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之路完整版本共43页文档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新PPT课件
?20 世纪70 年代末,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肿瘤的血 管网是新生的血管 ,对血管生成进行定性定量是可 能的。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些新生的血管是由 于肿瘤坏死产物引起的炎性反应 ,甚至是机体对肿 瘤的防御反应。并且 ,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肿瘤的 血管会和伤口的血管一样逐渐成熟 ,不可能成为治 疗的靶点。
?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Wat son)则将“血管生成之父”福克曼( Folkman) 教授与达尔 文相提并论。血管生成研究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契 而不舍地探索,最后获得广泛认同的历史。
? 1961 年福克曼因服兵役到美国海军医院作研究工作,被要 求的工作是找出红细胞的代用品来解决航空母舰上备血的 问题。在实验中,福克曼意外地观察到移植到小鼠的肿瘤 在生长过程中,周围必会有新生小血管来滋养肿瘤;没有足 够的血供,肿瘤的体积只能维持在较小的尺寸。
Angiogenesis Pioneer
Dr. Judah Folkman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Judah Folkman 教授 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之父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外科研究室主任 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以及国家科学院
(NAS)院士 1970's Postulated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in cancer tumors
? 外科医生也经常注意到肿瘤周围丰富的血管,但这一现象 被简单地认为是已有血管的扩张。20 世纪60 年代,格瑞布 莱特( Greenblatt) 、夏比克(Shubik) 等提提出了肿瘤可产 生可溶性促血管生成物质的假设。
? 将血管生成作为理论提出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是哈佛大学福 克曼(Folkman) 教授的杰出贡献。
最新:胃癌抗血管分子靶向治疗课件-文档资料
作用靶点
IC50(nM)
阿帕替尼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帕唑帕尼
VEGFR-1
70
--
2
10
VEGFR-2
2
90
9
30
VEGFR-3
--
--
17
47
PDGFR-β
537
--
8
84
c-kit
420
68
--
74
FGFR-1
>10000
580
--
--
FLT-3
--
58
--
--
与同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对VEGFR-2具有更强的选择性。
—— Apatinib -- -- Placebo
主要研究终点– OS ( PPS 人群)
Group
n
mOS (95% CI), months
P value
HR(95%CI)
Apatinib
136
7.6(6.3-8.5)
0.0027
0.616 (0.447-0.849)
Placebo
71
5.0(4.3-5.9)
基线数据及患者特性
RAM+PTX (N+330)
PBO+PTX (N+335)
n
%
n
%
地区
1 澳洲/欧洲/美国 2 美洲/南美洲 3 亚洲
198 23 109
69 7 33
200 21 114
60 6 34
人种
白人 亚裔
208 110
63 33
199 121
肿瘤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与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与抗血管生成治疗新血管的形成,是一个由各种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分子调节的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各种生物分子,如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粘附因子已逐渐被阐明。
基于这些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推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策略。
最广泛使用的抗血管生成剂包括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然而,由于不良反应、获得性耐药、肿瘤复发以及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等缺陷,这种治疗模式的临床益处仍然有限,这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开发多种新型药物和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是细胞代谢的基础,在正常组织中,紧密的周细胞覆盖和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确保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形成了成熟的血管结构。
然而,在肿瘤组织中,来自肿瘤组织的更多机械应力导致肿瘤血管的厚度不均和结构变形,它们以不规则的回旋方式表现出密集的出芽,这往往会阻碍血液流动。
机械应力还会破坏淋巴管道,阻止多余间质液的淋巴引流。
此外,脆弱且高渗透性的肿瘤血管,其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排列不规则,导致血液渗漏和灌注不连贯。
这种空间异常结构表现为低血流量,减少了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在肿瘤微环境中引起随后的酸性环境、缺氧以及高间质高压。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肿瘤血管的混乱功能和异常结构,进一步加重酸性和缺氧的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
肿瘤血管生成有多种模式。
其中,血管出芽生成是生理和病理血管生成中最典型的过程,即在现有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分支,并通过尖端细胞的迁移和干细胞的增殖最终渗透到肿瘤组织中;套叠式血管生成涉及双腔的形成,双腔分裂成两条血管,渗透到肿瘤组织中;血管发生是指骨髓来源或血管壁固有的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形成新血管。
除了上述三种模型外,肿瘤还可以通过血管选择、血管模拟、癌症干细胞分化模式来实现血管生成。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50页
1. 贝伐单抗:经典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单抗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 一线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 展风险。
2. 阿帕替尼:是一种与索拉菲尼相 似的 VEGFR2小 分子抑制剂 。阿 帕替尼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也同样 具有潜力。
1 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2 抗血管生成治疗用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3
抗血管生成治疗用于乳腺癌的二线及后续治 疗
Recurred HER2ABC
Sunitinib vs Capecitabine
11 vs 16
2.5
9.5
3.6
15.6
5.5 vs 5.9 16.4 vs 16.5
2.8 vs 4.2 15.3 vs 24.6
1. J Clin Oncol. 2019 Apr 10;26(11):1810-6; 2.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 Dec;136(3):759-67 3. J Clin Oncol. 2019 Aug 10;31(23):2870-8; 4.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121(1):121-31;
Sunitinib monotherapy
11
Yardley DA Previously treated
20192
ABC
Sunitinib monotherapy
8
Crown JP 20193
Previously treated Sunitinib + Cap vs
MBC
Cap
19 vs 18
Barrios H 20194
小结:抗血管生成治疗用于乳腺癌一线治疗有效
小分子TKI
大分子单抗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肿瘤是一种生长异常的细胞群体,它们在人体内的恶性病变往往成为生命威胁。
尽管现在医学技术已经比以前更加发达,但肿瘤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就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
血管生成是指由已有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周质细胞所构成的新的血管形成过程。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产生一些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来促进自身生长和扩散,这就是所谓的肿瘤血管生成。
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则是一种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实现抑制肿瘤生长扩散的目的。
过去,许多人用化疗和放疗来治疗肿瘤。
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一般来说并不太好。
由于肿瘤细胞会逐渐适应这些治疗方法,它们往往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
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则不同。
因为肿瘤细胞需要血管才能获得氧气和营养物,所以它们往往会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
通过抑制这些因子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就可以被阻断,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目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多种方式。
最常用的方法是抗血管生成因子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针对血管生成因子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阻止血管生成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抑制血管生成的抗体。
这种方法是将抑制血管生成的抗体注入体内,让其针对血管生成因子进行作用。
这些抗体种类不同,对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也不同,但最终都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扩散。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方法是使用细胞治疗来进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将经过改造的白细胞注射到体内,让其与肿瘤细胞进行反应。
这些白细胞会通过产生一些抗肿瘤因子,最终实现抑制肿瘤的目的。
这种细胞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因此获得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法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的疗效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即使是在一些晚期肿瘤的治疗中,也无法完全根治病情。
其次,这种治疗方法的费用较高,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可能并不容易负担。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可行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抗血管生成及抗血管药物治疗肺癌研究进展.doc
肺癌抗血管生成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赵向飞聂青康静波摘要:抗血管生成已逐渐成为肺癌治疗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层出不穷,抗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给肺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抗血管生成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肺癌目前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第一位的肿瘤疾病,大约有80%初诊患者为晚期肺癌,化疗及放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已经进入平台期,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其中针对血管生成的药物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的兴趣,现将抗血管生成机制及药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血管生成机制的通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出芽和非出芽两种形式,前者包括新生血管生成,后者指1、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提供营养和通路,其形成过程包括:肿瘤组织释放血管生成刺激因子、血管周围细胞外基质重塑及基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血管的生成调控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间的失衡是一个关键因素[1,2]。
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可来源于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血液和细胞外基质。
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很多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系统[3],其目前研究热点如下: 1.1 VEGF VEGF家族包括VEGF、VEGF-B VEGF-C VEGF-D VEGF-E[4,5],包括5 种异构体,即: VEGF-121、145、165、189 及206。
其中VEGF-121、145 和165 以可溶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因而容易被测定,VEGF-189 及VEGF-206与细胞结合紧密, 不易被测定。
VEGF对于三个酪氨酸激酶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VEGFR-1(FLt-1)和VEGFR-2(FLt-2)VEGFR-3,通过受体的二聚化及自身磷酸化而激活。
几个研究表明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密度(IMD)直接相关,并且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VEGF189和高IMD相关,同VEGF-121、145 和165不同,VEGF-189是膜蛋白,故可能更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而其所占VEGF 表达不超过10%[6]。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乳腺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之路
点傍徨 , 但是 , 2 1 年 的春天 . 在 02 我们迎来贝伐 珠单 抗 在新 辅 助治 疗 领域 的两 篇 重量 级 文章 。
一
12 早期 乳腺 癌 的 新辅 助治 疗 . 21 0 2年 1 , 《 英 格 兰 医 学 杂 志 》 连 续 月 在 新 上
而 贝 伐珠 单抗 组 的 1年生 存 率仍 有 优 势 (4 V. 8% S
7 %,= . ) 6 P 00 。这一结果与 E O 10 2 C G 20 获得 的结
果 相 吻 合 . 一 步 验 证 了 贝伐 珠 单 抗 联 合 化 疗 一 进 线 治 疗 MB 的 疗 效 。 另 一 项 大 型 临 床 研 究 C
伐珠单抗和紫杉类/ 蒽环类联合安慰剂 四组[。结 3 ] 果 显 示 贝伐 珠 单 抗 联 合 卡 培他 滨 与联 合 安 慰 剂 相
比 ,F P S和 O R均 有 明显 改 善 ,但 0 R s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1年 生 存 率 相 似 。 虽 然 A A O 和 V D RB O . IB N 1的研 究结 果证 实 了贝伐 珠单 抗联 合 化疗 可改 善 MB C患 者 的 P S和 O R,但 是 F A认 为 F R D
P S 中位 P S 1 . 月 V.81个 月 , < . 1 , F( F 00个 S . P 00 ) 0
示, 贝伐珠 单 抗 联合 吉 西他 滨 治疗 既往 接受 过 蒽环 类 或 紫 杉 类 治疗 的 MB C,尽 管较 吉 西 他 滨 单 药 显 著提 高 了 O R. P S与 O R 但 F S均无 获 益 。 优势人 ③ 群在研 究 群体 中所 占的 比例 。不论是 A AD V O还 是 RB O . 都 没 有真 正 实现 贝伐 珠 单抗 的个 体 化 应 IB N 1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ppt课件
• TGF- • Others
• Platelet factor 4 fragment • SPARC fragment • TIMPS • Vasostatin • Tumstatin • Canstatin • Others
ppt课件
15
SPARC= 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管
VEGF
生
成
内皮细胞活化增殖 血管通透性
触
发
纤维蛋白胶原渗出
机
制
血管生成
肿ppt课瘤件持续生长
13
Cancer-Associated Genes implicated in Tumor Agiogenesis
ppt课件
14
Angiogenesis: A Balanced Process
Activators
促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其他: MMP、PDGF、TGF、
TNF-、 HGF等
ppt课件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5种异构体 3种酪氨酸激酶受体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增高血管通透性 患者血清和尿液VEGF水平是判断
部分肿瘤预后可靠指标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EGF Receptors are Variably Ubiquituous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VEGF: A Central Mediator of Tumor Angiogenesis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详解演示文稿
上调血管形成的活性。
第二十六页,共58页。
第1个抗血管形成的抑制剂被美国FDA批准通过 bevacizumab:化疗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Bevacizumab:化疗方案联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 胞肺癌
4.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抗: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
第八页,共58页。
大分子单克隆抗体(Mab)
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绵羊 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外进行两
种细胞融合,结果发现部分形成的杂交细胞既能继续在体外
第二十九页,共58页。
Bevacizumab(贝伐单抗)
❖ 临床应用: 2004年2月FDA批准的首个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
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 不良反应:
高血压、出血等副作用,极少情况下会有胃肠穿孔。
第三十页,共58页。
举例:Endostar,恩度
作用机制:
一种广谱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全面阻断新生血管生成 。Endostar作用机制包括作用于VEGF的受体KDR/Flk-1,直 接阻断VEGF;能结合MMP-2的催化活性区,阻断其作用; 可破坏微丝的完整性,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来达 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 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目的。
索拉非尼治疗肾细胞癌疗效
第三十八页,共58页。
其他临床常见靶向药物举例:
Gliveec(STI571,imatinib,格列卫)
作用机制: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林
• 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 & antiangiogenesis) • 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 作用于VEGF/VEGFR 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 作用于细胞外基质 老药新用
• 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 & antiangiogenesis) • 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 作用于VEGF/VEGFR 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 作用于细胞外基质 老药新用
两个基因, Id1 and Id3, 其缺失可阻止血管形成
• 鼠乳腺癌细胞 :一小段时间肿瘤 生长,但几周后,基因缺失小鼠的 肿瘤完全退缩,而正常小数均在 几周内死亡 • 肺癌细胞 :肿瘤在基因突变小鼠 和正常小鼠内均生长,但前者中 生长缓慢,并且肿瘤不发生其他 器官的转移,存活时间比正常小 鼠长
治疗几个周期后,注 射肿瘤细胞的部位形成 的肿瘤几乎完全消失. 肿瘤复发后重新注 射不产生耐药
注射angiostatin 抑 制血管形成,使肿瘤 转移减少了20倍
肿瘤休眠
• 肿瘤休眠的一个可能 的解释是原发肿瘤分 泌抑制剂angiostatin 到血流中,通过血流到 达身体其他部位,抑制 其他部位血管的生成, 从而防止微小转移长 成可见的肿瘤
阻断VEGF-VEGFR途径
R-1
Bevacizumab(Avastin®)
抗VEGF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Avastin®)
Bevacizumab(Avastin®)
Bevacizumab(Avastin®)
中位随访18.7月
Study 3
FOLFOX4 + BEV (n=290)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据统计,全球新近确诊的癌症患者每年超过1,900万,其中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占到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肿瘤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不断繁殖,导致肿瘤部位新陈代谢紊乱,形成炎性及缺氧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在关注肿瘤细胞的治疗,但是肿瘤生长还涉及到另一个因素——血管生成。
肿瘤依靠新生血管滋养其生长,并将次生营养物输送至癌细胞,滋养癌细胞的生长。
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寻找适宜的药物,针对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从根本上压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不再依赖于肿瘤细胞的抑制,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I.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微环境的多种细胞类型。
正常情况下,由于新陈代谢的需要,血管的生长具有更强的局限性,而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分泌多种因子,刺激周围血管生成新的小分支。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相关分子基因和相关基因分子的作用。
1.VEGFVEGF,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它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分子,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的扩张,从而使肿瘤细胞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VEGF 是感受到缺氧后响应的一个调节因子,缺氧后周围细胞会释放高浓度 VEGF 分子,刺激周围微小血管的生长。
因此,某些种类的肿瘤,由于缺氧特性比较明显,因此通常呈现出更为频繁的血管生成。
但是一些药物或个体针对VEGF进行的干预治疗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后证明效果也普遍不一。
2.Angiopoietin-TieAngiopoietin-Tie 信号通路是血管系统中一个非常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Ang1,Ang2,Tie1 和 Tie2 对应的各种因子进行配对调控。
最近的研究表明,Ang-Tie 信号通路对肿瘤血管生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Ang1 作为一种促进血管稳定的因子,可以刺激血管的成熟及其生存。
肺癌血管靶向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IL-6 EGF IGF-1
bFGF
PDGF
缺氧↑ COX-2 ↑
NO↑ 癌基因
内皮细胞
H2O2
释放
VEGF
VEGF
结合并活 化VEGF
受体
生存 迁移
增殖
合成VEGF的 上游激活剂
下游信号传导通 路
血管形成
第5页/共58页
CONTENT S一、肺癌血管靶向治疗概述
二、肺癌血管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成果 – 贝伐单抗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二、肺癌血管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成果-贝伐单抗
1.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治疗初治局限性或转移性NSCLC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OS
OS Fixed effects model
结果
CT+Bev 7.5mg/kg
CT+Bev 15mg/kg
HR: 0.92(95%CI,0.77-1.09) HR: 0.89 (95%CI, 0.80-1.00),
二、肺癌血管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成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3. 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 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3. Endostar plus NP regimen in advanced NSCLC: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phase Ⅲ trial
方案
开放、大样本、多中心单臂试验
晚期NSCLC
入组2725例
临床分期 Ⅲa:145例(5.34%) Ⅲb:674例(24.81%) Ⅳ:1898例(69.86%)
联合用药 NP:34.06% GP:35.82% DP:16.18% TP:12.40%
肝癌的血管生成与血管靶向治疗
肝癌的血管生成与血管靶向治疗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血管生成机制以及血管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一、肝癌的血管生成机制肝癌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恶性肿瘤,在其生长和扩散的过程中会出现血管生成的现象。
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肝癌的血管生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作用血管生成过程中涉及了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
VEGF作为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在肝癌血管生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进而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血管。
1.2 信号通路的调控与血管生成过程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Ras/Raf/MEK/ERK等路径。
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会导致肝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增强。
二、血管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针对肝癌血管生成的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血管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对肿瘤血管系统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2.1 抗血管生成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的肝癌血管靶向治疗方法之一。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靶向VEGF或其受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例如,西罗莫司(sorafen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它能够通过靶向VEGFR等通路来抑制肝癌的血管生成和增殖。
2.2 血管栓塞治疗血管栓塞治疗是一种通过阻断肝癌血液供应来达到治疗的方法。
介入性栓塞治疗通过将栓塞剂注入肝动脉或门静脉系统中,以阻塞肿瘤供血,从而抑制肝癌生长。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3 靶向抗体治疗靶向抗体治疗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以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的方法。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以VEGF/VEGFR为靶标抗肿瘤药物的 存在问题
• 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命, 但效果有限
• 药物不良反应小,但在治疗过程中还是有 许多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血栓形成、 出血、蛋白尿和胃肠穿孔等 •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不同肿瘤时所用剂 量有很大的差异
联合治疗
• 联合放疗
• 联合化疗
选择性破坏已有肿瘤血管系统
• 肿瘤血管阻断制剂(vascular - distrupting agents,VDAs)
– 是可以快速而有选择性地引起肿瘤即存血管损 伤的药物
• VDAs作用机制是破坏实体瘤血管内皮细胞 导致肿瘤细胞缺乏养料和氧气而死亡,引起 肿瘤内大部分已构建成熟血管和芽生毛细 血管的阻塞,迅速导致肿瘤的大面积坏死
类似蛋白
• Tuftsin(TKPR)
• ATWLPPR
效应分子
类别 凝血始发因子 毒素 组织因子 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 蓖麻毒素(Ricin) 白树毒素(Gelonin) 效应因子
细胞毒性药物
阿霉素(Doxorubicin)
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现有肿瘤治疗手段
• 手术治疗(直接)
• 化疗
• 放疗 • 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关键:稳定表达的靶位
• 肿瘤的逃逸机制
靶向分子→靶位 ?
癌症生长的机制
“血管增生开关”
针对肿瘤血管的治疗策略
• 抗肿瘤血管的新生
• 选择性破坏已有肿瘤血管系统
抗肿瘤血管的新生
以VEGF/VEGFR为靶标的抗肿瘤药 物的靶点
• VEGF • V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