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
厚血膜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 血膜倾向一侧,造成血膜厚薄不均, 厚处不一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结果; 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 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 入标本盒并盖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 敞开放置一段时间,让木醇挥发后才 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蛋白被其固定, 不能溶血或染色效果不佳。
正常
西 门 氏 点 少见
圆 形 , 蓝 色 深 , 深棕色,粗 明显 核紧缩,滋养 体带状
6-12
平均 = 8 呈菊花状
薄血膜中 P.v 的形态
环状体(P.v.R)
P.v.R P.v.R
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 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
大滋养体(P.v.T)



经8~10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出伪足。 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 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并出现数量较多,淡红色的 小点,称薛氏小点
成熟裂殖体约 含12-24个裂殖 子
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 要点
1. 2. 红细胞不涨大 环状体钎细, 一个红 细胞内可有几个环 状体,环状体内可有2 个核 环状体可贴在红细 胞边缘 血片中没有其他发 育期滋养体 配子体呈新月形或 腊肠形 成熟裂殖体约含632个裂殖子 可出现茂氏点
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传染源:
是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可见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复发由肝内期迟发型子孢子引起。
人类疟原虫的 基本特征
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人体疟原虫的基本构造: 胞核、胞质和包膜
疟原虫的结构与镜检

疟原虫形态检查三要素: 胞核、胞质和疟色素 1 、胞 核 :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 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 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 2、胞 质;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 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 3、疟色素;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 而异。
传播媒介

中华按蚊
疟原虫生活史
含成熟疟原虫子孢子按蚊 叮咬人 子 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 约30分钟 侵入肝细胞 裂体增殖 成熟裂殖体 (含数以万计裂殖子) 肝细胞破裂 裂 殖子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发 育) 发育 小滋养体(环状体) 摄食 营养、发育 大滋养体 核分裂、发育 未成熟裂殖体 核进一步分裂 裂殖体 (成熟) 被寄生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 释放入血流
制片时机掌握(取血时间)

采血时间: 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 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 某期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 的取血时机。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分前驱期、 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 间歇期五期。

采血时间: P.v —— 发作后10小时内采血, 各期(R、T、S、G)疟原虫均可 查见。 P.f —— 发作时采血可查到 R;发 作后10天左右采血可查见 G。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P.v.G)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 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大滋养体(T)与配子体(G)的区别
T
虫体: 较小
G
较大
胞浆: 边缘不规则可见空泡
核: 较小、不规则
边缘规则无空泡
较大有不染色带 色素分布均匀
色素: 较少、分布不匀,
发热病人血片
标本片
薄血膜的制作

薄血膜 :取一小滴血(约1~1.5微升的血量),将血
滴置于载玻片中部,将推玻片的边缘紧贴载玻片血滴前, 使血液沿推玻片边缘散开约 2cm宽时,使推玻片与平 置的载玻片形成25~350夹角,平稳、均匀由右向左推 片,形成舌型、头体尾分明的薄血膜(约2.0-2.5cm宽 2.5-3.0cm长)。
3. 4. 5. 6.
7.
三日疟(P.malariae)诊断要点
1. 2. 3. 4.
红细胞不涨 大或略小 环状体可呈 方形 胞浆不活跃 呈带状形 成熟滋养体 呈菊花状,内 含6-12个裂 殖子
5.
核可能出现 在环状体边 缘
卵形疟(P. ovale)诊断要点
1. 2. 3. 4. 5. 红细胞涨大 常见慧星状 ( 也称齿轮状) 环粗大 薛氏点明显 成熟滋养体类 似三日疟原虫 但更粗大
镜检 (1)一般只查厚片,薄片仅作为疟原虫分类 参考和编号用。 (2)可先以油镜头配合5X低倍目镜镜检,有 疑问时可调换10X目镜进行观察。 (3)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按下图 示意的顺序方向,视野稍叠视野地查完整个血 膜。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 环状体
感染的红细胞:胀大 不明显,基本正常。 虫体大小:较大,约 为红细胞直径1/3。 胞浆:环状,浅蓝色。 核:红色,一个,偶 有二个。 疟色素:无。
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

厚血膜要求: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镜下 观察其厚度,以每油镜视野5-10个WBC为宜。过厚
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要求。

厚血膜位置:位于玻片右半部分左1/2处
ຫໍສະໝຸດ Baidu 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在玻片面 上写上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以防 差错;待薄血膜干后玻片头可粘 贴患者信息,亦可用铅笔在薄血 膜头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依次 顺序插入标本盒内。
1. 镜检疟原虫,必须对正常厚薄血膜中各种血细胞的 形态、结构和染色性质能够识别。 2. 镜检疟原虫,首先要会看薄血膜,在基本上掌握薄 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后,才镜检厚血膜。 3.镜检疟原虫一般只查厚血膜,薄血膜仅作为原虫分类 时参考和血片编号之用。 4.镜检疟原虫必须用油镜头配合5X低倍目镜镜检,当发 现疑难问题时可调换10X目镜进行观察。 5.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使血膜从上而下,自 左至右,由右至左,一行接一行,一个视野稍叠一个 视野顺序地查完整个血膜。
6.
成熟裂殖体约 含4-12个裂殖 子

周 围 血 中 发 育 阶段
红细胞形态 大小 点彩
疟原虫形态 胞浆 疟色素 裂殖子数
恶性疟原 虫
环状体 配子体
正常
常 见 茂 氏 点
环状体钎细, 常见2个核
粗黑,配子 体中明显
24
6-32
平均
= 10-
间日疟原 虫
各 期 滋 养体 裂 殖 体 和 配子体 各期滋 养体 裂殖体
间日疟
间日疟环状体 (薄血膜)
间日疟滋养体(薄血膜)
卵形疟 P.ovale
又称蛋形疟原虫,主要分布非洲。太平洋地区、缅甸、东南亚有 散在报告 在我国已基本消灭 症状与间日疟相似, 有复发
间日疟(P. vivax )鉴定要点
1.
2. 3. 4.
红细胞通常涨 大
薛氏点明显 成熟环状体粗 大 滋养体胞浆有 阿米巴样伪足
5.
6.
血片中可见各 期的原虫形态
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细胞
中 性 粒 细 胞
嗜酸性粒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疟原虫的生活史
及其 各发育阶段的基本特点
疟原虫生活史

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 个宿主。 1. 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 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2.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 原虫的中间宿主。


成熟裂殖体(P.v.S)
红细胞: 大 小:
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 个体较大。
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 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 色 素: 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P.v.G)

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 的中央。 疟色素分散
涨大,可达正 常 的 1.5-2 倍
薛 氏 点 可 出现
阿米巴样滋养 体,浅蓝色, 活泼
金棕色 不明显
12-24
平均 = 16
卵形疟原 虫
涨大,可达正 常的 1.5倍 1.25-
薛 氏 点 可 出现
卵 圆 形 滋 养 体 , 深棕色 明显 蓝色较深,核 较大
4-12
平均 = 8
三日疟原 虫
各期滋 养体 裂殖体 和 配子体
T
G
P.V 与 P.f 鉴别报告
1、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较多,环纤细,此时应 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间日疟的其他期原虫,如无可判定为恶 性疟。 2、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 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此两型 疟原虫混合感染。 3、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典型,则最好 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定恶性 疟。
恶性疟(取血时间)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 发作后至20h内。

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 末梢血中检出恶性疟配子体,是 在末梢血出现环状体之后的10天 左右。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
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全清 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 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能接触玻 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 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作为推片的 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才能使推出 的血膜均匀一致。


影响因素:速度快慢、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夹角
大小等影响血膜的厚薄、大小。
要求:制成的薄血膜外观:厚薄均匀,无划痕,无起伏,
边缘整齐光滑舌状血膜;在镜下看RBC平铺互相接触而 不重叠。 薄血膜位置:薄血膜位于载玻片左1/2处。
厚血片制作

厚血膜 : 用推玻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微
升左右血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接着用推 玻片角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2~4圈,涂成直径
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薄血膜: 用血量少1-1.5ul,疟原虫的
形态完整,便于疟原虫虫种的鉴定。 为保证检测的敏感性,常耗时较多, 不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常出现漏诊。
厚血膜:用血量较多4-5ul,疟原虫胞
浆和核有一定程度的固缩,较难识别; 但须查范围小,节省时间,阳性检出 率较高。
血片的镜检原则
血涂片制作 及疟原虫镜检技术
烟台市疾控中心 检验科
授课内容
1.厚、薄血膜血片制作方法。 2.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其各发育阶 段的基本特点。 3.间日疟、恶性疟各期疟原虫的 形态与镜检技术
血膜的制作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 血液涂呈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 成圆盘,称厚血膜。无特殊要求的可厚薄血 膜分载玻片涂制。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
或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 膜。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 染色;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 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脱血,染色 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膜血膜 宜先用甲醇固定(1~3分钟)然后用过 滤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后装 入盒内盖严,待以后染色。



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P. falciparum P. vivax P. malariae P. ovale
恶性疟 P.falciparum
● 分布热带、亚热带,是非洲的重要疾病 ● 我国流行区域为云南省和海南省 ● 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无免疫力者 感 染后出现急性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间日疟(取血时间)


在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 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滋养体)为 主,也可见到裂殖体; 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 破红细胞期),镜检多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 体为主,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利时机。 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 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
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再侵入红细胞,开始新的一轮发育。 一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 体。 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红内各期原虫形态)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
由生活史看出
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
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主要是指红细胞 内期的无性体——小滋养体到成熟裂殖体,而 不是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配子体;
间日疟 P.vivax
● 遍布全球温带地区及大片热带地区。在热
带非洲,特别是西非则很少见。
● 间日疟原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部
地区。 ● 病程良性, 有复发。
三日疟 P.malariae



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西非洲,圭亚那及印度 部分地区,呈片状、块状分布 三日疟在我国非常少见,只在南方广西有过散在报告 无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