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规定
档案数字化规定根据题目《档案数字化规定》,以下是文章的正文内容:1. 档案数字化的背景和意义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通过数字化技术转为电子文档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信息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检索和共享方式,对于促进社会信息化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档案数字化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数字化过程合法合规。
(2)真实性原则:档案数字化应确保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和属性与原始纸质档案完全一致。
(3)完整性原则:数字化过程应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防止信息的丢失、篡改和损坏。
(4)可读性原则:数字化档案应采用通用的和可持续的技术手段,保证长期可读取。
(5)安全性原则: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和传输应采取措施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获取和篡改。
3. 档案数字化的程序和方法(1)准备工作:确定数字化的目标和范围,明确数字化计划和资源需求,制定档案数字化的操作规程。
(2)扫描和拍摄:利用专业的扫描设备或数码相机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注意保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3)OCR技术:采用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将数字化的图像转为可编辑的电子文本,提高档案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4)元数据建立:为数字化档案建立元数据,包括基本属性、分类编码、关键词等,方便信息管理和检索。
(5)数字化储存: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系统,对数字化档案进行长期保存和管理。
(6)权限控制:建立完善的权限控制机制,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7)质量控制:建立数字化质量检查机制,定期对数字化档案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整改。
4. 档案数字化的保护和利用(1)档案数字化应注重对数字化档案的备份和灾难恢复,防止档案信息的丢失。
(2)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网络和数字化平台进行在线共享和传播,方便用户获取和利用。
浅谈档案数字化
浅谈档案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数字化档案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数字化处理等手段转化为电子文件或者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和存档。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在管理与利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档案数字化的概念、意义、过程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档案数字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档案数字化的概念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数字化处理等手段,将其转化为电子文件或者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利用和存档的过程。
数字化档案不再依赖于纸质材料,而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者网络中。
数字化档案不仅包含了文字信息,还能够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
1. 便于管理和利用。
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利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检索、浏览、复制和传递档案信息,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 节约空间和资源。
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而数字化档案可以节约空间,降低了存储成本。
数字化档案也更加环保,减少了对纸张等资源的消耗。
3. 提高档案安全性和保密性。
纸质档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影响,而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多重备份和加密等手段提高安全性和保密性。
4. 便于传承和保存。
数字化档案可以更加长久地保存和传承,能够避免因纸质档案的老化、退色等原因而丧失信息。
5.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进行共享,方便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档案数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多个环节和技术手段。
具体的档案数字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信息采集。
首先需要对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包括文书档案、图片档案、音视频档案等。
档案数字化整理服务方案
档案数字化整理服务方案一、服务目标。
档案就像一个单位或者个人的记忆宝库,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宝库数字化,让里面的宝贝既安全又方便查找。
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数字化整理服务,让每一份档案都能在数字世界里有个清晰、准确的“小窝”,方便随时调阅,而且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就像守护宝藏一样。
二、服务内容。
1. 档案前期整理。
- 我们会对档案进行分类,就像给小动物们分窝一样。
把不同类型的档案,比如人事档案、业务档案、财务档案等分开来。
然后对每份档案进行清点,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损坏的情况。
如果有档案纸张破损,我们会小心翼翼地进行修补,就像给受伤的小宝贝疗伤。
- 还要给档案建立索引,这就相当于给每个档案宝贝做个小名牌。
通过这个索引,在数字化之后就能快速定位到每一份档案。
2. 数字化加工。
- 扫描环节可是很关键的。
我们会根据档案的大小、材质选择合适的扫描仪,确保扫描出来的图像清晰、完整。
对于那些彩色的档案,要还原出它原本绚丽的色彩;对于黑白的档案,也要保证文字和图案清晰可辨。
就像把一幅画完美地复制到电脑里一样。
- 在图像采集之后,就是进行图像优化。
把扫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阴影、污渍等去除掉,让档案图像看起来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 然后就是文字识别(OCR)。
把图像中的文字转化成可编辑的文本,这时候就像给档案宝贝们学会了一种新的语言,让它们能更好地在数字世界里“交流”。
识别出来的文字要进行校对,保证准确性,不能让档案信息变了样。
3. 数据存储与管理。
- 我们会建立安全可靠的存储系统。
这个存储系统就像一个超级保险柜,有多层保护。
一方面要防止数据丢失,通过定期备份的方式,就像给档案宝贝们做多个分身,一个丢了还有其他的。
另一方面要防止数据被篡改,采用加密技术,只有通过正确的“钥匙”才能打开档案。
- 建立档案数据库,把数字化后的档案按照之前的索引进行合理的存放。
这个数据库要方便查询,就像在图书馆里找书一样,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找到想要的档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建设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用于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管理。
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能够有效地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2. 档案数字化扫描: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
扫描过程中需要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设备,确保图像清晰度和质量。
3. 档案数字化编目:对数字化档案进行编目工作,为档案文件增加必要的元数据和索引信息,便于后续的检索和利用。
4. 数字化档案存储:建立适当的存储设备和系统,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文件。
存储设备可以采用硬盘阵列、光盘、磁带等介质,存储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5. 档案数字化检索: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文件的快速检索和访问。
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日期、文件类型等方式进行检索,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查询结果。
6. 档案数字化安全保护:建立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档案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包括建立权限管理机制,限制档案的访问权限;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档案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等。
7. 档案数字化利用和共享:通过建立数字档案平台,实现数字档案的共享和利用。
利用数字化档案可以更加方便和高效地进行文献查询、研究分析以及服务公众等工作。
总的来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检索和利用。
这将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档案数字化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档案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一、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1.1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档案数字化可以将大量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提高了档案的查询、检索、存储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1.2 保障档案安全性电子档案可以进行加密、备份、权限控制等操作,保障档案的安全性,避免了纸质档案容易丢失、损坏的问题。
1.3 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数字化档案可以方便地进行互联网传播、共享,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二、档案数字化的实施方案2.1 扫描与数字化处理通过专业的扫描设备和软件,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进行文字识别、图像处理等操作,实现档案数字化。
2.2 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搭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存储、检索、权限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数字化档案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2.3 建立数字化档案保护机制建立数字档案的备份、加密、安全审计等保护机制,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三、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支持3.1 利用云存储技术采用云存储技术可以实现档案的远程存储和备份,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存储成本。
3.2 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量数字档案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隐藏在档案中的有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的自动分类、识别和提取,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轻了人力负担。
四、档案数字化的管理与规范4.1 制定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档案数字化的流程、责任和标准,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序进行。
4.2 培训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者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数字化档案的正确使用。
4.3 定期评估与改进定期对档案数字化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档案数字化的效率和质量。
档案数字化 方案
档案数字化方案简介档案数字化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形式的过程,通过将档案电子化,可以方便存储、管理和检索,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介绍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案。
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存储空间大、检索效率低、易丢失损坏等。
将档案数字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加强档案安全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权限控制和加密技术来保护档案的安全性,防止档案的丢失、篡改或泄露,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便于档案备份和恢复数字化档案可以进行备份和恢复,避免因灾害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档案的丢失。
同时,数字化档案可以远程存储,实现档案的异地备份,提高档案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方便共享与传播通过网络和云存储技术,数字化档案可以方便分享和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档案的多人协同和远程访问成为可能,提高了档案利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档案数字化的步骤档案数字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档案评估首先需要评估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了解档案的数量、种类、格式等信息,为后续的数字化工作做准备。
2. 档案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档案、清理妨碍数字化的物品、修复受损档案等。
这个步骤是确保数字化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3. 扫描与拍摄将档案进行扫描或拍摄,生成数字化的影像或视频文件。
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仪或摄像设备,并对扫描或拍摄参数进行配置,以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化影像文件。
4. 影像处理对扫描或拍摄得到的数字化影像进行后期处理,包括裁剪、旋转、调整亮度等,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5. 影像标引对数字化影像进行标引,为影像文件添加关键词、标签等元数据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检索和管理。
6.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建设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将数字化影像文件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
需要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和存储设备,并设计合理的档案组织结构和权限控制策略。
7. 数据迁移与备份将已经数字化的档案数据迁移到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中,并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害风险。
浅谈档案数字化
浅谈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过程,通过扫描、图像识别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将纸质档案的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以便于存储、检索和管理。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将其转化为电子文件。
这一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确保扫描的质量和精度。
还需要做好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以保证数字化后的档案能够准确反映原始档案的信息。
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
传统的存储方式是将档案文件保存在服务器或硬盘上,以便于随时访问和检索。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些机构也开始采用云存储的方式来管理档案,以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存储的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分类、标签和索引,以便于用户进行检索和使用。
档案数字化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数字化的档案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利用率。
传统的纸质档案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不易查找和获取,而数字化的档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和检索。
数字化的档案可以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纸质档案容易丢失、损坏和遗失,而数字化的档案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备份和加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字化的档案可以节约成本和资源。
纸质档案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人力物力进行管理,而数字化的档案可以节约存储空间,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数字化的档案可以促进档案业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过数字化的档案,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档案数字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档案数字化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设备和软件,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运维和维护,这对于一些中小型机构来说会增加成本和压力。
其次是安全问题,数字化的档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加密。
再次是隐私问题,数字化的档案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好数据的保护和使用。
最后是标准问题,数字化的档案需要标准化的格式和接口,以便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档案数字化工作
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工作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转化为电子文件,以便更好地保存、管理和利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数字化工作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就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首先,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
传统纸质档案存在着保存空间大、检索困难、易损坏等问题,而数字化档案可以节约空间、便于检索、长期保存、防止丢失等优点。
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档案更加符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扫描、识别、整理和存储。
首先,通过扫描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文件,然后利用OCR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再进行整理分类和加工处理,最后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进行长期保存。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档案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确保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的档案,需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泄露和滥用。
其次是保持数字档案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数字档案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需要注重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提高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综上所述,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只有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5篇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致力于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我们过去一年的档案数字化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背景与目标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存储、检索和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
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为错误,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实施过程1. 硬件与软件准备:我们购置了高性能的扫描仪、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并开发了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持。
2. 档案扫描与录入:我们对馆藏的纸质档案进行了扫描和录入,形成了数字档案。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扫描质量,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库建设:我们建立了档案管理数据库,将扫描录入的数字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索引,以便于检索和管理。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档案利用数据库,记录档案的利用情况和反馈,为后续的档案利用提供了依据。
4. 网络建设与安全保障:我们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档案的远程检索和利用。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保障档案数字的安全。
四、成果与效益1. 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工作,我们实现了档案的快速检索和利用,减少了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降低了人为错误:数字档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
3. 提高了档案利用价值:数字档案可以实现远程检索和利用,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4. 节约了成本: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存储和管理成本。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虽然我们在扫描和录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扫描质量,但数字档案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失真或篡改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数字档案的备份和加密措施,确保档案数字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内容
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内容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
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档案数字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字化处理: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格式,包括扫描、录入、图像处理等。
2. 数字化存储:将数字化的档案保存在计算机或网络中,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3. 数字化检索: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检索和查询,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数字化传输:利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档案的远程传输和共享,便于档案的利用和交流。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
强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档案数字化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档案数字化岗位职责
档案数字化岗位职责
档案数字化岗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处理职业,主要职责是
将传统档案转化成数字化格式,以便于存储、检索和分享。
以下是
档案数字化岗位的职责:
1. 收集档案资料:档案数字化岗位负责收集需要转换为数字形
式的文件和资料,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 数字化处理:将收集到的资料转换为数字形式,包括扫描、
照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处理方式。
3. 质量控制:对数字化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根据预定标准
检查文本的清晰度、图片的分辨率、声音和视频的质量等。
4. 文件标注:将数字化资料标记,并为它们添加描述性信息,
包括文件名、日期、作者、文件大小等。
5. 数据库管理:将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检索、管理和分享。
6. 数据备份:对数字化资料进行备份以确保安全性,防止数据
丢失或损坏。
7. 常规维护:保持数字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和维护,如扫描仪、计算机、支架等。
8. 保密控制: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
访问和修改数据。
总体而言,档案数字化岗位负责将传统档案数字化处理、管理、存储和共享,这样做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处理资料,提高机构信息
化整体水平。
这项工作对于历史记载的保存、安全和可任意收取性
都有很大的作用。
档案数字化流程
档案数字化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数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 调研和规划。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调研和规划。
调研工作包括对档案的种类、数量、保存状态等进行全面了解,规划工作则包括确定数字化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节点。
2. 文件准备。
在进行数字化之前,需要对档案文件进行整理和清理。
对于损坏或过时的文件,可以选择修复或淘汰,以减少数字化的工作量和成本。
3. 扫描和拍摄。
接下来是对档案文件进行扫描和拍摄工作。
对于纸质文件,可以通过扫描仪进行扫描;对于特殊格式的文件,可以通过摄影设备进行拍摄。
在进行扫描和拍摄时,需要注意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和清晰度。
4. 文档识别和整理。
完成扫描和拍摄后,需要对数字化的文件进行识别和整理。
这一步需要利用专业的文档识别软件,将扫描或拍摄得到的图片转化为可编辑的文档格式,并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分类。
5. 质量检查和修正。
在整理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和修正工作。
主要包括对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清晰度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文档需要进行修正和补充。
6. 存储和管理。
最后是对数字化的档案文件进行存储和管理。
可以选择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数字化的文件进行分类、索引和检索,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利用。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护隐私和版权,在进行数字化时,需要注意保护档案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和版权信息,避免泄露和侵权。
数据安全和备份,对于数字化的档案文件,需要进行数据安全保护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合规和规范,在进行数字化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数字化工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的调研和规划,精细的操作和管理。
只有做好了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数字化的档案文件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所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档案数字化指南
档案数字化指南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版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多数组织和机构管理档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档案数字化的指南,帮助您合理高效地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数字化档案之前,您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1.检查档案完整性首先,您需要检查要数字化的档案是否完整。
确保档案不缺页、不破损,并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2.制定数字化计划制定数字化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您需要确定数字化的范围、时间和资源预算,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
3.选择数字化设备选择适合您的档案数字化设备非常重要。
如扫描仪或复印机等设备,选择高分辨率、自动送纸功能的设备,以提高数字化效率。
4.备份档案在数字化档案之前,务必对原始档案进行备份,以防止意外数据丢失。
可以使用外部硬盘或云存储等方式备份档案。
二、数字化过程在进行数字化过程中,您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确保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文件整理将要数字化的文件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顺序和标识清晰可见。
2.扫描文件使用所选的数字化设备对档案进行扫描。
确保扫描设备设置正确,例如分辨率、文件格式等。
3.文件命名和分类扫描完文件后,根据实际需求对文件进行命名和分类。
可以根据文件内容、日期或其他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检索和管理。
4.文件存储将扫描得到的电子文档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或数据库中。
建议建立完善的文件命名和存储结构,方便后续的检索和管理。
三、质量控制数字化档案质量的控制是确保数字档案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质量控制步骤。
1.质量检查在数字化过程中,对每个文件进行质量检查。
确保扫描质量良好,文件清晰可读,没有缺页或重复页。
2.元数据添加为每个数字档案添加元数据信息,比如文件名称、所有者、创建日期等。
这些元数据将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检索档案。
3.数据验证验证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一些档案进行验证,确保数字档案与原始档案一致。
实物档案数字化规范-国家档案局
《实物档案数字化规范》——国家档案局一、概述实物档案数字化,是指将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档案通过扫描、拍摄等手段转化为数字信息,以便于长期保存、检索和利用。
为规范实物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数字化质量,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国家档案局特制定本规范。
二、数字化对象1. 本规范所指实物档案主要包括:印章、奖牌、锦旗、字画、碑帖、古董、器物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凭证价值的实物载体。
2. 实物档案数字化范围应结合档案保管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择珍贵、易损、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三、数字化技术要求1. 图像质量:数字化后的图像应清晰、真实,色彩还原度高,能够准确反映实物档案的原貌。
2. 分辨率:扫描或拍摄的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300dpi。
3. 格式:数字化图像宜采用JPEG、TIFF等通用格式保存,特殊情况可使用其他格式。
4. 存储与备份:数字化档案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上,并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四、数字化工作流程1. 档案整理:对实物档案进行清点、登记、分类,确保档案有序、完整。
2. 拍摄或扫描:根据实物档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拍摄或扫描设备进行数字化。
3. 图像处理:对拍摄或扫描的图像进行裁剪、旋转、去噪等处理,确保图像质量。
4. 元数据著录:为数字化档案编制元数据,包括档案名称、档号、年代、责任者等信息。
5. 质量检查:对数字化成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图像质量、元数据准确性。
6. 存储与备份:将数字化档案存储在指定设备上,并进行备份。
五、安全管理1. 实物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2. 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
3. 对数字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档案信息泄露。
六、数字化成果的应用与维护1. 应用范围:数字化后的实物档案可用于档案查阅、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
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档案内容以数字形式保存、管理和利用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档案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数字化质量,我国制定了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以指导和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首先,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明确了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其中包括了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保真性、可信度、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保真性要求数字化档案的内容、结构和特征应当与原始档案完全一致,不得作任何形式的篡改或损毁;可信度要求数字化档案应当具有可信的认证和可追溯性,确保其内容和形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持续性要求数字化档案的保存周期应当与原始档案相适应,保证其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规定了档案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在数字化档案的采集、处理、存储、检索和传输等环节,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确保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明确了数字化档案的格式要求、元数据标准、安全备份和恢复机制等方面的规范,为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再次,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规定了档案数字化的管理要求和流程。
对于档案数字化的组织、计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等环节,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和权限,确保数字化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续改进。
此外,还规定了数字化档案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为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最后,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明确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数字化档案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档案数字化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和保障,有利于提高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它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了档案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五个关键部分,分别是数字化前期准备、扫描与拍摄、数字化后期处理、档案管理系统和安全备份。
一、数字化前期准备:1.1 档案分类与整理: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前,首先需要对档案进行分类和整理。
根据档案的类型、重要性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将档案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工作,确保数字化后的档案能够被方便地检索和使用。
1.2 设备和软件准备:进行档案数字化需要相应的设备和软件支持。
选择高质量的扫描仪、相机和文档处理软件,以确保数字化的档案具有清晰的图像和准确的文字识别结果。
同时,根据档案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方案和软件工具。
1.3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数字化档案需要专业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因此在数字化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以及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扫描与拍摄:2.1 扫描设备和技术选择:根据档案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扫描设备和技术。
对于纸质档案,常用的扫描设备包括平板式扫描仪和卷帘式扫描仪,而对于特殊的档案,如大幅面图纸和胶片,可能需要专业的扫描设备和技术支持。
2.2 图像质量控制:在进行扫描和拍摄时,需要注意图像质量的控制。
调整扫描仪的参数,如分辨率和色彩模式,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对于特殊的档案,可能需要进行后期的图像处理,如去除噪点和增强对比度等。
2.3 元数据的采集与标注:除了图像本身,档案数字化还需要采集和标注相关的元数据。
元数据包括档案的标题、作者、日期等信息,以及与档案相关的标签和关键词。
通过采集和标注元数据,可以方便地对档案进行检索和管理。
三、数字化后期处理:3.1 文字识别与索引:在档案数字化后,需要进行文字识别和索引工作。
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一、档案数字化的含义所谓档案数字化即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字符识别(OCR)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主要是纸质载体)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多数单位保存的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缩微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即实施手工管理和以点到点的传播,即便是经过编研等初步加工,编辑印发档案资料,实现以点到面的传播,其覆盖面也还是太小,很难达到社会化程度。
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难以充分实现,更难适应当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档案原件数字化,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使用和传播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档案数字化主要包括一下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案卷级及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二是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声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
三、档案数字化的主要作用1.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便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包括两大方面任务:一是现有库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库藏重要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存量档案数字化);二是现行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增量档案电子化)。
2.档案数字化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⑴、代替原件使用,保护档案原件。
⑵、數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磁盘、移动硬盘供永久保存。
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⑶、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
3.档案数字化能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
⑴不再受“孤本”的限制,一份文件可以同时提供给所有需要它的人共享。
档案数字化情况汇报
档案数字化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单位档案数字化的情况,特进行了档案数字化情况的汇报。
一、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情况。
我单位自2018年起开始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具体情况如下:1. 已完成数字化处理的档案。
截至目前,我单位已完成了2015年至2019年的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共计约5000份档案。
这些档案主要包括会议记录、文件公文、工作报告等,已经成功转换为电子文档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2. 尚未完成数字化处理的档案。
尚未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主要集中在2015年以前的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光盘档案。
这些档案的数量较大,工作量较大,需要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处理计划。
二、档案数字化的问题与挑战。
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设备不足。
目前,我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所使用的扫描仪、存储设备等技术设备较为简单,无法满足大批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需求。
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技术设备。
2. 人力资源不足。
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目前我单位档案数字化团队的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需求。
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
3. 安全保密问题。
档案数字化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机密文件和重要资料,如何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控。
三、档案数字化的未来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几项未来规划:1. 更新技术设备。
计划更新档案数字化所使用的扫描仪、存储设备等技术设备,以提高数字化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2. 加强人力资源配置。
计划加强档案数字化团队的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完善安全管理。
计划加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保密。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数字化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信息存储和检索的需求。
档案数字化方案应运而生,它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了档案的长期保存、快速检索和简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本文将介绍档案数字化方案的概念、意义、实施流程以及应用推广的前景。
一、档案数字化方案的概念和意义档案数字化方案是指将纸质档案通过扫描、摄像或其他数字化手段转化为电子文件的过程,同时配以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设备,实现对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共享。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方便性:数字化档案通过电子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再受地域和载体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检索,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2. 长期保存:纸质档案容易受到酸化、蛀虫、水损等问题的困扰,容易造成档案的损毁和丢失。
而数字化档案通过电子存储,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持久性,确保档案长期保存。
3. 安全性: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密码、权限等安全措施加以保护,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防止档案的泄露和损毁。
4. 协作共享:数字化档案可以方便地进行协作和共享,实现多人在线编辑和即时反馈,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和信息资源共享。
5. 节约成本:纸质档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空间成本,而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和管理相对简便和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
二、档案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流程档案数字化方案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整理归档阶段。
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明确档案数字化的目标和需求,评估纸质档案的规模和状况,确定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流程。
2.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需要进行档案的分类和整理工作,将纸质档案进行扫描、拍摄或录入,生成数字档案,并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查和索引建设。
同时,还需要进行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数据导入,以实现电子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共享。
2024年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
2024年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化工作,旨在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资料,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2024年,我单位全面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在各项政策指导和工作计划下,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任务,为全局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内容1. 档案数字化规划在2024年初,我单位制定了档案数字化规划,包括目标、任务、指标、措施等内容。
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调研了各种档案数字化方案,在兼顾效果和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数字化方案,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2. 资源准备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充足的资源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我单位在2024年加大了对档案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的投入,购置了先进的扫描仪、影像处理软件等设备和工具。
同时,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数字化意识。
3. 档案整理与扫描在数字化工作中,首先需要进行档案整理与扫描工作。
档案整理工作包括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装订等工作;档案扫描工作则是通过扫描仪将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文件。
我单位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进行档案整理和扫描,并根据档案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整理和扫描方案,保证了工作进度和质量。
4. 影像处理与质检档案数字化后,还需要进行影像处理和质量检查,确保数字化文件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影像处理工作包括图像切割、降噪、增强等处理;质量检查工作则是对数字化文件进行逐页检查,确保没有漏扫、错扫等问题。
我单位配备了专门的影像处理和质检人员,对数字化文件进行了仔细检查和调整,保证了数字化文件的质量。
5.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2024年,我单位推进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
系统上线后,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的查询和管理效率,为档案利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三、工作成果1. 数字化档案数量在2024年,我单位完成了大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其中包括历年的重要会议记录、决策文件、项目资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管理
应加强对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确保其安全、完整和长期可用。 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提供网上检索利用 时,应有制作单位的电子标识,并根据 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可下载或不可下载的 数据格式。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字化输入设备的选择 扫描技术参数的确定 数字化处理基本环节 数字化存储设备的选择 缩微影像转换技术应用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数字化处理方式的选择 数字化输入设备的选择 扫描技术参数的确定 数字化处理基本环节 数字化存储设备的选择 缩微影像转换技术应用
缩微影像转换技术应用
缩微胶片扫描设备的选择 扫描技术参数的选择(分辨率200dpi、亮度 45-60、对比度80-90) 校对 建立目录体系 标识的相互印证
扫描仪性能指标
1.速度 2.扫描分辨率300-600dpi(dots Perinch) 3.色彩分辨率24位以上 4.动态密度范围(根据原件确定) 5.灰度级1024 6.扫描仪的接口方式EPP、USB、SCSI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数字化处理方式的选择 数字化输入设备的选择 扫描技术参数的确定 数字化处理基本环节 数字化存储设备的选择 缩微影像转换技术应用
档案数字化基本程序与要求
档案数字化概述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 录音档案的数字化 录像档案的数字化 实物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工作实例
档案档案数字化概述
对于已有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采用数字化处理 技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不同载体形式档案 的数字化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 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档案数字化基本程序 档案数字化保障机制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
输入设备:照片、图片、底片等的输入设备主 要根据照片档案不同的类型,可采用 专业平板扫描仪 高级底片扫描仪 数码照相机
扫描分辨率的确定 1.反射稿(照片)扫描分辨率: 11”×8” 300dpi 8”×5” 450dpi 5”×4” 600dpi 4”×3” 800dpi 2”×1.5” 1000dpi 1.5”×1” 1200dpi 2.透射稿(底片)扫描分辨率: 35mm 2500dpi 120mm 1800dpi
图像处理
图像数据质量检查 对图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进行检查。 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图像 的处理。 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扫描的图像文件不完整或无 法清晰识别时,应重新扫描。 发现文件漏扫时,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 发现扫描图像的排列顺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时, 应及时进行调整。 认真填写相关表单,记录质检结果和处理意见。
数据验收
数据抽检 以抽检的方式检查已完成数字化转换的所有数据,包括目录数据库、图像文件 及数据挂接的总体质量。 一个全宗的档案,数据验收时抽检的比率不得低于5% 验收指标 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挂接错误,或目录数据库、图像文件之一出现不完整、 不清晰、有错误等质量问题时,抽检标记为“不合格”。 一个全宗的档案,数字化转换质量抽检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含95%)时, 给予以验收“通过”。 合格率=抽检合格的文件数/抽检文件总数×100% 验收审核 验收“通过”的结论,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有效。 验收登记 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验收登记表单。
数字化处理基本环节
档案整理 档案扫描 图像处理 图像存储 目录建库 数据挂接 数据验收 数据备份
全过程管理 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保密 管理机制,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 信息的安全。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 细的登记,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 册,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 整、规范的记录。
档案数字化保障机制
质量控制机制(由近及远) 安全性保障机制(权限规定 当日事当日毕) 可用性保障机制(数据迁移)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数字化处理方式的选择 数字化输入设备的选择 扫描技术参数的确定 数字化处理基本环节 数字化存储设备的选择 缩微影像转换技术应用
数字化处理方式的选择
档案整理登记 制作并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交接登记表单,详细 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 恢复装订 扫描工作完成后,拆除过装订物的档案应按档案保管的要 求重新装订。 恢复装订时,应注意保持档案的排列顺序不变,做到安全、 准确、无遗漏。
档案扫描
1、确定扫描方式 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0等)选择相应规格的 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 进行扫描。 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大幅面数码平台,或者缩微拍摄后的胶片 数字化转换设备等进行扫描,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后的 图像拼接方式处理。 纸张状况较差,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应采用平板 扫描方式;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 工作效率。
纠偏 对出现偏斜的图像应进行纠偏处理,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 觉偏斜为准。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应进行旋转还原,以符 合阅读习惯。 去污 对图像页面中出现的影响图像质量的杂质,如黑点、黑线、 黑框、黑边等应进行去污处理。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在不影 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档案原貌的原则。 图像拼接 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应进行拼接处 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 体性。 裁边处理 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处理,去除多余的白边, 以有效缩小图像文件的容量,节省存储空间。
扫描技术参数的确定
扫描分辨率200-300dpi 扫描亮度值选择50-60之间 扫描对比度数值以70-80为最佳 扫描模式:黑白,一般文字;灰度,多 层次原件 压缩存储格式:TIFF、BMF、JPEG、 AWD等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数字化处理方式的选择 数字化输入设备的选择 扫描技术参数的确定 数字化处理基本环节 数字化存储设备的选择 缩微影像转换技术应用
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价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特色性原则
档案数字化基本程序
前期准备:制定规划、原件准备 转换处理: 信息采集:针对原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 段 信息处理:扫描中的纠偏、除噪、消除杂印等 数字信息存储:载体转换 脱机保存 后期(数据)整理:核查扫描后数据
数据挂接
汇总挂接 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数据库,通过质检环节确认为 “合格”后,通过网络及时加载到数据服务器端汇总。通过编制程序或借助 相应软件,可实现目录数据对相关联的数字图像的自动搜索、加入对应的电 子地址信息等,实现批量、快速挂接。 数据关联 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将每一份纸质档案文件扫描所得的一个或多个图 像存储为一份图像文件。将图像文件存储到相应文件夹时,要认真核查每一 份图像文件的名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是否相同,图像文件 的页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页数是否一致,图像文件的总数与目 录数据库中文件的总数是否相同等。通过每一份图像文件的文件名与档案目 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 为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的批量挂接提供条件。 交接登记 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单,记录数据关联后的页数,核对 每一份文件关联后的页数与档案整理、扫描时填写的页数是否一致,不一致 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办法。
图像存储
确定存储格式 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 TIFF(G4) 格式存储。 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扫描的文件,一般采用JPEG格式 存储。 存储时的压缩率的选择,应以保证扫描的图像清晰可读的 前提下,尽量减小存储容量为准则。 提供网络查询的扫描图像,也可存储为CEB、PDF或其他 格式。
档案整理
目录数据准备 按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等的要求,规范档案中的目录内容。 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如有错误或不规 范的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应进行修改。 拆除装订 不去除装订物,影响扫描效果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拆除装订物时应 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 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 按要求把同一案卷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区分开。普发性文件区分的原 则是:无关和重份的文件要剔除,有正式件的文件可以不扫描原稿。 页面修整 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 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熨平等)后再进行扫描。
数据备份
备份范围 经验收合格的完整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 备份方式 为保证数据安全,备份载体的选择应多样化,可采用在线、离线相 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套备份,并注意异地保存。 数据检验 备份数据也应进行检验。备份数据的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备份数据 能否打开、数据信息是否完整、文件数量是否准确等。 备份标签 数据备份后应在相应的备份介质上做好标签,以便查找和管理。 备份登记 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备份管理登记表单。
命名图像文件
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中的每一份文件,都有一个 与之相对应的唯一档号,以该档号为这份文件 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命名。 多页文件可采用该档号建立相应文件夹,按页码 顺序对图像文件命名。
目录建库
选择数据格式选择 目录建库应选择通用的数据格式。所选定的数据格式应 能直接或间接通过XML文档进行数据交换。 档案著录 按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的要求进行著录, 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目录数据质量检查 采用人工校对或软件自动校对的方式,对目录数据库的 建库质量进行检查。核对著录项目是否完整、著录内 容是否规范、准确,发现不合格的数据应要求进行修 改或重录。
3、确定扫描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 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几种模式对档案进行扫描时,其 分辨率一般均建议选择≥100dpi。特殊情况下,如文字偏 小、密集、清晰度较差等,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需要进行OCR汉字识别的档案,扫描分辨率建议选择 ≥200dpi。 4、扫描登记 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单,登记扫描 的页数,核对每份文件的实际扫描页数与档案整理时填写 的文件页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