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汉之际慷慨悲歌文章的特色;
2.理解邹忌的论断和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1.掌握邹忌的论断和讽刺手法;
2.体会文章情感,了解秦汉之际慷慨悲歌文章的特色。

2.2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2.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3. 教学方法
1.理解课文;
2.分析论断和讽刺手法;
3.板书。

4. 教学准备
1.课本、教案;
2.PPT。

5. 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秦汉之际慷慨悲歌”的背景;
2.帮助学生了解“讽刺”和“论断”这两个概念。

5.2 理解课文(40分钟)
1.阅读课文,学生自主查字词;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3.分析邹忌的论断和讽刺手法;
4.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5.3 板书(10分钟)
1.将重点和难点内容板书,以便复习。

6. 作业布置
1.参照课文,写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章,引用慷慨悲歌的手法。

7.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时间,避免画蛇添足;
2.学生思维才能、文化底蕴不同,应尽可能发掘和引导学生的独特思考;
3.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配合,推进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学习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重点难点】1.学习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难点)2.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重点)【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过渡语:那么齐威王之后一直保持这样的自律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之后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一)开篇:知作者,明背景1.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劝谏齐王(2)齐王纳谏(3)讽谏,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2.作者介绍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

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3.作品介绍《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的叙事特点: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2)懂得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谦逊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

3. 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提问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预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自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和学习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讲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谦逊态度和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落实本文的字词句,把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引导同学初步学会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育同学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争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词句(一)读准易错的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理解标题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1、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示意、比方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谏,这里是名词,指批判意见。

(三)巩固其它字词(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于齐(四)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提问:结合本文,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把握课文1、你能讲一讲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邹忌是怎样胜利说服齐王的?3、争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四、拓展延长提问:邹忌的劝告方式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五、学一学劝告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语境3:齐景公酷爱打猎,特别喜爱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邹忌的讽喻手法及其对齐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启发学生学会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讽喻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讽喻手法化解矛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对齐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作用。

(2)运用讽喻手法化解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入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简要介绍邹忌的背景及其讽喻手法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矛盾,尝试运用讽喻手法化解。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讽喻手法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理解。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探讨其对齐王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随文学言.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蔽”立骨,赏读课文,通过齐王蒙“蔽”、齐王除“蔽”、邹忌明“蔽”,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随文学言,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

2.以“蔽”立骨,通过齐王蒙“蔽”、齐王除“蔽”、邹忌明“蔽”,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了解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出自《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战国策》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唐雎就是其一。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战国策》中的另一位人物——邹忌。

二、破题,齐王蒙“蔽”1.说说标题的意思“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纳”:采纳、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接受了谏言2.邹忌认为齐王存在什么问题,希望齐王改正的?“王之蔽甚矣”说说这句的意思。

蔽,被蒙蔽,受蒙蔽。

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被动句式也就是说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了,所以他才去“讽”齐王,他是怎么发现齐王受蒙蔽了的呢?我们来读读文本。

3.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得响亮、读得准确。

1)读得准确讽(fěng)齐王纳谏(jiàn)八尺有(yòu)余朝(zhāo)服衣冠(guān)谤(bàng)讥于市朝面刺(cì)寡人燕(yān)、赵、韩、魏期(jī)年2)读出节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对诚实、谦逊和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的认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课文理解:(1)让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者和背景。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课文理解:(1)让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价:(1)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评估学生的写作任务,关注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相关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角色扮演道具和讨论材料,用于课堂活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对于教案的写作,相信作为教师的你一定十分熟悉吧,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编写的应用文种,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讽齐王”、“纳谏”等。

(3)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3.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的讽谏文化,明白邹忌的讽谏目的。

2. 分析齐王接纳意见的过程,从中体会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邹忌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4.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

5.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讽谏文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关资料,如注释、译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啊收集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

邹忌通过一件日常小事(比美)联想到国家大事,以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巧妙地劝谏齐威王,结果是齐威王纳谏除弊,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

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至于文意,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就完全可以自己疏通。

教师只要给予引导、检查、督促。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录古代帝王纳谏的故事。

在古代,虽然帝王也设谏官,但是敢于批评的大臣却往往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比干被挖心,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

但是也有善谏的大臣和英明的君主,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这样一对君臣。

首先我们要理解文意。

对预习的情况做一个知识竞赛。

二、检测学生对基本文意的理解及重点词语的把握教师把学生出的题目投影到屏幕之上,进行简单测试。

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内容:词类活用的重点词,通假字,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三、分角色表演比赛1.课前准备(1)由语文课代表担任比赛主持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当面,名词作状语)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使……闻)⑤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⑦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⑧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思想美;(3)提高自己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思想美。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邹忌讽谏艺术和齐王纳谏态度的分析。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2)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3)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联系现实生活。

5. 朗读练习:(1)让学生分层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邹忌讽谏艺术和齐王纳谏态度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推荐阅读《战国策》中其他篇章,如《触龙说赵太后》、《韩非子·喻老》等;(2)比较这些篇章在讽谏艺术和纳谏态度方面的异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文本的深层意义和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和优秀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勇于进谏、敢于直言的品质,以及为国家、集体利益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和论证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比较,特别是邹忌的智慧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限。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避免表面化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智者的故事或成语,引起学生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兴趣。

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不懂的词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标注的问题,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形象,探讨他的智慧和策略。

分析齐王的态度变化,理解纳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讨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并感受其效果。

拓展延伸学生角色扮演,模拟邹忌和齐王的对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纳谏的效果。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纳谏的智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堂上完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把握课文的大意;(3)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形象美;(3)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3)领会课文中邹忌讽谏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邹忌讽谏技巧的把握;3. 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交流对邹忌讽谏技巧的认识;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 收集有关邹忌和齐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背景的了解;3. 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中纳谏与讽谏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邹忌的讽谏技巧;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美感;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分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讽喻手法达到讽谏的目的的。

3、课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详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情?教学难点: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妾、客三个人的答话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语法结构的特点?3、疑难词句辨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赤壁之战》,都是叙史作品,这一篇说的也是史实,但跟前两篇在体裁上显然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先不忙作答。

到学完本文后再请大家回答。

二、齐读课文,正音,指出特殊句式。

1.学生齐读全文(学生齐读时,教师将以下各组语句依次写在黑板上。

)2.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错了的同学在书上标出它们的拼音。

朝服衣冠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3.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内容是否相同?为什么句式不相同?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内容相同。

说明句子构造的灵活性。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妻私我,故美我(内容相同。

前者强调原因,后者强调结果。

)三、自读课文:学生逐段自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自行概括大意,用铅笔写在书上。

速度不要求一致。

最先读完的学生可将自己概括出来的段意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

下述段意也仅供参考:第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第2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讽喻齐王。

第3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第4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全班,给学生解答问题,主要是解释词句,内容和写法上的问题可以只给提示,促其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__的基础上,反复朗读__,运用以读带译的方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习巧于设喻、推理类比的委婉说理的技法。

3、通过古文的学习,看到古人的智慧,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见,一个君主贤明与否,身边的大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齐威王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臣,正是有了他不时地对齐威王提出建议,才使齐威王得以明昭天下。

请看《战国策·齐策》中记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感知:集体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一)读法指导:眼到、口到、心到——字字响亮、畅达无阻、口诵心惟。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品味韵味。

读法指导:用不同的语调和感情,读出故事叙述人和故事人物的对话。

(四)分析对话,体会感情。

三问三答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赞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拘谨问客,“我与徐公孰美?”——平淡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

”——阿谀奉承(五)角色朗读,翻译表演三、研读课文,品味精妙(一)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1、提问: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三思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2、提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件小小的家庭琐事,在对这件家庭琐事反复思考、分析后,邹忌“入朝见威王”,在朝廷上,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明确:委婉设喻三比(妻)私————私(宫妇)(妾)畏————畏(臣)(客)求————求(四境之内)3、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么进谏的?明确:齐王纳谏——三赏臣民进谏——三变上赏:面刺令初下:门庭若市中赏:上书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下赏:谤讥期年之后:无可进者4、提问: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战胜于朝廷5、点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__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进谏和齐王纳谏,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邹忌进谏的智慧,也要看到齐王纳谏的明智。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叙事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到邹忌的胆略、机智和忠诚,并且了解到了做人必须有担当的品质,且要对自己的信仰坚守不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语言技巧。

2. 学会理解和分析叙事文的结构和逻辑,并在课文中找到故事情节的高潮和转折点。

3.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让读者感受到邹忌的胆略、机智和忠诚,并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1. 珍惜自己的信仰和选择,不为所动。

2. 认识到做人必须有担当的品质。

3. 培养学生勇于批评和发言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叙事文的结构和技巧。

2. 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和转折点。

3. 掌握表达邹忌的胆略、机智和忠诚的语言方法。

【教学难点】1. 知识的有效传递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3. 学生个性差异的应对。

【课堂教学】一、预习导学(15分钟)1. 向学生征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印象。

2. 几分钟的时间,快速查阅本文,整理出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人物。

3. 口头反馈。

二、教学环节(35分钟)1. 教师教授本文。

“让我走!”谋士邹忌不辞而别,引发思考。

2. 授课归纳,并且激发翻译。

教师通过给孩子们发放书籍和散发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本色。

3. 学生鉴赏。

教师以遭受骂声而站立场而自豪的邹忌为原型,让学生思考并且自我打磨,令学生在未来职业与生活的道路上也能更理性、真实的爱自己。

三、任务驱动(20分钟)1. 学生撰写总结。

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堂主要内容,或许是自己对邹忌的赞扬,或者是对历史的凝视,或者其他有感而发的想法。

2. 课后自学。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学本文,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误解的地方,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略过。

【课后作业】1. 背诵文章,定期测试。

2. 留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并且整理出自己的思路,体验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同思维和风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私、修、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几个特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课前准备:1、自渎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方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讲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但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板书:课题)二、解题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了解宾语前置的特点。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勇于劝谏的思想,善于讽谏的艺术和古代帝王从善如流的胸怀。

2.学习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1.弄清本课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导入(一):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的故事。

导入(二):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一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走近作品,破解题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1.走近作品:学生展示《战国策》的相关资料。

破解题目: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历事桓公(威王父田午,非春秋时的齐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讽喻善谏见称。

曾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相国。

后封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称成侯。

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史,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

后与田忌不和,被逼奔楚。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一)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同学们听准读音,注意节奏。

昳( yì)丽朝( zhāo )服衣冠(ɡuān )窥( kuī)镜期(jī)年朝(zhāo )于齐间( jiàn )进(二)齐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三)划分本文段落,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

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四、师生互译,疏通文意1.学生个体自译。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向注释、工具书、同学或老师解难。

〉2.同桌互译。

(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合作关系,形成共学优势,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做点拨调控。

)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然后小组间或自己把疑难的问题提出来,全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4.文言字词归类。

(重点字词归类详见“课前预习”中的“字词集萃”5.文言句式归纳。

(“孰与……”句式的变化特点)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写“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熟记字词学生熟记注释及译文3分钟,再同学互相抽查,最后老师抽查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二、精读课文,揣摩内容学生熟读课文,思考老师一一提出的问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明确: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找出来。

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③“暮寝而思之”。

由此可知:“王之蔽甚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

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

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2.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明确:邹忌善“讽”,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

因此邹忌就从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人手,把自己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

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3.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明确: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因此,达到齐王纳谏这一目的就是“讽”的最好效果。

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

文章具体地叙述了齐王纳谏悬赏的方式:“上赏”、“中赏”和“下赏”,叙述了纳谏的过程: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还交代了齐王纳谏的结果:战胜于朝廷”。

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小结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三、研读课文,分析形象却处处充满危险。

”怎样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呢?邹忌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面对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哪一位呢?为什么?请以“我喜欢(不喜欢)(邹忌或齐王),因为。

”的句式说话。

示例:我喜欢邹忌,因为他心怀一颗爱国之心,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且善于辞令,极有辩才。

我喜欢齐王,因为他是一位明君,最终还是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并大胆改革,造福于社会。

我不喜欢齐王,因为他不喜欢直谏的大臣,而且心胸狭窄,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代君主,他“肚里应该能撑航母”,为了百姓,他应该什么样的话都能装下去。

总结: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齐威王:闻过则喜、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大胆改革、修明政治、威望日隆……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学生在熟读课文后,思考交流,教师明确:1.语言的简洁:如齐王听了邹忌的进谏以后,只说了一个“善”字,但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

又如,写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的动态,而略去国内的情况。

这些都称得上简洁有力。

2.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妻、妾、客的答话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3.使用设喻讽谏的方法。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齐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而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

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五、课堂作业1.说一说,列举出历史上另外一个善于辞令者成功讽谏的故事。

2.写一写,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六、小结全文400字,却在诸多方面各显其妙,让我们神思飞扬,受益匪浅。

1.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多读多背,并且教师要具体指导。

在疏通文意时,要让学生积累有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知识,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得扎实些。

此课篇幅不长,语言也比较浅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去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且要拓展阅读和加强读写联系的训练。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如:疏通文意坚持以学生自译为主,并适时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为辅,探究内容及人物形象时,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