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理制片技术处理失当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在院内常规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工作人员在相关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病理技术差错,影响病理诊断结果,导致疾病误诊情况增加,从而降低院内整体医疗质量及治疗安全,对医院的名誉造成损害。

于是,本文就针对我院病理科室内常见的技术差错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整理总结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在病理科常规诊断过程中,技术人员负责操作仪器、制作标本、配制溶液试剂以及整理保管所有病理资料等系列工作,可见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据相关调查发现,在进行病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多种技术差错,病理诊断结果随之受到不良影响,导致疾病误诊率增加,医院声誉受损等[1]。

由此可见,为有效提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保证其能够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在日常工作中病理科技术人员应当更加小心细致,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病理技术的差错事件。

本文就着重对我院病理科室内的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加以预防。

1.常见病理技术差错通过详细分析现状,深入调查院内情况后,我院工作人员统计整理出以下几点常见病理技术差错:①患者送检的标本时常出现缺少、混淆或丢失等情况。

②标签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时常出现A患者的标本编号被贴在B患者标本上。

③患者送检的申请单与实际标本不相符。

④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在进行切片操作或制作组织标本之前,需要经过脱水溶液,而在此类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溶液浓度不足或试剂配错等情况,导致切片制作和诊断困难[2]。

⑤患者的病理资料经常出现丢失不见的现象。

2.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结合上述常见的病理技术差错现象,深入分析探究其中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操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深刻认识到病理技术重要性,进而导致执行不力。

②在收取患者标本时未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查、核对;器皿内未存放组织或组织太小,经脱水操作后无法正常制片;在包埋流程中因技术人员镊取方法不恰当导致组织从镊子上滑脱[3]。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引言】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是病理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标本制备过程中的问题、染色结果异常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病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文】1. 标本制备问题标本制备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后续的组织切片、染色和诊断结果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标本的大小、存放液的选择等。

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导致样本质量下降,影响后续的分析和诊断结果。

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标本采集技术与规范意识。

(2) 标本制备不合理: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组织硬化不彻底、切片不准确等问题。

对策:建立标本制备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和参数进行标本制备。

(3) 标本保存问题:标本的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存放液不合适、温度不稳定等,可能导致标本质量的下降。

对策:建立标本保存管理制度,确保标本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保存。

2. 染色结果异常问题染色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另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病理学家对组织和细胞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然而,在染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染色剂质量问题:染色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使用劣质的染色剂,可能导致染色结果不清晰、显色不均匀等问题。

对策: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染色剂,并定期对染色剂进行质量检测。

(2) 染色时间控制不当:不同染色剂的染色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染色时间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染色结果过淡或过重,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根据染色剂和标本的特点,合理调整染色时间,确保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p a t ho l o gi c a l ba d p i e c e 5】 2,a na l y z e t h e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a nd t r e a t me nt me a s u r e s . Re s u l t s T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o f ma k i n g e mb e d d e d s e c t i o n s , s p e c i me n s we r e ix f e d,s t a i n e d s o l i d t h r e e pr o c e s s e s l e a d t o ba d p i e c e of
Ji l i n Pr o v i n c e , Ch a n g c hu n 1 30 0 21 , Ch i n a ma k i n g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 n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 Me t ho d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h i gh e r p r o ba bi l i t y .Re a g e n t s r e a g e nt ,i n s t r u me nt r e a s o n ,e n v i r o nme n t a l
甚 至使 得 病理 组 织受 到一 定污 染 ,由此 现 误 诊现 象 。所 以 制 片过 程 中需 观 察 试剂 变 化 ,按 照标 本 量 大小 立 即更 换 试 剂 ,保证 组织 处理 具有 合理 性。 3 . 4 严格 执行包 埋及 切 片操作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目的分析总结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的原因,从而探讨有效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180例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手术室留取病理标本的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研究组针对管理缺陷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术中病理标本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标本袋封口不严、标本质量不合格率均为2.22%,无患者姓名不一致的情况,病检单字迹不清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的12.22%、13.33%、8.89%和1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标本处理时间、核对时间、查找报告单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回执单丢失率为3.33%,对照组为15.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标本质量,缩短标本处理和核对时间,提高病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标签: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应对策略;原因分析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与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紧密关系,通过术中留取病理标本,能够获得与活体时较为相似的组织与细胞成分和形态,更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1]。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临床诊断造成困难,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损失。

因此,如何对术中病理标本进行有效管理,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

随着近年来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加,术中病理标本采集数量也明显增多,使得术中病理标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成为影响临床诊治效率的重要因素[2]。

术中病理标本留置过程各环节均会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该文就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有效改进对策,以提高对术中病理标本的管理效果,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手术室留取病理标本的患者中选取180例,其中普外科62例,妇科39例,骨外科22例,泌尿外科19例,脑外科18例,其他科室20例。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目的探讨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病理资料50份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进组和未改进组,每组25份,对两组病理资料的制片质量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及解决策略。

结果两组常规病理技术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标本的接收、取材和制片环节,未改进组优质切片15张,良6张,差4张,优良率为84%;改进组优质切片21张,良3张,差1张,优良率为96%,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真核对接收标本、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取材并制片有利于提高制片的质量,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标签:病理技术;制片质量;问题与对策病理技术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病理学诊断、研究的发展,对医疗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其常规的工作包括标本固定、脱水、透明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则会影响医师的诊断[1-2]。

为更好的进行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地依据,本文将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其影响制片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病理科接收的50份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改进组为针对病理技术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的病理资料,未改进组为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病理技术工作中质量问题前的资料。

为保障两组资料的可比性,研究使用同种方法进行病理检查过程中涉及的取材、染色、切片的环节。

1.2方法比较两组制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同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注意收集标本接收、取材和制片过程中是否存在标本组织、是否对申请单资料进行严格审查、是否及时登记、制片时突发情况的处理等。

切片的分级标准如下:优,该切片薄厚均匀、无污染和刀痕、平坦无褶皱、编号清楚、贴服端正,有利于临床医生根据切片所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良,该切片有少量褶皱、色彩清晰度稍差,但可以辅助临床医师进行正常的观察和诊断;差,切片清晰度差、确诊困难,不能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基本不能正常使用。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摘要:病理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疾病的诊治、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现阶段在病理诊断、档案管理、标本处理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标本处理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病理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一定的重视。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好坏,与病理诊断的结果以及准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病理制片过程中出现偏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问题1.1病理诊断不明确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在医院的病理诊断过程中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在进行一些书写工作时,部分工作人员的书写不够规范、相关病史的描述不够准确等因素都会影响后续对病情的判断,甚至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此外,国家对于标本处理的相关工作有一项《国家病理科室标准管理办法》,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忽视相关的规定,往往根据工作经验或是工作习惯省略掉一些步骤。

这样的做法会影响病理的诊断结果,降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影响到病人的治疗进程[1]。

1.2档案管理不规范病理档案的管理对患者的病理诊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医院对于病理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影响了病理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档案的资料十分重要,具有很高的价值。

部分医院的病理资料存在字迹模糊,甚至出现错填、漏填的现象。

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准确性。

有些医院对于档案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甚至没有专门的病理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因素都会使病理档案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标本处理不得当在处理标本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对病理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在放置标本时,工作人员会把原本应该放在密闭容器中的样本放置在敞口容器中。

这样会造成固定液蒸发,影响后期的病理分析结果。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20131024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20131024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对病理科日常病理技术中遇到的切片案例进行分组实验比较从而探讨更好的技术解决办法。

方法对我院病理科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病理科收录的病理组织共计60份设置为改进组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后的组别;对照组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前的组别,并根据是否制定解决办法前后的不同切片的实际效果进行比对,并就病理学观察诊断的难易度进行分析。

结果统计两组在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主要包括:接收标本环节、取材环节和制片环节。

对病理切片按照质量分为三个级别:改进组制片的整体质量要优于对照组别的质量。

其中改进组优等的切片为25例,良好切片为4例,劣质切片只有1例;有效制片率达到了96.6%。

而对照组中优等切片有18例,良好切片7例,劣质切片5例,有效制片率为83.8%。

两者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病理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常规病理标本处理的效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有效制片率。

关键词:病理技术病理染色组织切片在病理科室中,活体组织的正确检测对于病患的疾病诊断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而病理技术的准确操作,对于获得精准的病理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常规的病理切片技术中,包括了对组织标本的固定、脱水处理、透明、蜡浸、包埋、切片、漂洗、烘烤、染色、封片等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过程。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教科书或者教材上根本没有描述的情况,或者是一些对于结果至关重要但是在标准程序中被忽略的决定性细节技术等。

将这些常见的问题和细节进行归纳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

可以有效地提高常规病理技术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制片有效率和病理诊断率。

为以后的病理技术工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取了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病理科收录的病理组织共计60份,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设置改进组30例,对照组30例。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术室在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消除因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不力给病理诊断带来的问题。

方法从2010年7月开始对本院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着手,加强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HE切片制作要求,并将所有病理资料记录建档,比较实施严格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效果。

结果对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后,病理技术质量有显著提高,错漏事件发生率及病理制片失败率较实施前均有下降。

结论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严格执行之后,病理技术室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使病理切片制作准确、可靠,为医院病理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理技术 HE切片病理组织病理标本质量控制病理技术室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管理质量对病理学诊断、研究的发展以及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益均具有决定作用。

病理技术是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病理知识及驾驭各类试剂、仪器的结果,同时也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质量的控制,使病理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针对病理技术室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1.1病理检查申请单问题临床医师往往为了图方便,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没有写上患者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且申请单中字迹潦草,使人难以辨认。

值得强调的是,申请单中普遍缺乏以往患者所做过的病理检查记录,缺乏参考。

1.2病理标本的预处理问题为了防止标本感染,盛装病理标本的容器必须是密封的。

然而,在实践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在将标本送检时是将标本装在敞开的容器中的,这样使标本中的固定液稀释、挥发或受到空气的污染。

1.3 HE切片制备问题在HE切片制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使得切片厚薄不均,切片跟着蜡块左右移动或者蜡带无法形成;此外,由于切片干燥保存不善,切片上常有划痕、皱缩,甚至破碎不完整。

此外,由于苏木素染色及伊红染色不当,使得胞核、胞质的对比度及清晰度大大下降,影响临床诊断[1]。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影响病理质量的因素。

方法提出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结果克服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

结论严格按规范化操作,可以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标签:病理技术问题对策质量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旨在规范病理技术的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制片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有力的保证。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在病理技术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常规制片问题在切片染色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现象可能是由于组织固定不适当,固定剂类型不合适,脱水和浸蜡不够,试剂不适当,切片刀不锋利和切片机性能较差所造成的。

经常切片上出现一种细黑色沉淀物与组织无关(例如,沉淀物出现在组织的边缘,组织间隙及血管内)提示形成了福尔马林色素。

组织块取得比较薄而且用充足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与组织的比率为10:1)会减少福尔马林色素这种人为现象的发生。

组织在透明和浸蜡之前脱水不够,组织就会变软,组织在无水乙醇和二甲苯中停留时间过长,组织就会变脆,切片时会出现组织碎裂或空洞等人为现象。

组织脱水时间要充分,最终乙醇脱水液的浓度应保持在100%。

如果脱蜡剂使用多次或室温较低,应延长脱蜡时间。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如果固定液变为深棕色或红色,应该更换新固定液固定。

切片脱水透明不彻底,出现镜下观察模糊不清、容易褪色等问题。

封片不及时引起组织干涸,出现组织收缩和裂痕,即“龟裂”现象,或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部分细胞核透明不良而出现“黑核”现象。

盖玻片下气泡多数情况是由于封固剂太稀,盖玻片下封固剂干后浓缩而形成气泡。

封固剂太稠,封片方法不当也容易形成气泡(滴加封固剂后盖玻片应该从一侧轻轻放下,这样封固剂就会慢慢向另一侧散开,避免气泡的形成。

2、病理科技术运行常规问题2.1 组织标本的接收由于病理科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技术人员不足,不少的病理科基本上无专人从事收发工作,比如申请单与标本的接收、病理报告的发送等。

病理制片教学中的差错问题分析与对策

病理制片教学中的差错问题分析与对策

病理制片教学中的差错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病理学诊断是临床诊断金标准,在西方有“医生的医生”之称,正确的病理制片才能让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学诊断,防范杜绝病理技术差错才能避免或者减少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本文罗列了制片时容易出现差错的操作同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病理制片差错,原因分析,对策病理学诊断至今仍被认为是所有诊断方法中最具权威的“金标准”,在西方有“医生的医生”之称[1],病理学技术是病理诊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确的病理技术操作才能制作出让病理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病理切片。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及带教中深刻的意识到病理技术是一门手动工作强的工作,几乎每个步骤程序需要人为精心操作完成。

病理技术一旦出现差错,一般都是由病理技术操作不当所致。

避免病理科错误诊断的出现应从源头杜绝,因此病理技术人员一定要认识到正确制片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工作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其制片能力 ,这样才能减少病理技术差错,避免或者减少因病理诊断错诊或漏诊导致医院责任事故的发生。

1.病理制片过程中4个程序及其易出的差错:1.1取材:①采取前标本接收时出现标本袋上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或不完整(姓名、住院号和申请单的连号等),标本袋开口封闭不严密出现标本散落或丢失,标本数与申请单不一一对应出现少送或漏送;②标本接收后进行标本袋编号时发生错误,取材医生与技术员又未进行仔细进行核实导致所取标本与申请单非同一标本而发生错乱;③取材时取材台及取材工具未及时清理冲洗导致所取组织污染,放入标本的脱水篮里有未清理干净的其他组织导致此次取材组织的污染;取材用的包埋盒病理号打印错误或取材者没有正确的把组织放入应该放入的包埋盒或脱水篮子里。

1.2 包埋:①胃镜包埋时因其有多点标本导致拆包后出现顺序错乱,或者包埋者手法失误导致细小标本丢失寻找后“失而复得”但却不是正确的标本;②脱水篮、浸蜡框和包埋台面及包埋工具遗留物没有及时清理导致新取的标本受到了污染;③包埋时技术员没有认真核对包埋盒与组织导致出错,未按要求对特殊组织面进行包埋(阳性面和囊壁等)。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在病理诊断过程中,病理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故在病理技术操作时,出现的病理技术差错会影响医生的病理诊断结果,增加病情的误诊率,降低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损害医院声誉。

因此,为了提高医生对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确保患者能获取合理的治疗,病理技术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减少病理技术差错事件。

本文在分析医院病理科室内常见病理技术差错的基础上,探讨了常见病理技术差错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病理技术差错;原因;防范措施病理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手术活检标本的接受、制作、储存、溶液试剂配制和病理资料管理等诸多工作,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谨慎的工作态度,一旦工作不仔细,极易出现病理技术差错。

常见的病理技术差错会误导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引起医患纠纷,带给医院巨大的损失。

因此,病理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总结常见的病理技术差错,并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同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1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常见的病理技术差错有以下几点:①患者送检的标本存在丢失、缺少、混淆的现象;②患者送检的申请单与标本不符合;③病理技术人员在切片或制作组织标本前,需经过脱水溶液,但是经常出现溶液试剂配错或者浓度不够的问题,造成切片制作和诊断困难;④患者的病理资料时常出现丢失的现象[1]。

2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导致常见病理技术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病理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工作的过程中,病理技术人员的态度不认真,未正确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病理技术人员还存在专业技术不娴熟及操作不合格的现象;②接受标本未仔细检查核对:病理技术人员在接受标本的过程中未认真检查,故组织存放容器内的组织过小或者无组织的现象,脱水后不能制片,包埋的过程中存在摄取不当或者组织自镊子滑脱等现象;③包埋台未及时清洁:包埋台没有及时清洁,组织的碎屑也未得到清除,漂片的水内混有其他组织碎片等;④配溶液试剂中,拿错溶液或者配错溶液浓度;⑤病理资料没有合理归档等;⑥病理仪器设备未合理利用和保养:病理技术人员对进口的仪器设备不会使用,并且未定期对病理科的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影响组织制片的质量[2]。

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措施

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措施

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措施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探讨总结改进措施,为提高病理技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来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条例,定期组织强化病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对HE切片制作中的操作严格规范处理以及制定病理档案等途径,对比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的差异。

结果在科学的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下,病理及时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其中控制后的制片失败率和错漏事件发生率较前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病理技术质量与标本接收与预处理、切片、试剂质量以及档案管理等多个环节多因素有关,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病理技术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对策分析【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athological techniqu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discus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summarized,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hology.Methods:from January 2018to pathological technology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setting reasonable quality control regulations,organize regular reinforcement pathological technical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skills,to HE sliced the operating strict processing and pathological archives,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pathological technical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Results:the patholog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pathological timely quality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which control the production after failure rate and any errors from the previous event 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Conclusion:the 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technical quality and receiving and pretreatment,slice,reagent quality and multiple link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file management,scientific and strict quality control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athology.病理技术作为临床辅助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以及为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科学、准确的病理报告是诊治工作的基础[1]。

病理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病理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病理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病变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然而,在进行病理学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病理工作中的挑战。

问题一:标本处理不当导致病理结果不准确当标本处理不当时,很可能会导致病理结果的不准确,给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

一些常见的标本处理问题包括标本固定不充分、切片不均匀或者切片过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2. 使用适当的标本固定剂,确保标本固定充分。

3. 使用细微切片机进行切片,确保切片的均匀和薄度。

4. 建立标本处理质控机制,定期对操作流程和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问题二:病理报告格式不一致或信息不完整病理报告是病理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病理报告的格式不一致或者信息不完整,可能会给医生的工作带来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统一的病理报告格式和内容标准,并向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2. 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理报告的电子化,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设立病理报告审核和质控机制,定期对报告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质量。

问题三:病理结果的解读和应用存在偏差病理结果的解读和应用是病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然而,由于病理图片的观察和解读存在主观性,很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差。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医生的病理学培训和进修,提高专业水平和解读能力。

2. 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医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减少解读偏差。

3. 提供外部质量评估机制,医院可以定期将标本发送给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复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问题四:病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病理工作的繁重和复杂性,往往导致效率低下。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目的研究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方法对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脱片、切片不完整或漏切、切片困难、切片起皱、染色不均、切片模糊不清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找原因,根据每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结果提高了病理切片质量。

结论优良的病理切片是保证病理诊断正确的关键。

标签::常规病理技术问题解决办法病理技术中的常规石蜡切片是病理科的重要工作,只有优良的石蜡切片才能为正确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常规石蜡切片的操作过程中常会遇见许多的问题,造成石蜡切片优良率降低,甚至出现劣等片。

把这些常见的问题归纳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常规石蜡切片的优良率,改进以后的病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1.1 材料材料取自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病理科工作中的活体组织标本。

1.2 方法对送检标本按规范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要注意以下操作细节:①要充分固定组织。

只有对组织进行充分的固定,才能为下一步组织的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调好切片刀与切片机,保持切片刀刀刃情况良好,才能切出完整地切片。

③在取材与制片过程中,避免组织碎屑、苏木素染液中的氧化膜污染切片。

④调节展片水温及烤片温度。

2结果组织切面完整、厚薄均匀、贴附端正、平坦无皱褶、无折叠、无刀痕、无颤痕、无裂隙、无污染、无松散、组织色彩鲜艳、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对比清晰。

树胶适当而无气泡、编号清楚。

3讨论3.1 组织切面不完整原因及解决方法①切片刀角度不适宜,切片刀和蜡块之间的夹角应在为8°-10°。

刀架及蜡块夹持器的螺旋要拧紧。

手摇手轮的转速要均匀,用力要均匀,保持切片机机身平稳。

应细心清除刀头刀架上蜡的碎屑及污物。

②刀片不锋利,缺口、卷刃等可造成切片不完整、厚薄不均、刀痕、裂隙、颤痕、皱褶。

可以用头发在刀锋上碰一下,如一碰即断说明刀锋锋利。

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影响病理质量的因素。

方法提出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结果克服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

结论严格按规范化操作, 可以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关键词】病理技术问题对策质量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 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1],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制片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 常见问题1.1切片、贴片烤片、切片脱蜡过程工作粗心往往会发生切出的片子厚而褶皱多、痕迹多、染色对比差、切片不整洁等问题。

切片机螺丝松动产生震动,组织切片厚薄不均。

切片刀不锋利,切片时会自行卷起、皱起或断裂、破碎。

烤片温度太高,时间太长,会出现组织“焦糊”现象;温度低、时间不足,染色时易发生脱片。

切片脱蜡不净,苏木素一伊红染色时不着色。

切片脱蜡不彻底,影响组织细胞的着染,即使着染,组织和细胞也会模糊不清。

对策:要求切片完整,厚薄均匀,切片细胞不重叠,易于观察,保证切片机的使用性能在最佳状态,选择锋利无缺口的切片刀。

贴片要整齐,贴在载玻片中间稍偏右的位置上,方便镜下观察;烤烘切片的温度一般要比包埋石蜡的熔点高4~6℃,烤片时烤箱温度应为60~70℃。

切片脱蜡一般用两级或三级脱蜡剂(如二甲苯),时间为10~20min,如果脱蜡剂使用多次或室温较低,应延长脱蜡时间。

1.2染色、分化、切片脱水透明、封片过程常见问题染料质劣或配制失当(如配制苏木素时加热氧化过度)或使用时间过久,以致着色不良;染色时不慎会使形成的氧化膜污染切片。

切片不分化或分化不足造成不仅着染细胞核也着染细胞浆,使组织结构对比不清晰;分化过度使细胞核过淡或褪色,分化后流水冲洗的时间太短,切片长期保存会褪色。

切片脱水透明不彻底,出现镜下观察模糊不清、容易褪色等问题。

封片不及时引起组织干涸,出现组织收缩和裂痕,即“龟裂”现象,或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部分细胞核透明不良而出现“黑核”现象[2]。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对医疗技术水平和病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患者,都迫切希望通过病理诊断技术来掌握疾病发展的动向,以便做好对疾病的治疗、预后、预防做好应对工作。

但是目前基层医院病理技术相对滞后,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病理诊断不够精准,难以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探求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质控方式。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解决方法引言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下,以往常见的疑难杂症均得到了较大突破。

病理技术室属于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医院在开展医疗工作时,病理技术室为关键的组成部门,病理技术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益,主要指技术人员对病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各类试剂的熟练驾驭以及仪器检测的结果。

本文中,主要对病理技术室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的方法对策。

一、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一)诊断问题在医院的病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导致临床对于病理的诊断无法确认。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

例如,有些病理人员在书写登记编号时,由于书写不规范导致在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准确性就容易因此降低。

甚至有的时候标本上面所标注的姓名与患者实际的名字不相符合,这种细节方面的差错,往往会增大医院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在进行标本处理的相关工作时,严格上来讲应该按照国家颁发的《国家病理科室标准管理办法》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化操作。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按规定操作的事情。

在进行标本的采集、制作与登记的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仅凭工作经验或习惯进行操作,或者为了图一时之便,更改或省略其中的某些步骤[1]。

如此一来,就降低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给病理诊断带来很多不明确的因素,降低了诊断的质量。

以上这些因素都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病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常见问题,如质量控制不到位、误差较大等。

为此,我们需要对常见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对策,以确保病理技术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样本采集不规范在临床实践中,病理诊断过程中的样本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不规范的样本采集往往会导致病理技术质量不达标。

标本标识不清晰、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后续病理技术的准确性。

2. 操作技术不规范病理技术的操作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标本处理、切片制备、染色、镜检等,而操作技术的不规范往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切片制备过程中的切片厚度不一、染色操作过程中的时间控制不准确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病理技术的质量。

3. 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在病理技术领域,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病理技术质量的关键,然而很多时候这些标准并不明确,或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了病理技术质量的不稳定性。

针对上述常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1. 加强对样本采集操作的规范培训对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进行样本采集操作规范的培训,加强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以确保采集的样本质量符合要求。

2. 强化病理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针对病理技术人员,应加强他们的操作技术培训,提高其对病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降低误差的产生。

3. 设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提高病理技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从个人观点来看,病理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支撑,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需要注重对病理技术的规范化操作和质量标准的设立,以保障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依据,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病理常见错误分析及预防方法

病理常见错误分析及预防方法

病理常见错误分析及预防方法病理诊断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研究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然而,由于复杂的疾病类型和病理学家的主观判断,病理诊断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分析这些错误,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检测操作错误在病理学检测过程中,操作失误是常见的错误之一。

这些错误可能产生于组织标本取材、固定、染色和分析等环节。

其中,错误的组织标本取材可能导致样本数量不足或取材位置不当,从而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一些染色操作错误,如过度染色、染色失真或染色剂污染等,也会对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方法:为了避免这些操作错误,病理学家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此外,正确使用和维护实验设备,以及定期更新染色剂等试剂,都是预防这类错误的重要措施。

此外,检测过程中的标本采集和检查应严格遵循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二、病理解读错误病理解读错误是病理学诊断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一。

医生在解读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时,可能会因主观判断、经验不足或对特定疾病缺乏了解而产生误诊。

例如,在鉴别良性和恶性细胞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确定的灰区,这就需要医生们凭借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出准确判断。

预防方法:为了提高病理解读的准确性,医生们应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参加相关学术讨论会、病例讨论会和多学科会诊等活动,可以提升医生们的专业素养和解读水平。

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病理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大量典型病例,对比分析其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医生们的判断能力。

三、沟通与交流错误沟通与交流错误在医学领域中同样不可忽视。

由于病理学与临床医生、外科医生等多个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沟通不畅或误解可能导致病理学诊断出现错误。

例如,医生在提供相关临床信息时未能详细说明,或者病理学家在报告中未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诊断结果,都可能导致病理学错误的出现。

预防方法:为了避免沟通和交流错误,医生和病理学家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病理制片质量控制的常见差错及应对措施

病理制片质量控制的常见差错及应对措施
e v i d e n c e f o r f o r e n s i c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g o o d q u li a t y p a t h o l o g i c l a s e c t i o n s i s b a s i s o f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f o r e n s i c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 I n t h i s s t u d y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mmo n p r o b l e ms i n r o u t i n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 n ,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i n lu f e n c e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wo r k i n o r d e r t o c o n s t a n t l y i mp r o v e t h e c h i p q u a l i t y , t h u s e n s u in r g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c c u r a t e a n d c o mp l e t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o mp l e t e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b e t t e r s e r v i c e f o r p a t i e n t s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 J i l i n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i n J i l i n Pr o v i n c e , J i l i n 1 3 2 0 01 , Ch i n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和 实验 医学杂志 2 1 0 0年 1 第9 0月 卷
第1 9期
・1 0 5 3・
关 于 病 理 制 片 技 术 处 理 失 当 问题 的 探 讨
唐从 国( 南方 医科 大 学附属 小榄 医院病理 科 广 东 中山 5 8 1 ) 24 5
【 摘要 】 结合 多年 来的 实践经验 , 绍 苏木 精和伊 红 ( E 常规制 片全过 程应 注意的要 点 , 介 H ) 并重 点分 析脱 水 , 切


节点记录的时间 , 其作用在于能实时监控标本流 向, 使 立应 急 预案 。这 需 要 我们 在实 际工 作 中不 断 总结 和 摸 得工作有序 , 责任明确 , 杜绝了报告时间的随意性 , 提高 索 。
了工作 人 员 的责任 心和 患 者 的满 意 度 。其 二 , LS当 在 I 中设 置倒 控制程 序 , 医学 检验 的质 量 控 制不 在 局 限在 使 检验科 内部 , 使检 验前 质 量控 制成 为 可 能 。正 如文 中 而
片, 染色各环 节技 术处理 失 当的原 因和纠正 办法。说 明一张好 的常规切 源自是提 高病理诊 断准确 率的保 证。
【 关键词 】 病理
制片技 术
处理 失当
先 辈们 曾指 出 : 一 张 好 的 常规 切 片是 保 证 正 确 病 m “ m宽 蜡边 即可 ; 片 4~ m均 匀 。 切 6I , z 理 诊 断 的关 键 。 ”病 理 切 片质 量 的好 坏 , 接 影 响 诊 断 2 脱 水 时的错 误 与 纠正 ( 直 以开放 式脱 水机 为例 ) 的及 时性 与准 确性 。本 文 介 绍 了 笔 者 多 年来 用 以 减 少 2 1 脱 水 篮操 作 失 误 如 进 入 了 石蜡 , 取 出 脱 水 盒 . 可 在制 片过程 中由于处 理失 当所 造 成 的误 诊 、 漏诊 方 面 的 冷却凝 固、 剥除石蜡 ; 也可更换新 的脱水盒 ; 蜡后 , 浸 脱
参 考文 献
[ ] 万海英 , 1 金骑兵 , 李冬 , 等. 用于我国临床实验 室的条形码标本 适 信息管理系统 [ ] J .中华检验 医学杂 志, 0 4 2 ( ) 5 1 5 3 2 0 , 7 8 :3 — 3 . [ ] 邱骏 , 2 周正康 , 张正 春 , 等.条形码 技术在实验室 自动化建设 中的 应用 [ ] 临床检验杂志 , 0 8 2 ( )4 0 4 1 J. 2 0 , 6 :1 — 1 . 6 [ ] 万海英.检验标本 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 的临床价值 [ ] 3 J .临床检验
面, 通过信息 ( 包括条码 、 个人信息、 顺序号或库位号等 ) 息 、 内质控 失控 处 理 。 室 查询 , 速、 迅 准确找 到该 标本 。 总之 ,I 对于医学检验的影响是深远的 , LS 它从工作
3 讨 论
流程 , 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理念等各方面影响着 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是以检验标本为主线 ,I LS的引入 , 使检验 工作 。需要 指 出的是 LS在带 给 医 学检 验 便捷 的 同时 , I 前、 检验 中 、 验后 全 面 质量 控 制 成 为 可 能 和有 效 。其 不合 理 的设置 也会 带来 安 全 隐患 。 因此 , 当在 一些 重 检 应 对 时 间节点 的监 控 正如 万海英 等 所 描述 这 些 流程 要环 节 , 急诊 、C 如 IU设 立 绿 色 通 道 和 在 LS瘫 痪 时 设 I

熔点 5 ℃2~ ; 3h 包埋低温 、 快速 ; 冷凝蜡块应修边 留 2 3 1 蜡 带 问题 .
蜡带 弯 曲 , 块 的上下 缘不 平行 、 蜡 硬度
232 标本保存节点 标本检测结束后 , .. 按照上传仪 系 统 中引入对 话 框 、 音 报 警 提 示 和 颜 色 警 示 , 强 了 声 加 人 机对话 , 能够对 工 作人 员 提 醒 处 理 紧急 事 务 , 危 急 如 器 指令 时 的顺 序或 按 照标本 入 库 时 的库位 号 排列 上架 , 存放在指定 的冰箱 中。LS中将建 立该节点 的查询界 值 的处 理 。以及 及 时 纠 正 工作 中 的失 误 如 补 全 患 者 信 I
临床经验 , 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水篮跳过石蜡 回到固定液 内, 可从无水 乙醇开始 , 即无 1 在 制片 操作 过程 中应 注意 的 问题 水 乙醇 两 缸 , 缸 3 i, 酮 两 缸 , 每 0mn 丙 每缸 1 n 浸蜡 5mi, 0 h。 11 选 材 选择 瓶 口宽大适 当 的容器 收取 标本 ; O 1 5 ~2. . 5~1 . 倍于标本 的固定液及时充分固定 , 一般采用组织渗透率 22 机 器 故 障 脱 水 篮 停 留 空气 中, 织 块 干 固须再 . 组 为 1 m h 渗人组织 的深度 只达 2~ m 的 1% 甲 水 化 , 5 :2水 、 水 乙醇 、% 碳酸 钠溶 液 中浸 8— /, m 3r n 0 用 :3 无 5 醛; 如肝 、 脾等大标本 , 可正 中切开 以保证充分 固定 ; 如 1 h 2 再脱水 。取材太厚 , 周边脱水 了, 可修薄已浸了石 脑及眼球 , 可用悬 吊法 固定。选择有代表性 的病变 , 大 蜡 的组织 , 再按下列程序处理 : 将组织浸入二 甲苯内 2 0 小、 厚薄约 1e l m× . m; m× e 0 3c 内镜 、 诊刮等小组织 , 3 i 去蜡 ; 0mn 将组织放入 四氢呋喃 3 9 i, 0~ 0mn 使组 伊 红染 色后 小纱 布包 好 , 签 固定 。 牙 织 脱水 , 肉眼见 到组 织 已透 明 ; 放人 二 甲苯 内 1 i 0mn促 12 操 作 要求 按 时 间顺 序 各 级 乙醇 和 脱 水 剂 , 分 进 其透 明 ; . 充 人三 道石 蜡 , 每道 3 4 i; 0~ 5mn 重新 包埋 。 透明 1 3 i, 5— 0mn 有利石蜡 的渗入 ; 浸蜡温度高 于石蜡 3 切片 时的错误 与 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