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东滩湿地植被生物量被动物直接取食的大约为10%,而90%的植物生物量转
变为枯枝落叶。底栖动物参与对枯枝落叶的粉碎、细化及部分分解作用,维系河
口食物网的稳定。无赤相手蟹等蟹类的掘穴活动增加了芦苇带土壤的透水性、土
壤氧化还原潜势,促进了地下部分植物碎屑的分解,进而提高了芦苇的生产量,
提高了生境的稳定性,为雀形目等鸟类营造了更好的筑巢和觅食环境。海三棱蕉
4.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另外,由于在湿地的演替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外来的干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
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受到自然干扰的生态演替能逐渐进入恢复阶段,重新
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人为干扰下的处于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往往无法适应,没有
足够的时间恢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系统退化。本研究专门就人为干扰对
是以后对东滩湿地鸟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植被恢复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一
例就是江苏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使处于重要演替阶段的240
公顷芦苇植被群群落得到恢复,为丹顶鹤和其他珍稀的迁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
息生境。
底栖动物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是整个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
鸟类群落的影响作了深入地分析。
(3)人为影响是水禽生境丧失的主要因素
人口压力迫使湖区居民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导致研究区内部
自然湿地受人为干扰,转变为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芦苇和杨树林,水禽自然生
境大量丧失;部分湖区居民利用鸟铣、放毒、炸药、天网等非法工具捕杀鸟类,
对保护区生物威胁较大;受经济发展的驱动,湖区城镇化及交通建设亦严重干扰
呈冲刷趋势,其它水系湖泊呈淤积状态1125],湖区水体逐步萎缩、沼泽化并向陆
生生态系统演替,但与人为影响相比仅处于次要地位。
洪泽湖南部冬春季鸟类群落研究
部分被鸟类直接摄食,而另一部分则被其他动物捕食。
底栖动物的分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鸟类群落的变化,而且通过对栖息生境植
被的反作用间接影响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袁兴中等(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
底栖动物在东滩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物质的转化,污染
物的代谢、迁移、能量流转的重要渠道,以及对沉积物移动和稳定性的影响。崇
长期大规模的围垦造成自然滩涂萎缩及破碎化(谢一民等,2004),特殊的栖息地结构演变导致了鸟类分布类型的擅变。水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它们的迁徙性以及对湿地的依赖性,导致对生境质量结构的敏感性。干扰影响了鸟类对栖息地的利用,打乱了鸟类与栖息地原有的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在高潮水期,当上海郊县过窄的滨海滩涂被淹没时,在此栖息的涉禽会迁移至海堤内一些人工湿地中,如鱼塘、盐田和农田(唐承佳等,2002,胡伟等,2000),但鱼塘水位的偏高、人类的干扰、芦苇塘的植株过密和旱化等不当的管理和多变性质使其难以成为涉禽稳定持续的栖息地(马志军等,2004;葛振鸣等)。
目前调查到的涉禽群落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无论在迁徙季节和越冬季节,大部分鸟类集中于有限的几个堤内生境内(朝阳农场、东海农场),这使得鸟类对于仅有的生境内环境的变化和干扰将更为敏感。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不同阶段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研究
五、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1植被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食物、水源和隐蔽地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生活条件(徐宏发,1998)。植物
水禽生存;长江流域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导致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加剧了
水禽生境的恶化。近年来,国家和湖南省政府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制定了相
应的法律、法规,水禽生境丧失速率明显减缓,但水禽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受水文情势影响表现为“整体淤积、局部
冲刷”,松滋河的东西两支、资水尾间、草尾河、西洞庭湖两个出口等测站河床
草带的鹿眼螺种群密度很高,附着在植株基部的沉积物表层,并排出大量的固体
粪球,使得海三棱蕉草的扩散和稳定得到了促进,为雁鸭类和鹤类提供了更为丰
富的食物,创造了良好的觅食环境,另外也为某些鸟类提供了很好的隐蔽场所。
3潮沟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潮沟里丰富的底栖动物
为鸟类,尤其是鹤鹏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调查中经常在潮沟边滩上看到一些正
在觅食的小型鹤形目鸟类。在芦苇带,调查中也观察到了有鹤形目等鸟类的分布,
种类仅次于雀形目鸟类,追其原因,一是芦苇带中有一定面积的空地和小水塘,
二就是潮沟深入到芦苇带,尽管所占的面积相比较海三棱蕉草带的潮沟面积而言
不大,但是大大小小的分支很多,里面有多种底栖动物栖息,再加上每日两次的
潮汐会将一些小鱼小虾滞留在潮沟中,从而吸引了一些动食性的鸟类。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2001年大火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材组成及隐蔽条件的影响研究
2001年8-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火灾影响,丹顶鹤的巢材组成中,芦苇下降了31. 2%;而非芦苇成分组成有明显地上升,上升幅度高达80%。丹顶鹤巢材选择受隐蔽条件的影响较大,隐蔽条件是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生境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大火影响,芦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丹顶鹤营巢不得不降低植被高度标准,对植被密度、植被盖度要求相对升高,这是丹顶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
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而且还是动物良好的隐蔽场所。本研究结果显示,栖息
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植被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芦苇群落是各种雀形目鸟类
筑巢和觅食的场所,因此雀形目鸟类的比例较大。另外,芦苇的嫩芦根也是雁群
的食物(黄正一等,1993)。由于芦苇带还是某些底栖动物的栖息场所,因此也
分布着一些以这些底栖动物为食的鸟类,如某些鹤形目鸟类和鹤形目鸟类,但是
数量不多,主要是因为在芦苇群落中鸟类的行走和觅食都不方便;。
植被的空间异质性也会导致植被中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
东滩鸟类保护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可想办法消灭滩涂上分布的互花米草,进行芦苇
的人工栽植,这不仅可以杜绝互花米草不断扩散的危害,而且还可以恢复芦苇群
落,缓减围垦对滩涂植被的破坏程度,从而使得芦苇带鸟类变得越来越丰富。这
变为枯枝落叶。底栖动物参与对枯枝落叶的粉碎、细化及部分分解作用,维系河
口食物网的稳定。无赤相手蟹等蟹类的掘穴活动增加了芦苇带土壤的透水性、土
壤氧化还原潜势,促进了地下部分植物碎屑的分解,进而提高了芦苇的生产量,
提高了生境的稳定性,为雀形目等鸟类营造了更好的筑巢和觅食环境。海三棱蕉
4.人为干扰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另外,由于在湿地的演替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外来的干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
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受到自然干扰的生态演替能逐渐进入恢复阶段,重新
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人为干扰下的处于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往往无法适应,没有
足够的时间恢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系统退化。本研究专门就人为干扰对
是以后对东滩湿地鸟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植被恢复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一
例就是江苏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使处于重要演替阶段的240
公顷芦苇植被群群落得到恢复,为丹顶鹤和其他珍稀的迁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
息生境。
底栖动物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是整个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
鸟类群落的影响作了深入地分析。
(3)人为影响是水禽生境丧失的主要因素
人口压力迫使湖区居民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导致研究区内部
自然湿地受人为干扰,转变为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芦苇和杨树林,水禽自然生
境大量丧失;部分湖区居民利用鸟铣、放毒、炸药、天网等非法工具捕杀鸟类,
对保护区生物威胁较大;受经济发展的驱动,湖区城镇化及交通建设亦严重干扰
呈冲刷趋势,其它水系湖泊呈淤积状态1125],湖区水体逐步萎缩、沼泽化并向陆
生生态系统演替,但与人为影响相比仅处于次要地位。
洪泽湖南部冬春季鸟类群落研究
部分被鸟类直接摄食,而另一部分则被其他动物捕食。
底栖动物的分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鸟类群落的变化,而且通过对栖息生境植
被的反作用间接影响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袁兴中等(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
底栖动物在东滩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物质的转化,污染
物的代谢、迁移、能量流转的重要渠道,以及对沉积物移动和稳定性的影响。崇
长期大规模的围垦造成自然滩涂萎缩及破碎化(谢一民等,2004),特殊的栖息地结构演变导致了鸟类分布类型的擅变。水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它们的迁徙性以及对湿地的依赖性,导致对生境质量结构的敏感性。干扰影响了鸟类对栖息地的利用,打乱了鸟类与栖息地原有的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在高潮水期,当上海郊县过窄的滨海滩涂被淹没时,在此栖息的涉禽会迁移至海堤内一些人工湿地中,如鱼塘、盐田和农田(唐承佳等,2002,胡伟等,2000),但鱼塘水位的偏高、人类的干扰、芦苇塘的植株过密和旱化等不当的管理和多变性质使其难以成为涉禽稳定持续的栖息地(马志军等,2004;葛振鸣等)。
目前调查到的涉禽群落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无论在迁徙季节和越冬季节,大部分鸟类集中于有限的几个堤内生境内(朝阳农场、东海农场),这使得鸟类对于仅有的生境内环境的变化和干扰将更为敏感。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不同阶段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研究
五、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1植被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食物、水源和隐蔽地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生活条件(徐宏发,1998)。植物
水禽生存;长江流域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导致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加剧了
水禽生境的恶化。近年来,国家和湖南省政府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制定了相
应的法律、法规,水禽生境丧失速率明显减缓,但水禽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受水文情势影响表现为“整体淤积、局部
冲刷”,松滋河的东西两支、资水尾间、草尾河、西洞庭湖两个出口等测站河床
草带的鹿眼螺种群密度很高,附着在植株基部的沉积物表层,并排出大量的固体
粪球,使得海三棱蕉草的扩散和稳定得到了促进,为雁鸭类和鹤类提供了更为丰
富的食物,创造了良好的觅食环境,另外也为某些鸟类提供了很好的隐蔽场所。
3潮沟对鸟类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
潮沟里丰富的底栖动物
为鸟类,尤其是鹤鹏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调查中经常在潮沟边滩上看到一些正
在觅食的小型鹤形目鸟类。在芦苇带,调查中也观察到了有鹤形目等鸟类的分布,
种类仅次于雀形目鸟类,追其原因,一是芦苇带中有一定面积的空地和小水塘,
二就是潮沟深入到芦苇带,尽管所占的面积相比较海三棱蕉草带的潮沟面积而言
不大,但是大大小小的分支很多,里面有多种底栖动物栖息,再加上每日两次的
潮汐会将一些小鱼小虾滞留在潮沟中,从而吸引了一些动食性的鸟类。
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2001年大火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材组成及隐蔽条件的影响研究
2001年8-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火灾影响,丹顶鹤的巢材组成中,芦苇下降了31. 2%;而非芦苇成分组成有明显地上升,上升幅度高达80%。丹顶鹤巢材选择受隐蔽条件的影响较大,隐蔽条件是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生境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大火影响,芦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丹顶鹤营巢不得不降低植被高度标准,对植被密度、植被盖度要求相对升高,这是丹顶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
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而且还是动物良好的隐蔽场所。本研究结果显示,栖息
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植被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芦苇群落是各种雀形目鸟类
筑巢和觅食的场所,因此雀形目鸟类的比例较大。另外,芦苇的嫩芦根也是雁群
的食物(黄正一等,1993)。由于芦苇带还是某些底栖动物的栖息场所,因此也
分布着一些以这些底栖动物为食的鸟类,如某些鹤形目鸟类和鹤形目鸟类,但是
数量不多,主要是因为在芦苇群落中鸟类的行走和觅食都不方便;。
植被的空间异质性也会导致植被中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
东滩鸟类保护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可想办法消灭滩涂上分布的互花米草,进行芦苇
的人工栽植,这不仅可以杜绝互花米草不断扩散的危害,而且还可以恢复芦苇群
落,缓减围垦对滩涂植被的破坏程度,从而使得芦苇带鸟类变得越来越丰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