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膦酸钠的临床应用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与肺癌骨转移
伊班瞬酸钠注射液与肺癌骨转移随着环境恶化及中国人口老龄化,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
据《2016年中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估计全国新发恶性肿瘤406.4万例,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82.8万例,仍然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第一。
肺癌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
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
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REs)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除肝脏和肺脏以外,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大约为10-15%研究显示,50%的肺癌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有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o间仅为6-10个月,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也仅为40-50%o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SREs,一旦发生SREs,将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期,有研究显示生存时间可缩短一半。
若合并严重SREs,如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并发症,患者的生存将进一步缩短。
临床表现仅50用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
肺癌骨转移常伴有严重骨痛及SREs(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睡眠、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存。
骨痛为骨转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
病理性骨折常为肺癌骨转移的首发症状,约1/3患者以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而无原发癌表现。
高钙血症是肺癌骨转移的致死原因之一。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其中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作为肺癌的抗肿瘤治疗方式,手术、放疗等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
双瞬酸盐等骨改良药物可以预防和延缓SRES的发生,对症止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瞬酸盐类药物是肺癌骨转移的基础用药,可以和常规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使用。
双瞬酸盐类药物按照分子结构侧链的不同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简单的P-C-P结构,代表药物是氯屈瞬酸钠;第二代双瞬酸盐侧链含有氨基,代表药物主要为帕米瞬酸二钠和阿仑瞬酸;第三代在氮原子上再引入一个饱和短链或含氮咪理环,代表药物主要为伊班瞬酸钠和哇来瞬酸。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艾默坤)——骨转移治疗的理想选择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艾默坤)——骨转移治疗的理想选择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艾默坤)——骨转移治疗的理想选择骨改良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作用,减少骨丢失,提高骨密度,进而减少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
骨改良药物主要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治疗骨转移的基础药物,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
第一代是简单的P-C-P结构,代表药物是氯屈膦酸钠;第二代双膦酸盐侧链含有氨基,代表药物主要为帕米膦酸二钠和阿仑膦酸;第三代在氮原子上再引入一个饱和烃链或含氮咪唑环,药物活性进一步增强,代表药物主要为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
随着抗肿瘤全身治疗药物的发展,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因而骨改良药物长期使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与其它骨改良药物相比,伊班膦酸钠具备以下优势: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具备良好的安全性:1、急性期反应低:双膦酸盐药物静脉应用时需注意急性期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为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伊班膦酸,可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无需停药。
2、颌骨坏死的风险低:少数患者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后有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由高到低:唑来膦酸、帕米膦酸、阿仑膦酸、利塞膦酸、伊班膦酸。
3、肾脏毒性与安慰剂相似: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肾脏毒性与安慰剂相似,具备良好的肾脏安全性。
而其它静脉用双膦酸盐(如氯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二、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可连续3天负荷剂量使用,快速缓解骨转移引起的严重骨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以及《肾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共同推荐伊班膦酸钠注射液6mg/天、连续3天负荷剂量用药方案,可快速缓解骨转移引起的严重骨痛,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
三、艾默坤?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具备良好的药物经济学价值艾默坤?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以最低价中选第七批国家集采,大大降低治疗费用,缓解国家医保支付压力。
探讨伊班膦酸钠结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探讨伊班膦酸钠结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目的:研究探讨伊班膦酸钠结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7例,采取前瞻性双盲分组研究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7例采取常规NA治疗方案(NVB+DDP)进行治疗,设置为NP组,余下30例则在NP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设置为伊班膦酸钠组,随访观察3个治疗周期,重点分析两组患者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疗效。
结果:伊班膦酸钠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班膦酸钠作为当前肿瘤骨转移疼痛短期镇痛药物,具有迅速改善患者骨转移骨痛症状,且安全可靠,低剂量用药无明显副作用反应,临床应用具有较高前景。
标签:肺癌骨转移性;疼痛;伊班膦酸钠;化疗肺癌在晚期或终末期常常发生骨转移,由此引发剧烈性骨痛,其痛苦将严重导致患者后期生存质量降低。
当前临床中对于骨转移疼痛的治疗多采取化疗、磷酸盐或放疗核素等进行疼痛控制,其方式虽有一定疗效不过治疗手段单一导致不舍和长期应用,且因患者恶性肿瘤相关因素导致机体不适症产生治疗局限性[1]。
对此本院采取伊班膦酸钠结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并依据前瞻性双盲分组研究方式探讨NP化疗联合伊班膦酸钠在骨转移镇痛疗效,现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7例,男性29例,女性28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7.1±4.5岁,全部患者均通过CT、MRIX线等诊断手段确诊为骨转移并且骨痛程度大于2级者。
本次研究已排除对伊班膦酸钠过敏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
采取前瞻性双盲分组研究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7例采取常规NA治疗方案(NVB+DDP)进行治疗,设置为NP组,余下30例则在NP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设置为伊班膦酸钠组。
伊班膦酸钠: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骨改良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82.47万人,其中乳腺癌新发病例数35.72万人!骨骼是乳腺癌患者常见转移部位之一。
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5-75%,而首发症状为骨转移患者占25-50%。
乳腺癌骨转移大多为多发性溶骨性病变。
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伴有疼痛的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对生命构成威胁;有效的治疗手段较多,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
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①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②预防和治疗SRE;③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①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系统治疗;②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等骨改良药物防治骨相关事件(SREs);③手术治疗;④放射治疗;⑤镇痛和其他支持治疗。
骨改良药物的作用机制: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抑制破骨细胞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黏附于骨基质。
地舒单抗能特异性靶向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通过高亲和性及特异性结合RANKL,从而抑制RANKL与破骨细胞前体及破骨细胞表面的受体RANK结合,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和存活,打破肿瘤骨转移恶性循环,抑制过度骨吸收,减少骨破坏。
骨改良药物推荐骨改良药物使用时机骨改良药物用法:①唑来膦酸4mg/次,1次/3-4周静脉滴注;②伊班膦酸钠常规剂量6mg/次,1次/3-4周静脉滴注;负荷剂量:对疼痛较重急需改善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采用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6mg/次/天、连续3天;③帕米膦酸二钠60-90mg,静脉滴注,1次/3-4周;④地舒单抗120mg,皮下注射,1次/4周。
伊班膦酸钠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的代表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
在一项全球多中心的临床研究(MF4265)中已证实,伊班膦酸钠不仅可有效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肾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基本一致。
伊班膦酸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的体外生长
伊班膦酸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
453的体外生长
伊班膦酸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转移的药物,其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治疗乳腺癌。
在体外实验中,伊班膦酸钠能够抑制MDA—MB-231和MDA—MB-453细胞系的生长。
MDA—MB-231和MDA—MB-453细胞系都是一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其没有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因此难以通过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来治疗。
在伊班膦酸钠的作用下,这些细胞系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曲线明显下降。
此外,伊班膦酸钠还能够诱导MDA—MB-231和MDA—MB-453细胞的凋亡。
通过检测细胞的DNA片段化程度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可以发现伊班膦酸钠处理后,这些细胞系死亡比例增加,凋亡率明显上升。
伊班膦酸钠可能通过多个途径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系的生长。
一方面,伊班膦酸钠能够抑制骨吸收和骨髓内的肿瘤微环境,从而减少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另一方面,伊班膦酸钠还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抗原Bcl-2,促进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综合来看,伊班膦酸钠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方面。
需要更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评估伊班膦酸钠与传统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进一步确定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伊班膦酸钠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伊班膦酸钠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陈静;付蕾;史祖宣【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7【摘要】Bone metastasis from breast cancer often cause significant symptoms, such as pain, impaired function,pathological fracture,and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etc.. Bisphosphona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se skeletal related events and are the standard therapeutic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from breast cancer. Ibandronate is a highly potent bisphosphonate available in both intravenous and oral preparations,and it is also effective in high doses for palliation of opioid-resistant pain from bone metastasis. Unlike other intravenous bisphosphonates, ibandronate has minimal renal toxicity, allowing safe outpatient administration and safety monitoring,reducing the need for hospitalization.%乳腺癌所引起的骨转移常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明显的症状.双膦酸盐在防治骨骼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标准性治疗药物.伊班膦酸钠是第三代高效能的双磷酸盐制剂,可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对中重度阿片类药物抵抗的转移性骨痛具有显著缓解作用.与其他静脉给药的双膦酸盐相比,伊班膦酸钠有较小的肾毒性及较好的安全监测性,方便门诊患者应用,从而减少住院需求.【总页数】3页(P1026-1028)【作者】陈静;付蕾;史祖宣【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伊班膦酸钠在转移癌性骨痛中的治疗作用 [J], 陆邦超;赵明;顾萍2.骨转换生物标记物在乳腺癌骨转移瘤疗效评价与监测中的作用 [J], 田吉征3.骨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与疗效观察中的作用 [J], 迟伟群;王福莉;隋晓凤;于晓斐;张超民;姚玉虹4.抑制Sema 4D表达介导的成骨前体细胞AKT磷酸化水平上调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J], 王振;赵永强;刘继军;金毅;陈骁;郑稼5.血清miR-411-5 p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和诊断作用 [J], 林成辉;高斌;闫学茂;李浩淼;雷紫雄;陈克冰;李玉泉;曾庆;陈泽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班膦酸钠HPLC分析报告
伊班膦酸钠HPLC分析报告目录伊班膦酸钠HPLC分析报告 (1)引言 (1)背景介绍 (1)研究目的 (2)伊班膦酸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3)化学性质 (3)应用领域 (3)HPLC分析原理 (4)HPLC基本原理 (4)HPLC分析步骤 (5)伊班膦酸钠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6)样品制备 (6)色谱柱选择 (7)流动相选择 (8)色谱条件优化 (9)伊班膦酸钠HPLC分析结果与讨论 (9)样品分析结果 (9)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评估 (10)方法的选择性评估 (11)结论 (12)研究结果总结 (12)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13)引言背景介绍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 Sodiu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伊班膦酸钠通过抑制骨骼的破坏和促进骨骼的形成,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HPLC技术通过将样品溶解于流动相中,利用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在伊班膦酸钠的分析中,HPLC技术可以提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
伊班膦酸钠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紫外检测法、荧光检测法和质谱检测法等。
其中,HPLC 方法由于其高效、准确和可靠的特点,成为了伊班膦酸钠分析的首选方法。
HPLC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和柱温等参数,实现对伊班膦酸钠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在伊班膦酸钠的HPLC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是非常重要的。
固定相的选择应考虑到其与伊班膦酸钠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对伊班膦酸钠的有效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对伊班膦酸钠的溶解性和分离效果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和检测波长,以实现对伊班膦酸钠的准确定量。
2009伊班膦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 年第 $% 卷第 $& 期 多发病。 国外报道健康青年男子或绝经后妇女静脉一次性注射伊 班膦酸钠 5 23 或 6 23 , 前者骨重吸收抑制持续 6 月, 后者则持续 因此, 静脉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应以 ( 月。 每个疗程给药 5 次即可 , 5: . 。 ( 月为 5 个疗程, 5-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 症患者平均年龄 04 岁, 至少有 - 年的绝经史, 腰椎骨密度明显降 低, 4 个治疗组分别静脉注射 :< 6-> :< -> 5< :> 6< : 23 伊班膦酸钠, 为期 5 年, 治疗期间补充钙 5 3。 结果安慰剂组骨密 ( 月给药 5 次, 度增加 :< !-1 , 而伊班膦酸钠 4 个剂量组分别增加了 6< 41 > (< -1 > 表明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每 ( 月静脉给药 (< /1 > -< 61 。 连续 5 年, 可收到良好效果 , 55 . 。 5 次, 目前, 伊班膦酸钠的临床适应证多限于癌症或癌症骨转移诱 发的高钙血症, 可用于降低血钙、 缓解骨痛、 延长患者生存期、 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国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 段, 国内尚处于临床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阶段。 参考文献:
伊班膦酸钠的化学名称为 # D K 羟基 K T K G R K 甲基 K R K 戊 胺基 H 亚丙基 & K 双膦酸单钠盐一水合物, 其侧链为链状结构, 第 使侧链长度达到最 $ 代产品侧链中氨基的氢被饱和烃链取代, 佳, 进而使伊班膦酸钠有极强的抗骨质吸收能力。 !" # 药代动力学 主要原因是分 双膦酸盐药物口服吸收率极低, 一般小于 D] , 子极性大、 脂溶性差, 不能以细胞转运方式吸收而是通过被动扩散 的方式吸收。 伊班膦酸钠是目前口服吸收率最高的双膦酸盐药物, 但其最直接的用药途径还是静脉应用。 伊班膦酸钠进入血流后, 半衰期为 D% ^ DJ 1; 另外 J%] 与骨以磷灰石 L%] 与血浆蛋白结合, 形式结合, 该部分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 甚至可达 D% 年之久。 和 绝大部分双膦酸盐一样, 伊班膦酸钠是以原形方式从肾脏排泄。 !" $ 药理作用 伊班膦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吸收。 作为破骨细胞的强效 抑制剂, 伊班膦酸钠不但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成熟, 而且能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进而阻断多种原因所致的骨吸收增加, 还能 在体外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细胞分泌产生骨基质 金属蛋白酶、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活性 物质并抑制其活性, 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对骨质的黏附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提醒您,警惕“静悄悄的流行病”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提醒您,警惕“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
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
我国50岁以上人群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7%,男性为14.4%;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折”。
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
高危人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合理、规律的运动以及使用相应药物可以一定程度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而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通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并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包括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等。
双膦酸盐与骨骼羟基磷灰石的亲和力高,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
不同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差别很大。
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同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治疗有效性大致相同,但由于结构的差异,伊班膦酸钠无论急性期反应、颌骨坏死的风险以及肾脏毒性均低于唑来膦酸,尤其在肾脏毒性方面,伊班膦酸钠对肾脏的影响与安慰剂相似。
一项纳入2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中对比了注射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伊班膦酸钠组:140例,唑来膦酸组:122例),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唑来膦酸,且不良反应维持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伊班膦酸钠的作用
伊班膦酸钠的作用伊班膦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的化学物质。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可以在不同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伊班膦酸钠的作用。
1. 医药领域中的作用伊班膦酸钠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一种非鸟苷酸酶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和疼痛性骨转移。
伊班膦酸钠可以通过抑制骨组织的重吸收作用,减轻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此外,它还可以减少由于肿瘤扩散引起的骨疼痛。
其次,伊班膦酸钠还可以用于治疗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是一种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骨骼恶性肿瘤引起的血钙水平过高的疾病。
伊班膦酸钠可以减少体内的骨重吸收,从而降低血钙水平。
另外,伊班膦酸钠还可以用于治疗儿童骨质软化症,该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吸收不良引起的钙和磷的代谢障碍。
伊班膦酸钠可以通过增加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和骨密度的提高。
此外,伊班膦酸钠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它可以通过抑制骨髓中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2. 农业领域中的作用伊班膦酸钠在农业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用作松散酸剂,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酸碱性。
伊班膦酸钠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并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伊班膦酸钠还可以作为农药的一种成分,用于防治一些对金属防治剂敏感的作物病害。
它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作物的真菌病、细菌病和病毒病等。
伊班膦酸钠可以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护作物免受病害的侵袭。
此外,伊班膦酸钠还可以用于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
它可以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代谢,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除了医药和农业领域,伊班膦酸钠还在其他领域有着一些应用。
例如,在水处理中,伊班膦酸钠可以作为缓蚀剂,用于防止水中金属的腐蚀。
它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保护金属免受腐蚀。
此外,伊班膦酸钠还可以用于染料和油墨的生产过程中,起到稳定和抗氧化的作用。
伊班膦酸钠 金属络合
伊班膦酸钠金属络合伊班膦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络合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伊班膦酸钠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金属络合反应中的应用。
伊班膦酸钠是一种含有膦酸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3[C6H9O6P]2。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在水中可以溶解并形成稳定的溶液。
伊班膦酸钠的结构中含有两个膦酸基团,这使得它具有良好的金属络合能力。
制备伊班膦酸钠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膦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伊班膦酸钠。
这个反应过程中,膦酸中的羟基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伊班膦酸钠,并释放出水分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伊班膦酸钠。
伊班膦酸钠在金属络合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金属络合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配合物的过程。
伊班膦酸钠作为一种常见的配体,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伊班膦酸钠的膦酸基团能够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由于伊班膦酸钠的结构中含有两个膦酸基团,它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多种不同的络合物。
金属络合反应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金属络合物可以用作催化剂、药物、染料等。
以伊班膦酸钠为配体的金属络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活性,因此在这些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伊班膦酸钠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常用作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伊班膦酸钠还可以用于制备金属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伊班膦酸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络合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具有良好的金属络合能力,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伊班膦酸钠在金属络合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药物和纳米材料的制备等领域。
随着对金属络合反应的深入研究,伊班膦酸钠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拓宽。
艾本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肿瘤领域临床应用ppt课件
肾脏半衰期(大鼠实验) 伊班 t1/2 24天 唑来 t1/2 150-200天
唑来、帕米蛋白结合率低,游离药物易穿透肾小球细胞膜, 造成肾脏损害。伊班肾脏半衰期短,不易造成肾脏蓄积。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艾本——伊班膦酸钠已批准的适应症
❖ 2001年艾本治疗恶性肿瘤高钙血症
❖ 2006年艾本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
❖ 2009年艾本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适应症
用法用量
输注体积
高钙血症 单次给药2-6mg 500ml(疗前水化)
输注时间 2hr
骨转移痛
4-6mg/3-4周
500ml
2hr
骨质疏松
2mg/3月
O
O
O POPO
O
O
O RO OP C P O
O R〃 O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双膦酸盐药物
伊班膦酸(口服、静脉) 唑来膦酸(静脉) 阿仑膦酸(口服) 帕米膦酸(静脉) 依替膦酸、氯屈膦酸(口服)
凋亡
酶
酸性物质
Cancer Research,2000, 60(11):2949-2954 Cancer,2003,97(Suppl 3): 840 – 847
对成骨细胞作用
「每日一药」骨吸收抑制药——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每日一药」骨吸收抑制药——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作者:广东省药学会东莞市人民医院杨好药品分类:骨吸收抑制药本药的作用机制:☆ 伊班膦酸钠是一个抗骨质疏松药,对于骨质疏松和骨痛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伊班膦酸钠属于双膦酸盐类的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与骨内的羟磷灰石结合,可以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和形成,从而产生抗骨吸收的作用。
还可通过细胞毒效应直接损伤破骨细胞,在低浓度时可导致破骨细胞凋亡。
本药可用于哪些疾病?☆ 用于治疗伴或不伴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 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预防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需放疗或手术的骨并发症)。
如何使用这个药品?☆ 伴或不伴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中度高钙血症每次2mg;重度高钙血症每次4mg。
一般情况下只给药一次,复发性高钙血症和首次治疗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重复给药。
☆ 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每次4mg,每3-4周一次。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每次2mg,每3个月一次。
应用本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本药仅供静脉使用,应在医院内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 伊班膦酸钠不得与其他双膦酸盐类药物合用;☆ 用药前必须先纠正低钙血症、维生素D缺乏症和其他骨矿物质代谢异常;☆ 如果出现肾衰竭、严重肌肉骨骼疼痛、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药;☆ 伊班膦酸可引起下颌骨坏死,用药前应该进行口腔检查;☆ 注射伊班膦酸钠时应该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不能与含钙溶液混合静脉滴注;☆ 应注意监测血清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及肾功能;☆ 骨质疏松患者每1-2年监测骨密度一次。
本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消化不良,胃炎等。
☆ 肾毒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葡萄膜炎,巩膜炎,白内障。
☆ 发热,心慌。
☆ 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 肌痛,关节痛,骨痛,背痛。
☆ 下颌骨坏死。
禁忌症:☆ 对本药过敏或其他双膦酸盐类过敏者。
骨质疏松症及伊班膦酸钠的应用
胃肠道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症状,建议在饭后服用以 减轻不适感。
低钙血症
长期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可能会导致低钙血症,因 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 监测血钙水平。
CHAPTER 03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 持心理健康。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骨密度和生化指标,避免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
CHAPTER 02
伊班膦酸钠介绍
伊班膦酸钠的药理作用
抑制骨重吸收
伊班膦酸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降低骨转换率,减少骨重吸收,从而 增加骨密度。
减少骨折风险
通过提高骨密度,伊班膦酸钠可以降 低骨折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髋部、脊 柱等部位。
伊班膦酸钠的临床应用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CHAPTER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与新药研发
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01
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
理论支持。
开发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
02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研究开发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抗骨质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了解骨骼健康状 况,及时发现骨质疏松风险。
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 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
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如按摩、温泉浴、电刺激 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康复训练
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 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有 氧运动等,有助于增强骨 骼密度和肌肉力量。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Ibandronate-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Ibandronate【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
【规格】1ml:1mg; 2ml:2mg; 6ml:6mg(以伊班膦酸计)【用法用量】本品仅供静脉使用,应在医院内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
1.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品的推荐剂量为一次2mg,每3个月一次。
取本品2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
患者必须补充钙和维生素D(参见【注意事项】部分)。
如果错过了一次滴注,在方便时应该尽快补上。
此后,从最后一次静脉滴注之日起,应该安排好每3个月静脉滴注一次。
2.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本品推荐剂量为4mg,每3~4周一次。
取本品4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
国外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为一次6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在用本品治疗前应适量给予0.9%氯化钠溶液进行水化治疗。
本品用量应依据高血钙的程度决定。
推荐中度高钙血症患者(经白蛋白纠正后血钙<3mmol/L或<12mg/dl)单次剂量给予2mg,重度高钙血症患者(经白蛋白纠正后血钙≥3mmol/L或≥12mg/dl)单次剂量给予4mg。
取本品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
一般情况下,本品只做一次使用。
多数患者升高的血清钙水平可在7天内降至正常范围。
对复发或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再次给药治疗。
国外临床研究最高剂量为6mg,但本剂量并未使疗效进一步增加。
在给药2~4mg的患者,复发(经白蛋白纠正后血钙水平再次升高>3mmol/L)的平均天数为18~19天。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29例临床观察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29例临床观察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晚期常会出现骨转移,多伴有剧烈疼痛,甚至发生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7年3月~2010年6月應用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所致骨痛患者29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31~76岁,平均48岁,其中肺癌12例,乳腺癌10例,前列腺癌3例,鼻咽癌2例,大肠癌2例,均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经X线、CT及ECT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病变。
转移的部位为脊柱14例,骨盆转移10例,全身多部位转移5例。
患者卡氏评分≥60分,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
治疗方法:予以伊班膦酸钠4mg+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滴4小时,之后续静滴生理盐水1000ml,1次/月,治疗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4周期后评价止痛效果。
疼痛分级标准及止痛疗效评价标准:疼痛分级标准按WHO疼痛程度分级。
标准分为:①0级:无疼痛;②Ⅰ级:虽有疼痛但可以耐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③Ⅱ级:疼痛明显不能耐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④Ⅲ级:疼痛剧烈不能耐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止痛疗效评价标准:止痛效果根据WHO评定标准。
①完全缓解(CR):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达到无痛;②部分缓解(PR):疼痛明显减轻,睡眠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③轻度缓解(MR):疼痛有所减轻,但疼痛仍明显,睡眠受干扰;④无效(NR):疼痛较治疗前无变化。
结果止痛疗效:本组2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20.7%),部分缓解(PR)19例(65.5%),轻度缓解(MR)2例(6.9%),无效(NR)2例(6.9%),总有效率(CR+PR)86.2%。
不良反应:出现发热3例,体温未超过38.5℃,经对症治疗后缓解,10例患者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症状,2~3天后多自行缓解,未见恶心、呕吐等症状。
讨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常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2010伊班膦酸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药分析
伊班膦酸钠具有高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有口服和静脉两种剂型,除了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外,还能预防骨转移和乳腺癌骨转移后骨骼事件的发生,并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不可多得的适应证最广的双膦酸盐药物。
1药物性质与药理作用1.1药物结构:伊班膦酸钠的化学名称为[1-羟基-3-(N-甲基-N-戊胺基)亚丙基]-双膦酸单钠盐-水合物,其侧链为链状结构,第二代产品侧链中氨基的氢被饱和烃链取代,使侧链长度达到最佳,进而使伊班膦酸钠有极强的抗骨质吸收能力。
1.2药代动力学:双膦酸盐药物口服吸收率极低,一般<1%,主要原因是分子极性大,脂溶性差,不能以细胞转运方式吸收而是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
伊班膦酸钠进入血流后,40%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10~16h ;另外60%与骨以磷灰石形式结合,该部分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甚至可达10年之久。
和绝大部分双膦酸盐一样,伊班膦酸钠是以原形方式从肾脏排泄。
1.3药理作用:伊班膦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吸收。
作为破骨细胞的强效抑制剂,伊班膦酸钠不但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成熟,而且能诱导破骨细胞凋亡,进而阻断多种原因所致的骨吸收增加,还能在体外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分泌产生骨基质金属蛋白酶。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并抑制其活性,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对骨质的黏附作用,因而能有效防止骨转移的发生。
2临床应用2.1治疗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恶性肿瘤高钙血症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单一或多发性骨转移灶引起的骨质破坏,可使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某些增强骨吸收作用的活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骨质吸收增加,血钙升高;肿瘤细胞分泌的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一方面刺激破骨细胞活性,使骨吸收增加,另一方面作用于肾脏甲状旁腺激素1受体,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
这也称为恶性肿瘤体液性高钙血症,表现为血液浓缩,肿瘤患者常伴有脱水,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的高钙血症及高凝状态与此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raga T等,伊班膦酸钠诱导转移至骨的人类MDA-MB-231 乳腺癌细胞凋亡。
Cancer Res.2001,61(11):4418-4424
Fournier P等伊班膦酸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并抑制血管形 成。
Cancer Res.2002.62(22):6538-6544
Anticancer Drugs.2002,13(13):245-254
伊班膦酸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内分泌活动,实验表明 伊班膦酸钠可以抑制PTHrP 、VEGF的分泌及其活性。
Ann Oncol,2003,14(7):1468-1476
Dr Dumon:伊班膦酸钠通过抑制细胞繁殖和诱导凋亡 等 机制(Mevalonate pathway、Caspase-3 enzyme) 能显 著抑制PC-3癌细胞生长。
未经处理:癌细胞植入18天后,溶骨病灶生长速度4.7-8.2mm2/4天。 溶骨病灶完全建立之后,采用伊班膦酸钠(10microgram/Kg)治疗:
溶骨速率减至0.03mm2/4天。 当溶骨病灶<6mm2时,伊班膦酸钠的治疗会产生负增长(-0.33 to -
0.81 mm2/4 天)。 如果细胞植入前3天应用伊班膦酸钠:原模型成功率95-100%降至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用强度比较
抗骨吸收最低有效剂量(LED)比较(大鼠体内)
双膦酸盐
依替膦酸 Etidronate 氯屈膦酸Clodronate 帕米膦酸 Pamidronate 阿仑膦酸 Alendronate 利塞膦酸 Risedronate 伊班膦酸 Ibandronate 唑来膦酸 Zoledronate
Int J Cancer.1999,83(10):263269
伊班膦酸钠在肿瘤领域中的应用
伊班膦酸钠治疗高钙血症
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72例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患者随机分组 伊班膦酸钠组(n=37):2或4mg伊班膦酸钠静滴 帕米膦酸钠组(n=35):15、30、60或90mg帕米膦酸钠静滴。
LOGO
伊班膦酸钠的临床应用
刘东刚教授
双膦酸盐与LO伊G班O 膦酸钠简介
双膦酸盐分类
一代:依替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 二代: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
三代: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
焦磷酸盐和双膦酸盐的结构比较
焦磷酸盐
双膦酸盐
O
பைடு நூலகம்
O
O
R1
O
O
P
O
P
O
O
P
C
P
O
O
O
O
R2 O
双膦酸盐药物化学结构
双膦酸盐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抑制肿瘤细胞的自分泌活动 抑制肿瘤细胞对骨的黏附和侵袭 促进骨的二次矿化作用,高效修复溶骨病灶
Cancer Research,2000, 60(11):2949-2954 Cancer,2003,97(Suppl 3): 840 – 847
双膦酸盐作用机制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取决于其化学结构
不含氮的一代双膦酸盐(如依替膦酸,氯屈膦酸)被代谢 成ATP类似物,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含氮的双膦酸盐因能抑制破骨细胞中的法尼基二膦酸合酶, 可以干扰脂质粘着到调控蛋白上,进而引起破骨细胞的灭活。 故其作用较不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更强。
Cancer. 2003, 97(3 Suppl):840-7. Bone. 1999, 25(1):97-106.
*P < 0.05 *P < 0.05
J Int Med Res. 2010 Sep-Oct;38(5):1663-72.
伊班膦酸钠对半胱天冬酶 3/7活性的作用
*P < 0.05
J Int Med Res. 2010 Sep-Oct;38(5):1663-72.
伊班膦酸钠+化疗药物
伊班膦酸钠能增强细胞毒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类) 的作用。与化疗合用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合并用药 • 本品不应与含钙溶液混合使用。 • 同时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需谨慎。 • 与常用抗癌药物、利尿剂、抗生素和镇痛药物合用,没有
发现明显相互作用。
伊班膦酸钠临床前研究
伊班膦酸钠实验室资料
伊班膦酸钠可以抑制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进而抑 制骨溶解过程。实验表明伊班膦酸钠可以抑制MMP3、 MMP12、MMP13和MMP20等的活性。
17%。
Int J Cancer. 2003 Nov 10;107(3):468-77.
伊班膦酸钠对激素和药物抵抗前列腺癌细胞 和人类乳腺癌细胞诱导凋亡及细胞毒性作用
*P < 0.05 *P < 0.05
J Int Med Res. 2010 Sep-Oct;38(5):1663-72.
诱导前列腺癌细胞DU-145或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吸收率一般<1%。
静脉应用40-50%分布于血液,半衰期1060小时;其余50-60%分布于骨,半衰期 明显延长。 双膦酸盐不能被代谢,只能以原型 从肾脏排泄,排泄速度与肌酐清除 率有关,并存在肾脏主动排泌。
J Clin Pharmacol. 2004 Sep;44(9):951-65.
双膦酸盐的适应症
主要应用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的相关疾病 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溶骨性破坏(高
钙血症、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治疗变形性骨炎(paget’s病) 良性高钙血症 小儿成骨不全
禁忌与合并用药
禁忌 对本品及辅料或其他双膦酸盐过敏者禁用,未纠正的低 血钙者禁用 。
剂量(mg/kg)
作用太弱,未比较 作用太弱,未比较
0.03 0.001 0.0003 0.0001 0.0001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1 Feb;296(2):235-42.
双膦酸盐作用的靶细胞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巨噬细胞 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双膦酸盐的生物学作用
伊班膦酸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对骨质的粘 附和浸袭作用,即抑制了骨转移形成的早期过程。
Cancer Res. 2000,60(11):2949-2954
诱导细胞凋亡
Neader M 等
动物模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股动脉注入形成股骨远端与 胫骨近端多发生性骨转移,成功率95-100%,并不伴有其他部位的 病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