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知识集锦
古代注音法
●四角號碼檢字法
●反切法
●直音法
●四角號碼法:漢字是方形的,都有四個角,角的形式共有10種,分別用0-9十個數位
代替,四個角的順序是先左上角,其次右上角,再次左下角,最後右下角。
直音法:用同音字來注音
反切法:用兩個漢字來給一個漢字注音
郑伯克段于晏本文的重要知識點
●一、文字
● 1.古今字:謂之京城大叔(大—太);食舍肉(舍—捨);
● 2.通假字:莊公寤生(寤—牾);無使滋蔓(無—毋);
● 3.異體字:佗邑唯命(佗—他);
●三、語法
●(一)詞類活用:
● 1.使動:驚姜氏;
● 2.名詞活用爲動詞:今京不度;
●(二)句式:
● 1.判斷句:制,岩邑也;尹考叔,純孝也。
● 2.雙賓句: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三)賓語前置
● 1.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敢問何謂也?
● 2.複指前置:姜氏何厭之有?(疑問句)
齊桓公伐楚
三、重要知識點
●一、文字
●【古今字】1.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大—太)2.王祭不共(共—供)3.女實征之
(女—汝)
●二、辭彙
●【古今異義詞】1.師進,次於陘。(次,臨時駐紮) 2.楚子使屈完如師。(如:往,
到……去)3.屈完及諸侯盟(盟,訂立盟約)4.西至於河。(河,黃河。特指)5.雖眾。(雖:即使。)
幻灯片22
●三、語法
●[一]判斷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主語:貢之不入(這),謂語:寡君之罪)
●[二]賓語前置句:1.寡人是征、寡人是問
●2.豈不榖是爲。(不榖,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
●3.先君之好是繼。(先君,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
幻灯片23
●[三]雙賓語句:賜我先君履。(我先君,間接賓語,履,直接賓語)
●[四]【詞類活用】楚子使與師。(使,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派譴使者)
幻灯片24
●[五]【重要虛詞】1.貢之不入。(之,放在主謂結構中的結構助詞,其作用是取消主
謂結構的獨立性)
●2.寡君之罪也。(之,放在定中結構的結構助詞)
●3.君其問諸水濱。(其,表委婉的語氣詞。諸,“之於”的合音字)。
●4.豈不榖是爲?(豈,表反問的語氣副詞,可譯爲“難道”)
●5.無所用之。(所,特指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
“無”的賓語
宮之奇諫假道
知識要點
●1、古今字、通假字
●不唯偪乎?(偪,古逼字)
●吾享祀豐絜。(絜通潔)
●2、語法點:
●判斷句:虢,虞之表也。
●賓語前置:其虞虢之謂也、將虢是滅、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惟德是輔。
●句中語氣詞:其可再乎、不唯偪乎、明德惟馨、惟德翳物。
●詞類活用:虞不臘矣。
燭之武退秦師
(一)古今字、通假字
●1.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舍後作捨)
●2.共其乏困。(共後作供)
●3.若不闕秦。(闕通缺)
●4.失其所與,不知。(知後作智)
(二)語法點
● 1.省略“於”的處所補語:晉軍函陵,秦軍氾陵。
● 2.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 3.名詞活用:越國以鄙遠。
● 4.賓語前置:夫晉何厭之有?
● 5.雙賓語: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 6.兼詞:將焉取之?
● 7.虛詞“微”表排除之否定: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晉靈公不君
四、要點歸納
●(一)文字
● 1.古今字
●①厚斂以彫牆。(按此爲本字,彫後多作雕)
●②而觀其辟丸也。(辟後作避)
●③宰夫胹熊蹯不孰。(孰後作熟)
●④宣子田於首山。(田後作畋)
●⑤舍其半。(舍後作捨)
●⑥亡不越竟。(竟後作境)
● 2.通假字
●①三進及溜。(溜,古水名。通霤)
●②自詒伊慼。(詒通貽)
●(二)語法
●1.名詞活用爲動詞:晉靈公不君。
●2.兼詞:置諸備、善莫大焉。
●3.前置賓語:則莫之繼也;其我之謂矣。
●4.使動用法(本句還是雙賓語結構):晉侯飲趙盾酒。
●食之,舍其半;而免之。
●5.爲動用法:提彌明死之。
●(三)修辭
●“袞”本指天子所穿的龍袍,在“袞職有闕”中,“袞”是借代用法,代指天子;
●在“袞不廢矣”中,“袞”是雙關語,表面上說的是龍袍,實際上說的是君位。
齊晉鞌之戰
四、重難點歸納
●一、文字
●1、古今字:旦辟左右,辟→避
●2、通假字:驂絓於木而止,絓→掛
●3、異體字:韓厥俛定其右,俛→俯
●二、語法
●1、被動句:郤克傷於矢
●2、意動用法: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三、文化知識
●古兵車建制:元帥之兵車,元帥居中,御者居左,有勇力者居右,負責保衛主帥及推
車等事;普通兵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勇者居右。
江乙對荊宣王
●畏:①怕,畏懼。《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
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爲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②敬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又如本文。③嚇唬。《逸周書·命訓》:“夫民生而惡死,無以畏之,能無恐乎?”《漢書·廣川惠王傳》:“前殺昭平,反來畏我。”
●比較:畏,懼。“畏”是怕,“懼”也是怕。從上古文字和上古較早文獻來看,“畏”的
對象最初應是上帝、天命或鬼神,故爲“敬畏”的意思。《尚書·無逸》:“嚴恭寅畏天命。”後來“畏”擴大到人或事物,仍含有“敬”的意思。《孟子·盡心上》:“善正民畏之,善教民愛之。”“懼”同“瞿”,是同源詞,“瞿”本義爲“驚視貌”,故作害怕的“懼”,常有“戒懼”,“警惕”的意思。《左傳·莊公八年》:“豕人立而啼,公懼。”
●北方之畏昭奚恤:之,結構助詞,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表示這一結構不能獨立城句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只是句子中的一部分(或爲單句的一個成分,或爲複句的一個分句),不必翻譯。
●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①言語真實,不虛偽。《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又如本文。《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②引申爲對人的一種道德,指對人真誠,不虛偽。《論語·學而》:“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