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升起月亮
月亮是从什么方向升起什么方向落下
月亮是从什么方向升起什么方向落下
1.月亮的升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运动,由于地球从西向东转,因此月球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地球自转,包括太阳月亮等在内的所有星体在天空中呈现出由东向西的视运动。
2.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叫黄道,黄道和赤道是有夹角的,把角度说得更精确一些是这样的: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望月(满月)则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
冬天,情况正好相反。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3.月亮东升西落,太阳也是东升西落,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越升越高,经过我们的头顶,而后逐渐向西边落下,随着它落入地平线,天也就渐渐变暗变黑了。
夜晚之后,黑夜便逐渐退去,太阳又会再次从东方升起,再次经过我们的头顶,向西边落下。
如此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东边升起月亮-人音版
今天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大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歌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音乐符号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反复举例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个别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音乐知识。
(4)团队协作: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对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培养默契,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东边升起月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夜晚欣赏过月亮的美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月亮的美丽和神秘感的兴趣,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歌曲的奥秘。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唱过程中存在声部不和谐、节奏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为了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合唱练习的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用音乐表达方面,我觉得这次课程的效果还不错。学生们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提出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他们在课程中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思考。今后,我会继续鼓励学生们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一. 教材分析《东边升起月亮》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歌词描绘了美丽的藏族风光,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的音乐特色,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
歌曲的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藏族音乐特色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藏族的音乐特色,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东边升起月亮》,表现歌曲的优美旋律。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藏族音乐的独特韵味,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东边升起月亮》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3.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藏族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藏族的美景。
同时,播放藏族音乐的音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族音乐的特色。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随后,展示歌曲曲谱,让学生对歌曲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同学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其余同学在台下观看,学习借鉴。
5.拓展(5分钟)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感受。
东边升起月亮初中教案
东边升起月亮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诗歌、对文学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诗歌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简介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东边升起月亮》;3. 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意思。
三、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歌;2.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东边升起月亮”的象征意义;4.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2. 强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学习1. 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2.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情感角度,理解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 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聆听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音乐聆听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感受西部地区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学会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歌曲《东边升起月亮》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音乐风格分析。
3. 合唱部分的技巧及表现力。
4. 歌曲中出现的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东边升起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感受西部地区的音乐风格。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音准、节奏及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东边升起月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介绍: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价值。
3. 音乐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音乐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 合唱部分教学:教师讲解合唱部分的技巧及表现力,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5. 民族乐器介绍:教师介绍歌曲中出现的民族乐器,让学生了解其音色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6. 课堂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学唱练习,重点指导合唱部分。
7. 作品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8.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9.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内容。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聆听、分析、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歌曲。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的背景资料及民族乐器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月亮从哪里升起来了
月亮从哪里升起来了?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像太阳、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的。
以我们地球为参考点,月亮在升起之后,是自东向西移动的。
但是升起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月亮升起的位置月初时在西方,然后升起位置逐渐东移。
当到月中的时候,升起位置在东方。
之后生起位置又从东逐渐西移,到达月末时候,升起位置在西方。
月亮之所以“升起”,是因为太阳光线不够强,我们才能看到。
很多时候,月亮就在天上,但是由于太阳光线太强,我们看不到,比如日食发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补: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升起一词的理解也不一样。
以上叙述中的升起是指月亮刚开始能被人看到。
如果不谈及能否被人看到,月亮当然是从东方升起的。
6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时《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东边升起月亮》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东边升起月亮》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板书设计
①音乐基础知识:
-音阶:大调、小调音阶
-节奏:拍子、节奏型
-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②音乐欣赏:《月光曲》
-作品简介:创作背景、结构、旋律特点
-作品分析:主题旋律、和声、速度、力度 Nhomakorabea化③音乐创作:
-创作方法:旋律创作、和声编配、节奏设计
-实践操作:音乐创作软件的使用、音乐制作流程
在板书设计中,我们注重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音乐基础知识部分,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阶、节奏和音符等基本音乐元素。在音乐欣赏部分,我们通过展示《月光曲》的旋律特点和和声编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在音乐创作部分,我们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时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
1.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举例:在讲解“黎明”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东边升起的月亮”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黎明的美好,同时通过图片展示、生活实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2.教学难点
-语法理解:对于“被”字句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通过图示、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结构和使用场景。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亲身体验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5.情感体验:感受故事中主人公勇敢、善良的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6.表达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素养:通过学习《东边升起月亮》,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2.语言素养:掌握本课词汇、短语及“被”字句,提高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思维素养:培养学生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展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4.文化素养: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5.情感态度:通过感悟主人公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促进人格发展。
6.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学音乐聆听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小学音乐聆听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聆听《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和歌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东边升起月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歌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歌曲结构: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悠扬;第二部分节奏缓慢,旋律深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歌曲聆听:教师播放《东边升起月亮》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3. 分段聆听:教师将歌曲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分别聆听,注意感受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4. 歌词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5. 歌曲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东边升起月亮》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民族风格音乐作品。
2. 表演活动:学生分组选择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七、教学资源1. 音乐CD:《东边升起月亮》歌曲的CD或其他民族音乐作品的CD。
2. 乐谱:提供《东边升起月亮》的歌曲乐谱,供学生研究和分析。
3.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民族音乐表演的视频,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八、教学时间1. 课程总时长:本教案共需1课时,即40分钟。
2. 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歌曲聆听(10分钟)、分段聆听(10分钟)、歌词解析(5分钟)、歌曲讨论(5分钟)、教学延伸(5分钟)。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边升起月亮》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夜幕降临,月亮升起的美景。
歌曲节奏变化丰富,富有诗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东边升起月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
2.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4.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乐器材:钢琴、吉他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月亮升起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b.提问:“你们谁能描述一下月亮升起的美景?”c.教师总结,引出歌曲《东边升起月亮》。
2.呈现(10分钟)a.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欣赏。
b.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c.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a.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
b.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c.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
4.巩固(10分钟)a.教师提问:“你们谁能来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c.再次演唱歌曲,巩固学习内容。
5.拓展(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月亮相关的歌曲吗?”b.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第1课芬芳茉莉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他们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出了具有个性和想象力的短诗。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创作时过于关注形式,而忽略了诗歌的情感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让他们明白诗歌的灵魂在于情感。
-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如“芬芳”、“悄悄”、“挂满”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句子分析: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情感体验: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诗歌朗读:强调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停顿、语调等,如《芬芳茉莉》中“茉莉花,你悄悄地开”,要读出茉莉花含蓄、温柔的特点。
第1课芬芳茉莉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一、教学内容
《芬芳茉莉东边升起月亮》为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芬芳茉莉》和《东边升起月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词语理解: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芬芳”、“悄悄”、“挂满”等,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此外,本次教学中,我对课程时间的把控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完成。
首先,学生在诗歌朗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注意朗读的重音、停顿和语调,他们能够逐渐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歌的美感。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词汇的读音掌握不够准确,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发音的指导。
小学音乐聆听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小学音乐聆听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聆听《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东边升起月亮》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音乐风格等特点。
3. 歌曲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及民族特色。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鉴赏方法,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东边升起月亮》的音频、视频及图文资料。
2. 教学乐器:民族乐器实物或图片。
3. 教学用具:乐谱、歌单、评分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东边升起月亮》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介绍: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价值。
3. 音乐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音乐风格等特点,分析歌曲的民族特色。
4. 聆听与鉴赏: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运用所学音乐鉴赏方法,分组讨论并分享歌曲的特点及感受。
5.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即兴表演。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对歌曲《东边升起月亮》的理解和感受。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东边升起月亮》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民族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聆听与鉴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时的表现,包括韵律感、协调性和创意性。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能否主动搜集和分享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或表演者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
2.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音乐博物馆或参加民族音乐演出,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第1课芬芳茉莉《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课文,感受散文的韵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了解课文背后的民间风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课文了解我国民间风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各有千秋。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家乡文化。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学习如何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好。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难点知识仍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东边升起月亮》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通过引导他们感悟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我发现孩子们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也在不断深化。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月亮,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以便更好地导入课文主题。
-课文情感的理解与共鸣:学生可能因为生活经验有限,难以完全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化:学生需要将课文中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举例解释: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语言的品味,教师可以挑选几段课文,通过朗读、分析关键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2.设计更多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明确小组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提高讨论效率。
4.提前为学生提供绘画技巧指导,增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信心。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6.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理解:《东边升起月亮》的朗读节奏、情感把握,以及诗歌描绘景象的理解。
-词语学习:生词的准确理解、运用,如“升起”、“洒满”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及其在文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与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上还不够到位,这可能是因为平时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讲解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显得有些吃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技巧的练习还不够充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写作技巧: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描绘景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课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4.创设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生字词教学中,强调字音、字形、字义的结合,确保学生扎实掌握。
-在句子仿写环节,以实际生活为例,指导学生运用“一边……一边……”句型,使句子更加丰富、生动。
-通过观察月亮、绘制月相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力和科学兴趣。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一边……一边……”句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东边升起月亮》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月亮的相关知识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这让我深感欣慰,觉得自己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观察月亮的经历,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了解月亮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他们体会到月亮在文学作品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月亮的基本概念。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旋转,同时自转,呈现出不同的月相。了解月亮的运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描述了月亮从东边升起的美丽景象,这个案例展示了月亮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一边……一边……”句型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东边升起月亮》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东边升起月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东边升起月亮》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景,东边的月亮升起来,照亮了家乡的河,让人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宁静。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还可以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东边升起月亮》,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东边升起月亮》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歌曲的美妙。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课堂展示:学生代表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东边升起月亮》东边的月亮升起来照亮了家乡的河(五线谱或简谱)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杀 向 此 。戮 月 夜 。神, 瞧祈全 ,祷城 月,无 亮希人 出望入 来图睡 了兰, ,多百 僧诚姓 侣服和 的,僧 祈从侣 祷此们 乐结都 响束在
图兰朵
中国风的《图兰朵》
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 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意 大利歌剧作曲家。1858年12月22日生于 卢卡,1924年11月29 日卒于布鲁塞尔。 父亲米凯莱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 在普契尼6岁时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时 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 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进入卢 卡音乐学院,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学习 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 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1名,19 岁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他 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迪的 《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 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
•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 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 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 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 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 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 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 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 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 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 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 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 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 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 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 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 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 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 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
作曲家在作品中直接引借中国的旋律曲调和 音色,这是西方音乐家融合中国音乐语言因素的 另一个思路,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而中 国传统民间音乐便是西方音乐家关注中国音乐语 言的首选对象。具体表现是:普契尼在歌剧《图 兰朵》中,特地选取了18世纪末英国人巴罗的 《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所记录的中国民歌《茉 莉花》和《妈妈娘好糊涂》等曲调的旋律,使之 作为该歌剧的重要音乐主题,加之传统乐器的使 用,使得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旋律在运用中 巧妙而不留痕迹,恰切而不显附会。
图兰朵
•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 家贾科莫· 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 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 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故事情节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 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 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 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 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 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 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 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 “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 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 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 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 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 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 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 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 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
《茉莉花》与普契尼的故事
• 起源 • 江苏民歌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 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 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 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 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 “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 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 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 贝罗的《中 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 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 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 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 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 “茉莉花”.。
《茉莉花》 在剧中的赏析
• 《茉莉花》乐曲在剧中首次出现,是第一幕波斯王子 在行刑的途中。在众人恳求或咒骂的嘈杂中,高傲冷艳、 一言不发的图兰朵出场,幽深的背景音乐中响起了《茉莉 花》旋律中的童声合唱。 • 《茉莉花》第二次出现是在卡拉夫(Calàf)敲响铜锣 之后,它的旋律随鼓乐齐鸣而盘空飘逸,此时的图兰朵若 隐若现。随后《茉莉花》乐声在第二幕反复两次:一次是 卡拉夫猜中谜底是图兰朵时,《茉莉花》乐曲便冲天而起; 接着图兰朵苦苦哀求父皇拒绝许婚,并怒气冲冲地质问卡 拉夫:是否要用暴力抢走她?卡拉夫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不!高贵的公主,我只要感动你,真心爱我!伴随着这一 问一答,这再一次的《茉莉花》旋律及合唱比上兰朵桀 骜不逊的性格。
东边升起月亮
传说在很久很 久以前,沙漠中 的楼兰国有一位 公主,名叫图兰 朵,很美丽动人, 但也很残酷。据 说她给来自各国 的求婚者提了个 条件,能回答出 她提的三个问题, 就可以娶她,并 赢得皇位,但如 果答不出,就得 被砍头。因此很 多人包括国外的 王子死在了她的 刀下。看,刽子 手们又在磨刀了。
•
第三幕《茉莉花》也重现了两次:众人正在强迫卡 拉夫说出自己的名字,又拷打柳儿,《茉莉花》旋律随着 图兰朵而进入御花园,不抑不扬,不刚不柔,表现图兰朵 的人性开始复归。普契尼的各种音乐高招将图兰朵刻划得 多重而立体,多少从柳儿那里抢回一些镜头,从而不失观 众的捧场。 • 《茉莉花》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卡拉夫吻了图兰朵后。 当图兰朵流下生平第一滴泪水,并在怅然迷失中喃喃而语: 天亮了,图兰朵完了!轻柔的童声合唱随即响起:天亮了, 阳光与生命,一片纯净!卡拉夫则回应:天亮了,爱情随 着旭日东升!童声随着《茉莉花》旋律继唱:无比圣洁, 无比甜美,尽在你的泪中……。此段与第一幕相呼应,歌 声似有似无、飘然而起,表现出图兰朵的人格在由恨向爱 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