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类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核酸药物的分离ppt课件
4电场强度的影响低电压下dna迁移率与电压成正比电压增大时不同大小结构和电荷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增大的比例不同故其分离范围也是不同的55电场方向电场方向通过电场方向周期性的改变使不同通过电场方向周期性的改变使不同dnadna分子分离开来其实其并未改变迁移率分子分离开来其实其并未改变迁移率只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分离不同片段的只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分离不同片段的dnadna66碱基的组成和温度碱基的组成和温度琼脂糖凝胶对琼脂糖凝胶对dnadna碱基组成和温度的敏感碱基组成和温度的敏感性极低性极低7荧光标记染料荧光标记染料sybrgoldsybrgold其与其与dnadna结合的亲和力高结合的亲和力高sybrgoldsybrgolddnadna复合物产生光子的量是复合物产生光子的量是ebebdnadna复合物的复合物的10001000多倍多倍溴化乙锭溴化乙锭使迁移率降低使迁移率降低88缓冲液缓冲液实为离子强度的改变实为离子强度的改变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电导率最小dnadna几乎不移动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的缓冲液中如误加如误加1010电泳缓冲液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dnadna变性
第五章 核酸药物的分离
5.2核酸药物分离
分离核酸的原则 1 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2. 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2
分离提取核酸的主要步骤
细胞的破碎 核蛋白的解聚、变性蛋白的去除 核酸的沉淀 核酸的浓度测定 核酸的保存
2.1 2.2 2.3 2.4 2.5
5.2.1盐析法及沉淀法 特点:应用广,设备简单,沉淀易于过滤 原理: 1破坏了核酸和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和盐键, 从而分开 2利用试剂选择性的沉淀蛋白质分子,和浓缩 核酸,从而分离
第五章 核酸药物的分离
5.2核酸药物分离
分离核酸的原则 1 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2. 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2
分离提取核酸的主要步骤
细胞的破碎 核蛋白的解聚、变性蛋白的去除 核酸的沉淀 核酸的浓度测定 核酸的保存
2.1 2.2 2.3 2.4 2.5
5.2.1盐析法及沉淀法 特点:应用广,设备简单,沉淀易于过滤 原理: 1破坏了核酸和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和盐键, 从而分开 2利用试剂选择性的沉淀蛋白质分子,和浓缩 核酸,从而分离
[课件]第16章 反义核酸类药物PPT
反义核酸技术(antisense nucleic acids technology) 是根据
核酸杂交原理设计的,以选择性地抑制特定基因表达为目的的
一类核酸研究新技术 包括反义RNA(asRNA)、反义DNA(asDNA) 、核酶(Rz)
反义核酸的基本原理
绝大多数DNA由两条碱基互补的单链组成,生物信息以核苷酸 不同排列顺序编码在DNA链上,基因组形成单顺反子结构
在DNA双链上被转录为RNA的链为正义链,与其相对应的链为 反义链 精心设计一段寡核苷酸与正义链互补,一般由 7到30个核苷酸组 成,将会阻断基因转录;或将含有反义序列的载体导入细胞内, 干扰特定基因表达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在基因位点、前体mRNA、 mRNA及蛋白水 平,通过干扰特定基因功能限制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反义RNA的临床作用
抗病毒:
将特定的病毒基因反向插入到表达性载体中,以构建反义 RNA 表达载体
再将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病毒宿主细胞)中表达特异性反义 RNA 从而抑制特异有害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病毒复制(疱疹病毒、流 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肿瘤: 设计出针对肿瘤细胞的癌基因、突变基因、非正常表达基因及 某些肿瘤相关病毒的癌基因反义RNA 以阻断这些有害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反义RNA的应用(一)
治疗方法
根据已知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反义RNA 相应的反义寡聚核苷酸与肿瘤癌基因活化表达的 mRNA的起始翻译位 点结合成RNA/RNA双链体 双链体阻止启动子与核糖体结合,或核糖体沿 mRNA上移,抑制翻译
反义RNA的应用(二)
反义RNA的应用(二)
反义RNA的应用(二)
MOLECULAR DIAGNOSTICS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ppt课件
6
目前临床应用抗病毒药有五类
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抗DNA):阿 昔洛维,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
抑制核糖核酸型病毒(抗RNA):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激发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繁殖,干扰素等。
抑制病毒颗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 病毒释放;异喹啉类等。
阻止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和脱壳,防止宿主
细胞感染:金刚烷胺等。
7
8
抗病毒药
无环乌苷 (Aciclovir):用于局部和 全身的治疗或预防疱疹病毒性感染。 毒性低、口服副作用小。
疱疹净 (Idoxuridinum ):主要用于 疱疹性眼病。长期使用可影响正常角 膜上皮代谢,可有过敏症状。
9
抗病毒药
病毒唑 (Ribavirin):用于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和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结膜炎、 口炎、小儿腺病毒肺炎等。妊娠不足3 个月的妇女禁用。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1
抗பைடு நூலகம்菌药
概述 各种抗真菌药的作用特点
2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于该药毒性较大,已减少 了对它的使用。
灰黄霉素:毒性较大、疗效差而停用。
酮康唑 (Ketoconazole):口服用于治疗 表皮和深部霉菌病的较好药物。不宜 与制酸药、抗胆碱药或H2受体阻滞药 合用。孕妇及有过敏史者禁用。
3
抗真菌药
密康唑 (Micoflazole ):临床用于白色 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 菌及球孢子菌等深部霉菌病。 孕妇、 婴儿禁用。
氟康唑 (F1uconazo1e): 临床可用于 隐球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口服或 静滴给药。 主要是胃肠道的反应, 偶有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
4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临床用于浅 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 脚癣、头癣、甲癣阴道念珠菌病、霉 菌性角膜炎及某些全身性霉菌病。主 要是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用药。
目前临床应用抗病毒药有五类
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抗DNA):阿 昔洛维,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
抑制核糖核酸型病毒(抗RNA):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激发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繁殖,干扰素等。
抑制病毒颗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 病毒释放;异喹啉类等。
阻止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和脱壳,防止宿主
细胞感染:金刚烷胺等。
7
8
抗病毒药
无环乌苷 (Aciclovir):用于局部和 全身的治疗或预防疱疹病毒性感染。 毒性低、口服副作用小。
疱疹净 (Idoxuridinum ):主要用于 疱疹性眼病。长期使用可影响正常角 膜上皮代谢,可有过敏症状。
9
抗病毒药
病毒唑 (Ribavirin):用于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和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结膜炎、 口炎、小儿腺病毒肺炎等。妊娠不足3 个月的妇女禁用。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1
抗பைடு நூலகம்菌药
概述 各种抗真菌药的作用特点
2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于该药毒性较大,已减少 了对它的使用。
灰黄霉素:毒性较大、疗效差而停用。
酮康唑 (Ketoconazole):口服用于治疗 表皮和深部霉菌病的较好药物。不宜 与制酸药、抗胆碱药或H2受体阻滞药 合用。孕妇及有过敏史者禁用。
3
抗真菌药
密康唑 (Micoflazole ):临床用于白色 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 菌及球孢子菌等深部霉菌病。 孕妇、 婴儿禁用。
氟康唑 (F1uconazo1e): 临床可用于 隐球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口服或 静滴给药。 主要是胃肠道的反应, 偶有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
4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临床用于浅 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 脚癣、头癣、甲癣阴道念珠菌病、霉 菌性角膜炎及某些全身性霉菌病。主 要是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用药。
抗病毒药药物化学ppt课件
尚无金刚烷胺的代谢产物的报道
8
Ribavirin
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O H2N
3 2N
N
4
N1
1-β-D-呋喃核糖基-1H-1,2, 4-三氮唑-3-羧酰胺
HO O
1
OH
OH
9
1-β-D-ribofuranosyl- 1H-1,2,4-triazole-3-carboxamide
利巴韦林(Ribavirin)于1972年由美国加州核酸研究所 首先报道。该研究所J.T.Witkowski等人发现核糖核苷抗 生素吡唑呋喃菌素、间型霉素和焦土霉素除了有抗菌活性 外,在体外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是其抗病毒活性不 高或抗病毒谱很窄。
NH2
HO
N3
HO O
胸腺嘧啶(T)用腺嘌呤(A)、鸟嘌呤(G)、 N 胞嘧啶(C)取代仍有活性,用尿嘧啶 (U) 取代无活性 O N
HO O
O
齐多夫定 Zidovudine(AZT) 取代基活性 F>NH2>H>N3,
硫、磺酰基取代形成醚键 或氧桥活性大为降低 O
HN HO O O N
去羟肌苷 N3Didansine(ddI)
DNA链的3′末端时,不能再进行5′-3′磷酸二
酯键的结合,终止了病毒DNA链的延长。
AZTTP对HIV-1逆转录酶的亲和力比细胞
DNA聚合酶强100倍,故其抗病8
O
酯化、醚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 HN NH2、F取代后活性保持
HO O O N
O O HN HN
N N N O N
合成,使病毒复制与传播受抑制。X-射线晶体衍射也表明, 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 RNA和DNA病毒
核酸类药物ppt精选课件
肌苷类:有肌苷、肌苷二醛(IDA)、异丙肌苷(Inosiplex) 脱氧核苷类:有氮杂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
脱氧硫鸟苷、三氟胸苷
.
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单核苷酸类:有腺苷酸(AMP)、尿苷酸(UMP)、肌苷
酸(IMP)、环腺苷酸(cAMP)、双丁酰环腺苷酸(DBC)、 辅酶A(CoA)等; 核苷二磷酸类:有尿二磷葡萄糖(UDPG)、胞二磷胆碱 (CDP-Choline)等; 核苷三磷酸类:有腺三磷(ATP)、胞三磷(CTP)、尿三 磷(UTP)、鸟三磷(GTP)等; 核苷酸类混合物:有5’-核苷酸、2’,3’-核苷酸、脱氧 核苷酸、核酪等。
质会使机体代谢失调,发生病态,提供这类物质, 有助于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加速受 损组织的修复.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放射病、血小板减少症、白 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等。 属于这一类的核酸药物有ATP、辅酶A、脱氧核 苷酸、CTP、UTP、腺苷、混合核苷酸、辅酶I等。
.
第二类为天然碱基、核苷、核苷酸结构类似物或聚 合物,这一类核酸类药物是当今人类治疗病毒、肿 瘤、艾滋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产生干扰素、免疫 抑制的临床药物。
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有以下一 些品种:氮杂鸟嘌呤、巯嘌呤、6一氯嘌呤、氟胞 嘧啶、氟尿嘧啶、呋喃氟尿嘧啶、氟苷、阿糖胞苷、 环胞苷、肌苷二醛、异丙基苷、脱氧巯鸟苷、环腺 苷酸、聚肌胞等。
.
反义核酸技术(简称反义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研制的药物称为反义药物,根据核酸 杂交原理,反义药物能与特定基因杂交,在基因水 平干扰致病蛋白的产生过程,及干扰遗传信息从核 酸向蛋白质的传递。
第五章 核酸类药物
.
1868年瑞士青年生化学家米歇尔(Miescher),在用 胃蛋白酶分解细胞蛋白质的时候,发现酶不能分 解细胞核。经过化学分析,细胞核主要是由含磷 的物质构成的,它的性质又不同于蛋白质,起名 叫核素,20年以后,人们发现这种物质是强酸, 改称为核酸。
脱氧硫鸟苷、三氟胸苷
.
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单核苷酸类:有腺苷酸(AMP)、尿苷酸(UMP)、肌苷
酸(IMP)、环腺苷酸(cAMP)、双丁酰环腺苷酸(DBC)、 辅酶A(CoA)等; 核苷二磷酸类:有尿二磷葡萄糖(UDPG)、胞二磷胆碱 (CDP-Choline)等; 核苷三磷酸类:有腺三磷(ATP)、胞三磷(CTP)、尿三 磷(UTP)、鸟三磷(GTP)等; 核苷酸类混合物:有5’-核苷酸、2’,3’-核苷酸、脱氧 核苷酸、核酪等。
质会使机体代谢失调,发生病态,提供这类物质, 有助于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加速受 损组织的修复.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放射病、血小板减少症、白 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等。 属于这一类的核酸药物有ATP、辅酶A、脱氧核 苷酸、CTP、UTP、腺苷、混合核苷酸、辅酶I等。
.
第二类为天然碱基、核苷、核苷酸结构类似物或聚 合物,这一类核酸类药物是当今人类治疗病毒、肿 瘤、艾滋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产生干扰素、免疫 抑制的临床药物。
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有以下一 些品种:氮杂鸟嘌呤、巯嘌呤、6一氯嘌呤、氟胞 嘧啶、氟尿嘧啶、呋喃氟尿嘧啶、氟苷、阿糖胞苷、 环胞苷、肌苷二醛、异丙基苷、脱氧巯鸟苷、环腺 苷酸、聚肌胞等。
.
反义核酸技术(简称反义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研制的药物称为反义药物,根据核酸 杂交原理,反义药物能与特定基因杂交,在基因水 平干扰致病蛋白的产生过程,及干扰遗传信息从核 酸向蛋白质的传递。
第五章 核酸类药物
.
1868年瑞士青年生化学家米歇尔(Miescher),在用 胃蛋白酶分解细胞蛋白质的时候,发现酶不能分 解细胞核。经过化学分析,细胞核主要是由含磷 的物质构成的,它的性质又不同于蛋白质,起名 叫核素,20年以后,人们发现这种物质是强酸, 改称为核酸。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1.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2.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大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41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3.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20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21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24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25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 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 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41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和15%。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20%,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mL。 3. 约90%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约5%),故口服无效。
20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21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24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25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 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 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 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核酸类药物课件
例二: 鸟苷2mmol/L悬浮于5ml磷酸三甲酯中,温度 控制0℃,添加氯化氧磷6mmol/L,水2mmo/L,反 应6h,5'-GMP摩尔产率达90%。
三、核苷的制备 本节叙述核苷的化学法和发酵法生产。 (-)RNA化学水解法制备核苷 1. 核苷生产工艺流程 RNA经甲酰胺化学水解制备核苷
(-)RNA化学水解法制备核苷 1. 核苷生产工艺流程(图14·8)
(二)发酵法生产核苷
发酵法生产核苷是近代发酵工程领域中的杰出成果, 产率高,周期短,控制容易,产量大。用发酵法生产各种 核苷的菌株有着许多共同特点:
①它们都使用磷酸单酯酶活力很强的枯草芽孢杆菌或短小 芽抱杆菌为诱变出发菌株;
②它们都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诱变方法选育出在遗传性 状上具有特定标记的诱变菌;
4.菌体自溶法生产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在合适的条件下降解细胞内的RNA 可产生5′-核苷酸。在国内用谷氨酸产生菌体自溶法 生产5‘-核苷酸。
(1)菌体自溶法生产核苷酸工艺流程:
5. 碱水解法生产2',3'-混合核苷酸
RNA结构中的磷酸二酯键对于碱性条件不稳定, 很容易生成2′,3-环状磷酸酯,此环状磷酸酯对碱更 不稳定,很易加水分解生成2',3'-混合核苷酸。 取RNA配成3%~3.5%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达 0.3mol/L浓度,升温至38℃,保温16~20小时,用 6mol/L盐酸中和至pH7.0,从RNA水解成2′,3'核苷酸的降解率达95%以上,将2′,3'-混合核苷酸 制成每片含50~100mg的片剂,经临床使用,对非特 异性血小板减少症、对白血球减少症、癌肿的化疗 和放疗后的升白血球均有较好疗效。
(二)生产工艺 1.以5'-CMP为原料的合成法 (1)工艺路线:
2.工艺过程:
三、核苷的制备 本节叙述核苷的化学法和发酵法生产。 (-)RNA化学水解法制备核苷 1. 核苷生产工艺流程 RNA经甲酰胺化学水解制备核苷
(-)RNA化学水解法制备核苷 1. 核苷生产工艺流程(图14·8)
(二)发酵法生产核苷
发酵法生产核苷是近代发酵工程领域中的杰出成果, 产率高,周期短,控制容易,产量大。用发酵法生产各种 核苷的菌株有着许多共同特点:
①它们都使用磷酸单酯酶活力很强的枯草芽孢杆菌或短小 芽抱杆菌为诱变出发菌株;
②它们都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诱变方法选育出在遗传性 状上具有特定标记的诱变菌;
4.菌体自溶法生产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在合适的条件下降解细胞内的RNA 可产生5′-核苷酸。在国内用谷氨酸产生菌体自溶法 生产5‘-核苷酸。
(1)菌体自溶法生产核苷酸工艺流程:
5. 碱水解法生产2',3'-混合核苷酸
RNA结构中的磷酸二酯键对于碱性条件不稳定, 很容易生成2′,3-环状磷酸酯,此环状磷酸酯对碱更 不稳定,很易加水分解生成2',3'-混合核苷酸。 取RNA配成3%~3.5%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达 0.3mol/L浓度,升温至38℃,保温16~20小时,用 6mol/L盐酸中和至pH7.0,从RNA水解成2′,3'核苷酸的降解率达95%以上,将2′,3'-混合核苷酸 制成每片含50~100mg的片剂,经临床使用,对非特 异性血小板减少症、对白血球减少症、癌肿的化疗 和放疗后的升白血球均有较好疗效。
(二)生产工艺 1.以5'-CMP为原料的合成法 (1)工艺路线:
2.工艺过程:
药理学PPT课件
(二) (三) 抗抗 寄恶 生性 虫肿 病瘤 药药
抗菌药物概论
• 机体、抗菌药、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机体
抗菌药
抗菌作用 病原微生物 耐药反应
常用术语
•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指对细菌有抑制 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药物。
• 抗生素antibiotics:指由放线菌或霉菌在其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它病原体有杀灭或 抑制作用的物质。
撤药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抗菌药物作用机理
影响膜 通透性
细胞膜 细胞浆 细胞壁 蛋白质
抑制 DNA 合成 抑制 叶酸 代谢
影响RNA合成
抑 制 胞 壁 合 成 影响蛋白质合成
作用机理—1.细胞壁
药物 靶点 部位
效应
青霉素类 PBPs 胞浆膜 抑制转肽酶
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 十肽聚合 胞浆膜 阻止N-乙酰葡萄糖胺
化学治疗类药物药理
抗菌药物概论
• 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指对 机体内病原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抗微生物药 antimicrobial drugs
抗菌药物 antibaterial drugs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抗真菌药物 antifungal drugs
抗肿瘤药 anti neoplastic drugs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drugs
抗菌药物概论
(一)抗病原微生物药
1.抗细菌药
抗生素 Β 氨大林多四氯 内基环可肽环霉 酰苷内霉类素素 胺类酯素 类类 类 类类
2. 3. 4.
合成 喹磺 诺胺 酮类 类
核苷酸的代谢PPT课件
尿嘧啶核苷 + ATP 尿苷激酶
胸苷激酶
胸腺嘧啶核苷 + ATP
UMP +ADP TMP +ADP
第三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经分解代谢最终生成尿酸
部位:肝、小肠、肾
核苷酸酶
核苷酸
Pi 核苷
核苷磷酸化酶
1-磷酸核糖 碱基
尿酸的生成
尿酸 (嘌呤分解的终产物)
尿酸的排泄
以钠/钾盐形式从肾排泄, 血尿酸:,男女
碱基
戊糖
戊糖代谢
核苷酸的生物学功用
1. 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最主要功能 2.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主要形式;GTP----蛋白质合成;UTP-
---糖原合成;CTP----磷脂合成
3. 参与信号转导、代谢和生理调节 cAMP, cGMP:信号转导第二信
使; 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腺苷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等。
4. 组成辅酶 NAD,FAD,CoA的组成成分 5. 活化中间代谢物 活化中间代谢物的载体:SAM(S腺苷甲硫氨酸,甲
基的载体);UDP葡萄糖(合成糖原、糖蛋白的原料)。
6. 参与酶活性的快速调节 变构抑制剂或者变构激活剂 (谷氨酸脱氢酶:
ADP/GDP; ATP/GDP);在酶的磷酸化修饰中提供磷酸基。
1.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 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嘌呤类似物 氨基酸类似物 叶酸类似物
6-巯基嘌呤
氮杂丝氨酸等 氨蝶呤
6-巯基鸟嘌呤
氨甲蝶呤等
8-氮杂鸟嘌呤等
• 6-巯基嘌呤的结构
次黄嘌呤 (H)
6-巯基嘌呤 (6-M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用于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慢性病
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
18
-
19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的急变期。
-
12
【不良反应】 ①骨髓抑制:较常见; ②肝脏损害:可致胆汁郁积出现黄疸; ③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
泻和口腔炎,但较少发生; ④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
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核酸药物中另一类为裸DNA基因疫苗 与基因药物,它们是将具有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功能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重 组,将此重组DNA导入人体细胞,使 其表达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产生免 疫或治疗作用。
-
10
第二节 核酸类药物各论
-
11
一、碱基及其衍生物 巯嘌呤(6-巯基嘌呤)
【作用与用途】
属于抑制嘌呤合成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学 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 的转变过程,在抗肿瘤方面拥有较大市场。
(一)碱基及其衍生物
多数是经过人工化学修饰的碱基衍生 物,主要有巯嘌呤、氟尿嘧啶等。
-
4
(二)核苷及其衍生物
1.腺苷类:阿糖腺苷等。 2.尿苷类:碘苷等。 3.胞苷类:阿糖胞苷等。 4.肌苷类:肌苷等。 5.脱氧核苷类:氮杂脱氧胞苷等。
-
5
(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1.单核苷酸类:有腺苷酸(AMP)、尿苷酸(UMP)、肌苷酸 (IMP)、环腺苷酸(cAMP)、双腺苷酸、辅酶A等。
第十一章 核酸类药物-1第一节 核 Nhomakorabea类药物概述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
组成; 戊糖与碱基组成的单元叫核苷。
-
2
狭义的核酸:核糖核酸(RNA)和脱氧 核糖核酸(DNA);
广义的核酸:碱基、核苷、核苷酸、多 聚核苷酸、核酸及它们的衍生物等。
-
3
一、核酸类药物分类
④免疫增强剂:主要用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辅助 治疗;
⑤供能剂: ATP用于肝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
辅助治疗。
-
8
知识拓展——反义核酸技术
是一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用人工合 成或生物合成的,能与特定的基因互补的 反义核酸(即DNA、RNA片段或其化学修 饰物)阻断从基因到蛋白质的信息流,从 而抑制或阻断基因表达的技术。
2.多核苷酸类:聚肌胞苷酸(Poly I: C)、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 酸(DNA) 等。
-
7
二、核酸类药物用途
①抗病毒剂:三氮唑核苷和无环鸟苷等,临床上 用于抗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等;
②抗肿瘤剂:氟尿嘧啶用于治疗消化道癌,阿糖 胞苷用于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等;
③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用于抗肝炎病毒、疱疹 病毒等;
组织细胞继续顺利进行代谢,有助于 肝细胞功能的恢复。
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和心肌炎 等。
-
15
盐酸阿糖胞苷
属于嘧啶类抗代谢药物,主要作用于 DNA合成期。
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 持巩固期。
-
16
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三磷酸腺苷二钠(ATP)
人体的供能剂。 能穿透血-脑脊液屏障,提高神经细胞膜性结
-
13
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5-Fu )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抑制DNA合成 期细胞。
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 或较大剂量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亦常用于 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膀 胱癌及皮肤癌等。
-
14
二、核苷及其衍生物 肌苷
参与体内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蛋白
质的合成,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系,提 高辅酶A的活性,使低能缺氧状态下的
1998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了第一个反义 寡聚核苷酸药物——福米韦生,主要用于 艾滋病患者并发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
9
核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通 过碱基配对与靶RNA相互识别、结合 并水解催化靶RNA从而阻断基因的表 达。
脱氧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 它的酶活性可特异切割RNA,从而抑 制基因的表达。
构的稳定性和重建能力、促进神经突起的再 生长。 适用于进行性肌萎缩、脑出血后遗症、心功 能不全、心肌疾患及肝炎等的辅助治疗。
-
17
四、多核苷酸
聚肌胞苷酸
能诱生干扰素,对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较 好的疗效。
能增强抗体形成和刺激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调整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抗肿瘤、增强淋巴 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核酸代谢等作用。
2.核苷二磷酸类:有尿二磷葡萄糖(UDPG)、胞二磷胆碱 (CDP-Choline)等。
3.核苷三磷酸类:有三磷酸腺苷二钠(ATP)、胞三磷 (CTP)、尿三磷(UTP)、鸟三磷(GTP)等。
4.核苷酸类混合物:有5’-核苷酸,2’,3’-核苷酸、脱氧核 苷酸、核酪等。
-
6
(四)多核苷酸
1.二核苷酸类:辅酶I,辅酶Ⅱ、黄素 腺嘌呤二核苷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