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ppt

合集下载

药理学-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讲解学习

药理学-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讲解学习
疹。偶见恶心、腹泻和头痛。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对HSV和VZV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 相似,但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较强,约为阿昔洛 韦的100倍。
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只用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时严重CMV感染性肺 炎、肠炎及视网膜炎等。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最佳。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奥斯米韦
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
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 感病毒的传播。
治疗流行性感冒。
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呕吐。症状是一过性的,常在服 用第一剂时发生。
制霉素(nystatin,制霉菌素,fungicidin,nilstat, mycostatin)
抗真菌作用和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似,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 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制霉素主要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粘膜浅表真菌感染。口服吸收 很少,仅适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注射给药时制霉素毒 性大,故不宜用做注射。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抗真菌药可分成咪唑类(imidazoles)和 三唑类(triazoles)。
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和联 苯苄唑等,酮康唑等可作为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首 选药。
三唑类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等,可作 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药
NRTI类是第一类临床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药物, 包括嘧 啶衍生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扎西他宾(zalcitabine,ddC)、司他夫定 (stavudine,d4T)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 等和嘌呤衍生物如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和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ppt课件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ppt课件
6
目前临床应用抗病毒药有五类
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抗DNA):阿 昔洛维,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
抑制核糖核酸型病毒(抗RNA):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激发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繁殖,干扰素等。
抑制病毒颗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 病毒释放;异喹啉类等。
阻止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和脱壳,防止宿主
细胞感染:金刚烷胺等。
7
8
抗病毒药
无环乌苷 (Aciclovir):用于局部和 全身的治疗或预防疱疹病毒性感染。 毒性低、口服副作用小。
疱疹净 (Idoxuridinum ):主要用于 疱疹性眼病。长期使用可影响正常角 膜上皮代谢,可有过敏症状。
9
抗病毒药
病毒唑 (Ribavirin):用于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和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结膜炎、 口炎、小儿腺病毒肺炎等。妊娠不足3 个月的妇女禁用。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1
抗பைடு நூலகம்菌药
概述 各种抗真菌药的作用特点
2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于该药毒性较大,已减少 了对它的使用。
灰黄霉素:毒性较大、疗效差而停用。
酮康唑 (Ketoconazole):口服用于治疗 表皮和深部霉菌病的较好药物。不宜 与制酸药、抗胆碱药或H2受体阻滞药 合用。孕妇及有过敏史者禁用。
3
抗真菌药
密康唑 (Micoflazole ):临床用于白色 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 菌及球孢子菌等深部霉菌病。 孕妇、 婴儿禁用。
氟康唑 (F1uconazo1e): 临床可用于 隐球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口服或 静滴给药。 主要是胃肠道的反应, 偶有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
4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临床用于浅 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 脚癣、头癣、甲癣阴道念珠菌病、霉 菌性角膜炎及某些全身性霉菌病。主 要是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用药。

抗微生物药理(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

抗微生物药理(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

药,如对新隐球菌病的 治愈率为75%, 死亡率↓25~30%
不良反应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100%发生,可先用退 热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生理量)预防。 静滴太快可致惊厥、心律失常、心停跳止。 肾损害:几乎都出现 过敏 骨髓可逆性抑制:RRC↓、血小板↓。 肝毒性 临床禁止与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洋地黄类及噻 嗪类利尿药配伍使用
● 治疗疾病:如中药茯苓、冬虫夏草等
一、抗真菌药
真菌的害处
●真菌感染 :浅表感染,如皮肤、指 (趾)甲等癣病。深部感染:白念珠菌、新 隐球菌、皮炎芽生菌等引起的机体深层组织 及内脏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变应 性肺炎、接触性皮炎等 。 ●中毒性疾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 、赤霉 菌毒素中毒等。



人工合成广谱抗真菌药,对体表真菌的作用 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 霉素B,临床常与其合用,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体表真菌病。如耳真菌感染和毛 癣; 长时间使用有肝功能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 恢复.
二、抗病毒药


病毒病主要靠疫苗预防,暂无疗效确实的 药物。 西药:金刚烷胺、吗啉呱、利巴韦林、干 扰素 中药: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黄芪等 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上 →病毒穿入或经胞 饮作用而进入细胞内,脱去衣壳 →病毒繁 殖和合成新病毒成分 →新病毒的装配组合 和成熟 →新病毒从细胞释放
连花清瘟胶囊---防治甲型流感药物

抗甲型流感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以岭药业)。 经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研究证实具有抗甲型H1N1、 H3N2 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SARS、手足口 病等多种病毒的作用。 ● 2005 年禽流感发生时,被卫生部列入《人禽流 感诊疗方案(2005 版修订版)》。 ●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列入《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 法的指导意见》。 ● 2009 年甲流发生时,被卫生部列入《人感染 甲型H1N1 流感诊疗方案(2009 版)》 ——成为我国应对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 表药物。

第四十二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讲课文档

第四十二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讲课文档
• 局部应用时不良反应少见。口服后可引起暂时性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第八页,共44页。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是人工合成抗深部真菌药。 • 氟胞嘧啶是影响真菌DNA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通过真菌
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内,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 入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从而阻断核酸的合成。 • 主要用于隐球菌感染真菌败血症、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念珠菌感 染和着色霉菌感染。
两性霉素B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为广谱抗真菌药。对新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等有较强 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
两性霉素B可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从而改变膜通透性,引起真
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氨酸等)和电解质(特别是钾离子)外渗,导
第二十页,共44页。
灰黄霉素
杀灭或抑制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属、小芽胞菌属和毛菌 属,对生长旺盛的真菌起杀灭作用,而对静止状态的真菌只 有抑制作用。对念珠菌属以及其他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没有 作用。
灰黄霉素可沉积在皮肤、毛发及指(趾)甲的角蛋白前体细胞 中,干扰敏感真菌的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抑制其有丝分裂。
唑强5~100倍,可有效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 染,已成为治疗罕见真菌如组织胞浆菌感染和芽生 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价格较贵。 •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5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昏、低 血钾、高血压、水肿和皮肤瘙痒等。
第十六页,共44页。
氟康唑
• 1.氟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孢子 菌属等作用。
生物合成。
• 可以外用或口服治疗甲癣和其他一些浅表部真菌感染。 对深部曲霉菌感染、侧孢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和 肺隐球酵母菌感染并非很有效,但若与唑类药物或 两性霉素B合用,可获良好结果。

药理学PPT课件

药理学PPT课件

(二) (三) 抗抗 寄恶 生性 虫肿 病瘤 药药
抗菌药物概论
• 机体、抗菌药、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机体
抗菌药
抗菌作用 病原微生物 耐药反应
常用术语
•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指对细菌有抑制 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药物。
• 抗生素antibiotics:指由放线菌或霉菌在其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它病原体有杀灭或 抑制作用的物质。
撤药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抗菌药物作用机理
影响膜 通透性
细胞膜 细胞浆 细胞壁 蛋白质
抑制 DNA 合成 抑制 叶酸 代谢
影响RNA合成
抑 制 胞 壁 合 成 影响蛋白质合成
作用机理—1.细胞壁
药物 靶点 部位
效应
青霉素类 PBPs 胞浆膜 抑制转肽酶
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 十肽聚合 胞浆膜 阻止N-乙酰葡萄糖胺
化学治疗类药物药理
抗菌药物概论
• 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指对 机体内病原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抗微生物药 antimicrobial drugs
抗菌药物 antibaterial drugs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抗真菌药物 antifungal drugs
抗肿瘤药 anti neoplastic drugs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drugs
抗菌药物概论
(一)抗病原微生物药
1.抗细菌药
抗生素 Β 氨大林多四氯 内基环可肽环霉 酰苷内霉类素素 胺类酯素 类类 类 类类
2. 3. 4.
合成 喹磺 诺胺 酮类 类

抗真菌药(药理学课件)

抗真菌药(药理学课件)
第一节 抗真菌药
• 深部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 球菌引起,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 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发病率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
第一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四类: •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 • 嘧啶类抗真菌药,如氟胞嘧啶;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性。 3.毒性大,不作注射用,口服不易吸收,仅
适用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局部用药治 疗皮肤、黏膜等浅表部位的真菌感染 。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 灰黄霉素(grifulvin) 特点: 1.口服给药,但吸收较少。 2.对各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深 部真菌无效 。 3.口服用于各种皮肤癣病的治疗。对头癣疗 效较好,甲癣疗效较差。 4.由于该药毒性较大,现临床已少用。
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较多。目前 主要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及指甲的真菌感染。
一、唑类抗真菌药
• 联苯苄唑(bifonazole) 抗菌活性比其他咪唑类药物高。起效
快,作用时间长。临床用于治疗皮肤癣菌 感染。 • 氟康唑( fluconazole)
口服和静脉给药均可。用于治疗隐球 菌性脑膜炎、白色念珠菌感染、体癣、甲 癣等,也是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 的首选药。不良反应较咪唑类少。
膜的通透性 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真菌 死亡。 ③真菌对此类药较少产生耐药性。 ④与咪唑类比,三唑类毒性较小,且抗菌活 性更高。
一、唑类抗真菌药
• 酮康唑( ketoconazole) 口服用于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
亦可局部用药。口服不良反应多。 •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口服不易吸收,毒性大,只局部给药治疗浅 部真菌感染。 • 咪康唑( mi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广谱抗真菌药,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麦角
固醇合成。

可外用也可口服。皮肤、甲板和毛发聚积。 对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手癣、足癣疗效较好,比灰黄霉
素和伊曲康唑疗效好。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癣病无效。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
角鲨烯
丙烯胺类
角鲨烯环氧化酶 羊毛固醇 真菌细胞P450 14-去甲基酶 14-去甲基 羊毛固醇
道病毒感染 ② 气雾剂喷雾: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咽炎等; ③ 感染早期静脉滴注: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小 儿腺病毒肺炎、拉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④ 滴鼻:甲、乙型流感; ⑤ 乳膏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⑥ 滴眼剂:流行性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炎等。
第五节 抗RNA病毒药
一、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抗流感病毒药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 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 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 HIV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广谱抗真菌,治疗多种浅、深
部真菌病。 在酸性环境中有利于本药吸收,因此不能与抗酸
药、胆碱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同服。吸收后分布 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脑脊液药物浓度低。主要
在肝代谢,大部分由胆汁排泄。
对人细胞色素P450影响较大,因此不良反应和药物 相互作用较多。
临床用途:
酮康唑
采乐洗剂是治疗头 屑过多的抗真菌外 用水剂,是西安杨 森公司的又一产品, 1994年已进入中国 市场,销售逐年稳 步上升.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

3.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4. 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
【药理作用】
广谱抗真菌药,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新生 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 菌、孢子丝菌等有较强抑菌作麦角固醇结合,从而改变膜通 透性,引起真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氨酸等)和电 解质(特别是钾离子)外渗,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1.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 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如对新生隐球菌病的治愈率为 75%,死亡率下降25%~30%。
2. 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3.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及眼角膜等表浅部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较多,常见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厌食、贫血、低血 压、低血钾、低血镁、血栓性静脉炎、肝功能损害、肾功 能损害等。
2. 如事先给予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可 减少治疗初期寒战、发热反应的发生。
3. 应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 调整剂量。
第二节 抗病毒药
1. 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α1
2. 抗HIV药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宾、司他夫定
3. 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阿糖腺苷
4.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5. 抗肝炎病毒药 拉米夫定、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利巴韦林
➢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 谱抗病毒药。
➢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甲型和乙型流感病 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较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齐多夫定(ZDV)
是第一个获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症状,为增强
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HIV药合用。 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还有一定骨骼肌和心
肌毒性。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扎西他滨
是第三个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有 对抗HIV-I和HIV-2的活性, 竞争性地抑制HIV逆转录酶, 从而终止病毒DNA的延伸。
染艾滋病的治疗。 严重毒性是胰腺炎,其他的毒性反应还有乳酸性酸
中毒,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视网膜病变和和视 神经炎。
第一节 抗病毒药
• 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NNRTI类包括地拉韦定 (delavirdine)、奈韦拉平(nevirapine)和依法 韦恩茨(efavirenz)。

• NNRTI类可有效预防HIV从感染孕妇到胎儿的子宫 转移发生率,也可治疗分娩后3天内的新生儿HIV 感染。但从不单独应用于HIV感染,因单独应用 时HW可迅速产生耐药性。
•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 • 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病毒吸附(attachment)并穿入
(penetration)至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uncoating)后利 用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按病毒基因组提供的 遗传信息进行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然后病毒颗粒装配(assembly)成熟并从 细胞内释放(release)出来。
第一节 抗病毒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
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如肝素或带阴电荷的多糖 阻碍病毒穿人和脱壳,如金刚烷胺能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脱壳和病毒核
酸到宿主胞浆的转移而发挥作用 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增强宿主抗病能力,如干扰素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某些酶,降解病毒的
mRNA,抑制蛋白的合成,翻译和装配
2 .用于对齐多夫定无效的艾滋病病人的治疗。或与齐多
夫定合用治疗晚期HIV感染,临床显示比单用其中任何一 种疗效都好且不增加副作用。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司他夫定
为脱氧胸苷衍生物,对HIV-1和HIV-2均有 抗病毒活性。
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
HIV感染,可用于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或对 齐多夫定反应不佳的患者。
作用机制是被病毒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从而竞争 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可掺入病毒DNA分子中,阻断病毒 的DNA合成。
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也可用于乙型肝炎。
第一节 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 也有一定作用。
作用机制是被病毒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从而竞争 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可掺入病毒DNA分子中,阻断病毒 的DNA合成。
第一节 抗病毒药
蛋白酶抑制剂(PIs ) 利托那韦(ritonavir) 奈非那韦(nelfinavir) 沙奎那韦(saquinavir) 英地那韦(indinavir) 安普那韦(amprenavir)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治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 也有一定作用。
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也可用于乙型肝炎。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伐昔洛韦
伐昔洛韦(valacyclovir)为阿昔洛韦二异戊酰胺酯,口服后 可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所达血浓度为口服阿昔洛韦后的5倍 。
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及耐药性与阿昔洛韦相同。 可治疗原发性或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及频发性生殖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药
• NRTI类是第一类临床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药 物,包括嘧 啶衍生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扎西他宾(zalcitabine,ddC)、司他夫定 (stavudine,d4T)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 等和嘌呤衍生物如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和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能抑制乙肝病
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性, 而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 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 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 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去羟肌苷
能抑制HIV的复制。其作用机制与ZDV相似。 应在用餐30min以前或在用餐2h以后,空腹服用。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Ⅰ型HIV感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曲氟尿苷
曲氟尿苷(trifluridine)为卤代嘧啶类核苷,在 细胞内磷酸化成三磷酸曲氟尿苷活化形式,可掺 人病毒的DNA分子而抑制其合成,主要抑制HSV-1 、HSV-2、牛痘病毒和某些腺病毒。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药
• 当前抗HIV药主要通过抑制反转录酶或HIV蛋白酶发挥作用, 包括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lptase inhibitors,NRTIs) –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ltors,NNRTIs)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
药理学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内容提要
抗病毒药
治疗艾滋病的抗HIV药 治疗疱疹病毒药物 治疗流感病毒药物 治疗肝炎病毒的药物
抗真菌药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嘧啶类抗真菌药
基本要求
• 学习重点
–掌握:抗HIV药、抗真菌药主要药物的特 点。
–悉:其他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器疱疹。偶见恶心、腹泻和头痛。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对HSV和VZV抑制作用与阿昔 洛韦相似,但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较强,约为阿 昔洛韦的100倍。
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只用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时严重CMV感染
性肺炎、肠炎及视网膜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