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
四四季季养养生生四四气气调调神神大大论论好,今天我们讲一下《四气调神大论》。
这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先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就是所谓的养生,《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顺应四时养生的第一条,就是顺应这个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就是顺应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这是养生的要则。
所以咱先把题目解释一下。
那为什么不说四季调神大论呢?而是说四气呢?而且他调的是神。
它重的都是神的这个层面。
那么四气到底指什么呢?四气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跟四季相关的气。
人体要想养生的话,你只有跟上这个气,比如气都生发起来了,春天的气全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有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
如果到秋天气都开始收敛了,而你这时候没开始收敛,你也跟不上这个气,你也会得病。
所以这也是中医里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的一个表现,那么这就叫气。
大家不要一说到气,就理解成什么呢,呼吸之气。
古代的那个气不是讲的这个概念,它更多的是在讲节气。
也就是说是二十四节气,而四季,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夏秋冬是各占几个节气啊,一年是二十四个节气,一个季是占几个节气,六个节气。
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说气在这里面最关键,四季里面不是单纯地说一个春夏秋冬的概念,而是告诉你在春夏秋冬中,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的,这个时候发生变化,我们人的情志就要跟上这个变化,就可以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里边,它主要是讲什么?春天是怎样养生的他会告诉你,然后夏天养长(zhang ),它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边的气的表现。
记住这生长收藏是气的表现,然后化,原先我们已经讲过了,所谓化,就是这四气全有,就是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化就是把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都包括在内,这叫中央脾土的特性,它全部都能吸收。
跟我们原先讲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是一样的。
我们中国人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去生存的,去生活的。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你看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什么?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住高层了。
拿过去老人的话说都接不着地气,那古代人是怎么样呢?古代人最佳的生活环境,最好的风水是什么?是四合院,为什么四合院好,四合院不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而门一定朝南开。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 四季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概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的养生方法。
一、春三月《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解释: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生机,此时养生应该注重保护这种生机。
建议:应该夜卧早起,多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生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
二、夏三月《黄帝内经》:“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解释:夏季是自然界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夜卧早起,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荷叶粥等。
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干爽和健康状态。
三、秋三月《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解释: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敛、滋润。
建议:早卧早起,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
同时,避免过度贪凉而暴食冷饮。
四、冬三月《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释: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藏、补阳。
建议:冬季应该早卧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黄帝内经》四季调护要点
《黄帝内经》四季调护要点《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经典之一,其中有关四季调护的要点主要集中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一篇中。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调护的要点:春季调护:起居:春季应早睡早起,利于木气生发。
饮食:春季宜清淡,以利肝气舒发。
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疏泄肝火。
情志调养:情绪宜舒畅,避免过于激动。
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穿着:春季温差较大,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避免过于厚重或过于单薄。
夏季调护:起居:夏季宜晚睡早起,避免日晒过度。
饮食:宜多食水果、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渴。
避免暴饮暴食,以免伤胃气。
情志调养:情绪宜平和,避免过度激动。
夏天宜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穿着:避免暴露于强烈阳光下。
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利汗气散发。
秋季调护:起居:秋季宜早睡早起,有助于肺气清肃。
饮食:宜多食养肺食物,如梨、白果等。
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情志调养:情绪宜宁静,避免过于忧虑。
适度锻炼,有助于调畅气机。
穿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避免过于单薄的衣物。
冬季调护:起居:冬季宜早睡晚起,有助于养阴补肾。
饮食:宜多食温热食物,如姜、葱、大枣等。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
情志调养:情绪宜安静,避免过于冲动。
冬季宜静养精神,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穿着:冬季要保持足够的保暖。
注意防风、防寒,避免过度受寒。
这些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调护的一些要点,总体原则是顺应自然之气,调养心身,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有关四季养生的理论以及相应的养生方法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遵循。
本文将就《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顺应春天生长发育的规律,保护自身阳气,增强体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因此,春季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1. 调节作息:春天阳气上升,建议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利于阳气的生发。
2. 饮食调理:春季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有助于清肝养生。
3. 运动锻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调和气血。
夏季养生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疏通阳气,祛湿热,保护心脏和脾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无悔,使老无病,去环太过,则气可平,气平则心安,心安则慢,慢则言缓,言缓则志治,志治则身健,身健则病不生,病不生则祸不作,祸不作则福不来。
乃夫万物之能致也。
”因此,夏季养生应注重如下几点:1. 饮食调理:夏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避免生冷、辛辣和油腻食物。
2. 饮食调理:夏季多喝水,多汗出湿气,保持衣着透气,有助于清热利湿。
3. 心情调节:保持心情愉快、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收敛阳气,养阴润燥,增强抵抗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秋三月,此谓止息,既往以顺,古之人经秋大丧,故物皆秋收,故气秋:此物于藏,故气秋,收则如期,长则如缩,因其所畜,怵然闭塞,以待反冬,故秋气盛则肺郁,胀而泄无约,饮食失时令,转入冬则脏闭,肺气郁乃灌注,而以夺心,心悲则肾气独竭。
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中医西医都不好看病,因为人们习性不改。
有些女孩子,脸红,眼睛水汪汪肾气不好。
蒜,辣椒不入药。
蒜是走气的,入气走清窍,走小便,走眼睛。
辣椒是走味的,入血份的。
走浊窍,吃多了,口生疮,肛门疼。
肺收敛为主,宣发为辅。
春夏秋冬都可以泡脚。
补:是固摄的意思,固摄现有的气血如亡羊补牢。
习惯养成很重要。
心态养成很重要。
圣人是能掌控自己,控制全局。
四季养生注重气机和五脏神明春季养生春季常见病:一、痿厥(肌肉无力手脚冰冷)二、老病根(坏的东西也在生发)春天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好好的散步,让阳气慢慢的生发)春天吃粮食,夏天吃羹剂(解暑暖胃),最容易消化的。
秋天食酱剂,用发酵的东西助消化。
冬天食饮剂。
温酒驱寒,通经脉。
谷物,果类,肉类。
鱼虾类是发性,生发偏盛春天吃。
牛羊肉来自西北,年轻人不能多吃,秋冬天吃。
面:甘温入脾。
米:甘咸微凉,偏凉性,除烦渴,可煮粥。
药总是有偏性的。
核的收敛气机比皮类还要好。
菊花是走收敛收藏的,而一般的花都有宣散瘀结的作用。
果实一般有降气的作用。
放风筝:抒发肝气。
在无为中去做。
而不好的东西要主动避免。
夏季养生夏至一阴生,结果是由于阴气造成的。
夜卧早起,情志上不能憋着。
皮大于毛,所以人的收敛大于宣发。
得皮肤病的原因:一、情志上过度焦虑,想事情钻牛角尖。
二、空调房。
三、夏天冷饮。
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恰恰要吃温热的东西。
萝卜清凉顺气,夏天配合羹剂。
上床萝卜下床姜晚上吃个大萝卜。
秋季养生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养收敛,忤逆之则飧泄。
秋天酱食。
小便数而欠,为肺气虚。
冬季养生(上文件损坏)冬天重视酒剂(米酒)冬至一阳生(夜是最长的)冬天喝酒不烫的话容易有问题。
一阳生,天气会更冷,天地之机的收敛更强。
少阳生,厥阴强。
节气转换,要平安转换。
旧立伤骨,旧劳伤肝。
宁可蹲下不弯腰。
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的理论解读
"四气调神大论"是一部古典养生学文献,其中论述了四季养生的理论。
根据这部文献的理论,人体的身体状态与外界环境的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人体内部的四种气(肺气、肝气、脾气、心气)应该与外界四季的气候(春气、夏气、秋气、冬气)相调和,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根据"四气调神大论"的理论,四季养生的做法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根据四季的特点,适当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3 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身体的气调,使之与四季的气候相适应。
4 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身体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避免受凉、受湿、受风等不适。
5 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6在四季转换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心理压力的影响。
根据"四气调神大论"的理论,在不同的季节里,人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下面是具体的建议:春季:春季是身体调养的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肺气、调节肝气。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夏季:夏季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肝气、调节心气。
建议多食用清淡、清爽的食物,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秋季:秋季是人体调养的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肺气、调节肾气。
在秋季,建议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寒凉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冬季:冬季是人体保护机能的关键时期,应该注意保护肺气、调节肾气。
建议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寒凉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总的来说,"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四季养生理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保持身体健康。
但是,这些建议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养生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黄帝内经四季养的基本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的基本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四季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白话详解】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
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
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
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
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
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
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讲了四季养生法则:“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指出违反气候变化自然规律会生病:“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并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阐述的四季养生法则:“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具体阐述如下:春养生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试译:春天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应该入夜睡眠,早早起床,闲庭信步,穿戴宜宽松舒适,让心情开朗愉悦,要保持万物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争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养长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试译:夏天的三个月,是自然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生长旺盛。
此时,应该入夜睡眠,早早起床,不要厌恶白天长,千万不要发怒,要与夏天万物秀美的景象相应,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夏长之气,便会损害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养收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来自至道医学00:0012:01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译文】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
适应这种环境,应当夜卧早起,在庭院里散步。
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
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
这就与春生之气相应,是养生的方法。
违背了这个方法,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
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就差了。
【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
奉收者少。
【译文】夏季三个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
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
适应这种环境,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
心中没有郁怒,使容色秀美。
并使腠理宣通,如有为所爱之物吸引一样,使阳气疏泄于外。
这就是与夏长之气相应,是养长的办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
这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
【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
【译文】秋季三个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
天气劲急,地气清明。
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早卧早起,和鸡同时活动。
保持意志安定,从而舒缓秋天劲急之气对身体的影响。
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
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
这就是与秋收之气相应,是养收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就要生飧泄病。
这是因为秋天收敛的基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四季养生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兴杀伐;(以前有秋后问斩,)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春天应该吃韭菜。
(尤其是春天的韭菜顺应天道而生长,所以大家应该多吃韭菜,顺应天道法则而是,有升发之机,所吃一些青菜,还有一些就是有杆儿类的食物,如同韭菜的。
2012年,人们易得的一种疾病是心病,因为太阳表面的活动比较活跃。
最近3年易得心病。
为什么?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级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华:指开花结果。
无厌于日: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立秋后阴气开始占上风,阳气开始衰落,气候由热转凉,出现天气清凉劲急、万物肃杀的自然状态。
此时,万物都已经成熟,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
即“以缓秋刑”。
这就能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
四是冬季调神。
“冬三月,此为闭藏。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样随时影响人体。
下面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法则养生学认为,任何生命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提供一个适宜其发展的生存环境。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本源于自然界的阴阳,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与自然界阴阳四时的变化密切相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指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夏之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以增强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意思是说,万物的生长都要顺应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所以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会根据〃天人合一〃的道理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 以顺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只有顺从天地造化,不与自然规律相违背,才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正常地运动发展。
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变得炎热,人体阳气也处于相对较旺盛的时期, 为什么还要养阳?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得寒冷,人体的阳气也由旺盛转向收敛,为什么还要养阴?其实,春夏两季气候转暖而渐热,进而会影响到人体,人们在感到暑热难耐时,其身体的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消耗阳气,从而调低自身温度来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另外,天热时人体容易出汗,这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谓之〃阳加于阴,谓之汗〃,即汗的生成,必须有阳气的参与才行。
同样秋冬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人们也会感到寒冷,首先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以调高自身温度来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另外,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因此要养阴。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
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比如春天气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
如果到秋天都开始收敛了,你还没开始收敛,你跟不上这气,你也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不是指呼吸之气,更多指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现在人都住楼房,用古代的话就是都接不了地气。
古代居住的最佳风水是四合院,东南西北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他要养老,养少。
这样全都有才吉祥。
春天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靠冬天积聚的力量来生发。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作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
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开始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随太阳起来了。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
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披发缓形,”,披发,什么时候披发,外出时就要扎头了,就是不要约束生机,生发,披头散发都是在家里最随便的时候,这是告诉你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
这就叫“发陈”。
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
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
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
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
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
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
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黄帝内经养生总纲
3、预防为主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 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对疾病“未雨绸缪,防 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对疾病“未雨绸缪, 患未然” 患未然” 圣医治未病;大医治已病; 圣医治未病;大医治已病;庸医不治病 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 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 生病的医学
5、慎避虚邪 八正神明论》 四时者, 《素问·八正神明论》:“四时者,所以分春 素问 八正神明论 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 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 之勿犯也。 之勿犯也。” 八正(也称八纪):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八正(也称八纪):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 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八正: 八正: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八纪地有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故能为万物之母。 里,故能为万物之母。”
4、顺时养生 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内经》 内经》
干燥寒凉,宜选择利肾湿润性温热食物; 干燥寒凉,宜选择利肾湿润性温热食物; 干燥温热,宜选择利肾湿润性寒凉食物; 干燥温热,宜选择利肾湿润性寒凉食物; 天气偏寒, 天气偏寒,宜增加温热性并能提升血压的食 物; 天气偏热,宜增加寒凉性并能降压的饮食。 天气偏热,宜增加寒凉性并能降压的饮食。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内经阐述河图洛书、易经之医之用、五运六气、正邪辩证、阴阳辩证、气血辩证、六气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等。
下面是《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3,广步于庭4,被发缓形,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7。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8。
1 王冰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曰发陈也。
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杨上善陈,旧也,言春三月,草木旧根旧子皆发生也。
张介宾发,启也。
陈,故也。
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2 王冰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杨上善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资之以气,德之与气,俱能生也,物因德气,英华开发也。
张介宾万象更新也。
3 杨上善春之三月,主胆,肝之腑,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
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阴消也。
蚤字,古早字。
旦而起,顺阳息也。
4 王冰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张介宾广,大也。
所以布发生之气也。
5 王冰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杨上善广步于庭,劳以使志也。
被发缓形,逸以使志也。
劳逸处中,和而生也。
故其和者,是以内摄生者也。
张介宾缓,和缓也。
举动和缓以应春气,则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后仿此。
6 王冰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也。
张介宾皆所以养发生之德也。
故君子于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予,与同。
7 王冰所谓因时之序也。
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
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桃始华”。
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
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
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丹华,后五日虹始见。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如下。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春天的三月,是万物生长的时期。
天地生机勃勃,万物繁荣昌盛。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多在庭院散步。
放松头发,舒展身体,让情志宣发舒畅。
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不要扼杀生命,要赋予生命成长的权利,奖励生命成长的行为。
这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会伤害肝脏,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使得生命成长的能力减弱。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译文:夏天的三月,是万物茂盛的时期。
天地气息交融,万物开花结果。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避讳阳光。
保持心情平静,让美丽的花朵绽放,让生命力得以释放,好像所爱之物在外。
这是顺应夏气、养护人体生长的法则。
生命收敛的能力减弱,冬至时病情加重。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译文:秋天的三月,是万物成熟的时期。
天气变得凉爽,地气明朗。
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和鸡一起起床。
保持心情宁静,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
收敛精神,使秋气平和,不要让意志外泄,让肺气清爽。
这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会伤害肺脏,到了冬天会患上飧泄,使得生命藏养的能力减弱。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冬天的三月,是万物休眠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如何四季养生,《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节选)一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着一片新生的景象,万物欣欣向荣。
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机相适应。
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
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发之气的道理。
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肝气,以致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少了,那么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
由于天地之气不断上下交换,所以一切植物都已开花结实。
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厌恶炎夏之日,不发怒,让精神象万物开花成秀那样充实,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
这就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以致供给秋季收敛的力量就少了,到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
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此时天高气爽,秋风劲急,地气清肃。
这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一般起居时间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使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敛之气的道理。
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肺气,到冬季会发生腹泻完谷不化一类的疾病,以致适应冬季"闭藏"的力量就少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呈现水冰地裂的寒冷景象。
这时人们要适应冬季的特点,应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东西,把它秘藏起来一样。
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就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气的道理,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肾气,到来年春季就要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以致供给春天生发之气的力量就少了。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违反了春季的养生之气,则少阳之气不能生发,肝气发生病变。
违反了夏季的养长之气,则太阳之气不能生长,心气空虚。
违反了秋季的养收之气,则太阳之气不能收敛,肺热喘促胸满。
违反了冬季养藏之气,则少阴之气失于闭
藏,肾气衰弱于下。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两季重视保护阳气;秋冬两季重视保养阴气,以顺从根本。
所以能够同自然界万物一样,维持着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
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那就破坏了生命的根本,败坏了真元。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说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衰老、死亡的根本。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则不会产生疾病,这样便可以说真正掌握了养生的道理。
圣人能够奉行这个道理,愚昧的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顺从阴阳就能生存,违背了阴阳就会死亡。
顺从了就会太平,如果把违逆当作顺从,那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失去协调而成格拒。
所以圣人不是有了病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
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
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事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口喝了地去挖井,战乱发生了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