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资本主义经济与法律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calling”,天职 • 资本主义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 • 资本主义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文化?现代资本主义需要长期 的、有计划的经济活动,是一种理性资本主义。所以需要 可预测、可计算的法律制度;普遍性的规则之治;严格的 法条主义(极端:一头输进案件事实,另一头产出司法判 决);需要一套形式理性的法律。 • 一个功能主义的解读:新教伦理和宗教文化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产生,产生了对形式理性法的需求;规则之治使得资 本主义更快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法律的 理性化程度。法律和市场经济相互推动,促进理性的发展。
继续
• 实质理性法:如中国的“三纲五常”,运用这套 常理判案时,推理过程是理性的,但这套规则却 不是正式的普遍立法。韦伯认为英国法(判例法) 也是实质理性的,因为在适用中法官可以修改法 律。“英国法问题”,李猛的研究 • 形式非理性法:如“神明裁判”,也有一套规则 和实施程序,但没有理性的推理,结果也不可测。 • 实质非理性法:如所罗门国王和包公的判案,既 没有既定的规则可依循,也没有常人可预测的推 理过程,“卡迪司法”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 只是着眼于两个领域的各自趋势而非相互比较, 依然会看到人文学科自身的影响下降。人文学科 原创作品的影响相比于自身日渐衰退。以十年为 计,三个十年间称得上影响学界的人文作品分别 为九十篇、四十九篇和七十篇,约占被引文献总 数的60%、25%和15%。如果剔除重印古籍的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本身贡献的原创人文学术作品所 占的比例将会更低,三个十年间分别为二十三篇、 七篇和二篇,约占被引文献总数的15%、4%和0.4%, 明显呈迅速持续下降的趋势。逐年看来,也大抵 如此。在选刊范围不变、作品发表数量大致稳定 的情况下,的确存在人文作品影响随着发表时间 的临近而急剧下降的情况,而且是从二十年前就 开始了。很多学者的呼吁的确并非杞人忧天:中 国当代学术正在面临一场“人文危机”。
继续
• 90年代:《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方 法论》 • 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value-free,以 此区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 • 解释社会学和文化诠释学,强调meaning/ 意义,“人是悬挂在自己织成的意义之网 上的动物”(吉尔茨),文化相对论 • 市场经济和形式理性法的关系 • 主要代表人物:梁治平、苏力和季卫东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 有关中国学界心智结构的一个热点话题是“古今中西之争” (甘阳:《古今中西之争》)。从被引文献来看,中国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际上尚未出现显著的“古今之争”,有 的只是“中西之别”。若以作品最初发表的国别而论,中 国学界对国外文献的引证在数量和比例上始终高于本国文 献。整个三十年间,影响学界的中国文献三百四十六篇, 约占被引文献篇数的48%;国外文献三百七十四篇,约占 被引篇数的52%。并且,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都是如此。 但从趋势来看,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初,在近年发表的学术 作品中,本国文献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在最近十年 间,已经与外国文献大体持平。若以十年为一个研究单位, 三个十年间影响中国学界的本国文献分别为五十七篇、五 十四篇和二百二十四篇,约占被引文献总数的38%、27%和 49%
继续
• 中西对财富的态度不同:“重义轻利”/赚 钱以获得彼岸的救赎 • 新教把人看作上帝的工具,而儒教认为人 本身就是目的 • 虽然中国有许多理性因素,但由于缺乏资 本主义的心态和精神,所以不可能产生资 本主义制度 • 韦伯的资本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今天中 国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什么?
四、韦伯对法律的分类
• 根据法律规则是否抽 象以及运用法律时是 否理性,韦伯运用 “理想型”的方法将 法律分为四类:形式 理性法、实质理性法、 形式非理性法和实质 非理性法。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形式非理性
实质非理性
继续
• “形式”指明确的规则(立法),“理性”指法 律适用中的可预期性(司法)。 • 形式理性法:要有一套普遍适用的、明确清晰的 法律规则和程序,法官以一种可预测、可理解的 推理方式适用法律。“规则之治”,韦伯偏爱形 式理性法,但并不认为形式理性法绝对合理,是 一个价值多元主义者。 • 理性法律不一定带来合理结果,形式平等导致实 质上不平等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 另一个学界争论已久的话题是“人文社科之争”。仅从学 术影响(而不是学术水准)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是社 会科学不断发展壮大、人文学科日渐衰落萎缩的三十年。 不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上看都是如此:整个三十 年间影响学界的人文作品一百七十三篇,平均每年不到六 篇,在整个中国学界所占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特别是最 近十年发表的作品已然不及六分之一。其中原创的人文作 品只有三十九篇,平均每年一篇多,不到同期社科作品的 六分之一。如果逐年细看三十年间发表并在当代产生广泛 影响的这些作品,会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分界点。一个是 一九八七年。之前的十年间发表的学术作品,人文学科占 主导地位;此后二十年,社会科学则一变而为主流,至今 不渝。一个是一九九九年。一九九九年之后发表的人文作 品在当代学界尚无一篇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科学独霸天 下。改革开放三十年,给社会科学带来的是机遇,而给人 文学科带来的更多是挑战,甚至是严酷的挑战。
关于官僚制
• 韦伯认为官僚制是社会理性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能够帮助国家协调机构、组织管理和理性运转。 • 官僚制度造就现代政体,也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基 础(没有专业的法律人员,就没有法治) • 官僚制的特点:1、以非个人化的特点选拔官员; 2、授予官员一定范围内的权力;3、每个官员的 职责权威构成整个等级权威的一部分;4、公务和 个人事务严格分开;5、官员无权处置其职务;6、 所有公文必须以文件的形式发布 • 官僚制的缺点: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是 理性的铁笼
继续
• 基督教是一种大师宗教,理性化极高,而儒教和 道教是一种民间宗教,理性化不够。 理性化的标志在于多大程度上远离了日常生活 • 新教伦理是征服世界和个人主义,而儒教伦理是 适应世界和集体主义(差序格局和社会关系) • 中国缺乏理性化的技术手段和现代组织形式,中 国人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理性化的 生活方式
法律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的 法律社会学思想
一、韦伯小传
• 马克斯.韦伯(1870——1920),德国人, 生于新教徒家庭,深刻的理性主义者,民 族主义者。关注宗教、文化和思想在多大 程度上影响经济和法律;韦伯要回答为什 么资本主义只在西方发展起来。 • 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儒教与道教》、《社会科学方法论》、 《经济与社会》、《学术与政治》等 • 马克思和尼采是影响韦伯的两,《民族国 家与经济政治》 • 韦伯以政治思想家的面目出现,一个民族 主义者 • 不同时代对韦伯有不同解读,“各取所 需”,不是韦伯说了什么,而是中国知识 分子想听韦伯说什么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究竟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真正给 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全面学习西方,还 是我们的确已在文化上脱亚入欧、洗心革面,在“改革” 中悄然间皈依了西方学统。但这确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 国学术的一个客观状况。至少,对于“谁在影响中国心 智?”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除了马 恩毛邓,就是德(亚里士多德、康德、萨义德、庞德、赫 尔德、柯林伍德)、尔(海德格尔、卡西尔、黑格尔、托 克维尔、韦伯[尔]、贝尔、波斯纳[尔])、克(哈耶克、 洛克、诺奇克、克拉克、布莱克、拉塞克)、斯(诺斯、 科斯、霍布斯、罗尔斯、哈贝马斯、吉登斯)。这就是三 十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为当代奠定的阅读和研究语境, 是我们思考和回答“中国问题”的起点和归宿。
六、韦伯的方法论
• • • • 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以学术为业” “理想型”的抽象和构建 理解社会学,强调意义和理解 韦伯的内在张力:自由和理性的张力,英 国法是一种解决办法,立法理性和司法理 性
继续
• 马克思对韦伯的影响 • 马克思研究经济,韦伯研究上层建筑:宗 教、资本主义精神如何影响经济基础 • 韦伯的贡献在于认识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有双向的作用。形式理性的法律与 资本主义制度相匹配 • 韦伯一生都在与马克思对话
二、韦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三个阶段: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之后 • 80年代:《儒教与道教》、《新教伦理与 资本主义精神》;当时的中国力图摆脱马 克思的影响;颠倒的马克思镜像;彼时的 核心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 义——中西文化比较——文化热:对马克 思主义整体的背叛和逃离,对韦伯思想的 曲解 • 认为西方优于东方,现代优于传统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 相比之下,无论是中国古代文献还是西方古代文献,在当 代中国学界的影响都颇为有限。其中西方古代文献最少, 实际上只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全集》 (其中最常被引用的作品是《尼各马可伦理学》)。重印 的中国古代典籍和再版的改革开放前的发表文献也寥寥无 几(整个三十年间只有二十七篇,不到被引文献总数的 4%)。学界引用最多的是国外资本主义发展和启蒙运动以 后的作品,并且绝对数量始终占全部古今中西被引文献的 一半以上(三百七十一篇,约占学术文献的51%)。其次 是中国当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发表的作品(三百 一十九篇,约占学术文献的44%)。虽然仍不到一半,但 是随着发表年代的临近,被引文献的数量和比例大体呈上 升趋势。这多少意味着“中国”学术界的确在日益变得 “中国”,尽管我们还并不知道,这究竟是由于最近十年 来我们已经基本上全盘接受了西方学术因而越来越少需要 加以援引,还是我们的确开始日益形成了本国的学术脉络。
五、韦伯的法律定义和官僚制 思想
• 法律是专门人员实施的合法秩序 • 两个重点:专门人员(后面要讲的官僚 制),合法秩序(合法性问题) • 合法性是个巨大的社会力量,不来自于于 超验的自然法,而来自于人们的行动实践 和社会认同;法治是一种基于认同的秩序, 区别于基于暴力的秩序 • 如何判断合法性?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 与布鲁姆对美国学术界的诊断截然相反,中国人 文社会科学三十年,是中国心智走向开放的三十 年,是中国学术全面“对外开放”的三十年。三 十年来塑造中国心智的人文社会科学成就,主要 不是对传统典籍的传承和研习,也并非立足本国 的当代研究,而是表现为西学译介,表现为对西 方学术名著经久不息的翻译、学习、研究和传授。 而这种成就具体来讲基本是汉译西方现代学术名 著,尤其是汉译西方现代社会科学著作(是西方 人文学科作品的近四倍)。而且,如果我们把那 些计算在“原创文献”名下的作品仔细检审,会 发现相当多的作品其实都是在介绍西方学术,很 多是研究型的教科书,甚至径直以“西方××研 究”为题。没有哪个文明大国会像中国学界这样, 开放到三十年间对国外作品的重视始终远远超过 本国。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 韦伯的回答:《儒教与道教》 • 儒教是一套俗人道德,缺少拯救伦理和超 验体验,不是一种救世宗教。“不知生, 焉知死”,“不语怪力乱神”;道教的巫 术性 • 中国缺少自然法传统、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和法律家阶层 • 形式理性法和绝对主义国家的官僚制(民 族国家)在法治形成过程中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