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诗律(整理)

合集下载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诗经》《楚辞》以后,诗歌的形式不断有新的发展。

唐代律诗兴起以后,诗歌更有了严密的格律。

不了解诗歌的形式格律,将影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谈不上充分地欣赏。

本单元两节通论,将扼要地谈谈从汉至唐宋时代诗歌的格律,至於唐宋以后的词律和曲律则将在下一单元的通论里叙述。

(一)诗体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

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

《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

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

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二)汉魏六朝诗的语言特点 汉魏六朝诗以五言诗为主,此外,也有四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

古代汉语2诗律-资料

古代汉语2诗律-资料

3、省略
•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答客问杭州》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 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白居易《渡淮》) • 4、紧缩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白居易《新春江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二、近体诗和古体诗
• 古体诗又叫古风,主要指汉魏六朝古诗。古体诗以五言为 正统,因为古诗十九首是五言。六朝的诗大都是五言,七 言古诗起源稍晚。
•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 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作者通过假想的 牛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通篇全是写景,而 情在其中。这首诗虽从《诗经·大东》化出,而写天上无 情的双星,居然象人间绸缪的夫妇,情景相生,真有化工 之妙。)
2、拗救问题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1)一、三、五也要论的情况: • ①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第
五字必须是仄。否则,句尾就是三个平声 字,叫做“三平调”,近体诗中不许出现。 • ②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 三子必须是平。否则,除韵脚之外,全句 就剩下一个平声字,叫做“犯孤平”。救 的办法是• 1、近体诗是怎样对仗的 • 首联:近体诗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的第一联。 • 颔联:近体诗的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的第二联。 • 颈联:近体诗的第五句与第六句形成的第三联。 • 尾联:近体诗的第七句与第八句形成的第四联。 • 律诗一般是中间的两联对仗,也有尾联对仗的,
还有四联都对仗的。律诗至少颈联必须对仗。 • 律绝大都不对仗,也可让其中的一联对仗,也可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

18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元), ―△――△△― 渔梁渡头争渡喧(元)。 ――△――△― 人随沙岸向江村(元), ―――△△―― 余亦乘舟归鹿门(元)。 ―△―――△―



鹿门月照开烟树, △―△△――△ 忽到庞公栖隐处(御)。 △△―――△△ 岩扉松径长寂寥, ―――△―△― 唯有幽人独来去(御)。 ―△――△―△
28
五言律诗共有三个节拍,即二二一,诗例如“白日—依 山—尽”。七言律诗共有四个节拍,即二二二一,诗 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组成节拍的两个字 可以同是平声或仄声,也可以是平仄不同的两个字。 节拍由平仄不同的两个字组成时,节拍的性质取决于 后一字的声调,如“仄平”算平声拍,“平仄”算仄 声拍,因为后一字是在节奏点上,起着定音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律诗对每一节拍中的二个字平 仄的要求特别严格,其平仄不能变动,对第一字的要 求则比较宽松,常常平也可,仄亦可。
9
二、近体诗 (一)近体诗的分类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大类。 律诗指七律和五律,绝句指七绝和五绝。绝句由律 诗截取而成,故名。排律又称长律,是律诗的延长。 排律一般是五言的,七言的很少。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都有限定(排律的句数 在八句以上),其具体情况如下:
五律——八句,每句五字,共40字。 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共40字。 五绝——四句,每句五字,共20字。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排律 —— 句数超过八句,每句字数为五字或 七字。
13
上平声 一东 二冬(钟) 三江 四 支 ( 脂 之 ) 五 微 六鱼 七虞(模) 八齐 九佳(皆) 十灰 (咍) 十一真(谆臻) 十二文(欣) 十三元(魂 痕) 十四寒(桓) 十五删(山) 下平声 一先 ( 仙 ) 二萧 ( 宵 ) 三肴 四豪 五歌 ( 戈 ) 六麻 七阳 ( 唐 ) 八庚 ( 耕清 ) 九青 十蒸 ( 登 ) 十一尤 ( 侯幽 ) 十二侵 十三覃 ( 谈 ) 十四盐 (添严) 十五咸(衔凡)

大学古代汉语诗律(整理)

大学古代汉语诗律(整理)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㈡押韵要求
1.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但首句可押可不押;
2.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 ;(韵字依照 “平水韵”) 3.押韵句用平收式,不押韵句用仄收式; 4.一韵到底,不能出韵。 字 的 声 调 可 以 归 并 为 平、仄两类:平声为平, 黄河远上白云间, (jiān)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 所谓出韵,就是在押韵时,某句的韵 一片孤城万仞山。 (shān)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 n) 羌笛何须怨杨柳, 脚用了不同韵的字。 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 n) 春风不度玉门关。(guān)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jià n)
J1 ∣∣— —∣, J4 ∣∣∣— —,
请用《春望》诗的前 半首来记忆四个句式
J2 J3
— — ∣∣ — ———∣∣
3.基本句式的变通
J2如果第一字改变, 第三字必须同时改变。
一、三不论——指仄收式句第一、三字平仄可变
二、四分明——第二、四字是节奏点,平仄不能变 J1
∣∣— —∣, — — ∣∣ —
对仗: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
白日依山尽 主—状—谓 黄河入海流 主—状—谓 两个黄鹂鸣翠柳 定—主—谓—宾 一行白鹭上青天 定—主—谓—宾
东韵:东同铜童中冲戎弓工空
(ung)
冬韵:冬农侬宗鬃佟彤淙
(ong)
近体诗不能出韵,所谓出韵,就是在押韵时,某 句的韵脚用了不同韵的字。
2.四个标准平仄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古诗
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 ㈠字数和句数要求
1.五言诗每句5字,七言诗每句7字; 2.律诗全首八句; 3.律绝全首四句; 4.排律(长律)全首八句以上。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律绝 七言律绝 五言排律 七言排言律绝

古代汉语通论诗律

古代汉语通论诗律

句式是: 甲a, 乙b , 甲a, 乙b , 乙B。 甲A。 乙B。 甲A。
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2)仄起平收式 |||—— ——||— 太 乙 近 天 都,连 山 到 海 隅。 ———|| |||—— 白 云 回 望 合,青 霭 入 看 无。 ||——| ——||— 分 野 中 峰 变,阴 晴 众 壑 殊 ———|| |||—— 欲 投 人 处 宿,隔 水 问 樵 夫。
古诗是指汉魏六朝 这 一 历史 时 期的 诗 。
沈德潜的《古诗源》选的 就是从汉到隋的诗歌。
陶渊明(东晋)

从齐梁时代开始, 诗歌在形式上逐 渐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由 于四声的发现而 在诗歌创作中开 始讲究平仄。
曹植(三国魏)
南朝梁沈约说:写诗应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 之中,轻重悉异,但自骚人以来,未睹此秘。张、蔡、 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当人 们认识到四声后,便开始注意用四声的平仄创造诗歌的 音乐美。当时流行的永明体(南朝齐武帝的年号),特 点就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朓就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南京秦淮河
齐梁时写文章也注意骈 偶,而且逐渐影响到诗 的创作。这种趋势发展 的结果,在唐初就形成 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 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 来,这是一种新诗体, 所以称为近体诗。
谢灵运(东晋)
唐朝以后的诗分两种:一种叫近体诗,是讲 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一种叫古体诗,或者叫古 风,是不讲究平仄对仗的。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从 形式上划分的,而不是从时代划分的。
李白塑像
乙B 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必须平,如果换成仄,全句便为(仄仄)仄平 仄仄平,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犯孤平(犯 孤平只对乙B句而言)。犯了孤平可以救。

古汉语通论 诗律 免费在线阅读

古汉语通论 诗律 免费在线阅读

(二)押韵严格
· 1、韵脚固定。近体诗偶句末字押韵,首句可入韵; 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
· 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忌换韵或出韵(首句入 韵可以用邻韵);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 韵可以通押,还可以换韵。
· 3、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可押平、仄声 韵,仄声韵中区别上去入声韵。
· 4、忌重韵。
(三)平仄协调
· 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1、平仄 · 沈约、周颙提出中古四声“平上去入”: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从中古音到近代北京音: ·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中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对应:
中古四声 普通话四声 (消失的调类)
平 平声
(二)押韵严格
· 唐诗的韵部: ·隋·陆法言《切韵》193韵;北宋·陈彭年、丘 雍《广韵》206韵;规定一些韵可以“同用”, 即被规定“同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在押韵 时可以当作一个韵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将同用的韵加以合并,成107韵;金·王文郁 《平水新刊韵略》归并为106韵。后来作为近体 诗押韵依据的“平水韵”即指此106韵,一般叫 诗韵。(P1518-1520)
五言(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仄起式(七言平起式)
· 首句不入韵:
· 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古汉语诗词格律(精)

古汉语诗词格律(精)

“拗” 。 “拗”了以后可以“救” 。具体地说,就是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 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 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经过拗救的诗 句仍然合律。
乙:孤平拗救
故园芜欲平。 溪柳自摇沙水清。 双鬓向人无再青。
李商隐《蝉》 苏轼《新城道中》 陆游《夜泊水村》
返回绪言
1.句数-律诗8句,五律40字,七律
56字;绝句4句,五绝20字, 七绝28字;排律10句以上。
2.押韵-押平声韵。不换韵。 3.平仄-句中平仄相间,对句平仄相对。 4.对仗-尽量多用对仗。律诗除首联、
尾联外,以对仗为原则。
返回绪言
近体诗的用韵
第一节 韵 第二节 近体诗用韵的规则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 韵
返回本章目录
韵与韵母
韵是诗词构律的基本要素之一。韵,
大致等于韵母,但有区别。
音韵学 概念 同韵只要 主要元音和韵 尾相同,介音 区别四声 可不考虑。 同韵母要 求主要元音、 不管声调 韵尾、介音都 要相同。
返回本章目录

语音学 韵母 概念
韵、韵部、韵目
韵,不管有没有韵头或韵头是否相 同,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算同韵。 如 “ 东、董、送、屋 ” 为四个韵。 所有同韵的字汇成一个部类,就叫 做韵部。 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 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叫做韵目。
返回本章目录
○ ○
失粘
第四节 孤平与拗救
返回本章目录
乙式——孤平
近体诗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的 第一 个字,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中的第三 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是仄 ,那么除韵脚外,全句 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近体诗 的大忌。

古代汉语学习,有关诗律的讲解

古代汉语学习,有关诗律的讲解

3.只押平聲韻

唐人作詩用韻,依據的是《切韻》的韻部。到了北 宋時,官方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分韻二 〇六部,改名《廣韻》。此後金人王文郁、南宋 江北 平水人劉淵都根據前人“同用”的規定對 《廣韻》韻部做過合併工作,王文郁《平水韻略》 一書合併爲一〇六部,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 一書合併爲一〇七部。南宋以後的詩韻都是一〇六 部,由於源自《平水韻略》和《壬子新刊禮部韻 略》,故又稱作“平水韻”。“平水韻”雖然出現 在南宋,但反映了唐人押韻的實際情況。“平水韻” 包括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 聲十七韻 。
近体诗律说略
我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和《楚
辭》。《詩經》以四言爲主,《楚辭》以六 言爲主。到了漢代,出現了五言和七言詩。 五言詩源自民謠,東漢末的《古詩十九首》 已是成熟的五言詩。最早的七言詩據說是漢 武帝在柏梁臺上宴飲群臣時的聯句,人各一 句,句句押韻,後人把這種詩體稱爲“柏梁 體”。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柏梁體七言詩是三 國 魏 曹丕的《燕歌行》。
三大類。律詩指七律和五律,絕句指七絕和 五絕。排律又稱長律,是律詩的延長。排律 一般是五言的,七言的很少。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都有限定。其具体情 况如下:
五律——八句,每句五字,共40字。
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共56字。 五绝——四句,每句五字,共20字。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排律——句数超过八句,每句字数为五字或

所謂“兩聯之間平仄相黏”,是指下聯出句
第一節拍的平仄要和上聯對句第一節拍的平 仄相同。在具體實踐中,也只要做到節拍的 第二字平仄相同就可以了,第一字的平仄一 般不論。不可理解爲下聯出句和上聯對句的 平仄字字相同。第一節拍以後的部分按照平 仄交替的原則處理。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王力《古代漢語》古漢語通論(二十九、三十)詩律(上下)古漢語通論(二十九、三十)詩律(上)《詩經》《楚辭》以後,詩歌的形式不斷有新的發展。

唐代律詩興起以後,詩歌更有了嚴密的格律。

不瞭解詩歌的形式格律,將影響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談不上充分地欣賞。

本單元兩節通論,將扼要地談談從漢至唐宋時代詩歌的格律,至於唐宋以後的詞律和曲律則將在下一單元的通論裏敍述。

(一)詩體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

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

《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

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

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

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

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

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

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二)漢魏六朝詩的語言特點漢魏六朝詩以五言詩為主,此外,也有四言詩、六言詩、七言詩等。

古汉语诗律部分

古汉语诗律部分

第一節古代的詩歌一、古代詩歌的名稱詩是漢民族自古以來對詩歌的統稱。

《說文解字·言部》:“詩,志也。

”許慎的解釋來源於《尚書·堯典》“詩言志”,意思是詩歌就是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一種言語作品。

但我們認爲這並不是我們漢民族把詩歌叫做“詩”的來源。

“詩”字實與“持”同源,所以在古代文獻中它也有“承托”“保持”的意思。

《禮記·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齋,朝服寢門外,詩負之。

”鄭玄注:“詩之言承也。

”孔穎達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

’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

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我們知道,古代詩歌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押韻。

《文心雕龍·聲律》曰:“同聲相應謂之韻”,所以押韻就是用一個個聲音(韻母)相同相近的字去“承托”“保持”前面句子中相同位置上的字。

所以,“詩”得名於“持”。

押韻是詩的一個顯著特徵,但是不等於說押韻的作品都是詩。

在先秦時期,韻文有兩類,一類是歌唱的,有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曲調,甚至還配上樂器伴奏。

這種韻文就是詩。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國公子季札到魯國聘問,要求觀周樂,魯侯於是讓宮廷樂隊“爲之歌《周南》《召南》”,一直演唱到《小雅》《大雅》和《周頌》。

《漢書·李延年傳》:“是時上方興天地諸祀,欲造樂。

令司馬相如等作詩頌,延年輒承意弦歌所造詩,爲之新聲曲。

”這些都充分證明古代的詩最初是歌唱的。

正因爲詩是歌唱的,所以詩的段落最初叫做“章”。

《說文·音部》:“章,樂竟爲一章。

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

”所謂“樂竟”,即樂曲的一個段落結束。

(整首樂曲結束則爲“竟”。

《說文》“竟,樂曲盡爲竟。

”)魏晉以後將詩的段落稱爲“解(jiě)”,“解”本也是音樂的一個樂章的意思。

《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録》:“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

”這裏的一章即指曲子的一章。

宋周密《齊東野語》:“自製曲數百解,皆平淡清越。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二十九)诗词格律一.古代的韵文和散文1、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大多数要使用同韵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章。

包括了历代的诗歌、词赋、戏曲。

不同时代有其流行的韵文文体。

包括:周、春秋: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辞。

汉朝:汉赋、古诗、乐府。

六朝:骈文、诗。

唐朝:唐诗、乐府。

宋朝:宋诗、宋词。

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

明清:戏曲、诗、词。

2、散文用韵问题古人为文,为了利于流传,务必求之朗朗上口,又受民歌影响,所以古文有不少是用韵的,不过格律不大严格,因而用韵不是散文的一般要求。

古代散文用韵,有两种情况:一是通篇用韵。

如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前出师表》用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代汉语诗律部分

古代汉语诗律部分

第二十一节诗律1 、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2 、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3 、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4 、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

(1 )句数:是固定的,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

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

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 )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

A 位置:a 每联对句的尾字;b 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偶句一定要用韵。

B 特点:a 用“平水韵”的106 部为用韵标准;b 一般押平声韵;c 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即不能出韵;d 不能转韵。

(3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

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

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

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 )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

a 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

b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

c 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

d 对仗原则: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5 、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6 、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五言诗:A 仄仄- 平平- 仄 B平平- 仄仄- 平C 平平- 平- 仄仄 D仄仄- 仄- 平平;七言诗的句式:A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C 仄仄- 平平平- 仄仄 D平平- 仄仄仄- 平平7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 、词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

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古代汉语--第八章 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第八章  诗词格律
《游XX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六、平仄不拘〔"一、三、五不论"〕
▪ 近体诗有的地方平仄要求不严,可以不拘平 仄,即句式上是"平"的地方可以用仄声字, 句式上是"仄" 的地方可以用平声字.不拘 平仄的都在一、三、五的位置,所以有"一 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 注意: 有些情况下,"一、三、五也要论"
七、"一、三、五也要论"
▪ 1、乙种句式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 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绝 不可将平通融为仄,变成: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这叫"孤平"句.
▪ 〔3〕对仗的位置
▪ 首联:即近体诗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的第一联.
▪ 颔联:即近体诗的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的第二联.
▪ 颈联:即近体诗的第五句与第六句形成的第三联.
▪ 尾联:即近体诗的第七句与第八句形成的第四联.
▪ 注意: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律绝大都不对仗.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都得对仗.
这四种句式的交错使用,就构成不同格式的五律或七律.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与拗救
▪ 三、粘与对的要求
▪ 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就是 平粘平,仄粘仄 .
▪ 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就是平对 仄,仄对平.
▪ 粘对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 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唐诗中有少 数失粘的,失对的很少.

古代汉语(下)20词律

古代汉语(下)20词律

根据分段情况又分成单调、双调、三叠和 四叠。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 这两段又称上下阙或上下片;分三段的叫三 叠;分四段的叫四叠。例如:
《渔歌子》、《如梦令》、《调笑令》、 《捣练子》等属单调;《蝶恋花》、《满江 红》、《菩萨蛮》、《水调歌头》等属双调; 《兰陵王》、《西河》等属三叠;四叠只有 用韵看,第一、二、四句的“渚、舞、雨” 押仄声韵(语麌通韵),第五、六、八句 的“悠、秋、流”押平声韵(尤韵),仄 平换韵;从平仄看,第七句与第六句失粘; 从对仗看,颔联对仗而颈联不对仗。因此 这首诗是入律的古风,而不是律诗。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平平仄仄平, 但闻人语响, 仄平平仄仄。 返景入深林, 仄仄仄平平, 复照青苔上。 仄仄平平仄。 这首诗从字句数看象近体诗的五言绝句即 律绝,但从押韵上看是押仄声韵,从平仄看虽 然全用律句,可是两联都失对,两联之间还失 粘,所以这首诗是古绝,不是近体诗的律绝。
第九章完
主 讲 教 师 : 徐 志 奇
辅 导 课 程 二 十
古 代 汉 语 ( 下 )
第三节 古体诗概说
古体诗,是按照古诗即汉魏六朝诗写 法写的诗。古体诗的语言形式是极其自由 的,除了必须用韵之外,凡近体诗需要遵 守的格律,在古体诗中都无约束力。 古体诗和近体诗比较,在字句数、用韵、 平仄、对仗上都有区别。
词的用韵,从整体上看,没有统一的固定位 臵,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也可以 中途换韵;从一个词调来看,却有严格的规定, 因词牌而异。其用韵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一韵到底。大部分词都属这一种。
2.同部换韵。较罕见。
3.平仄换韵。包括两种,或换韵只规定声调, 对韵部不作要求;或换韵后又回到原韵。
3.用韵 虽然都用平水韵,但近体诗规矩很严格, 而古体诗用韵往往比平水韵宽,可一韵到 底,也可邻韵通押,随意换韵,不限在偶 数句上用韵,也可在奇数句上用韵,用韵 的字可以重复,既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 押仄声韵,但在仄声韵中要区分上声韵、 去声韵、入声韵,一般不同声调不可以相 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2)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 — ∣ ∣ (J3)
颔联
对句
出句
∣ ∣ ∣ — — (J4)
∣ ∣— —∣
(J1)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颈联
对句
— — ∣ ∣ — (J2) — — — ∣ ∣ (J3)
尾联 出句 对句

∣ ∣ ∣ — — (J4)

(杜甫)

黄鹂翠柳 黄鹂翠柳鸣
黄鹂鸣翠柳
2.四个标准平仄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式) (∣ ∣ — — ∣ ) (仄起仄收式)
( — — ∣ ∣ — )
A. 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起平收式)
b. 平平平仄仄
( — — — ∣ ∣) (平起仄收式)
A类仄起
大写平收
B类平起
如何用现代的读音来辨别中古字音的平仄声 中古声调与现代声调的对应:
平声
中古四声: 平 上 去
仄声

现代四声:阴平 阳平


平声
中古四声: 平 上
仄声
去 入
现代四声:阴平 冬屋 天粥 中叔 间捉 多失 低郭
( ) 入 变
阳平
上 马铁 理骨 董谷 美蜀 忍角 远乞
( 入 变 )
去 范送入 湛未木 盾事育 肚遇月 树震屑 动效力
㈢对仗要求
1.律诗和排律:除首尾联外,其余各联要对仗;
2.律绝:各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㈣平仄要求
要求诗中每个字的读音,都符合所在位置规 定的平声或仄声(以中古语音为标准)。
1.平仄声的辨别 所谓“平仄”,指中古(六朝至唐宋时期)字音的四 个声调的归类(归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中古字音声调: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简称 平、上、去、入, 统称“四声”。 平声单独做一类,上去入归为一类称“仄声”
仄仄仄平平
∣ ∣ ∣— —
平平平仄仄
— — — ∣∣
— — ∣∣ — J2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同一联的两句, 前一联的下句与后 起式平仄相反,称 一联的上句,起式平 J4 ∣∣∣ — —, — — —∣∣ J3 恨别鸟惊心, 哀时花溅泪 为对。 仄相同,称为粘。
J1
∣∣— —∣,
J1—J2— J3— J4— J1— J2—J3—J4—J1—J2 …… 仄起仄收 平起平收 仄起平收 平起仄收
(∣ ∣ — — ∣ )
( — — ∣ ∣ — )
A. 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起式)
b. 平平平仄仄
( — — — ∣ ∣)
相对
(平仄类型相反)
— — ∣ ∣ (平起式)
白鹭青天 白鹭青天上 白鹭上青天
黄鹂翠柳 黄鹂翠柳鸣
黄鹂鸣翠柳
2.四个标准平仄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 ∣ — — ∣ )
粘 (黏 )
B. 平平仄仄平
( — — ∣ ∣ — )
相粘
A. 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起式)
(类型相同)
b. 平平平仄仄
相 粘
( — — — ∣ ∣)
相对
(平仄类型相反)
— — ∣ ∣ (平起式)
白鹭青天 白鹭青天上 白鹭上青天
北岭千秋 东吴万里 北岭千秋雪 东吴万里船 北岭雪千秋 东吴船万里
更上一层楼 三
6.平仄句型的拗救
⑴救孤平
a
∣∣ — — ∣

(∣∣∣ —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欲平
△ ○
( ∣— —∣ — )
△ ○
B
— —∣∣ —
“韵”与“韵母”的区别: 韵母,指汉语的一个音节中,除去声母和声调 所剩下的部分,它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母 黄(huang) 良(liang) h l u i a a ng ng 韵,只包括 韵腹和韵尾。
古诗
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 ㈠字数和句数要求
1.五言诗每句5字,七言诗每句7字; 2.律诗全首八句; 3.律绝全首四句; 4.排律(长律)全首八句以上。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律绝 七言律绝 五言排律 七言排律
五言律诗
春 望
(杜甫)
五言律绝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蚕妇
昨日入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b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 ∣ ∣ — —
.∣ ∣ ∣ — —
A
功盖三分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挥手自兹去,
a B b A — ∣ ∣— ∣
(平起平收式首句不入韵五言律诗)
七言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a — —∣ ∣ — — ∣
A — —∣ ∣ ∣ — — B b
∣ ∣— — ∣ ∣ —
∣ ∣ — — — ∣ ∣
悲哀国破山河在 难堪恨别鸟惊心
又见 城春草木深 不忍 感时花溅泪
4.平仄句型的变通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诗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 ∣∣— ∣ ∣∣— — ∣ J1 ∣ — —∣ — — — ∣∣ — J2 ∣ — —∣ ∣ — — —∣ ∣ J3
近体诗的格律小结
㈠字数和句数要求 律诗八句,律绝四句,排律八句以上,各有五言、七言。
㈡押韵要求
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㈢对仗要求 律诗和排律除首尾联外都要对仗,律绝不限。 ㈣平仄要求
诗 诗 律 律
一、什么是诗律
诗律就是诗的格律,即作诗的规则。含义有二: 广义:所有诗歌在句式、押韵等形式方面的规则。 狭义:特指近体诗在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形 式方面的规则和要求。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 :萌芽于六朝、成熟于 唐代的一种诗体,特点是:句数固定、押韵严格、 讲究平仄、 要求对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浑欲不胜簪。
“平水韵”指作诗押韵所依据的韵书 死去元知万事空, 南宋平水人 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 但悲不见九州同。 金人 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 106韵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祖宗。 《佩文诗韵》《詩韵合璧》《诗韵》
对仗:
主—状—谓 黄河入海流 主—状—谓 两个黄鹂鸣翠柳 定—主—谓—宾 一行白鹭上青天 定—主—谓—宾
东韵:东同铜童中冲戎弓工空
(ung)
冬韵:冬农侬宗鬃佟彤淙
(ong)
近体诗不能出韵,所谓出韵,就是在押韵时,某 句的韵脚用了不同韵的字。
2.四个标准平仄句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 入 变 )
同食 田独 龙浊 连白 麻国 吴笛
( ) 入 变
入声的辨别:
⑴ 现代阳平字中,声母是b、d、g、j、zh、z的非鼻 韵音韵尾字,一般都是古入声字。(可用“搏夺国, 急逐贼”六字帮助记忆)
拔跋白勃伯搏博别达夺得毒笛国格绝局菊鞠及夹颊即 吉级极杰结竭扎闸翟宅着折直逐砸杂凿昨琢足卒族贼
⑵记住一些常见的入声字或入声声符:白、吉、及、直、 甲、孛[bó 、bè i]、夹、卓、勺、足、失、枼[yè ] 、弗 伯柏帛泊拍铂箔舶 洁结诘拮桔秸颉 吸汲岌级 值植 殖 鸭押呷匣狎柙 勃渤脖饽鹁悖浡郣哱馛葧侼挬 浃荚 颊峡侠狭 拙茁屈 焯桌 灼酌 捉 跌迭 葉蝶碟牒谍蹀 佛 彿拂氟 一七八十 出发捉贼
小写仄收
3.平仄句型的组合规则(粘对规则)
⑴可以用任何一个平仄句型作为首句; ⑵每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用相对的平仄句型; ⑶相邻两联的相邻两句要求用相粘的平仄句型; ⑷押韵句用平收式(大写类),非押韵句用仄收式
(小写类)。
5.平仄句型的避忌
⑴避孤平 ⑵避三平调 ⑶避三仄调
A b ∣∣∣ — — — — — ∣∣
J1 ∣∣— —∣, J4 ∣∣∣— —,
请用《春望》诗的前 半首来记忆四个句式
J2 J3
— — ∣∣ — ———∣∣
3.基本句式的变通
J2如果第一字改变, 第三字必须同时改变。
一、三不论——指仄收式句第一、三字平仄可变
二、四分明——第二、四字是节奏点,平仄不能变 J1
∣∣— —∣, — — ∣∣ —
············ 十五删:删关艰
平 水 韵
上平声 一东:东空同翁… 二冬:冬农恭宗… 三江:江窗缸庞… 下平声 一先:先前千天… 二萧:萧挑条聊… 三肴:肴巢交包…
旁 ············ 七阳:阳姜刚 ············
上声 一董:董孔桶总… 二肿:肿宠恐勇… 三讲:讲港蚌项…
············ 去声 一送:送贡众痛… 二宋:宋共纵俸… 三绛:绛降巷撞… ············ 入声 一屋:屋木竹谷… 二沃:沃俗玉足… 三觉:觉角学浊… 王力《古代汉语》附有“诗韵常用字表” ············
七言句式:在五言句式前加两个相反的平仄
J1 — —∣∣— —∣, ∣∣ — — ∣∣ — J2
J4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