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实验十五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五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利用多孔固体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净化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吸附分离。吸附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固体表面过剩能的存在,这种过剩能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也可通过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前者称为物理吸附,后者称为化学吸附。一个完整的吸附分离过程通常是由吸附与解吸(脱附)循环操作构成,由于实现吸附和解吸操作的工程手段不同,过程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变压吸附是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完成吸附与解吸的操作循环,变温吸附则是通过调节温度(降温吸附,升温解吸)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主要用于物理吸附过程,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化学吸附过程。本实验以空气为原料,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达到提纯氮气的目的。

A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连续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了解和掌握影响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3)了解和掌握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基本原理;(4)了解和掌握吸附床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目的。

B 实验原理物质在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子扩散到达固体表面,二是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因此,要利用吸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被分离组分必须在分子扩散速率或表面吸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碳分子筛吸附分离空气中N 2和O 2就是基于两者在扩散速率上的差异。N 2和O 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十分接近(O 2为0.28nm ,N 2为0.3nm ),由于两者的物性相近,与碳分子筛表面的结合力差异不大,因此,从热力学(吸收平衡)角度看,碳分子筛对N 2和O 2的吸附并无选择性,难于使两者分离。然而,从动力学角度看,由于碳分子筛是一种速率分离型吸附剂,N 2和O 2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如:35℃时,O 2的扩散速度为2.0×106 ,O 2的速度比N 2快

30倍,因此当空气与碳分子筛接触时,

O 2将优先吸附于碳分子筛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使得空气中的N 2得以提纯。由于该吸附分离过程是一个速率控制的

过程,因此,吸附时间的控制(即吸附

-解吸循环速率的控制)非常重要。当

吸附剂用量、吸附压力、气体流速一定

时,适宜吸附时间可通过测定吸附柱的

流出液浓度 C 恒温固定床吸附器的穿透曲线0C B C 0

C E t

穿透曲线来确定。

所谓穿透曲线就是出口流体中被吸附物质(即吸附质,本实验中为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典型的穿透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吸附质的出口浓度变化呈S 形曲线,在曲线的下拐点(a 点)之前,吸附质的浓度基本不变(控制在要求的浓度之下),此时,出口产品是合格的。越过下拐点之后,吸附质的浓度随时间增加,到达上拐点(b 点)后趋于进口浓度,此时,床层已趋于饱和,通常将下拐点(a 点)称为穿透点,上拐点(b 点)称为饱和点。通常将吸附质出口浓度达到进口浓度的95%的点确定为饱和点,而穿透点的浓度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来定,一般略高于目标值。本实验要求N 2的浓度≥95%,即出口O 2应≤5%,因此,将穿透点定为O 2出口浓度为

4.5%~

5.0%。为确保产品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吸附柱有效工作区应控制在穿透点之前,因此,穿透点(a 点)的确定是吸附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穿透点对应的时间(t 0)可以确定吸附装置的最佳吸附操作时间和吸附剂的动态吸附量,而动态吸附容量是吸附装置设计放大的重要依据。动态吸附容量的定义为:从吸附开始直至穿透点(a 点)的时段内,单位重量的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即:吸附质的质量/吸附剂质量或体积)00(-)B V t C C G W ⨯⨯=动态吸附容量C 预习与思考(1)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原理什么?(2)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变压吸附而非变温吸附?(3) 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本实验装置的最佳吸附时间?(4) 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容量是如何确定的?必须通过实验测定哪些参数?(5) 本实验为什么不考虑吸附过程的热效应?哪些吸附过程必须考虑热效应?D 实验装置及流程本实验装置及流程见计算机控制界面。装置由两根可切换操作吸附柱(A 、B)构成,吸附柱尺寸为,吸附剂为碳分子筛,各柱碳分子筛的装填量以实验中的实际装填量为准。mm mm 45036⨯φ来自空压机的原料空气经脱油器脱油和硅胶脱水后进入吸附柱,气流的切换通过电磁阀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在计算机控制面板上,有两个可自由设定的时间窗口 K1,K2,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K1—表示吸附和解吸的时间(注:吸附和解吸在两个吸附柱交替进行)。

K2—表示吸附柱充压和串连吸附操作时间。

解吸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常压解吸,随后进行真空解吸。

气体分析:出口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通过CYES-II 型氧气分析仪测定。

E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检查压缩机、真空泵、吸附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是否到位,氧分

析仪是否校正,15支取样针筒是否备齐。

2)接通压缩机电源,开启吸附装置上的电源。

3)开启真空泵上的电源开关,然后在计算机面板上启动真空泵。4)调节压缩机出口稳压阀,使输出压力稳定在0.4MPa (表压)。5)调节气体流量阀 ,将流量控制在3.0L/H 左右。6)将计算机面板上的时间窗口分别设定为K1=600s ,K2=5s ,启动设定框下方的开始 按钮,

开始测定穿透曲线。7)穿透曲线测定方法:系统运行大约30min 后,观察计算机操作屏幕,当操作状态进入K1的瞬间开始,迅速按下面板上的计时按钮,然后,每隔1分钟,用针筒在取样口处取样分析一次(若K1=600s ,取10个样),读取并记录样品氧含量(体积百分数V%),同时记录吸附时间、压力、温度和气体流量。取样注意事项:⏹每次取样8-10ml ,将针筒对准取样口,使气体自然充入针筒中。⏹取样后将针筒拔下,迅速用橡皮套封住针筒的开口处,以免空气渗入影响分析结果。8)改变气体流量,将流量提高到6.0L/H ,然后重复(6)和(7)步操作。9)流量保持不变,调节压缩机出口气体减压阀,将气体压力升至0.6 MPa (表压),重复第(5)到第(7)步操作。10)停车步骤:⏹先按下K1,K2设定框下方的停止操作按钮,将时间参数重新设定为K1=120s ,K2=5s ,然后启动设定框下方的开始按钮,让系统运行10-15min 。⏹系统运行10-15min 后,按下计算机面板上停止操作按钮,停止吸附操作。⏹在计算机控制面板上关闭真空泵,然后关闭真空泵上的电源,最后关闭压缩机电源。F .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编号A 吸附温度T (℃):_____ 压力P (Mpa ):_____ 气体流量V (L/h ):____吸附时间(min )出口氧含量(V%)吸附时间(min )出口氧含量(V%)16273849510编号B 吸附温度T (℃):_____ 压力P (Mpa ):_____ 气体流量V (L/h ):____吸附时间(min )出口氧含量(V%)吸附时间(min )出口氧含量(V%)16273849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