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摘要】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展,药物治疗上传统药物及新型药物的联合使用,中医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以及针灸、心理等非药物疗法的运用,虽使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研究前景乐观,但通过纵观近年来文献,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治疗;综述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国内资料显示男性患者多余女性,男女比例胃溃疡为3.4-4.7:1,十二指肠溃疡为4.4-6.8:1[1]。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为1.5-5.6:1。溃疡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少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存在着差异,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发病亦有季节性,秋季和冬春之际是高发季节。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不遂、素体脾胃虚弱有关。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PU 致病机制中幽门螺杆菌(HP)作用的发现以及溃疡愈合质量(QOCU) 概念[2]的提出,使得临床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治疗方法逐渐增多,疗效日渐升高以及复发率逐渐降低等方面,现将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及进展分述如下:

一.定义

消化性溃疡(PU)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胃溃疡(G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作为黏膜的损伤因素如胃酸及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药物因素如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乙醇或胆盐等,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而胃黏膜-黏液血流屏障削弱、前列腺素和碳酸氢盐、细胞再生减少和表皮生长因子降低等黏膜保护性因素削弱,在胃溃疡的发生中占主导地位。在溃疡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还有遗传、精神、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参与。

三.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标是促进愈合、解除症状并防止溃疡复发。一个良好的溃疡治疗方案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3]。现将近几年来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一).西药治疗

1.抗酸剂

根据Scbuartz的"无酸无溃疡"的观点,胃酸是主要的黏膜损伤因素。通过结合或中和H+,降低进入十二指肠胃酸的量,提高胃液的pH值,减少该离子向胃黏膜的反扩散,可达到减少胃蛋白酶活性而发挥作用,虽尚不能达到使溃疡愈合或根除,但可缓解症状和提高溃疡愈合效果[4]。该类药物临床应用最早,常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抗酸作用快,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大。而目前出

现的铝镁加、镁加铝等新型复方制剂,不良反应较小。

2. H2受体拮抗剂(H2RA)

该类药包括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甲氰咪胍)、尼扎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其中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应用最为广泛。该类药能选择性与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H2)受体相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西米替丁为最早在国内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经济。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嗜睡、头昏、胃肠道反应等。该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大量长期服用可发生幻觉、失眠、烦躁不安、精神混乱等症状。雷尼替丁作为新型H2受体阻断剂受到重视。其抗酸作用比西米替丁强5~12倍,且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法莫替丁为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其药效时间更长,副作用也轻,但能否代替雷尼替丁尚无明确定论。

3.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消化性溃疡抑酸治疗的首选药物已成为共识。常用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能不可逆性抑制胃壁细胞泌酸小管的H+-K+-ATP酶活性, 在抑制胃酸分泌,愈合胃溃疡方面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5]。第一代PPI (奥美拉唑)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患者中具有明显差异,食物、抗酸药和给药时间的存在均对奥美拉唑的药效影响亦较明显。而第二代(兰索拉唑、尼扎拉唑),第三代(雷贝拉唑)PPI在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此外如在促进愈合和症状缓解

方面亦较第一代PPI有优势[6]。

艾普拉唑( ilaprazole, IY-81149)作为新近上市的PPI,具有抑酸作用强、时间长、不经CYP3A5和CYP2C19代谢等特点[7]。目前,国内已经完成的艾普拉唑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方面与奥美拉唑相似,但副作用小、危险性低[8-9]。

4.胃粘膜保护剂

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黏膜保护功能下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复发。目前常用药物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磷酸铝等铝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和胶态果胶铋;麦滋林、施维舒、硫糖铝;米索前列醇(喜克溃)、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胃黏膜-黏液屏障,增加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和细胞更新,促进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合成。5.HP根除药物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根除Hp在消化性溃疡治疗及防止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在抗Hp感染的药物中,单一药物根除Hp的疗效差,而二联疗法的疗效亦不高,已不推荐使用。当前三联疗法成为国内外根除Hp推荐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其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加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可将Hp根除率提高至80%~90%[10-11]。但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不规范应用,甚至滥用,导致Hp耐药率不断提高,根除率不断下降。我国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显示,Hp对阿莫西林、克拉

霉素和甲硝唑的平均耐药率已分别达到2.7%、27.6%和75.6%,当前三联疗法的疗效已降低至80%或以下[12]。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意见会议”提出PPI三联加铋剂的四联疗法可用于一线治疗。对连续治疗多次失败者,建议间隔3~6个月,让Hp 恢复其活性,然后再进行Hp根除治疗,以便提高Hp根除率[13] 。(二).中药治疗

1.辨证施治

胡献国[14]将PU分为七型进行论治: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阴虚胃痛、瘀血停滞、脾胃虚寒,予藿香正气散、保和丸、逍遥丸、丹栀逍遥散、沙参麦冬汤、桃红四物汤、理中汤等随证加减治疗。王细风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脾胃虚寒型、胃气壅滞型、肝气犯胃型、肝胃郁热型、湿热中阻型、胃阴虚型、瘀血阻滞型七型,分别予以黄芪建中汤、香苏散、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清中汤、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总有效率97%[15]。

2.辨病施治

陈通文等[16]根据胃镜诊断分为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3期,活动期治以疏肝和胃,清泄湿毒为主要治法;愈合期以本虚为主,治以益气健脾温中,佐以抑木制酸,敛疼生肌;疤痕期以气滞血瘀多见,治宜活血化瘀,养血生肌等。陈晓奇[17]治疗本病240例,活动期分型为瘀血阻滞、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肝胃湿热四型,予失笑散合丹参饮、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泻心汤加减;愈合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