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人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综述
【摘要】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著名哲学家。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至今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究,本文拟通过19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今人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一点个人思考。
【关键词】熊十力;体用不二;“孤往”精神
一、序言
纵观中国历史,能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标志性的时代唯有三个:百家争鸣的先秦、三朝盛世的李唐、英才辈出的民国。然而先秦与李唐年代实在过于久远,先辈们的荣光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只能在史书的字里行间缅怀依稀的辉煌,唯有民国的英杰们我们还能仰其鼻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大放异彩,由而被历史所铭记,殊不知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早有诸多文坛巨擘们为中华之崛起孜孜不倦拼搏不休。其中,熊十力堪称一代大家,为中国儒家揭开了新的纪元,为中国哲学思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
其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
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因反对文革,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大英百科全书》誉之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熊氏及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当代“新儒学八大家”。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
综观熊十力哲学,大致经历了由融儒入佛到儒佛同参,再到融佛入儒、归宗儒学的演进历程。其一生为学,融贯中西,平章华梵,摒弃陈说,绝少依傍,堪称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影响力的哲学家。
其面对西学的冲击,在儒学价值系统崩坏的时代,重建儒学,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基础,是新儒家的实际开山人物。其“体用不二”之论,成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为这一思潮由此奠定了基本思想框架。
尽管熊氏的哲学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独具的哲人慧思,提出并力求解决的人生问题与文化问题,诸如人的终极关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困惑和疏离等,他凭着对生命存在的独特体验,所作出的对人的内在的道德自觉、价值自觉、文化自觉的阐扬,又为世人开创了一条探寻价值的新路,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正因为如此,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才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广泛的注意和重视。
其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根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主体;所谓“体用不二”,即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肯定。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具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生化,同时也主张人不被人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
二、今人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在喧嚣嘈杂的现今社会,向隅而坐、坚守内心的人已少之又少,熊十力曾在著作《十力语要》曰:“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其所提倡的“孤往精神”不啻为我们这个时代一副清醒剂。也许这就是学者们不间断研究熊学的原因之一。
从“新儒学”到“新唯识论”,从佛学到哲学,众人不余遗力地在熊十力所遗留的珍宝中汲取新知,跨时几十余年,这一探求仍未停止。人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一些学者们则隐隐达成了共识。本文查阅了19篇熊十力哲学研究相关论文,试图从研究方式、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学者们的共识中探讨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以冀于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研究方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研究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方式也不同。在19篇研究论文中,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
1、解构分析
采取这一方式进行研究的论文通常都有着同样的结构:背景(思想渊源)——思想结构(内容)——价值意义。这类论文的优点在于从宏观的角度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把握,并能精准地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意图。三段式的文章虽略显单调,但却足够直观,能使人领会到作者的思路。而缺点也颇为明显:这类文章往往避免不了落入俗套的惨淡结局,同时也会很容易陷入“要么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要么事无巨细难有重点”的极端之中。
如谢恩廷所著《熊十力哲学研究》一文便能算是其中行文整齐的一篇。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熊十力哲学的论学背景与思想渊源(佛学、西学、儒学);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熊十力哲学以“体用不二”统贯始终的体系结构,“‘体用不二’以明体”,阐述了本体论的内容,“‘翁辟成变’以示用”,是宇宙论的阐发,“‘反求实证’以归心”,是其心性论的表述;第三部分分析了熊十力哲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文章将熊十力的思想结构与其渊源一一对应起来,揭示了其中隐含的逻辑,并于最后将主题升华,对其现实意义及价值进行探讨,结构简单,然内容充实。
2、对比分析
在所选19篇文章中,学者们主要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熊十力与其他知名学者比较这两方面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其中运用较多的为将熊十力与其他知名学者进行比较这一方法。对比往往能突出作者意图强调的内容,而不同学者之间的比较往往是为了总结归纳其中的共通点,并以此辐射向更深层的分析。
牛军在《“返本开新”之途的断裂处——熊十力中西文化比较思想研究》中便是采用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中西合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熊十力学说杂糅中西既是优点也是缺陷,由此寻找熊十力理论中的缺失。
而《现代三圣——熊十力与梁漱溟、马一浮》(景海峰著)、《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