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朱家文第五章膜分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有 机 材 料
纤维素类 聚酰胺类
芳香杂环类
二醋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
尼龙-66、芳香聚酰胺、芳香聚酰胺酰肼等 聚哌嗪酰胺、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聚苯并咪唑酮 等 聚砜、聚醚砜、磺化聚砜、磺化聚醚砜等。
聚砜类
聚烯烃类
硅橡胶类
含氟聚合物
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晴、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等
0.01 10 100,000
0.1 100 500,000
1.0 1000
10.0 10000
硅胶颗粒 病毒 蛋白质 细菌
酵母细胞
溶质 糖 微溶质 电渗析 扩散渗析 膜分离过程 反渗透 气体分离 渗透蒸发 纳滤
超滤 渗析 微滤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几种典型溶质分子大小和对应的膜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各种膜分离过程的分离机理
相对价格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时溶剂通量:
JW=(ΔP-Δπ)/ Rm
考虑浓差极化,反渗透过程的通量
Cw C F JW ln CB CF D
反渗透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较高,所以, CF<<CB,因此,此关系式可简化为:
JW Js CW ¸ ¹ Í ý Ò º CF ß ½ ± ç ² ã Ä ¤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卷式组件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中空纤维组件
(b)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渗透物 不锈钢管
管式膜组件
进料 浓缩物
密封圈
陶瓷膜管
平板膜组件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5.3膜分离过程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和纳滤(Nanofiltration)
渗 透 过 程 示 意 图
P

溶剂 稀相2 膜 (a) 浓相1 稀相2 膜 (b) 浓相1
聚三甲基硅烷丙炔、聚乙烯基三甲基硅烷 聚全氟磺酸、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聚碳酸酯、聚电解质 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等 硼酸盐玻璃
其它
无 机 材 料
陶瓷 玻璃
金属
铝、钯、银等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按被分离物质的状态分:液体分离膜和气体分离膜。 液体分离膜:
微滤、超滤、渗析、电渗析、纳滤、反渗透、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四种膜组件用于反渗透和 纳滤时的性能及操作条件
比较项目 管式 板框式 卷式 中空纤维式
填充密度 (m2/m3) 膜清洗
膜更换难易
原水预处理成本
20
内压式易 外压式难 内压式难 外压式易 低 高
150
易 一般 中等 高
250
难 易 高 低
1800
(内压中空纤维超滤易)
难 易 高 低
膜过程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电渗析 渗析 渗透蒸发 膜蒸馏 气体分离 液膜 膜接触器
相 1* 2 L L L L L L
推动力
压力差 (0.01-0.2MPa) 压力差 (0.1-0.5MPa) 压力差 (0.5-2.0MPa) 压力差 (1.0-10.0MPa)
分离机理 筛分 筛分
筛分+ 溶解/扩散 溶解/扩散
脱盐(工业规模) 海水淡化(工业规模) 大分子浓缩(工业规模) 氢气回收(工业规模) 水溶液浓缩(工业规模) 有机溶剂脱水(工业规模)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美国膜与膜组件的实际销售额与预测额 单位:百万美元
应用领域 气体分离 渗透汽化 电化学品 食品,饮料 半导体 水—城市,药品 生物技术/生化药品 总计 1990 年 51 1 22 64 87 62 123 588 1995 年 85 28 31 92 120 102 195 927 2000 年 125 61 57 134 181 160 370 1,462 2005 年 185 135 105 197 271 256 675 2,344 年增长率,% 8 17 13 8 8 9 13 9.7
递,其推动力由膜内某种化学反应提供,这类现象主要存在于生 命膜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不同的膜分离过程中所用的膜具有一定结构、材质和选择特
性;被膜隔开的两相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推动力可以是 压力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或温度梯度,所以不同的膜分离 过程的分离体系和适用范围也不同。 本章,主要简述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透析、电渗析、 载体促进传递、渗透汽化、 膜精馏、膜萃取和气体分离等膜分 离过程。
方面。 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方面,反渗透技术的应用到1980年代即 已占到20%,可使海水一次脱盐达到饮用水标准。 反渗透、超滤等膜技术和离子交换组合过程进行纯水生产, 可使纯水中的杂质含量接近理论纯水值,广泛用于医药工业无 菌纯水和电子工业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也用于低分子量水溶性组分的浓缩过程,包括:食品 工业中牛奶、果汁、糖、咖啡的浓缩;电镀和印染工业中废水 的浓缩。
L L
L L
L L L G L L G G L L L L G L L G
电位差
浓度差 分压差 温度差 压力差(1.010.0MPa) (分压差) 化学反应 与浓度差 浓度差 浓度差(分压差) 浓度差(分压差)
离子交换
扩散 溶解/扩散 气-液平衡
电解离子
离子、低分子量有机质、 酸和碱 溶质或溶剂(易渗透组份的 蒸汽) 溶质或溶剂(易汽化与渗透 的组份) 易渗透的气体和蒸汽 电解质离子
渗透物
水、溶剂溶解物 水、溶剂、离子和小分子( 分子量1000) 水和溶剂(分子量200) 水和溶剂
截留物
悬浮物、颗粒、纤维和细菌 (0.01-10m) 生化制品、胶体和大分子(分 子量1000-300000) 溶质、二价盐、糖和染料(分 子量200-1000) 全部悬浮物、溶质和盐
膜结构
对称和不对称多孔膜 具有皮层的多孔膜 致密不对称膜和复合膜 致密不对称膜和复合膜
非解离和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大于1000的溶解物和 悬浮物 溶质或溶剂(难渗透组份的液 体) 溶质或溶剂(难汽化与渗透的 组份) 难渗透的气体和蒸汽 非电解质离子
离子交换膜
不对称膜和离子交换膜 复合膜和均质膜 多孔膜 复合膜和均质膜 载体膜
溶解/扩散
反应促进 和扩散传递
分配系数
易扩散与渗透的物质
难扩散与渗透的物质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纳滤的应用
对Na+和Cl- 等一价离子的截留率较低,但对Ca2+、Mg2+、
SO42-等二价离子及除草剂、农药、色素、染料、抗生素、多肽和 氨基酸等小分子量(200-1000)物质的截留率很高,而且水在纳滤
膜中的渗透速率远大于反渗透膜,所以当需要对低浓度的二价离 子和分子量在500到数千的溶质进行截留时,选择纳滤比使用反渗 透经济。
液膜分离:液膜处于料液和接受液两液相之间,由于 选择
透过性,料液中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受液,实现组分的分
离。液膜分离又称液膜萃取。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常用的膜组件(module)
板式膜组件——与平板式压滤机相近。结构和操作方式不同;在膜组件中, 液体处于高速流动的以减轻浓差极化。 管式膜组件——由支撑物与过滤膜组成。有内压式和外压式之分。直径 10mm 卷式膜组件——用平面膜卷制而成。 毛细管膜组件——类似于单管程管壳式热交换器。直径在0.5~10mm之间 中空纤维膜组件——类似于单管程管壳式热交换器。通常管间流物料,管内 汇集渗滤液。直径0.5mm 管式、毛细管式和中空纤维式皆为管状膜,差别主要是直径不同:管式膜 直径 10mm;毛细管式膜直径在0.5~10mm之间;中空纤维膜 直径0.5mm。管状膜 直径越小,则单位体积里的膜面积越大。
膜分离技术 通过膜相际有3种基本的传质形式:
(1)被动传递 通过膜相际的组分均以化学势梯度为推动力, 可以是膜两侧的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或电势差。
(2)促进传递 通过膜的组分仍以化学势梯度为推动力,各组 分由特定的载体带入膜中。促进传递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被动传递 (3)主动传递 与前二者不同,各组分可以逆化学势梯度而传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而膜分离过程(主要是固膜分离)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 质,在两侧加以某种推动力,利用原料侧各组分透过膜的扩散速率 的差异,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分离效果的好坏,由各组分 通过膜的速率快慢来决定。—— 速率分离过程
渗透液 相2 原料液 相1
推动力: P, C或
分离工程
提高了膜面溶质浓度,使透过液中溶质浓度CF上升;产品质量下降
膜面处溶质浓度高于溶解度时,将析出沉淀增加膜阻力;因此水的浓缩比 率受到限制 为减轻浓度极化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料液流速、增强料液的湍流 强度,提高操作温度,对膜面定期清洗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的应用:反渗透广泛用在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制备等
渗透汽化、膜蒸馏、膜萃取等
气体分离膜:
气体分离、蒸汽渗透、膜吸收等 按膜的状态分:固膜、液膜、气态膜。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固膜分离:
过滤式膜分离:溶液或混合气体置于固体膜的一侧,在 压力的作用下,部分物质透过膜而成为滤液或渗透气,留 下部分则成为滤余液或渗余气。例如,超过滤、反渗透、
气体渗透。 渗析式膜分离:被处理溶液置于固体膜的一侧,接受液 是接纳渗析组分的溶剂或溶液,置于膜另一侧。
2000年,美国膜产品的销售额总计14.62亿US$;世界范围内 100亿US$, 而国内销售额仅占0.5%左右。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过程及其应用领域
颗粒尺寸 m nm 分子量
原子/ 离子范围 小分子范围 大分子范围 微粒子范围 大粒子范围
0.001 1.0 100 200 盐溶液 金属离子 1000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
膜分离过程 微滤 超滤 血液渗析 国家 德国 德国 荷兰 年份 1920 1930 1950 应用 实验室规模 实验室规模 人工肾(实验室规模)
电渗析 反渗透 超滤 气体分离 膜蒸馏 渗透汽化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德国/荷兰
1955 1960 1960 1979 1981 1982
膜分离技术
分离工程
第五章 膜分离技术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目 录
5.1 前言 5.2 膜与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5.3 膜分离过程 5.4 膜制备技术 5.5 与传统反应和分离技术的结合 5.6 膜与膜工程技术的工业应用 5.7 展望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5.1 前 言
所有分离过程都是利用在某种环境中混合物中各组分 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常规的分离过程如精馏、吸收、萃取等,借助于热能、 溶剂和吸附剂等媒介,使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原料中各 组分在两相间选择性分配;对分离过程进行工艺计算时, 可以简化为一个个的平衡理论级来考虑,分离效果由相平 衡关系决定。 —— 平衡分离过程
CB
CW JW ln Cwenku.baidu.com D
Ï Ò Á º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上式变形后为 溶质通量为
CW J exp( W ) CB D
JS = JWCF = JW (1—σ) CW
CW/CB称为浓差极化比,其值越大,浓差极化现象越严重。
浓差极化对反渗透过程有严重影响: 提高了渗透压差,溶剂通量JW下降;产品产量下降
膜材料的分类
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纤维素的衍生物,有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 维等。醋酸纤维:截留能力强,反渗透膜,也可作微滤膜和超滤膜,使用时 的温度和pH值受到限制,温度低于45~50℃, pH 3 ~ 8。 合成高分子材料:市场上大部分膜为合成高分子膜,种类很多,如聚砜、聚 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烯类和含氟聚合物等。 聚砜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超滤膜,耐温(70~80℃)、耐pH变化 (pH 1 ~ 13),但耐压能力较低. 聚酰胺膜的耐压能力较高,使用寿命长,常用于反渗透。 无机材料:主要有陶瓷、微孔玻璃、不锈钢和碳素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 和腐蚀;加工不易,成本比有机膜高十倍以上。
多孔膜和无孔膜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5.2 膜与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膜的微观结构(固膜): 对称膜 不对称膜 复合膜 多层复合膜
按 膜 凝 聚 态 分 类
对称膜 固膜 不对称膜
柱状孔膜 多孔膜 均质膜 多孔膜 具有皮层的多孔膜 复合膜
液膜
存在于固体多孔支撑层中的 以乳液形式存在的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溶剂 稀相2 膜 (c) 浓相1
反渗透原理:当用一个半透性膜分离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时,膜仅允 许溶剂分子通过。由于浓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位低于它在稀溶液中的化 学位,稀溶液中的溶剂分子会自发地透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中迁移。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过程的实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高选择性(对溶剂和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和高透过通量(一般是透水); 2.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