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合集下载

中医古籍《伤寒论》序全解

中医古籍《伤寒论》序全解

演:《说文》“长流也。‛
长流 长远 推衍;扩大 引申义 本义
终始:即始终。
一说,指诊病方法,古人以诊视十 二经脉之所终始,为诊病要务。《灵枢· 终 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 五脏为纪,阴阳定矣。‛
诊脉法的发展 三部九候遍身诊脉法
三部诊脉法 三部九候寸口诊脉法
张仲景重视三部九候诊脉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 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 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 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 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 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 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 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 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 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 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 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 词:秀、曾、企踵、孜孜汲汲、婴、钦、赍、进、 退、游魂、徇、冰谷。 • 词类活用: 华其外而悴其内。使……华丽,使……憔悴。 • 特殊语序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宾语前置。宾语:安。) 唯名利是务。(宾语前置。宾语:名利。) 彼何荣势之云哉!(宾语前置。宾语:何荣势。)
第二段
• 游魂:游荡的鬼魂。喻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
华、悴:使其 外表华丽却使 其身体衰败。 注释: • 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的样子。 ‚华‛、‚悴‛ • 崇饰:修饰。末,枝节。此指名利荣势。均为使动义。 • 忽弃:轻弃。本,根本。此指身体。
附焉?
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 而方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

怎么学中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来教你

怎么学中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来教你

怎么学中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来教你应该怎么学中医,是每一个中医人都思考过的问题,特别是刚开始学习中医的时候,以及学习中医遇到瓶颈的时候,这个根本问题时常浮现。

百会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古人也曾遇到过,说不定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指引。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的经典名篇,看看可以获得什么启发吧。

01 医圣张仲景医圣张仲景是怎么学习中医的,我们从《伤寒杂病论·序》里了解一下。

伤寒杂病论·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

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伤寒论》原文及序

《伤寒论》原文及序

《伤寒论》原文及序伤寒论原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振憟,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斃,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顾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余宗族素多,尚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循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明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次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勿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彿,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撰辨太阳病脉证篇卷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张仲景简历——精选推荐

张仲景简历——精选推荐

张仲景简历张仲景 -⼈物简介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正史⽆传,⽣卒年及⽣平不详,经后⼈考证,约⽣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四年(219年)。

他写作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部理、法、⽅、药具备的经典,喻嘉⾔称此书:“为众⽅之宗、群⽅之祖”。

元明以后被奉为“医圣”。

张仲景 -⼈物⽣平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伤寒⼗居其七。

”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撰⽤《素问》、《九卷》、《⼋⼗⼀难》、《阴阳⼤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六卷。

”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称为“医中之圣,⽅中之祖。

”这固然和他“⽤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位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最⼤的成就,但在此外,我们对他所知不多。

在晋皇甫谧《针灸甲⼄经》序中,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余,谓⽈:君有病,四⼗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汤可免。

仲宣嫌其⾔忤,受汤⽽勿服。

居三⽇,见仲宣谓⽈:服汤否?仲宣⽈:已服。

仲景⽈:⾊候固⾮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

后⼆⼗年果眉落,后⼀百⼋⼗七⽇⽽死,终如其⾔。

此⼆事虽扁鹊、仓公⽆以加也。

”虽然事近传奇,但也可以显⽰当时⼈对张仲景医术的敬服。

张仲景 -⽂献资料张仲景,《后汉书》⽆传,其事迹始见于《宋校伤寒论序》引唐代⽢伯宗《名医录》:“南阳⼈,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时⼈⾔,识⽤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精⽽奥;其法简⽽详,⾮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据此,他为南阳⼈,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张长沙。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诗句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诗句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诗句:
1.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意思是医生应该有仁慈之心,以拯救苍生为己任。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责任感。

2.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这句话出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意思是要勤奋地学习古代的医学经典,广泛地采集各种药方。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这句话同样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意思是人的生命非常重要,比千金还要贵重。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药人才应该高度重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尽全力为患者服务。

这些诗句都强调了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高度重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以悬壶济世为己任。

中医医德医风名言

中医医德医风名言

中医医德医风名言中医医德医风名言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医德医风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医德医风名言1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遇七十毒。

(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不得其人,则虽百医守病,适足致疑,而不能一愈也。

(晋)郭象注《庄子人间世》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能治百病谓之良。

是故良医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

(汉)王充《论衡别通》子曰:“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先秦)《论语子路》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见《旧唐书本传》)医之酬取之所当取。

(唐)沈亚之《沈下贤文集》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宋)林逋《省心录论医》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

绝驰鹜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如此则心识自明,神物来相,又何戚戚沽名,龌龊求利也。

(宋)张杲《医说》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宋)《医工论》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

(宋)《医工论》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励之不暇。

(元)戴良《丹溪翁传》为医先要去贪嗔,用药但凭真实心;富不过求贫不倦,神明所俨如临。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医戒毁同道,大抵行医片言处,深思浅发要安详。

更兼忠厚斯为美,切戒逢人恃己长。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吴门医派的精髓——温病学说

吴门医派的精髓——温病学说

吴门医派的精髓——温病学说温病学说可以说是吴门医派的精髓中的精髓,正因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吴门医派一脉传承的灵与魂才得以完美统一。

温病学说明确提出温病不同于伤寒,从理论到治法上都拓出了一条新路,温病学说的创立是对中国医学发展的一项巨大贡献,是整个中国医学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是继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中医又一大发展创新。

而今,运用温病学理论,雷允上药业的六神丸、香菊感冒颗粒等中成药,在对抗非典和预防禽流感等方面都起到独到疗效,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医传统医学在明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温病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清代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最耀眼的亮点。

可能正是因此,范行准说:“传染病在各历史时期,一向占重要地位,因它占各病中十之九……。

清代三百年来医家的聪明才智,几乎都尽于此。

所以清代医学上最重视传染病,也是中国医学历史上最突出的一个现象。

”而且,温病学是在江南或其周边区域发展起来,温病学的中心在江南。

温病学说作为吴门医派的精髓,是在吴地中医理论研究者与临床医学专家的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温病学派的诞生,促进了中国中医药史的巅峰。

自古以来,旱涝、风蝗、地震、海啸各种灾害往往都会增加疫病暴发或流行的机会,历史上继发于灾荒之后的疫病屡见不鲜,所谓“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大荒之后,必有大疫”。

据文献记载,汉唐以来,尤其是明清之际,苏州及邻近地区先后发生过数百次的疫病流行。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中有六十四次疫病流行,清代二百九十五年中大小疫病流行不下三百多次。

由于干旱、水涝、海啸等灾害摧毁了城镇村落,生活环境恶化,饮水被污染,淹溺、受伤、冻馁及病死的人畜众多,尸体浅埋处理或暴尸荒野道旁,形成污染源,造成了疫病流行的条件。

因此,对瘟病的关注和研究,向来是医家们关注的焦点。

相传先秦时的《黄帝内经》,曾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可见华夏先民们已注意到这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疫病。

东汉时河南张仲景亦曾痛感建安以来疫病的流行,他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然而未满十年,却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病的就有七十人。

《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

《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

《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引子(转引观点不同的两篇文章)一、《伤寒论自序》质疑(《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07期P320)湖北省鄂州市华容人民医院廖又明《伤寒杂病论》原书早已亡佚。

传之于世的《伤寒论》一书,学术界一般公认确系张仲景著作。

然而,《伤寒论》之自序(以下简称《序》),恐非仲景原作。

不信,请看以下疑点。

避讳《序》文首句云:“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东汉开国皇帝为刘秀,是时应避“秀”字讳。

如“茂(秀)才异等诏”。

前几版统编本科教材皆谓张机生活在公元150-219年,考其时系恒帝刘志(132-167),少帝刘辩(176-190),献帝刘协(181-234)即位之时,然《序》中“降志屈节”、“平脉辨证”,均未避“志”字、“辨”(“辩”与“辨”通)字之讳,并无改字、空字、缺笔之象。

殇帝刘隆,《金匮要略》中用“淋”而不用“癃”,而《难经》则用“癃”而不用“淋”。

说明仲景有避讳之例,而《序》文却不避讳,当非出自仲景手笔。

史实张机生卒年代有如前所述,今又有人说生活于二世纪中叶至三世纪中叶,而三世纪中叶为三国时代,其时战乱频繁,大疫流行。

如曹植《说疫气》:“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曹操亦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建安七才子之一王粲的《七哀诗》云:“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均说明当时大疫流行之广,死证之多,而疟、利、霍乱等病死率应不在伤寒之下,可《序》中却言:“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气。

”又观《伤寒论》文,死证并不多见。

《序》中言:“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上古”一词实指汉代以前,仲景本为汉代,诚非自述之语气。

文体汉代行文用词委婉,常以“不幸”、“见背”、“不禄”表示人之死亡,且有“入境问禁,入门问讳”之礼仪,而《序》中却直言:“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该著作是什么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该著作是什么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该著作是什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写下的八字名言,这八个字是医圣张仲景写成千古巨著《伤寒杂病论》的真实写照,这八个字成为千百年来业医者的座右铭,它近似屈原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然为所热爱的事业求索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东汉的医学家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医学的励志名言名句_关于医学的句子

医学的励志名言名句_关于医学的句子

医学的励志名言名句_关于医学的句子医学的励志名言名句_关于医学的句子以古代中国汉民族的医学实践为主体的中医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有很多名言。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医学的名言,希望能帮到你。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4、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8、尝思用药如用兵。

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16、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1、院训:求真树德勤奋乃真

1、院训:求真树德勤奋乃真

1、院训:求真树德勤奋乃真2、院训:厚德授业、精医善行3、院训:求知求精唯实唯新4、院训:仁心博学,创新立志。

5、院训:厚德、博学、乐施、仁爱。

6、院训:仁爱勤谨,博雅汇通注解:医学生首先应有道德观,心里时刻谨记对病人应有仁慈、爱护之心;在学习医学知识技能上必须要勤奋、用功,在疾病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上必须要谨慎;同时,一学生也不能只学医学知识,而应全面发展、博学多识,走正道、大道;各类知识都应有所涉猎,且能融会贯通,包括一些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

力争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的医学生;一个情商高、智商亦高的医学生。

7、院训:厚德博学、唯实惟新注解:厚德博学: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以此来专注学术,并用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唯实惟新:唯”、“惟”相通,是“独;只有”之意,也有“思;想”、“为;是”之意。

“实”的意蕴非常丰富。

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旨在鞭策全校师生不断接受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业绩。

8、院训:仁心,仁术,博爱,精诚注解:学医之人,需要有一个仁爱之心,仁慈之心,仁义之心,其医术不在有多巧,而在于仁只有秉承真心诚意,博爱众生的精神,才能让医学院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为人类的健康无私奉献的仁医。

9、院训:厚德载物,博极医源注解:“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

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

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心得体会篇一: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3)中医经典学习心得《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学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共18卷,162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总结。

这学期能开设《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我非常高兴,因为学习中医离不开经典,经典是学习中医的理论基础,而《内经》是学习中医的的必读之作。

《内经》可称为源泉,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中医的《内经》是产生各种思想的来源,每个人读经典,读出不同学派,不同心得。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此阐述了养生之道,在于调和人体阴阳,遵循养生的方法和技术,有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劳逸适度,才会形神俱调,尽享自然寿命。

我们要与大自然亲近,遵循自然规律,时时想到天人合一。

我们作为现代人,要注重自我养生及养生知识的推广。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人的精气的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

五七时阳明脉衰,此时女性的胃气并不衰败,为到五七时女性的气血减少,不能濡养颜面,故面始焦。

现代的美容养颜不可违背规律。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寒极生热,是谓真寒假热;热极生寒,是谓真热假寒。

中国传统医学誓言对当今医德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医学誓言对当今医德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医学誓言对当今医德建设的启示作者:兰军师赵莉甘苓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4期兰军师赵莉甘苓贵州省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 医学誓言是医学领域中特有且靓丽的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医者的信仰与准则,成为医界同仁规范自我、自善其身的精神动力。

而中国传统医学誓言所彰显出来的人文关怀,更是惠及后世,影响深远。

分析中国传统医学誓言的文化渊源,归纳其思想特征,对当今医德医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医学誓言;医德建设[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40-02[作者简介] 兰军师,男,重庆万州人,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医院建设和医患关系。

赵莉,女,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遵义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甘苓,男,四川古蔺人,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医院建设和医患关系。

1医学誓言与医德医学誓言是医学领域中特有且靓丽的一种文化现象,执医者所立下的誓言内容和内涵各异。

中国古代一般称呼为医家要义和医者戒条,并且大多存在于著名医家的医学典籍中;学人诠释为医学誓词,医生宣言或者职业守则。

本文研究的医学誓言主要包括中国散落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医者精神相关的言论。

医德就像其它职业道德一样,是社会基本道德在医疗领域的具体表现,医德是调整医务工作者与病人、医务工作者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而医学誓言是医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传统医学誓言的重要特征任何思想道德的诞生与发展,都有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医学誓言也是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

在其发展历程中,儒家“仁者爱人”、道家“修身养性”、佛教“众生平等”等传统文化理念,无疑地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养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誓言理念。

2.1“仁爱救人、济世活人”的医学誓言理念这种理念主要受儒家思想“仁”的影响。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意思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意思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意思
意思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

汉朝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述说了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过程:“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译文: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泉》《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辨别脉象和辨别证候的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

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

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中医经典学习笔记

中医经典学习笔记

中医经典学习笔记一、天人合一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二、养生保健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3.上工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四、医德医风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博采众长的名言警句

博采众长的名言警句

博采众长的名言警句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译文: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

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

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

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译文: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

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

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王夫之《周易外传》译文:才干因为使用而不断增进;思想因为疏导而不穷竭。

这句话是说,人的才干和思想只有在不断使用中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如果没有实践的激发,才思就会枯竭。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译文: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

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译文: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8、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译文: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

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

“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对联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对联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对联
1. 上联:勤求古训增智慧
下联:博采众方长才能
例子:就像牛顿勤求知识古训,终发现万有引力那般神奇。

2. 上联:勤奋求古训以修身
下联:广泛博众方而明智
例子:你看那些成功人士,不都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成长起来的吗?
3. 上联:一心勤求古训路
下联:全力博采众方途
例子:如同航海家在知识海洋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去探索新大陆。

4. 上联:勤求古训开眼界
下联:博采众方阔胸怀
例子:不正是因为孔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才有了那么深远的影响吗?
5. 上联:坚持勤求古训
下联:努力博采众方
例子:运动员们不也是通过勤求训练古训、博采技巧众方来提升自己吗?
6. 上联:勤求古训寻真理
下联:博采众方得妙招
例子:就好像科学家们不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去追求科学的奥秘。

7. 上联:努力勤求古训
下联:积极博采众方
例子:我们的学习不也应该像这样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吗?
8. 上联:诚心勤求古训
下联:热心博采众方
例子:想想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哪个不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成就自我?
9. 上联:勤勉勤求古训
下联:豁达博采众方
例子:不就如同探险家在未知世界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吗?
10. 上联:勤求古训踏实地
下联:博采众方向未来
例子:我们的人生旅程不也需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才能走得精彩吗?
我的观点结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真的太重要了,能让我们不断进步,收获更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旅游管理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上品的意趣
上等的东西不见得热闹、好看,但绝对用心。

比如婆婆做的饭,那些家常菜肴让生活现出了本色的滋味:餐桌上盘盆错落有致,切成细丝的紫甘蓝、闪着光泽的土豆丝、绿格盈盈的毛豆米夹杂几缕红辣椒,让人见一眼就垂涎欲滴的红烧排骨正腾腾地冒着热气。

还有锅里饭后待用的冬瓜肉丸汤,是儿子的最爱。

我婆婆是个精细之人,虽没念过书,对于日常却能打理出一套独有的品质。

单就每一餐的饭菜,从买、秤、拣、切、烧制,环环节节都不马虎,分寸拿捏在星盘上、枝梢上、刀刃间、火候中,所有都尽在婆婆掌握,真谛就是“用心”。

朴素不须华服,哪怕短发素面、粗布青衣、蓝衫千层底,只要干净,样样都洗出本色;上品无需攀比,哪怕瓦屋淡茶、木凳竹椅、简居轻出,只要每天开心,得失都保持好心情。

放低欲望、勤俭操持、用心去做,是婆婆对生活最朴素的态度。

在微小甚至单调的一饭一蔬、洒扫除尘中,即使遇到阴雨,屋子里仿佛也少不了那阳光的味道,矮小的门庭恍如镀上了一层琉璃之韵。

俭者心常富,忧勤是美德。

所谓上品,无须锦衣玉食,无须绮阁金门,只要有人去爱,能够付出,就有别样的意趣。

安徽巢湖潘姝苗
嘘,请安静
旅游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为此不少中国游客,一看到美丽的景点,就会大呼小叫;一吃到好菜,也会大呼过瘾,一喝就要敬酒,划拳行酒,声高八度,吵得一个餐馆如菜市场一样噪杂。

而在德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无论是走在街头,还是步入商店,都会发现,每个人都把声音放得很轻,似乎生怕影响别人似的,或者说更怕因为自己弄出太大的声响而显得自己缺乏教养。

巴黎永远是那么的安谧和宁静。

即使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这样人满为患的地方,你几乎都听不到有人说话,大家静静地依次走着看着,听不到吵闹声,更听不到吆喝声。

有话都是小声地说。

安静是一种人性的追求,是人文关怀。

创造公共场所的安静环境,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类健康的需要。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对“安静”的精神欲求,构成了一个城市生命的灵魂。

所以,旅游文明也需要我们小声点,再小声点,用眼、用心去欣赏美景,品尝美味。

福建福州苗子
简单的境界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称“六一居士”。

他所谓“六一”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宦海沉浮,看透了人间冷暖之后,欧阳修深切体会到人需要返璞归真,回到最简单的状态。

物质越是简单,精神世界越是丰盈辽阔。

这样的人生就如同一幅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境界全出,韵味无穷。

梭罗为了自己的信仰,28岁时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他在那里住了两年,过着劳动与学习的生活,并在此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

梭罗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因
为生活简单,所以才能够腾出时间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简单,抛弃了无谓的枷锁和负累,提升了生命的质量和意义。

简单,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福建福州小东
“温情”销售
新西兰地广人稀,即使在惠灵顿这样人口“密集”城市,街头亦少有行人。

沿着整洁的街道前行,眼尖的同事小罗突然发现了一个小超市。

超市老板是个大胖子,一脸和善。

徜徉货架前,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剃须刀片、胶卷等标价不菲,我们仅买了些牙膏、方便面和水果等救急。

隔日,我们再次补货。

老板欧文把几盒剃须刀片装袋时,特意嘱咐,用完的刀片一定要放回小盒里,不要随意乱扔。

我们问为什么,欧文认真地说,这是他自订的“店规”,对所有买有潜在危险商品的顾客都会告知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

如果刀片直接扔进垃圾篓里,仍锋利的刀口有可能会划伤包装物或清洁工的手。

循环下去,还有可能损坏垃圾处理机。

放在包装盒里,清洁工就很容易分拣出来,集中交给回收站。

这样做,是为他人考虑,也有利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从欧文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体贴别人、“轻商重义”的点滴小事让人懂得,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是喊几句口号,它需要人人贴心的相互关照。

安徽蚌埠杜学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