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种植业也在不断向着商业化、精细化发展。

育种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策略。

一、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育种产业的发展需求。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主要依赖政府对育种业的扶持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品种的推广,导致了市场机制的不足,产业链条的不完善,新品种的市场化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传统的种植业经营主要以土地、物力为主,缺乏对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意识,致使新品种的推广困难。

这些问题都大大制约了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

由于我国种植业的小农化特点,导致了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以个体农民为主,缺乏市场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容易形成种植业的僵化生产模式,影响了新品种的市场化推广。

我国农业科技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科研阶段,而在育种模式的商业化运营过程中,市场研究、品种推广、市场营销等环节的科技支持不足,农业科技与市场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了育种模式的商业化尚未得到有效发展。

无论是从市场化经营能力还是产品市场化推广能力上来看,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推进策略1.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支持可以通过加大对商业化育种领域科研的投资,提高育种技术的研发水平,发展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提升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育种模式的商业化研发中心,整合优质育种资源,提升育种技术的科技含量,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 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日益加速,商业化育种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商业化育种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和家畜家禽的生产力和品质,还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策略。

一、商业化育种模式商业化育种是指将育种的技术、理念及成果转化为商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某些经济作物和畜禽品种进行持续、高效的育种研究和生产活动的一种模式。

商业化育种模式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集体经济模式和私营企业模式等四种。

国有企业模式国有企业模式指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方式主导商业化育种活动。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研发经费由政府拨款,成果归国家所有,以政府需求为导向,销售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政策或标准规范推广,而不是靠市场竞争。

这种模式实现了国家权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缺乏市场竞争和盈利动力,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动力缺乏鼓励。

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模式是以集体经营性组织为主要方式主导商业化育种活动。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利用区域性资源优势,在合作社内部开展集约化规划的经济作物和畜禽品种繁育,实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精细化生产。

合作社模式通过规模扩大和合作社网络推广,能够形成更具竞争性的价格和更高质量保证,同时能够平衡社会福利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经济模式集体经济模式是指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户、育种服务提供机构共同协作,协助农户进行生产和推广的一种组织形式。

这种模式通过与农户直接接触和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在从事育种研究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满足农民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私营企业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由私企或合资企业投资与开展商业化育种生产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追求投资回报、具备市场竞争力,但缺乏政策扶持和支持,投资风险大。

在构建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推进策略,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下就是一些推进策略。

对商业化育种联合体的几点思考

对商业化育种联合体的几点思考

种业导刊,2018年第11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对商业化育种联合体的几点思考许建军1,雷 军1,付彩玲2(1.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陕西 西安 710021;2.宜川县种子管理站)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种子企业的扶持力度,种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种子市场主体趋于多元化,但种子企业相对散、乱、小、弱,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研发机制不健全、研发人员少等现象,严重制约种业的发展。

所谓商业化育种联合体就是以首席专家为核心,以牵头企业为纽带,以参与企业为基础力量的繁、育、推一体化联合体,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整合育种资源,发挥联合体优势,达到种质资源共享,育种方法互学,育新品种互比等,从而达到共享、互学、互比、互帮、同进步的局面。

1 充分发挥首席专家的核心作用在商业化育种联合体中,以首席专家为核心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在育种过程中出现的种质资源短缺、育种人员素质相对较弱等问题。

以首席专家为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首席专家的专业优势,最大化的让专家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其手中的育种资源,让联合体内所有企业同享共用,这样既可以弥补种资资源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减少企业间在育种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有效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缩短育种的时间。

同时在衡量商业化联合体开展成功于否时,不仅要看有没有新品种推出,更要看联合体内部育种资源分享交流、研讨学习等情况,通过开展联合体,育种人员素质和育种资源有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

2 积极发挥牵头企业的纽带作用纽带作用是商业化育种联合体的一项主体功能,充分发挥联合体牵头企业的纽带作用,上联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进行每年的项目审报、国家新政策传达解读及惠种政策等;下通主体市场,主要分析当前育种方向及新兴育种方法,制定品种试验示范的规划、新品种观摩交流等方案,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方法,在自行育种的基础上引进省外、国外一些优良品种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联合体内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化育种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化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在总结国内外成熟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商业化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1.育种过程缓慢,周期长目前,我国育种分为两种模式: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

传统育种是指依靠人工选种、杂交等手段,不加控制地进行杂交、后代筛选。

现代育种是基于现代生物学理论,采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线性、非线性统计学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品种选育。

传统育种周期长,成本高,对育种人才依赖性强,难以保障品种选育质量;而现代育种的技术手段先进,过程缓慢,对高科技人才需求高,还未达到全面推广应用的阶段。

2.育种机构遍地开花,缺乏整合现今我国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单位、育种组织以及相关企业众多,但是由于各自努力,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浪费,难以形成优势互补,难以形成真正竞争优势。

3.商业化育种市场不规范现有的商业化育种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有些品种的“营销型育种”超出了育种的技术范畴,有的品种的“商品化”程度过高,形成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育种观念,导致一些农民对科技型品种不了解、不认可,只重视高产而轻视品质。

二、国内外商业化育种成功经验1.欧美国家的商业化育种模式随着欧美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它们在商业化育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经验包括:育种机构多元化、产学研结合、品种革新和品种推广等。

日本的育种组织采取合作育种和商业合作的模式,育种成果通过合作伙伴的建立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育种周期较短且高效。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已经全面开始,商业化育种方向逐渐确立并向着规模化发展。

在商业化育种的实践中,我国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包括育种机构的互相协作与整合,强化产研合作,结果共享等。

1.优化育种机构布局加强对育种机构的整合和重组,加强对育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国家级的创新中心,用于新品种散发和推广,同时根据不同品种特性转移中试地,缩短品种选育周期,并确保品种推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科企合作玉米商业化育种问题及对策

科企合作玉米商业化育种问题及对策

科企合作玉米商业化育种问题及对策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企合作玉米商业化育种问题及对策1. 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商业化育种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商业化育种模式,可以加强对作物品质、产量、抗病性等关键性状的调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策略,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字数:239】1.2 研究意义商业化育种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畜禽等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研究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意义重大。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推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通过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推进,可以挖掘品种遗传资源,研发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传统的育种模式往往依靠农民自发的培育方法,效率低下且结果不稳定。

而商业化育种模式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可以吸引更多农民参与,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与推进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字数:269】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商业化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抗病抗逆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育种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

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打造种业核心竞争力发言

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打造种业核心竞争力发言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打造种业核心竞争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座谈会”发言(摘登)浏览次数:378 日期:2011年5月13日11:42来源:农民日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5月4日,中国种子协会和农民日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农业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的代表40余人,共同研究当前种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一起探寻解决的对策和办法。

尽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指明了今后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

《意见》的突出亮点是确立了企业的主体地位。

我国种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

据统计,我国现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多达8700多家,99%没有研发能力,前十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13%。

发达国家的种业发展历程表明,龙头企业是种业的核心,把种业企业做强才能把种业产业做强。

所以《意见》明确提出,种子企业是国家种业发展的主体,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

这是一个重要判断,也是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我们的种子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条利好消息,是发展进程中的难得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可以预言,《意见》的贯彻实施,必将大大提升我国种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推动我国民族种业的发展壮大。

种子协会是政府联系种子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协会自成立以来,在组织专题调研、开展种业发展研讨和技术培训、进行龙头企业创建认定、搭建新技术和新产品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动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意见》的出台,对协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在《意见》的贯彻实施中,协会至少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发挥引领作用。

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好《意见》的精神,在加强种业科技研究、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协作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育种领域,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探索和推进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是当前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一、商业化育种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商业化育种模式,是指将育种工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商业模式推动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建立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市场需求不明确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农业企业独立开展育种工作时,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导致培育的品种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难以实现商业化运作。

2. 育种成果转化难度大我国在育种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育种成果的转化上却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育种成果的转化策略不明确,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和市场对于育种成果的认可和支持不足,导致优质品种无法充分推广和应用。

3. 人才队伍短缺商业化育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市场运作能力和专业育种技术的人才队伍,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较为薄弱,人才流动性大,对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解决商业化育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推进策略。

1.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展市场导向的育种工作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是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市场导向的育种工作。

可以通过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平台、加强产业和市场的对接合作等方式,实现市场需求和育种工作的对接,提高育种成果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加强育种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促进商业化运作为了增强育种成果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对育种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商业化育种是指将传统农业育种模式转变为市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育种方式。

这种育种模式有助于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

加强科研力量支持。

推进商业化育种需要依靠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撑,包括育种理论研究、种质资源收集和筛选、遗传改良、分子标记和基因转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育种研究,提升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的能力。

强化品种推广体系。

商业化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将优质品种推广到农田中,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品种推广体系。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种植主体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和推广意识,同时加强品种推广市场化运作,组织推广渠道和销售网络,增加品种推广的覆盖面和市场影响力。

加强品种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

商业化育种需要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政府应加强品种权益保护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品种保护制度,加强品种鉴定和品种保护的监管。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防止其他单位或个人侵权行为,确保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合作。

商业化育种需要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力量,形成育种、繁殖、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关系。

政府应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进行产业链合作,推动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育种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的策略应综合考虑科研力量支持、品种推广体系建设、品种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业链整合和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发展迅速,而商业化育种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是当下农业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主要包括大型种业企业、种子经销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形式。

大型种业企业通过设立种子研发中心、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建立经销网络等方式,开展种子的育种、生产和销售。

种子经销企业主要从事种子的销售和推广工作,与大型种业企业合作,也可进行自主研发。

科研院所侧重于对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通常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新品种在农田中的推广和应用。

尽管我国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产出。

缺乏统一的品种审定和认证机制,导致大量劣质种子流入市场,影响了种业发展的健康。

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种业企业生产的种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使得种子的价格难以把握。

农民对新品种的接受度不高,对推广新品种的意愿不足,导致新品种的应用进展受到限制。

1.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为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与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作用,需要建立起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一方面,科研机构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促进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获得更多创新资源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建立统一的品种审定和认证机制为了解决市场上劣质种子的问题,需要建立起统一的品种审定和认证机制。

通过科学的审定和认证程序,可以筛选出优质种子,确保种业企业生产的种子质量达标,提升市场信任度,保障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与推进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与推进商业化育种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促进农业育种技术的创新与转化、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种子市场的竞争力。

以下是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的策略。

首先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之间的合作。

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而种业企业是商业化育种模式的主要推动者。

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要加强农业品种保护和推广机制的建设。

商业化育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品种保护机制,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可以加大对品种保护的力度,加强对农业品种良种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的接受度。

要加强对新品种的示范推广,通过建立种子生产基地,扩大新品种的种植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业种子市场的监管与管理。

农业种子市场是商业化育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农业种子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不充分等。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与管理,从加强对品种的审批、质量检测、标识认证等方面入手,规范种子市场的经营行为,提高种子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四,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商业化育种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商业化育种工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商业化育种的推广应用需要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认可。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适当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商业化育种技术,提高农民的育种能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增加农民的积极性。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增强科研育种活力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增强科研育种活力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增强科研育种活力作者:张福平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9期张福平科研育种是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了“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从1950 年到2010 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科研育种创新乏力、发展缓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以河南小麦、玉米育种为例,每年申报参加品种审定预备试研的小麦品种超过300 个、玉米品种超过600 个,而审定通过小麦品种不足20 个、约占6%,玉米品种不足20个、约占3%。

基于这种现象,国家对种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来增强育种活力,《国发(2011)8 号》文件还明确了企业是育种的主体,科研教学单位是育种科研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要着重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国发(2011)8 号》文件提出,“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为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

引导和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

育种资源、技术和理论是企业育种的基础,是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家要立足种业基础性战略性角度,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财政着力投资种业基础性研究,育种基础研究由国家财政立项支持,其创新的资源材料、技术理论归国家所有,无偿服务企业应用育种。

基础性研究相比应用性研究周期长、见效慢、成果不突出,为有效鼓励从事基础研究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很有必要建立科研育种基础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奖励制度,提供相关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在客观公正评价育种基础研究人员创新的技术理论、资源材料成效方面,要与企业育种应用其技术理论、资源材料的程度情况相结合,用其资源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结果来衡量。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商业化育种是指将育种技术与商业模式相结合,将育种成果经过对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考虑,推向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一种模式。

构建和推进商业化育种模式对于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政策层面探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与推进策略。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于商业化育种项目。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研究经费、税收减免和贷款利息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商业化育种项目的投资风险,鼓励企业参与商业化育种。

加强科技创新。

商业化育种的核心是创新性的育种技术。

政府应加大对育种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提升育种技术的研发水平。

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对商业化育种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创新技术在农田实践中的应用。

建立市场导向机制。

商业化育种的关键是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市场(消费者)需求预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育种方向和策略。

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建立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商业化育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商业化育种涉及到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应用,需要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商业化育种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和商标,保护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

第五,加强合作交流与共享机制。

商业化育种需要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在国内外建立育种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合作研发、共享资源和互利共赢。

政府还可以加强国际育种合作,吸引外国育种技术和资源引进,推动我国商业化育种水平的提高。

构建和推进商业化育种模式对于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农产品供给和改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导向,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合作交流与共享机制,推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与推进。

蔬菜种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思考

蔬菜种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思考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立专项基金
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商业化育种 项目的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确保项目 的顺利实施。
完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商业化育种 活动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为蔬菜种业商 业化育种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育种成果进行专 利保护,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新品种研发及推
农业现代化需要科技支撑,商业化育种体系有助于培育适合 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商业化育种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 现代化。
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
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商业化育种体 系有助于培育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实现蔬菜品种的快速、 准确鉴定和选择,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率。
蔬菜育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
生态友好型品种
培育生态友好型蔬菜品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蔬菜生 产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02
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提升蔬菜种业竞争力的需要
适应国际竞争
建设商业化育种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蔬菜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打破国外种业 公司的垄断地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商业化育种,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提供坚实的支撑。
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种业公司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思考

种业公司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思考

种业公司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思考王岩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文章编号:1005-2690(2016)02-0033-02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1-04摘要:介绍了商业化育种的概念,分析了种业公司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现状提出几点构建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化育种;体系;种业公司近年来,商业化育种是被业界热议的问题之一。

在近年的各大会议中,农业现代化依然是主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要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粮不稳,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育种又是种业的基础,所以育种工作中的管理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1商业化育种的概念所谓商业化育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种,由于市场需求的时效性,与传统育种相比,在决策机制、组织架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商业化育种的主要特点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目标品种,这就要求在决策机制上综合各种信息做到科学决策,在组织形式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聚焦到目标品种产出上。

鉴于此,要进行商业化育种,必须建立与传统育种体系完全不同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即人员分工合理、合作顺畅;育种信息和资源共享,真正实现精准育种、定向育种。

2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必要性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种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跨国公司的科研管理体制是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管理模式,国内种业公司如果不尽快改进管理模式,很难与之抗衡。

育种与市场的对接时效性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育种管理方式使品种的产出很难有确定性,也就谈不上时效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工程等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多项技术如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双单倍体技术等逐渐成熟,加速了传统作物育种向现代精准育种的转型,推动育种管理向大规模、高通量、专业化、模块化的管理方式转变。

3我国育种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从事育种的公司及人员众多,但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育种形式为主,基本都是一个育种家带几个助手,从选系、测配到田间试验,育种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不仅数据不能共享,管理也十分粗放。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是现代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商业化育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要实现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构建科学、高效的育种体系科学、高效的育种体系是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基础。

首先要注重技术创新,加强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探索新型的育种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其次,要重视品种筛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避免因种子混乱、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和品种质量下降。

此外,应积极引进和推广国际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育种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二、构建多方合作的育种模式商业化育种模式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多方合作。

育种产品从研发、推广到市场销售都需要各方面的合作支持。

针对种业产业中不同领域、环节和主体间的合作方式,推进“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育种新体系,打造产、学、研、用和金融等各方协同互动的生态体系。

三、加强育种品牌塑造和营销商业化育种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品牌塑造和营销。

育种产品要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品质保障、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不断打造品牌形象和品牌口碑。

此外,需要优化营销渠道,推广和宣传育种产品的技术、质量、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增进消费者对育种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四、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商业化育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育种领域的投入,包括科研经费和项目资助等方面,引导企业持续投入育种业务和技术研发。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制定育种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商业化育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基础和保障。

总体来说,要实现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和积极探索实践。

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提高育种技术和品种质量,打造育种品牌形象和口碑,拓展育种市场和营销渠道,提升育种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化育种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商业化育种模式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育种技术和创新,提高作物或者养殖动物品种的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与推进策略。

一、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包括种质资源的整合、研发投入、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种质资源的整合是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基础。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种质资源,但由于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种质资源的有效整合一直是制约商业化育种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合和共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种质资源管理体系,为商业化育种提供坚实的基础。

研发投入是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关键。

商业化育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包括新品种的选育、种质资源的筛选改良、育种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对商业化育种领域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商业化育种模式向深度发展。

市场导向是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重要原则。

商业化育种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市场的种植和养殖需求,选择符合市场标准的品种进行育种研发,确保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持是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的重要保障。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行业环境等方面,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推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的合作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推进商业化育种模式发展的策略。

政府应该加大对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给予育种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研发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对商业化育种的投入。

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商业化育种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院所加大对商业化育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粮食、药材、工业原材料等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要满足这一需求,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商业化育种模式正是为此而生,它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又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及推进策略。

一、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育种能力商业化育种模式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但其基础是育种能力的提升。

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育种能力是构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前提。

在育种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须不断开展科研攻关,掌握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

特别是要加强遗传与育种、分子生物学与育种方面的研究,以提高育种的精准性和效率。

二、构建多元化的育种组织商业化育种模式需要一个完善的育种组织。

育种组织应当多元化,有个性化育种企业、合作社、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

育种企业应当是深耕细作行业之一,建立高标准、高品质的育种模式,形成特色化育品牌,提高反哺能力。

合作社则是把产品打造成大品牌的生产者,由合作社打品牌,经销,代理销售,土壤保育与生态修复。

研究机构大力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育种新品种的研发,助推农业科技进步。

三、加强品牌营销推广育种企业需要重视品牌建设,推出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营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提升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销售收入,并带动其它农产品的销售。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加强品牌营销推广,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宣传投入,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政策引导和扶持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技研发,提供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方式进行。

政策的出台将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商业化育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育种组织,加强品牌营销推广和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

新形势下热带作物种业商业化育种的思考

新形势下热带作物种业商业化育种的思考

摘要:国务院种业新政的颁布实施,给热作种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热作种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热作种业商业化模式的探索经验,提出了适合热作种业商业化育种的建议,力求推进热作种业商业化育种的进程。

关键词:热作种业;商业化育种;现状;建议我国热带作物(简称热作)主要包括橡胶树、木薯、油棕等工业原料,香蕉、荔枝、芒果等热带水果以及咖啡、桂皮、八角等香(饮)料,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热作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天然橡胶是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物资,甘蔗是我国第一大糖料作物,木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油棕是保障我国食用油自给的希望所在,冬春季节热区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占全国市场供应量的70%以上,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消费需求。

目前,热区已成为我国国家天然橡胶、能源作物等重要战略物资生产基地、南繁种业基地、冬季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糖罐子”基地。

2011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强调今后国家将采取多种政策扶持种业发展,不断加大科研单位公益性研究,逐步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明确提出了引导和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力争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基本实现“事企脱钩”。

伴随着我国种业的市场化、全球化和法制化的进程,热作种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慎重对待、深入研究、超期谋划,促进热作种业可持续发展[1-2]。

1 热作种业科技创新现状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和产业几乎是空白。

5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热作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服务,联合协作攻关,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支撑引领热带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y on Strategy to Build New Mechanism of China������s Commercial Breeding
Zhou Huaqiangꎬ Zou Yixingꎬ Liu Changzhuꎬ Wang Jindongꎬ Yan Jianhua
( Rural Technology and Science Development Center of Sichuanꎬ Chengdu 610041 ꎬ China) Abstract : There are three urgent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for China������s present breeding mechanism������ Public breeding agents could not supporting policies should be optimizedꎬ such as company mergence policyꎬ breeder rmation pol ̄ icy������ A new commercial breeding mechanismꎬ including strategy planningꎬ investmentꎬ cooperationꎬ division of laborꎬ personnel eval ̄ uationꎬ resource shareꎬ should be rebuilt������ Key words: Commercial breedingꎻ Mechanism problemꎻ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制不畅并存ꎬ 创新与转化脱节㊁ 成果与市场脱节㊁ 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ꎮ 四川是中国最大的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ꎬ 杂 交水稻种子生产量㊁ 省际调配量㊁ 出口量分别占 全国的 30% ㊁ 40% ㊁ 50% ꎮ 四川从 六五 开始 启动实施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专项ꎬ 持续至今ꎬ 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ꎮ 2015 年 中 央 为推动 川种 一号文件 将四 川㊁ 甘 肃㊁ 海 南 上 升 为 国 家 级 制 种 基 地 省ꎮ 开展了商业化育种机制专题调研ꎬ 召开了 6 次座谈 发展ꎬ 2014 年四川省科技厅组织
( 2013BAD07B13 ) ꎬ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16RKX0440 ) ꎮ
国长期 采 取 政 府 主 导 的 公 益 性 育 种 方 式ꎬ 不 到
四川盆地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
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
四川省商业化育种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 周华强 ( 1979 - ) ꎬ 男ꎬ 四川广安人ꎬ 硕士ꎬ 助理研究员ꎻ 研究方向: 农业科技管理与政策ꎮ
2011 年国务院出台的 «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
碗ꎬ 往往将淘汰的种质资源给企业ꎻ 育种科技人 员与种子企业习惯了依靠政府项目维持关系ꎬ 以 完成行政任务为产学研结合的起点和终点ꎮ 二是 品种审定的惰性ꎮ 育种科技人员为快速地通过品 种审定㊁ 晋升职称ꎬ 以追求高产为首要目标ꎻ 品 种审定部门也清楚当前的品种审定制度无法选育 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突破性品种ꎬ 但不愿改变现状ꎻ 种子企业为迅速壮大实力ꎬ 也会不情愿地违背市 场需求ꎬ 追求产量或在育种的中后期向育种科技 人员直接购买ꎮ 三者之间达成了惰性平衡ꎮ 三是 对合作方式理解的差异ꎮ 政府将公共财政投入物 化领域ꎬ 育种基础研究得不到重视ꎻ 育种科技人 员追求职称晋升ꎬ 并受科研事业单位行政化管理 的诸多制约ꎬ 更愿意采取协议购买或私底下现金 交易的方式ꎻ 种子企业更愿意以股份或股权的方 式而不是现金的方式投入ꎬ 因为购买品种权的方 式不能保证稳定的品种来源ꎮ 2������ 3㊀ 科技人员的视角 育种科技人员有两个担心ꎮ 一是担心 帽子 问题ꎮ 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是公益属性ꎬ 另一方 面又要求 开 展 商 业 化 育 种ꎬ 二 者 之 间 相 互 矛 盾ꎮ 拥有好资源㊁ 好品种的育种科技人员往往带一定 行政职务ꎬ 国家对科研事业干部采取行政化的管 理方式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第四 条) ꎬ 既不能办企业也不得在企业兼职兼薪 ( « 中 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 第二 条) ꎬ 中组部 « 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 18 号 ) 让 他 们 不 敢 越 雷 池 半 步ꎮ 二 是 担 心 子 业兼职 ( 任职 ) 问题的意见 » ( 中组发 2013 票
图 3㊀ 中国历年基础研究 R&D 经费占比 图 2㊀ 世界部分国家 R&D 投入
水平低了 13������ 63 个百分点ꎬ 排名垫底ꎮ 再分析图
子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不强ꎮ 没有一家种子企业的 市场份额达到 5% ꎬ 国内前二十强种子企业的销售 额之和还不如一个孟山都ꎮ 二是种子企业的研发 投入很低ꎮ 调研发现ꎬ 种子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 售收入之比约 1% ꎬ 与全国规模企业的平均研发投 1% 死亡线㊁ 2% 维持线㊁ 5% 正常线三个级别 [ 6] ꎬ 中国种子企业的这一比例对等于死亡线ꎮ 中国种 业领头羊 登海种业
会ꎬ 走访了 27 家育种科研机构㊁ 122 家种子企业ꎮ 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化育种机制问题ꎬ 探索构建了商业化育种新机制ꎬ 为宏观种业科技 决策提供参考ꎮ
2㊀ 中国商业化育种机制问题的多维 视角
2������ 1㊀ 政府部门的视角 一是观念上ꎮ 育种科技人员㊁ 种子企 业㊁ 科 研单位对商业化育种的认识不到位ꎬ 习惯了依靠 政府组织的公益性育种ꎮ 二是机制上ꎮ 以四川省 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专项为例ꎬ 十二五 就设 置了商业化育种内容ꎬ 让企业作为部分项目的牵 头单位ꎬ 但是经过五年的磨合ꎬ 还是没有建立起 成熟的商业化育种机制: 从投入机制看ꎬ 种子企 业研发投入低ꎬ 政府依然是投入的主体ꎻ 从产学 研合作机 制 看ꎬ 还 停 留 在 实 施 项 目 的 初 级 阶 段ꎬ 采取股份㊁ 股权等能够将育种科技人员与企业捆 绑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方式很少ꎻ 从人才评价机 制看ꎬ 以论文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ꎬ 坚守产量第 一的育种目标ꎬ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ꎮ 2������ 2㊀ 种子企业的视角 一是公益育种的惯性ꎮ 育种科技人员形成了 公益性育种惯性ꎬ 害怕企业拿到种质资源后抢饭
134 ㊀
中国科技论坛
( 2016 年 6 月) 第 6 期
构建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的战略思考
周华强ꎬ 邹弈星ꎬ 刘长柱ꎬ 王敬东ꎬ 严建华
(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ꎬ 四川㊀ 成都㊀ 610041 )
摘㊀ 要: 中国商业化育种机制亟需解决
三大矛盾
( 公益育种惯性与商业育种趋势的矛盾㊁ 育种目标论
文导向与市场导向的矛盾㊁ 主体政策先行与配套政策滞后的矛盾 ) ꎬ 核心是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ꎬ 完善种子企业兼并重组㊁ 激励育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㊁ 加快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等配套政策ꎬ 并从育种战 略㊁ 经费投入㊁ 要素合作㊁ 环节分工㊁ 人才评价㊁ 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ꎮ 关键词: 商业化育种ꎻ 机制问题ꎻ 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0 ꎻ S722������ 3㊀ 文献标识码: A
第 6 期 ( 2016 年 6 月)
中国科技论坛
135 ㊀
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 以下简称 8 号文件 ) 将种 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ꎬ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 又出台了 « 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 的意见» ( 以下简称 109 号文件 ) ꎬ 但是商业化育 种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ꎬ 种子交易市场集中度 低与种子企业实力弱并存ꎬ 育成好品种难与好品 种推广难并存ꎬ 政府商业化育种意愿高与育种机
问题ꎮ 现在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保障 大锅饭 ꎬ 以维系单位稳定ꎮ 国
是死的ꎬ 基本工资本来就不高ꎬ 绩效工资也只好 按职称或职务吃 家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大政方针是好的ꎬ 但具 体操作政策没有实质性突破ꎬ 种子企业也会利用 科技人员担心 一般只支付协议金额的 30% ~ 70% ꎬ 至于销售提 成部分则绝大多数难以兑现ꎮ 2������ 4㊀ 综合分析 调研组认为中国商业化育种的问题主要有以 下方面: ( 1 ) 缺乏商业化育种战略规划ꎮ 在美国ꎬ 政 帽子 出问题的心理ꎬ 背信弃约ꎬ
府不是简单地以减少投入的方式退出育种主体地
136 ㊀
中国科技论坛
( 2016 年 6 月) 第 6 期
位ꎬ 而是在加强
法律制定㊁ 维护市场秩序㊁ 保 等种业发展外围条 ꎮ 相比之下ꎬ 中国的
[ 4 ꎬ5 ]
护知识产权㊁ 制定种业战略 件建设的基础上减少投入
商业化育种更加重视战术问题ꎬ 育种规划㊁ 项目 设计高度依赖于技术专家ꎬ 产业㊁ 经济领域专家 和企业家往往在后期论证阶段介入ꎮ « 全国现代农 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 2012 的现状㊁ 问题㊁ 对策仍然以技术层面为主ꎬ 体制 机制问题 没 有 实 质 性 对 策ꎮ 从 种 子 企 业 层 面 看ꎬ 种业强国的企业特别重视技术与战略的整合ꎬ 比 如孟山都利用转基因技术的突破制定了全球转基 因发展战略 ( 也称生物育种战略 ) ꎬ 而中国绝大多 数种子企业以获取政府项目经费为目的ꎬ 要项目 不要机制ꎬ 坐等政府安排ꎬ 缺乏战略眼光ꎮ ( 2 ) 缺乏商业化育种企业主体ꎮ 一是国内种 ㊀ ㊀ 数据来源: «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4» ꎮ 2020 年) » 对中国种业
be managed as government departmentsꎬ and it was the key for China to rebuild a new mechanism of commercial breeding������ Besidesꎬ
1㊀ 引言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种子交易市场ꎬ 国外种业 巨头纷纷抢占中国种子市场ꎬ 在中国注册的外资 种子企业已超过 70 家ꎬ 控制了中国蔬菜种子 50% 以上和花卉种子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 1 - 2] ꎮ 2006 年ꎬ 先锋公司的先玉 335 在中国的推广面积仅 26 万亩ꎬ 2011 年增加到 3500 多万亩ꎬ 约占当年玉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