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卡夫丁峡谷 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理论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内涵:
意指可以有条件地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免受 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痛苦、不幸和耻辱,直接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 是马克思针对俄国当时广泛存在的农村公社而提 出的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的东方社会发展的 道路。其前提是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 一切肯定成果,改造农村公社的古代形式,使之 能够“直接变为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 的出发点”。
在俄国,由于各种情况的特殊凑合,至今还在全国范围内 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 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正因为它和资 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 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卡夫丁峡谷”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 相联的,但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而是资本主义生 产的“波折”以及产生这些“波折”的生产阶段。作为资 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无疑是指马克思曾多次鞭 挞的、由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 导致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性后果。所以,马克思所说的 “卡夫丁峡谷”应包括二层含义:一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所 引起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二是指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 义生产的某些阶段。这样马克思就明确回答了查苏利奇所 提出的关于“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是否都应经过资 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问题。
谢谢!
一、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 想”的由来
浅谈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浅谈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卡夫丁峡谷,专指落后国家在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落后地区如何跨越社会阶段实现飞跃,这是可行的吗?整个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都在做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试验,不过它们都失败了。
而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联,在跨越中不仅未能成功而且使自己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分子,那中国又能否跨越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是已经跨越了呢?我们知道,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人类社会总是适应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的,这是普遍的总的趋势,任何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由于社会形态与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由其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所推动,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因此,人们就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
由此可得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也就是说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没有严重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其自然史过程,一般都要经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即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低级阶段)这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而就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言,其社会形态的演进发展的实际过程,往往又不是简单地、刻板地依照这些基本的社会形态的次序进行的,而是具有极为复杂的多样性。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非洲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只是处于原始社会或者奴隶社会,但经过了一个殖民地阶段,到二十世纪,非洲基本上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
这就说明社会形态的跨越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尤为突出的是从“共产主义革命…. 将在一切文明的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同时发生”的观点到“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成果”的理論。
①后一种理论被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者称呼为“卡夫丁峡谷”理论。
该理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标签: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合力,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在政治体制适应经济发展时,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力提高后,政治体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政治体制被迫改变以适应经济发展。
然而是否存在一种可以适应高级经济发展模式的政治体制,而且这种政治体制可以直接进入,这便是“卡夫丁峡谷”理论涉及的问题。
一、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产生19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其政治体制无法满足的地步。
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也越来越频繁的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无产阶级生存难度加大的同时权利意识开始觉醒。
综合以上因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这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一次次经济危机非但并没有使其激化社会基本矛盾,反而增强了其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此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了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共产主义革命不会大范围爆发。
与此同时,俄国为首的封建或者反封建社会的东方世界却革命风起云涌,马克思、恩格斯将目光放在这些国家后,发现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赶不上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全球化逐步开始,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直接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这种经济模式可能更适合共产主义革命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大胆设想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便是“卡夫丁峡谷”理论。
关于全面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马克思的全面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拥有极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东方不发达国家需要从资本主义社会吸收养分来滋养和发展社会主义,从而真正完成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全面跨越,走向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
关键词:世界历史思想;全面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中图分类号:A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024-02对马克思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近年来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但可以跨越,而且可以、并且必须在一切领域跨越,这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
一1846年,唯物史观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正式诞生。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875年,马克思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了预测。
他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发展为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马克思的全面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拥有极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超越“卡夫丁峡谷”与学习利用资本主义
超越“卡夫丁峡谷”与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公元前321年的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中,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强迫他们通过“牛轭”。
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
马克思曾借用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说明像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阶段走向社会主义。
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的这一设想曾变为现实,但“超越”之后并没有万事大吉……100多年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曾针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情况,大胆地设想,经济落后的某些东方国家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先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一设想,在20世纪前半叶曾在10几个国家变为现实。
然而,“超越”之后并没有万事大吉。
几十年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经典理论家提出的这个设想。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到底怎样看待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是否就等于排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进而生产力落后能算真正的社会主义吗?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的确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未来。
“超越”与“享用”——一个完整的命题长期以来,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
一些“左”派理论家片面地引用马克思的这一设想,把“超越资本主义”和“利用资本主义”对立起来,为其僵化的思想体系寻求理论根据,使得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问题上,一度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
其实,马克思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超越”的设想,而是经过艰苦细致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有关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科学命题。
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为了阐述清楚这一命题,曾刻苦学习俄文,以便系统地掌握和研究俄国土地关系和社会政治发展的官方文献及学术著作。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摘要: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近代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我们既要尊重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敢于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新,创造历史的奇迹。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规律。
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依序性。
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自然史过程”的演变,具有非常明确的世界史的意义。
但它并不排斥具体的民族、国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情况。
俄国、中国等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俄国的农村公社正趋于解体,但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一些集体原则;另一方面,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程度。
因此,如果西欧无产阶级获得胜利,夺得并巩固了政权,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在西欧无产阶级的物质援助下跨越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意义在于,落后国家将在特定的内外部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缩短其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工农群众避免在资本主义阶段所遭受的痛苦。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有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社会的跳跃性发展是有条件的。
“跨越卡夫丁峡谷”含义
浅议“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含义摘要: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国家俄国的条件,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大多数人将马克思的意思理解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到达社会主义,这中主张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将从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真正主体以及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异性三个方面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是不能跨越的,也是无法跨越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的缩短这个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生产力得到高速的发展关键词: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社会主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困惑,马克思主张社会主义只可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但又在1881年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提到了著名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本人不就是自相矛盾了吗?但实质上并非如此,是我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含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
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
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所以“跨越卡夫丁峡谷”也就是跨越羞辱的、灾难性的过程。
有些人主张马克思的意思是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到达社会主义,这种主张是站不住脚的,我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解说。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动因。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描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基本领域形成二对社会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二对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形态不断演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研究生论文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意义与背景关于“卡夫丁峡谷”那是1881年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首次明确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文章中写道:“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地块个体耕作转化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分配的草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
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
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这有助于他们从小地块劳动向合作劳动过渡;最后,长久以来靠农民维持生存的俄国社会,也有义务给予农民必要的垫款,来实现这一过渡。
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应俄国民粹主义学者查苏利奇等人的要求,对俄国的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俄国的农村公社正趋于解体,但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一些集体原则;另一方面,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程度。
因此,如果西欧无产阶级获得胜利,夺得并巩固了政权,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在西欧无产阶级的物质援助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后人把这一理论概括为“跨越论”跨越论的意义在于,落后国家将在特定的内外部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缩短其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工农群众避免在资本主义阶段所遭受的痛苦。
对于中国而言,1949年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摆在共产党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开辟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新路,二是进入“卡夫丁峡谷”走资本主义的老路,即“补资本主义的课”,从党的历史来看,两条路线的斗争从取得政权之时就有针相对的斗争。
毛泽东力排众议,坚决要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新路。
共产党、毛泽东正是这样做的,通过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人民公社,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等手段非常成功地把一个分崩离析、千疮百孔的国家引向了繁荣富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相关问题辨析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相关问题辨析马中豪【期刊名称】《今古文创》【年(卷),期】2024()5【摘要】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多年来的研究在取得颇多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分歧,尤其是在“卡夫丁峡谷”的含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上存在着误解。
“卡夫丁峡谷”的真实含义应当是指资产阶级专政、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并不是与唯物史观相区别的新的社会历史理论,它是马克思将唯物史观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产物,是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应用。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并不是与东方社会主义革命毫无关系,东方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澄清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70-73)【作者】马中豪【作者单位】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相关文献】1.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中若干问题辨析2.马克思的"通过卡夫丁峡谷"用典引读--所谓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由此而来辨正兼评"跨越论"以及所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3.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及其历史考察--历史跨越与跨越"卡夫丁峡谷"关系研究4.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片论——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再认识5.“跨越”卡夫丁峡谷,还是“不通过”卡夫丁峡谷?——关于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反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再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再思考作者:崔晓宁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1期(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俄国的国内环境,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重新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通过对“跨越卡夫丁峡谷”概念的含义的分析,得出马克思晚年的资本主义“跨越”理论与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形态理论并不矛盾,前后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结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卡夫丁峡谷;跨越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4-021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跨越”设想的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对英、法、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得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的结论。
然而,在巴黎公社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没有按照他们希望的那样发展,相反当时的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将注意力转移到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
在收到了俄国民粹主义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来信后,马克思对当时俄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对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文,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的资料”。
基于此,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进行分析,指出俄国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由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过渡阶段。
马克思在分析较早的原始公社的时候指出了俄国“农业公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农业公社隔断了原始公社那种牢固的血缘亲属关系,在大范围保持同其他公社的接触。
其次,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已经是农民的私有财产。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再思考
定 的 发 展 时 期 , 克 思 、 格 斯 将 注 意 力 转 移 到 以俄 国 为 代 马 恩 表 的 东 方 社 会 。 在 收 到 了 俄 国 民粹 主义 革 命 家 维 ・ 伊 ・查 苏利奇 的来信 后 , 克 思 对 当 时俄 国 给予 了更 多 的关 注 , 马 “ 了 能够 对 俄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做 出 准 确 的 判 断 , 学 习 了 俄 为 我 文 , 来 又 在 许 多 年 内 研 究 了 和 这 个 问 题 有 关 的 官 方 发 表 后 的 和 其 他 方 面 的 资 料 ” 基 于 此 , 克 思 对 俄 国农 村 公 社 的 。 马
NO.1, 011 2
现 代 商 贸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0 1年 第 1 期
马 克 思恩 格 斯跨 越 资 本 主 义 “ 夫 丁 峡 谷 ” 想 的 再 思 考 卡 设
崔 晓 宁
( 海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宁 锦 州 1 10 ) 渤 辽 2 0 0
思 晚 年 的 资本 主 义“ 越 ” 论 与 马 克 思 唯 物 史观 中关 于 社 会 发 展 的社 会 形 态理 论 并 不 矛 盾 , 后 两 者是 一 脉 相 承 的 结 论 。 跨 理 前
关 键 词 : 克 思 恩 格 斯 ; 夫 丁 峡 谷 ; 越 马 卡 跨
中图分类号 : 8 A
4 应 对 策 略 及 建 议
避 () 1 大力 发 展农 村经 济 , 实现 茶 叶 生 产 规模 化和 产 业 使 村 民充 分 了 解 改 造 利 弊 , 免 因 一 时 冲 动 而 导 致 没 有 必 要 的 旧房 改 建 。 化 , 进 农 民增 收 。 促 ( ) 立 村 级 财 务 监 督 体 制 , 到 旧 房 改 造 资 金 透 明 4建 做 从 以上 分 析 可 得 知 , 民 在 住 房 改 造 中 面 对 的 最 大 的 农 问 题 就 是 住 房 改造 成 本 太 大 , 民 负 担 加 重 , 此 如 何 促 进 化 。 农 因 “ 当业 主 , 民 自愿 ” 然 是 一 个 创 新 性 政 策 , 是 创 村 农 必 但 农 民增收将成 为农村 住 房改 造 能否顺 利 进 行 的关键 因素 , 新 性 政 策 的 实 施 必 然 会 导 致 一 些 问 题 出 现 , 如 在 旧 房 改 比 也 是 最 根 本 的 因 素 。 调 研 地 主 要 经 济 作 物 为 茶 叶 , 数 村 多 各 资 民依 靠 种 植 、 产 、 工 茶 叶 为 主 要 经 济 来 源 ; 此 , 其 茶 造 政 策 中 , 级 政 府 并 没 有 统 一 透 明 的 财 务 监 督 体 制 , 金 生 加 因 使 问题 是 人们 比 较 敏 感 的 问 题 , 县 的 旧 房 改 造 拨 款 并 没 有 市 叶 种 植 生 产 加 工 规 模 化 , 而 产 业 化 , 于 当代表大会 , 但是大部分村 民并 没有参与进 去 。
“跨越”卡夫丁峡谷,还是“不通过”卡夫丁峡谷? ——关于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反思
在对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中,有些国内学者一再引用据称是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点,用以说明“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他们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称之为“马克思的东方理论”,并认为,这一理论“为后来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在他们看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前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财富太多、无法容纳,而是因为民穷财尽,起来造反”。
上述观点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1)据称是马克思的所谓“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其本来涵义是什么?是仅仅具有某种特殊针对性,还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种设想是否能称之为马克思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另一种设想和方案”?能否归结为“马克思的东方理论”?当代社会主义能否认为是“马克思的东方理论”指导的产物?(2)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是否没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是否不需要一定的生产力基础和经济前提?落后国家是否一般地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当代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同将由发达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否具有相同的质的规定性?仅仅由于“民穷财尽、起来造反”而建立的社会制度,能否称为社会主义制度?上述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我们绝不应回避,而应当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根据笔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著作的学习领会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马克思从来没有“跨越(或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而只有“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
[①]这决不是文字上的游戏,“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典故表达这样的意思:由原始公社这种古代社会形态演变而来的仍然保存了土地公有制的农业公社(农村公社农民公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制度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文明成果的前提下,有可能绕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社会形态,而选择另一条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这样一来,也就可以避免西欧各国所经历的巨大痛苦的灾难。
关于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读关于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读“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或少遭受这种种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马克思有关“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述最初见于他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中的一段话。
他是这样说:“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唯一的国家。
它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同时,它也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存在的。
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和逐步地把小土地个体耕作变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进行分配的土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
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
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向合作经济过渡;最后,长久以来靠农民维持生存的俄国社会,也有义务给予农民必要的支持,来实现这一过渡。
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
”马克思为什么要把资本主义阶段称为“卡夫丁峡谷”?卡夫丁峡谷的含义是耻辱之谷。
典故出自古罗马史。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
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由此可以推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阶段称为卡夫丁峡谷无非是要表明,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的阶段,是从某种意义上使人类感到耻辱的阶段;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只有经过这一阶段,人类历史才能进入更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那么何为“卡夫丁峡谷”呢?卡夫丁峡谷位于古罗马的卡夫丁城附近。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这里击败了罗马军队,强迫他们通过“牛轭”。
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队的最大羞辱。
马克思借用这个历史典故,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就像通过“卡夫丁峡谷”一样,要付出“血与火”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使人类感到耻辱的一个阶段。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指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有明显的差别。
其次,他又分析了俄国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原因,提出吸取资本主义生产的积极成果——现代生产力,用以改造农村公社生产方式。
最后,马克思分析了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方式,他根据俄国社会的现实,指出必须通过俄国革命才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并补充实现这种“跨越”的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
“跨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跨越”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以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
随后恩格斯详细的阐明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东方落后国家发展的共同规律。
不同于马克思认为的,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历史现象,不是任何一个东方落后国家都可以实现的。
恩格斯却把马克思这一观点由俄国扩展到一切非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由一种特定的特殊发展道路引申为对东方落后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发展道路。
在这里,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它可以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不必再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而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给予积极支持,就有这种可能。
跨越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涵义和启示摘要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东方国家和地区如何走现代化之路, 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跨越理论只是为东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性的说明.关键词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 启示一、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确切内涵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伟大胜利.然而在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不断地遭受挫折,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再一次使人们关注社会主义的命运.本文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与世纪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粗浅地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内涵的理解,应该放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查.马克思晚年, 曾明确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认为,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在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的条件下,以古代农村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亚细亚社会,可以走不同于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而进入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一层次的社会, 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其实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制度层面,即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一系列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下,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其二是生产力层面, 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一旦完成生产关系的跨越之后, 必须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 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并最终实现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生产力.这两个层面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完成了第一个层面,才有可能完成第二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对第一个层面的巩固和发展.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发现之后对人类社会又一伟大贡献,是马克思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重大意义1.诚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它可以缩短妊娠期并减轻分娩的痛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扩大,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的视野大大开阔,自觉程度大大提高,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寻求最适合本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并大大缩短历史发展过程.民族国家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跨越;地区历史与民族国家历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跨越.马克思在前期对社会形态理论的阐发和在晚年对俄国及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讨,从两个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道路的关系.在前期,他侧重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并没有因此排除各个民族发展的特殊道路;在晚年,他侧重考察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但并没有因此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的崭新视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世界历史理论.正是站在世界历史的制高点上来观察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把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衔接起来,这就是由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使东方的无产阶级革命与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东方社会的生产方式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跨入社会主义社会.3.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突破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演进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开创了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二、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启示对于东方人民来说,马克思的思想已不只是一种假设、语言和理论了,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和伟大的革命实践了.回顾历史,我们得知这个伟大的现实确实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浴血奋战和艰辛探索,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宏伟的理论宝库,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迸,既是马列主义活的灵魂,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只能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不拘泥于任何伟人的本本和现成结论,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地根据新情况和新经验作反思、总结和升华,这就是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2. 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学习马克思“跨越”设想理论,反思苏联的悲剧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曲折前进的历史,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邓小平冲破了长期形成的全盘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这就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由此,我们认为,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一扇翅膀,是我国应该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这是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留给我们的启示.3.促使我们思考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正是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把握上,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前提下,以极其睿智的眼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和重大毛病,即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诸多灾难和不幸.列宁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个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俄国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一国胜利论”,从而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无愧于辩证法大师的称号.此后,无论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是善于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本国现实国情结合起来的典范,从而为后人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学习的楷模.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解决现实历史课题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启示.四、我们的结论历史已经证明:俄国在没有经历完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前提下过渡到了社会主义;中国则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跨越整个资本主义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跨越”设想理论的精神实质在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某一中间阶段,从而缩短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苦难历程.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落后国家从前资本主义向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一再体现出来,而且得到了重大发展.至于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曾出现的一些挫折,诸如苏东问题,中国的“大跃进”甚至“文革”等等,那都是因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实现跨越后,没有意识到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异常艰巨性和曲折性,没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首位,制定和执行的方针、政策脱离了实际,从而出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暂时倒退,这是曲折性在社会主义前进性中的辩证表现.现阶段,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国际共运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深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决不会像古罗马军队那样惨败于卡夫丁峡谷,被萨姆尼特人逼迫通过象征奇耻大辱的轭形门.。
关于中国跨越资本主义_卡夫丁峡谷_的新思考
关于中国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的新思考
高中华 姚 倩
内容提要 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晚年研究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了 著名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中国革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一跨越论 思想在社会制度上的伟大实践,但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 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继续这一道路的正确抉择。
三、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代表跨越 了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
无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来 看,还是从马克思提出跨越论思想,以及恩格斯对他 这一思想的理解和发展来看,特别是从世界历史发 展的事实,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国以来的实践,我们 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 度,而未跨越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
俄国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误解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阐述的是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是一 切民族都注定要走的道路,马克思在给俄国《祖国记 事》 杂志社编辑部的信中讽刺道: “他一定要把我关
29
关于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新思考
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 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 史环境如何, 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 ——以便最后都 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发展的同时又保证 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 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 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7]显然,马克思所揭 示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由生产方式内 部矛盾所引起的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而这种 规律的一般性并不排斥它的特殊性而存在,一般性 本身就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民族的发展总体上 符合这种一般规律,但也不排除各民族的发展具有 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和特征,这恰恰是唯物史观的体 现。当世界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且资本 主义的生产力发达到足以产生公有制的条件时,这 时候,并不一定每个民族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的阵 痛”,因为这种世界历史环境的存在,一些民族和国 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民族的特征在遵循客观历 史规律的前提下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苦难”,从而 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如果俄国是脱离世界历史 的,孤立的存在和发展的,那么它必然像西欧国家那 样经过长期的资本主义阶段。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问题之考辨
夫 丁峡 谷 , 接 过 渡 至 社 会 主 义 ” 直 0 的命 题 。 马克 思 和 恩 格 斯 实 际 上 讨 论 了两 个 问题 : 是 俄 国农 村 公 社 不 经 历 资 本 一 主义 制 度 , 吸 收 资 本 主 义 的一 切 文 明 成 果 ; 是 俄 国 农 业 公 社 经 历 双 重 革 命 , 留 必 要 条 件 , 必 毁 灭 而 直 接 进 而 二 保 不 入 共 产 主 义 。 马克 思 对 第 一 个 问 题 给 予 了肯 定 的 回答 , 二 个 问 题 则 没 有 明 确 回答 , 而 十 多 年 后 恩 格 斯 基 于 新 第 然
的历 史 环 境 实 际上 否 定 了 过 渡 的 可 能 性 , 国 如 此 ,东 方 落 后 国家 ” 如 此 。 俄 “ 亦
关 键 词 : 越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 夫 丁峡 谷 ” 农 业 公 社 跨 卡
中 图分 类 号 : 1 . A8 1 1 文献标识码 : A
革 命
制 度 的 卡 夫 丁 峡 谷 , 把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所 创 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而
史都 是 当代史 。学术 史 也 不 例 外 , 切 过 往 的学 术 一 思想 在其 走进 历史 后 , 都不 可避 免地 失去 了真面 目。 后世 呈现 的学术 史 , 是 生存 于特 定 历 史 当下 的 人 都 之 自由不 自由 的塑 造 , 而 面 目难 一 。但 若 依 靠 历 故 史 文献忠 实考 证 , 客观 分析 , 纵使历 史 真实 再难 还 则 原, 相信也 将无 限接 近 。 “ 跨越 资本 主义 的 卡夫 丁峡 谷” 中国马 克思 主 是 义学 界 的热 点 问题之 一 , 至今 研究 已有二 十多 年 , 依 旧百 家争 鸣 , 衷一 是 。笔 者愿 惟独依 据 文本 考辨 , 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月论文:32120102200531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从小农社会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是否可以随意实现任意跨越?
一.关键词和名词解释
【关键词】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社会主义
【名词解释】小农经济: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
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
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本文中的小农社会
即是在小农经济为背景下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以私人为主体,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的制度
卡夫丁峡谷:本文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而跨越卡夫丁峡谷指直接
跨越资本主义到达社会主义的模式。
二.具备条件
中国走在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和俄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处在小农社会的时候,俄国已经有了突破。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创造性地提出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具体途径与手段,为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出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一时间,学术界普遍认为“卡夫丁峡谷”已经被跨越,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经济下滑,理论界又众口不一,各有说辞。
我国也正在突破这一难题,过去我国生产方式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大部分的家庭还处在就解决“生活”问题而非“生产”问题,现在我们这一阶段算是遇到了瓶颈,为了尽快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我认为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条件。
1.新的对外开放观
在清朝,1757年,一个“一口通商”政策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样导致我们与世界隔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并且使我们落后于世界,甚至彻底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这样使得中国一个世界强国,逐渐的落后于英美。
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成为了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正如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
”
当今社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实施这种基本国策,但是要冠以“新”的对外开放观,那即是:核心仍然是开放,目标并非数量而是效益。
于国有利的,单位利益高的尽可以选择开放政策,其他的则要选择谨慎的态度。
以加工贸易为例,外国的订单,原材料、零部件进到中国,进行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
获利最多的是谁?是国外的销售环节、研发设计环节。
中国仅以廉价劳动力参与生产,不管出口多少,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
再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土地,只要有外资项目,再低的价格都批出去,这里面也有代价。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是始终向上涨的。
我们用现在的价格把今后50年、70年的土地一下子卖掉或批掉,这就相当于一种财富流失。
而这种方式导致了本可以更快的发展,但却选择了一种低廉,落后的方式缓慢发展,这就相当于国家的一种财富损失。
总之,若要从小农社会跨向社会主义,若要发展生产力,第一步便是建立如此的,新的,对外开放原则。
2.先进技术,文化的学习,可持续发展
当代另一个热门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它已经被逐步的提上日程,发展生产力第二条条件就是自主创新和研发一些高新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首先,我们应注重创新,当我们坚持于吸收国外技术时,我们不要忘记自主研发才是根本。
正如我曾看过的一篇评论,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进行扫地擦桌子的服务,而我国输出的人才在高端领域里仍然进行着高端中的低端的工作,就像高新技术中的“扫地擦桌子”的工作。
如果我们将重点放在从国外技术的学习上,那我们永远都走在跟随他们的路上,而非超越。
当代我国应将自主研发作为重心,而从国外学习技术则是跳板,在这个跳板上加上中国人的智慧,正如当代的跨国公司,虽然将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引进国内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我国就应仔细的权衡一下利弊了,若是将经济发展冠以高污染高能耗,而且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岂不是丢了芝麻油没有捡到西瓜。
3.中国特色的道路
文化政治经济
三.结论
正如08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是因为当代全球已经形成的“地球村”的格局,而美国又占据的“村长”的地位,导致一根神经牵动了全球,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动荡,虽然我国沿海地区由此受到严重影响,但内陆还比较快的调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