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正弦定理(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数学】1.1.1《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数学】1.1.1《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对任意三角形,这个等式都会成立吗 对任意三角形 这个等式都会成立吗? 这个等式都会成立吗 怎么证明这个结论? 怎么证明这个结论?
(一)正弦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向量法) 方法一(向量法)
已知: ABC中,CB=a,AC=b,AB=c. 求证: 求证
a b c = = s in A s in B s in C
\ a = s in A b = s in B c s in C
90
0
即等式对任意三角 形都成立
B a c A b C
证法二:(等积法) 证法二: 等积法) 在任意斜 ABC当中 作AD⊥BC于D
c h a
A
b
∴ S ∆ABC = 1 a h 2 B ∵ h = b sin C ∴ S ∆ABC = 1 a b sin C 2
已知在Δ a,b和 例1.已知在ΔABC中,c=10,A=450,C=300,求a,b和B 已知在 中
解:∵c=10 A=450,C=300
a c 10sin 450 a sin A = =10 由 sin A = 得 a= 0 sin C sin 30 sin C b c 由 = sin B sin C
A+ B C sin = cos 2 2
cos( A + B ) = − cos C
3、边角关系: 、边角关系: 1)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等边对等角 )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0,则 sin A = a , cos A = b 2)在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 则 中
c c
二、展示目标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解?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解?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解 2.当a=1时C有几个解;当a= 有几个解; 当 时 有几个解 几个解; 几个解;当a=3时C有几个解 时 有几个解

高一数学“四步教学法”教案:1.1 正弦定理2

高一数学“四步教学法”教案:1.1 正弦定理2

AB AC AB BD ,即 . BD DC AC DC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1、一艘船以 42 n mile/h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从 A 处看灯

30 min 后船航行到 B 处, 塔 S 位于船北偏东 25 的方向上, 从B
处看灯塔 S 位于船北偏东 58 的方向上, 求灯塔 S 与 B 之间的距
二次备课
a b c , sin A sin B sin C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
1
方 法
2、变形式: (1) 接圆的半径)
a b c 2 R ( R 为 ABC 外 sin A sin B sin C
(2)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AB BD . AC DC




BAD ,
BDA ,

CAD , CDA 180 ,
在 ABD 和 ADC 中分别运用正弦定理, 得
AB sin AC sin(180 ) , , BD sin CD sin

又 sin(180 ) sin ,所以


离(精确到 0.1n mile )

3

2、课后练习题 1-3.
方 法
课 堂 小 结
课后 作业 板 书 设 计
正弦定理: 2、例题解析: 3、点拨拓展: 4、达标检测: 5、作业布置: 变形式: 正弦定理(第二课时) 1、知识回顾: 课本 11 页 3、4、9
课 后 反 思
4
5

苏教版数学必修五同步讲义:1.1正弦定理(2)

苏教版数学必修五同步讲义:1.1正弦定理(2)

1.1 正弦定理(2)1.了解正弦定理及其变式的结构特征和功能.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及解斜三角形.3.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解三角形问题., [学生用书P3])1.三角形中常用的结论 (1)A +B =π-C ,A +B 2=π2-C2.(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面积公式(1)S =12ah a =12bh b =12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1.在△ABC 中,A =30°,AB =2,BC =1,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由BC sin A =ABsin C ,知sin C =1,则C =90°,所以B =60°,从而S △ABC =12AB ·BC ·sin B =32.★答案★:322.若△ABC 中,cos A =13,cos B =14,则cos C =________.解析:由cos A =13得sin A =223;由cos B =14得sin B =154.所以cos C =cos[π-(A +B )]=-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13×14-223×154=230-112.★答案★:230-1123.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则边AB 的长度等于________. 解析:由于S △ABC =3,BC =2,C =60°, 所以3=12×2·AC ·32,所以AC =2,所以△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AB =2. ★答案★: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学生用书P4]在△ABC 中,已知B =30°,AB =23,AC =2.求△ABC 的面积. 【解】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AB ·sin B AC =32,又AB ·sin B <AC <AB ,故该三角形有两解:C =60°或120°,所以当C =60°时,A =90°, S △ABC =12AB ·AC =23;当C =120°时,A =30°, S △ABC =12AB ·AC ·sin A = 3.所以△ABC 的面积为23或 3.把本例中的B =30°改为B =45°,AB =2 3 改为AB =3,其他条件不变,求△ABC 的面积.解:由正弦定理c sin C =bsin B ,得AB sin C =AC sin B ,则sin C =64, 又AC >AB ,故该三角形有一解,且C 为锐角,cos C =104,由sin A =sin[π-(B +C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2×104+22×64=5+34,则S △ABC =12AB ·AC ·sin A =12×3×2×5+34=3+15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在解三角形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公式,其应用关键是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两边及其夹角.1.在△ABC 中,a =2,A =30°,C =45°,则△ABC 的面积S △ABC 等于________.解析:b =a sin B sin A =2×sin 105°sin 30°=6+2,所以S △ABC =12ab sin C =(6+2)×22=3+1.★答案★:3+1正弦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学生用书P4]如图所示,D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上的一点,且AB =AD ,记∠CAD=α,∠ABC =β.(1)求证:sin α+cos 2β=0; (2)若AC =3DC ,求β的值.【解】 (1)证明:因为AB =AD ,所以∠ADB =∠ABD =β.又因为α=π2-∠BAD =π2-(π-2β)=2β-π2,所以sin α=sin ⎝⎛⎭⎫2β-π2=-cos 2β, 即sin α+cos 2β=0.(2)在△ADC 中,由正弦定理得DC sin α=ACsin ∠ADC, 即DC sin α=ACsin (π-β), 即DC sin α=3DCsin β,所以sin β=3sin α. 由(1)知sin α=-cos 2β,所以sin β=-3cos 2β=-3(1-2sin 2β), 即23sin 2β-sin β-3=0. 解得sin β=32或-33.因为0<β<π2,所以sin β=32,所以β=π3.(1)先找出α与β之间的关系,再取正弦即得要证明的结论.(2)利用正弦定理先找出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再利用(1)的结论将其化简,最后求得sin β的值,从而求出角β.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 =1,连结EC ,ED ,则sin ∠CED =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EB =EA +AB =2,则在Rt △EBC 中,EC =EB 2+BC 2=4+1= 5.在△EDC 中,∠EDC =∠EDA +∠ADC =π4+π2=3π4,由正弦定理得sin ∠CED sin ∠EDC =DC EC =15=55, 所以sin ∠CED =55·sin ∠EDC =55·sin 3π4=1010. ★答案★:1010正弦定理的实际应用[学生用书P5]为了求底部不能到达的水塔AB 的高,如图,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CD =a ,这条基线延长后不过塔底,若测得∠ACB =α,∠BCD =β,∠BDC =γ,求水塔AB 的高.【解】 在△BCD 中,BC sin γ=a sin ∠CBD =asin (β+γ),所以BC =a sin γsin (β+γ),在Rt △ABC 中,AB =BC ·tan α=a sin γ·tan αsin (β+γ).根据具体问题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把角、距离在示意图中表示出来,借助图形审题.在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3.在埃及,有许多金字塔,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蚀食,有不少已经损坏了.考古人员在研究中测得一座金字塔的三角形横截面如图所示(顶部已经坍塌了),A =50°,B =55°,AB =120 m ,则此金字塔的高约为________米.(sin 50°≈0.766,sin 55°≈0.819,精确到1米)解析:先分别从A ,B 出发延长断边,确定交点C , 则C =180°-A -B =75°,AC =AB sin C ·sin B =120sin 75°×sin 55°≈101.7.设高为h ,则h =AC ·sin A =101.7×sin 50°≈78米.★答案★:781.三角形中的诱导公式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tan(A +B )=-tan C ,sin A +B 2=cos C2,cos A +B 2=sin C2.2.三角形中边角转化的等价关系 a >b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3.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a +b +c )r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在△ABC 中,若C =3B ,求cb 的取值范围.[解] 由正弦定理可知c b =sin 3B sin B =sin B cos 2B +cos B sin 2B sin B =cos 2B +2cos 2B =4cos 2B -1.又因为A +B +C =180°,C =3B , 所以0°<B <45°,22<cos B <1, 所以1<4cos 2B -1<3, 故1<c b<3.即cb的取值范围是(1,3).(1)错因:在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时,经常因忽视三角形中的隐含条件而出现解题错误.本题隐含条件0°<4B<180°,即0°<B<45°.(2)防范:①注意隐含条件,记住三角形中的常用结论,理清三角形中基本量的关系,②将要求最值或取值范围的量表示成某一变量的函数(三角函数),从而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问题.1.在△ABC中,B=60°,b=76,a=14,则A=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A=2 2,所以A=45°或135°,又B=60°,b>a,所以B>A,即A<60°,故A=45°.★答案★:45°2.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点,且AB=4,∠ACB=45°,则圆O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因为2R=4sin 45°=42,所以R=2 2.所以S=πR2=8π.★答案★:8π3.在△ABC中,a=2b cos C,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三角形.解析:由已知,可得2R sin A=2·2R sin B·cos C,即sin(B+C)=2sin B cos C,所以sin B cos C-cos B sin C=0,sin(B-C)=0,所以B=C,即△ABC为等腰三角形.★答案★:等腰,[学生用书P71(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在△ABC 中,A ∶B ∶C =4∶1∶1,则a ∶b ∶c 等于________. 解析:由条件知A =2π3,B =C =π6,a ∶b ∶c =sin A ∶sin B ∶sin C =3∶1∶1.★答案★:3∶1∶12.在△ABC 中,已知B =45°,c =22,b =433,则A 的值是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C =32,从而C =60°或120°,故A =15°或75°. ★答案★:15°或75°3.在△ABC 中,c b =cos Ccos B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_三角形.解析:由正弦定理得c b =sin Csin B ,所以sin C sin B =cos C cos B.所以sin B cos C -sin C cos B =0. 所以sin(B -C )=0. 所以B =C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等腰4.△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cos 2B +3cos(A +C )+2=0,b =3,则c ∶sin C 等于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cos 2B -3cos B +2=0, 即2cos 2B -3cos B +1=0,解得cos B =12或cos B =1(舍去),所以sin B =32,由正弦定理得c sin C =b sin B =332=2. ★答案★:25.如图,△ABC 是半径为R 的⊙O 的内接正三角形,则△ABC 的边长为________,△OBC 的外接圆半径为________.解析:因为ABsin 60°=2R ,所以AB =3R .设△OBC 外接圆半径为x ,BC sin 120°=2x ,x =3R2·32=R .★答案★:3R R6.在△ABC 中,若a =c sin A ,sin C =2sin A sin B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三角形. 解析:由已知,2R sin A =2R sin C sin A , 因为sin A ≠0,所以sin C =1,C =90°,又sin C =2sin A sin B =2sin A cos A , 所以sin 2A =1,2A =90°,A =45°, 即△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等腰直角7.海上A ,B 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则B 、C 间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如图,在△ABC 中,C =180°-(B +A )=45°,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 60°=ABsin 45°,所以BC =32×10=56(海里). ★答案★:5 6 海里8.在△ABC 中,sin A =34,a =10,则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c sin C =a sin A =403,所以c =403sin C .所以0<c ≤403.★答案★:⎝⎛⎦⎤0,403 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c =233,A +3C =π.(1)求cos C 的值;(2)若b =33,求△ABC 的面积.解:(1)因为A +B +C =π,A +3C =π, 所以B =2C .又由正弦定理b sin B =csin C ,得b c =sin B sin C ,233=2sin C cos C sin C,化简得,cos C =33. (2)由(1)知B =2C ,所以cos B =cos 2C =2cos 2C -1=2×13-1=-13.又因为C ∈(0,π), 所以sin C =1-cos 2C =1-13=63. 所以sin B =sin 2C =2sin C cos C =2×63×33=223. 因为A +B +C =π.所以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23×33+⎝⎛⎭⎫-13×63=69. 因为b c =233,b =33,所以c =92.所以△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33×92×69=924.10.在△ABC 中,已知2B =A +C ,b =1,求a +c 的范围.解:由已知,B =60°,b =1, 所以△ABC 外接圆半径R =12sin 60°=33.a +c =2R (sin A +sin C ) =2R [sin A +sin(120°-A )] =2×33×3sin(A +30°) =2sin(A +30°). 因为0°<A <120°,所以a +c 的取值范围为(1,2].[B 能力提升]1.已知锐角三角形ABC 中,边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角A 、B 满足2sin(A +B )-3=0,则△ABC 的面积=______.解析:因为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 =2,由2sin(A +B )-3=0得sin(A +B )=32.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A +B =120°,C =60°.所以S △ABC =12ab sin C =12×2sin 60°=32.★答案★:322.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 =________m.解析:由题意,在△ABC 中,∠BAC =30°,∠ABC =180°-75°=105°,故∠ACB =45°.又AB =600 m ,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 45°=BCsin 30°,解得BC =300 2 m.在Rt △BCD 中,CD =BC ·tan 30°=3002×33=1006(m). ★答案★:100 6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c cos A =b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因为c cos A =b , 所以sin C cos A =sin B .而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 所以sin A cos C =0.因为0°<A <180°,所以sin A >0, 所以cos C =0,且0°<C <180°.所以C =90°,即△ABC 是角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4. (选做题)为保障高考的公平性,高考时每个考点都要安装手机屏蔽仪,要求在考点周围1 km 处不能收到手机信号,检查员抽查青岛市一考点,在考点正西约 3 km 有一条北偏东60°方向的公路,在此处检查员用手机接通电话,以每小时12 km 的速度沿公路行驶,问最长需要多少分钟,检查员开始收不到信号,并至少持续多少时间该考点才算合格?解:如图,考点为A ,检查开始处为B ,设公路上C 、D 两点到考点的距离为1 km.在△ABC 中,AB =3,AC =1,∠ABC =30°, 由正弦定理,得sin ∠ACB =sin 30°AC ·AB =32, 所以∠ACB =120°(∠ACB =60°不合题意),所以∠BAC =30°,所以BC =AC =1, 在△ACD 中,AC =AD ,∠ACD =60°, 所以△AC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D =1. 因为BC12×60=5(min),所以在BC 上需5 min ,CD 上需5 min.最长需要5 min 检查员开始收不到信号,并至少持续5 min 才算合格.。

§1.1.1-2 正弦定理(二)

§1.1.1-2 正弦定理(二)

§1.1.1-2 正弦定理(二)
课堂练习 <<教材>> P.4
练习1.2
书面作业
<<教材>> P.10 习题1.1 A组1(1).2(1.3) B组2
2013-1-16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2
(3)正弦定理的变形: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边角 互化
③ a : b : c sin A : sin B : sin C
2013-1-16
a b c , sin B , sin C wzzxzgr@ 11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边角 互化
a b c , sin B , sin C ② sin A 2R 2R 2R
③ a : b : c sin A : sin B : sin C
2013-1-16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解法二:由正弦定理 a b c 2 R 得: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a b c , sin B , sin C 2R 2R 2R
b c a 2 b2 c2 所以 b c , 2 2 2 2R 2R 4R 4R 4R 即 b2 c2 , a 2 b2 c2,则 b c, a2 b2 c2 ,
4
§1.1.1-2 正弦定理(二)
已知边a,b和角A,求其他边和角.
A为锐角
C b A a<bsinA 无解 C b a A C b a b C a C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请问: 本题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已知两边和一边所对的角, 求另外的角.
一般地,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A、B、C 和它们的 对边 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
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求其他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三角形.
问题2. 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元素? 已知怎样的几 个元素可以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精确到1, 边长精确到1cm):
(1) a20cm, b11cm, B30; (2) c54cm, b39cm, C115.
解: (1) 由正弦定理得,
a sin
A

b sin B
,
B

20sin 30 11
≈0.9091,
A≈65, 或 A≈115.
② 当A≈115时,
C180-(A+B) 35,
c

asinC sin A

20sin 35 sin115
≈13(cm).
2. 在△ABC中, 已知下列条件, 解三角形 (角度
精确到1, 边长精确到1cm):
(1) a20cm, b11cm, B30; (2) c54cm, b39cm, C115.
② 当B≈139时,
注意解的检验.
B+C139+115254 >180, 不合题意 ∴此题只有一组解.
【课时小结】
1. 正弦定理
a sin
A

b sin
B

c sinC
.
【课时小结】
2. 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 已知两边和一边所对的角
如: 已知 a、b、A, 即可求 B.
sin B b
解: (2) 由正弦定理得,

人教版数学必修51.1.1正弦定理

人教版数学必修51.1.1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应用
1.解三角形(1)已知两角和一边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
法一:代数法
数 形
法二:几何法
结 合
2.正弦定理的变形应用


——统一边角关系 化

一.解三角形
C
b
a
1.已知两角和一边 A
c
B
2.已知两边a、b 和其中边 a 的对角 A
思考:利用几何图形,判断何时无解,一解,两解?
C.
a absin A b
a
A
B
B?
1.A为锐角时:
C a
b
C
b
a
AHale Waihona Puke (1) a < b sinA,无解;
A
B
(2) a = b sinA,一个解;
C
C
b
a
a
b
a
A
(2)ABC中,a 6,b 3, A 45,求B B 30 (3)ABC中,a 2,b 6, A 30,求B sin B 3 无解
2
(4)ABC中,a 3,b 1, A 120,求B B 30
注意:1.由值求角,注意标明角的范围 2.ABC中sin B B 两角 取舍 勿漏解,多解
正弦定理(第二课时)
.B
c
A.
b
a

C
复习回顾:
1.正弦定理
a
b
c
外接圆
2R 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A B C
1 2
ab sin
C
1 bcsin A 2
1 acsin B 2

§1.1.1正弦定理(2)

§1.1.1正弦定理(2)

第一章 1.1.1正弦定理(2)学习目标:加深对正弦定理的理解,熟练掌握正弦定理的应用。

1.正弦定理有哪几种变形?问题探究:探究问题(一)画图判断三角形的解的个数 (1)已知 △ABC 中,A= 30°,a=1,b=2,则 ( ) A 、有一解 B 、有两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2)已知△ABC 中,A=30°, a= 2,b=2,则 ( )A 、有一解B 、有两解C 、无解D 、不能确定(3)已知 △ABC 中,A=30°, a= 21,b=2,则 ( )A 、有一解B 、有两解C 、无解D 、不能确定总结: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时,三角形什么情况下有一解,二解,无解?探究问题(一)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 (1)若A 为锐角时:⎪⎪⎩⎪⎪⎨⎧≥<<=<)( b a ) ,(b a bsinA )( bsinAa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已知边a,b 和∠A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2)若A 为直角或钝角时:⎩⎨⎧>≤)( b a 锐角一解无解b a说明: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的方法:①应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性质以及正弦函数的值域判断解的个数;②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以点C 为圆心,以边长a 为半径画弧,此弧与除去顶点A 的射线AB 的公共点的个数即为三角形的个数。

练习.画图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1)b=11, a=20, B=30o (2)c=54, b=39, C=120o (3)b=26, c=15, C=30o (4)a=2,b=6,A=30o探究问题(二) 利用正弦定理证明两个结论: 1、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已知:如图,在ΔABC 中,∠A 的平分线AD 与边BC 相交于点D ,求证:BD ABDC AC=证明:如图在ΔABD 和ΔCA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D AB βα=,0sin sin(180)sin DC AC ACβαα==-,两式相除得BD ABDC AC =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比等于它们夹角的平分线分对边之比。

1.1.1正弦定理2

1.1.1正弦定理2

a b a sin B 1 sin A 解:由 sin A sin B 得 b 2
∵ 在 ABC 中 a b ∴ A 为锐角
A 30
变式:在例 2 中,将已知条件改为以下 几种情况,角B的结果有几种?
1 2
b 20, A 60 , a 20 3 ;
S ABC

S ABC
1 ab sin C bc sin A ac sin B 2 2 2
1 1 S ABC ac sin B ab sin C 2 2 1 bc sin A 2 1 1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

变式: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j AB j AC j CB
B A
j
csin A asinC
同理,过点C作 j BC
a c sin A sin C

j AB j (AC CB )
变式训练:
(1) 在△ABC中,已知b= , 3 A=
45 , B=
,求 60 a。
b sin A a b 3 sin 45 = = 2 解: ∵ ∴ a sin B sin A sin B sin 60
(2) 在△ABC中,已知c= , 3A=
, 75B =
60b。 ,求
a b c 3 2 R(R为△ABC外接圆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a b b c c a 1 ; ;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sin C sin A 2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天津市塘沽区紫云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1.1 正弦定理课件(二)新人教A版必修5

天津市塘沽区紫云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1.1 正弦定理课件(二)新人教A版必修5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问题探究一 问题 1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在△ABC 中,已知 a,b 和 A,若 A 为直角,讨论三
角形解的情况.(请完成下表) 关系 式 a≤ b a>b
图形
解的 个数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问题2 在△ABC中,已知a,b和A,若A为钝角,讨论三角 形解的情况.(请完成下表) 关系 式 a≤b a>b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图形
解的 个数
无解
一解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二)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问题3 在△ABC中,已知a,b和A,若A为锐角,讨论三角 形解的情况.(请完成下表) 关 a=bsin A bsin A<a<b a≥ b 系 a<bsin A 式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角,一钝角) (锐角) a>b 一解(锐角)
1.1.1(二)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最终目的是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特殊三 角形,当所给条件含有边和角时,应利用正弦定理将条件统 一为“边”之间的关系式或“角”之间的关系式.
1.1.1(二)
1.1.1 正弦定理(二)
【读一读学习要求,目标更明确】 1.熟记正弦定理的有关变形公式. 2. 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表现形式, 能结合正弦定理解与面 积有关的斜三角形问题. 3.能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看一看学法指导,学习更灵活】 1.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其解不一定唯一,应 注意运用大边对大角的理论判断解的情况. 2. 判断三角形形状时, 不要在等式两边轻易地除以含有边角 的因式,造成漏解.

高一数学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2

高一数学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2

定义,有 CD=asin B
bsin A, 则 a sin A
b sin B ,
C
同理可得 c sin C
b sin B ,
b
a
从而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A cB
(
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
这个问题。
(证法二):过点 A 作 j AC,
C
图 1. 1-3) 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
C 1800 (A B)
1800 (32.00 81.80)
66.20 ; 根据正弦定理,
asin B 42.9sin81.80
b sin A
sin32.00 80.1(cm) ;
根据正弦定理,
c asinC sin A
42.9sin66.2 0 sin32.0 0
74.1(cm).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sin A sin C
a
csin A a c, C 600 或120 0
6 sin 450
3
2
2
当 C 60 0时, B 750 ,b c sin B sin C
60 0时, B 15 0, b csin B sin C
6 sin 150 sin 60 0
1.1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如图 1. 1-1 ,固定 ABC的边 CB及 B,使边 AC绕着顶点 C 转动。
A
思考: 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 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 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 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1.1.1正弦定理(第二课时)PPT课件

1.1.1正弦定理(第二课时)PPT课件
或a 2Rsin A,b 2RsinB,c 2RsinC.
6
讨论:
已知两边及夹角,怎样求 三角形面积?
7
数学建构 三角形面积公式:
A
SΔABC
1 2
absinC
1 2
bcsinA
1 2
acsinB
c ha
b
证明:∵
SΔABC
1 2
aha
而 ha AD c sinB bsinC
B
Da
C

S
ΔAB
13
∵A、C∈(0,π), ∴cos A=0,∴A=2π, ∴△ABC 为直角三角形.
14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在△ABC中,若
a2 b2
tan tan
A B
,试判断 △ABC的形状。
解:由正弦定理,得

sin2 A tanA sin2 B tanB
s s iin n 2 2B A c s o in sA A · c s o in sB B , ∵ s in A 0 , s in B 0
12
• 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b=acos C,试判断△ABC的形状.
• 解析: ∵b=acos C, • 由正弦定理得:sin B=sin A·cos C. • ∵B=π-(A+C), • ∴sin(A+C)=sin A·cos C. • 即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cos C, • ∴cos Asin C=0,
15
∴ sinAcosAsinBcosB,
即sin2Asin2B
2 A 2 k 2 B或 2 A 2 k 2 B ( k Z )
0 A , 0 B , ∴ k 0 , 则 A B

正弦定理1.1.1(二)

正弦定理1.1.1(二)

1.1.1正弦定理(二)学习目标 1.熟记并能应用正弦定理的有关变形公式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重点);2.能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难点);3.能利用正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解决较为复杂的三角形问题(难点).知识点1对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另两边和另一角,此时有唯一解,三角形被唯一确定.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此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三角形不能被唯一确定,现以已知a,b和A解三角形为例,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1)代数角度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①若b sin Aa>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0,即无解.②若b sin Aa=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1,即一解.③若b sin Aa<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1或2.(2)几何角度图形关系式解的个数A为锐角①a=b sin A;②a≥b一解b sin A<a<b 两解a<b sin A 无解A 为 钝角 或直 角a >b 一解a ≤b 无解【预习评价】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往往得出不同情形的解,有时需舍去一解,有时又不能舍.那么我们怎么把握舍不舍的问题?提示 例如在△ABC 中,已知a ,b 及A 的值.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可求得sin B =b sin Aa .在由sin B 求B 时,如果a >b ,则有A >B ,所以B 为锐角,此时B的值唯一;如果a <b ,则有A <B ,所以B 为锐角或钝角,此时B 的值有两个.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为什么不必考虑解的个数?提示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确定时,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可完全确定,故不必考虑解的个数的问题.知识点2 三角形面积公式 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1)S △ABC =12bc sin__A =12ac sin__B =12ab sin__C ,即任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两边与它们夹角的正弦的乘积的一半.(2)S △ABC =12ah ,其中a 为△ABC 的一边长,而h 为该边上的高的长.(3)S △ABC =12r (a +b +c )=12rl ,其中r ,l 分别为△ABC 的内切圆半径及△ABC 的周长.(4)S △ABC =p (p -a )(p -b )(p -c )⎝ ⎛⎭⎪⎫其中p =a +b +c 2. 【预习评价】1.在△ABC 中,若B =30°,a =2,c =4,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2.在△ABC 中,若B =30°,AB =23,AC =2,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题型一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例1】 已知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1)a =10,b =20,A =80°; (2)a =23,b =6,A =30°.规律方法 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先判断角,若有一个为钝角,则有一解或无解;若无钝角,则有一解、两解或无解,然后再由大边对大角来具体判断解的情况.【训练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有解,若有解,有几个解: (1)a =3,b =2,A =120°; (2)a =60,b =48,B =60°; (3)a =7,b =5,A =80°; (4)a =14,b =16,A =45°.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例2】 在△ABC 中,若sin A =2sin B cos C ,且sin 2A =sin 2B +sin 2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规律方法 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常用方法有:(1)化边为角.将题目中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 ⎛⎭⎪⎫若sin 2A =sin 2B ,则A =B 或A +B =π2,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三个内角的关系,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2)化角为边.将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根据代数恒等变换得到边的关系(如a =b ,a 2+b 2=c 2),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训练2】在△ABC中,已知3b=23a sin B,且cos B=cos C,角A是锐角,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方向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证明及求值【例3-1】如图所示,D是Rt△ABC的斜边BC上一点,AB=AD,记∠CAD=α,∠ABC =β.(1)求证:sin α+cos 2β=0;(2)若AC=3DC,求β的值.规律方法在三角形中,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证明或求值时,一要注意边角互化,二要注意三角函数公式的灵活应用,特别是三角恒等式变形的技巧.方向2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2】在△ABC中,∠A=60°,c=3 7a.(1)求sin C的值;(2)若a=7,求△ABC的面积.方向3 求范围或最值【例3-3】在锐角△ABC中,角A,B,C分别对应边a,b,c,且a=2b sin A,求cos A+sin C的取值范围.规律方法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能够对边角关系进行互相转化.课堂达标1.△ABC 满足下列条件:①b =3,c =4,B =30°;②a =5,b =8,A =30°;③c =6,b =33,B =60°;④c =9,b =12,C =60°.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③④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a =1,b =3,B =60°,则△ABC 的面积为( ) A.12 B.32 C.1 D. 3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 B (1+2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a =2b B .b =2a C .A =2BD .B =2A4.在△ABC 中,lg(sin A +sin C )=2lg sin B -lg(sin C -sin A ),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5.在△ABC 中,求证:a -c cos B b -c cos A =sin Bsin A.课堂小结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这时三角形解的情况:可能无解,也可能一解或两解.首先求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当正弦值大于1或小于0时,这时三角形解的情况为无解;当正弦值大于0小于1时,再根据已知的两边的大小情况来确定该角有一个值或者两个值.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最终目的是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特殊三角形,当所给条件含有边和角时,应利用正弦定理将条件统一为“边”之间的关系式或“角”之间的关系式.3.结合正弦定理,同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基础过关1.在锐角△ABC 中,角A ,B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若2a sin B =3b ,则角A 等于( ) A.π12 B.π6 C.π4 D.π32.在△ABC 中,A =60°,a =6,b =4,则满足条件的△ABC ( )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3.在△ABC 中,a cos B =bcos A,则△ABC 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4.已知c=50,b=72,C=135°,则三角形解的个数为________.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cos A=b sin B,则sin A cos A+cos2B=________.6.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tan A=3,cos C=5 5,(1)求角B的大小;(2)若c=4,求△ABC的面积.7.在△ABC中,求证:a2-b2c2=sin(A-B)sin C.能力提升8.已知方程x2-(b cos A)x+a cos B=0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B为△ABC 的两内角,a,b为角A,B的对边,则此三角形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9.在△ABC中,∠BAC=120°,AD为角A的平分线,AC=3,AB=6,则AD等于()A.2B.2或4C.1或2D.510.在△ABC中,A=π3,BC=3,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用B表示).11.在△ABC中,C=90°,M是BC的中点,若sin∠BAM=13,则sin∠BAC=________.12.在△ABC中,已知c=10,cos Acos B=ba=43,求a、b及△ABC的内切圆半径.创新突破1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m=(2b-3c,cosC),n=(3a,cos A),且m∥n.(1)求角A的大小;(2)求2cos2B+sin(A-2B)的最小值.。

1.1.1正弦定理课件(PPT)

1.1.1正弦定理课件(PPT)

sin C
同理 a 2R, b 2R
sin A
sin B
C/ 能否运用向量的方法
a b c 2R 来证明正弦定理呢? sin A sin B sin C
向量法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产生边的长与内角 的三角函数的关系来证明.
在直角三角形中
A
c
b
B
a DC
在锐角三角形中
B
jc
a
A
b
C
证 明 : 过 点A作 单 位 向 量j垂 直
1.在ABC中 (1)已知b 12, A 300 , B 120 , 求a; (2)已知c 10, A 45 ,C 30 , 求b, SABC .
(3)已知A 300 , B C 600 , a 2,求c.
1.在ABC中 (1)已知b 12, A 300 , B 120 , 求a; (2)已知c 10, A 45 ,C 30 , 求b, SABC .
b c, sin B sinC
图1 D
C
同理可得 a c ,
sin A sinC
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C
3.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且角C是钝角如图2, 过点A作AD⊥BC,交BC延长线于D,
此时也有
sin B
AD c

sin(
C)
AD b
sinC
仿(2)可得 a b c
一解
ba
作三角形
案例小结!
C
(1)A为锐角 C
b
a
ba a
A
B
a = bsinA (一解)
C
b
A B2
B1
bsinA<a<b

1.1.1正弦定理课件人教新课标2

1.1.1正弦定理课件人教新课标2

此时也有
sin B
AD c

si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D b
sinC
可得
abc sin A sin B sin C
B
A c
b
图2 C D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
即 abc sin A sin B sinC
思考:你能否找到其他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
另证1: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C
3 sin30
3
a
16
2
16 3 16
16
A 300
所以B=60°,或B=120°
B
B
当B=60°时 C=90° c 32.
当B=120°时 C=30°
c asinC 16. sin A
变式: a=30, b=26, A=30°,解三角形
解:由正弦定理 a b
sin A sin B
C
26
30
得 sin B bsin A 26sin30 13 A 300
B
a
30 30
所以B=25.70, 或B=1800-25.70=154.30
由于154.30 +300>1800 故B只有一解 (如图)
C=124.30, c asinC 49.57
sin A
sin 25.7 13 30
变式: a=30, b=26, A=30°,解三角形
1 ac sin B 2
剖析定理、加深理解 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C
1、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

第1章1.1.1第2课时 正弦定理课件人教新课标

第1章1.1.1第2课时 正弦定理课件人教新课标

1.满足 B=60°,AC=12,BC=k 的△ABC 恰有一个,则 k 的
取值范围是( )
A.k=8 3
B.0<k≤12
C.k≥12
D.0<k≤12 或 k=8 3
D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首先求出另一边的 对角的正弦值,由正弦值求角时,需对角的情况进行讨论:当 AC< BCsin B,即 12<ksin 60°,即 k>8 3时,三角形无解;当 AC=BCsin B,即 12=ksin 60°,即 k=8 3时,三角形有一解;当 BCsin B<AC <BC,即 23k<12<k,即 12<k<8 3时,三角形有两解;当 0< BC≤AC,即 0<k≤12 时,三角形有一解.综上,0<k≤12 或 k=8 3 时,三角形有一解.]
+B>2π⇔A>π2-B⇔sin A>cos B,cos A<sin B.
【例 3】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m=(sin A,sin B),n=(cos B,cos A),m·n=-sin 2C.
(1)求 C 的大小; (2)若 c=2 3,A=6π,求△ABC 的面积. 思路探究:(1)由 m·n=-sin 2C,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求出 C 的大 小; (2)由正弦定理可得 b 的大小,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bsin A<a<b
两__解__
A为
___a_<_b_s_i_n_A_
无解
锐角
思考:在△ABC 中,a=9,b=10,A=60°,判断三角形解的
个数.
[提示] sin B=basin A=190× 23=5 93,

35 2<
9

1.1.1正弦定理 课件(人教B必修五)

1.1.1正弦定理 课件(人教B必修五)

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理解正弦定理成立的条件、特征及 由正弦定理可求解的三角形的类型; 通过例题与练习让学生在应 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定理及其作用, 以强化重 点.
课 标 解 读
1.掌握正弦定理及基本应用.(重点) 2.会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难点) 3.能根据正弦定理确定三角形解的个数.(难点、 易错点)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1 在△ABC 中,∠A=60° ,sin B=2,a=3,求三角 形中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1 【思路探究】 (1)由 sin B=2能解出∠B 的大小吗?∠B 唯
一吗? (2)能用正弦定理求出边 b 吗? (3)怎样求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自主解答】
1 ∵sin B=2,∴∠B=30° 或 150° ,
【答案】 A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π 在△ABC 中,若 a=3,b= 3,∠A=3.求∠C.
【思路探究】 (1)由已知边 a,b 及边 a 的对角 A,能否用
正弦定理求得 B 呢? (2)求出 B 值后,怎样求∠C 呢?
【自主解答】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3 3× 2 sin A 1 sin B=b a = 3 =2. π ∵a>b,∴∠A>∠B,∴∠B=6, π π π ∴∠C=π-3-6=2.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 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 价值,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进而领会数 学的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对于锐角三角形中,问题 1 中的关系是否成立? 【提示】 成立. 3.钝角三角形中呢? 【提示】 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3) sin A sin B sin C abc 2 R. sin A sin B sin C
或a 2 R sin A,b 2 R sin B,c 2 R sin C.
讨论:
已知两边及夹角,怎样求 三角形面积?
数学建构
三角形面积公式:
c
B
1 1 1 S Δ A B C ab sinC b csinA acsinB A 2 2 2 1 b 证明:∵ S Δ A B C ah a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a b c , co sA co sB co sC 试判断ΔAB C 的形状 . 在ΔAB C 中, 已知

a 令 k,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a k sinA, b k sinB, c k sinC
sinA sinB sinC 代入已知条件,得: cosA cosB cosC
3.设△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b、c,
cos(A C ) cos B 3 2 b 2,
ac ,求 B
△ABC的形状.
【解】 在△ABC 中, a b c 根据正弦定理: = = =2R. sin A sin B sin C a 2 b 2 c 2 2 2 2 ∵sin A=sin B+sin C,∴( ) =( ) +( ) , 2R 2R 2R
即 a2=b2+c2.∴A=90° ,∴B+C=90° . 由 sin A=2sin Bcos C,得 sin 90° =2sin Bcos(90° -B), 1 2 ∴sin B= . 2 ∵B 是锐角, 2 ∴sin B= , 2 ∴B=45° ,C=45° .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0,π), π ∴cos A=0,∴A=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
a tan A ,试判断 在△ABC中,若 2 b tan B △ABC的形状。
解:由正弦定理,得
sin 2 A tan A 2 sin B tan B
sin 2 A sin A cos B · ,∵ sin A 0, sin B 0 2 sin B cos A sin B

tanA tanB tanC
又A,B,C (0 ,π), A B C,
从而ΔABC为正三角 形。
在△ABC中,若sin A=2sin Bcos C,且
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 利用正弦定理将角的关系式sin2A
=sin2B+sin2C转化为边的关系式,从而判断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 A sin 2 B
2 A 2k 2B

2 A 2k 2 B(k Z )
0 A , 0 B ,∴k 0,则A B
2 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A

B
1.1.1正弦定理
第二课时 主讲老师:张胜波
1、在△ABC中,已知a=8,B=60°,C=75°,求c.
2、在△ABC 中,已知 a=5 2,c=10,A=30° , 求 B、C.
3、已知△ABC 中,a= 2,b= 3,B=60° ,那么角 A 等于( ) B.90° D.30°
A.135° C.45°
ha
D
a

1 1 1 S Δ A B C ab sinC b csinA acsinB 2 2 2
1 1 S Δ A B C acsinB ab sinC 2 2 1 同理 S Δ A B C b csinA 2

而 C
h a A D c sin B b sin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变式:
1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2 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c sin A a sin C
课后探究:
a b c k sin A sin B sin C
那么这个k值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和三角形有 关的量来表示吗?
A
A C B B` b =2R sinB O b C
A O b B` B b =2R sinB C
O
B
b
b =2R sinB
a b c = = =2R. sinA sinB sinC
若本例中的条件“sin A=2sin B cos C”改为
“sin2A=2sin B sin C”,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由sin2A=sin2B+sin2C,
得a2=b2+c2.∴A=90°. ∵sin2A=2sin B sin C, ∴a2=2bc,∴b2+c2=2bc. ∴b=c,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 ABC 中,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 若b=acos C,试判断△ABC的形状. • 解析: ∵b=acos C, • 由正弦定理得:sin B=sin A·cos C. • ∵B=π-(A+C), • ∴sin(A+C)=sin A·cos C. • 即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cos C, • ∴cos Asin C=0,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 角形等,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 腰三角1、在△ABC中,若sin A=2sin Bcos C, 且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a 2 sin A cos B 2、在ABC中,若 2 ,判断ABC的形状。 b cos A sin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