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静脉安全性(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Drug Investigation (2013) 33:117–122
静脉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的安全性资料
摘要
背景
静脉双膦酸盐广泛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他们与一过性的流感样症状有关,主要与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最高32%)和伊班膦酸(最高5%)有关。临床实践表明,给药后症状的发生率较临床试验报告的高。我们对每年一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和每3月一次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27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使用静脉唑来膦酸(n = 127,平均年龄68.6 ± 9.4岁)和静脉伊班膦酸(n = 145,平均年龄69.1 ± 9.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性资料以统计问卷的形式通过打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汇总(包括出现急性期反应和颌骨坏死)。
结果
与伊班膦酸治疗相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其患者不良事件的数量显著增高,主要是由于双膦酸给药之后(54.3 % vs. 33.1 %, p<0.001), 除发热外,唑来膦酸明显升高,其它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头痛)静脉治疗后(24-36小时内)两组出现的患者比例类似,约50%的患者症状持续超过3天,随后输注出现的症状的发生率降低,流感样症状在经唑来膦酸治疗明显高于初次接受静脉伊班膦酸、但事先没有接
受过口服双膦酸盐治疗组,没有自发的颌骨坏死、心率不齐和骨折愈合的延迟的病例报告。
结论
尽管静脉双膦酸盐通常安全,但静脉双膦酸盐后可出现一过性流感样症状,似乎临床实践中的频率高于临床试验的报道。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各种脆性骨折及存在的并发症,腰椎和髋关节骨折与之相关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西方国家很普遍[1]。据估计约30–50 %妇女和15–30 %男性,在他们一生中将罹患骨质疏松症[2, 3],因此,有必要对有相关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双膦酸盐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常开出的处方药物,它们能降低破骨细胞导致的骨吸收并降低由此带来的椎骨骨折和非椎骨骨折风险[4, 5]。当前各种含氮双膦酸盐既可口服又可静脉给药[4],尽管证据表明这些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众多的耐受性议题与它们的使用密不可分[6–8],而口服双膦酸盐(阿仑膦酸、利塞膦酸、伊班膦酸) 可能导致上消化道不良事件,静脉双膦酸与流感样症状、颌骨坏死、肾毒性和罕见的心率失常有关。
临床试验,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被认为是确立这些治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标准手段,由于一些环境,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数据可能不容易被患者呈现。
在临床试验中,为了估计影响因素可能混淆治疗作用,通常临床试验可采用多设定的入组和排除标准,然而,仅少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约20 %) 将可允许入组到这些临床试验中[9],不适合入组的主要原因包括:相伴的疾病,在此之前接受过骨活性剂治疗和相伴药物的治疗[9],在这些情况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受到限制。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随机试验中观察到的信息,在较少压缩方法学情况下可以推测日常工作情况。
例如,上消化道副作用,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如在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组和活性-药物治疗组食管溃疡和腐蚀性食管炎有类似的频率[10],然而,上市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上消化道副作用很大原因是由于口服双膦酸盐没有严格执行临床对照试验的指导[11]。
静脉双膦酸盐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静脉双膦酸通常伴有一过性流管样疾病,通常初次输注后出现急性期反应[12]。患者可能出现低级别的发热,肌痛和关节痛,基于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任何这些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的发生频率,唑来膦酸为32 % [13–15] 静脉伊班膦酸为5 % [16, 17]。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静脉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更频繁,超过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报道的结果,我们分别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每年一次唑来膦酸和每3月静脉注射伊班膦酸的安全性。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和总体
在此回顾性研究分析用唑来膦酸和静脉伊班膦酸治疗绝经后骨
质疏松症的数据(存在非创伤性骨折和/或低骨密度,例如T-值<-2.5 SD),连贯的患者被问询参与到研究中;自2006年所有患者在单一骨质疏松症诊所进行治疗和随访,曾用唑来膦酸或低剂量静脉伊班膦酸(每2月2mg被排除)。
从临床记录可获得病史、特别告知事先进行骨质疏松症医学处理骨质疏松症、出现副作用、同样告知合并疾病和合并医疗。通过腰椎专业密度仪双能X线法(DXA)评价腰椎和髋关节的骨矿物密度(Lunar 麦迪逊, WI, USA). 在这部分人群中评价全身的短期精确骨密度,在20人中重复测量一次[18]。测定个体的变异系数。腰椎为1.1 % 股骨颈为1.4 %,大转子区域1.9 %,全髋为1.1 %。
安全数据包括(急性期反应出现和类型、颌骨坏死、临床明显的心率不齐) 都通过电话回访进行汇总,所有随访都由同一人进行(P.S., P.L.) 使用同一标准问卷,被随访者允许再评价确定的答案,以防患者不能确定他们的答案;但是,回访严格遵循实现设定好的答案。
在研究的人群中出现不良事件与临床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
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种静脉双膦酸盐的安全性资料进行比较。
地方伦理文员会对人体研究方案进行核准,并获得所有参加者的知情同意。
2.2 统计分析
初步研究结果是在用静脉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与临床试验报告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数据用均值± SD(非配对检验),在患者群里辨别两者不同,用卡方检验比较离散变量(两种给药治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 SPSS 用SPSS 15.0 (SPSS Inc., Chicago, IL, USA)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是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总计3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同意参加此项静脉双膦酸盐的治疗,患者使用唑来膦酸和低剂量伊班膦酸(IV, 2 mg) ,有n = 34例患者被排除。
研究人员包括唑来膦酸127例(每年5 mg; 平均年龄68.6 ± 9.4岁) 和145 例用静脉伊班膦酸治疗妇女(每3个月,3 mg;平均年龄69.1 ± 9.0 岁)。表1显示,双膦酸盐治疗前患者特征,包括骨密度(BMD) 和临床特征,伊班膦酸与唑来膦酸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中钙摄入、骨密度测定和骨折史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