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研究_城市史之8_盎格鲁——美利坚的城市革命
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
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孙群郎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城市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美国学术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城市。
美国学术界以其敏锐的目光和迅捷的反应,紧紧跟随美国城市的发展进程,对其进行了及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针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各种城市发展政策和破解之道。
简言之,根据美国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美国学术界的研究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20世纪前期,学术界所关注的主要是城市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宏观概况,其关键词往往是“城市”(city)、“城市的”(urban)或“城市化”(urbanization)等。
“二战”以后,随着郊区的爆炸式发展,郊区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以郊区为视角的学术成果不断问世,其关键词往往是“郊区”(suburb)、“郊区的”(suburban)、“郊区生活方式”(suburbia)和“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等。
随着郊区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大都市区的整体性受到了威胁,因此以整个大都市区为视角的著作纷纷涌现,其关键词往往是“大都市区的”(metropolitan)和“大都市”(metropolis)等。
到了90年代以后,大都市区蔓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许多学者将目光集中于蔓延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各种政策措施加以应对,于是许多以蔓延为视角的论著纷纷面世,其关键词往往是“蔓延”(sprawl)、“城市蔓延”(urban sprawl)、“郊区蔓延”(suburban sprawl)、“大都市区蔓延”(metropolitan sprawl)等。
当然这种划分并非十分严谨,事实上,许多相关论著的主题往往是交叉的和综合的。
此外,在20世纪后期还涌现了众多与208城市发展相关的专题研究,比如关于种族隔离、政治碎化、交通拥堵、城市复兴、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增长管理和精明增长等方面的著作。
一、 城市和城市化视角的研究社会学界首开城市研究的先河,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E. Park)、伯吉斯(Ernest W. Burgess)和麦肯齐(Roderick D. McKenzie)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在1915—1940年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城市研究的论文,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城市社区研究,提出了“人类生态学”这一概念,创立了城市社会学,并于1925年出版了论文集《城市》(The City)一书,系统地阐明了城市社会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理论方法,奠定了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纽约城市发展史
纽约城市发展史纽约,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以纽约城市发展史为主题,探讨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早期定居与殖民地时期在纽约城市发展史的早期阶段,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美洲原住民。
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纽约逐渐成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据点。
1609年,荷兰探险家亨利·哈德逊抵达纽约湾,探索这片新大陆。
荷兰殖民者随后在该地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现在的曼哈顿岛。
这个小型殖民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忙的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们。
第二章:英国统治与独立战争1664年,英国军队攻占了新阿姆斯特丹,将其改名为纽约。
英国统治期间,纽约经历了较大的发展。
港口的建设和贸易的繁荣使得纽约成为北美大陆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然而,英国殖民统治引发了殖民地居民的不满。
在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一个中心。
1776年,美国军队夺取了纽约市,并将其作为战略要塞。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纽约成为美国的首都,并成为新生的国家的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
第三章:工业化与城市扩张19世纪,纽约经历了工业化浪潮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纽约成为全美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工厂和企业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来自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移民。
城市扩张也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曼哈顿岛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宝贵,人们开始向外扩展。
布鲁克林、皇后区和布朗克斯等周边地区开始迅速发展,新的住宅区和商业区相继建立。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铁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
第四章:多元文化与经济中心20世纪,纽约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大量的移民涌入纽约,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纽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在经济方面,纽约的金融业和媒体业迅速发展。
20世纪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
●文科基地班学生文选20世纪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95级 俞世恩(一)首开美国城市史研究先河的是以社会学家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
1916年,帕克发表《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首次阐明城市社会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方法。
受其影响,许多学者纷纷转向城市史研究,并于1925年出版了成果汇编《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由此奠定了美国城市社会史的基础。
①,直至20世纪初,其研究的侧重点还主要是美国内政、外交、军事等问题。
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美国史家约翰・麦克马斯特和爱德华・钱宁早已提及城市研究的重要性,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②。
30年代,“边疆学派”的创始人特纳首先提出有必要用城市来重新解释美国历史,并着手搜集资料,准备撰写“美国历史上城市的重要性”一文,可惜最终未能完稿。
城市史研究之所以能在史学界获得学术地位,首先应归功于老施莱辛格等人的努力。
1933年,老施莱辛格出版《美国城市的兴起,1878—1898》一书,强调城市在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首次提出美国历史的“城市解释”;随后他又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的城市”(1940)一文,指出城市文明对美国生活产生的影响不亚于“边疆”③,从而开创了史学界研究城市史的先河,被公认为史学界城市史研究的鼻祖。
20世纪前30年的研究成果,为美国城市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0、50年代,城市个案研究蓬勃兴起,“城市传记”(即地方志式的城市史)成为城市史家主要的写作形式。
此时的成果最突出地体现在殖民地时期的城市与城镇、西部城市和南部城市三大领域:布莱登堡是首倡殖民地城市研究的史学家,其著《荒野中的城市》(1955)和《骚动中的城市》(1955)集中研究了波士顿、费城、纽约、查尔斯顿和纽波特5个最大的殖民地城镇,对城市商业和经济增长、不断涌现的城市社会问题、市政模式及文化表症等进行了描绘,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著作。
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
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经历着城市化的浪潮,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美国的城市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下面将会详细介绍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
一、美国的城市化历史美国的城市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新英格兰地区。
当时,欧洲移民和当地原住民开始在新英格兰地区进行交易和农业生产,并在附近建起了村庄和城镇,这是美国城市化的开端。
18世纪,印第安人被迫被驱逐到更远的地方,美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
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纽约市等城市开始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庞大和繁荣。
19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开始转向工业化,这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芝加哥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
同时,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吸引了更多的移民来到美国,这又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二、美国城市化的发展与演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城市不断地发展与演变。
下面是美国城市化的发展与演变的几个方面。
1、城市规模的增大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美国城市的规模不断增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到了20世纪后期,美国的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有影响力的巨型城市,其中纽约市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2、城市人口的多样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它的早期历史时期开始,这个国家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移民。
这对于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的城市里,不同的族裔聚集在不同的社区中,如意大利裔、华人等等,丰富了城市文化并形成了各自的聚居区,经济的和文化的联结也得以加强和扩大。
3、城市的经济结构变化美国城市的经济结构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19世纪时期,美国城市的经济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而到了20世纪,美国城市经济不断地向服务业转移,成为了一个以金融、体育、艺术等为主的城市经济。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_逆城市化_现象及其实质
① 参见孙群郎《: 美国大都市区生态组织结构的形成及其成因》《, 世界历史》2000 年第 2 期。 ② 王旭《: 大都市区化 :本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 美国研究》1998 年第 4 期。 ③ 关于两次城市危机的详细情况 ,参见王旭《: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社会问题与联邦政府政策》《, 世界历史》2001 年第 3
一种新趋向 ,从此 ,美国城市的时代行将结束“, 逆城市化”和“非都市区化”将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 ,其主要代 表人物和著作有布赖恩·贝里主编《: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Brian J . L. Berry , ed. ,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 ,伦 敦 1976 年版 ;肯尼思·福克斯《: 大都市区化的美国 ———美国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政策》( Kenneth Fox , Metropolitan America : Urban Life and Urba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 1940 - 1980) ,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所谓 逆城市化只是一种反常现象 ,当短期的经济和人口因素过去以后 ,城市的发展自然会步入正轨。比如 A. G. 钱皮恩主 编《: 逆城市化 ———人口分散面貌与性质的变化》(A. G. Champion , ed. , Counterurbanization : The Changing Pace and Nature of Population Deconcentration) ,纽约 1989 年版 ;美国商业部人口普查局《: 向非都市地区迁移 ———对迁移趋势与原因的评 价》(U. 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 Bureau of the Census , Migration to Nonmetropolitan Areas : Appraising the Trend and Reasons for Moving)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980 年版。我国学者对逆城市化现象也多有关注 ,比如谢文蕙、邓卫认为“, 它似乎和 城市化是背道而驰的”,甚至与郊区化等同看待(参见《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周一星在《城市地理 学》(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一书中认为 ,城市郊区化和逆城镇化是城市离心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 简新华、刘传江在《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世界经济》1998 年第 4 期) 指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 ,而是 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李其荣在《对立与统一 ———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 社 2000 年版) 中也持相同观点。王旭在《“逆城市化”论质疑》《( 史学理论研究》2002 年第 2 期) 一文中也对“逆城市化” 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批驳 。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介绍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是指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是指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即瑞士、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模式。
欧元区的国家属于这个模式的范畴。
“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的差别,可以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三个方面分析。
从宏观经济看,美国赋税水平低,欧洲赋税水平高(两者的税收收入大约各占GNP 的30%和40%);从中观经济看,两种模式对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美国企业主要是金融市场融资(约占80%),欧洲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约占60%—65%);从微观经济看,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同,美国是股东领导企业,欧洲则是合作管理制。
“新美国模式”体现了新保守主义所倡导放弃管制、削弱国家作用的所谓“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原则,“莱茵模式”则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产物,德国奉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莱茵模式”的典型。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该模式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
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模式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受到了政治家和学者们的大力推崇。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华盛顿共识”,实质就是在推广这一发展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更是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教材,没想到的是,学生尚未毕业,老师出了问题。
在次贷危机滋生、演变和爆发的整个过程里,处处可以看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影子。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金融自由化速度开始加快,严格遵守多年的清规戒律纷纷被打破,政府对于金融部门的控制更多转向了推动金融发展,金融企业利润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最高峰时达40%。
利润激增更加刺激了华尔街大佬们的野心,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充斥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利润的更快增长。
金融行业的超常规发展不但冲昏了从业者的头脑,也蒙住了监管者的眼睛。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更新时间:2010-1-14 14:31:33摘要:美国的城市化始于1690年,随后经历了酝酿期、初步完成期、郊区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内生的自我发展性、跳越性、流动性;总结了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启示美国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它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
工业化的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使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
如今,美国的城市化又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新趋势,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特点对我国的城市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的历史并不等同于城市发展的历史。
城市出现于早期社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
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
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
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1.城市化酝酿时期(1690年—1830年)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内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状况对后期的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增长不稳定。
1690年,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市只有4座,其中波士顿拥有人口7000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在1690年至1820年这一百多年间里,城市数量从4座增加到61座,但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690年的8.3%降到5.1%,后又升至1820年的7.2%(见表1)。
第一章 英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PPT课件
● 四、城市的兴起及封建经济的发展
● 到12世纪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城市数量及城市人口不断增加。12 世纪时,城市中出现了商人公会和手工业行会。
● 13世纪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耕作方法的改进使农业 产量提高。国内外对羊毛的需求刺激了养羊业的发展。到13世纪中叶,城 市已增加到160多个。
● 三、封建土地制度
● 1086年,威廉一世在英国全境实行广泛的土地调查,编成土地清册。这种 土地清册被称为“末日审判书”。
● 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英国约有150万人口,其中有5%住在城市,其余住在 农村。在诺曼征服前后已形成的庄园,是英国封建经济的基础。
● 农业人口成分复杂。据土地清册中所列举的有维蓝、边农、茅舍小农、 奴隶、自由农民等多种类别。到12世纪时,依附农民和奴隶已汇合成为农 奴阶级。
● 9—11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自由农村公社分化现象已有一定的发展,不少 农村公社变成了封建庄园。对丹麦人的战争更是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和破 产 。 但 到 11 世 纪 中 叶 , 英 国 封 建 化 过 程 还 未 完 成 , 各 地 还 有 不 少 自 由 农 民 。 诺 曼 征 服 后 , 威 廉 大 批 没 收 盎 格 鲁 ·撒 克 逊 贵 族 的 土 地 , 分 给 自 己 的 亲 属 和 部下。随着土地主人的更换,农民遭到进一步的奴役,许多自由农民和半 自由农民都成为征服者的农奴。这样,诺曼征服后,英国的封建制度广泛 确立。
● 重商主义思想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发展。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法》成 为重商主义政策的典型。
● 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地理大发现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16世纪英 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 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它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化过程
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化过程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过程。
自从1850年以来,美国城市人口就已经开始高速增长,直至20世纪初,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民的劳力变得不再那么必要。
在19世纪末,农业机械化的革命使得农民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其他产品,而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工劳力。
这样,农民就开始不断迁往城市,成为城市工人。
工业革命的兴起则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开始经历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和工厂涌现出来,吸引了大量的工人进入城市。
城市成为了工业革命的中心,吸引了一大批移民和黑人从南部农村地区和欧洲国家涌入城市。
这一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很多挑战。
首先,城市Infrastructural,建设和管理变得十分苛刻。
城市的出行、居住和供电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因为当时的城市基础设施并不足以支撑这样大量的人口和工业。
其次,当时的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城市的种族、阶级和文化分歧日益严重,这加剧了城市犯罪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而且,城市的快速增长也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比如水源污染和传染病爆发。
然而,城市化过程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城市化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组建了新的行业,并且促进了商业和金融的发展。
此外,城市还吸引了一批聪明、有才能的人,包括艺术家、作家、学者和政治家,他们在城市环境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并且为城市的文化、建筑和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初城市化带来的这些挑战和机遇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城市。
尽管城市化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但它也证明了城市可以为美国和世界带来许多机遇和繁荣。
现今的城市化进程和挑战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机遇,通过探索这些机遇和解决这些挑战,我们有望打造出更加绿色、创新和可持续的城市。
世界历史中的城市与都市化
世界历史中的城市与都市化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在世界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探讨城市与都市化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古代城市的兴起古代城市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早期文明时期。
例如,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巴比伦、亚述等古国都构建了庞大的城市。
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在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城市如底比斯、孟菲斯等也起到了统治和控制周边地区的重要作用。
古代城市的兴起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农业的进步,人类社会开始形成了固定居住的需求,城市应运而生。
城市不仅提供了人们的生活和居住场所,也带动了商品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城市与贸易网络的形成在中世纪的欧洲,贸易活动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旅行者。
这些城市不仅拥有独立的法律和制度,还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
同时,在亚洲,丝绸之路的形成也推动了城市与贸易网络的发展。
东方的长安、西方的巴格达等城市成为了贸易的要冲,同时也带动了文化和学术的繁荣。
三、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极大的动力。
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工作和生活机会。
曼彻斯特、伦敦等英国城市迅速扩张,形成了工业中心。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重塑了社会结构。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不仅是工业工人的居住地,也是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现代城市化的挑战与机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城市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
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出现了快速扩张。
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成为了国家和全球的重要中心,对世界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ppt课件
一 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化的演进
漫长的过程
传统乡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
工业 革命
工业生产集 中于城市
乡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
现代城市社会
劳动力与 消费市场
城市设施 服务需求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
“告读者”部分写道:“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
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贫富分化
“陌生人社会”
基础设施发展 文化价值观念进步
科公 技众 进参 步与
3.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 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 “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 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 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 岸。 特点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成就 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 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 限,且很不平衡。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 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 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 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 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观察图表,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 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一直增长; 1800年后迅速发展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二、美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征三、美国城市化的启示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五、City-on-Hill理念的影响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自20世纪初,美国逐渐进入城市化的进程中。
20世纪初期,美国城市化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30%。
但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人口比重迅速提高,196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了60%。
1980年代,美国城市化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城市人口占比达到了75%。
此后,尽管城市人口比重没有继续增长,但美国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停止,仍然在不断发展。
二、美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征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多个特点,其中一些典型特征如下: 1. 城市规模大:美国大城市数量众多,紧随日本、印度排在世界第二位。
其中,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其他大城市人口也在数百万至一千万之间。
2. 城市密度低:美国城市人口密度较低,居民房屋宽敞,散布于广阔的城市地区。
3. 城市交通便捷:美国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公交车运营规模也很大,可连接城市和郊区,方便通达。
4. 人口的多样性:美国城市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具有很强的多元文化特征。
5. 经济高度发达:美国大城市经济发达,如纽约是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之一,硅谷则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地之一。
三、美国城市化的启示美国城市化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借鉴意义,具体如下:1. 城市规划要有长远目光:美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数十年,与美国的长远规划有关,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有所考虑,城市规划需要考虑长远发展。
2. 鼓励多种生活方式:美国城市中有不同的居住方式和工作方式,如在城市中心居住和远程办公等。
鼓励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城市拥堵,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3. 投资基础设施:美国的城市化是基于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会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到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例如公共交通和公共空间等。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指在中世纪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在英格兰地区的一系
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
这一计划的实施,对英格兰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使得英格兰地区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
在
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各级官员的任命和管理制度,以及税收和财政管理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英格兰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英格兰地区的经济繁荣。
在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和商业改革,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贸易发展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英格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也对英格兰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等,逐渐打破了封建时代的束缚,促进了社会的向上流动和社会阶层的融合。
这些改革举措,为英格兰的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举措,为英格兰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实施,不仅对英格兰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不断推进政治、
经济和社会改革,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简史中的城市发展
人类简史中的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孕育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从古至今,城市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探讨人类简史中的城市发展,并分析城市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古代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形成与人类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农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的方式。
随着粮食产量的提升,人们逐渐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建立起集市和贸易的活动场所。
这些集市逐渐发展成为城市,逐渐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古代城市的特点是布局规划合理、地理位置重要、人口密集、商业繁荣。
例如,古埃及的底比斯、古巴比伦的尼普尔和希腊的雅典城等都是古代城市的代表。
二、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中世纪的城市发展是由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商业活动的兴盛共同推动的。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土地的私有化程度加深,农民逐渐失去了封建领主的控制。
同时,商业贸易的兴盛也带动了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城市的特点是市中心的商业街区、城墙的建设、行会的组织以及城市自治体的形成。
这些城市为商人和手工业者提供了更好的交易和生活环境。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和英国的伦敦等城市都是中世纪城市的代表。
三、现代城市的崛起现代城市的崛起是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推动的结果。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替代了手工业生产,城市工业区的形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的特点是工业化程度高、交通网络发达、人口规模大、社会分工细化。
这些城市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例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和中国的上海等都是现代城市的代表。
城市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城市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其次,城市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再次,城市是文化和知识的集散地,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科学成就。
总之,城市发展是人类简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城市与都市化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城市与都市化人类历史上的城市与都市化是一个持续进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承载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十大城市。
这些城市的崛起,标志着都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为我们今天的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古巴比伦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境内,古巴比伦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18世纪,它成为了强大的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并以其发达的农业、贸易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古巴比伦的建筑风格和石板建筑技术对后来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2.罗马罗马是古代罗马帝国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罗马城建于公元前8世纪,自古希腊时期起,它就开始崛起为一个重要的城市。
罗马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如圆形竞技场和古罗马浴场等。
罗马帝国的解体并没有将罗马的影响力削弱,它依然是宗教、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处,曾经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这座城市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连接欧洲和亚洲,其文化影响力深远。
伊斯坦布尔以其壮丽的建筑和著名的教堂、清真寺而闻名,如圣索非亚大教堂和苏莱曼清真寺。
4.开罗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作为阿拉伯文化的中心,开罗为世界提供了众多的学问与艺术成果。
城市中最著名的建筑是金字塔和埃及博物馆,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5.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这座城市以其令人惊叹的艺术、文化和建筑而闻名。
巴黎塞纳河畔有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还有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标建筑。
巴黎还是世界时尚的中心。
6.伦敦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政治、商业和文化地位。
伦敦市中心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古老的城堡和宫殿,也有现代化的办公楼和摩天大楼。
伦敦塔、大本钟和大英博物馆等地标建筑反映了英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cn/critique2005-7-29 12:48:15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作者:宋俊岭[美]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2月第一版定价:98.00元ISBN7-112-06973-4目录刘易斯·芒福德的主要作品中文第一版序言原序中文第一版译者序言中文第二版译者序言第一章圣地,村庄,要塞第二章城市的逐步形成第三章先古的形式和典范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第五章城邦的出现第六章市民与理想城市第七章希腊化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都市状况第八章大城市变为死亡之城第九章修道院与社区第十章中世纪的城市状况与城市规划第十一章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第十二章巴洛克的权力结构第十三章宫廷,广场和首都第十四章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第十五章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第十六章郊区及其前途第十七章特大城市的神话第十八章回顾与展望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prospects)久被奉为城市科学高级学者必修的经典论著,1989年翻译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
许多读者热切希望再版,今已再次校订完毕,即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
刘易斯·芒福德是西方知识界一位久负盛誉的学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纽约长岛的符拉兴镇,1990年元月29日在纽约州达琪郡的阿米尼亚村的家中平安去世,享年95岁。
芒福德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极其关注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未来质量。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刚度过灯红酒绿的20年代,许多迹象表明社会进程可能进入萧条。
就在这个时刻,已入“而立”之年的芒福德,以积极干预现制度的誓言开始了自己人文科学理论的研究生涯。
此后的60多年里,他撰写了近千篇论文,30多部专著,对城市、人工环境和历史文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两届美国总统都曾经为他颁发过大奖。
盎格鲁-撒克逊晚期英国城市兴起原因初探
盎格鲁-撒克逊晚期英国城市兴起原因初探
罗淑宇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盎格鲁-撒克逊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丹麦战争中,王权为收复失地而采取的各项临时措施广泛的刺激了英国城市的发展,教会此时也以积极的力量出现在早期英国城市的发展舞台上.在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城市在盎格鲁-撒克逊晚期开始发展壮大,从而缓缓拉开了此后几个世纪自治城市发展历程的序幕.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罗淑宇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科系,陕西西安7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31
【相关文献】
1.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货币制度形成初探 [J], 崔洪健
2.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J], 孙立田
3.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村庄遗迹 [J], ;
4.英国:盎格鲁撒克逊公墓 [J], ;
5.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政教关系 [J], 张建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城镇的起源及其动力因素分析
The Origin of Town in the Anglo - Saxon Times and Analysis on its Driving Force
作者: 邱红梅
作者机构: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7-74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盎格鲁-撒克逊;城镇
摘要:中世纪英国城市的起源、兴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泰
特(James Tait)根据考古资料指出,英国最初的城镇产生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本文通过对
翻译成现代英语的英国中古文献的研究发现,早在公元7世纪以后,就出现了诸如要塞(ceaster)、贸易小镇(wik、wic、wich)、堡(burh、borough)、市场(port)等多
种形式的城镇,而这些城镇的起源是国王与贤人会议、教会、商人、入侵者之间博弈的结果,即国王造就了城镇。
对英国中古文献中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城镇起源的研究结果,印证了英国考古学及泰特的观点,从而为英国城市兴起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齿轮暴虐”
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城市环境,这种转变常常是以 令人憎恶的方式进行的。 严重污染的环境,糟糕的居住条件,致命的健康问题 ,没有人性的儿童佣工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指出,在当时最大的经济强国 英国,极度贫困现象要比西班牙或葡萄牙这样的落后 国家更为普遍。 这些城市是赚钱的地方,而非消遣休闲之所。新型的 工业社会可能创造史无前例的财富,但是,这是以牺 牲基本的人类价值为代价的。到19世纪50年代,去 教堂人数降到了不足50%,像曼彻斯特这样的城市, 还不到1/3, 而此前去教堂曾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心脏地带的城市
美国人大规模地移民到西部边疆。辛辛那提 坐落于俄亥俄河的拐弯处,1800年居民还不 到750人。40年之后人口超过10万人。
圣路易斯19 世纪初是一个只有几 百个居民的定居点,19世纪末成为 约有50万人的成熟大都市。 底特律1850年仅2万人,50 年以后, 人口飞速增长,超过20万人。 芝加哥1835年居民不到350人的定 居点,到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竞 选之时,人口增长到10万人,40年 之后超过100万人。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威廉•布莱克对于机械年代的恐慌
经牛顿水车的冲染,黑色的布料, 如黑色的花冠笼罩在各国之顶, 满目皆是无情工作的机器, 车轮不转,齿轮暴虐相迫,此非 伊甸美景。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时代的英雄”
到19世纪50年代,随处可以见到英国城市新 秩序的表征:纵横的铁路大桥、交错的隧道 、蔓延的工厂。渐渐地,有些人意识到了非 同寻常的东西正在酝酿当中。一贯性情平和 的托克维尔也指出,“在英国的每一步发展 都会有些东西令造访者怦然心动”。
在1853年,纽约仿照二三十年前的伦敦,警察穿制服上岗。许多城市的服务,如防 火和交通等,第一次有计划地组织起来。
改善城市环境方面。1871年毁灭性的大火之后,芝加哥进行了重建,开始了野心勃 勃的城市改良工程。在以后的30年间,芝加哥修建了主要图书馆系统、新的艺术学院、 菲尔德哥伦比亚博物馆,并扩建了芝加哥大学。 为城市居民保留出一些自然环境。19世纪70年代,圣路易斯获得了日后成为福莱斯 特园林和森林公园的地皮。芝加哥、费城、波士顿和纽约也采取了类似的雄 心勃勃的行动。 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弗雷德里克•L 奥姆斯特德指出,纽约中央公园的 “一个宏伟目标,就是向成千上万的退休工人提供一个上帝的杰作,以示效尤”。
竞争激烈而充满投机:1837年的恐慌之后,芝加哥
“到处是落魄的男人的叹息之声,到处是将一切委托给了 贪婪的投机者而上当受骗的妇女的哭泣之声”。城市精英 们为实现远大抱负,经常在华盛顿和华尔街进行游说,以 获得在蓬勃发展的东西部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1868年《芝加哥论坛报》报道说,圣路易斯的生意人“穿 着马裤坐在门口,等着生意上门找他们”,而芝加哥的生 意人则“穿着鞋子在外面东奔西跑,寻找生财之道”。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恩格斯描述曼彻斯特工人阶级
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堆积成山的废弃物、垃圾 和污物……河岸边简达一片杂乱无章的小屋区 ,小屋矮小,仅有一层高,每个小屋只有一 个房间。大多数小屋是没有地板的土地面, 工作、生活和睡觉都在这一个房间里进行。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进步”的挑战
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早期留下的痕迹是贫 乏单调的城市景观。
辛辛那提 “蜂房里每一只被雇佣的蜜蜂都在为 了寻找蜂蜜而奔波忙碌……不论是艺术、科学、 知识,还是生活情趣都不能诱惑其停止对它们 的追求。” 1850年瑞典游人评价芝加哥是美国“最肮脏、 最悲惨的城市之一”。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兰开夏: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新的城市革命的“震中”位于兰开夏郡。主要城市曼 彻斯特的人口飞速增长,在19世纪的第一个30年, 人口由原来的9 4万人上升到27万人。到19世纪末, 曼彻斯特人口增长了两倍多。 1810年,精纺加工业中心布莱德福是一个1 6万人的 无名小镇。19世纪前半期,工厂的产量增长了600% ,人口爆炸式增长,达到了10 3万人,这是同期欧洲 城市中最快的增长速度。 1750~1800年之间,英格兰仅为欧洲总人口的8%, 其在欧洲城市发展比重却达到70%左右。到19世纪中 期,英国成为多数人口居住在大城市的第一个国家。 到1881年,英国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1/3。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社会改革运动——通常由牧师和崛起的专业 人士阶层领导——现在组织起来,以解决工 业体系中明显的缺陷。1835年的《市政公司 法》和1848年由议会制定的第一个《公共健 康法》等改革立法,有效地加强了对城市无 序蔓延和混乱状态的管理。改革者为贫困居 民修建了公园、浴池和洗衣房。新的卫生措 施和医疗条件的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城市婴儿 的死亡率。曾经一度猖獗的城市犯罪骤然下 降。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到19世纪中叶,当普通的英国人也能享受到 机械化带来的好处时,这种乐观的情绪随即 传播开来。工会的壮大使工人工资有所增长 。工人阶级消费者现在能够买得起长筒袜或 餐具之类的物件,而在此之前,他们不可能 有任何的奢望去购买。一些工人,尤其是那 些熟练行业的工人步入了中产阶级行列。工 业家阶层的子女进入了名牌大学学习。一些 成为工业巨头而没有自己头衔的人,通过联 姻或影响力获得了贵族身份。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改革者的迫切要求与改革
俄亥俄新教牧师乔塞亚•斯特朗认为,工业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把这个国家最后推向唯利 是图的“实利主义的深渊”。 芝加哥的简•亚当斯等人认为,只有大规模的干预才能解决猖獗的犯罪、日益加深的阶级 冲突,以及越来越多的酗酒、卖淫和工人阶层存在的普遍贫困等问题。美国的许多城市听 取了她的建议,向贫民窟地区的居民提供娱乐和受教育机会。 改革者的迫切要求也渗透到了政治领域,美国各地的城市开始努力实现管理现代化。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纽约:终极的垂直城市
美国城市异军突起,成为世界城市文明的先锋 。纽约到1900年已经享有史无前例的经济和 文化优势。纽约的人口是其竞争对手芝加哥的 两倍,它控制着全国所有银行超60%的结算额 。纽约港的进出口贸易占美国进出口贸易的 40%以上。 曼哈顿坐落于巨大的花岗岩岛屿中间,是一个 巨大的天然港口,非常适合于建造“垂直城市 ”。有限的岛屿面积使其不得不利用空间。
城市发展研究之八
盎格鲁——美利坚的城市革命
关键性转变
伦敦的商业和帝国优势为下一轮以制造业技术革命为驱动力 的关键性转变坚定了基础。18世纪后期,英国领先创立了一 种新型的城市——主要依靠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城市。许多自 然因素都对英国早期工业的崛起十分有利,例如靠近大西洋 ,河流密布,可用于发电和交通运输,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具有发展制造业理想的社会和政治环 境。英国长期以来统一稳定,为出身于原有的工匠阶层的发 明创造者营造了理想的环境,比如1768年发明了“珍妮纺纱 机”的理查德•阿克莱特。 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帝国 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 式地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布莱克所看到的只是“轮齿专制”的冷酷无 情一面,有的人则把工厂看作是辉煌与繁荣 未来的先驱。约翰•海德爵士1835年在利兹 旅行时,把一家机械化服装厂描写成“人们 敬仰的神庙,人们感激驱动工厂运转的内部 伟大力量,就是这股神力建造了宇宙。”他 指出,“时代的英雄”不是骑士和贵族,而 是“勤勤恳恳的技工,他们虽然全身被浓烟 熏黑,却依然发出智慧的光芒”。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19世纪工业化时代纽约的崛起
纽约给很多观察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巨大 的社会流动性。美国工厂里的体力劳动者, 要比欧洲同行们享有更大的机会跻身于中产 阶级,乃至上层阶级的行列,而他们的后代 享有的社会升迁的机会比他们更大。拥有 4000多个制造业工厂的曼哈顿岛可能是当时 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些工厂的 所有者,大部分曾经是地位低下的工匠和技 师,他们很多人都是来自外国的移民。
中西部城市是制造业发展 的理想之所。数量可观的 剩余农产品为畜产品的大 批量生产创造了机会。 “猪肉之都”的辛辛那提 自诩拥有数不尽的屠宰场, 从那里流淌出来的“血之 河”流入了鹿溪,然后汇 入俄亥俄河。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中西部城市的特点
工厂规模大:中西部城市大型工厂居主导地位,
有时候工厂人数达数千人,生产钢、农用工具和汽 车之类的重工业产品。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如同国家大门口的女巫”
纽约的商业增长也促成文化生活的全盛。 纽 约日见成为全球的市场、广告、通俗娱乐中心 ,向世界输出其适合各种层次文化品味的歌曲 、图像和理念。 “我们英国人的幽默笑料正 在被纽约的出版商们用机器实行机械化加工, 甚至英国的婴儿也在吃美国食品,死的时候装 在美国造的棺材里下葬”。 哈莱姆复兴派诗人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注意 到:“纽约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魔物,像一个 女巫,蹲在我国大门口。”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圣路易斯的一个贫民窟
19 世纪70年代末圣路易斯的一个贫民窟:
一些最大而最破的廉价公寓楼……建在后边非临街的 地块上,它们面对经常散发着恶臭气味的小巷。这些 公寓楼破败难当,污秽不堪,其肮脏的程度很难用语 言表达。 如此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尤其在这个公然宣称是人人 平等的国度,激起了阶级矛盾尖锐的火花。在19世纪 70年代,圣路易斯工人高唱法国国歌《马赛曲》,到 大街上示威游行,叫嚷着要进行革命。英国领事警告 说,这座城市“实质上已经掌握在暴民的手里”。芝 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其他较小的中西部城市经 历了同样的骚乱,且常常带有暴力色彩。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