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解析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探析
式 正 在悄 然发 生变 化 ,这就 是农 村 基层 干部 职 务犯罪 越来 越趋 向于 职务 和权力 的一体 化 , ( ) 交易更 加突 出。现 权 职 钱
在 有 的地 区流传 着这 样的话 : 乡( ) 村 干部 , 别 是一把 “ 镇 、 特
中的一 部分 人 , 过 自己的努 力 , 终 走上 了领导 岗位 , 通 最 并
涉 案金 额 近几 年 的情况 呈 上升 趋势 ,且 涉 案数 额呈 几何 级
虚 开或者假 开票 据 、 或者 用 手写 白水 条等方 式进行 贪污 。部 权 力 , 进行 权 力寻 租 , 以获取 非 法利 益 。而近 几年 的犯 罪形
分 农村 基 层 利 用手 中的 职权 向前 来办 事 的群 众索 取 财物 , 有 的农 村基 层 干部 对前 来办 事 的群 众索 取财 物采 用 的是 明 示 的方 式 ;有 的农 村基 层 干部 对前 来办 事 的群众 索取 财 物 采 用的手段 是 暗的方式 。如果 达 不到 目的 , 应该及 时办理 的 事情 , 有可 能给你 拖上 一年两 年都 不替你办 。
( ) 的正 常收 人 自己装 入 个 人 口袋 或者 几 个 干部 共 同私 村 的 白条 【去报 销 ; ] 口 i是 对违 反规 定 的消 费采 用伪 造单 据 , 或
者 自己收 集假 发票 套取 公 款 ;四是 采用 虚假 名 义将数 目巨
近 几年 来所 受 理的农 村 干部 涉嫌 职 务犯 罪 的案 件进行 了粗 分 ; 二是 支 出后不 开正 规 发票 回基 层单 位报 销 , 而是用 手 写
“ 苦干 加巧 干” 博 出来 的。之 所 以这部 分 人在 走人 领导 岗 拼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有哪些?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有哪些?1.从作案主体上看,村干部职务犯罪主要以农村“三大员”为主,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会计。
2.从作案对象上看,土地征用补偿款以及政府各部门涉农惠民拨款是村干部职务犯罪所侵犯的主要对象。
3.从作案方式上看,犯罪手段简单直接。
4.从作案形式上看,窝串案现象明显,共同犯罪突出。
5.其他。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建设,专项拨款建设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出台了经济发展的政策,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以权谋私,犯罪的态势越来越高。
很多人不知道农村基层干部犯罪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那么,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一)、犯罪主体以村书记、村主任为主涉案的主体以村书记、村主任为主,这些人都是项目具体实施的直接负责人,享有项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审批的职务便利。
实践中,他们有的利用享有的某项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中饱私囊,侵害老百姓利益;有的则是利用本人享有的审核职务之便,采取造假冒领的手段谋取巨额不正当利益;有的与行为相对人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更有甚者拉拢乡镇干部或者其他村干部共同腐败,并且在共同犯罪中担任组织、领导、指挥角色,起主导作用。
(二)、犯罪领域相对集中在资金数量较大的支农惠农政策性补贴、征地拆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惠农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规模扩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支农惠农专项拨款和土地征用补偿款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些补贴款、补偿款往往数额巨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在实践操作中又存在资金使用临时性、非规范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因此成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非法牟利的主要目标。
(三)、犯罪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采取了许多复杂隐蔽的犯罪手段,作案手法五花八门。
(四)、犯罪形式以共同犯罪为主在农村无论是支农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征地拆迁补偿款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管理上涉及到上报、审核、管理、发放等环节,为逃离风险,规避查封,实践中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或是采取上下级勾结或是村委内部勾结或是村干部与村民内外勾结等多种方式,共同侵占补贴、补偿资金,获得非法利益。
农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原因剖析和应对措施
农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原因剖析和应对措施作者:于淼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4期摘要:农村基层组织对于有效管理农村事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基层农村“两委”委员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愈发严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立足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重点分析其职务犯罪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预防基层农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预防与惩治相结合,以促进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应对措施一、农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危害在农村,村干部是政策的传达人,是党和政府在村中的代言人,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节点。
部分干部利用掌握的职权贪污、挪用公款涉及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直接损害了广大村民和集体的合法权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引起农民的极大不满,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因此,有必要追根溯源分析基层农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农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特点村干部利用职权进行贪污、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点:1、共同犯罪比重大,窝案串案频发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比例高,以涉众贪腐为主,窝案、串案多,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现象突出。
农村现阶段的财务审批权一般都掌握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手中,缺少监督和制约,部分书记、主任的腐败直接带动了其他人参加犯罪。
2、犯罪类型集中,手段单一农村基层两委班子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类型以贪污、职务侵占、挪用公款为主。
主要采取收入不入帐、虚报冒领、直接侵吞等手段进行贪污,不像其他领域职务犯罪那样隐蔽、狡猾。
3、发案领域集中在涉农惠农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对象比较集中,发案领域集中在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农村土地开发征用、农田水利工程、公路建设、饮水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专项款物使用和管理、农民集体所有的资金使用等。
4、犯罪数额小,但后果严重大部份案件犯罪金额不大,但直接损害农民切身利益。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也在逐渐增加,给农村社会治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我们需要了解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具有隐藏性强的特点。
农村地区资源和信息相对匮乏,监督不足,使得一些腐败分子能够利用职权便利,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他们常常借用工程项目、土地征收等权力,以及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一些涉及卖官的虚假招聘、权钱交易等不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体多为一些贪婪、腐败的干部。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一些基层干部仍然存在贪婪、腐败的心理,他们将自己的职权视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在政府管理中,他们乱用权力,谋求私利,以及贿赂、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受害者多为农民和弱势群体。
由于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涉及到土地征收、农田水利、扶贫政策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农民往往成为他们的主要受害者。
这些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加强监督机制,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透明度。
完善农村干部评议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工作纪律和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察,减少官商勾结和权钱交易的机会。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政治素养,培养他们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减少社会矛盾。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减少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管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并严格执行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处罚和惩治措施,依法严肃追究职务犯罪者的法律责任,让农村基层干部违法乱纪付出应有的代价。
对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t.o舯J S y st e m A nd Soci et y ■瞳函蟹—■鍪竺竺!型!!f叁叁!查垒垒对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王国涛摘要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案件,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在强烈物质欲望驱使下,为谋取金钱、贵重物品等财物利益而所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恶化了干群关系,加剧了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举报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奄编号:1009.0592(2010)12-294.0I2004年以来,寒亭区人民检察院共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14件15人,单最近的2009年一年,寒亭区院就立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5件5人,占2009年全年立查贪贿案件总数的45.4%,其中涉农村支部书记案件2件2人,涉乡镇干部案件3件3人,涉案类型中受贿案件4件4人,贪污案件l件1人,均为大案。
一、寒亭区院所查办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的特点1.案件线索来源以举报为主。
14件涉农职务犯罪案件,通过受理群众举报所获取的案件线索有8件,占全部立查案件总数的57.1%,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已经严重地侵害了农村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使群众“是可忍、孰不可忍”,主动举报。
2.贪污、受贿案件发案并重,挪用公款案件次之,且作案手段相对较为传统、单一。
在所查办的14件案件中,贪污案件6件7人,受贿案件6件6人,挪用公款案2件2人,涉案罪名较为集中;且在这14件贪贿案件中,受贿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收受相关人员的财物,贪污的主要方式是虚支冒领、收入不记账,作案手段比较传统、单一。
3.案件多发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领域。
案件所属领域基本部是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焦点领域,如农村矿产资源开发、农村教育收费、土地征收、计划生育管理等。
二、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分析“内因是决定一个人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原因”,就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的原因而言,除新农村建没领域中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相关监督制约乏力、不到位这些社会原因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干部个体心理上的原因一“农村干部物欲性职务犯罪心理”,主要体现为:1.“拿点用点没有啥”的法盲心理。
农村基层组织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分析
农村基层组织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分析摘要:查办和预防农村基层组织犯罪是当时应对群众重要诉求之一,农村基层组织犯罪正在处于蔓延状态,其案件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呈多样化趋势,隐秘、共同犯罪、犯罪类型变化等具有新的特征。
权力失控、监督制约弱化、财务管理混乱是其主要原因,从深化法律监督、规范制度、提升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素质是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犯罪预防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贪污贿赂犯罪有着扩大的趋势,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大力查办和预防农村基层组织干部职务犯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金湖县检察院查办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作如下分析。
2012年具有典型的一个涉及农村基层组织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该县检察机关受理群众举报线索,涉及某行政村所有村干部,涉案人数众多,影响恶劣。
为此,该县检察院院加大办案力度,查处村干部2人,其他8人受到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一、案件特点1、涉案主体集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手中掌管着集体组织的人财物等实权,成为农村两委职务犯罪的高发人群。
在查处的农村基层人员中,是以村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为主,涉及农村计生专干、村小组组长等人。
如我院在查办该县某村村农村集中区职务犯罪中,涉案人员基本都是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万某、村计生专干兼会计冀某及其他村两委人员。
2、犯罪类型变化。
在以往查处的涉农案件中,往往以贪污、挪用公款为主。
但是,在查处该村职务犯罪中,发现已经逐渐向利用职务职权进行权钱交易、收受贿赂发展。
该村村支部书记万某及村委人员利用该村居民集中区建设的职务之便,收受承包人王某贿赂10多万元。
3、窝案多从犯罪形式上来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为了谋取利益,利用手中职权,相互勾结,合伙作案,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我们在查办该村职务犯罪时,与其他领域一样,由一个行贿人查处一串。
我们在审讯行贿人王某时,据他交代,在金南镇农村集中区建设期间,他对时墩村的所有村干部都行贿,包括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会计等总计10人。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农村基层干部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如果出现了职务犯罪行为,往往会对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
了解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1. 领导责任不落实导致腐败问题严重农村基层干部在扶贫、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如果领导责任不落实,就容易导致腐败问题严重。
有些干部为了谋求个人私利,把手中的权力变成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导致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2. 知识水平不高容易滋生腐败由于中国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律法规意识薄弱,对一些敏感的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容易滋生腐败。
一些干部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容易违法乱纪,给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短期利益观念浓厚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规划,对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短期行为忽视,导致了职务犯罪行为的滋生。
4. 监管不力导致漏洞百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容易形成权力寻租、职务侵害等行为,从而导致职务犯罪漏洞百出。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1. 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习等形式,提高干部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2. 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内部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违纪干部要依法追究责任,形成威慑力。
3.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职务犯罪的风险。
4.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做好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职务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
浅析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文/ 刘柏林金凤近年来,涉及新农村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一直居高不下,并不断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
我市在2008年以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66件125人,这些人利用“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便利,大肆侵吞国家的各项政策性专项资金,其涉案人员、涉案金额、犯罪手段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征。
我们在对此类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一)侵犯对象主要是国家政策性涉农专项资金当前涉农职务犯罪容易滋生的主要领域和范围集中在国家的惠农政策、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环节。
从我市近三年情况看,涉及侵犯国家政策性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已占到我市近三年查办案件总人数的61%,其中各领域和环节侵犯对象所占比例为:涉及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占59.2%,涉及公路工程建设占地补偿占32.8%,涉及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受贿占8%,水稻直补占5%,平整土地占4%,农村合作医疗占3%。
可以说,国家政策性涉农专项资金投入的领域,已成为涉农犯罪重点。
(二)犯罪案件多呈“涉众型”我市近三年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涉众型”特征非常明显,涉案人员的“从众心理”、“攀附和依附心理”严重,也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从我市情况看,涉案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公路工程建设占地补偿两大系列案件上。
这主要表现为窝案、串案比例较大,占涉农案件总人数的63%,其中,一件窝案共犯最多达7人,一串案件多达9人。
再从作案类型看,主要是以团伙或相互勾结的共同犯罪为主。
主要表现为:县级相关部门及乡镇领导干部相互勾结合伙作案,乡镇相关部门干部通过村干部协同作案,村干部之间共谋犯罪,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结伙作案以及跨村的村干部之间相互勾结作案等。
(三)涉案人员以村干部为主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涉案人员的分布具有集中化、多元化的特点,基本形成了以村干部为中心、部分村民以及乡镇、县级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共谋参与作案的模式。
农村“两委”人员职务犯罪现状分析与惩防对策
村 务不 公 开 .一些 村 的村 务 公 开栏 在 农 户 住 房外 墙 水 泥 墙 面上 用 油 漆 书写 . 少 有 一年 多 未 更 换更 新 . 至 村 务 公 开名 存 实 亡 : 目管 理 混 乱 . 账 一些 村 的 财 务制 度
某 实 付 购树 款 55万 元 .剩 余 21万 元 被 黄 某 占为 己 . .
有 :0 1年 1 21 0月 , 某 在 账 目交 接 时 , 将 虚 开 的 49 黄 又 . 万 元 购 树 发票 在 新 农 村 建设 账 目中重 复 报 销 .共 计 贪
对农 村 基 层 工作 人 员 职 务 犯 罪 的调 研 分 析 .总结 涉 农 惠 民职务 犯 罪 多 发 领域 、多 发 环节 。深 入 分 析 作 案动 机、 手段 . 点 挖 掘农 村 “ 补 ” 物管 理 机 制 建 设 欠 缺 重 三 款 和 监 督 管理 漏 洞 .为今 后 进 一 步 有效 地 惩 治 和 预 防农 村 基 层组 织 人 员 职务 犯 罪提 供 了有 效借 鉴
某 审 批盖 章 后上 报 荥 阳市 民政 局 , 某 与 任 某 、 某将 李 牛
是 部 分 乡 镇 政府 对农 村 基 层 组 织财 务 监 管 不 到
位。 乡镇 政 府 作 为行 政 村 和 自然 村 的直 接 上 一级 政 府 , 对 农 村基 层 自治 组 织 的 财 务 管 理 负 有 直 接 监 管 之 职 。
上 群众 监 督 : 还有 一些 村 干 部 , 族势 力 大 , 部分 群 众 家 大 迫 于村 干 部 的淫 威不敢 检举 举 报 失去群 众 监督 的权 力
拿 . 了也 没人 发 现 的侥 幸 心理 . 无 异 是农 村 基 层 组 拿 这 织 成 员侵 财犯 罪 生 根 发 芽 的温 床 例 如 .0 8年 6月 20 至 20 0 9年 底 . 级 财 政 部 门共 向荥 阳市 某 镇 某村 委 拨 上 付新 农 村建 设 资金 2 6万 元 。2 0 3 0 8年 底 . 迎 接 上 级 为 对新 农 村 建 设 的验 收 . 村 委从 外 地 购 买 一 批 绿化 树 . 某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农村基层干部在职务犯罪中存在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职务权力滥用:农村基层干部往往通过滥用职务权力来谋取私利。
他们会通过调动资源、批准项目、安排工程等方式,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有些干部还会以身份之便,搞生产经营,插手经济事务,非法从事经济活动,并将盈利私自占有。
2. 腐败问题突出:农村基层干部存在腐败问题,例如收受贿赂、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
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在资源配置、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往往会通过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等手段来牟取私利。
3. 行政管理不规范:农村基层干部在行政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他们在资金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存在违规操作、违法行为,导致资金浪费、工程质量问题等。
4. 职务犯罪隐蔽性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往往比较隐蔽。
他们在审批项目、批准资金等方面存在权谋,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私利,这种犯罪行为往往被掩盖得比较好,不容易被发现。
5. 受社会监督少:农村基层干部往往受到社会监督的压力相对较小。
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政权地位高,掌握农村资源,社会对他们的监督相对较弱;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居住在农村,与城市相对较远,监督更加困难。
为了预防和遏制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力度。
社会应当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通过舆论监督、举报制度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揭示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
2.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训,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正确履职,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为民情怀。
3. 加大惩治力度: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要依法严惩,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他们的职务犯罪实施零容忍,使其自觉遵纪守法。
4. 强化行政管理: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行政管理,规范他们的行政行为。
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然而,这些资金也成了部分农村干部眼中的“唐僧肉”。
近年来,县检察院先后立案查处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件人,涉农职务犯罪呈现多发的态势。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涉案资金多为支农惠农资金。
涉及农业直补资金、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低保等专项款物的案件占较大比例。
二是犯罪手段比较简单直接。
犯罪分子主要采取截留公款,虚报、多报开支,虚增工程款、收入不入帐等方式侵吞公款。
三是作案形式多为共同犯罪。
在所查办的案件中,多属于部门领导与下属人员或村(社区)干部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四是社会危害性比较大。
这些案件最直接地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的甚至引起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多头上访,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
二、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分析一是制约不力。
在村级财务中,还存在“一支笔”或“一张嘴”的现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基本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给村干部贪污公款以可乘之机。
二是监督不严。
尽管实行了村财民管镇(街)代理,但由于管理人员的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等原因带来的管做账不审计、走过场不把关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于现金支出合理与否,虚假与否审查把关不严,尤其是对一些支农惠农专项资金,由于分属农、林、水、民政等不同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责任较分散,对基层村组进行跟踪监督不够到位,审查把关不严,以致出现一些村干部钻制度漏洞而虚列名目从中套取资金。
三是素质不高。
被查处的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特殊性,除上级部署有学习任务时会集中到一起学习外,平时基本上是不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对基层人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也不够。
由于忽视教育和学习,使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变化,自律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农村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承担着重要的领导和管理职责,他们直接面对群众,涉及到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环境复杂,职责繁重,加之一些干部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低下,很容易出现职务犯罪现象。
下面就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1. 腐败的普遍性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着大量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方面。
由于职务犯罪的普遍性,腐败现象已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一大突出问题。
2. 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为了谋取私利,滥用职权,导致贫困群众利益受损。
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职权地位,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挪用扶贫资金、收取非法费用等,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3. 资金管理混乱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着许多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审计监督不到位,容易造成资金管理的漏洞。
另一方面是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将集体资金用于私人目的,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受损。
4. 职务犯罪的隐蔽性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往往具有隐蔽性。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群众分散,监督不力,使得一些干部在职务犯罪过程中难以被发现。
这就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职务犯罪行为。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培养和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日常监督和审计监督。
2. 提高腐败成本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违纪的农村基层干部要依法依纪予以严惩,形成对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
应当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腐败分子的违法成本。
3. 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责任观,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维护农村群众利益。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作者:付其亮孙军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12期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情况分析中图分类号:D926.3;D9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179-0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
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农村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直接管辖着牵涉民生的方方面面,如果思想上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违纪犯法的泥潭,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农村稳定。
近五年来,我院受理多起村民举报、控告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任意挥霍各种补偿款、直补款的案件,受理后初查或配合其他部门调查12件15人,经初查立案7件10人,人民法院均做了有罪判决。
现对该领域的发案特点、发案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主体“两委正职”多,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多。
他们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有的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有的各自为战,中饱私囊;还有的拉拢腐蚀机关干部,共同腐败。
还有一些村,出现了党组织、村委会“二合一”,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现象,身兼两职,导致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这样一来,相互监督就变成了形式,从而给村干部腐败留下了空间,产生了滋生职务犯罪的“温床”。
(二)粮食直补款、新农村建设款成为新的侵害对象,涉案金额逐渐上升。
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的不断重视,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民和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伙同相关人员打起了粮食直补款、新农村建设款等的主意。
(三)犯罪手段和形式各式各样。
从手段上看,大多数犯罪的村干部都是一笔糊涂帐,收帐不入帐,重复报销,做假票据等等,但做案时都胆大妄为不计后果。
有的利用村结算往来账的机会隐蔽作案,从账面上看很难找出破绽。
有的将各种款项交叉使用“浑水摸鱼”作案。
从形式上看,有的采取收入不计帐手段直接侵吞、截留,有的采取虚报冒领的手段贪污集体财产,有的采取虚增小麦亩数的方式贪污,有的采取和相关人员勾结配合,将专款打入相关人账户再交回的方式贪污。
村干部违法犯罪常态审查报告
村干部违法犯罪常态审查报告一、引言村干部是农村治理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近年来,一些村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村干部违法犯罪问题的常态审查,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村干部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1.案例一:某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集体资金进行赌博,给村集体造成了重大损失。
该案已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案例二:某村干部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与拆迁公司勾结,虚报拆迁面积和补偿标准,侵占村民的合法权益。
该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3.案例三:某村干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收受贿赂,违规操作,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
该案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三、原因分析1.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村子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村干部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2.法律意识淡薄:一些村干部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正确区分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
3.管理不严:一些地方对村干部的管理不严,存在疏于管理、放任自流的现象,导致一些人有机可乘。
四、对策建议1.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干部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2.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开展法律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明确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
3.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
4.提高透明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增加村务透明度,让村民了解村干部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增强村民的监督能力。
5.加强社会监督:鼓励村民和社会各界对村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和举报。
五、结论村干部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村民的利益,也影响了乡村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加强法律教育、加强管理力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浅析“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一)
浅析“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一)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且农村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往往触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极易激起民愤,引发村民群体性上访,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一)窝、串案多、共同犯罪比例高在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往往窝、串案多,共同犯罪、共同作案的较多,一旦查处即涉及到整个基层领导班子,一般表现为村支书或村主任与会计共谋作案或是由一人主谋,其他村干部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下作案。
由于村干部大多知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在利益趋动下很容易达成犯罪共识。
(二)贪污、受贿居多、涉案金额较大随着村级经济的加快发展,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在履行职责或代行政府职能过程中,尤其是在土地和拆迁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涉案金额已不是几千、几万,而是达到数十万之巨。
(三)作案手段直接、简单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集中表现为:截留侵吞、虚报冒领或是收受他人贿赂。
(四)案件的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由于基层干部和群众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而且村干部的违法犯罪往往触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当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演变成变水火不相容时,必然会引起民情激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甚至于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影响恶劣。
二、“村官”职务犯罪滋生的原因(一)村官职务犯罪的内在原因1.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化,宗旨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享乐主义作祟,工作时不从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仅仅从个人利益考虑,把群众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发财致富的筹码,并不惜以身拭法,走向犯罪。
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查办的所有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在悔过书中无不谈到忽略了思想改造,淡化了宗旨意识。
2.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实证分析——以基层院为视角
一
门通 知, 通知 的主 旨是: 要严格把 握 界限, 准确 认定村 民委员会 等
村基层 组织人 员的行 为是否属 于协助人 民政府 行政管理 工作 , 对
、
当前 新 农村建设 的特 点
新农村建 设是最近几 年 出现 的新现象 , 是我 国促进农 村经济 村 民委 员会等村 基层组 织人员 从事属于 村 民 自治范围 的经营 、 管
发展 , 高农 民生活 水平 的重 点工作 。其主 要有 以下特 点: 提 理 活动不 能适 用 《 释》 解 的规 定。
1大规模性 。 . 新农村 建 设源自作在 全 国范围 内展开 , 尽管 各地
试 点数 量情况不 一 , 也遍布 全 国各个重 要省 市, 但 而并非 是个 别
新农 村建 设是最近 几年 出现 的新现象 ,解释》 《 当然没 有将村
还有 两名犯 罪嫌疑 人 曾经被 司法机 我 国刑法对 于职 务犯 罪有严格 的主 体要 求 , 分析农村 基层 被 查处 的八名犯罪 嫌疑人 中 , 在
干 部是否符 合职 务犯 罪主体 要件之前 , 务必 先来 探讨刑 法对于 国 关 处 理 。
家 工作人 员之规 定 。我 国《 刑法》 9 第 3条第二 款中对 于 “ 国家 准
Lglyt n Sc t e aSse mA d o ̄V
23 口年 1 月 ( ) 11 己 上
{ 缸金 l } I J
震 村 基 层 干部 职 多犯 罪案 斜 雾证 分 衍
一
以基 层 院为视 角
刘 荣
杨红梅
摘 要 职 务犯 罪案 件 中, 特别是农 村基层 干部职 务犯罪案 件有其 自身 的案件特 点与发 案原 因, 通过案 件办理研 究其规 律 , 特点 , 将对预 防农村 基层 干 部职务犯 罪案 件有着 重要 的作用 。作 为实践 工作 的一种 思考 与总结 , 农村基 层 干部职 务犯 罪案 件应给 予 高度 的 重视 。本文拟 对其 进行探 讨, 对职 务犯 罪案件研 究 以及侦 查 实务提供 一定程 度 的帮助 。 以期 关键 词 农村 基层 干部 职 务犯罪 新 农 村建设 预 防犯 罪 中图 分类号 : 905 D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522 1)22 0 2 10 . 9(0 o1.9 - 0 0
工作总结: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蝇贪”的案例剖析
工作总结: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蝇贪”的案例剖析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村民也逐渐成为信访接待的主要群体。
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不仅严重侵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成果,更是农村基层发展过程中一颗急需摘除的毒瘤。
一、案例内容201X年2月28日,区纪委监委收到群众来信举报XX区XX村XX队队长马某某存在私用集体土地、私吞集体财产、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区纪委监委收到举报材料后立即指派专人开展调查。
由于该村小组常年财务账目管理不善,部分账册已丢弃、销毁,这给调查人员取证造成严重困难,也客观上助长了马某某的侥幸心理。
经过缜密的线索甄别、证据排查后,区监委于2018年4月3日决定将该举报线索立案调查。
经查,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在担任生产队队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未经村民小组会议研究的情况下,私自决定将集体所有的活动室以每年65000元的价格出租,收取租金共计130000元。
之后马某某并未将收取到的房屋租金缴入生产队集体账户,也未用于生产队集体开支,而是被其个人私用挥霍。
201X年3月初,马某某听闻组织正在调查其违纪违法行为时,立即伪造了虚假的租赁合同、欠条、收据,虚构了租赁时间、出租期限、租金数额等内容企图对抗组织调查。
后经调查组缜密梳理、多方取证,最终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置于马某某面前,完全突破其心理防线,最终马某某对其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X年4月3日,区监委以职务侵占罪依法将犯罪嫌疑人马某某移送起诉至区人民检察院,同日区检察院下达批准逮捕决定书,依法将犯罪嫌疑人马某某逮捕。
同时区纪委也对马某某作出开除党籍的党纪处理。
二、成因分析综合近期区纪委监委查办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经梳理总结,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村干部群众观念淡化、法制意识淡薄、权力认知错位虽然村干部是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但部分村干部一旦上位之后,便将组织、村民赋予自己的权力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拿权力当捞钱的工具,加之权力与生俱来的腐蚀性和诱惑性,使得部分村干部利欲熏心,陷入权与利交织的旋涡中无法自拔,从而疏远群众,走上脱离组织违法犯罪的道路。
浅谈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查办措施
浅谈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查办措施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效显著,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现象也日益突出,个别“村官”党性丧失,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为村民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为农村和谐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本着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进行分析调研,制定相应措施予以应对,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稳定。
一、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1.涉案领域较为集中,多为涉农惠民补贴和征地拆迁款项: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各种涉农惠民补贴覆盖面不断扩充,补贴额度不断增加,使得这项钱款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北京作为首都,城镇化建设推进速度逐渐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开发,拆迁改造范围不断扩大,拆迁补偿资金数额日益增长。
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利欲熏心,将犯罪的魔爪,伸向了这些钱款,利用接触、管理、协助发放相应资金的职务便利,套取、骗取、侵吞上述钱款。
2.犯罪手段、方法简单直接,多为冒名报领后设立小金库并私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觉悟有待加强,不懂法,不学法,法制观念淡薄,在其任村干部之前,大多从事农业劳动或者个体经商,在处理事情上想法、做法相对简单。
从近年办理的案件看,村干部多采取以村民姓名虚报相关款项,冒充签名领取款项后不入村集体账目,设立账外账,并将其中部分钱款或全部钱款以补贴等名义私分或占为己有。
3.犯罪形式相近,多为窝、串案和共同犯罪: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往往窝案、串案多,共同犯罪、共同作案的较多,一旦查处即涉及到整个基层领导班子,一般表现为村支书或村主任与会计共谋作案或是由一人主谋,指示村会计进行实际操作,其他村干部有意或无意的为作案提供帮助,最后进行分赃。
这些人掌握实权,相互勾结,共同得利,出现了固定的腐败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共计6919字
关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解析
目录
论文摘要 (2)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3)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3)
三、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4)
四、做好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 (8)
参考文献资料 (10)
[论文摘要]
近两年来,济源市有少数农村社会不稳定,农民群众上访告状现象不断增加,主要举报农村干部以权谋私等职务犯罪问题,检察机关对农民群众举报农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了查处,在查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认真提出了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