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陈天一简介

合集下载

介绍天一阁的导游词

介绍天一阁的导游词

介绍天一阁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波天一阁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藏书楼,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它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官员范钦所建造。

天一阁的名字来源于《易经·系辞》中的“天一生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隐患,而藏书楼又是木质结构,所以范钦在建造藏书楼的时候,取其以水克火之意,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一阁的正门口,请大家抬头看,门额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天一阁”三个大字,这是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进入天一阁参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堆塑作品,叫做《溪山逸马图》,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幅图上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嬉戏嘶鸣,它们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幅作品是由宁波已故的工艺美术大师朱金木雕创始人曹厚德先生所创作的。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东明草堂,这里是范钦的藏书处,也是天一阁的一部分。

东明草堂的名字来源于范钦的号“东明”,“草堂”则是书房的意思。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文人的书房陈设,如书桌、椅子、书柜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高大的书柜,它被称为“天一阁宝书橱”,里面存放着范钦最珍贵的藏书,如宋版《资治通鉴》、明版《洪武正韵》等。

接下来,我们前往范氏故居,这里是范钦的住宅区,也是天一阁的一部分。

在范氏故居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清时期的家具和陈设,如床、榻、几、案等。

这些家具和陈设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活风貌,也反映了范钦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养。

在范氏故居的正厅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幅范钦的画像,他身穿官服,面容慈祥,目光炯炯有神。

最后,我们来到了天一阁的西花园,这里是天一阁的休闲区,也是天一阁的一部分。

在西花园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花草树木和水池假山,它们构成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

陈天一治理黄河

陈天一治理黄河

陈天一治理黄河在电视剧《天下长河》中自称河伯转世的陈天一许诺康熙帝,他只用30年时间便可将黄河水患治理好,当真能成功吗?剧中的陈天一是一个寒门举子,进京赶考不第,而后将随身物件当了,付完租金沿途南下,一路所见皆是水患所带来的的惨状。

由于自小生活在水边,他能清楚地发现汛期到来前的预兆,并且在20岁左右写下了一本关于治水的书。

本剧作为一部治水的历史剧,开篇便将水灾带给人们的不幸清晰的展示在了观众眼前,让大家清晰的认识到在自然灾害的面前人类的无力。

汛期到来后由于河道官的无能和害怕,导致黄河决堤,人心涣散,无人愿意为治水出一番力。

只有安徽巡抚靳辅愿意带领大家一起坚守,希望能守住堤坝。

在靳辅正确的指挥下,洪峰两次过境,然而却由于河道官王光裕的贪墨,颠倒黑白,要将有功的靳辅斩杀,最终堤坝不守,沿途百姓遭殃,死伤无数。

靳辅看到灾民遍地,尸横遍野,并不愿意做过多解释,将所有的过错全部揽了下来,只等着皇帝将他治罪,然而却在途中认识了陈潢,了解到了其人的才学,而后又将其举荐给皇帝。

对于靳辅贪墨一事康熙帝一直有所怀疑,要将其带到黄河边斩首,却在途径铁牛镇时遇到了靳辅所举荐的陈天一。

他不知康熙身份,口出狂言,半个时辰后秋汛将至,当即还和康熙打赌。

原以他信口开河,不曾想半个时辰后秋汛真的来了康熙在一众侍卫的恳求下离去,唯有陈天一这时候坐上桌边,吃上了美味,并且再次口出狂言,铁牛镇不会淹没,而且还会在一天之内筑成一道天然河堤。

说来这事也是奇怪,果然如陈天一所说。

康熙帝下令要找来他,可陈天一却自己送上了门,被侍卫拦在行营外面。

刚好明珠出来,顺让人将陈天一请了进去。

一顿礼仪过后,陈天一和皇帝说起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出生,他自幼长于水边,对水有独特的爱好,他不但著书,并且还对治水颇有研究,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

眼下黄河水患是个大事,如只按照前人的治水策略来治理黄河,是万万行不通的。

只有找到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解决才能得到彻底根治。

陈天一道,治理黄河牵连甚广。

周口市发现清乾隆定海镇总兵陈标墓

周口市发现清乾隆定海镇总兵陈标墓

周口市发现清乾隆定海镇总兵陈标墓时间:2017-03-31 周口市博物馆周建山近日,周口市、川汇区文物部门有关人员,经过实地踏勘、座谈访问陈氏后人、查看陈氏家谱、查找有关史料,确认今周口市东新区陈滩村南颍河湾处的坟茔为清乾隆年间浙江定海镇总兵、署浙江提督陈标墓。

陈标的事迹在清嘉庆年间列入国史,淮阳地方史志列有其传。

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保存有不少有关陈标的文献资料,定海博物馆保存有陈标练习书法的表册,台湾保存有乾隆皇帝朱批的有关陈标的奏折。

陈标,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淮宁县周家口镇陈滩(今周口市东新区陈滩)人,清乾隆九年(1744年)河南乡试武解元(全省武举第一名),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武进士,初被乾隆帝授予蓝翎侍卫(正六品)。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任广东广州城守协中军都司(正四品)。

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月,任吴川(今广东湛江市吴川市)营游击(从三品)。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任崖州(时属广东,今属海南三亚市崖州区)营参将(三品),当时正值黎峒(黎族的民间结社组织)滋生事端,陈标奉檄进尽剿,虽脚部受伤仍奋力快速进击,不到半年即取得平定胜利。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因平定黎峒之乱有功,擢为香山(今广东中山市)副将(从二品)。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月,上司以龙门要口(在今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地近安南(今越南),迁为广东龙门协副将。

在龙门任职期间,正遇上饥馑之年,军民缺乏食物,陈标以工代赈,帮助当地人民度过灾荒。

上司赏识他的才干,上奏推荐他委以重任。

乾隆四十七(1782年)年九月,授浙江定海镇总兵(正二品)。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月初十日,署浙江提督(即暂时代理浙江提督),同年十月十二日卸任署浙江提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发生动乱,陈标带领舟师频繁巡逻海岛,遏制了动乱扩大蔓延之势,受到台湾人民的爱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回任定海。

清朝陈潢陈天一的简介

清朝陈潢陈天一的简介

清朝陈潢陈天一的简介清朝陈潢陈天一,字子搏,号维蓉,湘岳(今湖南衡阳市)人,清朝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家庭背景优越,因此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勤奋刻苦,成为清代公认的学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功底。

由于父亲穷困,他从14岁开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挣扎。

尽管处境艰难,他却以令人称心的金石之学所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贵。

此外,他把精力投入到了政治方面,不仅担任过大臣,而且出任了特派使、太傅等职位。

陈潢陈天一就是清朝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雅致文人,他以令人称心的金石学而深受世人喜爱,而他的极高的政治修养,也决定了他在政坛上的显赫表现。

他常常为清朝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大臣,清朝统治者无法适应他的建议,他的政治建议不得不被搁置或否决,失去了完成其丰功伟绩的时机。

陈潢陈天一不仅在政坛出众,而且同时在文学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

他以其得体自然、雅致清新的文字在诗词文学领域以及政治理论等领域都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

他的诗文风格独具匠心,歌颂着古代以及他自己的政治信念,是清代诗文文学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此外,陈潢陈天一在佛教修行和道家学说研究方面也有著较深的造诣,他因此被尊称为维蓉大师。

他对儒教学说、道家学说等传统思想也有独到的看法。

由于他的思想观点,安顿了清朝末期的政治局面,对晚清社会也有所影响。

总而言之,清朝陈潢陈天一的伟大诞生了一位文人、政治家、佛学研究者、道家学说研究者,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都无需多言,而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及其实践,是研究文化史的一个重要贡献。

乾隆相关野史

乾隆相关野史

乾隆相关野史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乾隆相关野史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乾隆野史乾隆身世之谜(传说是海宁陈阁老之子)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

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

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

过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

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

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

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

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随着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说成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

而那个雍正换出去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

蒋家是江苏常熟的大姓,雍正之女所住的那栋楼被后人称为“公主楼”。

乾隆下江南(拈花惹草,无限风流)民间传说乾隆喜欢江南美女,每次南巡时少不了寻花问柳。

所以皇后天天和他吵闹,乾隆一气之下,将皇后遣送回京。

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将皇后遣送回京确有其事,这在乾隆三十年《春季档》中就有记载。

到了乾隆晚年,他才完全认识到南巡的错误。

在《清史稿》的《吴熊光传》中,记载了乾隆说:我当皇帝六十年,自认为自己没犯什么大错。

惟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乾隆宠爱和珅之谜在乾隆还是四阿哥的时候,有一天乾隆去给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太后请安,路过湖边,看到一位宫女在把湖边洗头,背影婀娜多姿,倒映在水中的脸庞俊秀、娇俏,乾隆一时兴起,悄悄走到宫女身后双手蒙住了宫女的眼睛,宫女以为是其他的姐妹互相嬉戏,挥起手里的梳子向后边人的脸上砸去,结果给乾隆的脸上留下一排清晰的印记,还有血水渗出,宫女回头一看是四阿哥,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就吓傻了。

乾隆见了皇后,皇后一眼看到乾隆脸上清晰的梳子印就问乾隆是怎么回事,乾隆一口咬定是自己摔的,梳子的印痕和摔得怎么能一样,所以皇后断然不会相信,但是乾隆一口咬定是摔的,所以皇后断定是乾隆私下和宫女苟且,大怒。

乾嘉时期宫廷里的徽州人

乾嘉时期宫廷里的徽州人
汪由敦在朝期间的履历和事迹,我们可以参 阅相关史料,借以考察出身于徽州的仕宦,是如何 在朝廷中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清史稿》曰“:汪 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雍正二 年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遭父丧,以纂修明 史 ,命 在 馆 守 制 。 丧 终 ,三 迁 内 阁 学 士 ,直 上 书 房。乾隆十一年,命在军机处行走。十六年,调户 部侍郎。命同大学士高斌勘天津等处河工,请浚
第 35 卷 第 3 期 2021 年 6 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Vol.35 No.3 Jun. 2021
乾嘉时期宫廷里的徽州人
徐道彬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合肥 230039)
摘要:清代乾嘉时期,“贾而好儒”的徽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由山野而驰骋于商海,也为庙堂输送股肱之臣、饱学之士和宫廷御医。这些徽州人杰, 胸怀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为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青史留名,也为今天的故宫学和徽 学研究提供了切实而丰富的研究史料。
汪由敦为人老诚敏慎,虑事周全,办事敏练, 在朝三十余年罕有过错,实属难能。因办事甚合 圣意,曾得赐御书“松泉”二字,故此后即以此自 号,以示皇恩浩荡,永世不忘。其学问渊深,文辞 雅正,既是朝廷重臣,又兼内阁书家,为清代馆阁 体的代表书家。后值平定金川用兵,羽书频传,战 事紧急,乾隆帝亲自坐镇指挥,以汪由敦与湖南陈 文肃草拟谕旨,皆合圣意。乾隆十七年(1752)初 冬 ,乾 隆 帝 垂 问 由 敦 家 世 ,并 赐 御 临《快 雪 时 晴 帖》,因跋文中有“时晴快雪对时晴”之句,汪氏随 即自命斋名为“时晴斋”。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 月随驾抵扬州,获御赐“六典持衡”匾额,可谓荣耀 一时,如此也尽显汪氏“经邦华国、表正百僚”的名 臣风范。从《松泉诗文集》所载唱和诗文来看,恭 和御制诗文居多,与乾隆朝的重要人物都有密切 交往,如张廷玉、钱陈群、刘统勋、赵翼、刘纶、纪昀 等皆为超群之辈。汪氏屡做乡试、会试主考官,一 生提携选拔人才众多,但他洞悉世态,从不妄交, 淡泊名利,严格自律。钱陈群称其在朝为官之风 范时,称其“为人沉静寡言笑,喜愠不少见于色,遇 事有识,默定于中,不以议论捷给相尚。当群言纷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介绍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介绍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介绍
天一阁博物馆坐落在宁波市江东区的宁波古城南门,始建于明代,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天一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初名“镇海藏书楼”。

清代乾隆年间,阁
中藏书开始向社会开放。

现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孙家正先生题写馆名。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藏书以宋版、元版、明版善本为主,尤以宋版善本和明版善本为多,还有部分清人和民国初期的藏书,总数已达五万余册。

天一阁有各种版本的《四库全书》800余部、2万余卷、3000万册。

其中不乏
稀世之珍,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

天一阁藏书楼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天一阁博物馆由东向西共分三层。

一层是一处“天一堂”,是陈列天一阁的历史与文化的展厅。

二层是“天一阁”和“百草园”。

—— 1 —1 —。

天一阁博物馆介绍

天一阁博物馆介绍

天一阁博物馆介绍
天一阁博物馆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它是中国
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
之一。

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明代的时候,这里有一个藏书楼叫作“天一阁”,它是由当时
的一个大地主沈万三创建的。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又有一个大地
主叫董诰建立了一座藏书楼叫作“天一阁”。

这两座藏书楼在当
时都是赫赫有名的,所以这两座藏书楼便被后人合称为“天一阁”。

现在我们来看看“天一阁”里面是什么样子吧!首先,我们
来到了二楼。

这里有两幅画像,一幅是沈石田画像,另一幅是董
诰画像。

这两幅画像的作者都是明朝人。

沈石田是一个书画家,
他的画风格清秀淡雅。

他在浙江一带卖画为生,但他喜欢收藏书籍,所以被人们称为“藏书家”。

他为了让这些书保存下来,于
是就在自己的藏书里放了一个小柜子来装这些书,这就是“天一阁”里最早的那一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楼和四楼。

—— 1 —1 —。

千年海曙-海曙名人-范钦与天一阁

千年海曙-海曙名人-范钦与天一阁

千年海曙-海曙名人-范钦与天一阁“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天一阁,这座创建于1566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今天已成为宁波城市的象征与骄傲。

历经400余年的风雨侵袭,这座普通的砖木结构江南民居为何能始终屹立不倒?天一阁的主人是谁?他又为何要建天一阁呢?国家二级教授戴光中将为大家讲述天一阁主人范钦和他创建的天一阁的传奇故事。

天一阁的主人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明代著名藏书家,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

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

历任随州知州、工部员外郎、袁州知州、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副都御史等职。

后晋兵部右侍郎,未赴任而去职还乡。

一生喜爱藏书。

归里后,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间,在宁波月湖西岸的居宅东侧建造了藏书楼,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名“天一阁”。

其藏书以明版地方志及登科录为世人所重,在明时已有浙东藏书第一家之誉。

历经400余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国内最古老的藏书楼。

著述有《四明范氏书目》、《烟霞小说》、《抚掌录》、《奏议》、《草朝遗忠录》、《明文臣爵谥》、《古今谚》。

建天一阁范钦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主持建筑天一阁。

在宁波市月湖之西,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古建筑,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天一阁。

天一阁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收藏群书范钦性喜藏书,游宦期间,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搜访当地的文献。

与其他偏重於版本的藏书家不同的是,范钦重视当代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明代政书、明代实录、明代诗文集特别多,颇有些'厚今薄古'之意。

如《军令》、《营规》、《大阅览》、《国子监监规》、《武定侯郭勋招供》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决非轻易可以觅得。

范钦平生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梅城古镇名人简介

梅城古镇名人简介

梅城古镇名人简介梅城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镇上有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或在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或者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为人所称道。

以下是关于梅城古镇名人的简介,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政治家:1.程垓(1757年-1835年):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他是梅城古镇出生的政治家,以其清廉正直、才学出众而闻名。

他在任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2.范德阳(1870年-1944年):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与学者,曾任宁波教育界领袖,并积极参与中国革命活动。

他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政治家,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民主进程。

二、文学家:1.周履中(1513年-1578年):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字周文矞,号浮山。

他生于梅城古镇,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擅长写景与山水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林则徐(1785年-1850年):清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字齐叔,号瑞庵。

他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出任福建巡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抗鸦片贩卖,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三、艺术家:1.陆幼青(1909年-2001年):著名的中国画家,他是梅城古镇的本土艺术家,擅长山水画。

他的作品以造型简练、笔墨独特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2.王永庆(1929年-):香港华人商人,他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他的成功来源于勤奋努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科学家:1.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的时期的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字子美,号梅山。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

他的作品广泛传播,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倪光南(1895年-1986年):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

乾隆找姓历史故事

乾隆找姓历史故事

乾隆找姓历史故事乾隆皇帝在位时,曾七次微服私访巡游*南,其间六次化名“高天赐”。

他为何叫这个名,这里有一段弯曲的故事。

乾隆找姓康熙末年,乐狷介岙有个叫高海生的后生,父母相继亡故,靠卖柴坚持生计。

这年乐清遇上千载一时的旱灾,柴卖不出价,高海生只好离乡背井,弯曲来到海宁,替一个姓陈的老员外家帮工。

他为人忠厚老实,四肢勤快,没多久便深得陈老员外的赏识。

陈员外年近半百,膝下只需一女,长得花容月貌,陈员外爱人视她若掌上明珠。

一天,陈小姐在后花园荡秋千,心爱的项珠不知何时耍丢了,她正在着急,老夫人说:“女儿莫烦恼,项珠被海生在草丛里捡着了。

这孩子命苦做长工,人却是正正派派的。

”陈小姐接过项珠,脸一下红了。

她素日偶尔遇见高海生,发现这小伙子衣冠楚楚,容颜却也规矩,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大户人家的女孩儿平常难见生人,她早对海生有了心,偶尔碰头,每次都难以想象地脸红心跳。

不久陈老员外病逝,老夫人见高海生机伶可靠,就把一应外事托付给他。

高海生读过几年书,银钱账目打理得有条不紊,老夫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这时陈小姐已到了出嫁年岁,老夫人舍不得女儿嫁出去,就想招个上门女婿。

这天,老夫人和女儿说闲话,提到女儿的婚事,老夫人尴尬地说:“你该找个人家了,仅仅为娘舍不得你,又没有门当户对的肯入赘,真不知如何是好。

”陈小姐满脸绯红,垂头说道:“娘,只需心地善良,节省精干,身世清贫倒也无妨。

家里不愁吃穿,何必必定门当户对。

”老夫人心中领会,说道:“远寻千里客,不如眼前人,海生这人你看如何?”老夫人说中了陈小姐的心思,她的脸登时红成了一朵漂亮的桃花,轻声说道:“女儿的事全凭妈妈作主。

”就这样,高海生成了陈家的入赘女婿。

第二年陈小姐生了个大胖小子,老夫人喜欢得不得了,入赘生子随母姓,这小外孙就姓了陈。

孩子聪明伶俐,6岁入蒙馆,学业日进,中举中进士点翰林,究竟做到内*尚书。

陈尚书为官清凉,做人豪宕,*喜结交,与四皇子胤最为交厚。

陈尚书40岁时,夫人生下一子,刚好与胤的妃子一起临产。

天一阁

天一阁
天一阁简介
天一阁旅游线路 西 大 门 前 庭 东 明 草 堂 秦 花 氏 轿 支 南 亭 祠 园
范 氏 故 居
麻 将 凝 百 晖 馆 藏 鹅 堂 书 尊 东 亭 楼 经 千 园 阁 明 晋 州 斋 碑 林
天一阁最新动态
天一阁简介
2010年12月8日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古籍新书库落成,并宣 告古籍数字化正式启用。天一阁现有藏书30万册,其中有不少 古籍孤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次实现数字化的古籍共有 3万册,全部为天一阁的镇馆之宝,如明代科举录、地方志等。 海内外学者及广大市民可在网上查阅古籍。 据介绍,天一阁古籍数字化只是天一阁近20万件文物数字 化的开端,天一阁的碑拓、书画、器物等藏品,乃至陈列、园 林、建筑、文保等,未来都将纳入“数字天一阁”。 此外,天一阁还启用了一个全智能化书库。该项目总占地 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新书库采用恒温恒湿、自 动气体灭火等国内古籍保护领域领先技术,集防盗、防火、监 听、监视、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实行全智能化管理。
天 一 遺 形 源 長 垂 遠
--南 雷 深 意 藏 久 尤 難
前 言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 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 “天一阁”。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我国 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 久的私人藏书楼 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 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 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西大门
良 书 播 惠 九 州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乾隆皇帝的母亲是谁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乾隆皇帝的母亲是谁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乾隆皇帝的母亲是谁篇一:雍正的妃子没生过龙凤胎那弘曕到底是谁的儿子雍正的妃子没生过龙凤胎那弘曕到底是谁的儿子《甄嬛传》第五十九、六十两集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甄嬛受惊吓难产,艰难之下痛苦诞下龙凤胎。

皇帝喜获一双儿女,即刻下旨:永寿宫熹妃(甄嬛)晋熹贵妃,于皇子满月之日同册嘉礼;熹贵妃出月后赐协理六宫之权。

皇帝为龙子赐名弘曕,公主赐名灵犀。

于是问题就来了,雍正的妃子中有过龙凤胎吗?弘曕到底是谁的孩子呢?需要说明一下,在清朝统治两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谁生过双胞胎,更不要说是龙凤胎了。

既然这样,弘曕到底是谁的孩子呢?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甄嬛在理论上就是熹妃钮祜禄氏。

只是,弘曕真的是熹妃钮祜禄氏的孩子吗?根据记载我们知道,历史上的熹妃钮祜禄氏只有乾隆皇帝这一个孩子,显然弘曕肯定就不会是熹妃钮祜禄氏所生的。

那么,弘曕究竟是谁的孩子呢?爱新觉罗·弘曕是雍正的第十子,序齿排行为第六子,是乾隆最小的弟弟。

他生于1733 年,母亲是谦妃刘氏。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的女儿,1714 年生;1729 年入宫,初为刘答应;1730 年晋为刘贵人;1733 年生皇六子“圆明园阿哥”弘曕,封谦嫔;1737 年晋尊皇考谦妃;1767 年薨,年五十四;子一,皇六子弘曕。

弘曕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

允礼的第一个儿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夭折,没有子嗣。

1738 年,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皇帝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

他幼时常住在圆明园,又被称作“圆明园阿哥”。

弘曕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即位时他才两岁,对于这个年幼的弟弟,他甚是喜爱。

有一次,乾隆皇帝看到小弘瞻一个人在圆明园里玩耍,便想召他过来说话,可是小弘瞻很害怕皇帝哥哥,就不顾太监阻挠,挣脱掉溜走了。

乾隆皇帝看见了虽然心里不满,但并没有影响他对小弘瞻的疼爱,并请了闻名遐迩的老师来教导他。

这位老师就是著名的诗人沈德潜,也是乾隆皇帝很仰慕的一个人。

你不知道的海宁乾隆身世之谜

你不知道的海宁乾隆身世之谜

你不知道的海宁乾隆身世之谜海宁之名,寓意祈求海洪宁静之意。

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人杰地灵,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前只知道海宁观潮,知道海宁皮革城,知道乾隆下江南去的是海宁,并不在意“盐官”是个什么,这次盐官之旅,让我大吃一惊,一个小镇,居然藏了这么多的故事,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盐官古城地址:距杭州五十公里,北靠高桥镇,东南与斜桥镇接壤,西邻周王庙镇。

走在盐官的青石小路仿佛回到了唐风宋雨,任时光倒流,遥想当时的胜境,如诗如画如梦的小城。

而在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陈阁老宅陈阁老名陈元龙,据传是乾隆帝的父亲,是雍正生了女儿,和陈元龙的儿子掉了包,所以才会有乾隆七下江南,只是传说,无从考究。

虽说只是传说,但陈元龙能够做到宰相,而且陈家子孙屡屡及第,是确有其人的。

爱日堂是客厅,筠香馆是陈阁老的书房,后边有专门的戏台,一律木质结构,所有摆设精致考究,显现当年的大家风范。

戏台的楼上,存放着雍正帝钦赐给陈家査夫人的匾额,五爪龙和九只凤象征着九五之尊,“躬劳著训”褒奖一品诰命査夫人教子有方,为国家输送了人才。

这御赐的匾额是宰相府第的镇宅之宝,如果没上楼观看等于白来。

双清草堂是陈元龙退隐后所建,因门前有两棵罗汉松而得名,现在只剩一棵了,就是上边说的镇宅之宝。

“双清”二字是乾隆所赐,在大清朝,清字是至尊,前面不可能加上别的字,乾隆御赐双清二字,足见陈元龙的地位之显赫。

又有传说是“双清”谐音“双亲” ,正好暗合了“乾隆帝出陈家”之说。

陈阁老故居的对面,河的北岸,是有名的“围棋圣院”,乾隆六下江南四到海宁,每每都要到围棋圣院,和著名的围棋高人范西屏施襄夏切磋,并御赐“天元楼”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浙江海宁汉族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2011年底,海宁皮影戏还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趣谈:乾隆身世之谜 历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

历史趣谈:乾隆身世之谜 历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身世之谜历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
导语:乾隆身世之谜:乾隆,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25岁时登基,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为一代有为之
乾隆身世之谜:乾隆,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25岁时登基,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为一代有为之君,然后后世对于乾隆的身世却有着种种的猜测,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探究下乾隆身世之谜。

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而其中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身世。

直到今天,关于乾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说法不一。

一.诗明诞生地
乾隆认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

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东北,是著名的喇嘛庙。

在康熙时代这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爷府。

乾隆登基后,把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在雍和宫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念经,他在每年正月初七都要到雍和宫祭拜。

乾隆曾多次以诗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宫。

一次他到雍和宫瞻仰祭拜后,做诗说:“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

”“人日”是古人对正月初七的叫法。

乾隆诗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那天到雍和宫祭拜,我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就是生在这里。

在另一首诗中,乾隆更明确地表明:“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

”这里,乾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和宫,而且还点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

二.出生地流言
可是,就在乾隆还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议论。

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年间进士出身的四库馆臣

乾隆年间进士出身的四库馆臣

乾隆年间进士出身的四库馆臣作者:王皓淼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4期摘要当我们讲《四库全书》的时候,往往会提到这部煌煌巨制的地位有多重、规模有多大;相比之下,参与这项工程有多少人员提的相对少一些,不过人们也会提到,此项庞大工程的共360余官员和4300多名抄写、搬运人员,汇集了当时的文化精英。

可是,编纂《四库全书》这一工程,具体上是如何体现乾隆时代文化精英汇集一堂的,多数文章和著作的研究方式趋同。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笔者梳理出了乾隆元年至五十五年进士出身的馆臣,通过书香门第、进士馆臣的比重和名次、馆臣的个人成就,再加上和这些进士馆臣同榜的名流几个方面,是可以体现出当时文化精英的汇集。

关键词《四库全书》四库馆臣乾隆年间进士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6月17日-18日,第二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协办。

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四库全书》的研究,使其文化内涵和文脉正源得到广泛普及。

笔者身在出版界,但获此讯息后喜不自禁:在此次论坛召开的一个月前,我刚刚梳理出乾隆年间科举中榜入选四库馆的馆臣。

诚然,现阶段研究“四库学”主要是挖掘思想文化遗产,馆臣名单显得太浅;但是笔者看重的不是研究的深浅,而是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当我们讲《四库全书》的时候,往往会提到这部煌煌巨制的地位有多重、规模有多大——单说参与此项庞大工程的馆臣,在《四库全书》的任事诸臣名单里就有360人,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总裁30人、总阅19人、总纂3人、总校1人(共计53人);再缩小范围,核心人员有十人,分别是刘统勋、王际华、于敏中、张若溎、李友棠、英廉、福隆安、曹秀先(均不低于从二品)和纪昀、陆锡熊。

可是,编纂《四库全书》这一工程,具体上是如何体现乾隆时代文化精英汇集一堂的,却很少被人总结和论述。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笔者梳理出了乾隆元年至五十八年(《四库全书》及配套工程完竣前最后一科)进士出身的馆臣,并认为可以由这个侧面看到当时文化精英的汇集。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1读到今天,觉得《风雨天一阁》,写得确实不错,给我印象尤深。

天一阁的开办者,是明朝的范钦,是我的本家。

“天一”的名称,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解释,本来我只以为它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在这里却做如下解释:天一生水,水能阻火,范钦用“天一阁”给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也就是说希望藏书楼能够避免遭到火灾,能够永远保存下去,可谓用心良苦。

看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了9班的学生谷天一,不知道她取名“天一”,是上面的哪一种缘由。

范钦穷其一生,藏书巨多,有很多是传世孤本,尽收于天一阁,天一阁可谓书籍大海,我想,当范钦每日徜徉于天一阁中,与那么多先贤智者的智慧之作在一起,应该是非常惬意的吧,我想这甚至也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在医疗条件那样落后的封建时代,范钦能活到80而终,我想应该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日里为书香所围。

自古以来能够进入天一阁阅书的,尽是文化名人,比如清初的大儒黄宗羲,余秋雨先生在天一阁历经300多年风雨之后也登楼参观,是他与天一阁的缘,我想也显示了天一阁在藏书界尊贵的地位,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界的声望,登天一阁应该是满够资格的了。

看了这篇作品之后我一直在不断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一览天一阁的风采,满足自己这个书迷的一个甜美的愿望呢?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2小时候,知道宁波有一座藏书楼——天一阁,感到无比骄傲,因为它就在我所在的城市——宁波。

上完初中,到宁波读书,感觉离天一阁近了许多,但却从未走近过它。

记得读师范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曾向我们介绍过天一阁,当时的我听的特入迷。

看了余秋雨先生先的风雨天一阁,更是记忆犹新。

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

文中的这段文字,”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

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年间陈天一简介
陈天一,1736年出生于福建漳浦,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书画家、文人。

一、从小就喜欢读书
陈天一从小就深受书籍的影响,自幼便喜欢涉猎文学,并将一切所学
都运用于交流,创新,塑造了气势宏伟的书法艺术作品。

二、经历浩劫
1750年,百废待兴的清王庙遭遇暴发的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逆境
中的陈天一能够通过写作来抚慰内心的孤独,并且对写作保持着一丝
警惕,尽力衔接更多的文艺元素。

三、创新书法
陈天一以散笔书写、双笔书写的书法为基础,创造出“奢华苍劲”的书法,他利用自己勤劳的精力,追求丰富的绘画手法,最终形成了以开拓、古怪、奢华为主基调的清代特有书法艺术风格。

四、著作见长
他的著作书法方面包括《清斋志略》、《画像指示》等,也尝试过书画、篆书、综合书法,涉猎面也比较广泛;篆刻方面,陈天一也有著
作《清斋金经》、《清斋文汇》等,其作品以雅度、苍劲著称,深受
乾隆皇帝宠爱。

五、称神仙
为陈天一书法的神奇著述颂扬最当然,晚近一些书画家将他的书法称
作是“神仙书法”,因为他笔画优美之余,还包含神秘力量,可以实现
写人之神奇功效,更是恢宏壮阔之上峻峭多变之余,又有数量庞大。

六、全力绘画
陈天一不仅经常绘制自己的作品,还为乾隆皇帝绘制过一系列的赠礼画,他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以充沛的力量创作出了上乘艺术作品,
为乾隆时期的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生平遗迹
陈天一终年九十六岁,他在书法,绘画等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乾隆十品定粉文”被誉为“开拓书革”,本人遗迹保存在今福建漳浦倪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