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职业学校
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批表
专业家政服务与管理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校(盖章) 江苏省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填报日期二○一二年七月
一、制定依据
1、国家、省级有关文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省教育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部分)等文件。
2、参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之56,《中等职业学校家政服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员。
四、方案说明
(一)《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三年制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每学期18周,每周5天,每天6学时,共计2160学时。其中德育课程216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8学时、专业核心课程756学时、专业方向课程360学时。各学校依据本方案加特色课程制订本学校该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德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其他课程。
德育课程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所必修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部分。
专业方向课程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侧重教学方向或者表演方向,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两门专业方向课程。
注:在第一学期中由于德育课和公共基础课程所占学时比重比较大,因此各学校为了强化专业课教学,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机动的安排专业课的教学补充,或者把公共基础课程安排一部分到晚自习时间,把专业核心课程增加的课时安排至白天当中。
(三)为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从第一学期开始即可根据幼师专业教师资格证发放的要求,普通话的培训及考核一般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之间进行,务必于毕业前获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
(四)各学校应该为专业教师的培训提供条件,保证模块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其他课程”是指各学校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等因素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如礼仪、口语表达、书法、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六)德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必修课程,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特色课程。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德育课程(共216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心理健康(72学时)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4、经济与政治(36学时)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
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以上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
(二)公共基础课程(864学时)
1、语文(216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
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
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数学(144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英语(72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
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体育与健康(144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5、幼儿英语(72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了解幼儿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增加幼儿英语词汇的积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幼儿英文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幼儿英语方面的交流。本课程是对英语课时数的补充,为必修课程。
6、计算机应用基础(36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