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领导手册.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明领导手册
第一章我们如何变成今天的出境
●撞车式管理
基本假设:问题主要出在“玩忽职守”
目的:如果事故发生,管理当局可以确切而又快速地找出罪犯
(西点军校的影响)
在十九世纪中期,特征表现为“目标管理法”——要求雇员对其成果负责●戴明同时交给日本人的:
➢市场已经全球化了,必须有国际品质标准
➢顾客最重要
➢品质有主观决定
➢生产为一系统
➢连锁反应——如果改善品质,成本会降低,更高的占有率等等➢要把日本看成一个系统
●过渡的时代
传统学习曲线
A:学习的幻像
●空话,美言很内行
●把新计划接枝于旧组织中
●知而不行
●老旧前提仍然大行其道
B:充分自知“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阿哈!”经验
●开始整合知识与诀窍
C:真正的学习开始
假学习到真学习是知识到诀窍的过程
胜任矩阵
(不自觉,自觉)(不胜任,胜任)
从假学习曲线中学到的:
●要有耐心
●要坚持
●要谦虚
●放下身段——允许自己无知
第二章新领导能力
所有致力于灌能、激励、组织团队、给奖金、负责再改造并创造人们的功夫和努力,都不足以弥补机能失灵的系统,如果系统运作不顺利,上述这些不过是空洞的废话。
旧式的领导能力:
1.有威力(控制)
2.激励者(鼓舞和训示)
3.有决断力
4.意志力强
5.信心满满
6.结果及财务导向
7.任务导向
8.正直而又有手腕
新能力
1.能以系统来思考并知道如何领导系统
2.能了解在计划与解决问题等工作上的变异
3.能了解我们如何学习、发展和改善,并能领导真正的学习与改善
4.能了解人们以及他们为何如此做
5.能了解系统、变异、学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依和互动,并能知道某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
部分
6.能给组织远景、意义、方向和焦点
能力一:能以系统来思考并知道如何领导系统
什么是系统
应用系统思考
能力二:能了解在计划与解决问题等工作上的变异
(飞机教官的例子)
共同因与特殊因
变异可以分为两类:共同因变异与特殊因变异
不了解变异带来的严重而慢性的问题:
●主观在无趋势时,看出趋势
●在有趋势时却看不出来
●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问题发生时附近的个人,即使该员工对问题的发生无力控制●主管给个人绩效有改进者奖励,而实际上,当事人对绩效并无控制,只是运气较好●由于主管不了解绩效,因此无法预测未来绩效
●主观不了解现今的系统,其脆弱性、其能力、或究竟系统需不需要更换或改善
没有数据的地方,个人主见横行——谁有权力,谁当道
能力三:能了解我们如何学习、发展和改善,并能领导真正的学习与改善
学习与PDSA
PDSA——计划、实施、研究、行动
不了解如何学习、发展和改善带来的问题:
●允许别人引进干预,造成进步的假象
●领导者多思而不行
●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改善、如何来改善改善
●组织成为时尚的牺牲品
能力四:能了解人们以及他们为何如此做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我们期望他们如何做是一致的
外在激励(KITA),不论正向还是反向,都行不通,并对下述关系不利:
-激励者与被激励者
-被激励者和其同事
(为汉堡而读书)
关系
(我好,我不好)(你好,你不好)
信任
能力五:能了解系统、变异、学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依和互动,并能知道某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部分
能力六:能给组织远景、意义、方向和焦点
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其系统的整合,所有组织成员都必须知道下述:
1. 我们是谁?
2. 我们从事什么生意?
3. 我们不做什么生意?
4. 我们长期要向什么迈进?
5. 我们短期的优先序为何?
6. 所有我们的关系和所做所为,是根据哪些价格观与原则?
(以上六个问题是关于组织的方向和目的,回答清楚才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7. 我个人的工作为何?我的功能和运做如何配合组织的更大目的和系统
8. 我的工作的最佳方法为何?对我有何期望?谁对我的期望?何为“工作做的不错”?它又
由谁来解定?
9. 我的工作如何才能有所改善?由谁以及用什么方法改善?我会参与这些改善吗?如何参
与?
10. 哪些形式的反馈,可以协助我知道我所做的事?它们的来源为何?
浅而疏的思考方法
第三章:二十一世纪领导力的核心
系统:大规模的互动和相依。系统包括子系统和流程
流程:一系统的组成元件。流程有自己的目的和功能,但流程本身无法完成系统的目的
方法:指流程的组成,有它自己的目的和功能,但是方法的价值,只能由它与该流程中其它方法的互动才看得出来
步骤:指方法的组成,为一顺序中的一时间,它会与其他步骤互动,来服务该方法的目的
SIPOC 模式(戴明系统图)
S
(供应者) I (投入) P (流程)
O (产出) C (顾客) 目的
目的:成功地运用并获得新能力;达成品质特征;满足顾客需求
一个SIPOC又由更小的SIPOC构成
目的:
●告诉你世界为何存在,或你从事什么生意
●组织的目的,与顾客和你互动后所获得的好处或能力有关
●如果要使企业常青,目的必须是利他的
顾客:
●顾客优先思考
●以别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关于顾客的一些重要概念:
➢采购者并不必然是顾客
➢你不是顾客并不表示你不重要(如股东、雇员)
➢在供应者和顾客要求不一致时,或顾客的意见不一致时,很可能是因为组织的目的不明确
➢必须承诺真正去倾听对我们不满意的顾客(失去的顾客,不选择我们的顾客,不与我们、也不与竞争对手打交道的顾客,找出立即的反馈:让顾客处在“不满”时,就能抱怨)
➢“顾客的抱怨是来自上帝的恩赐”
●需求/取得模式
(顾客需求,顾客不需求)(顾客取得,顾客未取得)
●狩野(KANO)模式
➢基本特性:必须有的特性,有了固然不会使顾客喜悦,但没有一定使顾客愤怒
➢性能相关的特性:越多越好的特性,顾客会由稍有不满逐渐到满意
➢悦人特性:魅力特性,即使少许,也会使顾客感到非常满意
●顾客链
组织的产出一系列中间顾客最终使用者;最终消费者
产出
●为系统、流程、和方法的净结果
●要点:
➢对你的产品品质,顾客说了才算数,因此要请教顾客
➢如果要有更好的产出,必须改善系统、流程和方法(系统的产出要与努力的规模相适应,卖50杯咖啡和5000杯的方法一定不同)
流程
●互动的系统、过程和方法,即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条件或因素,不管变好还是变坏
●内部链——供应者-顾客的相互关系
●下述为内部链的一些基本指引:
➢不要把错误、不良品或未做完的工作转移给下一作业:你的内部顾客
➢设立“反馈环”,使你及内部顾客可以由它来例行地监视所有顾客视为重要的特性。
先请你的内部顾客描述一下,你的工作中哪些特性对他很重要
➢你的目的不只要取悦内部顾客,而是你和你的内部顾客都要取悦外部顾客
➢每一链之环节的挑战是学会把内、外部顾客所界定出的主要品质特性,转换成你的系统或流程的主要品质特性,并使其处在控制状态中,可靠地生产出内、外部顾客需要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