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行强行退休制度的弊端
延长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80MinShengBaoZhang ·民生保障最近关于国务院人保部能否延长退休年龄问题出现了各种传闻,网上也对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执一端,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出现了争论是很正常的事。
为此剖析如下:提出延长退休年龄的两条理由一是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5亿,到2020年将达到2.8亿人。
这是一个严酷而又回避不得的社会难题。
由于30年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在进入了人口低生长率、低死亡率的新周期。
南方一些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用工荒和招工难的局面。
日本等先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也都先后采取了延长退休年龄的作法,以解劳动力短缺之困。
二是我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起步晚,现亏空运营。
过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金支出是在透支现在岗人员交纳的养老保障金,出现了在岗人员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障部门支出压力。
为此这些部门也在起劲地呼吁延长退休年龄,让单位给即将退休人员再开几年工资,社保资金晚接几年退休人员,以解养老金“空账”运营的压力。
延长退休年龄会加大目前就业难的压力我国虽然进入老龄社会,但就业难的问题仍很严峻。
每年有近千万大学生等待就业;大批国企下岗职工等待再就业;农村尚有1.2亿剩余劳动力等待向城市转移。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源。
目前失业率上升,就业率下降会危及社会稳定。
如果再延长退休年龄,一些老年人滞留在岗位上倒不出来,那么可就业的岗位会延长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更少,愈发加重社会上就业的压力。
所谓的两难选择就在于此!延长退休年龄问题不能全国一风吹,要提倡因地、因人、因岗而宜,更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国情一是提倡因地制宜。
南方沿海发达省市,在全国先期出现招工难、用人荒的困难。
可先走一步,在本地出台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
北方一些落后地区,用工荒矛盾不突出,而就业难是主要矛盾。
这些地区则不宜延长退休年龄。
这样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才更为科学合理符合本地实际。
浅论中国退休政策的弊端
浅论中国退休政策的弊端中国的现行退休制度问题很多,其实在我看来追溯到根源的就是分配不均。
而这种根源下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让人无法忽视的。
长此以往慢慢成为社会分配不公、制造贫富差距的反面典型,对党和政府的公正形象、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急需进行彻底改革。
而这种退休政策最让人关注的就是退休金的情况。
现行退休金制度的问题弊端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横向比较退休金差距太大:现行退休金实行“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一套(由人事部主管),企业一套(由劳动保障部主管),两套制度完全不同。
执行约十年来的结果是:企业退休金(又称基本养老金)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从原来的基本平衡到差距越来越大。
如曾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企业退休老技术人员,其退休金已不及机关事业同类人员退休金加补贴的1/3,造成最大的分配不公。
二、企业退休金纵向比较差距明显:企业退休金缺少合理的正常增长机制,基本“一定终身”,调整很小很少。
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较快,造成后退休的退休金相对较高,早退休的退休金相对偏低,退休越早退休金越低的不合理结果。
三、企业社保基金缺口巨大:企业退休金以社保基金为基础,而1992年以前的社保基金为“视同缴费”,实际为空帐。
国企老职工长年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除极少的工资外全部上交国家了,却未得到应有的足够的养老补偿。
这个历史欠帐使企业社保基金成为一个有巨大资金缺口的小口袋,形成企业退休金“寅吃卯粮”、“做无(少)米之炊”的困难局面。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个人不交或少交费的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和退休补贴却可尽用国家财政的大口袋。
国家财政如此厚此薄彼,极不公平合理。
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不公开:和企业退休金制度完全公开、企业退休金每次上调幅度虽小却大张旗鼓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及补贴办法从不公开,每次大幅提高退休金及补贴都按机密文件悄悄进行。
公务员提前退休利与弊
公务员提前退休利与弊提前退休是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
对于公务员而言,提前退休具有一定的利与弊。
本文将从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探讨公务员提前退休政策的利弊。
一、经济方面提前退休对于财政预算会带来一定压力。
公务员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退休将造成人员流动和空缺。
新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成本将增加。
此外,提前退休还涉及到养老金的支付问题,老龄人口增加也会对养老金制度造成一定冲击。
然而,提前退休也有一些经济利益。
公务员一般待遇较高,提前退休将减少政府的支出。
提前退休还为退休人员腾出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市场的活跃度。
此外,提前退休也有助于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化和职业发展空间的扩大。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前退休可能导致组织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干部。
退休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组织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
提前退休将使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流失,给组织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然而,提前退休也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
通过提前退休,组织可以激励年轻员工的发展。
新人员的到来将带来新的想法和创新,促进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提前退休还可以让老员工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家庭和个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社会公平方面提早退休可能会引发社会公平问题。
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高,提前退休政策可能会加大财富差距。
同时,提前退休也可能引发养老金制度的不公平问题,年轻人可能需要为提前退休者支付更多的养老金。
这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和紧张气氛。
然而,提早退休也有一定的社会公平效应。
提前退休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减缓劳动力供需矛盾。
同时,提早退休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公务员提前退休政策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公平方面都存在利与弊。
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制定相关政策。
提前退休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更好地平衡利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退休年龄不变意味着更长的领取期限,这将给养老金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迟养老金支出,减轻财政压力,有利于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老年人的就业期限,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再者,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身心健康状况也随之下降。
延长工作年限可以使老年人保持社交活动和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从养老金压力、劳动力供给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考虑,应该推迟退休年龄,这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会造成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加。
如果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限,就意味着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减少。
这将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导致社会稳定性问题。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享受生活,而不是继续工作。
如果强制推迟退休年龄,将剥夺老年人的选择权,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再者,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支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逐渐下降,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支出。
如果推迟退休年龄,意味着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限,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对社会医疗保健体系造成负担。
因此,从年轻人就业压力、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支出等方面考虑,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这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劳逸结合,才能保持健康。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需要适当的休息来保持身心健康,如果强制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日本,由于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实施,导致许多老年人无法如愿退休,引发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了一些抗议活动。
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研究_
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研究作者:陈秋汝来源:《商情》2014年第24期【摘要】退休制度,即规范劳动者退休行为的有关规则,是劳动者因年老、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领域后仍然能够获得生存资料的规则。
退休制度把个人的退休行为与社会化养老联系起来,是个人、企业、国家三者之间对于养老的博弈结果。
然而,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现行退休制度的弊端突显,其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无法相适应,亟需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分析退休制度在当前国情下的缺陷,并依据改革的有关理论,提出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退休制度;不适应性;改革一、退休制度的不适应性现行的退休制度,仍然沿用着1950年以来的制度设计。
但是,我国社会、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退休制度面临诸多弊端,更显滞后,总体来看,存在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退休制度缺乏灵活性、提前退休现象严重等问题。
(一)退休年龄总体偏低世界男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61.08岁,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9.48岁。
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退休人员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不规范的“提前退休”导致平均退休年龄已经低至53岁,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然而,法定的退休年龄多年未变动,这与社会动态发展的节奏明显不相协调。
(二)退休制度过于刚性退休制度关于退休年龄的设定,其实只体现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公平,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群体中不同的劳动者个人选择的休息权利与就业权利等因素。
也就是说,劳动者在退休方面没有被赋予自主选择的权利,而是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后即退出工作岗位。
(三)提前退休现象泛滥提前退休是指劳动者因丧失劳动力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提前离岗休息的一种退休形式。
提前退休的政策性规定最早见于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但由于该项政策执行不规范,提前退休现象泛滥,加剧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冲击就业、再就业,影响企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行的退休制度的优缺点
现行的退休制度的优缺点篇一:论中国现行强行退休制度的弊端论中国现行强行退休制度的弊端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有人说在这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经济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生老病死是整个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即使是最为高端的人才也会面临老化的问题,为此我国及其世界的其他国家都有一套退休制度,以保障人才在老年的生活利益。
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政策规定法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职工55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提前放宽五年期限,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
在当今人口日趋老化的世界,这种强行退休的制度,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有人说这有利于解决当今的大学生或是其他待就业的问题,这种说法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说,对一个毕业参加劳动力供给大军的待就业者而言,多一个退休的空缺,企业就多了一个职位空缺,多了一份人才需求,当然也就意味着他们就多了一份希望。
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说法也肯定是很有缺陷的。
首先,这是对仍有工作能力的人才的一种浪费。
由于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基于建国初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平均寿命拟定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品还是医疗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的,所以人们的平均寿命大有提高,也就是说现在人才虽然生理上到了60岁,但是从他人生的期限来说还处在上升的时期,他的劳动精力、生产力以及创造力是处在上升的时候,这时候他需要的就不是退休以颐养天年,而是可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
如果实行强行退休政策只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浪费了经过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能力型人才,即使他的经验可以传授给下一班人,但是所得到的效用价值肯定会小于原班人的价值。
其次,这于企业而言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一个人在企业的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仅涉及到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努力及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还涉及到企业的投入问题。
论我国退休制度改革
THE WHOLE WORLD区域治理论我国退休制度改革南京工业大学 高洪缘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中国开始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和实行弹性退休的设想。
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将缓解我国劳动力的短缺,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短缺。
关键词:退休制度;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弹性退休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061-0002一、现行退休政策及推迟退休年龄提出的背景考虑延长退休年龄是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即50年代初,男性预期寿命为40岁,女性为42.3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对较低。
到目前为止,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0岁以上。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家庭生活和个人生命周期等方方面面。
同时,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复杂,“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养老保险双轨制、劳动者群体差异大、区域人口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无不成为相关改革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多年以来执行的退休制度却未及时作出回应。
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一般60岁退休,女性一般55岁退休,劳动者提前辞职,导致劳动力市场萎缩。
三大产业的劳动参与率20年来下降了近14%。
同时,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显著延缓了人均预期寿命,客观上导致人均累计领取的养老金有所增加。
相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和育儿成本的居高不下,我国逐渐呈现出少子化的趋势,年轻人口比重将逐年下降。
上述种种问题凸显了现行退休制度与现实的不匹配和不和谐。
为了更好地发挥退休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作用,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以延迟退休为重点,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和创新。
二、我国退休制度现存问题分析(1)立法现状混乱。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研究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退休年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现状、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我国退休年龄现状及背景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女性干部为60岁)。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这一退休年龄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其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退休后的生活时间也相应延长。
此外,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旺盛,提前退休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实施,既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积极影响:一是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提高劳动力供给;二是增加国家养老金收入,减轻养老保障压力;三是延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提高个人收入水平。
挑战:一是可能对部分行业和岗位的劳动者造成较大压力;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三是需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确保延迟退休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从政策层面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具有可行性。
首先,政策制定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其次,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退休政策。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降低劳动者对提前退休的依赖。
五、应对策略建议针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细则和要求,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加强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引言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于保障受保人养老基本生活需要的专用基金。
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1.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及实施过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50年代初期建立的,以后在1985年和1978年两次做了修改。
1991年、1995年和1997年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为主要改革的内容,先后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文件,逐步建立了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
2.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互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规定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企业缴纳合同制工人工资总额的15%,合同制工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在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国家给予财政补贴(1998-2001年),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额为861亿元。
”[1]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结核和我国国情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帐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浅谈我国延迟退休制度
浅谈我国延迟退休制度摘要: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已成既定的事实,加上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巨大缺口,延迟退休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在充分总结各种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观点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提出个人观点:我国延迟退休实施已成必然,在推进延迟退休制度实施进程中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解决好问题。
关键词:退休制度延迟退休制度弊端意义启示中国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发展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使我国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社会现状。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退休年龄偏低,使得近年来需要社会养老的适龄人口的快速攀升,加上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日益匮乏,摆在了党和国家的面前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亟待解决。
为更好更快地解决社会养老问题,2013年11月18届3中全会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采取“渐进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在延迟退休问题上,唯一值得提及的改变,2015年全国“两会”上,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具体实施步骤正式被提上国家日程表,但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上还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由于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日程表的提出,引发我国民众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在充分总结各种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观点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提出个人观点,以期供大家参考。
二、现行退休制度(一)退休制度退休,原指辞官还乡,最早出自于“唐宋八大家”韩愈,《复志赋序》中提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现在,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国家公务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退休制度,指国家公务人员工作到达一定年限,按规定退出公职,享受一定待遇以终养余年的制度。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序】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社会各界提供思考和启示。
【正文】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的存在1.人事调整与心理压力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进入退休阶段,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人事调整成为一大难题。
很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由于失去原有的工作和职位,面临着职业身份的缺失感和心理压力。
如何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退休生活的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我国现行的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退休金支付不及时、退休金水平过低等。
这导致一些退休人员在经济上面临困难,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另外,医疗保障、优待政策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3.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退休人员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国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机构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范围不够广泛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导致了一些退休人员面临无法得到适宜的养老服务的困境。
4.社会关怀体系的薄弱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支持。
由于退休人员大多年纪较大,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很多时候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照顾。
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常常被忽视或被边缘化,缺乏得到及时关怀和支持的渠道。
二、针对问题的对策探讨1.加强退休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为了解决退休人员因失去原有工作而带来的心理压力问题,应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形式,帮助退休人员理解并适应退休生活的改变。
社会各界应提高对退休人员的关注,建立关怀机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
首先,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在这个制度下,工作人员需要每个月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金,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并不一定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养老金权益。
由于养老金的缴纳是强制性的,很多人可能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会出现逃避缴纳的情况,导致养老金制度的不公平性。
其次,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有利于促进个人自由和经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个人应该有权利自主选择自己的养老金投资方式,而不是被国家强制性地规定。
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可以激发个人的投资意识,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加个人的自由度。
此外,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也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在现行制度下,国家需要负担大量的养老金支出,而如果废除这一制度,国家可以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其他领域的发展,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繁荣。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
首先,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养老金权益。
在现代社会,养老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如果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因为自身原因无法储蓄足够的养老金,从而陷入贫困境地。
其次,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一制度下,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养老金保障,从而减少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可能会导致个人养老金的不稳定性。
在现行制度下,国家强制性地规定了每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金比例,从而保障了每个人的养老金权益。
如果废除这一制度,个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储蓄足够的养老金,从而导致养老金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的废除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不稳定和财政负担增加等问题。
因此,我认为不应该废除国家强制养老金制度。
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来解决。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逐步完善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养老金权益。
离退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离退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离退休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离退休工作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离退休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离退休工作是一个包含多方面的系统。
在养老金、医疗、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制度方面都存在不完善。
一些地区的离退休工作门槛较高,不符合实际需求,导致很多退休老人抱怨不公平。
在一些地方,离退休人员享受医疗保险福利时也受到限制,需要缴纳一定的地方建设税,令人难以接受。
二、待遇不公平一些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一些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较好,但是一些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比较少,不足以有效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一些离退休人员缺乏保险和公共福利保障,也是离退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管理不规范离退休工作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离退休机构的管理比较散漫,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导致一些退休人员受到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产生不满情绪。
另外,一些地方的离退休工作受到腐败问题的困扰,在离退休领域发生的违纪、违法情况屡见不鲜。
四、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离退休工作的服务水平在一些地区有待提高。
虽然目前离退休机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缺乏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不能满足不同离退休人员的需求。
五、群众参与度低离退休工作在理念上强调“群众参与、照顾、服务”,实际工作中效果不够理想。
在政府部门和机构为离退休人员解决问题、提供服务时,缺乏充分的社区层面的群众参与。
离退休工作缺少与老年人员联合工作、社区组织等各方密切合作的机制,导致工作效果降低。
六、信息化水平低离退休领域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在离退休工作机构普及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老年人员中也缺少信息化应用的习惯和技能,甚至存在视障、听障、排斥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兴趣缺乏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在政治、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推进离退休工作的改革。
对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对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作者:龙玉其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退休制度经历了分立、统一、再分立的演变过程。
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存在退休年龄总体偏低、提前退休现象严重、退休年龄差距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退休制度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未来我国退休制度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者权益意识增强、退休保障制度不科学等诸多挑战。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与经济社会的动态协调发展;弹性退休制是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方向;严格规范和控制提前退休行为是退休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未来需要先女后男、适时适度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公平、科学、可持续的退休保障制度。
关键词:退休制度;改革;退休年龄;退休待遇;人口老龄化;前瞻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3-0008-04退休制度是指处理劳动者因年老、完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相关事宜的制度,主要包括退休条件、退休待遇、退休管理等内容。
建国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劳动者退休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原有的退休制度已经落后,需要进行改革。
这里,笔者拟基于对我国退休制度发展演变的分析,总结目前我国退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推进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具体设想。
一、我国退休制度的发展演变我国退休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分立、统一、再分立的演变过程。
目前,我国不同职业群体的退休制度有所不同。
1.我国退休制度的分立(1950年-1957年)。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即着手建立退休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条例对不同身份的人员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退休制度。
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对城镇职工的退休条件与养老待遇进行了具体规定,一些内容至今还在沿用。
《劳动保险条例》针对男女工人与职员设置了不同的退休年龄与养老待遇,并且对一些特殊劳动条件的工人与职员设置了特殊的退休条件与待遇。
我国退休政策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退休政策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退休政策及其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的退休政策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础,实行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退休制度。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
延迟退休作为一种可能的改革方案,其优劣势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退休政策的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当前退休政策的基本情况,包括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金的计发办法、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等。
同时,还将分析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
在优劣势分析部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延迟退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方面,延迟退休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退休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
劣势方面,延迟退休可能增加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压力,对部分行业和职业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引发社会公平和代际矛盾等问题。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退休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退休政策现状我国当前的退休政策是基于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标准来设定的。
具体而言,正常退休的年龄标准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和灵活就业人员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退休,例如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5年退休。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现行的退休政策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许多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仍然具有劳动能力,愿意并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一些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现行退休政策可能限制了这部分劳动力的有效利用。
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方向——从促进养老制度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231大众商务市场观察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强制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带有政府补贴性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与退休年龄密切相关,可以说退休年龄规定的科学、合理与否,是否能够适应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是否能反映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不仅事关养老基金可持续发展,而且将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此,部分学者主张应延迟退休,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第三种观点赞成延迟年龄,但在对象选择、制度构建及配套措施上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文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论述,分析各自理由,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养老制度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延迟退休纵观其他国家,延迟退休的依据主要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给养老支付系统带来沉重负担,人口出生率低,新生劳动力减少,致使劳动人口短缺以及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原有退休年龄已难以适应该变化。
考察我国实际,可以看出以上情形在我国同样存在,且成为主张延迟退休学者的主要理由。
(一)人口老龄化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
2017年,大陆13.9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2.41亿,占总人口的17.3%;65岁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即认为出现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
依据此标准,2017年我国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阶段。
《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测,按照中等生育率方案,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6.9%,2040年将上升至23.7%,至2050年将达到26.1%。
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老年人口增多,退休人数增加,社会承受的养老负担加重,体现为抚养比(职工人数:退休人数,可以直观反映社会养老负担的程度)逐渐下降,或赡养率(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已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的比率)不断提高,在缴费率和养老金水平均不变的情况下,赡养率高则养老基金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基金积累率低甚至亏损,制度运行困难。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退休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家退休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国家退休制度。
首先,国家退休制度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缴费人口数量却在减少,造成了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
根据《中国人民社会保障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已经超过了2万亿元,这种情况下,国家退休制度难以为继。
其次,国家退休制度存在着公平性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养老金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养老金的不公平分配。
同时,由于职工养老金的缴费标准也存在差异,导致一些人的养老金水平较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以让个体自由选择养老方式,更加公平。
此外,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以激发个体的养老意识。
在现行制度下,许多人对自己的养老没有足够的意识,依赖国家的养老金,导致个体对养老的被动态度。
而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以让个体更加自觉地进行养老规划,提高个体的养老意识。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国家退休制度。
首先,废除国家退休制度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许多人依赖国家的养老金生活,一旦废除国家退休制度,这部分人将面临生计的困难,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能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能会加大社会的贫富差距。
在现行制度下,国家通过统一的养老金制度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一旦废除国家退休制度,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可以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而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则会面临更大的养老压力,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最后,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风险。
在现行制度下,国家为每个人提供一定的养老保障,一旦废除国家退休制度,个体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旦个人储蓄不足或者投资失误,将会导致养老困难。
正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能会削弱人们的社会保障感。
综上所述,虽然废除国家退休制度可能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其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因此不应该废除国家退休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随着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建立起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多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引入个人账户机制,促进了养老保险新机制的形成。
1997年7月,国务院在总结当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勾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至2002年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万城镇职工和3608万离退休人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基本养老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率为99.4%,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并已经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新机制。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制度的统一上有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基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1、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主要覆盖国有企业,而目前国企的就业人数正在逐步减少,非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却增加很快。
无论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免除非国有企业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考虑,还是从非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年龄较轻,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助于减轻国有企业乃至国家的养老负担考虑,都必须要求尽快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参加养老保险具体政策和工作措施,尽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广覆盖”目标。
是否应该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
是否应该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正方,应该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
首先,现行的退休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这导致了养老金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如果不进行改革,将会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必要的。
其次,现行的退休制度也存在着不公平性。
一些高收入者在退休后仍然可以享受丰厚的养老金,而一些低收入者却只能依靠微薄的养老金生活。
这种不公平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可以重新设计更加公平合理的养老金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老年生活中得到保障。
此外,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也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可以延长人们的工作年限,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反方,不应该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
首先,现行的退休制度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
退休制度的建立,是国家对老年人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将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确定性和困难,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
许多人在工作之后都期待着能够享受退休生活,如果突然取消了退休制度,将会引发广泛的社会不满和抗议。
这对社会的稳定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最后,废除现行的退休制度也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如果延长人们的工作年限,将会导致年轻人就业的机会减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现行的退休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废除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应该通过改革来完善现行的退休制度,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同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改革是最好的保守。
”我们应该通过改革来完善现行的退休制度,而不是一味地废除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现行强行退休制度的弊端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有人说在这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经济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生老病死是整个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即使是最为高端的人才也会面临老化的问题,为此我国及其世界的其他国家都有一套退休制度,以保障人才在老年的生活利益。
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政策规定法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职工55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提前放宽五年期限,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
在当今人口日趋老化的世界,这种强行退休的制度,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有人说这有利于解决当今的大学生或是其他待就业的问题,这种说法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说,对一个毕业参加劳动力供给大军的待就业者而言,多一个退休的空缺,企业就多了一个职位空缺,多了一份人才需求,当然也就意味着他们就多了一份希望。
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说法也肯定是很有缺陷的。
首先,这是对仍有工作能力的人才的一种浪费。
由于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基于建国初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平均寿命拟定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品还是医疗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的,所以人们的平均寿命大有提高,也就是说现在人才虽然生理上到了60岁,但是从他人生的期限来说还处在上升的时期,他的劳动精力、生产力以及创造力是处在上升的时候,这时候他需要的就不是退休以颐养天年,而是可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
如果实行强行退休政策只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浪费了经过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能力型人才,即使他的经验可以传授给下一班人,但是所得到的效用价值肯定会小于原班人的价值。
其次,这于企业而言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一个人在企业的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仅涉及到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努力及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还涉及到企业的投入问题。
企业引进人才,即是需要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企业还得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对员工进行培训、能力提升训练等培养计划,一个人的经验与能力的提升是日积月累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得来。
当员工的边际效用很大、企业的投入正
在获取丰厚的回报的时候,该员工却必须得要强行退休,这样人才流失,员工没有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的发展也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再次,强行退休政策可能会间接性的造成一部分人才的失业。
由于强行退休政策的实行,使一那些退休人才不能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虽然有退休金以保证其退休以后的生活,这使他们生活无忧,但从退休者自身来讲,他们是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的,所以他们不会选择只是领取退休金,而会选择加入寻找工作的失业大军,但是由于他们相对于其他劳动供给者来说,经验更丰富,工作能力更强,所以雇佣者选择这一班人的机会更大,如果他们实现了再就业,那么社会上原本存在的职位空缺就会减少,就会使一部分继续处于失业者的大军之中。
再者,这会加重社会负担。
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所以退休者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会造成养老保险的膨胀,这样对国家特别是企业来说,其负担会越来越重。
如果这部分退休人员再就业那么他们相当于拿了双倍的工资,但是只创造了一个人的劳动价值,这样就造成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最后,强行退休政策,是一些原先全日制工作的员工突然全日制的休息,这会使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很难接受,甚至会有其他伴随症状的出现。
因此,我认为我国的退休制度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应该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改革,要综合考虑到我国日趋老龄化的人口趋势,考虑到地区性的因素,除特殊行业以外,适当的延缓退休年限,实行弹性的退休政策。
在尊重工作人员意愿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综合的绩效考评,允许员工在其岗位上继续创造价值。
并在退休前后做好准备,使退休人员有一个过渡的心理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