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鉴赏(琵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课例实录
执教王毅军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情境的创设营造悲凉的气氛,把学生深深吸引到课堂上。)
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上至帝王,下到百姓,他都极富有同情心、悲悯心,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的《琵琶行》。(教师提到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调动学生的语文经验和百科知识,问题又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板书课题)
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辨体意识)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主要是以铺叙记事为主的一种歌词。(点明诗歌的叙事性)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元和十年……命曰《琵琶行》。”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评价时肯定其正确的发言,也补充其没有思考到的地方。)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学习国文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策略性知识的教授)
生:读。
师:对,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么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
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五分钟左右。)(《文章讲话》提到领略文气的方法唯有诵念)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抓要害——诗人抒发情感最集中最紧要的句子,抓住了诗歌抒情性的本质。)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
知道?(落点落在关键词语上)
生:落魄失意的人。
师:你的解释有一点点问题,“沦落”不是“沦落人”,是不是?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师:不仅仅是琵琶女,还有诗人。
四、再读文本,学生质疑。
师: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谁解沦落人”(板书)。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么样
的?咱们首先请一位同学尝试一下琵琶女的感情,为我们读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吗?哪段?(生:第三段)谁来给我们读一下?好,你现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带出来,(角色的赋予,即体验情感)请。
生:(读第三段)“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
师:(请另外一生评价)你觉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样?(学生评价,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的。这一段主要讲琵琶女的身世,诗人对琵琶女应该比较同情,读的时候读出了同情的感觉。
师:你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讲吧,现在如果是站在琵琶女这个角度,你觉得她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视频中实际有点插话,教师对于学生发言回应迅速,用心倾听,评价中反复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体验琵琶女的悲惨遭遇。)
生:悲凉。
师:对,悲凉的感情。我们读诗歌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得抑扬顿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诗歌中诗人所蕴含的感情(方法的指导和要求)。刚才同学读的这一段感情把握得比较到位。
师:就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没有?把你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基于学情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样吧,咱们周围同学商量一下,把你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生自由组合,小声交流,讨论质疑。)
生1:琵琶女因何流泪?是感伤的泪还是不满的泪?
生2:文中是如何描写琵琶女形象的?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3:这一段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她的身世的?
师:同学们主要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惨命运的原因(分析形象),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她的身世(鉴赏写法)。大家觉得有讨论价值吗?(教师非常善于把问题总结)
生(众):有。
师:那好,咱们周围同学自由组合议一议,由一位同学记录小组讨论要点,好不好?两个问题可以任意选。(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想说第一个问题,前几句写她少年的时候,然后还被那个秋娘嫉妒……
师:秋娘是什么人?
生1:不知道。
师:看看注释吧。(利用好各类学习或可成为课程资源)
生1:歌伎。
师:秋娘恐怕不是一般的歌伎吧?
生1:秋娘本身就是才华出众的,然后还要嫉妒琵琶女,说明琵琶女比秋娘还要才华
横溢。后面写她“弟走从军阿姨死”,他们家人,离开的离开,死去的死去,后来她的容颜因为家庭变故和时光流逝变得非常憔悴。当时社会看重你,就是因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华。琵琶女的泪既是感伤的泪又是不满的泪。
师:大家同意不同意?有没有要补充的?你说一说。
生2:我觉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普遍的悲惨的命运。
师:普遍的一种命运,不仅仅是她一个。好,这里你谈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个高度。同学们想过没有,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不高超?
生(众):高超。
师:她年轻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生(众):“门前冷落鞍马稀。”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你来说。
生3:那个时代就是重色轻才的。
师:重色轻才,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学生的说法是有点问题的,教师的评价很机智,既保护了其积极性又含蓄指出其发言的不足)。这说明什么问题,那个时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艺高超,而是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抛弃了。所以从这里看出,琵琶女仅仅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师:还有一个问题,琵琶女描绘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