口机制等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
4. 跨平台性:CROC基于标准IP协议栈,可适用于各种操作系统和平台。
四、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1. 案例一:高清视频流传输。
在视频直播应用中,采用CROC协议进行文件传输,能够保证视频流的实时性和流畅性,提高用户体验。
TFTP协议分析
TFTP协议分析协议名称:TFTP协议分析协议概述: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文件的传输。
它是基于UDP协议的,具有简单、轻量级的特点,适用于小规模网络环境下的文件传输。
协议功能:TFTP协议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文件。
它主要包含以下功能:1. 文件传输:TFTP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文件,并将文件传输到客户端。
2. 文件写入:TFTP允许客户端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
3. 错误处理:TFTP提供了一些错误处理机制,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时进行恢复或重新传输。
协议流程:TFTP协议的传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客户端发送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读取或写入文件。
2. 服务器响应: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根据请求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向客户端发送响应。
3. 数据传输:如果是读取文件请求,服务器将文件内容分块发送给客户端;如果是写入文件请求,客户端将文件内容分块发送给服务器。
4. 错误处理: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服务器或客户端将发送相应的错误消息,并根据错误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协议数据包格式:TFT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如下所示:1. 读取请求(RRQ)数据包格式:+-------+---~~---+---+---~~---+---+---~~---+---+---~~---+---+---~~---+---+| Opcode| Filename | 0 | Mode | 0 | Option 1 | 0 | Option 2 | 0 | ... |+-------+---~~---+---+---~~---+---+---~~---+---+---~~---+---+---~~---+---+Opcode:操作码,表示请求类型,1表示读取请求。
Filename:要读取的文件名。
TFTP协议分析
TFTP协议分析协议名称:TFTP协议分析一、引言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该协议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进行数据传输,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小规模的文件传输。
二、协议目的TFT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机制,使得网络中的终端设备能够快速、可靠地进行文件传输。
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从TFTP服务器读取文件或将文件写入TFTP服务器。
三、协议特点1. 简单性:TFTP协议的设计非常简单,只包含少量的操作码和数据字段,使得实现和使用都非常容易。
2. 基于UDP:TFTP协议使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具有较低的开销和快速的传输速度。
3. 无连接性:TFT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减少了传输延迟。
4. 可靠性:TFTP协议通过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确保文件的完整性。
四、协议操作TFTP协议定义了以下几种操作码,用于实现文件的读取和写入。
1. 读请求(RRQ)读请求用于从TFTP服务器读取文件。
客户端发送一个读请求给服务器,并指定要读取的文件名和传输模式。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根据文件名查找对应的文件,如果找到则将文件内容分块发送给客户端。
2. 写请求(WRQ)写请求用于将文件写入TFTP服务器。
客户端发送一个写请求给服务器,并指定要写入的文件名和传输模式。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创建一个空文件,并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块。
3. 数据(DATA)数据操作码用于在读取或写入文件过程中传输数据。
数据分块的大小为512字节(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每个数据包包含一个数据块编号和实际数据。
4. 确认(ACK)确认操作码用于确认接收到的数据块,并告知发送方可以发送下一个数据块。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发送一个确认报文,其中包含已接收的数据块编号。
5. 错误(ERROR)错误操作码用于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时通知对方。
udt数据传输协议包结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udt数据传输协议包结构篇一:udt协议-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1.介绍随着网络带宽时延产品(bdp)的增加,通常的tcp协议开始变的低效。
这是因为它的aimd (additiveincreasemultiplicativedecrease)算法彻底减少了tcp拥塞窗口,但不能快速的恢复可用带宽。
理论上的流量分析表明tcp在bdp增加到很高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包损失攻击。
另外,继承自tcp拥塞控制的不公平的Rtt也成为在分布式数据密集程序中的严重问题。
拥有不同Rtt的并发tcp 流将不公平地分享带宽。
尽管在小的bdp网络中使用通常的tcp实现来相对平等的共享带宽,但在拥有大量bdp的网络中,通常的基于tcp的程序就必须承受严重的不公平的问题。
这个Rtt基于的算法严重的限制了其在广域网分布式计算的效率,例如:internet上的网格计算。
一直到今天,对标准的tcp的提高一直都不能在高bdp 环境中效率和公平性方面达到满意的程度(特别是基于Rtt 的问题)。
例如:tcp的修改,RFc1423(高性能扩展),RFc20xx (sack)、RFc2582(newReno)、RFc2883(d-sack)、和RFc2988(Rto计算)都或多或少的提高了点效率,但最根本的aimd 算法没有解决。
hstcp(RFc3649)通过根本上改变tcp拥塞控制算法来在高bdp网络中获得高带宽利用率,但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
考虑到上面的背景,需要一种在高bdp网络支持高性能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
我们推荐一个应用程序级别的传输协议,叫udt或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并拥有用塞控制算法。
本文描述两个正交的部分,udp协议和udt拥塞控制算法。
一个应用层级别的协议,位于udp之上,使用其他的拥塞算法,然而这些本文中描述的算法也可以在其他协议中实现,例如:tcp。
一个协议的参考实现叫[udt];详细的拥塞控制算法的性能分析在[ghg04]中可以找到。
UDT协议-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UDT协议-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分类: 其他发布时间: 2006-09-01 11:13:03 来源: 技术文档大全UDT协议-基于UDP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1. 介绍随着网络带宽时延产品(BDP)的增加,通常的TCP协议开始变的低效。
这是因为它的AIMD (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算法彻底减少了TCP拥塞窗口,但不能快速的恢复可用带宽。
理论上的流量分析表明TCP在BDP增加到很高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包损失攻击。
另外,继承自TCP拥塞控制的不公平的RTT也成为在分布式数据密集程序中的严重问题。
拥有不同RTT的并发TCP流将不公平地分享带宽。
尽管在小的BDP网络中使用通常的TCP实现来相对平等的共享带宽,但在拥有大量BDP的网络中,通常的基于TCP的程序就必须承受严重的不公平的问题。
这个RTT基于的算法严重的限制了其在广域网分布式计算的效率,例如:internet 上的网格计算。
一直到今天,对标准的TCP的提高一直都不能在高BDP环境中效率和公平性方面达到满意的程度(特别是基于RTT的问题)。
例如:TCP的修改,RFC1423(高性能扩展),RFC2018(SACK)、RFC2582(New Reno)、RFC2883(D-SACK)、和RFC2988(RTO计算)都或多或少的提高了点效率,但最根本的AIMD算法没有解决。
HS TCP(RFC 3649)通过根本上改变TCP拥塞控制算法来在高BDP网络中获得高带宽利用率,但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
考虑到上面的背景,需要一种在高BDP网络支持高性能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
我们推荐一个应用程序级别的传输协议,叫UDT或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并拥有用塞控制算法。
本文描述两个正交的部分,UDP协议和UDT拥塞控制算法。
一个应用层级别的协议,位于UDP 之上,使用其他的拥塞算法,然而这些本文中描述的算法也可以在其他协议中实现,例如:TCP。
tftp协议
tftp协议TFTP协议。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通常用于在局域网内进行文件传输。
它基于UDP协议,使用69号端口进行通信,相比于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来说,TFTP更加简单、轻量级,适合于一些对传输效率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景。
TFTP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简单性,它只提供了文件的读写两个基本操作,没有目录列表、文件删除等复杂的功能。
这使得TFTP协议的实现变得非常简单,占用的系统资源也相对较少。
因此,TFTP通常被用于一些对传输速度要求不高,但是需要简单、快速部署的场景中。
TFTP协议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安全性较差。
由于TFTP是基于UDP协议的,UDP本身是无连接的,不提供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
这就意味着在TFTP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丢失、重复、乱序等,而TFTP本身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因此,在使用TFTP进行文件传输时,需要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额外的处理,以确保传输的准确性。
在实际的应用中,TFTP通常被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比如网络设备的固件升级、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等。
由于TFTP协议的简单性和易部署性,它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TFTP的安全性较差,如果在公共网络中使用TFTP进行文件传输,需要额外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总的来说,TFT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权衡其简单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文件传输协议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TFTP协议分析
TFTP协议分析协议名称:TFTP协议分析一、背景介绍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文件的读写操作。
TFTP协议是基于UDP协议实现的,其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轻量级的文件传输方式,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环境。
二、协议概述TFTP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通过TFTP协议向服务器请求文件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TFTP协议仅包含几个基本的操作码,包括读请求(RRQ)、写请求(WRQ)、数据(DATA)、确认(ACK)和错误(ERROR)。
1. 读请求(RRQ):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读请求,请求获取指定文件的内容。
2. 写请求(WRQ):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写请求,请求将指定文件写入服务器。
3. 数据(DATA):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文件数据,每个数据包包含一部分文件内容。
4. 确认(ACK):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确认消息,表示已成功接收到数据包。
5. 错误(ERROR):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错误消息,表示在处理请求时发生了错误。
三、协议流程TFTP协议的典型流程如下: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读请求(RRQ)或写请求(WRQ)。
2.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 如果是读请求(RRQ),服务器打开文件并将文件内容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块(默认为512字节),然后将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
- 如果是写请求(WRQ),服务器创建一个空文件,并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
3. 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消息(ACK)给服务器。
4. 服务器接收到确认消息后,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或完成文件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5. 当服务器发送完所有数据包后,发送一个空的数据包作为结束标志。
6. 客户端接收到结束标志后,发送最后一个确认消息(ACK)给服务器。
7. 传输完成,客户端和服务器断开连接。
四、协议特点TFT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易用:TFTP协议的操作码和消息格式都非常简单,易于实现和使用。
TFTP
tftp求助编辑展开编辑本段目的TFTP是一个传输文件的简单协议,它基于UDP协议而实现,但是我们也不能确定有些TFTP协议是基于其它传输协议完成的。
此协议设计的时候是进行小文件传输的。
因此它不具备通常的FTP的许多功能,它只能从文件服务器上获得或写入文件,不能列出目录,不进行认证,它传输8位数据。
传输中有三种模式:netascii,这是8位的ASCII码形式,另一种是octet,这是8位源数据类型;最后一种mail已经不再支持,它将返回的数据直接返回给用户而不是保存为文件。
编辑本段概况任何传输起自一个读取或写入文件的请求,这个请求也是连接请求。
如果服务器批准此请求,则服务器打开连接,数据以定长512字节传输。
每个数据包包括一块数据,服务器发出下一个数据包以前必须得到客户对上一个数据包的确认。
如果一个数据包的大小小于512字节,则表示传输结束。
如果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发出方会在超时后重新传输最后一个未被确认的数据包。
通信的双方都是数据的发出者与接收者,一方传输数据接收应答,另一方发出应答接收数据。
大部分的错误会导致连接中断,错误由一个错误的数据包引起。
这个包不会被确认,也不会被重新发送,因此另一方无法接收到。
如果错误包丢失,则使用超时机制。
错误主要是由下面三种情况引起的:不能满足请求,收到的数据包内容错误,而这种错误不能由延时或重发解释,对需要资源的访问丢失(如硬盘满)。
TFTP 只在一种情况下不中断连接,这种情况是源端口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指示错误的包会被发送到源机。
这个协议限制很多,这些都是为了实现起来比较方便而进行的。
编辑本段与其它协议的联系因为TFTP使用UDP,而UDP使用IP,IP可以还使用其它本地通信方法。
因此一个TFTP包中会有以下几段:本地媒介头,IP头,数据报头,TFTP 头,剩下的就是TFTP数据了。
TFTP在IP头中不指定任何数据,但是它使用UDP中的源和目标端口以及包长度域。
实验三_基于UDP的文件传输
实验三 基于UDP 的文件传输
内容:
我们需要在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送一个文件。
流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文件名;
2. 服务器打开相应的文件,把文件内容读出并传送给客户端;
3. 客户端收到数据后把它写入本地文件中;
要求:
完成UDP 的客户、服务器程序; 服务器的固定端口号为20000;
文件发送的结束以一个长度为零的UDP 报文作为标志;
文件发送方
文件接收方
对于超大文件,要求实现简单的流量控制;
研究每次发送的数据包大小对传输时间的影响。
观察并思考:
按如下要求修改代码,观察并回答如下的问题(套接口函数出错时,输出错误代码):
1.发送长度为65535(超过UDP最大长度65507)字节的数据,观察结果。
2.接收端开辟的接收缓冲区(1000字节)小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长度(1024
字节),观察结果。
3.根据局域网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来设计合适大小的UDP报文是多
少?
4.测试大文件(>100MB)的读取时间,研究块的大小对文件读取是否有
影响。
[int GetTickCount()可获取时间]
1注意: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写入文件系统时,常常会因为文件写入时间过长而导致UDP数据来不及接收、数据丢失的情况。
因此,在测试此项内容时,可以不保存收到的数据(即不写入文件中而直接丢弃掉),专注于数据读取传输时间的研究。
UDT协议---基于UDP的高速传输协议
一、背景
在过去的几年里,网络带宽一直高速地增长。 愈发普及的高速网络使许多新生的分布式 数据密集型应用成为可能。 这些密集型应用涉及卫星气象数据、 天文检测数据和网络监控等 领域。 随着高速网络的带宽时延乘积的增长, TCP 的通信效率愈发地显露出了弊端。 TCP 的 AIMD 拥塞控制算法过激地降低拥塞窗口的大小,但是不能快速地恢复到高位去利用网络 的有效带宽。
UDT 协议出现的最初动机,正是为了解决在高带宽时延乘积的网络里 TCP 通信效率低 下的问题。 另外,基于 UDT 的协议框架,开发人员可以实现自定义的拥塞控制算法。 而且, 基于 UDP 的 UDT 协议,可以很容易地穿越 NAT 防火墙。 正是以上的背景环境,催生了一个定义良好的、改进的、基于 UDP 的应用层协议 --UDT。UDT 自发布到现在,已经更新至第 4 版。本文对第 :Round-Trip Time) 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接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接收到数 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2.2 带宽时延乘积(BDP:Bandwidth Delay Product) 表示一个连接的通道容量。表示为 BDP = Capacity(b) = Bandwidth(b/s) x RTT(s) 2.3 拥塞控制(CC:Congestion Control) 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网络带宽,通过限制拥塞扩散和持续时间来减轻拥塞的一组操作。 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 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
UDT: UDP-based Data Transfer for High-Speed Wide Area Networks
TFTP协议分析
TFTP协议分析一、引言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
本文将对TFTP协议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协议的定义、工作原理、数据包格式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二、协议定义TFTP协议是一种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文件传输协议,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RFC 1350中定义。
其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文件传输机制,适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
三、工作原理TFTP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通过TFTP协议向服务器请求读取或写入文件。
TFTP使用标准的UDP端口69进行通信。
在传输过程中,TFTP将文件分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块进行传输。
四、数据包格式TFTP协议定义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包括读请求(RRQ)、写请求(WRQ)、数据(DATA)、确认(ACK)和错误(ERROR)等。
以下是各种数据包的格式描述:1. 读请求(RRQ)和写请求(WRQ):- 操作码(2字节):表示请求类型,读请求为1,写请求为2。
- 文件名(字符串):表示要读取或写入的文件名。
- 模式(字符串):表示传输模式,通常为"octet"。
2. 数据(DATA):- 操作码(2字节):表示数据包类型,固定为3。
- 块编号(2字节):表示数据块的序号,从1开始递增。
- 数据(n字节):表示实际的文件数据。
3. 确认(ACK):- 操作码(2字节):表示确认包类型,固定为4。
- 块编号(2字节):表示已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序号。
4. 错误(ERROR):- 操作码(2字节):表示错误包类型,固定为5。
- 错误代码(2字节):表示错误类型,如文件不存在、访问被拒绝等。
- 错误消息(字符串):表示错误的具体描述信息。
五、功能TFTP协议提供了以下基本功能:1. 文件读取: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读请求(RRQ),服务器将请求的文件发送给客户端。
一个自定义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CS模式自定义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班级:4099硕学号:**********姓名:***1协议需求分析1.1 摘要针对移动计算领域的“上传文件”这一场景,设计本协议。
本报告描述了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基于UDP的一个自定义文件传输协议(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并用该自定义的文件传输协议开发了一个小应用“UDP文件传输精灵”(UDPFileTFGenius)来测试该协议。
1.2 功能描述UDPFileTFGenius在应用层采用自定义的文件传输协议,传输层采用UDP协议,在2 台或多台(2对1或多对一)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
软件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两个部分,分别安装在发送和接受计算机上,客户端作为发送端,可以将指定的文件发送到与之互联的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后保存文件。
具体步骤为:1,在服务器端程序中设定服务器端网络端口;2,启动服务器端程序;3,在客户端程序中设定服务器端IP及网络端口及需要传输的文件;4,启动客户端程序,完成文件传输。
2协议概要设计2.1 开发环境采用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语言采用C++。
3.2 服务器端函数模块4 协议运行流程图4.1 客户端协议流程图初始化winsock是否成功创建UDP 套接字是否成功绑定UDP 套接字是否成功按分块大小发送下一组文件数据是否成功到达文件尾部?关闭套接字输出最终运行错误/正常状态结束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发送文件头信息是否成功否是4.2 服务器端协议流程图初始化winsock是否成功接收文件头信息是否成功创建客户端用户目录按分块大小接收下一组文件数据是否成功所有文件到达文件尾部?关闭套接字将不同客户端的发来文件放到相应目录中,输出最终运行错误/正常状态结束是是是是否否否否5 协议编码实现5.1 客户端代码//cilent.cpp v1.1,按照UDPFileTF 协议发送文件数据,zhouxiaolin LMT 20141128。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计算机网络参考答案第九章(高教第二版冯博琴)1. 应用层协议对传输层协议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哪些?数据丢失、带宽需求、实时性2. 列出五个常用的因特网应用项目以及相关协议。
万维网:HTTP电子邮件:SMTP, POP, IMAP文件传输:FTP远程终端登录:TELNET域名服务:DNS3. 在两个主机的通信会话中,那个主机是服务器,哪个是客户端?答案:在两个主机的通信会话中,首先发起会话的一方为客户端,处于“倾听”状态的为服务器。
但是,通信会话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服务器必须首先处于开机或“倾听”状态。
4. 一个运行在某台主机中的通信进程,需要那些信息来确定运行在另一台主机中的进程?答案:一个运行在某台主机中的通信进程,需要对方主机的IP地址、对方的端口号或服务访问点(SAP)来确定运行在该主机中的对等通信进程。
5. 列出常见的网络应用的用户代理程序。
答:万维网:IE, FIREFOX电子邮件:OE, FOXMAIL文件传输:IE, cuteFTP远程终端登录:telnet, IE多媒体视频:realplay6. 为什么HTTP、FTP、SMTP、POP和IMAP需要TCP的支持而不是UDP的?答:因为上述协议都是基于“文件”的网络应用,对数据丢失十分敏感,要求数据的完整和可靠、但对带宽需求、实时性的要求并不高,所以,TCP协议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7. 为什么大部分FTP服务器需要限制同时连接的客户端数量?答:实际上,所有的网络服务器都会对同时可接入的客户数量进行限制,其原因也十分简单,任何网上的服务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是这种情况,尤以FTP服务器表现的最为突出。
首先,因为FTP是一种十分普及的网络应用,使用客户众多;其次它是“面向连接”的应用,服务器需要保留登录用户的状态和根据用户权限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对于每一个FTP连接,一般需要两个通道进行才能进行有效的文件传输。
由于以上原因,FTP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是比较多的。
基于UDP协议的可靠数据传输的实现
基于UDP协议的可靠数据传输的实现作者:许坤赵亮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第17期摘 ; 要:UDP协议提供面向操作的简单而非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了同时获得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本文仿照TCP协议,在应用层建立报文确认与超时重发机制,基于UDP 协议设计了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法并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本文对两种协议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基于UDP协议设计了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法并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关键词:UDP ;可靠传输 ;报文确认与超时重发机制中图分类号:TP3017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b)-0007-021 ;概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越来越得到重视。
而数据传输的性能与选择使用的网络协议密切相关。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协议是TCP/IP协议。
TCP/IP协议栈中与数据传输相关的协议主要包括TCP和UDP两种。
这两种协议各有优势,TCP协议面向连接,更加可靠;UDP协议面向操作,简单高效。
在一些实际工程应用中,期望同时获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2 ;UDP协议与TCP协议的比较2.1 TCP协议的特点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了一种面向连接的实现可靠传输的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经“三次握手”机制进入连接状态。
通过设置滑动窗口,接收方只允许发送方发送其缓冲区能够容纳的数据,实现流量控制。
发送方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片,由接收方对分片进行重组排序。
接收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数据校验和有差错,则丢弃该数据。
若数据校验无误,则接收方向发送方发出确认信息;而发送方在发出数据后启动定时器,若超时未收到确认信息则向接收方重新发出数据。
2.2 UDP协议的特点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了一种面向操作的简单而非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实验结果及分析
udp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学生姓名某某某学号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成绩2015年6月8日实验名称: 基于UDP的文件传输1.实验目的熟练掌握Socket编程;分析UDP与TCP的异同。
2.实验设备和条件硬件环境:PC机操作系统:Windows或者Linux语言环境: VisualC++,VS,GCC,Java均可3.实验要求参考TCP文件传输demo,基于UDP实现end.mp3文件的传输,并测试接收到的文件与发送的文件是否一致。
请各位同学于第15周星期三或星期四上课时将纸质版(双面打印)上交!4.实验内容: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可以抓图粘贴)(1)发送端代码。
#include"tdafx.h"#include<Winock2.h>#include <stdio.h>#defineMAX_LENGTH1024int _tmain(int argc,_TCHAR*argv[]){WORDwVerionRequeted;WSADATA wsaData;wVerionRequeted= MAKEWORD(2, 2);if(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aData)!=0)//初始化w2_32.dll动态库{printf("WSAStartup()failed!\n");//Winock初始化错误exit(-1);}if (waData.wVerion!=wVerionRequeted){printf("TheverionofWinockinotuited!\n");//Win ock版本不匹配WSACleanup();//结束对ws2_32.dll的调用exit(-2);}//说明w2_32.dll正确加载printf("Loadw2_32.dll succesfully!\n");//创建套接字SOCKETervock;printf("CreateSocket...\n");ervock=ocket(AF_INET,SOCK_DGRAM,0);//数据报套接字int servport=5555;intiSockErr =0;//定义服务器地址结构ockaddr_inudpaddr;intlen=izeof(udpaddr);memet(&udpaddr,0,izeof(udpaddr));udpaddr.in_family=AF_INET;udpaddr.in_port=hton(ervport);//将一个点分十进制IP地址字符串转换成32位数字表示的IP地址udpaddr.in_addr._addr= inet_addr("172.16.4.94");////INADDR_ANY//读取mp3文件FILE某fp =NULL;errno_terr;err=fopen_s(&fp,"七里香.mp3","rb");if(fp==NULL){printf("Open!\n");getchar();e某it(-5);}charbuffer[MA某_LENGTH]="\0";char某bufptr= buffer;inti=0;while (!feof(fp)){intiByteRead=fread(bufptr, 1,MA某_LENGTH,fp);intiRet=endto(ervock,buffer,izeof(buffer),0,(tructockaddr某)&udpaddr,len);if(iRet!=SOCKET_ERROR){iRet=recvfrom(servock, buffer,izeof(buffer),0,(tructockaddr某)&udpaddr, &len);}ele{printf("end!\n");break;}if(iRet==SOCKET_ERROR){//cloeocket(cliock);printf("send!\n");}eleif(iRet==0){printf("endmp3!\n");break;}if(iByteRead==0){printf("sendmp3!\n");break;}//printf("%d", &len);printf("send packet%d lenth:%d\n",i++, iByteRea d);Sleep(10);}endto(ervsock,"",0,0,(truct ockaddr*)&udpaddr, len);hutdown(ervsock,2);closeocket(ervock);WSACleanup();getchar();return 0;}(2)接收端代码。
resuf协议
RESUF协议概述RESUF(Reliable, Efficient, Scalable UDP-based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基于UDP协议的可靠、高效、可扩展的文件传输协议。
它旨在解决传统的TCP协议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拥塞控制、可扩展性和效率等方面的限制。
RESUF协议通过合理的拥塞控制、快速重传、前向纠错等技术手段,提供了更稳定、更高效的文件传输服务。
特性RESUF协议具有以下特性:1. 可靠性RESUF协议通过使用ACK确认机制,确保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发送方在发送一个数据包后,会等待接收方发送ACK确认。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确认,会重新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接收到ACK确认为止。
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 拥塞控制RESUF协议采用了一种基于反馈的拥塞控制算法。
发送方根据接收方发送的ACK确认信息,动态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
如果发送方收到连续的ACK确认,表示网络拥塞较轻,可以逐渐增加发送窗口的大小,提高传输速度。
如果发送方收到重复的ACK确认,表示网络拥塞较重,需要减小发送窗口的大小,以降低网络负载。
3. 快速重传RESUF协议引入了快速重传机制,可以避免传统TCP协议中由于超时重传导致的延迟。
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的ACK确认时,会立即重传对应的数据包,而不必等待超时。
这种机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丢失的情况,提高传输效率。
4. 前向纠错RESUF协议通过添加冗余数据和校验码,实现了前向纠错的功能。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包时,会额外添加一些冗余数据,接收方在接收数据包时,可以通过校验码检测并纠正一定范围内的错误。
这种机制能够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 高效性RESUF协议使用UDP协议作为底层传输协议,相比于TCP协议,具有更低的开销和更高的传输效率。
RESUF协议通过合理的优化和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传输延迟,提高了传输速度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11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基于UDP协议的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系:电子系所学专业:年级:08级电子(2)班2011 年6 月目录摘要 (3)1 实验的相关知识 (4)1.1通信的模式 (4)1.2 UDP协议 (4)1.3 Winsock控件 (4)1.3.1 Winsock控件重要属性、方法和事件 (5)1.3.2 Winsock控件通信的工作原理 (7)2 实验原理 (7)3 实验步骤 (7)3.1总体规划 (8)3.2模块设计 (8)3.3创建窗体 (8)3.4程序设计 (10)3.5系统运行 (11)4实验结论 (12)参考文献 (13)基于UDP的文件传输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该实验的任务是实现文件的传输,并且是基于UDP协议的。
所有文件在该协议下可以实现发送并正确接收。
此时需要了解的是UDP的数据包一次最多只能发送8K,所以我们想到通过拆包和创建窗体的方法来实现文件的传输。
拆包主要是规定每个数据包的大小,然后计算具体的文件所需要的包数,创建窗体的目的是编写程序来进行分包发送和接收。
通过系统运行窗体我们可以知道UDP不仅可以传送和接收小文件,还可以传输和接收较大的文件。
通过实验可知UDP是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所以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丢包的情况,但大部分情况下传输还是比较好的。
关键词:UDP协议发送文件接收文件拆包 Winsock控件1 实验的相关知识1.1通信的模式由于是实现点对点的文件传输,因此在程序中我们使用的是C/S的模式来实现通信。
对于C/S的模式,即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
服务端用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实现两端之间互相传输文件。
采用C/S的模式可以更好的体现程序的功能设计思想,充分调用在LAN中的server和client两方面的处理能力,极大的减少网络上的信息流通量。
C/S体系结构有可能提供一种开放式的、易伸缩扩展的分布式计算机环境,并保护硬件等投资。
1.2 UDP协议该实验文件传输是在UDP协议下进行的,UDP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用户数据包传输。
其中每一个数据段只有8Byte相对于TCP传输开销较少,且无须对发送速率进行管理。
UDP发送数据的速率仅仅受限于程序产生数据的速率,信源主机的性能及internet上可以利用的宽带。
并且与TCP不同的是UDP不需要连接,可直接发送,传输数据较快,但同时其稳定性不好,易丢包。
1.3 Winsock控件Winsock即Windows Sockets规范的简称,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接口之一。
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
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Socket是网络上运行的两个程序间双向通讯的一端,它既可以接受请求,也可以发送请求,利用它可以较为方便的编写网络上数据的传递。
Winsock控件工作在传输层上,在这一层上,目前主要流行的协议包括TCP和UDP两种:TCP协议适用于那些对于数据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目前大多数的网络应用层协议都是基于TCP协议的(例如常用的HTTP、FTP、SMTP、POP3等协议);UDP 协议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不高而对速度要求较高的情况,这里主要包括一些需要大流量的(例如Real公司的RTSP协议,腾讯公司的QQ协议等)。
1.3.1 Winsock控件重要属性、方法和事件(1) 属性Protocol:通过Protocol属性可以设置WinSock控件连接远程计算机使用的协议。
可选的协议是TCP和UDP,对应的VB中常量分别是sckTCPProtocol和sckUDPProtocol,Winsock控件默认协议是UDP。
RemoteHostIP:返回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
本实验使用的是UDP协议,那么当DataArrival事件后,发送UDP报文的计算机的IP才赋给了这个属性。
如果是TCP协议,在客户端,当使用了控件的Connect方法后,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就赋给了RemoteHostIP属性,而在服务器端,当ConnectRequest事件后,远程计算机(客户端)的IP地址就赋给了这个属性。
ByteReceived:返回当前接收缓冲区中的字节数。
State:用于返回当前WinSock控件的状态。
如表2-1所示。
表1-1 返回WinSock控件当前的状态(2) 方法Bind:用Bind方法可以把一个端口号固定为本控件使用,使得别的应用程序能再使用这个端口。
Listen:只在使用TCP协议时有用。
它将应用程序置于监听检测状态。
Connect:当本地计算机希望和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时,就可以调用Connect方法。
Accept: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服务器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SendData:当连接建立后,要发送数据就可以调用SendData方法,该方法只有一个参数,就是要发送的数据。
GetData:当本地计算机接收到远程计算机的数据时,数据存放在缓冲区中,要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可以使用GetData方法。
PeekData:和GetData方法类似,但PeekData在取得数据后并不把缓冲区清空。
(3) 事件ConnectRequest:(TCP)当本地计算机接收到远程计算机发送的连接请求时,控件的ConnectRequest事件将会被触发。
SendProgress:当一端的计算机正在向另一端的计算机发送数据时,SendProgress事件将被触发。
SendProgress事件记录了当前状态下已发送的字节数和剩余字节数。
SendComplete:当所有数据发送完成时,被触发。
DataArrival:当建立连接后,接受到了新数据就会触发这个事件。
注意:如果在接受到新数据前,缓冲区中非空,就不会触发这个事件。
Error:当在工作中发生任何错误都会触发这个事件。
1.3.2 Winsock控件通信的工作原理Winsock控件是基于Socket规范创建的,所以其通信的实质是对Socket接口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如果两个应用程序需要通信,它们可以通过使用Socket类来建立套接字连接,可以将这个过程想象为一次电话呼叫过程:呼叫者通过拨号与被呼叫者连接,当电话接通时,双方都可以自由通话了,只不过这里的呼叫者被称为“客户”,被呼叫者则称为“服务器”,而号码则为“IP地址+端口”,但在建立连接之前,必须由“客户”发出呼叫,且此时的“服务器”正在监听。
注意端口号被规定在0~65535范围内的某一个整数,其中0~1023被预先定义的服务器通信所占用(如telnet占用23,http占用端口80),所以最好使用1024~65535这些端口中的某一个,以免发生端口冲突。
2 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Winsock控件进行UDP文件传输。
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建立控件Winsock,经过对Winsock控件程序的写入,然后通过端口号和IP地址的绑定来建立联系,而无需像TCP一样建立连接,直接可以传送文件,而且能较准确的发送和接收。
下图是UDP数据报的封装:3 实验步骤3.1总体规划根据该实验的要求在UDP协议下实现文件的传输。
本程序的文件传输系统的实现应包含服务端模块、客户端模块等几个部分,整个程序采用VB完成。
程序使用流式套接字,基于C/S模型。
在设计时设计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界面中,服务器用于发送文件,客户端用于接收文件。
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在通信的时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控制信息的传输部分,而另一个部分就是文件的传输部分。
传送的控制信息可以包含发送文件的请求,文件的名称、大小等,由于这方面的数据量比较小,因此采用了VB所提供的WINSocket类的串行化技术来实现。
对于文件的传输,由于数据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用两个线程来实现文件的传输,一个线程用于发送,一个线程用于接收。
3.2模块设计(1)服务端模块服务端要与客户端进行通信,首先,必须知道客户端的域名或IP地址(RemoteHost 属性),就像要和某人打电话前,必须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其次,还必须和客户端进行端口绑定,也就是端口号要匹配,这样传送的文件才能到达客户端。
而且每个文件都有自己文件的长度和大小等。
且能传送任意磁盘中任意文件夹中的文件。
(2)客户端模块同样地,客户端也需要有服务端的端口号和IP地址,而且还能把接收到的文件放到自己想要的磁盘中。
3.3创建窗体发送和接收窗口能要有远程IP端口地址、发送端口号、接收端口号、发送和接收文件所处位置、发送按键、Winsock等,发送端窗体如图(1)和接收端口窗体如图(2)。
图1图23.4程序设计在窗口建好的情况下相应的编写程序,在程序中关键是发送和接收,而数据传输过程关键方法是拆包,用VB可以写出拆包发送和接收程序段。
1)发送端发送程序段如下:Private Sub sendfile_Click()StatusBar1.SimpleText = "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计算需要传输文件的包数pack = (filelength - send) \ PACKSIZEIf ((filelength - send) Mod PACKSIZE) <> 0 Then pack = pack + 1If pack = 0 Then pack = pack + 1 '传输文件Open filepath For Binary As #1For i = 1 To pack '如果只有一包If pack = 1 ThenReDim data(filelength - send) '读取数据For j = send + 1 To filelengthGet #1, j, data(j - send)Next '更新已传输文件的数据send = filelength '发送文件数据Winsock1.SendData data '如果是最后一包ElseIf i = pack Then '读取最后一包的数据ReDim data(filelength - send)For j = 1 To filelength - sendGet #1, send + j, data(j)Next '发送文件数据Winsock1.SendData data '更新已传输文件的数据send = filelengthExit ForElse '将文件数据放到数据缓冲区ReDim data(PACKSIZE)For j = 1 To PACKSIZEGet #1, send + j, data(j)Next '发送文件数据Winsock1.SendData data '更新已传输文件的数据send = send + PACKSIZEEnd IfProgressBar1.V alue = Int((send / filelength) * 100)NextProgressBar1.V alue = Int((send / filelength) * 100)If ProgressBar1.V alue >= 100 ThenStatusBar1.Panels(1).Text = "数据传输完毕!"Close #1End IfEnd Sub2)接收端接收程序如下:Private Sub Winsock1_DataArrival(ByV al bytesTotal As Long)StatusBar1.SimpleText = "正在接收服务器的数据..."If flag = True Then'分别接收传输文件的文件名、文件长度Winsock1.GetData FileName, vbString, bytesTotal - 4Winsock1.GetData filelength, vbLong'为传输文件设置临时文件tempfile = FileName + ".td"'返回已接收的数据Open Dir1 + FileName For Binary As #1Open tempfile For Binary As #2If LOF(2) > 0 ThenInput #2, receivedWinsock1.SendData receivedEnd IfClose #2flag = FalseElseOpen tempfile For Output As #2ReDim data(bytesTotal) '建立数据缓冲区Winsock1.GetData data, vbArray + vbByte '接收服务器端传输的数据For j = received + 1 To received + bytesTotal '将接收的数据写入文件Put #1, j, data(j - received - 1)Nextreceived = received + bytesTotal 更新已接收的数据Write #2, received '更新临时文件ProgressBar1.V alue = Int((received / filelength) * 100) '传输完毕If ProgressBar1.V alue >= 100 ThenStatusBar1.SimpleText = "数据传输完毕!"3.5系统运行不断将程序完善直到可以进行运行,系统运行结果如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