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润滑剂_中西方称呼语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象

273

为不同的情感表达而选用不同的称呼语。

三、中西方文化中称呼语的对比

汉语的称呼语系统与西方的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这

些差异并非偶然,它们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两种不同类型文

化的产物,并都打上了各自民族文化的历史烙印。

在汉语和英语中,名字和姓氏都被直接用来称呼人。但

不同的是,在汉语中,这种称呼形式常出现在雇主与雇员、长

者与年轻人,或者年龄相近且社会地位差距不大的社会成员

之间。然而,在英语中,亲密的朋友之间习惯于直呼其名,比

如:Tom,John,Annie等,全然不考虑交际双方在年龄、辈分

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在汉语中,有诸如先生、女士、老师、小姐、同志、师傅等

称呼语,而且通常在称呼他人时,给这些称呼前冠以姓氏,如:

李先生、王女士、杨小姐等。英语中类似的词语包括Sir、Ma-

dam以及Mr.(Mrs.、Miss或Ms)+姓氏,如:Mr.David、Miss

Jones、Ms.Cooper等。

把头衔和职务用作称呼语时,这种称呼形式在英汉两种

语言环境下均可使用,尤其在汉语中更为常见。当称呼某位

带有某种职务的人时,汉语会在他(她)的职务前冠以姓氏,

因为这样做被中国人视为对受话人的礼貌。在英语中也有

此类的称呼,但不如汉语那么普遍。一些研究者指出,英语

中的少数词语也被用作称呼语,如:Doctor(博士)、Professor

(教授)、Governor(州长)、Mayor(市长)等。

在汉语中,诸如大伯、二妹、三叔之类的亲属称呼语在家

庭成员和亲戚之间使用,并且还有许多此类称呼语拓展到邻

里之间。例如,“大哥”、“大爷”、“大妈”等,用以表示热情。这

种称呼不仅在熟人和朋友之间普遍使用,即使是向陌生人问

路时也可这样称呼。这也是汉语称呼语的一大特点,实际上

此时的亲属称呼语已经失去本身指示亲属的涵义与功能。而

在英语中,除非称呼自己的父母,否则他们很少用亲属称呼

语。对待邻居和朋友,他们更喜欢直呼其名。

四、中西方文化中称呼语引起的语用失误

称呼语对于交际如何展开和交际的成功与否起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明显。恐怕我

们谁都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个情景:英语教师走上讲台,然后

对着全班同学说“Class begins.”,这个时候班长就说“Stand

up.”,接着同学们起立并且异口同声地说“Good morning,tea-

cher.”,这时候老师会说“Good morning,students.”,最后班长

说“Sit down,please.”。这样的情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而且

好像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teacher和stu-

dent在英语中是根本不能用作称呼语的。

总的说来,不同文化对于特定的情境下的恰当的言语行

为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某些具体称呼语的选择深刻地受

到了文化的影响,例如,彭增安(1997)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

一位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当他对房东老太太称呼“Grand-

ma”时,被对方明确回绝,她宁愿留学生直呼其名,而不愿领

受“奶奶”的尊称。因为在英美文化中,即便真是耄耋老人,

只要他头脑清醒,也不愿听陌生人喊他“老爷爷”或“老奶奶”。

与此相反,在操英语的本族人之间,老者有时会称呼年轻人

为“son”以表示亲切,而并没有侮辱他人的意思。可是在汉

语里,称别人为“儿子”是不可容忍的。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

国女学生因被校园清洁工称为“Pet(宠物)”而十分恼怒。无

论在校园里还是在外交场合,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位美国教授因被一名年轻的翻译介绍为某某先生而

十分不快。在汉语中,“先生”在社交场合中是尊称,而在英

语中则是极其一般的称呼语。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位美国

教授听到自己被称为“先生”而非“教授”感到不快的原因吧。

五、结语

称呼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

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恰当的称呼是使言语交

际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不恰当的称呼会使言语交际发

生障碍、造成不快,或给以后的交往造成不良影响。

从以上几个因为称呼语的误用而引起的语用失误来看,

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称呼语的使用看似

简单,实际上却相当复杂,只有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对

象、交际目的细心体会其语境含义,精心选择其对应的称呼

语,才能达到中英文语用对等的效果,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John Platt,Heidi 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

语言学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李巧惠.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对等翻译——以《木兰》为例.乐

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5]赵春娥.从日常用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1期,2006.

[6]王登云.称呼语的语用功能.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

[7]吕敏.汉英称呼语的比较及其语用功能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

报,2008.

[8]姜丽蓉,韩丽霞.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北京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