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与更新案
2004年秋季,我校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学校地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创新教育的需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践,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及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基本点,以“办更具特色、更高水平、现代化的普通高中”为目标,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根据实际,将我校的校本课程界定为:作为课程的一种校本化的开发,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式,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容,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进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我们的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其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与校本课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法是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
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基于以上这些理念,我们将总目标确定为: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地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交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中学会探究,至少掌握一项实践性技能;在学习中学会自信,培养坚毅耐挫的品质;在互动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在课程目标中,要有科学法论教育目标。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特色的培育。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而选择余地的大小,取决于学校课程开设门类的多少。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给人文素养一定的位置,注重追求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智慧和审美道德。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量力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资源情况,不要勉强开设。
课程开发之前,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未经论证的课程一般不能开发。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宣传校本课程
印发《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培训校本课程师资
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1)培训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2)培训式:
①讲座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
②研修班模式。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③课题研究模式。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3.撰写课程纲要,主要有以下几个面的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式、记分式、成绩来源等。
4.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发给学生及家长意见,看所开的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满意。
5.制定学校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案。
6.课程实施。
7.课程评价。
四、校本课程开设的容
学校保质保量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法指导课,并统一组织开题结题报告会,统一评审。格要求学生在三年必须完成至少三个课题的研究,才能获得15个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