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乘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页—3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学生在探索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简便运算的算理。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以及体会算法的优化。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6张同样多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展示:
300个纸套拼接成的天鹅 27个刺绣鞋垫串成的墙饰 18个冰糕棒拼制的木桶提出问题:你能在它们身上找到我们学习过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纷纷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教师给与肯定和鼓励。(板书:分数)
继续追问:看来同学们对于分数意义理解地非常到位,那么请大家思考我们都学习过关于分数哪些知识呢?
预设:
(1)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相加减,先通分,将异分母化成同分母,再进行相加减。)
(2)分数的通分、约分。(约分时要注意将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大小比较。
(4)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
【重点回顾分数加法和分数约分的知识】
2.师激趣:同学们,你们自己做过风筝吗?看,这是六年级二班王顺同学做的一个风筝。
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从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
6根布条,每根布条长1
2
米。
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
教师指板书,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个人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探究提示
(1)分析题意,“1
2
米”表示什么意思?
(2)列出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3)计算出结果,写出计算过程,为什么这样算?
(温馨提示:如果思考有困难可以借助6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先阅读“探究提示”,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么做。再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组内交流互学
先两人一小组交流,如果一方在自学时,遇到了困难,另一方,帮助讲解,学生在交流时,主要交流“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计算方法并说明原因”。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确定是否还需要4人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探究活动,搜集典型的交流素材。
三、展示交流、评价质疑
寻找不同的小组到黑板上板书算式及计算过程,并讲解想法,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1.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生可能会出现3种算式 ①12 +12 +12 +12 +12 +12 ② 12 ×6 ③6×12
教师质疑: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求“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就是求“6根布条一共长
多少米?”,1根长12 米,6根就是6个12 米相加,6个12 相加可以列式为12 +12 +12
+12 +12 +12 ,还可以列式为12 ×6或6×12
。 师质疑:算式①与算式②③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后师适时小结:12 +12 +12 +12 +12 +12 可以写成12 ×6或6×12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
算。12 ×6或6×12 表示6个12
相加是多少。 (友情提示:如果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理解有困难,师在小结时,可以借助
直观图 )
2.交流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①12 ×6=12 +12 +12 +12 +12 +12 =62
②6×1
2
=6×0.5=3 ③6×12 =1×62 =62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板书,讲解自己的想法。
针对方法①师质疑:怎么想到用加法计算?
生:6×12 表示6个12 相加,所以6×12 可以写成“=12 +12 +12 +12 +12 +12
” 针对方法②师质疑:把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是否适合所有的整数乘分数的计算题目。
学生们在交流中体:有的分数化成小数计算起来麻烦,有的小数还化不成有限小数。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重点针对方法3质疑:为什么分母2不变,整数6与分子1相乘。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板书:
转化成加法算式
分子相加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转化成乘法算式 6个12 相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过程,理解“分母2不变,整数6与分子1相乘”的道理。
6×12 表示6个12 相加,所以可以写成12 +12 +12 +12 +12 +12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子是6个1相加,6个1相加可以写成6×1。
师针对学生们的计算结果质疑: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所以正确答案应是3。
师板书、讲解计算12
×6的过程并强调书写格式。 在今后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把借助加法思考的过程省略
3.小试牛刀:
如果我想做个更大一点的风筝,这时候风筝的尾巴由9根布条做成,每根布
条仍然长2
1米,请问做这个大风筝的尾巴,需要多少米布条呢? 生独立列算式,并用总结的计算方法独立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21×9=291 =2
9(米) 4.尝试计算 小结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绿点中的题目
10×215 712 ×9 18×34
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
部分学生可能根据以前的学习习惯依旧选择计算后再约分的方法。
师质疑:对比两种约分的方法,是先约分再计算简便,还是先计算出积,再约分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在计算之前约分,整数相对较小,和分母的公因数容易看出来,能较快约分;若在计算出分子与整数的积之后再约分,这时分子就变大了,与分母的公因数是多少就不容易看出来,约分就会花去较多的时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