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土空间规划-战略与主体功能区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但与此同时,我国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却日益加剧,亟需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建立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而主体功能区战略正是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的基本依据和完善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指引。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引言主体功能区战略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变迁与创新。

虽然国外并无直接相同的说法,但其本质仍是空间管制的典型手段——分区管制。

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赫特纳最早提出了“区域地理样板”的理论范式,奠定了分区管制的理论基础。

传统区位理论的蓬勃发展引发各国对优势区布局的思考,致力于谋划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区位。

二战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迅速,加之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推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城市区域规划,其理论与实践模式实现“井喷式”发展。

分区管制是当今发达国家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控制的主流模式,通过规划分区与通则管制的结合,形成具有确定性的管制手段,例如美国的标准区域、欧盟的标准地区统计单元目录、巴西的规划类型区等。

1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概述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作为全面了解和认识土地利用地域差异的重要工作,是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开发、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各级政府制定土地利用政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明显,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的脱节问题日渐突出。

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管理的需要,土地规划利用分区、主体功能分区、城镇体系分区、生态功能分区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方式相继出现,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工作不断细化,成为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关键举措,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0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5 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2)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对编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3)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制其他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

(4)我国陆地国土空间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5)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指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6)据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复查,64.7%的水力资源集中在四川、云南和西藏。

专题2 国土空间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专题2 国土空间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1、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背景
工业革命之后,各国都进入到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 期,虽然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过程促进了各国经济发水平的高 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紧张、耕 地减少、城市人口膨胀等严重问题,与此同国士空间的无序 开发增大了各国政府对国土开发的管理难度,影响到区域竞 争力的维持和提高,不利于各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 此进入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出于促 进区域均衡、统筹配置国土开发和提升本国竞争力的考虑, 提出各自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其相关发展战略。
4
国土空间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的 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
区域发展差距扩大主要体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和 城乡差距两个层面。 盲目城镇化主要体现在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土地开发拉动非理性 的城镇化进程。 空间无序开发使得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步履缓慢,更带来区域生 态环境质量下降的恶果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陆地面积960+海洋领土300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4+3+2体系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 类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级、省级
10
11
12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方法
一、规划编制前期 准备
二、国土空间综合 评价
进入21世纪以来,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从战略层面合理配置人类活 动的空间分布,建立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空间开 发方式成为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我国正式启动国土空 间规划工作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时代背景,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详细规划在市县及以下编制,强调可操作性,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等 作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城镇开发边界内的 详细规划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政府审批;城镇开发边界外的 乡村地区,由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即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审批、以及规划之间的 协调配合。融合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的新的 国土空间规划包括“五级三类”。
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监督实施要分级分类进行,即包括“五级三类”。 五级指与我国行政管理层级相对应的国家、省、市、县、乡镇,不同层级的规 划体现不同空间尺度和管理深度要求。其中,国家和省级规划侧重战略性,对全 国和省域国土空间格局作出全局安排,提出对下层级规划约束性要求和引导性内 容;市县级规划承上启下,侧重传导性;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实现各类管控 要素精准落地。五级规划自上而下编制,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下层级 规划要符合上层级规划要求,不得违反上层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内容。
各地要加强与正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衔接,落实经济、 社会、产业等发展目标和指标,为国家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集中力量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 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 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村庄布局,编制“多规合一” 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2019.12.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资质有关问题的函》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引用格式:祁帆, 邱思齐, 赵成双苹, 等.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714-7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Qi F, Qiu S Q, Zhao C S P, et al. Improve policy system of main functional zones in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714-7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 (in Chinese)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祁帆1邱思齐2赵成双苹1陈江龙3*邵思宇1刘邦瑞41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2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4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合肥230601摘要文章围绕如何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详细剖析了现行主体功能区政策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下,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系统化、差别化、协同化、激励化的总体思路,从加强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分类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工具、强化政策综合统筹、健全政策实施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政策,国土空间治理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4031900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属于我国规划体系中的规划工作范畴,居于首位。

国土空间规划主要以国土空间为规划对象,国土空间,即在国家主权和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含陆地、海洋空间等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与场所。

规划是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手段,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国土空间的治理方式。

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实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提升土地综合整治及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意义深远。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指标,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前言:国土资源规划有利于实现多规合一,在城乡发展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功能规划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空间体系,实现建设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特别在用地分类方面,可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当今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1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1.1实现开发过程中的空间规划问题治理和规避国有土地开发利用中,需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实现土地开发科学性,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开发宏观调控、全局把控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当下,我国土地资源开发进程中,一般以商业性质土地开发模式为主。

利用基础建设,形成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招标、拍卖方式,对建设资金进行回收,获得合理的开发效益。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对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具有垄断性。

政府采取授权方式,将土地开发权委托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并通过规划、土地价格、土地出让节奏和开发质量的监控,保持对土地一级开发的控制、收益权。

政府通过出售土地产权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政资金获取保障,并做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协调,确保发展过程中,国土空间在土地利用上更具计划性、超前性和科学性,使土地空间规划获得更高的顶层空间规划科学保证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强制性内容研究初探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强制性内容研究初探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 "五级三类体系 "强制性内容研究初探思考摘要: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四梁八柱”体系已基本形成,形成了从管理过程到成果体系、支撑体系的系统框架。

要把规划编制的技术工作和“四梁八柱”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充分发挥“组合拳”的优势,支持绘制“蓝图”和制定规则。

按照部领导指示的“编什么审什么”的要求,要反复学习和掌握各级规划工作的特点,明确各级规划工作的编审内容。

根据政府第一级的要求和五级三类规划的定位,合理确定调控的重点、这一级规划的编制和表达的深度,并做出“适当”的规划:要承担严格的控制内容和指导思想,要明确引导、控制、传导内容,对区域进行层次管理,使空间布局结构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强,发挥五级三类规划组合拳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研究;思考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四梁八柱”,不是简单的另一个名称,比如我们称之为“国土空间规划”,也不是形式的拼凑,而是反映包括生态文明在内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间要求。

具体而言,《纲要》强调,新规划要更具战略性、科学性、权威性、协调性、可操作性,使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可持续。

因此,国家空间规划的“规则”应在原有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基础上,整合各自优势,既注重宏观又注重微观,既关注自然也关注人文,既控制又发展,既关注技术表现又关注政策,我们不仅要研究物理空间,还要关注经济和社会问题。

我们不仅要强调全国的统一,而且要考虑地方特色。

1.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五级:指中国行政级别所对应的国家、省、市、县、镇。

不同层次的规划反映了不同的空间尺度和管理深度要求。

国家和省级规划以战略为中心,统筹布局国家和省级区域空间格局,对下级规划提出约束性要求和指导内容。

市县规划衔接上下,注重传导;乡级规划注重实施,实现各种控制因素的准确落地。

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恢复的总体布局,强调综合性。

完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

完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
●关于区域规划的功能定 位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 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 行 的 总 体 部 署, 为 城 市 规 划 提 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 布局的重要依据。[5]
欧洲国家较早建立了规划 体 系, 如 德 国 建 立 的 空 间 规 划 体系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区域规 划 的 层 次, 重 点 解 决 和 协 调 各 州 之 间 的 规 划 问 题; 英 国 曾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取 消 了 伦 敦 和 大 都 会 地 区 的 规 划 议 会 机 制, 导 致 区 域 规 划 一 度 停 止, 由 于 缺 乏 区 域 统 筹, 一 些 跨 区 域 性 的规划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不 能有效实施。21 世纪初,英国 政府将规划体系结构由两级重 新调整为国家、区域、地方三级, 并 出 台 相 关 法 案, 确 保 区 域 规 划的协调作用的发挥。
当 前, 国 家 级 新 区、 自 贸 区、经济示范区成为新的焦点, 各地争前恐后地加入申报行列, 但仍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 是 责 权 问 题。《 意 见》 中明确了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 主 管 部 门 作 为 编 制 主 体, 并 未 明确特定经济区管委会具备国 土 空 间 规 划 的 编 制 权。 同 时, 《意见》提出注重操作性的编 制要求,即“按照谁组织编制、 谁 负 责 实 施 的 原 则, 明 确 各 级 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 的 要 点”。 长 期 以 来, 各 类 开 发 区 管 委 会 发 挥 着 政 府 职 能, 推 动 各 类 规 划 的 实 施。 自《 意 见》 印 发 以 来, 部 分 省 市 陆 续 出 台 本 行 政 区 域 的 配 套 文 件, 其 中, 浙 江 省 印 发 的《 关 于 加 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监 督实施的意见》提出部分类型 详细规划可由市县自然资源主 管部门或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
推进“放管服”改革 项目审批改革: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提高审批效能。 规划审批改革: 分级建立审查备案制度。谁审批,谁管理;管什么就批什
么。
15
7、怎样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 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 估工作的通知》,明确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 平台,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和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
2021/10/10
20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自然资源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2019年6月)
城镇开发边界
2021/10/10
21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的开发边界指的是中心 城区的边界而不是市辖区的边界。
2021/10/10
22
12
5、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编
体现战略性
体现国家意志 自上而下编制
强化权威性
规划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 变更
先规划、后实施 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抢矿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
注重操作性
能用、管用、好用 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
2021/10/10
提高科学性
以“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 性评价)为基础
城镇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
农业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2021/10/10
19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三类空间,既不像两条保护红线那样,是国土空间资源 保护的核心区域,又不像城镇开发边界那样,是承载开 发建设项目落地的主要空间载体,所以管控要求和划定 方法弹性比较大。 三类空间划定的主要方法是以“双评价“(什么是国土 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指向为核心支撑的,但要注 意的是,“双评价”的预判结果,一定要精细的与区域 管控边界、管控强度内容进行比对,查缺补漏,互相补 充与完善。 这样才能结合地方特点以及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 致的三类空间划定和“三线”为核心的刚性控制线。 因此,在三类空间划定中,须要根据各地区保护重点和 发展侧重,对指标进行细化设定,要形成更加符合地方 实际的三类空间。

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功能分析

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功能分析

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功能分析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如今城市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行当中。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政府管理过程当中用“规划”来取代原先的“计划”,并相应的提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具体措施,为管理工作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之处。

然而目前在各项规划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土地资源规划上面,容易出现重叠与冲突或者概念不清、功能不明等。

在此情况之下,国家通过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关开发经验,制定出各项具体规划,来帮助实现规划体系的分层管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有关部门了解各项规划的概念及具体功能,从而促进我国建立起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

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引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非常丰富,而在进行国土资源与空间的管制和规划过程当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要“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这就需要在土地资源规划的过程当中既注重对国土资源空间用途的管制,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需要我们对于多项规划的概念及功能进行了解,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帮助与借鉴。

一、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1、国土规划国土规划这一概念,最先是在日本提出。

1950年日本颁布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在其中明确地指出,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是对国家整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基础性规划,其中包括对土地、水以及其他资源的利用;对风灾、水灾及其他灾害的防范;城市及农村规模与配置的调整等等。

而在2005年,日本又颁布了《国土形成规划法》,再一次明确了国土规划,是促进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一项基本规划。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我国来说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振兴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

而在此过程当中,却由于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国土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样一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资源等问题。

顶层设计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

顶层设计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

顶层设计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12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最终定本,将目标锁定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放格局。

”3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绘就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繁荣画卷,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国土开发问题上缺乏全局规划和总体设计,客观造成了城乡、东西差距的进一步放大,特别是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的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

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改变过去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倾向;要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努力构造东西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要支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仅为当代计,还要为后人谋。

这是“为万世开太平”的战略大棋局,也是考验中华民族发展智慧的“珍珑”难局。

目前,就直观来看,博弈双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

由于《规划》要划定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从省域视角来看,很容易理解为是限制其发展还是鼓励其发展,而限制与鼓励之间,是GDP,是民生,更是政绩。

虽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会有相应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和政绩考核等政策护航,但在配套政策尚未落实之前,如无积极争取,被划为限制的地区,则很有可能落在其他地区之后。

中央有全国的大局,地方有各自的苦衷和忧虑。

这个过程中,中央的决策权威性不容置疑,但也要针对每个省、区、市躬身耐心听取其意见,认真对待其利益;地方的发展利益不容忽视,但也要顾全大局主动维护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这其中,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和政策制定的具体部门,在分解和细化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切忌只靠红头文件层层下压,应当更主动、更负责任地尊重、引导和协调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衔接,决心大、智慧要更大,魄力大、胸怀要更宽广,方能使全国统一到永续发展的棋局中去。

□(文/张辉)主体功能区战略台前幕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谵然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辉始于2002年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终于在2010年年底“定本”。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刘玉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主要内容⏹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背景与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域政策⏹关键问题与难点主体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域规划,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作为重要政府工作部署的、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工作。

⏹一国范围内,各个区域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全国空间开发、国土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把每个区域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它的功能,根据各自的功能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水平高,城市群发育程度高,未来应当通过转变增长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的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要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要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开发区⏹未来人口集聚、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目前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像沿海几大比较成熟的城市群区域那样的发展程度,但具有一定的国土空间开发基础,具有进一步集聚人口和发展工业条件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要成为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

要区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开发时序,对目前尚不需要开发的区域,要作为预留发展区域予以必要的保护。

⏹限制开发区⏹具有全国意义的重要生态功能,或者是生态脆弱程度比较强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和工业化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要成为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基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

农业地区要以发展农业为首要任务,切实保护耕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坚持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要(13)。

为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挑战,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立足我国国土空间的自然状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章指导思想——开发我们家园的新理念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4),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第一节开发理念本规划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15),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

对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要鼓励农业开发;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

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农业生产力和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

不同的国土空间,自然状况不同。

海拔很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以及其他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并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有的区域甚至不适宜高强度的农牧业开发。

否则,将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造成损害。

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

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否则,就可能损害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

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油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业带;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带;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甘蔗和水产品产业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棉花产业带。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要重点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北方防沙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要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相互关系及划定技术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相互关系及划定技术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相互关系及划定技术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选择进入城市生活。

这一现象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城市的整体规模,但是也导致了一系列规划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城市规模的扩大使我国必须重视一系列城市规划工作,从而保障城市的机能能够更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各类与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措施,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相互关系及划定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用途管制;研究引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惠州市作为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规划成效与试点经验获省自然资源厅肯定。

目前,惠东县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已基本成型,“三区三线”已基本完成第四轮试划工作。

1“三区三线”概念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作出规定。

“三区”即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三线”即分别对应“三区”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一项核心基础工作,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底板。

“三区”是构建开发保护格局的基础,突出主导功能划分。

“三线”是“三区”内部最核心的刚性要求,侧重边界的刚性管控。

2“三区三线”之间的相互关系2.1“三区”空间上隔离、功能上渗透,“三区”包含“三线”“三区”突出的是国土空间的主导功能而非单一性,覆盖不同层级行政区域的全部国土空间且互不交叉重叠,“三区”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二级区乃至三级区,更便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三类空间除主导功能外的其他功能存在相互渗透的特性,如城镇空间里的小范围多处生态用地和农业空间里的大范围农田用地的生态功能,生态空间产出或衍生出的生态产品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三线”内含于“三区”之中,是其核心要素,也是相关业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刚性约束与底线思维的管控边界,共同构成区域国土空间结构的系统整体。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百科名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目录四大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国家省级两层编制构想如何出台全文编辑本段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国家建设部网站昨天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编制规划将于9月完成初稿,并开始征求意见。

《意见》认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绩效考评体系。

“全国主体功能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

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

《意见》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

编辑本段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意见》,四大类功能主体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文章编号】1002-1329 (2021) 04-0009-07【中图分类号】TU 984【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1819/cpr 20211803a 【作者简介】解永庆(1982-男.博士,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张婷(1989-).女.硕士.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 院规划师。

曾鹏(1977-男,博士.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博士生 导师.教授.中国城市规划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 会委员.本文通信作者。

【修改日期】2021—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447)。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RESEARCH ON SUBDIVISION METHOD OF MAIN FUNCTIONAL AREA IN PROVINCIAL TERRITORIAL PLANNING解永庆张婷曾鹏XIE Yongqing; ZHANG Ting; ZENG Peng【摘要】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

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

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A BSTR AC T: Although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planning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territorialplanning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hasnot been clarified, and the direction o f deepeningthe main functional area is still unclear. A s thebasic land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system, thispaper believes that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are thestarting point o f the logic o f multi-plan integrationin territorial planning. From this perspective,through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o f the currentmain functional area system and its future direc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 f the provincialterritorial planning taking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as the core, and explores a subdivision method of themain functional area type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human and land. Furthermore, the paperputs forward the formation o f differentiated spatialguidance, element allocation and policies in order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rritorialplanning system.KEYW ORDS: main functional area; provincial territorial planning; multi-plan integration 主体功能区是立足区域资源本底条件.针对 区域的保护开发问题制定的空间政策和制度,目 标是实现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6 主体功能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方向(1)
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 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 区。
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 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 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7 主体功能区的治理关系:政府↔市场
主体功能区的形成,既要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市场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的形 成,应当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形成,要通过健全法律法 规和规划体系来约束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行为,通过建立补偿机 制引导地方人民政府和市场主体自觉推进主体功能建设。
2020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67.7
>92.7
>6.5%
预期性
8.7
>12
>6.6%
预期性
56.1
60
【3.9】 预期性
39.9
45
【5.1】
50.5
56
【5.5】 预期性
☆ 创新驱动(略) ☆ 民生福祉
(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5% 预期性
(1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2)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1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4)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15)人均预期寿命(岁)
张图的指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城市生态红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
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2014年8月,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
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暨“多规合一”试点,先行 开展28个市县试点。课程教材即是试点成果的最早总结。
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 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6 主体功能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方向(2)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即耕地较多、农业 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 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 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的地区;
☆ 资源环境(略)
10.23 — — 82 — —
10.8
【0.57】 约束性

【﹥5000】 预期性

【5575】 约束性
90
【8】
预期性

【2000】 约束性

【1】
预期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 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 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 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
◇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 困扰。
中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5项)
指标
☆ 经济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元)
(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3)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015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3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 经对全国陆地国土空间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
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 和交通优势度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角度,中国国土 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耕地减少过多过快,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大。 ——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 ——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低。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工矿 建设占用空间偏多,开发区占地面积较多且过于分散。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殷志刚2020-04-14源自5.3 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投入土地资源作为支撑,构成土地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国土空间利用战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较富裕的生活。
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 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 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6 主体功能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方向(3)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 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 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 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 区域。
2018年5月18-19日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空间落实:
3.2 国土空间规划的依据:
空间协调依据: 主体功能区→分区方向和管控(空间格局)
◇主体功能区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 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 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 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4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发理念 规划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大规模高强
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资源开发利用的因地制宜原则的空间升级版
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 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底线思维方向:环境优先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理念。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 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底线思维的技术依据 ——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各类主体功能区都要有节制地开发,保持适当的开发强度。 ——调整空间结构的理念。 ——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间均衡;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
可持续发展;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
区域调控。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1 主体功能区概述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根据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 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编制,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 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 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主体功能区按编制层级,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作用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
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 澳台地区)。
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 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3.3 国土空间战略研究与主体功能区评价
3.3.2 国土空间特点 经对全国陆地国土空间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
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优势度等因素的综合评价,从 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角度,中国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或生 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并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 ——生态类型多样,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 55%,其中极度脆弱区域占9.7%,重度脆弱区域占19.8%,中度脆弱区域占25.5%。 ——自然灾害频繁,灾害威胁较大。
○南疆铁路和314国道干线作为南疆城镇发展轴,着力培育库尔勒— 轮台、阿克苏—阿拉尔—库车、喀什—阿图什等各城镇组团。
○培育和田、阿勒泰、塔城、吐鲁番、哈密等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 城市。
考试题: 简述国家统一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 要求: 按照理解,独立完成,拒绝交流; 今日北京时间14:00之前,答卷文件上传至会议文档; 文件以word/wps格式提交; 文件名:学号-姓名(注:姓名过长,只列名,省去“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