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
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
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
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
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
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
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
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我们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一)预期性
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的特点。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和学生能达到最高水平之间进行教学努力。
(二)生成性
教学目标虽然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僵死的,而是在对教学结果有个大概的预测框架内保留一定的生成空间。教学目标一般分成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两类:预设性目标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预计要实现的目标,是规划好的。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5个英文单词。生成性目标指在在教学活动之前没有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冒”出来的目标,是非预期性的。如学生在学习书写规定的5个单词时,某学生发现这五个单词有共同的特点,教师借此机会进一步与学生讨论了这个规律,并表扬这个同学善于观察,结果大学都多学到这个知识点,这个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整体性
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事实,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目标的真实状态。
举例:冷漠背后(《读者》2005年第16期):在南方某个城市,小学四年级要考试数学了,同学们忽然发现,班里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有考试,同学们正奇怪,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请假了。同学们听后立即一片欢呼声,说她数学之所以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我们没有办法超过她,现在
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小孩子们兴奋得又是敲桌子又是跺脚……
当对分数的追求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依靠一个扭曲的心灵,如何去走完自己的人生?由此,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某一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或等发展,具有整体性。
举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家长说:我的孩子今年高考失利了,我们很痛苦,也很迷茫。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间里都在努力学习,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没考上,我们也明白,上大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他可以从事某项工作。但他这十几年来所学的知识只对考大学有用,对他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少帮助。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企业经理人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才似乎“满腹经纶”,却一无是处。他们只会做题、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四)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教学目标是符合具体的班级、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得以实现的,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
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表述举例:学生能够在10分钟内流利地背写出本节课所学的生词。学生可以在5分钟内流利的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与人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参与、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摒弃等;领悟——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等。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二)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评价功能
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四)聚合功能
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知识本位
主要观点:以知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二)社会本位
主要观点: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教学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教学能够为社会服务。知识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不足:忽视了人的存在,使教师成了传递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人本位(针对知识与社会本位的缺陷提出来的)
主要观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不足:容易导致教学缺少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我们的观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是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有探究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参与。二是学生发展的间接指向是为社会服务,不应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三是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知识、社会、人本三种价值取向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