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祝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小说相关知识、重要字词。

2、研读文本,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一、导入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乙己、阿Q、祥林嫂,孔乙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祝福》(板书:课题、作者)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积累小说相关知识、重要字词。

2、研读文本,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三、检查预习,识记重点字词(留两分钟读,巩固。完成目标一)

四、讲一讲

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过渡:这就是祥林嫂的故事,我们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故事情节。三、梳理故事情节

本文以空行的形式自然地分成五个部分,请快速浏览小说,看每部分都写了哪些主要内容。(快速读)

内容情节

(一)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序幕

寂然死去结局

(二)初到鲁镇,帮工鲁家开端

(三)被迫改嫁,被卖深山发展

(四)丧夫失子,再到鲁镇高潮

(五)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尾声

四、情节安排特点

(1)倒叙: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2)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写出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轨迹

外逃帮佣

初到鲁镇交了好运捐门槛赎罪

丈夫去世被人劫回丧夫失子未能赎罪

婆婆逼嫁被迫改嫁再到鲁镇沦为乞丐,死去

(板书:情节:倒叙、一波三折)

过渡:我们理清了故事情节,再来看有哪些人物出现在故事情节中。(完成梳理故事情节)五、理清人物关系

文章还写了祥林嫂周围的哪些人?从文中勾画出他们分别对祥林嫂做了哪些事?(默读勾画)

鲁四老爷:(1)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2)“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然而……”(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3)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4)死后骂她是个“谬种”

四婶:三次断喝“你放着罢。”

柳妈: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想救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婆婆:严厉、抢、逼着改嫁

大伯:收屋,赶走

卫老婆子:卫老婆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赚钱的目的,她把祥林嫂看做了赚钱的工具。

正是她,带领了祥的婆婆她祥绑了回去卖到了深山野坳里。

“我”:有同情心,软弱无能,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短工:穷死的

鲁镇的人们:烦厌、唾弃、嘲笑

两个丈夫:相继死去

儿子:被狼吃

总结:这些人与祥林嫂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小说就是从这些矛盾冲突中来凸显人物性格的。(板书:人物:矛盾冲突)

大多生活在“鲁镇”上,祥林嫂的悲剧就是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的,鲁镇是故事发生的环境。那么,祥林嫂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鲁镇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将是我们下面两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板书:环境:社会现实)

六、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

1、把握故事发展脉络,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

2、把握情节安排特点:倒叙、一波三折、层层铺垫等。

3、留意情节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七、朗读你所喜欢的文段。(大声朗读)

八、作业:

1、从文中找出祥林嫂典型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试着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2、思考: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祝福(第一课时)

情节:倒叙一波三折

人物:矛盾冲突

环境:社会现实

祝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一、导入

知识回顾:

1、积累小说相关知识、重要字词。

2、研读文本,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作业:

1、从文中找出祥林嫂典型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试着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2、思考: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二、展示教学目标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肖像描写(鲁迅虽不是画家,可他比画家更高明,他为祥林嫂画了三幅传神的肖像画)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朴实善良,安分耐劳,有旺盛生命力,对生活充满希望)

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受到更大打击、极度悲伤)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陷于绝望,精神麻木,已濒于死亡。)

总结: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

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

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

三次肖像描写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可以说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

(三处肖像描写读,总结完可再读)

四、语言描写

⑴自述阿毛之死:痛苦、无比懊悔和内疚(指名读)

⑵与柳妈的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分角色读)

⑶与我的对话:矛盾心理、希望破灭

祥林嫂初来鲁镇时,“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可再到鲁镇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