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设计(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设计(下)
第二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即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教学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既是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主要领域,又是教学科学(Instructional Science)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概括地介绍有关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一、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
1、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许多专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
----“计划”说。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方法”说。
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而这种方法与过去的教学计划不同,其区别就在于“现在说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
----“技术”说。
鲍嵘在《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
----“方案”说。
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这种观点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代表人物是乌美娜。
----“操作程序”说。
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
赖格卢特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
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
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认为:“教学是-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
可见,关于教学概念的界说观点并不一致。
造成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关注的视角和取向的不同。
通过对国内外教学设计概念界定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人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教学设计的:
☆从教学设计的形态描述来界定,如“计划”与“方案”说。
☆是从教学设计的功能来界定,如“方法”与“操作程序”说。
☆是从揭示教学设计本质来界定,如“技术”说。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目标、制定决策计划的教学技术学科。
这一定义下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这里,我们具体介绍一种在我国有较大影响面的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该定义与张祖忻、史密斯、雷根、皮连生、何克抗等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大体一致,即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
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正是这些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化操作程序使教
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学设计(ID)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
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这些要素,使他们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系统功能的过程。
2、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
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目的性越强的活动对设计的需求就越强烈。
教学是一项具有极强目的性的工作,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为了达到此目的,就需要进行教学的设计。
因此,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教学大纲、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对于教师而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对象,即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和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需要用系统方法和观点对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操作。
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指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教”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教什么”;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教”;最后,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以自己的特点,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防止以
假设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重教轻学,而应真正地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重视对学生公共特征和个性的分析,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
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4)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
如果教学设计单纯依靠系统方法,那么只是可以保证整个教学系统的完整性、程序性及可操作性。
而这个教学系统是否符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能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等问题,单凭系统方法是无法解决的。
若想获得成功的教学,还需保证每个教学环节上决策的科学性。
任何设计工作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就必须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并根据设计对象的内在规律,对工作对象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方法策略的体系。
因此,必须以研究教和学基本规律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5)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首先要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再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
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
(6)教学设计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当得出设计方案之后,应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也应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提出修改方案,这样,对教学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得出科学的结论,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更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那么,根据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层次,即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发展到现在,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设计的最初发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
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它是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
其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选择或编辑现有的教学材料来完成目标,而不是开发新的教学材料(产品)。
如果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整个课堂层次的教学设计完全可由教师自己来承担完成。
当然,需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按照系统观点,上面两个层次的课堂教学和教学产品都可看作是教学系统,但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
例如,个别化学习系统、一个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职业教育中职工培训方案或一门课程的大纲和实施计划等。
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的、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的建立、试行和评价、修改等,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较大。
而且系统设计一旦完成就要投入范围很大的特定场合使用和推广。
因此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包含有关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来共同完成。
这三个层次是教学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方法。
当然,也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规模大的项目如课程开发、培训方案的制定等都属于宏观层次的教学设计;而对一门具体的课程、一个单元、一堂课甚至一个媒体材料的设计都属于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
产品、课堂、系统三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可以按照自己面临教学问题的层次,使用相应的设计模式。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深受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影响,而且这些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这些理论以综合的方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一)系统(system)理论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依据系统理论的思想和观点,不仅把教学过程,而且把教学设计也视为一个系统。
系统理论主要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方法。
80年,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对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在40多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应用了系统理论的某种思想和观点。
系统理论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有机体,任何客体都是由诸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相对功能的系统,整个自然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组成的开放系统,它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一般认为,“系统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元素及其关系的总和。
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如流程图;二是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各要素,以制约对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二)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系统中的信息传播过程,对教学设计者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传播就是将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
2.传播理论研究的是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
从传播模式中可以看出,有效的传播不仅是发送信息,还要通过反馈,调整发出去的信息。
另外,信息的传播中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噪音的消除问题。
3、应用传播理论的意义
第一,教学设计可以应用传播理论的一些具体方法。
(P 29下)
第二,传播理论十分重视传播媒体的分析和选择,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第三,应用传播理论可以使教学设计者科学地考查学习者接受信息的能力,以便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三)学习理论
( 1 )学习“学习”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其内涵与人们日常所理解的有所不同。
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学习是泛指人们的行为的改善,而学习理论中所讲的学习是泛指有机体因经验而发生的行为的变化。
( 2 )学习的性质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主要有三:A 学习是指刺激(行为主义);
B 学习是个人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
C 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
这些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的性质。
一般地说,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因此,教学设计就是要优选恰当的技术、工具、方法等,以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持久变化。
( 3 )学习理论的功能A 给研究者提供了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突进和方法。
(或说: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南。
)。
B 对有关学习法则的大量知识加以归纳和概括,使其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
C 学习理论解释学习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为什么”要这样学习,而不是那样学习;阐述了学习的基本规律。
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地创设学习环境,科学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所以,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四)教学理论
1、定义: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教学设计的直接理论来源。
教学设计的产生也是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的结果。
2、观点:
( 1 )对学习时间的研究(或时间的影响)
布鲁姆有两个研究,一是成绩的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的研究;二是学习变量的研究。
布
鲁姆认为:如果学习的能力倾向(即在理想条件下掌握任所需要的时间)是正态分布,而教学的种类和质量、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量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和需要的话,那么,“大多数学生(也许超过90%)都能掌握我们所要教给他们的东西”。
他还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安排足以使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应使学习者在学习上积极地花费时间,应加强学习者的个别辅导,应改进教学,提高学习者理解教学的能力。
((构成“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量的三个变量:机会允许学习的时间;毅力学生愿意积极从事学习的时间;能力倾向在理解条件下掌握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 2 )对学习任务的研究
布鲁纳以学习者的特点出发,认为知识可以用三种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第一阶段行为把握(依靠动用手足去把握对象)
第二阶段图像把握(以影像的方法去把握对象)
第三阶段符号把握(用语言,数量等抽象形式去把握对象)
另外,加涅的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
他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的分类也就是对学习的最总结果的分类(或是学习者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的分类)如:加涅提出了5类学习结果。
(见表P 37)五种习得能力
以上,为教学设计如何考察教学情境及限制因素提出了方向,也为途径和步骤提供了理论支持。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
( 3 )突出学习者地位的研究
皮亚尔的认识理论对教学设计是有启发的。
①教学应侧重学习操作和逻辑结构,而不是内容。
②教学方法应促进平衡过程(按个人进度展开学习活动等)。
③通过与学习者的思维运算相匹配的教学,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发展
1、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学设计所以据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于教学设计是融合了许多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它的出现与发展同其他学科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心理学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ohn Dewey),他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这里所说的“桥梁科学”就是一种“萌芽状态的教学设计”。
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萌芽状态,并末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到了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S—R (刺激-反应)理论,即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
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许多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将系统论及其方法应用于教学的实际研究,并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各个层次,由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渐形成起来了。
2、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心理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心里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心理学,并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当数加涅。
他依据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而且影响深远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加捏看来学习的发生同时需要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学目的就是要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他认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为学习设计教学”。
加涅分析了学习的内部心里加工过程,将教学阶段分为九段教学事件,并将学习结果分为著名的五种类型。
梅里尔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构成了著名的“九五矩阵”。
此外,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