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0601班
指导教师:吴友宇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初始条件:
本设计既可以使用集成译码器、计数器、定时器、脉冲发生器和必要的门电路等。本设计也可以使用单片机系统构建多功能数字钟。用数码管显示时间计数值。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工作量:1周。
2、技术要求:
①设计一个数字钟。要求用六位数码管显示时间,格式为00:00:00。
②具有60进制和24进制(或12进制)计数功能,秒、分为60进制计数,时为24进制
(或12进制)计数。
③有译码、七段数码显示功能,能显示时、分、秒计时的结果。
④设计提供连续触发脉冲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⑤具有校时单元、闹钟单元和整点报时单元。
⑥确定设计方案,按功能模块的划分选择元、器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分电路,
画出总体电路原理图,阐述基本原理。
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
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
1、2012 年7 月1日集中,作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说明。
2、2012 年7 月1日,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电路的工作原理。
2、2012 年7 月2 日至2012 年7 月3日,方案选择和电路设计。
2、2012 年7 月4 日至2012 年7 月5 日,电路调试和设计说明书撰写。
3、2012 年7 月6 日上交课程设计成果及报告,同时进行答辩。
课设答疑地点:鉴主14楼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
╳╳╳╳╳╳╳╳╳╳╳╳╳╳╳╳╳╳╳╳
╳╳╳╳╳╳╳╳╳╳╳╳╳╳╳╳╳╳╳╳
╳╳╳╳╳╳╳╳╳╳╳╳╳╳╳╳╳╳╳╳
╳╳╳╳╳╳╳╳╳╳╳╳╳╳╳╳╳╳╳╳
关键词:╳╳╳;╳╳╳;╳╳╳
中文摘要的内容:本文的设计何种电路;该电路的功能;设计该电路使用哪些元器件实现这些功能单元电路;安装调试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的指标。
关键词:指出现频率最高的技术词汇,3~5个。
设计题目
正文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题序层次可以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码的后面不加小圆点,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示例如下:
╳╳╳╳╳╳╳╳╳╳╳╳╳╳╳╳╳╳╳╳
╳╳╳╳╳╳╳╳╳╳╳╳╳╳╳╳╳╳╳╳
╳╳╳╳╳╳╳╳╳╳╳╳╳╳╳╳╳╳╳╳
╳╳╳╳╳╳╳╳╳╳╳╳╳╳╳╳╳╳╳╳
╳╳╳╳╳╳╳╳╳╳╳╳╳╳╳╳╳╳╳╳
╳╳╳╳╳╳╳╳╳╳╳╳╳╳╳╳╳╳╳╳
╳╳╳╳╳╳╳╳╳╳╳╳╳╳╳╳╳╳╳╳
╳╳╳╳╳╳╳╳╳╳╳╳╳╳╳╳╳╳╳╳
╳╳╳╳╳╳╳╳╳╳╳╳╳╳╳╳╳╳╳╳
╳╳╳╳╳╳╳╳╳╳╳╳╳╳╳╳╳╳╳╳
九、图表说明
文中出现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图片必须清晰,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图片一般居中排,并且距上、下文空一行;图片必须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可以全文编为图1,图2。。。。或者图1-1,图1-2,图2-1,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下方居中处。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选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全文的表格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此外,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图1-1 负反馈放大电路
表1-2 高保真音频功放电路元件清单
公式说明
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做不到这点,在数学符号(如“+”、“-”号)处转行,数学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一编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重复引用的公式不得另编新序号。
十、参考文献
[1] 袁润章.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2] Schacht E.Industrial polysaccharides. 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1987
[3] 郭景坤.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新途径的探索.无机材料学报,1998,13910;23-26
[4] Spriggs G E.A history of fine grained hardmetal. Int J of Refractory Metal and Hard
Material,1995,13:241-255
[5] 王为民.二硼化钛陶瓷的自蔓延高温合成与加工:[博士论文].武汉工业大学,1988
[6] 吴中庆,张基田.SiC颗粒与液体铝的界石层.广州:92秋季中国材料科学研讨
会,C-MRS,1992.603-609.
[7] 魏明坤,张汉林,王柱等.用流化床还原碳化一次制备硬质合金复合粉.中国发明专利,ZL93 1
08446.6,1995年12月30日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的罗列顺序号码应与前言及正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编号一致。写法应规范。
参考文献一般有书(或专著)、期刊、学位论文集、专利等几类,应按文献号、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和出版日期(期刊则按刊物名称、卷、期)等顺序书写。应特别注意书写顺序和标点符号。在此以举例方式分别按书(或专著)、期刊、学位论文集、专利等顺序对各类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进行表述:
参考文献的引用
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得到引用。表示法如下:
╳╳╳╳╳╳╳╳╳╳[1],
附录1 整体电路图
附录2 整体软件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