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训练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主要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开性、娱乐性
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学习运动训练学的意义:1.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2.系统掌握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训练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任务:1.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2.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3.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4.自我训练的能力5.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科学。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与专业竞技的过程之中。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2.竞技能力诊断3.训练负荷诊断
负荷的量可以通过练习次数(整个练习次数、或某个练习重复的次数),或训练时间、或练习距离、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
负荷的强度可以通过练习速度、负荷重量、练习密度以及难度表现出来。
原则是人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3.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5.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的基本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等训练法。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
运动能力。包括身体形态、素质、技术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是克服阻力的能力。通常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三种不同类型。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业绩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速度素质的类型:1.反应速度2.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
耐力素质是指由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耐力素质的分类:1.根据运动中氧代谢的特征,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及有氧-无氧混合耐力;2.根据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可分为静力性耐力(如立姿步枪射击时手臂的用力)及动力性耐力。3.根据竞赛及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可分为短时间耐力(短于2分钟)、中等时间耐力(2-8分钟)和长时间耐力(长于8分钟)4.根据耐力素质对竞技能力的作用可分为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5.根据器官系统的机能,可分为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6.根据参加主要工作的肌群数,可分为局部耐力、全身耐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1.运动技术的不可分割性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运动技术原理:1.生物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生物力学原理)2.心理学原理3.社会学原理。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竞技战术的构成:1.战术观念(战术观念是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的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2.战术指导思想(是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3.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4.战术知识(是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5.战术形式(是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6.战术行动(是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3.确定战术原则4.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7.赛前战术训练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运动训练计划就是在运动训练过程开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做出一些理论设计,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通路。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1.运动员的起始状态的诊断 2.确定训练指标 3.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4.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5.安排比赛序列;6.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7.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8.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9.制定恢复措施10.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
训练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主要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单周期: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验,称为年度单周期安排。
双周期: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
多周期:按3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训练安排。
比赛的分类: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