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
模板支架计算书

模板支架计算书一、概况:现浇钢筋砼楼板,板厚(max=160mm),最大梁截面为300×600 mm,沿梁方向梁下立杆间距为800 mm,最大层高4.7 m,施工采用Ф48×3.5 mm钢管搭设滿堂脚手架做模板支撑架,楼板底立杆纵距、横距相等,即la=lb=1000mm,步距为1.5m,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杆或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100 mm。
剪力撑脚手架除在两端设置,中间隔12m-15m设置。
应支3-4根立杆,斜杆与地面夹角450-600。
搭设示意图如下:二、荷载计算:1.静荷载楼板底模板支架自重标准值:0.5KN/ m3楼板木模板自重标准值:0.3KN/m2楼板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 m3浇注砼自重标准值:24 KN/ m32.动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1.0 KN/ m2掁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2.0 KN/ m2架承载力验算:大横向水平杆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q作用大横向水平杆永久荷载标准值:qK1=0.3×1+1.1×1×0.16+24×1×0.16=4.32 KN/m作用大横向水平杆永久荷载标准值:q1=1.2 qK1=1.2×4.32=5.184 KN/m作用大横向水平杆可变荷载标准值:qK2=1×1+2×1=3KN/m作用大横向水平杆可变荷载设计值:q2=1.4 qK2=1.4×3=4.2 KN/m大横向水平杆受最大弯矩M=0.1q1Ib2+0.117q2Ib2=0.1×5.184×12+0.117×4.2×12=1.01 KN/m抗弯强度:σ=M/W=1.01×106/5.08×103=198.82N/ m2<205N/ m2=f 滿足要求挠度:V=14×(0.667 q1+0.99 qK2)/100EI=14×(0.667×5.184+0.99×3)/100×2.06×105×12.19×104=2.6 mm<5000/1000=5 mm滿足要求3.扣件抗滑力计算大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大竖向力R=1.1q1Ib+1.2q2Ib=1.1×5.184×1+1.2×4.2×1=10.74KN>8KN,不能滿足,应采取措施,紧靠立杆原扣件下立端,增设一扣件,在主节点处立杆上为双扣件,即R=10.74KN <16KN,滿足要求。
满堂楼板模板支架计算(板厚120mm高度2.88m)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3.0m, 立杆的纵距 b=0.90m,立杆的横距 l=0.90m,立杆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4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40×90mm,间距300mm,剪切强度1.6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4。 模板自重0.35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载2.5+2.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7
= Asfy/bh0fcm = 2563.00×300.00/(4500.00×100.00×6.95)=0.245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
s=0.241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弯矩为:
M1= sbh02fcm = 0.241×4500.000×100.0002×6.95×10-6=75.37kN.m 结论:由于 Mi = 75.3> Mmax=41.388 所以第7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可以拆除。
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2.44kN
2.44kN
2.44kN
A
B
900
900
900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工程管理】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1) 摘要:本文介绍模扳支架的简易计算方法。
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构成支架杆件的作用可概括为传递高程和传递荷载,模板支架体系主要构件有:模板,包括底模板和侧模板,分别承受新浇钢筋混凝土和施工荷载所产生的垂直压力与侧压力。
小楞(次龙骨),包括梁底枋、侧模板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来的荷载,一般采用方木。
大楞(主龙骨),包括托梁、侧模板外楞,用方木、型钢、钢管、组合桁架等,承受小楞传递来的荷载。
通道(过道)支承梁,用型钢、钢桁架或钢板桩等承受通道上部的荷载。
立杆和支架立柱,有门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型钢、贝雷架或钢质组合柱等多种形式,承受大楞或支承梁传递来的荷载。
水平杆,包括扫地杆、立杆(立柱)及大楞之间的纵横向水平连接杆件,用以增加杆件在水平面上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刀撑与抛撑,立杆(立柱)交叉连接杆件,包括竖向(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抛撑,用以增加支架系统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基础,原路面、混凝土基础、稳定层、支垫型钢或垫板等各类基础,直接承受支架立柱、立杆传递来的荷载。
地基,支承基础的原状地面。
附件(配件),包括连接件、扣件、底座、托座、调节螺栓、连墙件等。
二、荷载计算模板和支架的荷载P可采用下式计算,并按表1进行荷载组合。
建筑工程 P=1.2N G+1.4N Q式中:N G——恒载,包括模板、支架、新浇混凝土自重和钢筋自重;N Q——活载,包括施工人员、物料及设备的自重,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计算模板、拱架和支架的荷载组合表1⒈模板和支架自重木材采用8kN/m3;组合钢模及连接件按0.5kN/m3计,组合钢模连接件及钢楞按0.75kN/m3计。
建筑工程模板自重用0.5kN/m2。
⒉新浇筑混凝土或新砌的砌体自重⑴普通混凝土采用24kN/m3,钢筋混凝土根据实际湿密度确定,用26kN/m3作校核荷载,帽梁建议用27kN/m3。
梁模板支架计算1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3.2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 ×D=1000mm ×1300mm ,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9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100×100mm 木方。
32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 1 = 25.100×1.300×0.900=29.367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 2 = 0.350×0.900×(2×1.300+1.000)/1.000=1.134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 1 = (1.000+1.500)×1.000×0.900=2.250kN均布荷载 q = 1.20×29.367+1.20×1.134=36.601kN/m集中荷载 P = 1.4×2.250=3.150kN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W = 90.00×1.80×1.80/6 = 48.60cm 3;I = 90.00×1.80×1.80×1.80/12 = 43.74cm 4;A计算简图0.485 弯矩图(kN.m)剪力图(kN)0.020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4.644kNN2=15.232kNN3=15.232kNN4=4.644kN最大弯矩 M = 0.485kN.m最大变形 V = 1.0m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485×1000×1000/48600=9.979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7675.0/(2×900.000×18.000)=0.711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965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33.3/250,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一)梁底顶托梁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15.232/0.900=16.924kN/m最大弯矩 M = 0.1ql2=0.1×16.924×0.90×0.90=1.371kN.m最大剪力 Q=0.6×0.900×16.924=9.139kN最大支座力 N=1.1×0.900×16.924=16.755kN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1)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1.371×106/166666.7=8.23N/mm2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9139/(2×100×100)=1.371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抗剪强度计算不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变形 v =0.677×14.103×900.04/(100×9500.00×8333333.5)=0.791mm最大挠度小于900.0/250,满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 ≤R c其中 R 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模板支架计算

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弄广分离立交桥为3-22m等宽截面,根据箱梁截面特点,即取:一、横梁及实腹板段底模板支架计算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立杆的纵距b=,立杆的横距l=,立杆的步距h=。
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mm2,抗弯强度mm2,弹性模量mm2。
木方100×100mm,间距200mm,剪切强度mm2,抗弯强度mm2,弹性模量mm2。
梁顶托采用100×150mm木方。
模板自重m2,混凝土钢筋自重m3,施工活荷载m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
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 = ××+×=m活荷载标准值q2 = +×=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6 = ;I = ×××12 = ;(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mm2;M =其中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 = ××+×××=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1000×1000/14400=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可以不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2××=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mm2抗剪强度验算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2004/(100×9000×86400)=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400,满足要求!2、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模板支架计算原理解析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原理解析理论计算施工安全计算是保证施工方案和措施能够安全实施的计算,也就是通过提前计算、预演确保施工全过程各阶段所形成的的工况都应出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模板支架应根据架体构造、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荷载等因素确定设计计算内容。
一般来说,模板支架的验算内容应包含:1.水平杆件抗弯、抗剪、挠度和节点连接强度验算。
2.立杆稳定性验算3.基础承载能力验算4.架体抗倾覆验算竖向荷载传递路线竖向荷载面板小梁(次楞)主梁(主楞)顶托(扣件)立杆基础水平荷载传递路线水平荷载立杆、顶部横杆/剪刀撑立杆基础立杆(弯矩形式)(倾覆、附加轴力、连墙件)连墙件结构规范名称 T/CCIAT0003-2019JGJ162-2008 JGJ130-2011JGJ231-2010 JGJ166-2016永久荷载(竖向) 模板自重(G1k)支架自重(G2k)钢筋混凝土自重(G3k)同同同同模板、支架自重按各自规范给出大小取值钢筋混凝土自重:普通板25.1KN/m³普通梁25.5KN/m³可变荷载施工荷载Q1k附加水平荷载Q2k(泵送、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Q3k施工荷载Q1k振捣砼荷载Q2k倾倒砼荷载Q3k(分别用于不同部位验算)风荷载Wk同JGJ62-2008施工荷载Q1k附加水平荷载Q2k(泵送、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Wk施工荷载Q1k风荷载Wk荷载分类荷载可变荷载T/CCIAT0003-2019JGJ162-2008 JGJ130-2011JGJ231-2010 JGJ166-2016竖向荷载施工荷载Q1k:正常情况3.0KN/㎡模板、小梁验算2.5KN泵管、布料机4.0KN/㎡施工荷载Q1k:小梁2.5kN/㎡;主梁1.5kN/㎡;立柱1.0kN/㎡振捣荷载Q2k:2.0kN/㎡同JGJ62-2008施工荷载Q1:一般情况3.0KN/㎡施工荷载Q1k:①一般浇筑工艺:2.5kN/m2②有水平甭管或布料4kN/m2③桥梁结构:4kN/m2水平荷载 附加水平荷载Q2k:垂直永久荷载2%(作用架体顶部)作用侧模水平荷载(略)同JGJ62-2008附加水平荷载Q2k:垂直永久荷载2%(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Wk:按地区选择基本风压乘以体型、高度变化系数荷载荷载组合计算项目荷载的基本组合水平杆强度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立杆稳定承载力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 风荷载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 风荷载支撑脚手架倾覆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风荷载立杆地基承载力来自GB51210-2016,以各自架体对应规范为准。
梁模板支架计算(单体通用)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业主下发的 #施工图整套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8m,梁截面 B×D=200mm×5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90m,立杆的步距h=1.40m,梁底增加0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40×7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4。
梁两侧立杆间距 1.0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2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载5.0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280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000×0.500×0.900=11.25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0.500×0.900×(2×0.500+0.200)/0.200=2.70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4.000)×0.200×0.900=0.900kN均布荷载 q = 1.20×11.250+1.20×2.700=16.740kN/m 集中荷载 P = 1.40×0.900=1.260kN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90.00×1.80×1.80/6 = 48.60cm 3; I = 90.00×1.80×1.80×1.80/12 = 43.74cm 4;A计算简图0.0002.30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13.95kN/mA变形计算受力图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2.304kNN2=2.304kN最大弯矩 M = 0.146kN.m最大变形 V = 0.109m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46×1000×1000/48600=3.004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303.0/(2×900.000×18.000)=0.213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09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250,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一)梁底木方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2.304/0.900=2.560kN/m最大弯矩 M = 0.1ql2=0.1×2.56×0.90×0.90=0.207kN.m最大剪力 Q=0.6×0.900×2.560=1.382kN最大支座力 N=1.1×0.900×2.560=2.534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4.00×7.00×7.00/6 = 32.67cm3;I = 4.00×7.00×7.00×7.00/12 = 114.33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0.207×106/32666.7=6.35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382/(2×40×70)=0.741N/mm 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 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1.550kN/m 最大变形 v =0.677×1.550×900.04/(100×9500.00×1143333.4)=0.634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250,满足要求!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建筑剪力墙模板支架计算

建筑剪力墙模板支架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剪力墙作为一种重要的抗震构件,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的设计和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剪力墙模板支架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剪力墙模板支架的基本概念剪力墙模板支架是指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为了支撑模板而设计的临时性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模板的准确位置和形状,以确保剪力墙的质量和施工效果。
模板支架通常由钢管、扣件和脚手板等组成,其结构和形式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设计。
三、剪力墙模板支架的计算方法1.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模板支架设计的基础。
在计算荷载时,应考虑到模板自重、混凝土重量、施工荷载以及风荷载等因素。
其中,模板自重和混凝土重量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规范或设计手册获取;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风荷载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计算。
2.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1)立杆计算立杆是模板支架的主要承重构件。
在计算立杆时,应考虑到其受压稳定性和抗弯能力。
首先,根据荷载计算结果确定立杆的间距和步距;然后,对立杆进行受压稳定性验算,确保其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后,对立杆进行抗弯能力验算,确保其满足抗弯要求。
(2)水平杆计算水平杆是模板支架的次要承重构件,其主要作用是连接立杆并传递荷载。
在计算水平杆时,应考虑到其受弯稳定性和抗剪能力。
首先,根据荷载计算结果确定水平杆的间距和规格;然后,对水平杆进行受弯稳定性验算,确保其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后,对水平杆进行抗剪能力验算,确保其满足抗剪要求。
(3)扣件计算扣件是连接立杆和水平杆的关键部件。
在计算扣件时,应考虑到其承载能力和连接性能。
首先,根据立杆和水平杆的规格确定扣件的型号和数量;然后,对扣件进行承载能力验算,确保其满足承载要求;最后,检查扣件的连接性能,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碗扣式)

青岛市地铁2号线海川路站主体结构模板工程支撑体系计算书编制:审核:单位(章):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地铁2号线二零一四年七月目录模板支撑架计算说明 (3)(一)中板(400厚mm)模板支撑架验算 (4)(二)中层梁(800×800mm)模板及支撑架力学验算 (10)(三)拱板(500mm厚)模板支撑架验算 (17)(四)门式钢架验算 (20)模板支撑架计算说明1、本计算书按碗扣式支撑架计算,其中梁(800×800mm),中板(400mm),拱板(500mm);2、梁:800×800mm支撑架立杆,梁底支设两根,纵间距为600mm;中板:厚度400mm,结构高度6.16m,次龙骨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木方,立杆横纵间距900×600mm;拱板:厚度500mm,结构高度7.18m,面板采用组合钢模板(300×1200),主龙骨采用16号工字钢,立杆横纵间距900×600mm;步距为1200mm;3、本计算书中板及梁底模采用厚15mm厚木胶板,次楞采用50×100mm木方,主楞采用100×100mm ,立杆采用 48×3.0mm普通钢管进行计算;4、本计算是依据《JGJ166-2008_建筑施工碗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计算;5、由于考虑支撑架支设高度,应在上、下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另外竖向剪刀撑的设置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一)中板(400mm厚)模板支撑架验算1.1 顶板支撑体系计算参数底模采用厚15mm木胶合板,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00×1.5×1.5/6 = 37.50cm3;I = 100×1.5×1.5×1.5/12 =28.13cm4;抗弯刚度EI=6000.0N/mm2×28.13cm4=1.69k N·m2抗剪强度EA=6000.0N/mm2×1000mm×15mm=9.0×104kN次楞为50mm×100mm的方木,间距为300mm,剪切强度1.6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2;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W = 5.0×10.0×10.0/6 = 83.3cm3;I = 5.0×10.0×10.0×10.0/12 =416.67cm4;抗弯刚度EI=9500.0N/mm2×416.67cm4=39.6k N·m2抗剪强度EA=9500.0N/mm2×50mm×100mm=4.75×104kN主楞为100×100mm方木,间距为600mm,弹性模量9500.0 N/mm2;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W =10.0×10.0×10.0/6 = 166.67cm3;I = 10×10.0×10.0×10.0/12 =833.33cm4;抗弯刚度EI=9500.0N/mm2×833.33cm4=79.17k N·m2抗剪强度EA=9500.0N/mm2×100mm×100mm=9.5×104kN楼板模板自重0.8kN/m2,混凝土自重24.00kN/m3,钢筋自重1.5 kN/m3,板施工活荷载3.50kN/m2,梁施工活荷载2.0kN/m2,混凝土板的厚度为400mm。
(完整版)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二、荷载设计三、模板体系设计设计简图如下:平面图立面图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4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5面板弹性模量E(N/mm2) 5400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W=bh2/6=1000×14×14/6=32666.667mm3,I=bh3/12=1000×14×14×14/12=228666.6 67mm4q1=0.9×max[1.2(G1k+(G2k+G3k)×h)+1.4Q2k,1.35(G1k+(G2k+G3k)×h)+1.4ψc Q2k]×b=0.9×max[1.2×(0.1+(24+1.5)×0.9)+1.4×2,1.35×(0.1+(24+1.5)×0.9)+1.4×0.7×2]×1=29.77 kN/m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9]×1=28.006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4kN/mq2=[1×(G1k+(G2k+G3k)×h)]×b=[1×(0.1+(24+1.5)×0.9)]×1=23.05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28.006×0.12+0.117×1.764×0.12=0.03kN·m σ=M max/W=0.03×106/32666.667=0.92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0.677q2L4/(100EI)=0.677×23.05×1004/(100×5400×228666.667)=0.013mm≤[ν]=L/250=100/250=0.4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R4=0.4q1静L+0.45q1活L=0.4×28.006×0.1+0.45×1.764×0.1=1.2kNR2=R3=1.1q1静L+1.2q1活L=1.1×28.006×0.1+1.2×1.764×0.1=3.292kN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R4'=0.4q2L=0.4×23.05×0.1=0.922kNR2'=R3'=1.1q2L=1.1×23.05×0.1=2.536kN五、小梁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1.2/1=1.2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R3]/b =Max[3.292,3.292]/1= 3.292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4/b=1.2/1=1.2kN/m小梁自重:q2=0.9×1.35×(0.3-0.1)×0.3/3 =0.024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0.9×1.35×0.5×(0.9-0.12)=0.474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0.9×1.35×0.5×(0.9-0.12)=0.474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0.9×Max[1.2×(0.5+(24+1.1)×0.12)+1.4×2,1.3 5×(0.5+(24+1.1)×0.12)+1.4×0.7×2]×(0.5-0.3/2)/2×1=1.105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0.9×Max[1.2×(0.5+(24+1.1)×0.12)+1.4×2,1.3 5×(0.5+(24+1.1)×0.12)+1.4×0.7×2]×((1-0.5)-0.3/2)/2×1=1.105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 =1.2+0.024+0.474+1.105=2.803kN/m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3.292+0.024=3.317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1.2+0.024+0.474+1.105=2.803kN/m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2.803,3.317,2.803]=3.317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0.922/1=0.922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R3']/b =Max[2.536,2.536]/1= 2.536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4'/b=0.922/1=0.922kN/m小梁自重:q2'=1×(0.3-0.1)×0.3/3 =0.02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0.5×(0.9-0.12)=0.39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0.5×(0.9-0.12)=0.39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1×(0.5+(24+1.1)×0.12)]×(0.5-0.3/2)/2×1=0.61 5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0.5+(24+1.1)×0.12)]×((1-0.5)-0.3/2)/2×1=0 .615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0.922+0.02+0.39+0.615=1.947kN/m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2.536+0.02=2.556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0.922+0.02+0.39+0.615=1.947kN/m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1.947,2.556,1.947]=2.556kN/m为简化计算,按简支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1、抗弯验算M max=max[0.125ql12,0.5ql22]=max[0.125×3.317×0.52,0.5×3.317×0.32]=0.149kN·mσ=M max/W=0.149×106/32667=4.569N/mm2≤[f]=11.44N/m 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 max=max[0.5ql1,ql2]=max[0.5×3.317×0.5,3.317×0.3]=0.995kNτmax=3V max/(2bh0)=3×0.995×1000/(2×40×70)=0.533N/mm2≤[τ]=1.232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ν1=5q'l14/(384EI)=5×2.556×5004/(384×7040×114.333×104)=0.258mm≤[ν]=l1/250=500/250=2mmν2=q'l24/(8EI)=2.556×3004/(8×7040×114.333×104)=0.322mm≤[ν]=2l2/250=2×300/2 50=2.4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max=[qL1,0.5qL1+qL2]=max[3.317×0.5,0.5×3.317×0.5+3.317×0.3]=1.824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542kN,R2=1.824kN,R3=1.824kN,R4=1.5 4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q'L1,0.5q'L1+q'L2]=max[2.556×0.5,0.5×2.556×0.5+2.556×0.3]=1.406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071kN,R2'=1.406kN,R3'=1.406kN,R4'=1.071kN六、主梁验算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12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9.891、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kN·m)σ=M max/W=0.141×106/4120=34.284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kN)V max=3.366kNτmax=2V max/A=2×3.366×1000/384=17.532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νmax=0.056mm≤[ν]=L/250=334/250=1.336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295kN,R2=3.661kN,R3=3.661kN,R4=0.295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224kN,R2'=2.701kN,R3'=2.701kN,R4'=0.224kN七、2号主梁验算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12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9.89主梁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P=max[R2,R3]=Max[3.661,3.661]=3.661kN,P'=max[R2',R3']=Max[2.701,2.7 01]=2.701kN1、抗弯验算2号主梁弯矩图(kN·m)σ=M max/W=0.641×106/4120=155.50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2号主梁剪力图(kN)V max=2.38kNτmax=2V max/A=2×2.38×1000/384=12.394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2号主梁变形图(mm)νmax=1.533mm≤[ν]=L/250=1000/250=4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极限承载能力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4.942kN,R2=7.871kN,R3=7.871kN,R4=4.942kN立柱所受主梁支座反力依次为R2=7.871/1=7.871kN,R3=7.871/1=7.871kN八、纵向水平钢管验算钢管截面类型(mm) Φ48×2.7钢管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钢管截面面积A(mm2) 384 钢管截面回转半径i(mm) 16钢管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钢管截面惯性矩I(cm4) 9.89钢管截面抵抗矩W(cm3) 4.12 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P=max[R1,R4]=0.295kN,P'=max[R1',R4']=0.224kN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σ=M max/W=0.052×106/4120=12.53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V max=0.192kNτmax=2V max/A=2×0.192×1000/384=0.999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νmax=0.127mm≤[ν]=L/250=1000/250=4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依次为R1=0.398kN,R2=0.634kN,R3=0.634kN,R4=0.398kN同理可得:两侧立柱所受支座反力依次为R1=0.634kN,R4=0.634kN九、可调托座验算荷载传递至立柱方式可调托座2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k c 11、扣件抗滑移验算两侧立柱最大受力N=max[R1,R4]=max[0.634,0.634]=0.634kN≤1×8=8kN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2、可调托座验算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2,R3]=7.871kN≤[N]=30kN满足要求!十、立柱验算1、长细比验算l0=h=1500mmλ=l0/i=1500/16=93.75≤[λ]=150长细比满足要求!查表得,φ=0.6412、风荷载计算M w=0.9×φc×1.4×ωk×l a×h2/10=0.9×0.9×1.4×0.29×1×1.52/10=0.074kN·m3、稳定性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1)面板验算q1=0.9×[1.2×(0.1+(24+1.5)×0.9)+1.4×0.9×2]×1=27.162kN/m2)小梁验算q1=max{1.098+0.9×1.2×[(0.3-0.1)×0.3/3+0.5×(0.9-0.12)]+0.9×[1.2×(0.5+(24+1.1)×0.1 2)+1.4×0.9×1]×max[0.5-0.3/2,(1-0.5)-0.3/2]/2×1,3.01+0.9×1.2×(0.3-0.1)×0.3/3}=3.0 32kN/m同上四~八计算过程,可得:R1=0.574kN,R2=7.003kN,R3=7.003kN,R4=0.574kN立柱最大受力N w=max[R1+N边1,R2,R3,R4+N边2]+0.9×1.2×0.15×(31.2-0.9)+M w/l b =max[0.574+0.9×[1.2×(0.5+(24+1.1)×0.12)+1.4×0.9×1]×(1+0.5-0.3/2)/2×1,7.003,7. 003,0.574+0.9×[1.2×(0.5+(24+1.1)×0.12)+1.4×0.9×1]×(1+1-0.5-0.3/2)/2×1]+4.909+0.074/1=11.985kNf=N/(φA)+M w/W=11985.215/(0.641×384)+0.074×106/4120=66.653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十一、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6.9.7:支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H/B=31.2/20=1.56<3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十二、立柱支承面承载力验算F1=N=11.985kN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βh=1,f t=0.858N/mm2,η=1,h0=h-20=100mm,u m =2[(a+h0)+(b+h0)]=1500mmF=(0.7βh f t+0.25σpc,m)ηu m h0=(0.7×1×0.858+0.25×0)×1×1500×100/1000=90.09kN≥F1=1 1.985kN满足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f c=7.488N/mm2,βc=1,βl=(A b/A l)1/2=[(a+2b)×(b+2b)/(ab)]1/2=[(1000)×(1350)/(100×450)]1/2=5.477,A ln=ab=45 000mm2F=1.35βcβl f c A ln=1.35×1×5.477×7.488×45000/1000=2491.568kN≥F1=11.985kN 满足要求!Q235A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模板支撑计算

模板支撑计算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的概况描述结构支撑系统计算及部分注意要点1、主梁为 350X 900、350X 700,次梁250X 600、250X 500;中空主梁450X 1800,次梁300X 9002、层高:一层为,四层为,中空为;3、跨度:框架一层,,,中空为4、施工方法⑴、采用? 48钢管满堂红顶架作为垂直支撑钢件。
⑵、框架梁底模采用18伽厚夹板板;梁侧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n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80X 100nm勺木枋、顶托、巾48钢管。
⑶、大梁(截面450X1800)支撑系统采用巾48钢管沿梁横向@ 500-650伽;纵向@800- 1000伽。
支托纵向采用80X 100X 2000松木枋叠放交错搭接,木枋必须居中,支托两边的空隙位置用相应木楔固定,使叠木枋保证居中,横向木枋80X 100X 2000mr@三350。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巾48钢管@ 900- 1000伽。
⑷、设巾48钢管纵横扫地杆一道(高出地面200伽内)。
同时纵横设置巾48水平连结钢管@ 1500;保证整体稳定。
⑸、纵横设剪刀撑①48@6500以内;450X1800伽主粱底两边均设置剪刀撑;米;米;米;米标高处设置水平剪刀撑①48@6500以内;6;;;米标高利用周边混凝土框架梁作水平支撑固定满堂红顶架,5;10;15;20米标高利用混凝土柱作水平支撑固定满堂红顶架,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6)、梁高900mm设二道? 12@ 500mn穿梁对拉螺栓(梁底上400伽为第一道、梁底上750- 800伽为第二道)。
高跨梁1800mm设四道? 14@500mn穿梁对拉螺栓(梁底上300伽为第一道、梁底上750- 800伽为第二道,1200-1300 mm第三道,1600-1700mm 第四道),考虑梁内为工字钢结构,结合设计人员同意开孔。
(7)为了施工安全,在米高度处搭设密竹一层作安全防护和操作平台。
(8)、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2.10.2 模板工程验收表》和扣件式钢管满堂红顶架的《JGJ130- 2001》规范执行,具体如下:1、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2、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方案要求;3、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1) 摘要:本文介绍模扳支架的简易计算方法。
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构成支架杆件的作用可概括为传递高程和传递荷载,模板支架体系主要构件有:模板,包括底模板和侧模板,分别承受新浇钢筋混凝土和施工荷载所产生的垂直压力与侧压力。
小楞(次龙骨),包括梁底枋、侧模板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来的荷载,一般采用方木。
大楞(主龙骨),包括托梁、侧模板外楞,用方木、型钢、钢管、组合桁架等,承受小楞传递来的荷载。
通道(过道)支承梁,用型钢、钢桁架或钢板桩等承受通道上部的荷载。
立杆和支架立柱,有门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型钢、贝雷架或钢质组合柱等多种形式,承受大楞或支承梁传递来的荷载。
水平杆,包括扫地杆、立杆(立柱)及大楞之间的纵横向水平连接杆件,用以增加杆件在水平面上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刀撑与抛撑,立杆(立柱)交叉连接杆件,包括竖向(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抛撑,用以增加支架系统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基础,原路面、混凝土基础、稳定层、支垫型钢或垫板等各类基础,直接承受支架立柱、立杆传递来的荷载。
地基,支承基础的原状地面。
附件(配件),包括连接件、扣件、底座、托座、调节螺栓、连墙件等。
注:①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情况计算;②混凝土堆集料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③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在相邻的两块板上。
⒋振捣混凝土时产生荷载对水平面模板为2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kN/m2,作用范围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⒌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两式计算,取较小值。
F=0.22γt0β1β2V1/2 F=24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γ、V——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8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0.90米,立杆的横距 l=0.9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000×0.200×0.900+0.350×0.900=4.815kN/m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1.000)×0.900=2.7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90.00×1.80×1.80/6 = 48.60cm3;I = 90.00×1.80×1.80×1.80/12 = 43.74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4.815+1.4×2.700)×0.300×0.300=0.086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86×1000×1000/48600=1.77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4.815+1.4×2.700)×0.300=1.720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720.0/(2×900.000×18.000)=0.15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7.515×3004/(100×6000×437400)=0.157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000×0.200×0.300=1.50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50×0.300=0.105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2.000)×0.300=0.900kN/m静荷载 q1 = 1.2×1.500+1.2×0.105=1.926kN/m活荷载 q2 = 1.4×0.900=1.260kN/m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 M = 0.1ql2=0.1×3.19×0.90×0.90=0.258kN.m最大剪力 Q=0.6×0.900×3.186=1.720kN最大支座力 N=1.1×0.900×3.186=3.154kN抗弯计算强度 f=0.258×106/4491.0=57.46N/mm2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2.505+0.990×0.900)×900.04/(100×2.06×105×107780.0)=0.501mm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3.15kN3.15kN 3.15kN 3.15kN 3.15kN 3.15kN 3.15kN 3.15kN 3.15kN 3.15kN 3.15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0.757支撑钢管弯矩图(kN.m)0.121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剪力图(kN)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max=0.757kN.m最大变形 vmax=1.98mm最大支座力 Qmax=10.304kN抗弯计算强度 f=0.76×106/4491.0=168.56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30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完整版)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完整版)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新浇混凝土梁名称KL1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300×900 模板支架高度H(m) 31.2 模板支架横向长度B(m) 20模板支架纵向长度L(m) 10.15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二、荷载设计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0.1 面板及小梁0.3 楼板模板0.5 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Q1k(kN/m2)1对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 2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基本风压ω0(kN/m2) 0.35非自定义:0.29 地基粗糙程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市区)模板支架顶部距地24面高度(m)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796μz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04三、模板体系设计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梁底小梁平行梁跨方向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 a(mm) 1000梁两侧立柱横向间距l b(mm) 1000步距h(mm) 1500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1000、1000混凝土梁距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2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两侧立柱间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333,667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4梁底支撑小梁间距100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1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设计简图如下:平面图立面图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4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5面板弹性模量E(N/mm2) 5400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W=bh2/6=1000×14×14/6=32666.667mm3,I=bh3/12=1000×14×14×14/12=228666.6 67mm4q1=0.9×max[1.2(G1k+(G2k+G3k)×h)+1.4Q2k,1.35(G1k+(G2k+G3k)×h)+1.4ψcQ2k]×b=0.9×max[1.2×(0.1+(24+1.5)×0.9)+1.4×2,1.35×(0.1+(24+1.5)×0.9)+1.4×0.7×2]×1=29.77 kN/m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9]×1=28.006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4kN/mq2=[1×(G1k+(G2k+G3k)×h)]×b=[1×(0.1+(24+1.5)×0.9)]×1=23.05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28.006×0.12+0.117×1.764×0.12=0.03kN·m σ=M max/W=0.03×106/32666.667=0.92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0.677q2L4/(100EI)=0.677×23.05×1004/(100×5400×228666.667)=0.013mm≤[ν]=L/250=100/250=0.4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1=R4=0.4q1静L+0.45q1活L=0.4×28.006×0.1+0.45×1.764×0.1=1.2kNR2=R3=1.1q1静L+1.2q1活L=1.1×28.006×0.1+1.2×1.764×0.1=3.292kN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1'=R4'=0.4q2L=0.4×23.05×0.1=0.922kNR2'=R3'=1.1q2L=1.1×23.05×0.1=2.536kN五、小梁验算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截面类型(mm) 40×70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1.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32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32.667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7040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114.333 小梁计算方式简支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1.2/1=1.2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R3]/b = Max[3.292,3.292]/1= 3.292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4/b=1.2/1=1.2kN/m小梁自重:q2=0.9×1.35×(0.3-0.1)×0.3/3 =0.024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0.9×1.35×0.5×(0.9-0.12)=0.474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0.9×1.35×0.5×(0.9-0.12)=0.474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0.9×Max[1.2×(0.5+(24+1.1)×0.12)+1.4×2, 1.3 5×(0.5+(24+1.1)×0.12)+1.4×0.7×2]×(0.5-0.3/2)/2×1=1.105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0.9×Max[1.2×(0.5+(24+1.1)×0.12)+1.4×2, 1.3 5×(0.5+(24+1.1)×0.12)+1.4×0.7×2]×((1-0.5)-0.3/2)/2×1=1.105kN/m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1.2+0.024+0.474+1.105=2.803kN/m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3.292+0.024=3.317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1.2+0.024+0.474+1.105=2.803kN/m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 右]=Max[2.803,3.317,2.803]=3.317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梁底面板传递给左边小梁线荷载:q1左'=R1'/b=0.922/1=0.922kN/m梁底面板传递给中间小梁最大线荷载:q1中'=Max[R2',R3']/b = Max[2.536,2.536]/1= 2.536kN/m梁底面板传递给右边小梁线荷载:q1右'=R4'/b=0.922/1=0.922kN/m小梁自重:q2'=1×(0.3-0.1)×0.3/3 =0.02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3左'=1×0.5×(0.9-0.12)=0.39kN/m梁右侧模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3右'=1×0.5×(0.9-0.12)=0.39kN/m梁左侧楼板传递给左边小梁荷载q4左'=[1×(0.5+(24+1.1)×0.12)]×(0.5-0.3/2)/2×1=0.61 5kN/m 梁右侧楼板传递给右边小梁荷载q4右'=[1×(0.5+(24+1.1)×0.12)]×((1-0.5)-0.3/2)/2×1=0 .615kN/m 左侧小梁荷载q左'=q1左'+q2'+q3左'+q4左'=0.922+0.02+0.39+0.615=1.947kN/m中间小梁荷载q中'= q1中'+ q2'=2.536+0.02=2.556kN/m右侧小梁荷载q右'=q1右'+q2'+q3右'+q4右' =0.922+0.02+0.39+0.615=1.947kN/m小梁最大荷载q'=Max[q左',q中',q右']=Max[1.947,2.556,1.947]=2.556kN/m为简化计算,按简支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1、抗弯验算M max=max[0.125ql12,0.5ql22]=max[0.125×3.317×0.52,0.5×3.317×0.32]=0.149kN·mσ=Mmax/W=0.149×106/32667=4.569N/mm2≤[f]=11.44N/m 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 max=max[0.5ql1,ql2]=ma x[0.5×3.317×0.5,3.317×0.3]=0.995kNτmax=3V max/(2bh0)=3×0.995×1000/(2×40×70)=0.533N/mm2≤[τ]=1.232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ν1=5q'l14/(384EI)=5×2.556×5004/(384×7040×114.333×104)=0.258mm≤[ν]=l1/250=500/250=2mmν2=q'l24/(8EI)=2.556×3004/(8×7040×114.333×104)=0.322mm≤[ν]=2l2/250=2×300/2 50=2.4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max=[qL1,0.5qL1+qL2]=max[3.317×0.5,0.5×3.317×0.5+3.317×0 .3]=1.824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542kN,R2=1.824kN,R3=1.824kN,R4=1.5 4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max'=[q'L1,0.5q'L1+q'L2]=max[2.556×0.5,0.5×2.556×0.5+2.556×0.3]=1.406kN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1.071kN,R2'=1.406kN,R3'=1.406kN,R4'=1.071kN六、主梁验算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12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9.891、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kN·m)σ=Mmax/W=0.141×106/4120=34.284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kN)V max=3.366kNτmax=2V max/A=2×3.366×1000/384=17.532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νmax=0.056mm≤[ν]=L/250=334/250=1.336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295kN,R2=3.661kN,R3=3.661kN,R4=0.295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224kN,R2'=2.701kN,R3'=2.701kN,R4'=0.224kN七、2号主梁验算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12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9.89主梁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P=max[R2,R3]=Max[3.661,3.661]=3.661kN,P'=max[R2',R3']=Max[2.701,2.7 01]=2.701kN1、抗弯验算2号主梁弯矩图(kN·m)σ=Mmax/W=0.641×106/4120=155.50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2号主梁剪力图(kN)V max=2.38kNτmax=2V max/A=2×2.38×1000/384=12.394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2号主梁变形图(mm)νmax=1.533mm≤[ν]=L/250=1000/250=4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极限承载能力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4.942kN,R2=7.871kN,R3=7.871kN,R4=4.942kN立柱所受主梁支座反力依次为R2=7.871/1=7.871kN,R3=7.871/1=7.871kN八、纵向水平钢管验算钢管截面类型(mm) Φ48×2.7钢管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钢管截面面积A(mm2) 384 钢管截面回转半径i(mm) 16钢管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钢管截面惯性矩I(cm4) 9.89 钢管截面抵抗矩W(cm3) 4.12 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P=max[R1,R4]=0.295kN,P'=max[R1',R4']=0.224kN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σ=M max/W=0.052×106/4120=12.53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V max=0.192kNτmax=2V max/A=2×0.192×1000/384=0.999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νmax=0.127mm≤[ν]=L/250=1000/250=4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依次为R1=0.398kN,R2=0.634kN,R3=0.634kN,R4=0.398kN同理可得:两侧立柱所受支座反力依次为R1=0.634kN,R4=0.634kN九、可调托座验算荷载传递至立柱方式可调托座2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k c 11、扣件抗滑移验算两侧立柱最大受力N=max[R1,R4]=max[0.634,0.634]=0.634kN≤1×8=8kN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2、可调托座验算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2,R3]=7.871kN≤[N]=30kN满足要求!十、立柱验算立柱钢管截面类型(mm) Φ48×2.7立柱钢管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钢材等级Q235 立柱截面面积A(mm2) 384回转半径i(mm) 16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12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1、长细比验算l0=h=1500mmλ=l0/i=1500/16=93.75≤[λ]=150长细比满足要求!查表得,φ=0.6412、风荷载计算M w=0.9×φc×1.4×ωk×l a×h2/10=0.9×0.9×1.4×0.29×1×1.52/10=0.074kN·m3、稳定性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1)面板验算q1=0.9×[1.2×(0.1+(24+1.5)×0.9)+1.4×0.9×2]×1=27.162kN/m2)小梁验算q1=max{1.098+0.9×1.2×[(0.3-0.1)×0.3/3+0.5×(0.9-0.12)]+0.9×[1.2×(0.5+(24+1.1)×0.12)+1.4×0.9×1]×max[0.5-0.3/2,(1-0.5)-0.3/2]/2×1,3.01+0.9×1.2×(0.3-0.1)×0.3/3}=3.032kN/m同上四~八计算过程,可得:R1=0.574kN,R2=7.003kN,R3=7.003kN,R4=0.574kN 立柱最大受力N w=max[R1+N边1,R2,R3,R4+N边2]+0.9×1.2×0.15×(31.2-0.9)+M w/l b =max[0.574+0.9×[1.2×(0.5+(24+1.1)×0.12)+1.4×0.9×1]×(1+0.5-0.3/2)/2×1,7.003,7.003,0.574+0.9×[1.2×(0.5+(24+1.1)×0.12)+1.4×0.9×1]×(1+1-0.5-0.3/2)/2×1]+4.909+0.074/1=11.985kNf=N/(φA)+M w/W=11985.215/(0.641×384)+0.074×106/4120=66.653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十一、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第6.9.7:支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H/B=31.2/20=1.56<3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十二、立柱支承面承载力验算支撑层楼板厚度h(mm) 12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的龄期(天) 14 混凝土的实测抗压强度f c(N/mm2) 7.488 混凝土的实测抗拉强度f t(N/mm2) 0.858 立柱垫板长a(mm) 100 立柱垫板宽b(mm) 450F1=N=11.985kN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公式参数剖析F l≤(0.7βh f t+0.25σpc,m)ηu m h0F1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β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800mm时,取βh=1.0;当h≥2000mm时,取βh=0.9;中间线性插入取用。
模板及支架计算

模板及支架计算1. 模板承载力计算模板承载力是指模板在承受荷载作用时,能够保持不变形的能力。
在进行模板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模板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模板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σSd其中,Q为模板承载力,σ为模板材料的强度设计值,S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弯矩值,d为模板的厚度或直径。
2. 支架稳定性计算支架稳定性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保持不变形或倾覆的能力。
在进行支架稳定性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稳定性计算公式为:K=Φr(W-λγw-ρkRk)d/ηyA+GσsWt/ηyW+FA/A1-μtFA2-FA1其中,K为支架稳定性安全系数,Φr为支架的稳定系数,W为支架的截面抵抗矩,λ为支架材料的泊松比,γw 为支架材料的容重,ρk为土的附加应力系数,Rk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d为支架的直径或高度,ηy为支架的稳定系数,A为支架的截面积,G为支架材料的剪切强度设计值,σs为支架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Wt为支架材料的截面惯性矩,FA为风荷载引起的水平力矩,A1、μt为与支架材料有关的系数,FA2、FA1分别为与土和水的压缩系数有关的系数。
3. 支架变形计算支架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发生的变形。
在进行支架变形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变形计算公式为:Δ=W0+η(y0+Δy)g/2+η(y0+Δy)g/2-Δy0g/2-Δyg/2-Δyg/2-Δyg/2其中,Δ为支架变形量,W0为初始水平拉杆预紧力在横梁上产生的挠度值,y0为初始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值,Δy为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变化值,g为立杆间距。
4. 施工荷载计算施工荷载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和支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
在进行施工荷载计算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
品茗斜板模板支架体系计算

品茗斜板模板支架体系计算一、引言品茗斜板模板支架体系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结构,可用于悬挑面板的支撑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品茗斜板模板支架体系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准确计算支架的尺寸和材料需求。
二、斜板模板支架基本原理品茗斜板模板支架体系主要由斜杆、水平横杆和支撑脚组成。
斜杆连接在地面或主体结构上,水平横杆固定在斜杆上,并支撑着模板,支撑脚则用于调整支架的高度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支架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斜杆的倾斜角度应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模板的重量进行合理选择。
-斜杆和水平横杆的尺寸应根据预计的荷载进行计算。
-支撑脚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
三、斜杆计算公式斜杆的尺寸计算主要取决于其承受的荷载和倾斜角度。
以下是计算斜杆尺寸的基本公式:斜杆长度(L)=支撑点到模板上缘的距离(A)/s in(倾斜角度)斜杆截面积(A)=斜杆的最大弯矩/允许应力其中,最大弯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最大弯矩=(模板重量+模板上人员重量)*支撑点到模板上缘的距离(A)/4斜杆的允许应力可以根据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安全系数进行选择。
四、水平横杆计算公式水平横杆的尺寸计算主要取决于其承受的荷载和跨度。
以下是计算水平横杆尺寸的基本公式:水平横杆长度(L)=支撑点间距(D)+2*支撑脚宽度(B)水平横杆截面积(A)=水平横杆的最大弯矩/允许应力最大弯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最大弯矩=斜杆的最大弯矩+斜杆在水平方向上的反力*支撑脚宽度(B)允许应力可以根据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安全系数进行选择。
五、支撑脚计算公式支撑脚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支架的稳定性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支撑脚的数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支撑脚数量(N)≥斜杆数量(M)/最大距离(C)其中,最大距离可以通过斜杆的长度和最大倾斜角度进行计算。
支撑脚的位置可以根据斜杆间距和支架的稳定性要求进行选择。
六、结论品茗斜板模板支架体系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支撑结构,在设计时需要通过斜杆、水平横杆和支撑脚的计算来确定其尺寸和材料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1)摘要:本文介绍模扳支架的简易计算方法。
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构成支架杆件的作用可概括为传递高程和传递荷载,模板支架体系主要构件有:模板,包括底模板和侧模板,分别承受新浇钢筋混凝土和施工荷载所产生的垂直压力与侧压力。
小楞(次龙骨),包括梁底枋、侧模板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来的荷载,一般采用方木。
大楞(主龙骨),包括托梁、侧模板外楞,用方木、型钢、钢管、组合桁架等,承受小楞传递来的荷载。
通道(过道)支承梁,用型钢、钢桁架或钢板桩等承受通道上部的荷载。
立杆和支架立柱,有门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型钢、贝雷架或钢质组合柱等多种形式,承受大楞或支承梁传递来的荷载。
水平杆,包括扫地杆、立杆(立柱)及大楞之间的纵横向水平连接杆件,用以增加杆件在水平面上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刀撑与抛撑,立杆(立柱)交叉连接杆件,包括竖向(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抛撑,用以增加支架系统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基础,原路面、混凝土基础、稳定层、支垫型钢或垫板等各类基础,直接承受支架立柱、立杆传递来的荷载。
地基,支承基础的原状地面。
附件(配件),包括连接件、扣件、底座、托座、调节螺栓、连墙件等。
二、荷载计算模板和支架的荷载P可采用下式计算,并按表1进行荷载组合。
建筑工程 P=1.2NG +1.4NQ式中:NG——恒载,包括模板、支架、新浇混凝土自重和钢筋自重;NQ——活载,包括施工人员、物料及设备的自重,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⒈模板和支架自重木材采用8kN/m3;组合钢模及连接件按0.5kN/m3计,组合钢模连接件及钢楞按0.75kN/m3计。
建筑工程模板自重用0.5kN/m2。
⒉新浇筑混凝土或新砌的砌体自重⑴ 普通混凝土采用24kN/m3,钢筋混凝土根据实际湿密度确定,用26kN/m3作校核荷载,帽梁建议用27kN/m3。
建筑工程项目用25.5kN/m3。
⑵ 梁侧模板自重荷载及楼板(面板)混凝土荷载按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⒊施工人员、施工物料及施工设备的自重,包括堆放的荷载⑴ 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楞时,均布荷载为 2.5kN/m2,另以集中荷载2.5kN进行验算。
建筑工程项目中,此项活荷载及振捣混凝土的荷载动(2kN/m2)按集中力计算。
⑵ 计算直接支承小楞的构件时,均布荷载取1.5kN/m2。
⑶ 计算支架立柱及支承拱架的其它结构构件时,均布荷载取1.0kN/m2。
注:① 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情况计算;② 混凝土堆集料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③ 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在相邻的两块板上。
⒋振捣混凝土时产生荷载对水平面模板为2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kN/m2,作用范围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⒌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两式计算,取较小值。
F=0.22γt0β1β2V1/2 F=24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γ、V——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t——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l.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l.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取l.15。
例:混凝土浇注高度H=6.5m;浇注速度V=2.5m/h,γ=24kN/m3,坍落度80mm,入模温度T=25℃,掺缓凝型外加剂,求模板承受的混凝土最大侧压力。
解:β1=l.2,β2=l.0F=0.22×24×[200/(25+15)]×1.2×1×2.51/2 =50.09 (kN/m2)F=24×6.5=156 (kN/m2)F=(50.l,156)min=50.1 kN/m2 混凝土的有效高度h=F/24=2.09(m)⒍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范围在混凝土有效压头高度以内)⑴用溜槽、串筒或导管输出混凝土,取2kN/m2;⑵用容量≤0.2m3的运输器具倾倒混凝土,取2kN/m2;⑶用容量大于0.2至0.8m3的运输器具倾倒混凝土,取4kN/m2;⑷用容量大于0.8m3的运输器具倾倒混凝土,取6kN/m2。
⒎其它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荷载、水流冲击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雪荷载等,按实际情况考虑。
作用在支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 =0.7μzμsω式中:ωk 、ω、μz——风荷载标准值、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s——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下表选用。
注:①μsw可将支架视为桁架,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有关规定计算,对于钢管外径为42mm的敞开式支架,μsw=0.25;②挡风系数φ=1.2挡风面积/迎风面积,按照有关规范采用。
三、模板及支架体系的施工设计⒈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现场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编制模板支架体系施工设计,作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之一。
⒉模板支架体系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⑴ 绘制模板设计图、支承系统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模板和支架总装图、细部结构和异形模板大样图;⑵ 根据施工条件确定施工荷载,对模板和支承系统进行验算。
即按其受力程序分别验算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⑶ 制定技术及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模板结构安装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特殊部位、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应用虚线标识在模板图上并说明其固定方法);⑷ 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及其处理措施(包括大样图),确定立杆垫板最小触地面积或立柱基础尺寸。
多层房屋建筑工程应制定对已浇注混凝土的下层板、梁的成品保护措施;⑸ 编制模板、支架材料及配件的规格数量汇总表和周转使用计划;⑹ 编写模板支架体系设计和施工说明书;⑺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浇捣方法和浇注流程,必要的保温和隔热措施等;⑻对高支模工程必须编制支架监测方案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⒊为加快模板及支架的周转使用,宜采用下列措施⑴ 分区流水作业;竖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分开施工;⑵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粉煤灰等;⑶ 利用已浇筑的混凝土支承上部模板结构,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使支架体系与结构物已浇筑混凝土的板梁柱连成整体;⑷采用预拼装大模板整体装拆(根据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装备决定)。
⒋计算模板、拱架和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时,应考虑作用在模板、拱架和支架上的风力,风力可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下同)第5条或《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第2.3.8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搭设于水中的支架,尚应考虑水流压力、流冰压力和船只漂流等冲击力荷载。
验算倾覆的稳定系数不得小于l.3。
⒌双曲拱、组合箱形拱,如系就地浇筑,其拱架和支架的设计荷载可只考虑承受拱肋重力和施工操作时的附加荷载。
⒍钢木模板、拱架及支架的设计,可参照《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的有关规定。
⒎验算模板、拱架及支架的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数值:⑴ 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⑵ 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⑶ 拱架、支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盖梁、纵梁),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自由跨度的1/400;⑷ 钢模板的面板变形为1.5mm;⑸ 钢模板的钢楞、柱箍变形为3.0mm。
⒏对拉螺栓和扣件应根据计算配置,并应采取措施减少钢模板上的钻孔。
四、材料性能注:①支架作临时性结构,容许应力的提高系数可取 1.3,但节点销子的容许弯应力在任何荷载作用下,均不得提高;②木材适用于A3(广东松)、A4(杉木)等,其他木材参见《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③表中木材应力为顺纹方向,木材的顺纹受压及承压容许应力[σa]= [σw];④表中木材的剪应力为弯曲剪应力,顺纹剪应力低于表中所示之值。
五、计算简图各类构件均按最不利工况、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或校核。
⒈ 同类型支承结构的模板、支架,选最大跨度计算;不等跨连续梁可采用最大跨度简化为等跨连续梁计算,且荷载作用点应选在最不利位置,例如单一集中荷载作用时,最不利情况为作用点在跨中。
⒉ 按简支梁验算时,其计算跨度l 采用1.05~l.1 l 0(l 0为净跨距)与支座中点间的距离两者中的大值;⒊ 结构形状及荷载均对称的偶数跨连续梁,只要取对称中心线一边的半个结构进行计算,但中间支座应改为固定端(见图2)。
⒋ 结构形状对称而荷载是反对称的偶数跨连续梁,只要取对称中心线一边的半个结构进行计算,中间支座仍为铰支(见图3)。
六、 基本计算公式⒈ 强度计算⑴ 轴心受拉 σ=N /A ≤[σ]⑵ 在一个主平面内受弯曲 σw =M /W ≤[σw ]⑶ 受压(或受拉)并在一个主平面内受弯曲或与此相当的偏心受压(受拉)N /A ±M /W ≤[σ] 或 [σw ]⑷ 受弯曲的剪应力 τmax =QS m /(δI m )≤C τ[τ]式中:σ、σw 、τmax ——验算截面的轴向应力、弯曲应力和最大剪应力;[σ]、[σw ]、[τ]——轴向应力、弯曲应力和剪应力的容许值; N 、M 、Q ——验算截面的计算轴向力、弯矩和剪力;A 、δ、W ——验算截面的计算面积、腹板厚度、对主轴的计算截面模量; I m 、S m ——毛截面惯性矩、中性轴以上的毛截面对中性轴的面积矩; C τ——剪应力分布不均匀时的容许应力增大系数,令τ0=Q /(hδ)Kc =τmax /τ0≤1.25 1.25<Kc <1.50 ≥1.50 Cτ1.0按直线比例计算1.25[σ];,如N /A <M /W ,则采用[σw ]。
① 对矩形截面 τmax =1.5Q /A② 对钢管等环形截面 τmax =1.5Q /A ③ 对工字钢可直接查表得出I m /S m 之值④对槽钢(δ=d)U口水平放置时 Sm<(A/2)·(h-t)/2=A(h-t)/4<Ah/4τmax =QAh/(4Ixδ)U口朝上或朝下放置时 Sm =2(b-Zo)t(b-Zo)/2τmax=Qt(b-Zo)2/(δIy)式中:Ix 、Iy、Zo——分别为槽钢对x轴(对称轴)、y轴的惯性矩及槽钢形心至腹板外缘的距离,详见GB707《热轧普通槽钢》;h、d、b、t——分别为腹板高度、腹板宽度、肢(翼板)宽度与平均肢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