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论文
课题研究论文:电视电影论文34141 浅析电影美学角度下的《阿凡达》
![课题研究论文:电视电影论文34141 浅析电影美学角度下的《阿凡达》](https://img.taocdn.com/s3/m/d3b9b7c50722192e4436f694.png)
电视电影论文浅析电影美学角度下的《阿凡达》《阿凡达》这部电影的美丽是多种多样的,3D特效更是让场景更加艺术化,给人强烈的视觉盛宴享受。
再加上巨额的投资和长达5年的炒作,“阿凡达之恋”更是让人觉得奇异浪漫,潘多拉星的美丽也是电影的亮点之一,整部电影奇特感人,余味无穷。
《阿凡达》并不只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就像是一座金矿,其无穷韵味和美学意义都等待着观众的挖掘。
一、世外桃源之美潘多拉星在CG特效的支持下,有一种以假乱真的梦幻特效,再加上3D银幕演绎,宛如仙境,真如同中国古代仙境描述的室外桃源一般。
这是一个全新的梦幻世界,让人身临其境,完全忘记了是电影的虚拟,这就是电影美学,无处不渗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观众对未来世界有一个完美体验。
电影里还出现了对外星探索和一系列的先进技术,使《阿凡达》这部电影充满了科学意义,拥有了展示科学成果和人文关怀的意义。
《阿凡达》中世外桃源之美也体现在人类对科技技术的完美演绎,科技的美丽在于其不断的追求和进步,《阿凡达》正是科学完美的展现。
观众对外星世界的真实感受也是电影的美学所在,潘多拉星是一个超乎想象的世界,它的移花接木和返璞归真都让人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白色精灵般在空中轻舞缥缈的树种子,幽静水域上延伸开去的天然吊桥,悬浮在苍穹之上的倒金字塔状山峰,这也为电影增加了神话的色彩,这个超想象的世界为观众塑造了截然不同的自然观和追求精神,这在电影的历史上来说也是空前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这个卡梅隆创造的星球上,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意义,美得如梦如幻,不可思议。
幽水上的吊桥,精灵般的种子,还有那害羞的伞状植物,空中飞流直下的瀑布,无一不是梦境般存在,可是却又如此真实的存在,让人触手可及。
这样的“自然之美”正如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提到的那样:“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水波中颤动,或者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共2篇)
![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3c333bbb68a98271fefaf7.png)
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电影美学是门类美学的一种,又与实用美学相关。
电影美学所研究的应是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审美规律、审美形态,以及文化哲学、文艺思潮等内容,同时电影美学应与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连。
此外电影美学理论还具有哲学属性,应涵盖电影诗学与电影哲学。
电影美学应与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连。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1篇;中国当代电影批评需要“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作为指导原则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生产和消费已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与之相应的电影批评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电影生产与电影批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有利于我们这个时代融合了最丰富艺术手法的艺术门类,在符合我国自身社会历史文化要求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当下的电影批评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层面的电影文学批评、影视产业层面的电影文化批评、市场经济层面的商业媒体批评以及网络语境下的受众自发批评等。
这些批评途径往往因立场不一、视角不同和知识结构有别,而在批评标准上呈现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是我国当代电影批评建立良性批评生态的必然,但多元格局并不排斥和否定对批评标准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性原则,因为后者将有助于多种批评标准在具有参照功能的平台上展开有效对话。
这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一、“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对于中国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中国当代电影批评是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它们共同置身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中国化发展的语境中。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工作发挥理论框架的作用。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实践中被明确提出的“最高的标准”。
但批评标准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文艺观念在文艺批评层面的投射。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通用)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b6ae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1.png)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通用)对于电影美学研究来说,“电影美学”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就更不必说“中国电影美学”了。
尽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麻烦的理论问题,但是,只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和学术规范的问题才能恰当地提出来并且得到确定。
很显然,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我们已经有了多么丰富的电影美学思想,电影美学的研究都不大可能卓有成效地展开(因为电影美学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提出这一问题的初衷,不是为了限制电影美学研究的创造性,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和发挥这种创造性。
这一点,从学术研究的群体性(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合作与协作,而不是单干)和机构性(即有组织地进行)运作的角度,更容易理解。
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包括财力与智力的投入)。
在国内有关高校正在积极申请国家影视学术基地之时,这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便具有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所谓的“娱乐片”,还是“艺术探索片”,都是既有审美因素,又有非审美因素,只是,这两者的两种因素的分布有很大不同。
娱乐片以审美因素为主,探索片以艺术因素(较严格意义的艺术)为主。
应该指出的是,影片中的比较露骨的某某某因素和残忍的暴力因素、恐怖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既不是审美因素,又不是艺术因素,而是非审美因素。
这些因素的弱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美色彩。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艺术、非审美的因素在电影中是应该绝对地加以排斥的。
其次是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亟待明确。
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电影作品(一部或一批)进行美学分析。
对电影作品作美学分析,不同于对电影作品作艺术分析。
这种不同主要是着眼点的不同。
其次是所针对的电影作品的断层不同。
艺术分析更着眼于电影作品在专门化和创造性两个方面的贡献。
美学分析更着眼于电影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或者更严格地说,电影审美形态)这一既成事实的形成规律,或者说电影作品审美效果的形成机制和规律的分析与运用。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2a09db2cc58bd63186bd64.png)
电影初创的起始端是机械技术进步的结晶,而这种无生命的机械运动,却最终通过艺术家们艺术上的震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巅峰。其中的功臣,最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不能不说是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时空迁移。当自然首次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惶恐,惊奇,随后便如痴如醉般疯狂的沉浸在这精妙的视听元素上,也让身心全部融入在屏幕框架内“造化”“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欣喜上。从物我两忘到物我统一,经过了人类头脑的加工和选择,促成了影像世界从宇宙物态升华到精神心象的飞跃。电影主人公的心绪,情节链条上的节奏,蒙太奇剪辑段落上的时长,都在表现的自然物象中徘徊,找寻适当整合交融的美学韵律。最终达成“人物和环境的双向渗透”,“人与自然的和谐,天道和人道的对应”(罗艺军《电影美学:1984》)。如法国导演吕克·雅克特拍摄的纪录电影《帝企鹅日记》,用人的眼光诠释南极企鹅的精神世界,在缓缓的如水如诗般的流动中我们自身化作了企鹅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感受寒冷,体会温情,在冰冻的世界舞蹈,歌唱,迁徙,迎接新生命的轮回。把这种人类意识独有的情趣移注到被忽略的小企鹅(自然物)身上,“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3这就是移情。在移情的同时让我们历经爱,勇气,冒险的艺术境界,伴随着戏剧的起承转合,浪漫的再现了雪白的高调画面下的情感世界。好像在审视人类自己一样,超越功利,超越金钱,超越周边的世俗,又不乏亲切,因为这些低等动物的情感世界,曾几何时,我们人类的确也曾拥有。看这部完全动物做主角的片子我们哭了,哭得那么自然,因为这些生灵是鲜活的,它们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世界上最闪烁的光泽。人类,动物,自然,似乎通过这部影片建立了某种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其外延是模糊的难以界定的,但是在此刻它们的和谐内涵,却早已完成了人类心中对幸福的跨越。
《“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范文
![《“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dcfb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8.png)
《“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篇一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众多电影人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了不少引人入胜的作品。
在这其中,忻钰坤以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卓越的导演才华在电影界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作者电影”的视域出发,对忻钰坤的电影美学进行深入研究。
二、作者电影的概述“作者电影”一词,指的是在电影创作中注重个性表达、突出作者风格和观念的电影作品。
作者电影往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从创作构思、剧本编写、导演手法到画面呈现都体现着创作者独特的审美和思想。
这种电影风格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三、忻钰坤的电影美学特点忻钰坤的电影作品在“作者电影”的视域下,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点。
首先,他的作品在剧本创作上注重细节和情节的巧妙安排,使得故事情节紧凑且富有张力。
其次,在导演手法上,忻钰坤善于运用镜头语言,通过画面呈现来传达情感和主题。
此外,他的作品在色彩运用、音乐配乐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四、忻钰坤电影的视觉美学忻钰坤的电影在视觉美学上有着独特的表达。
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独特的画面构图、光影运用以及色彩搭配来营造氛围,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五、忻钰坤电影的叙事美学忻钰坤的电影在叙事美学上也具有独特之处。
他的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往往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通过时空跳跃、倒叙等手法来构建故事,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吸引力。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细节来推动故事发展,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的细节和线索。
六、忻钰坤电影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忻钰坤的电影作品不仅在视觉和叙事上具有独特之处,还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电影语言来探讨人性的善恶、道德的边界以及社会的正义等问题。
同时,他的作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电影鉴赏的论文方面范文
![电影鉴赏的论文方面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1b60c46c175f0e7dd1376e.png)
电影鉴赏的论文方面范文浅析电影《西游·降魔篇》之美学关于美学,学界给出这样的解读:美是理念,是生活,是一种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存在。
黑格尔的《美学》中提到:艺术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态,美学只需研究艺术就足够了。
电影作为一门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集视觉和听觉于一体,容纳包括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等多种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从美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解读具有特别的意义。
2021年2月10日,由周星驰作为总制片人,并兼任监制、编剧、导演的3D巨制电影《西游?降魔篇》震撼上映,以215亿美元票房刷新华语片全球票房纪录,成为彼时全球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西游?降魔篇》故事背景源于《西游记》,却放弃了对《西游记》中经典情节的再现,这是一部以降魔为主题,而以人间大爱奠定电影基调的讴歌人性本真的神话电影,故事架构远离生活,但周星驰却用他特有的“周氏幽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特别而纯粹的心灵之旅。
电影中3D技术的运用为观众营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效果,周星驰别具匠心的想象力使整部影片彰显无限的魅力,而他关于人性真善美的把握,更是赋予整部电影别具一格的美学意味。
一、人性的至善之美《西游?降魔篇》中的核心人物陈玄奘的原型是《西游记》中的唐三藏,电影关于这个角色的交代是唐三藏的年轻时期,是一个在师父心目中“差了一点点”的驱魔人。
陈玄奘的出场带有一丝戏谑的意味,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甚至在收服河妖的时候颇显幼稚,但一旦深究这个人物,其所承载的至善至美则喷薄而出,感人至深。
一陈玄奘的至善影片中在备受河妖侵扰的沿海渔村,人心惶惶,村民为了早日结束这种痛苦邀请了一位道士来收妖,无奈这位道士只是一位招摇撞骗之徒,一番折腾之后不但没有收服河妖反而炸死了一条生性善良的古氏鱼,但这条古氏鱼体型之大并不被渔民常见,因此渔民信以为真,对道士百般膜拜。
此时,驱魔人陈玄奘看出其中破绽,但村民并不相信他的话,并蜂拥而上对他暴打一番,但即使被打到嘴角流血,陈玄奘内心的善良还是促使他对村民发出小心河妖的提醒,无奈村民完全不相信他说的话。
影视美学论文
![影视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bb29f3770bf78a652954a2.png)
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试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质摘要:张艺谋,这是当前中国电影界上的一个重量级名字。
二十年来,在中国电影面临时代困惑的时候,他凭借一股锐气带来了艺术的创新、文化的颠覆,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峰;他以大胆的实践、广阔的胸襟重新为中国电影撑起了一片天地。
在他执导的众多影片中,早期拍摄的《红高粱》等经典,不仅震动了中国电影界,更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张艺谋在电影色彩、造型艺术和叙事手段上不懈探索,大大加强了其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丰富了观众的视觉审美体验。
关键词:色彩语言叙事方式内聚焦象征性创造性作为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张艺谋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身较为鲜明的创作风格。
本文通过对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之分析,探求其间的独到审美意蕴。
一、斑斓瑰丽的色彩语言作为一种美学形态,电影色彩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离开了色彩的诠释,电影艺术将黯然失色。
“色彩是—门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
”①电影艺术中的色彩象征地表达出情感与主题;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又构成完美的艺术效果,推动电影艺术向着富于文化哲理意蕴的纵深发展。
张艺谋擅长运用缤纷的色彩为其电影谱写华美乐章,其电影中的色彩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而且使电影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气质与美感,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审美张力和表现内涵。
1、对红色的偏爱张艺谋的电影之旅也是色彩之旅,色彩的运用是其画面造型、影片表达的主要手段。
而几乎他的每一部电影中都显示出红色的显著地位:他的影片的片头字幕基本都是红色,如《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等等;其次是从服饰到道具再到场景,红色被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如《红高粱》中的红轿子、红盖头、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英雄》中漫天黄叶中飞舞的两位红衣侠女等等。
用美学角度分析电影功夫作文
![用美学角度分析电影功夫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b8f1b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a.png)
用美学角度分析电影功夫作文一、视觉美学。
1. 场景设计。
电影里那个猪笼城寨,就像是一个微缩的小世界。
从美学上看,它充满了生活气息。
那破旧的建筑,狭窄的过道,墙上斑驳的痕迹,就像是一幅写实的生活画卷。
这种破旧却又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和那些超级英雄电影里高大上的都市风景完全不同。
它给人的美感是一种质朴的、接地气的美。
就像你走在老胡同里,能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
再看火云邪神出场的那个精神病院,那白花花的墙壁,简单到有点简陋的布置,却有一种荒诞的美。
这种反差,把火云邪神这个看似平凡实则超强的高手衬托得更加神秘。
那场景让人感觉,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隐藏着不普通的力量,就像一颗毫不起眼的石头里可能藏着美玉一样。
2. 色彩运用。
3. 人物造型。
包租公和包租婆的造型那叫一个绝。
包租公穿着拖鞋,大背心,头发乱得像鸟窝,活脱脱一个邋遢的小市民形象。
可就是这种邋遢,在电影里却有一种喜剧的美感。
他的形象打破了传统武侠电影里大侠们风度翩翩的形象,让人觉得特别新鲜。
包租婆呢,烫着卷头发,嘴里叼着烟,穿着睡衣就出来骂人。
她的造型就像从旧上海的弄堂里走出来的泼辣女人,但又有着绝世武功。
这种反差的人物造型,从美学角度看,是对传统武侠形象的一种创新和解构,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
火云邪神的造型也很经典。
那平平无奇的老头模样,穿着白色背心和大裤衩,谁能想到他是个绝世高手呢?他的形象就是一种隐藏在平凡之下的强大力量的象征。
这种平凡与强大的视觉反差,让人在看到他出手时,那种震撼感会加倍。
二、动作美学。
1. 功夫打斗设计。
再看包租公和包租婆对战火云邪神的那场戏。
包租公的太极拳,以柔克刚,他的动作像是在跳舞一样优美。
他双手划着圆圈,身体轻盈地转动,把太极那种圆润、包容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包租婆的狮吼功更是震撼,她张开嘴大喊的时候,那声波都好像有了形状,周围的一切都被震得粉碎。
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从美学上看是一种超现实的美,把功夫的威力通过一种夸张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功夫的神奇。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范文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9ab7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3.png)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分支,以深入人心的情感力量、严谨的历史逻辑和宏大的社会视角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这类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深邃的美学价值,为中国电影界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特点,从电影主题、镜头语言、音乐美学以及观众情感等方面进行探析。
二、主旋律电影的主题美学主旋律电影的主题往往聚焦于国家大事件、民族精神、社会热点等重大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民族的精神面貌。
在主题的呈现上,主旋律电影往往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生动的情节展示,将抽象的主题具体化,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三、镜头语言的美学表达主旋律电影在镜头运用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镜头语言的运用往往结合剧情需要,通过多种拍摄手法和技巧,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通过大场景的宏大视角展现时代背景,通过近景特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同时,通过精湛的剪辑技术,使电影画面流畅、节奏明快,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四、音乐美学在主旋律电影中的应用音乐在主旋律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能够有效地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力,为电影营造氛围。
在主旋律电影中,音乐往往与剧情紧密结合,通过主题曲、背景音乐等方式,传达出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音乐也具有时代特征,能够有效地将观众带入到电影所呈现的时代背景中。
五、观众情感的美学体验主旋律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力量,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电影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真实的情节展示和深情的音乐表达,使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同时,主旋律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也能够在观众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使观众在观影后产生思考和反思。
六、结论主旋律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特点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分支。
通过深入剖析主旋律电影的美学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主题、镜头语言、音乐以及观众情感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课题研究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美学分析
![课题研究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9c95860b1c59eef9c7b492.png)
电视电影论文《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美学分析电影《山楂树之恋》通过干净的画面和精巧的构图,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东方美学意境。
该片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一段唯美、纯洁的爱情故事,那个时代的爱情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干净纯洁的,特殊的时期为影片的美学表达增色不少。
该片处处体现着东方特有的美学意境。
首先,角色的选取对意境的体现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三”干净纯洁的笑容,静秋羞涩纯洁的外表、羞涩的内心,两个人之间唯美纯洁的恋情净化、升华了观众的心灵。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那个时代的爱情给人的印象就是纯洁的,从《英雄》中我们可以知道,张艺谋自身对于中国特有的美学意境有深入的研究,在该片中也不例外。
缓缓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卵石匀称干净,“老三”和静秋衣着干净朴素走在河边,张艺谋用干净的画面和唯美的构图诉说着一段纯洁的爱情,这着实让我心动。
一部影片的好与坏在于故事讲述的好坏,《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讲述得凄美浪漫。
凄美的故事情节配上单纯的角色、朴素的道具、干净的构图,使得故事愈显得悲。
越悲就会显得越美,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深,无法忘记。
故事讲述没有大的冲突,同样干净朴素,犹如河水缓缓流淌。
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往往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尾,所以,结尾对观众来说已经不显得那么神秘。
可当看到电影结尾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就因为它唯美、纯洁、朴素,打动了我们的内心,理想的爱情现实的结尾让人心痛、无奈。
张艺谋导演为了塑造这部美丽的爱情电影,运用了大量的电影美学艺术手法。
“纯粹”“简单”“悲剧”,正是这部美丽的爱情电影里面所表现的美。
一、电影美学分析之“纯”美两小时的电影,画面中一直是很淡的颜色,淡到几乎成了黑白。
老谋子就用这样一种接近黑白的色调,把我们带入那个纯洁的年代,去感受了一场纯净的爱情。
只是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静秋穿着鲜红的衣服来跟“老三”诀别,才让观众看到了一些鲜艳。
从故事的逻辑上讲这是静秋为了还“老三”一个心愿,从导演的情感上讲,他是想让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爱情在此刻得到升华、得到所有观众发自内心的共鸣。
《2024年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3befb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3.png)
《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迅速在影视界崭露头角。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传播文化、传递价值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探讨微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以期为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电影的美学特征1. 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
通常,微电影的时长在几分钟到半小时之间,这就要求创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紧凑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强烈的观影体验。
2.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微电影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纪录片、实验短片、广告片、动画短片等。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微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使创作者能够根据主题和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传达情感和价值观。
3. 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微电影虽然短小,但在视觉上却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通过运用电影语言和技巧,如镜头运用、画面构图、光影处理等,微电影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4. 深刻的主题内涵微电影往往关注社会热点、人性探讨等主题,通过精炼的叙事和深入的思考,将主题内涵呈现得深刻而有力。
这使得微电影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还能够引导观众思考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
三、微电影的价值1. 文化传播价值微电影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价值。
通过微电影,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传播多元文化价值观。
同时,微电影还能够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教育价值微电影通过生动的叙事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将抽象的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观看微电影,观众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了解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
此外,微电影还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促进其成长和发展。
3. 商业价值微电影在商业领域也具有广泛的运用和价值。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范文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1139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0.png)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美学体系。
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的情节设定、丰满的人物形象及强烈的现实感等特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针对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特征进行深入探析,旨在分析其成功背后的美学规律与文化内涵。
二、主旋律电影的概述主旋律电影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涵盖国家、民族、家庭等多元主题。
它以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创作手法上,主旋律电影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三、主旋律电影的美学特征1. 情节设定:主旋律电影的情节往往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结合艺术化的处理手法,使故事更具感染力。
情节紧凑、跌宕起伏,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 人物形象:主旋律电影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表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同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3. 画面美学:主旋律电影在画面上追求美感与艺术性,通过精心的构图、色彩搭配和镜头运用,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同时,画面也传递了深刻的主题思想,使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
4. 音乐与音效:主旋律电影的配乐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音效的运用也使电影更具真实感和代入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四、主旋律电影的成功因素1. 文化自信:主旋律电影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使主旋律电影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2. 贴近现实:主旋律电影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贴近现实生活,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时,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也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发。
3. 精湛的创作团队: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团队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故事呈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影视美学论文
![影视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458ee9102de2bd96058873.png)
影视美学论文题目:电影是怎样炼成的——视觉滞留的艺术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生物学姓名:肖溪学号:10507221关键词:电影、美学、蒙太奇、视觉滞留、《一夜风流》、《罗马假日》、《日瓦戈医生》电影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发现。
科学的现代综合化与整体化思潮,表明当代人类的思维已由原来的细分化单向发展转变为向细分化与综合化相渗透、相融合的整体综合化加速发展。
继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之后,皮耶茨等人于70年代提出了全息思维理论,不但揭示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综合化走势,并进而指出“文化中的一切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纵横绞结的。
每一点东西都反映在其余的一切东西之中”这愈加表明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的整体综合化的发展,对当代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整体综合趋向和电影电视整体综合美学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证明,自电影诞生以来,各国电影艺术家与理论家所创造的诸如传统主义、表现主义、纪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理论话语,不但为当代影视这种整体化的交叉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足的材料,使之具有无所不可综合交叉的可能性,并且从60年代起,已经在世界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探讨中由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呈现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整体综合趋向。
尽管人们为当今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和从未有过的困境而忧心忡忡,但同时又不能不惊叹电影在短暂的百年之间,神奇地跨越了其他古老艺术用了多少世纪才取得的历史进程,并携其姊妹媒体电视的手,涌入世界生活的每一角落。
为寻求并把握电影电视发展的规律,以建树有益于当代影视生存、发展、繁荣的理论策略及美学观念,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工作者,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今天的影视艺术“越来越综合化,同时也越来越个性化”,自觉把握着当代电影电视的整体综合美学新走势。
电影,也称映画。
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
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电影美学论文
![电影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9006f27c1cfad6195fa778.png)
影艺术之我看经过在电影美学课堂上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前的思维是相当狭隘的;或许说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电影艺术,不知道如何通过电影的另一角度去分析电影更深的涵义。
在听了老师讲解以及自己查找了一些资料后,我想对电影艺术发表一下我的看发,谈谈我的认识。
电影是我们生活的一件点缀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更深的去了解我们的周围事物,帮助我们更从容的理解美的真谛。
这一切都是可以从电影里获取的,只要你发现了电影的艺术之所在。
一、电影艺术的最基本特性克拉考尔将电影艺术与摄影艺术联系起来思考,将电影的本性说成为“物质现实的复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电影艺术的基本物质手段,还有光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与照相有极大的相似,如摄影、洗印等工艺术流程也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电影艺术是“活动”式的照相,因而电影的摄影机是高速式的摄影机,所摄的底片不是单个的胶片,而是长长的相联贯的胶卷。
摄影是洗成照片供人欣赏,而电影则利用了视觉的滞留原理,将高速的活动摄影机摄影后所加工制成的胶卷,再通过相应的放映机在相应的转速下放映出来供人欣赏。
摄影艺术是静止的视觉艺术,和绘画一样通过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光、影、色、形;通过绘画的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基本手段,构成一幅幅有意味形式的,或是有意境的作品供人欣赏。
而电影艺术则是动态的艺术,这一点,使它与摄影艺术明显地区别开来,而它却和戏剧、舞蹈艺术有相类似的地方。
摄影艺术虽然与绘画有相同的地方,但摄影艺术不等于绘画艺术,二者各有各的艺术特性。
摄影的功能可以将绘画作品摄录下来,放大或缩小,但它仍是绘画作品。
如作了摄影艺术的处理,最多也只能是二者的结合,并不全等于是摄影艺术。
二、电影艺术审美的几个最基本特征。
1、电影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的审美个性都具有真实这一特征,真实是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
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
它包括有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
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
《“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范文
![《“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15ad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3.png)
《“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篇一作者电影视域下忻钰坤电影美学研究摘要:忻钰坤作为当代电影界的一名杰出的作者电影导演,其作品在电影美学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度。
本文以“作者电影”的视域为切入点,对忻钰坤的电影美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作品中的主题、叙事、影像风格及社会文化内涵,以期为电影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作者电影”是电影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导演的个人风格、叙事特点和美学追求在电影作品中的体现。
忻钰坤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独特的故事叙述和精细的影像处理,成为当代作者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忻钰坤电影的美学特征,分析其作品在主题选择、叙事结构、影像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二、忻钰坤电影的主题选择忻钰坤的电影作品往往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关注人性的探索与救赎。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人性深度的挖掘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塑造,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
他的主题选择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又不乏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三、忻钰坤电影的叙事结构忻钰坤的叙事结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他善于运用非线性叙事,通过时空交错、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构建起一个复杂而富有张力的故事结构。
在叙事节奏上,他善于把握情节的张弛有度,使得故事在紧张与舒缓之间交替进行,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同时,他的作品中往往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影片不仅具有故事性,还具有哲学性。
四、忻钰坤电影的影像风格忻钰坤的电影影像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光影、色彩和构图等电影语言,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的画面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得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同时,他的镜头运用灵活多变,能够通过镜头的运动和切换,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故事之中。
五、忻钰坤电影的社会文化内涵忻钰坤的电影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如人性的扭曲、社会的冷漠等。
从电影美学欣赏阿凡达之美论文
![从电影美学欣赏阿凡达之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9ebbf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a.png)
从电影美学欣赏阿凡达之美论文从电影美学欣赏阿凡达之美论文摘要:在2010年,导演卡梅隆经过十余年的呕心沥血,制作出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DD《阿凡达》,这部电影惊人成绩的背后,是整个卡梅隆制作团队的艰辛付出,电影的背后拥有这全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团队,通过独立改进和发明了虚拟摄像技术,让数字立体摄影机开发了一个美学时代。
关键词:阿凡达;虚拟美学;数字技术;立体电影分析《阿凡达》这部电影的美学,可谓是多种多样,因为这部电影画面震撼效果,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享受,3D特效更是让场景更加艺术化。
“阿凡达之恋”更是让人觉得奇异浪漫,潘多拉星球的美丽犹如世外桃源,各种各样的奇异生物,充满了如梦如幻的色彩。
《阿凡达》这部电影的美就如一座金矿让人着迷,其无穷韵味和美学意义都等待着被挖掘。
一、虚拟与真实之美虚拟与真实之美主要是立体电影上的体现,它的表现手法和与传统的电影美学的表达是有区别的,传统的电影一般主要是通过蒙太奇手法,将电影的故事通过剪辑手法展现出来,这对于表达美学来说,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传统的电影在场景与演员的表演上都注定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本质上决定很难将电影的创作完美展现出来,立体动画则不同,它可以通过数码技术创造出不同时空的电影和人物,这不仅仅是电影技术的突破,而且还提高了对虚拟电影的满足度。
《阿凡达》电影中的虚拟之美在影片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展示,那里是一个充满着灵性的奇异世界。
在观看影片时,画面可以直接向前延伸到了观众席内部,对观众来说有一种如置场景的体验。
与传统电影相比,画面感会更加的生动和鲜明,刺激感会无限增强。
《阿凡达》的虚拟之美在于画面的设计,整个画面的真实和唯美与虚拟之间做到了完美的一个契合点。
它的真实之美主要在于立体化造型的运用,置身电影院就如同置身于潘多拉星球,在这个奇异的星球上,一切也都让观众觉得触手可及,虚拟和真实让观众有些分不清楚,这也是一种基于技术的电影之美。
二、数字技术之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使得电影制作发生重大变革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支撑,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电影道具只是对现实的模仿,数字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影像与物质之间存在的间隙,使以前虚构出来的故事情节可以在画面中有着完美的展现。
《2024年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c1c3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5.png)
《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影的观看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其中,微电影作为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时代的产物,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它以其独特的影像表达、视觉体验以及情感共鸣等美学特征,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为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电影的美学特征1. 影像表达微电影的影像表达具有简洁明快的特征。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精炼的镜头语言和视觉元素,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微电影注重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运用色彩、光影、构图等手段,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2. 视觉体验微电影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其画面流畅、节奏明快,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微电影还运用特效、剪辑等手段,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享受到视觉盛宴。
3. 情感共鸣微电影往往以情感为核心,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情感表达以及情节设计,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来自于微电影所传递的普遍的情感和价值观,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和认同。
三、微电影的价值1. 艺术价值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通过影像、声音、色彩等手段,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观念传达给观众。
同时,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也需要艺术家具备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2. 社会价值微电影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它能够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微电影还能够反映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为观众提供思考和启示。
此外,微电影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优秀文化,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论微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价值,成为了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时代的重要产物。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范文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79c9c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0.png)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娱乐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
近年来,电影发展的繁荣和多样化,使电影艺术更加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会从电影的语言、美学、社会意义等角度,来探讨电影艺术的鉴赏。
一、电影的语言电影的语言可谓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的语言不仅仅是通俗易懂的对白文本,在视觉和音效方面也要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视觉方面,多种镜头语言可以丰富电影的表现力。
比如说,移动镜头可以给人带来跟随感,静止镜头可以让人静静地欣赏画面。
抽象镜头和幻术镜头则可以创造极具引导性的画面。
在音效方面,为了更好表现画面,往往需要通过音响的搭配来表现。
比如说,战争题材的电影,可以用震撼人心的音乐来增强情感色彩,让观众倍感紧张。
声音的一些细微变化也会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产生出更多的情感共鸣。
二、电影的美学电影的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电影的审美感受。
一个好的电影,在美学上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性美学艺术是电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电影作为一个艺术形式,也是有其独特的艺术美学特征。
2、形式美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它的形式美是通过画面和声音,表现出来的导演的个人审美风格。
3、主题美主题美是电影所传达的核心主题和人文意义,是电影艺术最为重要美学表现之一。
三、电影的社会意义电影是一种通俗的文化产物,几乎每一种电影都代表着一种社会或文化现象。
电影如何反映和引导社会变迁,这些问题凸显了电影社会意义的重要性。
1、风貌表现电影艺术不仅是一种视听艺术,也是一种时代表达。
依据历史文化的变化,当代电影艺术将展现各式各样的社会风貌, 传染着观众,在文化中传承和致敬。
2、社会话题通过深入的社会话题,电影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思辨,抛出矛盾、体现问题、追问人性,唤起了社会上公共领域内的一系列话题。
四、结语电影更多地是一个被发掘和解读的艺术领域,这种领域的多元化和不断更新,作为观众,我们需要耐心地去体会、去领悟这片广阔的电影艺术之海。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683348c850ad02de8041ce.png)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作为高科技产物代表的电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影产业中体现得日益明显。
如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特技技术,就是运用电脑高科技手段对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图象目标,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弥补,从而达到与实景拍摄同样或近乎于实景拍摄效果的一种新兴技术。
如在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电脑特技便成功地“造”出了亿年前的恐龙,并与现代人类“同台演出”。
正是由于电脑特技技术出色的运用,使本片成为银色经典。
在很大程度上人依赖于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电影可以被叫做“科技电影”,俗曰科幻片。
科幻片是电影的一大类型,历史悠久。
最早一部科幻片是法国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拍成的《月亮旅行记》,1968年,英国导演库布里克拍了一部杰出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记》,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环境作了深刻的思考。
卢卡斯1977年的《星球大战》以新颖的特技和逼真的效果在全球掀起了“星战”热,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后来的《帝国反击战》和《武士的归来》,也引起轰动。
这套三部曲引发了一场电影技术革命。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特技广泛运用,许多想象中的东西可通过虚拟绘像和合成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科幻片的题材范围也在扩大,从现代追溯至远古,从地球延伸至太空,恐龙、UFO、异形、外星人等都登上了银幕,科幻片方兴未艾。
像《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迷失的世界》和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独立日》,以及在未来世界锄暴安良的《黑衣人》、《第五元素》,还有以怪兽为主角的系列片《哥斯拉》等都引人注目。
科幻片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带动了电影特技的迅速发展。
科幻片并不是从头至尾充满了高科技技术,但是它们都在电影制作中大量运用高科技对影片进行完善和补充。
从《星球大战》到《星球大战前传》,从《谍中谍》到《谍中谍Ⅱ》,还有诸如《异形》、《独立日》等成功的影片,不难掂量出高科技手段在整个片子中所占的分量。
以电影美学构成为主题的作文
![以电影美学构成为主题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b6fea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f.png)
以电影美学构成为主题的作文
今天,老师说要写作文,主题是“以电影美学为主题的作文”。
我一脸懵,电影美学?那是什么?
我脑海里突然闪烁出《冰雪奇缘》里艾莎的冰雪城堡,晶莹剔透,美轮美奂!那是电影的画面,又是一种美。
再想想,电影里的音乐也蛮好!《猫和老鼠》里的配乐,总能让我禁不住跟着一起伸手轻轻哼唱。
还有《星球大战》恢弘大气的交响乐,仿如把我带进了宇宙的中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功夫熊猫》。
电影里的画面、人物,还有音乐,凝练在一起,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迷醉其中,完全不记得了自己的烦恼。
我想,电影美学,大体上来说,就像把很多百变的东西,用一种精妙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呈现出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和力量。
虽然我还没完全明白“电影美学”是什么,但我已经开始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渐渐地理解它,也更会去欣赏电影,让我的感受和体验更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艺术之我看
经过在电影美学课堂上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前的思维是相当狭隘的;或许说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电影艺术,不知道如何通过电影的另一角度去分析电影更深的涵义。
在听了老师讲解以及自己查找了一些资料后,我想对电影艺术发表一下我的看发,谈谈我的认识。
电影是我们生活的一件点缀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更深的去了解我们的周围事物,帮助我们更从容的理解美的真谛。
这一切都是可以从电影里获取的,只要你发现了电影的艺术之所在。
一、电影艺术的最基本特性
克拉考尔将电影艺术与摄影艺术联系起来思考,将电影的本性说成为“物质现实的复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电影艺术的基本物质手段,还有光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与照相有极大的相似,如摄影、洗印等工艺术流程也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电影艺术是“活动”式的照相,因而电影的摄影机是高速式的摄影机,所摄的底片不是单个的胶片,而是长长的相联贯的胶卷。
摄影是洗成照片供人欣赏,而电影则利用了视觉的滞留原理,将高速的活动摄影机摄影后所加工制成的胶卷,再通过相应的放映机在相应的转速下放映出来供人欣赏。
摄影艺术是静止的视觉艺术,和绘画一样通过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光、影、色、形;通过绘画的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基本手段,构成一幅幅有意味形式的,或是有意境的作品供人欣赏。
而电影艺术则是动态的艺术,这一点,使它与摄影艺术明显地区别开来,而它却和戏剧、舞蹈艺术有相类似的地方。
摄影艺术虽然与绘画有相同的地方,但摄影艺术不等于绘画艺术,二者各有各的艺术特性。
摄影的功能可以将绘画作品摄录下来,放大或缩小,但它仍是绘画作品。
如作了摄影艺术的处理,最多也只能是二者的结合,并不全等于是摄影艺术。
二、电影艺术审美的几个最基本特征。
1、电影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审美个性都具有真实这一特征,真实是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
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
它包括有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
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
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
2、电影艺术的价值性
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其艺术的审美价值一样,它们都不具有物质的功利的价值,只有观赏的艺术价值和净化心灵、移风易俗的教育价值。
但是,由于电影艺术的本性决定,电影艺术的
价值性,除教育价值和各类艺术都基本相同外,在观赏的艺术价值方面,电影艺术又有自己的特性。
电影观赏艺术价值的特点,就是它能让人们座在电影院里,以最好的视觉享受观赏到你想看到或希望看到,在现实生活里必然要发生,或是可能要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真实情景,让你达到自己的目的。
让你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进入到你想像中,或是未曾想到的世界中去体验,在其中,你是旁观也好,或是完全投入也好,你的思想感情都会随着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运而起伏。
从中受到冲击、净化、启迪和教育,好的影片看后,还会让你回味无穷。
3、电影艺术的娱乐性
其一,电影艺术的快感。
它是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艺术工具而区别于其它的艺术门类,作为一种特有的精神产品进入社会精神生活,进入文化的商品流通领域,吸引人们来享用、消费,首先它给人一种特有的快感,带来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调节。
其二,电影艺术的美感。
美感是在一定的快感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快感的美感,除少数特有原因外,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没有美感的快感是低级趣味,和动物式快感相类似。
在美学上,美感与快感是统一的,电影艺术的美感毫不例外。
电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对它的了解来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升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